首页 国立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制作格式参考[终稿]

国立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制作格式参考[终稿]

举报
开通vip

国立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制作格式参考[终稿]国立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制作格式参考[终稿] 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製作格式參考 一、畢業論文規格,裝訂後大小,長29.7公分,寬21公分,請加打封 背。 二、紙張厚度,封面及封底採用一百五十磅封面紙。內頁採用六十磅 之白色模造紙印刷。 三、紙張顏色,當學年畢業生之封面及封底請統一顏色,且不得與前 兩個學年度相同。 三、撰寫之語文,以中文、橫式撰寫。 四、字體大小,內容應以標楷體或細明體十二號字撰寫為原則。 五、論文裝訂次序, 1.封面,請參考【附錄一】。 2.畢業論文通過證明...

国立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制作格式参考[终稿]
国立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制作格式参考[终稿] 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製作格式參考 一、畢業論文規格,裝訂後大小,長29.7公分,寬21公分,請加打封 背。 二、紙張厚度,封面及封底採用一百五十磅封面紙。內頁採用六十磅 之白色模造紙印刷。 三、紙張顏色,當學年畢業生之封面及封底請統一顏色,且不得與前 兩個學年度相同。 三、撰寫之語文,以中文、橫式撰寫。 四、字體大小,內容應以標楷體或細明體十二號字撰寫為原則。 五、論文裝訂次序, 1.封面,請參考【附錄一】。 2.畢業論文通過證明書,口試委員簽名頁,,於論文口試通過後由考試委員共 同簽名,並送交所辦經所長簽名,請參考【附錄二】。 3.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請參考【附錄三】。 4.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博碩士論文授權書,若另同意授權國科會使用者, 請另填寫請參考【附錄四】,同時裝訂於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之 後。(已取消) 5.謝詞,誌謝,,謝詞一頁並無硬性規定,可省略,,此頁係供撰寫者感謝與論 文有關之師友、親人與機構。請參考【附錄五】。 6.中文論文提要,提要內容以說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資料來源、重要結論 等為主,本提要請以十四號字由左而右橫式繕打,以一頁完成為限,依研 究目的、文獻、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及結果、關鍵字,約五百至一千字。 請參考【附錄六】。 7.英文論文提要,ABSTRACT,,Times New Roman 12 word type, single spaced throughout, must not exceed 500 words, approximately 1.5 pages. 請參考【附錄七】。 8.目錄,『目錄』字樣置於距上緣三公分正中央處。先列謝詞、摘要、表次、圖次,再列各章節。各章節名稱須與文內所用名稱完全相同。最後列參考文獻,如有附錄,則列於參考文獻之後。請參考【附錄八】。 9.圖次,『目錄』之後依次為『圖次』與『表次』,與『目錄』相同位置,,用以列示各表之表次及表頭,如『表一,各國人口與經濟成長率』,。表次列於表次之後,格式相同。請參考【附錄九】。如文內使用許多特殊『符號』或『縮寫字』,可在表次之下一頁列示之。 10.表次,請參考【附錄十】。 11.本文排版,請參考【附錄十一、十二】。 12.參考文獻書目,中文、英文,,請參考【附錄十三】。 13.著作權聲明書,請參考【附錄十四】。 14.封背,請參考【附錄十五】。 六、論文編排格式 留白與間距 1.四邊之空白,右側約留2公分空白,左側約留3公分,左側留較 多空白乃作為裝訂之用。紙張上下之留白則各為2公分。則可供 正文或說明圖表使用之範圍為長23.7公分,寬16公分的長方 框。請參考【附錄十一】。 編頁與標點符號 1.除了封面及封底外,論文中的每一頁均需編製頁數,僅管頁數未 必印出但仍需計算,。 2.中式數字『三,四,五,…』,或『?,?,?,?,?,?,…』 用於首頁部份,其中包括謝辭頁,目錄,圖次,表次等,其位置 編於距下緣1.5公分之中央處。 3.阿拉伯數字『1,2,3,…‥…』則用於正文部份,其頁次由第一章首 頁始算,標註於各該頁之正下方距下緣1.5公分處。 4.中文之標點符號包括『,』,『,』,『,』,『。』,『、』,『,』,『,』, 『??』,兩格長度,,『??』,底線,,『……』,表示『等等』,『,』 及『』。注意中文並無“,,,”,應改為『……』,六點,,另外, 英文中之連字元號“-”,hyphen,在中文中最好不用。 章節、段落位置 1.各章之名稱應置於該頁上方正中央處,距上緣3公分。各節之名 稱應與上下隔一行,並置中排列。各節名稱之字體應略大於文 章,各章名稱之字體亦應略大於節名稱。 2.章的位置居中、節靠左對齊,每一段開頭空兩格。請參考【附錄十二】 3.本文內各段落之起首,應自左空兩格寫起,章節之下再分小段者亦同。 論文寫作格式,參見【附錄十六】論文寫作格式, 圖表 1.每一,圖,表,均須具備表頭,表身與表尾。 ,1,表頭包括編號,標題及單位。 例如,表1-3,各國人口成長率 單位,, ,2,表尾包括表內資料來源及註解。 2.表頭應置於表之上方,圖頭則置於圖之下方,但表尾及圖尾均置於表或圖之下方。 3.各圖表應緊跟於正文中提到該圖表之後,但應安置在同一頁之內或次頁。如長度超過規格之折疊方式為對折,再對折,。 4.正文中圖表之編號可分章為之。如第一章內之圖表可自表1-1,表1-2,或圖1-1,圖1-2開始。表與圖分開編號,並分別包括於表次及圖次內。請參考【附錄九、十】 附錄部份 1.附錄,包括附表,通常是加在每章正文之後,以容納過長的數學証明、原始資料、問卷、詳細統計結果。附錄亦可置於『參考文獻』之後。 2.附錄可區分附錄一,附錄二,或甲,乙,… …… …或A,B,… …… …,。 3.各附錄應有標題及簡單說明。附錄編號及標題應包括在『目錄』中。附表最好能分門別類包括在不同附錄下,但亦可獨立編號,連同標題包括在『表次』中。 參考文獻及書目 1.參考文獻書目置於全文之後,以列舉文內所有引用之參考書目及論文。 2.參考文獻書目撰寫格式,參依附錄十六第九條所列之格式撰寫。 【附錄一】封面 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古典文獻學研究所 碩 士 論 文 指導教授, 博士 題目,××××××××××××× 論文初稿() 研究生,××× 撰 中 華 民 國 年 月 【附錄二】畢業論文通過證明書,口試委員簽名頁, 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古典文獻學研究所 第 屆 碩士論文 研究生, 撰 題 目, 業經本委員會審議通過 論文考試委員會委員 指導教授 口試委員 口試委員 口試委員 所 長 論文口試及格日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四年 月 日 【附錄三】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 本授權書請直接至國家圖書館 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 ,提供授權人裝訂於紙本論文書名頁之次頁用, 博碩士論文線上建檔系統完成 論文上傳後,列印系統上之授 本授權書所授權之論文為授權人在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九十三權書即可。 學年度第二學期取得碩士學位之論文。 論文題目, 指導教授, 茲同意將授權人擁有著作權之上列論文全文,含摘要,,非專屬、無償授權 國家圖書館及本人畢業學校圖書館,不限地域、時間與次數,以微縮、光 碟或其他各種數位元化方式將上列論文重製,並得將數位化之之上列論文 及論文電子檔以上載網路方式,提供讀者基於個人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 索、閱覽、下載或列印。 讀者基於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索、閱覽、下載或列印上列論文,應依著作 權法相關規定辦理。 授權人,,,, 簽 名, 中 華 民 國九十 年 月 日 【附錄四】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博碩士論文授權書,已取消, 博碩士論文授權書 (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版本92.2.17) 本授權書所授權之論文為本人在,,,,,,,,,,大學(學院),,,,,,系所,,,,,,組,,,,,,學年度第,,,學期取得,,,士學位之論文。 論文名稱,,,,,,,,,,,,,,,,,,,,,,,,,,,,,,,,, ? 同意 ?不同意 (政府機關重製上網) 本人具有著作財產權之論文全文資料,授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 中心、國家圖書館及本人畢業學校圖書館,得不限地域、時間與次數以微縮、光 碟或數位化等各種方式重製後散布發行或上載網路。 本論文為本人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未申請者本條款請不予理會)的附件 之一,申請文號為,,,,,,,,註明文號者請將全文資料延後半年再公開。 -------------------------------------------------------------------------- ? 同意 ?不同意 (圖書館影印) 本人具有著作財產權之論文全文資料,授予教育部指定送繳之圖書館及本人畢業 學校圖書館,為學術研究之目的以各種方法重製,或為上述目的再授權他人以各 種方法重製,不限地域與時間,惟每人以一份為限。 上述授權內容均無須訂立讓與及授權契約書。依本授權之發行權為非專屬性發行權利。依本授權所為之收錄、重製、發行及學術研發利用均為無償。上述同意與不同意之欄位若未鉤選,本人同意視同授權。 指導教授姓名: 研究生簽名: 學號: (親筆正楷) (務必填寫) 日期:民國 年 月 日 1. 本授權書 (得自下載或至首頁右下方下載) 請以黑筆撰寫並影印裝訂於書名頁之次頁。 2. 授權第一項者,請確認學校是否代收,若無者,請個別再寄論文一本至台北市(106-36)和平東路二段 106號1702室 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 王淑貞。(本授權書諮詢電話:02-27377746) 3. 本授權書於民國85年4月10日送請內政部著作權委員會(現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修正定稿,89.11.21部份修正。 4. 本案依據教育部國家圖書館85.4.19台(85)圖編字第712號函辦理。 【附錄五】謝辭,誌謝,-可省略 謝 辭 本論文之完成,首先衷心感謝恩師,,,教授的悉心指導與鼓勵。整整一年以來,從文獻的探討、研究方向的選擇、觀念架構之建立、問卷之設計,以迄本文之撰寫,吾師不斷地予以指導與啟迪,更對初稿逐字斧正,使得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師恩號 瀚,永銘五內。此外,承蒙口試老師 教授、 教授許多寶貴的建議與指正,謹致以最深的謝意。 感謝國科會、,,,,,基金會,對本研究之贊助,使本研究得以順利進行。此外,,,,教授、,,,先生,對問卷初稿多所指正,併此申謝。 碩士班,,學長一年來的提攜與照顧,以及在觀念架構、統計方法上的指導,,,、,,二位學長對論文初稿提供寶貴的意見,,,,先生協助解決使用 SAS所遭遇的困難,均有助於本論文之完成,特此一併致謝。 當然,我的雙親、妻子與小妹的鼓勵與支持是功不可沒的。尤其是在撰寫論文的最後一週那段晨昏顛倒、日以繼夜的日子裡,沒有他們的悉心照料與打氣,我肯定是無法撐過去的。衷心感謝他們無所求的付出。 ,,, 謹識 於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 九十 年 月 【附錄六】中文論文提要 國立臺北大學 九十 學年度第 學期 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論文題目, 論文頁數, 所 組 別, 古典文獻學研究所 ,學號, , 研 究 生, 指導教授, 論文提要內容, 關鍵字, 【附錄七】英文論文提要 ABSTRACT TITLE OF THESIS or DISSERTATION :Centered, all in capitals, single-spaced if more than one line: by ,,,, ,,,-,,,:NAME: June 2004 :Month and year of commencement: ADVISOR(S): Dr. ,,, ,,-,, DEPARTMENT: GRAU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BIBLIOGRAPHY & TEXTUAL CRITICISM MAJOR:No more than ten words::CHINESE BIBLIOGRAPHY & TEXTUAL CRITICISM DEGREE:Do not use abbreviations:: MASTER OF ARTS Body of abstract starts here.:Times New Roman 12 word type, single spaced throughout, must not exceed 500 words, approximately 1.5 pages: Key-word: 【附錄八】目錄 目 錄 頁數 謝 辭 ...................................................................................................... ? 中文論文提要 ......................................................................................... ? 英文論文提要 ....................................................................................... ? 目 錄 ................................................................................................... ? 圖 次 .................................................................................................... ? 表 次 ................................................................................................... ? 論 .................................................................................... 1 第一章 緒 第一節 緒 論 ............................................................................ 2 第二節 緒 論 ............................................................................ 3 第三節 緒 論 ............................................................................ 4 第四節 緒 論 ............................................................................ 5 第五節 緒 論 ............................................................................ 6 本章附註 ........................................................................................ 7 第二章 ,,, .................................................................................... 8 第一節 ,,, ............................................................................ 9 第二節 ,,, .......................................................................... 10 第三節 ,,, .......................................................................... 11 本章附註 ...................................................................................... 12 第三章 ,,, .................................................................................. 13 第一節 ,,, .......................................................................... 14 第二節 ,,, .......................................................................... 15 本章附註 ...................................................................................... 16 第,章 ,,, .................................................................................. 17 第一節 ,,, .......................................................................... 18 第二節 ,,, .......................................................................... 19 參考文獻 .............................................................................................. 20 附錄一 ,,, .................................................................................. 21 附錄二 ,,, .................................................................................. 22 作者簡歷 .............................................................................................. 23 【附錄九】圖次 圖 次 頁數 圖2-1 圖 次 ...................................................................................... 1 圖2-2 圖 次 ...................................................................................... 1 圖2-3 圖 次 ...................................................................................... 1 圖3-1 圖 次 ...................................................................................... 1 圖3-2 圖 次 ...................................................................................... 1 【附錄十】表次 表 次 頁數 表2-1 表 次 ...................................................................................... 1 表2-2 表 次 ...................................................................................... 2 表2-3 表 次 ...................................................................................... 3 表3-1 表 次 ...................................................................................... 4 【附錄十一】論文留白與間距 21cm 2cm 打字邊界 16cm 25.7cm 29.7cm 3cm 2cm 頁次 17 2cm 【附錄十二】本文 第一章 緒 論 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 第一節 緒 論之一 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 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 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 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 第二節 緒 論之二 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 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這裡是緒論。 【附錄十三】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鄭汝中,《敦煌壁畫樂舞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 2. 〈臺灣懸絲傀儡戲桃花女探研〉,《漢學研究》 ,8卷1期,頁523-534 ,臺北 , 1990。 二、英文部份 【附錄十四】著作權聲明書 著作權聲明 ,請裝訂於論文最後一頁, 論文題目,,,,,,,,,,, 論文頁數,100頁 系所組別,古典文獻學研究所 研究生,,,, 指導教授,,,, 畢業年月,94年6月 本論文著作權為,,,所有,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附錄十五】封背 民國 (93) 俗立 藝臺 術 北研 大究 所學碩士論 文題目,,,,,,,,,,,(,初) 稿(94) 研究生,,,, 撰 【附錄十六】論文寫作格式-參考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之〈漢學研究〉寫作格式 一、文稿請用正體字,尤其是引文部分,請忠於古版之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 二、每篇論文均頇包含前言、結論,無論長短,視為一節。中間各節請自擬小標題。各章節 下使用符號請依一、:一:、1、:1:……等序表示。 三、書刊名、篇名之符號: 1. 中文書名、期刊名、報紙、劇本為《 》;論文篇名、詩篇為〈 〉 。學位論文等未出 版者請採用「 」。 2. 單指一書中某篇文章時兩者並用,如《史記》〈項羽本紀〉 ,《詩經》〈豳風〃七月〉。 3. 西文書名採用斜體,如無法作斜體處理時,請在書名下劃線;篇名則 採用“ ”。 四、文稿內引用文字之註釋應詳列出處於註文內,請勿放於行文中,包括:引述之著作者姓 名,篇名或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及起訖頁數等。古書版本可緊標示 於出版年之後。其格式例示如下: 1.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卷4〈則天皇后本紀〉,頁 81。 2. 周法高,〈董妃與董小宛新考〉 ,《漢學研究》,1:1:1983.6: ,頁 9-25。 3. 宮崎市定,〈宋代官制序說〉 ,載於佐伯富編,《宋史職官志索引》:京都:京都大學 東洋史研究會,1963:,頁 16-22。 4. 李豐楙,「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間的關係」: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1978.6:,頁 15-20。 5. 李約瑟:Joseph Needham:著,杜維運等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第 3 冊: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頁 192。 6. Lewis Mayo, “The Order of Birds in Guiyi Jun Dunhuang,” East Asian History 20 (2000.12): 45-48. 7. Jaroslav Prusek, The Lyrical and the Epic: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 pp. 109-110. 8. Tsi-an Hsia, “Aspects of the Power of Darkness in Lu Hsun,” in Hsia, The Gate of Darkness: Studies on the Leftist Literary Movement in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8), pp. 146-162. 五、同一本書只需在第一次出現時寫明出處,以後則可省略。註解出處相同時,寫「同註幾」 即可;頁數不同時則寫:「同註幾,頁幾。」 六、註碼請以全篇作一計算單位,使用同一順序,放在註句或段落標點之右上角。 七、文內數字以採用阿拉伯數字為原則,如:年、月、日,及部、冊、卷、期數等等。 八、論文中所出現之重要相關人物,第一次出現時請在括號內註明生卒之公元紀年。皇帝亦註明在位之公元紀年。外國人名、地名及專有名詞均請附註原文。唯偶一提及之著名歷史人物如孔子、周公等,則不必贅述。 九、文末請附「參考文獻書目」,分「傳統文獻」和「近人論著」兩部分,皆以作者姓氏筆劃或英文字母排序,其格式例示如下: 1. 傳統文獻: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69。 三國〃吳〃韋昭注,上海師範學院古籍整理組校點,《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宋〃楊傑,《無為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 近人論著: 王 力 1976 《漢語詩律學》,香港:中華書局。 陳 捷、陳清泉譯 1963 〈元朝怯薛考〉,載箭內亙 著,陳捷、陳清泉譯,《元朝怯薛及斡耳朵考》,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頁1-57。 湯廷池 1986 〈關於漢語的詞序類型〉,「第二屆國際 漢學會議」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收錄於湯 廷池:1988:《漢語詞法句法論集》,臺北:臺 灣學生書局,頁449-537。 鄭毓瑜 2002 〈流亡的風景??〈遊後樂園賦〉與朱舜 水的遺民書寫〉,《漢學研究》20.2: 1-28。 Hanan, Patrick. 2000.“The Missionary Novels of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60.2: 413-443. Hymes, Robert P., and Conrad Shirokauer. 1993. Ordering the World: Approaches to State and Society in Sung Dynasty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Jia, Jinhua. 1999. “The Hongzhou School of Chan Buddhism and the Tang Literati.” Ph.D. dis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Wang, John C.Y. 1977.“Early Chinese Narrative: The Tso- chuan as Example.”In Andrew H. Plaks, ed., Chinese Narrative: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 3-20.
本文档为【国立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制作格式参考[终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9-11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