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武大)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武大)

举报
开通vip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武大)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武大) 世界各国的GDP(2003年) 01----美国--------108572亿美元--人均-37051美元 ; 02----日本---------49487亿美元--人均-38865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人均-28952美元; 04----法国---------17316亿美元--人均-28655美元 05----英国---------17750亿美元--人均-29451美元; 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人均-2...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武大)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武大) 世界各国的GDP(2003年) 01----美国--------108572亿美元--人均-37051美元 ; 02----日本---------49487亿美元--人均-38865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人均-28952美元; 04----法国---------17316亿美元--人均-28655美元 05----英国---------17750亿美元--人均-29451美元; 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人均-25067美元 07----中国---------13720亿美元--人均--1056美元 08---加拿大---------8505亿美元--人均-26161美元 09---西班牙---------8271亿美元--人均-20536美元 10---墨西哥---------6116亿美元--人均--5827美元 11----印度----------5561亿美元--人均---522美元 12----韩国----------5209亿美元--人均-10718美元 13----荷兰----------5093亿美元--人均-31207美元 14--澳大利亚--------5082亿美元--人均-25525美元 15----巴西----------5070亿美元--人均--2754美元 16---俄罗斯---------4288亿美元人均--2982美元 17----瑞士----------3140亿美元--人均-42148美元 18---比利时---------3008亿美元--人均-29023美元 19--中国台湾--------2995亿美元人均-13165美元 20----瑞典----------2975亿美元--人均-33092美元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 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 “简单”——考察“两部门”、“产品市场” 第一节 简单模型——两部门 一、追根溯源:Keynesian Law (一)前提 1、短期分析:“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典型:技术不变 2、价格刚性(price rigidity):价格一经形成,就不易变动。 (二)背景(background) 1929~1933年“大萧条” 1、资源闲置 2、AD??闲置资源被利用?产量?、价格不变 (三)Keynesian Law: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均衡,达到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 又名: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 (二)模型 1、列表法 2、公式法:Y=C+I 3、图解法 (1)45?线法 (2)储蓄恒等于投资法 均衡国民收入表 紧缩 680 660 70 50 610 均衡 600 600 50 50 550 繁荣 400 450 0 50 400 繁荣 300 375 -25 50 325 经济趋向 总供给 总需求 储蓄 投资 消费 均衡国民收入图 图解简单国民收入 C+I o y 45?线 C+I y0 o S,I S曲线 I 总供给Y是横轴,无法与纵轴C+I相交。我的每个点都表示Y=C+I Y Y0 第二节 消费理论 组成GDP的排头兵,“三驾马车”的第一驾 一、消费函数 因变量——消费,自变量——DPI、DPIe、P、生命周期、消费意识、利率、收入分配平等状 况,等等。 (一)一般表达式:c=c(y) 1、Y与C正相关 2、APC与MPC (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APC=C/Y (2)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MPC=??C/??Y=dC/dY 表格:我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 我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 0.757 0.796 9222.0 11590.1 1991 0.73 0.80 8151.5 10176.9 1990 0.85 0.89 4141.8 4674.8 1985 0.80 0.92 2077.8 2246.6 1980 - 0.98 1515.4 1544.0 1978 MPC APC 消费 收入 年份 继续 一、消费函数 (二)线性表达式 1、诠释:c=α+βy α——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 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β—MPC,直线斜率 β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2、新解APC与MPC APC=c/y=(α+βy)/y=α/y+β=α/y+MPC (1)APC>MPC (2) α/y?0,所以APC?MPC 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的影子 (一)表达式:y=c+s?s=y-c?s=y- α-βy=-α+(1-β) y o y c C=α+βy α 0 s y 储蓄曲线 继续 二、储蓄函数 (二)APS与MPS APS=s/y, MPS=??s/??y=ds/dy=(1-β) APS=s/y=[-α+(1-β) y]/y=-α/y+(1-β),所以,APS<MPS (三)形与影 1、APC+APS=1 证明:y=c+s?1=c/y+s/y?1=APC+APS 2、MPC+MPS=1 证明:??y=??c+??s?1=??c/??y+??s/??y?1=MPC+MPS MPC+APC?1 MPS+APS?1 继续 三、其他 (一)百川归海:家庭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 乐队非乐手的简单加总 (二)并非凯恩斯的专利——消费函数拓展 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J.S. Duesenberry)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 经济衰退?y?,c存在向下刚性?c不变或轻微下降 0 y c cl 继续 三、其他 (二)消费函数拓展 2、生命周期理论(F. Modigliani) YL?WL=C?NL=C?WL+C?(NL,WL) 其中,WL——工作期,NL——预期寿命,YL——每年劳动平均收入,C——年消费量,c* (NL-WL)——储蓄 0~t1——幼年期,c>y, s<0,负父母的债 t2—青壮年期,c<y, s>0,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放债。 t3~?—老年期,c>y,s<0,t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青年期的储蓄),讨债。 (三)永久收入消费理论(Milton Friedman) Y,c o t t1 t2 t3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1、前提(P——permanent,永久;t——transitory,暂时) (1)y=yp+yt, c=cp+ct (2)cp=βyp, β为消费倾向 (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暂时收入用于储蓄 2、应用: (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常收入,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恒常APC, 现实APS>恒常APS (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 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布什的智囊团也无可奈何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式 将第十三章中的国民收入基本公式中的C具体化。 一、两部门模式 (一)代数方法 (二)几何方法 二、三部门模式 (一)代数方法 1、政府征收定量税 2、政府征收比例所得税 (二)几何方法 1、定量税 2、比例所得税 三、四部门模式(一)代数方法(二)几何方法 两部门模式的代数方法 建立方程组: 求解此方程组,得: 所以, 两部门模式的几何方法 Y0之左:Y,C+I, Unintended Inventary,0,生产扩大 Y0之右: Y,C+I, UI,0,生产缩减. O Y C+I Y0 C C+I 45度线 E 三部门模式的代数方法 1、政府征收定量税 由此得:I+G=,α+Y,T,βY+βT+T 整理,得(1-β)Y=α,βT+I+G 所以 2、政府征收比例所得税: 从而:I+G=,α+(1,t)(1,β)Y +tY=,α+Y,Βy,tY+βtY+tY =,α+(1,β+βt)Y 所以, 三部门模型的几何方法 1、定量税: T??(S+T)左上移 ?Y0? 2、比例所得税: t??S+t(Y)的斜率? ?Y0? O I+G S+T O I+G S+tY 四部门模式的代数方法 模型为: 得: 四部门模型的几何方法 如图: C+I+G+(X-M) 45度线 O 第四节 乘数理论 内维尔?舒特《城市的毁灭》,非典时期口罩厂的兴盛和相关行业的发展 凯恩斯经济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一、投资乘数——两部门经济 (一)含义: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KI=?Y/?I (二)推导:1、直推法;2、公式法之一;3、公式法之二 (三)取值范围:因为0,β,1,,1,,β,0,0,1,β,1,所以1,1/(1,β),? (四)节约悖论 1、从《群蜂怨言》讲起:蜜蜂群落为何从繁荣走向衰败, 2、悖论: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结论却不可思议。 3、传统经济学VS凯恩斯经济学:何为美德,何为罪恶, (五)作用:双刃剑——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反之亦然。 投资乘数的直推法 1、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I=20,意味着新雇工人的收入增加20,形成?Y1=?I=20。 2、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工人用收入去购买棉布,带动了棉布的生产,使生产棉布的工人的收入增加。?Y2=β??I 3、国民收入的第三轮增加:生产棉布的工人用他们的收入去购买自行车,使生产自行车的工人收入增加。?Y3=β2??I 4、加总:?Y=?Y1+?Y2+?Y3+„?YN=?I,β?I,β2?I,„βn,1?I=?I(1,β,β2,„βn,1)=?I? ,因为0,β,1,所以当n??时,βn?0, 于是有?Y= ?I?[1/(1,β)],所以KI= ?Y/ ?I= 何为美德,何为罪恶, (1)传统经济学 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 (2)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 (明)陆楫:“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 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国。” 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之一 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之二 节约悖论 储蓄是一种节约行为。某个家庭储蓄增加,就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增加。但如果所有家庭都增加储蓄,则MPS?,从而投资乘数下降,国民收入收缩。 消费对个人来讲是浪费。个人增加消费使收入减少,但所有的人都消费会导致MPC?,从而投资乘数增加,国民收入扩张。 真不可思议~ 二、三部门经济:征收定量税 (一)基本表达式: (二)政府支出乘数KG=?Y/?G 所以,KG=?Y/?G=1/(1,β) 三部门经济:征收定量税 (三)税收乘数:KT=?Y/?T 所以, 可得以下结论:(1)T对Y的影响为负;(2)(-β)/(1-β)的绝对值小于1/(1-β)的绝对值,所以税收变 动对Y的影响程度小于G对Y的影响.为此,政府需重视政府支出的作用。 新政府的预算(政府支出的作用) 在2003年的预算中,虽然继续发行1400亿元建设国债(其中1150亿元纳入中央预算,250亿元代地方政府发行),但国债资金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项目,即继续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使用方向和结构,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中西部地区等方面倾斜。引人注目的是,预算案中明确规定,一般性支出原则上实行零增长,主要是加大重点支出项目的投入和保障力度。 这五大项重点保障的支出是: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三是保障教育、科技。四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五是增加国防支出。在向全国人大的报告中,财政部长单独详细介绍了前两项支出的具体安排。它们在预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环境变迁,施政的方向也要变迁。预算结构的变化已经显示,新一届政府将向中国之车注入更多保持平稳运行的润滑剂,而不再是提升速度的汽油。 三部门经济:征收定量税 (四)平衡预算乘数:政府同时增税、增支的影响。 (五)转移支付乘数:KTR=?Y/?TR 1、基本表达式: 三部门经济:征收定量税 可得基本表达式为: 2、KTR的推导: 同理可得: 结论(1):1/(1-β),β/(1-β),所以改变政府支出相当有效。(2)KTR的绝对值等于KT,所以同时增税、增转移支付不会影响国民收入。 三、三部门经济:征收比例所得税 (一)基本表达式: (二)各种乘数: (三)结论:征收比例所得税时,乘数的作用变小。 证明:β(1-t),β,-β(1-t),-β,1-β(1-t),1-β, 征收比例所得税时的乘数 1、政府支出乘数: 2、税收乘数: 3、转移支付乘数: 4、平衡预算乘数: 最后有:KB=1 ? 四、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只介绍出口乘数 (一)基本表达式 (二)KX推导 结论:四部门经济中,乘数作用变小。增加的收入中有一部分用作进口。 第十四章 案例 案例1:我国的储蓄问题 2001年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增长12.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1个百分点,比去年底高5.4个百分点。8月份储蓄存款增加881亿元,比去年同月多增861亿元。年累计储蓄存款增加6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48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增加242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15亿元;定期储蓄增加3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396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增加较多表明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 为了刺激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大量的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利息,2002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已经是自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以来的第八次降息,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的居民储蓄还是呈不断上升的势头。 问题: 1、解释下列名词:消费函数、储蓄函数 2、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决定一国储蓄率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案例1的解答 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 (1)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居民会把相当大部分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储蓄率。 (2)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就会增加消费比率,从而储蓄水平会较低。 (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如果一国居民的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则储蓄率就会较低,反之较高。 (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 案例1的解答(续) 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落后。 (2)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 (3)将来收入没有保障。我国居民中农民占绝大多数,他们将来的收入没有保障,只能靠储蓄积累资金。 (4)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由于总体收入水平低,所以要考虑将来的各种支出,必然要提高储蓄率。 (5)消费习惯使然。 案例2 国防支出与经济 。20世纪80年代前期里根执政时,美国国防开支急剧扩张,国防预算从1979年的2710亿美元飞速增长到1987年的409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5%。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强的刺激作用,帮助经济走出了1981—1982年的衰退,并且推动了80年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 从1990年开始,美国加快了对国防开支的削减。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防开支已经被削减到低于GDP的5%的水平。这时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削减国防开支导致90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从飞机制造业来说,从1990年到1993年,至少损失掉170000个工作机会。而且,老布什并未使军工企业成功转型。 案例2的问题与解答 说明政府购买乘数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 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变动机制是,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经济中将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得所购买商品增加相同的数额。这种商品供给增加使得经济中的总收入增加相同数额,收入的增加又导致家庭增加消费,其数量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倍数。消费需求增加又如同政府购买引起的需求增加一样引起连锁反应,直到经济再次处于均衡。 第十四章习题 14、(1)均衡收入Y=(100+50)/(1-0.8)=750 C=100+0.8X750=700,S=-100+0.2X750=50 (2)非自愿存货积累=800-750=50 (3)新收入Y1=(100+100)/(1-0.8)=1000 所以,新增加的收入?Y=1000-750=250 (4)收入Y=(100+50)/(1-0.9)=1500 S=-100+0.1X1500=50.投资增加,导致新收入Y1=(100+100)/(1-0.9)=2000,所以?Y=2000-1500=500 (5)乘数随MPC的变动而变动。 16、(1)可支配收入YD=Y,T,TR=0.75Y+62.5 均衡国民收入=C+I+G=0.6Y+400 所以,Y=400/0.4=1000 (2)KI=2.5,KG=2.5,KT=,2, KTR=2, 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I0,I并非外生变量,要受到r的影响。r?I?Y 引进r以后,产品市场要与货币市场牵手。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一、投资函数:I=e-dr 1、e——自发投资,不依存于利率的变动而变动的投资 2、d——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3、投资曲线——以数量为横轴,价格为纵轴 二、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MEC) (一)含义:厂商增加一笔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公式为: (二)MEC递减规律: 投资曲线 如图: I=e-dr r I 图15-1 投资需求函数 投资需求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公式 Rn——预期利润,R0——投资,r——MEC 公式一 公式二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1、内容: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投资的增加,MEC呈递减趋势。 2、原因: (1)投资??对资本品需求??资本品价格??投资支出R0??MEC? (2)投资??预期未来产量??预期利润下降??MEC? 3、意外收获:MEI(Marginal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缩小之后的MEC。MEI,MEC 三、与投资有关的因素 (一)预期收益:预期收益??投资? 1、预期市场需求??预期收益? 2、工资成本??预期收益?,on the other hand ,工资成本??机器替代劳动?投资? 3、减税?预期收益? (二)投资风险:风险大?投资? (三)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 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一个企业的成本?新建企业优于购买旧企业?投资? 第二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亲密接触,建立r与Y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S与I两个桥梁得以建立起来。 一、含义: 反映r与Y之间关系的曲线,分析I=S时的r与Y组合,表明产品市场的均衡。 注意 二、推导 r?I?S?Y,桥的两端是利率与国民收入,桥梁是I与S 三、方程: (一)两部门经济: 1、均衡条件: 2、方程: (二)三部门经济 两部门均衡条件 IS方程——两部门 IS方程——三部门 方程 IS曲线含义注意 注意:IS曲线所表示的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它只表明当利息率和国民收入存在着这样一种反方向变动关系时,投资和储蓄保持相等,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IS曲线的推导 图A:由r推出I;图B:由I得出S;图C:由S得出Y;图D:对r与Y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S=I I I1 I2 S2 S2 S1 S1 S S (B) (C) O O Y1 Y2 Y Y2 Y1 I1 I2 I=i(r) O O Y I r2 r1 r1 r2 r r P1 P2 A B (A) (D) S=s(Y) 四、斜率大小的决定因素 (一)β:前提是不考虑t与d 1、数学意义:β大? β (1,t)大?1, β (1 ,t)小 ?斜率绝对值小?IS曲线平缓 2、经济学意义: β大? 1, β (1 ,t)小?乘数大 ? Y的变动幅度大 (二)d:前提是,不考虑β与t 1、数学意义: d大?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IS曲线平缓 2、经济学意义: d大?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敏感?Y的变动幅度大 (三)t:前提是不考虑β与d 1、数学意义: t大?1, t 小? β ( 1, t )小?1, β ( 1, t ) 大?斜率绝对值大?IS曲线陡峭 2、经济学意义: t大,乘数小,Y的变动幅度小。 五、IS曲线的移动 斜率变动,影响IS的倾斜度;若截距变动,则导致IS曲线本身发生位移。 (一)自发支出变动:α+e??( α+e )/d??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IS右移,即r不变时,Y也增加。(相当于教材中对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变动的解释)。 (二)乘数变动:1/(1,β)??截距变大?IS右移。 (三)政府支出变动: 方程为: G??截距变大?IS右移 (移动时要体现乘数的作用) (四)T变动:T??截距变小?IS左移(移动时要体现乘数的作用) 第三节 均衡利率的决定 分析IS 时,假定r已知。果真如此,NO~r取决于„„ 一、货币的需求 (一)特指(L) Liquidity Preference,流动偏好。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把不能生息的、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保存在手边。(为什么需要货币,) (二)分类: 1、交易需求: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交易需求量取决于(1)收入与支出的时间间隔:间隔越长,对货币的交易需求越大。(2)收入的大小。 2、预防需求:为了预防意外支出和收入延迟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取决于(1)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程度;(2)收入的大小。 总结:L1=交易需求,预防需求=L1(Y)=kY K——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 3、投机需求: (三)货币需求函数 关于货币的精彩描述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吓~你们这些天神呀,为什么要给我这东西呢,嘿~这东西会把你们的祭祀和仆人从你们的身旁拉走;把健汉头颅底下的枕垫抽去;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癫痫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 货币投机需求 (1)含义:为了抓住购买债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 (2)分析前提:人们一时不用的财富以两种形式存在——货币、债券 (3)分析过程:利率高? 债券价格低?买进债券、 抛出货币?L?。反之亦然。 (4)结论: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函数。L2=,hr h—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 (5)极端情况: A、现行利率过高?预期利率只能下降?预期债券价格只能上升?用所有货币去买债券? L2=0 B、现行利率过低?预期利率只能上升?预期债券价格只能下跌?抛出所有债券而持有货币 ?L2=?,此时出现“凯恩斯陷阱” 货币需求函数 1、表达式 2、图形: 为了满足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货币需求是与利率无关的;而为了满足投机需求的货币 需求则与利率有关,用曲线表示为: 均衡利率的决定 二、货币的供给 M,垂直于横轴,与利率无关.包括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三、均衡利率的决定:L=M时的利率 r,r0,L,M,用多余货币购买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上升,从而利率下降,最后恢复均衡。 r,r0,L,M,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导致债券价格下降,从而利率上升,恢复均衡。 均衡利率的变动 四、均衡利率的变动 (一)M变动: 1、M??M曲线右移?利率?:货币投放 2、M??M曲线左移?利率?:货币回笼 (二)收入变动: 收入变动,L的水平段不变,其他段移动,导致利率变动 1、收入??L1??L曲线右移?利率? 2、收入??L1??L曲线左移?利率? (三)投机需求变动 L2变动,L的垂直段不变,其他段移动,导致利率变动 1、L2??L曲线右移?利率? 2、L2??L曲线左移?利率? 货币需求曲线 货币的供给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 1)狭义货币,M1: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 2)广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 3)更为广义的货币,M3:M2+个人和企业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近似物。 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供给主要指M1。 货币供给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是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供给曲线垂直于横坐标轴。 货币供给分为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 货币需求曲线的变动 货币供给曲线的变动 第四节 LM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 L=M时,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r与Y的一一对应关系以L和M为桥梁,体现为LM曲线。 一、均衡条件: 二、LM曲线推导: (一)LM曲线:反映L=M时r与Y之间关系的曲线,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注意 (二)推导:r?M2(M=L)?M1?Y,当货币供给一定时,M1与M2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关于LM曲线的说明 注意:LM曲线所表示的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它只表明当利息率和国民收入存在着这样一种反方向变动关系时,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保持相等,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三、LM的方程 三、方程 (一)表达式: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知: m=L=ky-hr ,由此可得LM方程如下: (二)斜率:k/h 1、k大? k/h 大?LM陡峭,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高,交易需求曲线陡峭,从而LM陡峭。 2、h大?k/h小?LM平缓,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高,投机需求曲线平缓,从而LM曲线平缓。 LM曲线的特点 四、特点 (一)垂直区:古典区域 当r较高时,L2=0 ,全部货币都被人们用于交易活动,这时L1很大,Y较高。之所以称为古典区域,因为„„ (二)倾斜区:中间区域,r和Y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 (三)水平区:凯恩斯区域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是无限的(即人们不愿意持有债券),这时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都会被人们保存在手边。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信贷活动和生产活动都不旺盛。 r y 中间区域 古典区域 凯恩斯区域 LM曲线的移动 五、LM的移动 (一)m的变动 1、 m??LM在纵轴的截距(,m/h)??LM右移 经济学意义是: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消费和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2、 m?时,有相反结论。 (二)物价水平变动 (三)L2曲线移动 (四)L1曲线移动 LM O Y r LM’ 物价水平变动使LM移动 1、P??LM截距(,M/hP)变大?LM左移: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带来国民收入减少 2、P??LM截距变小?LM右移: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带来国民收入增加 r LM2 LM1 r y2 y1 L2曲线移动使LM移动 L2右移,说明L2增加,从而L1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在利率不变的前提下,国民收入下降 意味着LM左移。反之亦反是。 O Y r LM1 LM2 r0 Y2 Y1 O L2 r L2’ L2 L1曲线移动使LM移动 L1右移,说明L1的减少(从右图来看),从而货币交易需求减少,投机需求增加,这时意 味着利率下降,从而LM右移。 O Y L1 L1 L1’ O Y r LM LM’ LM曲线的推导 M2 M2 M1 M1 r r O O O O L1=l1(Y) L2,l2(r) M=M1+M2 LM M2a M2b M2b M2a ra ra rb rb M1b M1a M1a M1b Yb Ya Ya Yb P1 P2 (A) (B) (C) (D) 第四节 LM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 L=M时,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r与Y的一一对应关系以L和M为桥梁,体现为LM曲线。 一、均衡条件: 二、LM曲线推导: (一)LM曲线:反映L=M时r与Y之间关系的曲线,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注意 (二)推导:r?M2(M=L)?M1?Y,当货币供给一定时,M1与M2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关于LM曲线的说明 注意:LM曲线所表示的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它只表明当利息率和国民收入存在着这样一种反方向变动关系时,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保持相等,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三、LM的方程 三、方程 (一)表达式: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知: m=L=ky-hr ,由此可得LM方程如下: (二)斜率:k/h 1、k大? k/h 大?LM陡峭,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高,交易需求曲线陡峭,从而LM陡峭。 2、h大?k/h小?LM平缓,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高,投机需求曲线平缓,从而LM曲线平缓。 LM曲线的特点 四、特点 (一)垂直区:古典区域 当r较高时,L2=0 ,全部货币都被人们用于交易活动,这时L1很大,Y较高。之所以称为古典区域,因为„„ (二)倾斜区:中间区域,r和Y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 (三)水平区:凯恩斯区域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是无限的(即人们不愿意持有债券),这时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都会被人们保存在手边。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背 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信贷活动和生产活动都不旺盛。 r y 中间区域 古典区域 凯恩斯区域 LM曲线的移动 五、LM的移动 (一)m的变动 1、 m??LM在纵轴的截距(,m/h)??LM右移 经济学意义是: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消费和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2、 m?时,有相反结论。 (二)物价水平变动 (三)L2曲线移动 (四)L1曲线移动 LM O Y r LM’ 物价水平变动使LM移动 1、P??LM截距(,M/hP)变大?LM左移: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带来国民收入减少 2、P??LM截距变小?LM右移: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带来国民收入增加 r LM2 LM1 r y2 y1 L2曲线移动使LM移动 L2右移,说明L2增加,从而L1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在利率不变的前提下,国民收入下降 意味着LM左移。反之亦反是。 O Y r LM1 LM2 r0 Y2 Y1 O L2 r L2’ L2 L1曲线移动使LM移动 L1右移,说明L1的减少(从右图来看),从而货币交易需求减少,投机需求增加,这时意 味着利率下降,从而LM右移。 O Y L1 L1 L1’ O Y r LM LM’ LM曲线的推导 M2 M2 M1 M1 r r O O O O L1=l1(Y) L2,l2(r) M=M1+M2 LM M2a M2b M2b M2a ra ra rb rb M1b M1a M1a M1b Yb Ya Ya Yb P1 P2 (A) (B) (C) (D) 第五节 IS-LM IS-LM分析:两个市场同时均衡 利率?投资?收入?货币交易需求?货币投机需求?利率 循环推理,出路何在?构建IS-LM模型 一、模型 二、分析 (一)E:IS与LM的交点,表明两市场同时均衡 (二)A:LM上的点,表明产品市场失衡,货币市场均衡 (三)B:IS上的点,表明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失衡。 (四)C:两市场同时失衡。 (五)失衡的区域 r Y IS LM ? ? ? ? E A B C 失衡的区域 1、?:I,S,L,M 例如,F点。与B点比较,F点代表的收入水平更高,意味着更高的S;与A点比较,F点代 表的收入水平更低,意味着更低的交易需求。 2、?:I,S,L,M 3、?:I,S,L,M 4、?:I,S,L,M LM IS ? ? ? ? F B A r Y 三、均衡的恢复 以?区域C点为例 S,I,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导致Y上升,致使C向右移动。 L,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致使C向上移动。 两方面的力量合起来,使C向右上方移动,运动至IS曲线,从而I=S; 这时L仍大于M,利率继续上升,最后C沿IS调整至E。 LM IS C ? E 四、均衡的变动 由IS、LM移动导致 (一)LM不变,IS移动 1/(1,β)?、(α+e)?、G?、T?导致IS右移,从而Y与利率上升。反之亦然。 此为宏观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二)IS不变,LM移动 M?或P?,导致LM右移,从而Y上升、利率下降。反之亦然。 此为宏观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六节框架一、基本框架 二、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总需求) 消费由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决定。国民收入增加时,短期看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 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 足。 消费倾向比较稳定。经济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通过乘数引起国民收 入的变动额数倍于投资的变动。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呈同方向 变动关系。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使投资需求不足。 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在凯恩斯陷阱状态下,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不再下降, 影响投资需求的上升。 三、有效需求决定就业水平 有效需求: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产出总量和需求总量。 总供给价格:指该社会全体厂商销售其产品时期望得到的最低价格总额。 总需求价格:指该社会全体居民购买消费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 凯恩斯认为,形成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所以难以实现充分就业。 四、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造成消费需求不足; 2)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长期内),造成投资引诱下降,投资需求不足; 3)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导致人们把货币保存在手边,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便不再下降。 五、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途径 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就是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 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收入,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有关习题 2、选择 (3)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此时,利率上升是由于货币需求增加的结果) (4)右移10亿美元除以k(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为什么除以k,请看右图) 5、计算 (1)r=10%\8%\6%导致I=200\210\220 (2)r=10%\8%\6%导致I=150\170\190 (3)d??I曲线陡峭 (4)e??I曲线平缓 有关习题(续1) 6、计算 (1)r=4%\5%\6%\7%导致I=80\75\70\65 (2)Y=(i+40)/0.25=480\460\440\420 (3)IS曲线:r=(a+e)/d-[(1-β)/d]*y=(40+100)/5-0.25/5*y=28-0.05y 7、计算 (1)IS曲线:根据IS曲线的表达式,得: r=(50+100)/5-0.2/5*y=30-0.04y,r=15-0.02y,r=15-0.025y (2)I对r更敏感时,IS曲线斜率变小 (3)β变小时,IS曲线斜率变大,曲线更陡峭。 有关习题(续2) 8、(1)Y=700,r=8%\10%时,L=140+70=210,L=140+50=190 (2)Y=600时,L=150、170、190、210、230 Y=700时,L=170、190、210、230、250 Y=800时,L=190、210、230、250、270,收入增加,导致L右移 10、(1)M/P=ky-hr,所以r=-M/hp+(k/h)*y,斜率为k/h (2)斜率值分别为0.02\0.01\0.01 (3)k变小,LM斜率变小;h变大,LM斜率变小; (4)h=0,LM为垂直线。 11、(1)IS:根据y=c+I,得IS方程为Y=1250-30r;根据m=l,得LM方程为y=750+20r (2)联立IS与LM方程,得r=10,y=950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IS、LM移动会影响Y和r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作用。而IS、LM的斜率会影响Y和r的变动 幅度,即影响政策的效果。 第一节 政策简介 政府手中的两大法宝——财政和货币政策 一、财政政策: 税收、政府支出影响消费与投资,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1、扩张性政策:T??IS右移?Y?, G??IS右移?Y? 2、紧缩性政策:T?、G?,导致IS左移,Y下降 二、货币政策:M?r?C、I?Y 1、扩张性政策:M??LM右移?Y?、r? 2、紧缩性政策:M??LM左移?Y?、r?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一、一般原理 (一)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二)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三)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诠释 二、极端情形:神化财政政策效果,凯恩斯极端 (一)条件:IS曲线陡峭至极——垂直 LM曲线平缓至极——水平 (二)结论: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三、一个关键概念——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一)形成 (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四、问题的延伸——IS曲线的中国特色 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IS陡峭(红线,d小,β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大(Y0Y2) 2、IS平缓(蓝线,d大,β大),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0Y1) r0、Y0相同,右移的距离EE’相同,但效果Y0Y2,Y0Y1 我国IS陡峭,所以1998,今采取积极财政政策。 O Y r LM r0 Y0 Y2 Y1 E’ E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一、一般原理 (一)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二)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三)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诠释 二、极端情形:神化货币政策效果——古典主义 (一)条件 1、IS平缓至极:——水平 2、LM陡峭至极:——垂直 (二)结论 1、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IS水平?d=??即使r不 变,I也会大幅度减少?挤出效应大 2、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LM垂直?h=0?L2=0?m全 用于L1?Y大幅度变化 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IS陡峭:d小、β小,移动LM(货币政策),政策效果小(Y1Y2)。 2、IS平缓: d大、β大,移动LM(货币政策),政策效果大(Y1Y3)。 如右图,LM移动同样的距离,但是Y1Y2,Y1Y3 思考:为何我国数次调低利率,却收不到应有效果。 (我国IS陡峭) O r Y LM0 LM1 IS0 IS1 Y1 Y2 Y3 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LM陡峭(红线):k大,h小,移动LM,政策效果大 2、LM平缓(兰线):k小,h大,移动LM,政策效果小 初始状态相同(r0、Y0),LM右移距离相同(EE’),但Y0Y1,Y0Y2 y1 O Y r r0 Y0 Y1 Y2 E E’ IS 关于结论的数学诠释 1、货币创造乘数: 2、结论: (1)d小、β小,上述乘数的分母大,货币政策效果小(IS陡峭) (2)d大、β大,货币政策效果大(IS平缓) (3)h小,上述乘数的分母小,货币政策效果大(LM陡峭) (4)h大,上述乘数的分母大,货币政策效果小(LM平缓) 思考:为什么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IS陡峭,而LM平 缓)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一、原理 二、说明(以第四种情况为例)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G??IS右移?Y?、r??挤出效应,使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大打 折扣。 这时,辅之以扩张性货币政策,M??r?,挤出效应被抵消。 严重萧条 轻微通货膨胀 严重通货膨胀 轻微萧条 面临的状况 不确定 上升 扩张财政和扩张货币 下降 不确定 紧缩财政和扩张货币 不确定 下降 紧缩财政与紧缩货币 上升 不确定 扩张财政与紧缩货币 利率变动 产出变动 政策组合 我国的投资利率弹性(均值-0.19) -0.75 -18.7 14.1 1998 -0.66 -15.22 10.1 1997 -3.55 -4.17 14.8 1996 3.56 4.92 17.5 1995 2.33 13.66 30.4 1994 5.23 11.81 61.8 1993 -11.1 -4 44.4 1992 -1.95 -12.28 23.9 1991 -0.25 -9.52 2.4 1990 -0.21 34.04 -7.2 1989 3.72 6.82 25.4 1988 0 21.5 1987 1.31 17.33 22.7 1986 38.8 1985 d ?r/r ?I/I 年度 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 2、LM平缓(k小、h大),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大(Y1Y2) 从图上可以看出, Y1Y2,Y3Y4,而IS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 我国的LM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大。 O r Y LM IS1 IS2 IS3 IS4 Y1 Y2 Y3 Y4 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解释 1、财政政策乘数 2、dY/dG与?Y/?G的差异:财政政策乘数考虑了货币市场的因素 3、结论: (1)d小,财政政策效果大——IS陡峭 (2) d大,财政政策效果小——IS平缓 (3)k大、h小,财政政策效果小——LM陡峭 (4) k小、h大,财政政策效果大——LM平缓 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一)形成:G??Y??L1??L2?意味着r??I?、C?,即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 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 (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1、KG:乘数的双刃剑作用 G?、KG大?Y大幅度上升? 利率大幅度提高?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2、k:G??Y??L1?、k大?L1大幅度??挤出效应大 3、h:G??Y??L1??L2?、h小?r 必须大幅度上升,才能满足L2下降的要求?挤出 效应大 4、d:d大、r??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5、总结: KG、 k、 d与挤出效应成正向变动; h与挤出效应成反向变动。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我国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政府投资、包括国有企业的投资还是我国投资的主要部分。这两部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影响,所以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尽管我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了明显的上升,但是,其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仍比较有限,这就决定了投资曲线I陡峭。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而储蓄倾向较高,导致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第十六章习题 3、(1)联立IS与LM方程,得Y=650,r=6%。从而投资=80 联立IS与LM方程,得Y=650,r=6%。从而投资=80 (2)当G从50变为80时,联立新的IS与LM方程,得Y=700,r=8%;Y=725,r=9% (3)d大时,IS平缓,移动IS的政策效果小;d小时,IS陡峭,移动IS的政策效果大。 4、(1)IS方程的导出过程:Y=90+0.8(Y-50)+140-5r+50=0.8Y+240-5r,即IS方程为Y=1200-5r LM方程的导出过程:0.2Y=200,所以LM方程Y=1000 联立IS、LM方程,解之得Y=1000,r=8%,I=100 十六章习题 4、(2)G增加了20,G=70,新得IS曲线Y=1300,2r,表明IS曲线右移。联立IS、LM方程,解之得:Y=1000,r=12%,I=80 (3)由此可见,G的增加导致I下降,存在“挤出效应”。在古典区域,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5、(1)IS方程为Y=1150,IS垂直,LM方程为:Y=1000+50r (2)联立IS、LM方程,解之得:Y=1150,r=3%,I=150为常量 (3)当G由100增至120时,IS方程为Y=1250。联立IS、LM方程,解之得:Y=1250,r=5%,I=150 (4)无挤出效应。因为I与r无关。这时IS垂直,财政政策十分有效。处于凯恩斯区域。 习题 8、(1)IS方程:Y=1200-25r,LM方程:Y=1000,LM垂直。这时,Y=1000,r=4%,C=900,I=100 (2)M增加至220,LM方程Y=1100。LM右移。Y=1100,r=4%,C=980,I=120 (3)在古典区域,货币政策完全有效。LM的移动量正好是均衡收入的变化量。 10、扩大M,同时增加T,是紧缩财政政策与扩张货币政策的同时使用。M??LM右移?利率??I?、Y?,T??IS左移?Y?,另一方面,T??DPI??C? 12、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左移,收入与利率同时下降。 取消投资津贴?I??Y??IS左移?r??I? 提高所得税?C??IS左移?Y?、r??I?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T、G、M是药,C、I是药引,宏观经济政策是药方。 第一节 概述 一、政策目标 (一)充分就业 (二)价格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二、政策工具:达到目标的手段 三、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目标之一 充分就业 1、失业: (1)含义: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 (2)分类: A、自然失业:在经济的动态变动过程中,由于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而造成的失业。包括 B、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有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C、周期性失业: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属于非自愿失业,存在于经济周期的衰退与萧条阶段。 D、隐蔽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所处的就业状态。其边际生产力为零。 (3)影响: A、对个人 B、对社会 2、充分就业:几种状态 自然失业 摩擦失业:信息不畅通或者获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在寻找工作 自愿失业:求职性失业,劳动者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受季节变动的影响引起的失业。 古典失业:由于工资刚性(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造成的失业。此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 失业对个人的影响 自愿失业,带来闲暇享受或者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非自愿失业,使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 不同事件引起的紧张感(美国) 20 工作条件变化 47 亲密朋友死亡 29 孩子离家 49 失去工作 37 学业不良被迫辍学 66 入狱 40 解雇 100 配偶死亡 紧张程度 事件 紧张程度 事件 失业对社会的影响 政府要增加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 影响社会稳定 使实际GDP减少 充分就业 (1)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 (2)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允许自然失业存在 (3)空缺职位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 政策工具 (一)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AD不足 2、代表:凯恩斯 3、目标: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 4、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 (二)供给管理:管理AS 1、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 2、工具: (1)收入政策:控制工资与物价 (2)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3)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三)国际经济政策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阶段 (一)20世纪30年代,二次大战前夕:试验时期 理论依据:《通论》 目标:摆脱危机 最成功的例子:罗斯福新政(new deal) (二)二次大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新时期 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官方经济学” 目标:充分就业与经济繁荣 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 案例:1944年英国《就业政策白皮书》/1946年美国《就业法》 (三)70年代初,1992年:第三阶段 理论依据:自由放任思想复兴,凯恩斯主义失宠 目标:四个 特征:经济政策自由化与多样化,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并存 典型:1978年美国《充分就业和平衡增长法》/里根经济学 (四)1993年,2000年:克林顿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疑似”复兴 第二节 财政政策 涉及G、T和公债 一、构成: (一)财政支出政策 1、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G。例一——军需品和警察装备的购买。例二:公共工程支出 ——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但不是“形象工程”。 2、转移支付:TR (二)财政收入政策 1、财产税:对土地(不动产)和土地上建筑物(动产)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我 国为12% 2、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税率随收入上升而上 3、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7% (三)公债(Public Debts) 内债,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 公债 1、运作:政府向本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债权人——公众;债务人——政 府 2、分类:按偿还期限划分 (1)短期公债:3个月、6个月、1年 (2)中期公债:1,5年 (3)长期公债:5年以上,40年,永久 3、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债哲学 (1)自己欠自己的债,不构成债务负担。 (2)政府政权稳定,所以债务偿还有保证。 (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 (一)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 1、经济萧条时期,AD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松政策),增加G,减少T,从而AD增大,就业扩大 2、经济繁荣时期,AD旺盛,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紧政策),增加T、减少G,从而AD下降,通货膨胀消失 (二)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1、经济萧条时期,采用松政策 2、经济繁荣时期,采用紧政策(1)增加税收;(2)减少政府支出 (三)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 工具自动发生作用,不需政府采取行动 (四)功能财政——周期平衡预算:政策的实施造成了盈余或赤字的出现,怎么办, (五)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衡量财政政策类型的标准 松政策 (1)减税 (2)扩大政府支出 自动稳定器 1、自动变动的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 2、政府转移支付: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DPI??C??AD? 3、农产品价格维持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案例:(美国)牛奶和牛奶制品行业很大,而且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十分重要。政府要制定牛奶的健康标准,并对牛奶及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必要的干预。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是法律规定的购买多余奶制品以保持政府控制的保护价格(价格下限)的单位,它堆积了大量的黄油、奶酪以及无脂干牛奶----大约是每年消费量的10%。目前的价格下限是每磅13美分。 周期平衡预算 1、功能财政: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之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订和实行。 2、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资本 3、赤字财政政策:“处之泰然”的表现 (1)具体操作:造成财政赤字后,政府委派财政部发行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央行支付货 币给财政部,财政部用货币进行各项支出,刺激经济;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公债,调节经济。 (2)在美国的演绎 繁荣,财政盈余 萧条,财政赤字 周期预算平衡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 1、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记为BS* 2、公式: 3、作用: 从BS*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BS*,BS),0?(GDP*,GDP),0?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 性政策。 从BS*判断已经实行了什么政策:BS*增加? t增加?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 三、局限性 遇到以下因素,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一)政治因素影响 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 (二)时滞的影响(Time Lag):使政策收到相反效果 1、认识时滞 2、行动时滞 3、影响时滞 (三)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出效应 (四)居民预期 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基础知识 (一)银行制度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 (三)货币创造乘数 (四)公开市场 (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供给是怎样影响总需求的, 二、政策的运用 (一)总原则 (二)三大政策工具 (三)其他措施 三、局限性 银行制度 1、中央银行 (1)发行的银行: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2)银行的银行:同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往来 (3)国家的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监督其他银行 2、商业银行 (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2)资产业务:发放贷款,投资购买债券 (3)中间业务:代客结算 存款准备金制度 1、准备金:Reserve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 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 2、法定准备率:Required Reserve Rate 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rd 吸收客户存款 贷款 银行 留下准备金 货币创造乘数: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1、货币创造乘数 2、前提: (1)商业银行无超额储备excess reserve,否则, (2)银行客户不在手边保存现金cash,否则 (3)考虑到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公开市场 Open Market,又称金融市场,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包括: 1、货币市场: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 2、资本市场: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 (1)一级市场:发行市场 (2)二级市场:流通市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量是怎样影响总需求的, 1、利率渠道(主要渠道) M?r?C、I?AD 2、股票市场传导渠道 (1)托宾q渠道: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托宾q?投资?总需求 (2)财富渠道: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财富价值?消费?总需求 (3)财务管理渠道: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可能性?耐用品支出?总需求 (4)物价渠道:货币供给?物价水平?股票除息价值?本期股票真实回报?下期投资?下期产出 政策总原则 逆经济风向行事 1、萧条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 2、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使利率上升,减少消费和投资。 总之,萧条时期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繁荣时期要泼水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 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 (1)原则: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2)操作: 2、再贴现率政策:央行被动地等待 (1)释义: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 (2)操作:萧条,再贴现率下降,商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货币供给上升。繁荣时期,再贴现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 3、调整法定准备率:效果猛烈,较少使用/存在时滞 萧条,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另外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 美国,rd变动1%,导致M变动20亿美圆。所以不能轻易变动rd. 其他措施 1、道义劝告 无法律地位,但效果不错 2、垫头规定:对证券市场放款 3、Q号条例:规定商业银行的利率上限 4、控制分期付款和房地产抵押贷款条件 局限性 (一)公众预期的影响 利率下降、产生悲观预期?C、I不会显著增加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限制 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致使降低M的效果不明显 (三)流动偏好的存在 致使利率不可能降得太低,使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扣 (四)时滞的困扰: 认识时滞 影响时滞 行动时滞 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 „„ „„ „„ 400 100 500 总额 51.2(贷给„„) 12.8 64 C 丙 64(贷给丙) 16 80 B 乙 80(贷给乙) 20 100 A 甲 贷出 准备金 存款额 银行 客户 第四节 资本证券市场 施展货币政策的舞台之一 一、股票和债券:基本概念 二、证券的操作:发行与流通 (一)发行 (二)流通 1、流通手段:交易 2、证券价格 三、收益与风险:好商品与厌恶品 (一)收益 (二)风险 基本概念 1、股票 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因此,股票有三个要素:发行主体,股份,持有人。股票应载明的事项有:公司名称,公司登记成立日期,股票种类,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数,股票编号。股票由董事长签名,公司盖章 2、债券 债券是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利息的有价证券。具有偿还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 3、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性质:所有权凭证 债权债务凭证 财务属性不同:资产 负债 收益与风险各不相同 证券的发行 股票与债券合称资本证券 1.证券市场 分为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是以发行证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的场所,又称一级市场或者初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是买卖证券的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或者次级市场。 2、发行方式 1、公募 公募债券是指按法定手续,经证券主管机构批准在市场上公开发行的债券。债券的认购者可以是社会上的任何人。发行者一般有较高的信誉,而发行公募债券又有助于提高发行者的信用度。除政府机构、地方公共团体外,一般私营企业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才能发行公募债券。 2、私募 “私募”也是证券发行方式的一种,是指证券发行者只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售证券。私募发行对象有机构投资者,如金融机构,或与发行者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公司;个人投资者,主要是内部职工。私募发行的最大特点是发行者不必向证券管理机构办理发行注册手续,从而可以节省发行时间和注册费用;另外,私募发行多由发行者自己办理发行手续,自担风险,从而可以节省发行费用。是中小型开发商的救命稻草。 证券的交易 (1)交易程序 开设证券账户:包括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 委托买卖:委托买卖是指证券经纪商接受投资者委托,代理投资者买卖证券,从中收取佣金的交易行为。 成交:达成交易的过程,手段是公开的价格竞争。 清算交割:卖出证券者资金帐户中增加款项,证券帐户中减少证券数量。买入证券者证券帐 户中增加证券,资金帐户中减少款项。 (2)交易类型 现货交易:以记账方式进行 信用交易 期货交易 期权交易 证券价格 以股票价格为例 (1)什么是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 (2)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类:市场内部因素,基本面因素,政策因素。 (,)市场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股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即资金面和筹码面的相对比例,如一定阶段的股市扩容节奏将成为该因素的重要部分。 (,)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和公司内部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景气循环、利率、财政收支、货币供应量、物价、国际收支等,公司内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财务状况。 (,)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国内外重大活动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变化,新颁布法令和管理条例等。 (4)自然因素、突发事件 证券收益 1、股息、红利、债券利息 股息是股东定期按一定的比率从上市公司分取的盈利,红利则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东分配的剩余利润。获取股息和红利,是股民投资于上市公司的基本目的,也是股民的基本经济权利。 2、资本利得 证券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差价 证券风险 一般来说,投资者进入市场,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类风险: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交易过程风险。 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主要是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 ,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也称可分散风险。 交易过程风险指投资者由于自己不慎或券商失责而遭致股票被盗卖、资金被冒提、保证金被挪用等风险。 第十七章习题2 选择 (1)消费支出:即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2)政府税收增加:水涨船高 (3)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实行减税增支政策,增加了政府债务。 (4)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银行准备金减少:市场利率提高使货币供给增加,意味着准备金的减少。(货币创造乘数) (6)银行准备金减少:再贴现率降低,使货币供给增加,意味着准备金减少。 (7)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第十七章习题6 6、(1)均衡收入 所以,Y=1000 (2)BS=tY,G,TR=,12.5 (3)投资增加到100,新的收入为Y=1125,BS=18.75。BS受投资以及收入波动的影响。 (4)投资为50时,BS*=37.5;投资为100时,BS*仍然如此。所以BS*与投资以及收入波动无关。 (5)BS*=,12.5。BS*之所以发生变动,是因为财政政策发生了变化。 (6)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可以剔除投资和收入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 第十七章习题7 政府支出乘数为2.5 政府支出减少200使国民收入减少500。 税收减少量为0.25?500=125 ?预算盈余=?T,?G=,125,(,200)=75 所以,政府支出减少,使预算增加75,正好消灭赤字。 第十七章12题 12、(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 (2)货币供给M=1000+400/0.2=3000.所以提高法定准备率,使货币供给减少1333。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圆政府债券,使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圆,货币供给会增加,?M=10?(1\0.12)=83.3 第十八章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与第十五章重要的不同就在于坐标,IS—LM模型是坐落在r-Y坐标中,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考察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AD=C+I+G+(X-M),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 二、AD曲线 (一)AD函数 (二)AD曲线的推导 (三)AD曲线的移动 AD函数 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考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对应关系。 1、函数表达式:Y=AD=f(P) 价格变动如何导致总需求变动,四种效应 (1)利率效应:P??M/P?(实际货币供给)?超额L?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债券价格??利率??I??Y? (2)实际余额效应:P??资产实际价值??相对贫穷?C??Y? (3)税收效应: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税收自动上升)?DPI??C??Y? (4)外贸效应: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 就会减少对该国商品的消费,从而导致该国出口减少;同时,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 品价格相对下降,增加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一增一减,该国净出口下降, 导致总需求减少。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2、函数关系: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 AD曲线的推导 链条:P变动?M/P变动?LM移动?Y变动 初始状态:P0、LM0 E、Y0、A(Y0,P0) 价格下降至P1:P1、 LM1、F、Y1、 B(Y1,P1) 价格上升至P2:P2、 LM2、G、Y2、 C(Y2,P2) 连结CAB,得AD曲线。 代数方法 O O r Y Y IS LM2 LM0 LM1 G E F C A B P2 P0 P1 Y2 Y0 Y1 AD AD曲线的移动:由P和Y之外的因素的变化而使AD产生的变化。 1、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 (1)前提:P不变,M变动 (2)过程:M??LM右移?Y?,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反是。 (3)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上升;反之亦反是。 2、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 (1)过程:G?、T??IS右移?Y?、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反是。 (2)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 (3)引申:I、G、X使IS右移,Y增加,称为 “注入” ;相反,S、T、M使IS左移,Y减少,称为“漏出”。 AD曲线推导的代数方法 已知IS方程:r=0.415-0.0000185y+0.00005G, LM方程:r=0.00001625y-0.0001M/P 导出总需求曲线 方法:令r=r,并将整理后的结果化为总需求曲线的标准形式y=f( p )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推翻AS不变的假定,考察AS如何随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一、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也就是总收入和GDP。或者是一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最大能力(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能力),取决于该国的要素数量与技术水平。 引申:Y=f(L,K,N,E,T),宏观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引申:潜在产量——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二、AS曲线 (一)因果关系:Y=AS=f(P) (二)劳动市场分析:决定总供给的重要因素 (三)推导: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 (四)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五)简化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成 (七)AS的移动:受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变动的影响 短期总供给曲线 1)利用劳动供求曲线图,求得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 实际工资 w = W/P, w = f( P )( w’,0 ) 就业量 N = f( w ) ( N’ ,0 ) 2)利用生产函数图,说明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总产出 y = f (N) ( y’,0 ) 3)利用450线,将国民收入由横轴变为纵轴。 4)找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总产出 y = f ( P,w,N ) ( dY/dP,0 ).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也就是短期总供给,指在整个社会没有实现最大产量和充分就业时,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总供给不断增加。P与AS存在正向变化的关系。 短期总供给与一般物价水平有关,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产量也增加,短期总供给最终将变为长期总供给。AS曲线反映: 价格水平?实际工资?就业水平?投资水平?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 价格上升?原有企业增产,吸引新的厂商投资?就业增加?总供给增加?持续增加的结果是 达到长期总供给曲线。 简化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1)进一步简化凯恩斯模型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把该曲线的向左下方倾斜的部分当作一条水平线,作为倾斜部分的近似值。这时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反L”曲线。 2)意义: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最大国民收入y0之后,不论价格水平被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3)主要是在萧条时,存在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国民收入增长时,劳动力的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所以,此曲线又称作凯恩斯萧条模型的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成 长期总供给:每个企业都实现产量最大化、平均成本最小化,整个社会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的总供给。 长期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总的资源配置情况,因而不取决于一般物价水平。 在长期中,实际工资会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的就业水平,不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但一般来说,这条垂线的准确位置是难以找到的,是不确定的。 宏观生产函数 假定劳动用N表示,并将资本作为外生变量。土地、企业家才能、技术也被认为固定不变。 潜在就业量 潜在(充分)就业量: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机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劳动市场分析 1)劳动需求。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函数是: 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 2)劳动供给: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背弯式”, 3)劳动市场均衡: 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 影响AS曲线移动的因素 第三节 AD-AS模型 一、模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 AD曲线已经表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AS曲线则表明劳动市场的均衡。 二、均衡的变动 ——AD、AS受各种因素影响而移动 O Y P AS AD Y0 P0 均衡的变动 1、常规情形:AS为正相关的曲线 (1)扩张性经济政策使AD右移:Y?、P?,加油 (2)紧缩性经济政策使AD左移:Y?、P?,降温 (3)技术进步、投资增加使AS右移:Y?、P?,理想状态 (4)要素价格上涨使AS左移:Y?、P?,供给推进的通货膨胀。图示 2、极端情形: (1)凯恩斯情形:AS为水平线——政策效果为P不变。图形 (2)古典情形:AS为垂直线——政策效果为Y不变。图形 A、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P上升,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右移:M??P?、Y不变?货币中性 3、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AS曲线的水平移动: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和发现了新资源均会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这时AS曲线在坐标平面内水平移动。图示 凯恩斯情形 古典情形 货币中性: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实际变量(产量、就业)不发生任何变化。 常规情形图示 在总供给曲线比较平坦的部分,供给富有弹性,曲线斜率低。经济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当总需求移动,产量变化幅度大,价格变化幅度小。 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供给弹性小,经济接近其生产能力的继续,总需求的移动使产量变化小,价格变动大。 AS曲线的水平移动 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曲线右移。 1)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AD处。该处AS平坦,则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不大,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因为此时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加生产能力的作用不大。 2)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AD’处。该处AS陡峭,AD无弹性。这时总供给的增加,导致均衡价格显著下降。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宏观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开放才能有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组织与政策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四、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从一种理论长成一棵理论大树。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 偏好相似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力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1、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2、基本思想 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对不利 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 会财富。 3、案例 (二)比较优势理论 1、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 2、基本思想 3、案例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E.Heckscher) 俄林(B . Ohlin) (二)理论体系: 1、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流动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一)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二)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三)技术差距理论 (四)产品生命周期说 (五)偏好相似理论 (六)产业内贸易理论 (七)国家竞争力理论 绝对优势案例 英国在铜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法国则在大米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国 家 铜产量 所需劳动 (单位) (天数) 1 200 1 100 2 300 英国 法国 2 300 1 100 1 200 合计 分工 前 3 300 3 300 合计 3 300 3 300 英国 法国 分工 后 1 2 2 1 英国 法国 国际 交换 大米产量 所需劳动 (单位) (天数)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 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即遵循“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案例 葡萄牙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毛呢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 190 2 200 合计 英国 葡萄牙 1 100 1 90 1 120 1 80 分 工 前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单位) (人/年) 国 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单位) (人/年) 2.2 220 合计 2.125 170 2.2 220 2.125 170 英国 葡萄牙 分 工 后 1.2 1 1 1.125 英国 葡萄牙 国际 交换 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 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劳动力不同质 要素密集度逆转 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稀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它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力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其素质,从而影响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 研究与开发(R&D)理论:它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研究与开发中投入的资金越多,其生产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度就越高。 信息要素理论:它认为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占有信息便会产生贸易;信息本身同时又是可以交换的商品,且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占据信息意味着比较优势的改变,可以促进一国贸易格局的变化。 技术差距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 技术差距理论是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 先进国家利用对新产品的技术控制,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 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 产品生命周期说 美国学者弗农和威而士将产品生命周期(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理论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他们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具有出口垄断、外国生产者开始生产、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进行竞争和美国进口四个阶段。这一理论成为二战后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著名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主要观点: 1、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 每个国家都存在一个代表性的需求水平,表明一国平均的收入水平。与这种收入水平相应的代表性消费品是各国消费品产业发展的主导。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需要,其生产才容易达到规模经济,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就某个国家而言,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其需求水平也必然有差异。因此一国专门生产某一个代表性需求层次上的商品,就意味着它不能满足本国其它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消费。国际贸易可以解决各国生产者在某个层次产品的生产上达到规模经济和满足不同收入消费者消费需要的矛盾。即各国可以专门生产本国代表性需求产品,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分别从不同的国家进口其他国家生产的、用来满足本国其他收入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产业内贸易理论 同类产品(第二产业内的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量增加。一国一方面出口工业产品,另一方面大量进口相似工业品。又称双向贸易。 原因:产量达到一定水平,LAC上升,所以从国外进口。 国家竞争力理论 由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也被称为波特的钻石理论(Porter’s Diamond),主要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企业战略、 结构和竞争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相关产业和 辅助产业 政府 机遇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与政策 国际贸易体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需要若干组织来协调这些关系。为了提高本国的经济地位,各国还会实行一系列国际贸易政策。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 二、欧洲联盟 三、世界贸易组织 (一)简介 (二)基本职能 (三)宗旨、目标与地位 (四)组织机构 四、国际贸易政策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一)由来与发展 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诸国在内的北美共同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而日本的实力在急剧增强,欧洲统一大市场在迅速发展。美国和加拿大为了加强北美地区的竞争能力和各自经济发 展的需要,从1986年开始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经过漫长的谈判历程,1988年1月2日,美、加两国正式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 1993年8月13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时宣布,三国已就北美自由贸易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的劳务和环境附加条约达成协议,从而为三国通向北美自由贸易道路扫清了障碍。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有利于形成一个包括贸易、投资、金融和劳动力流动的一体化共同市场,从而把北美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影响 (三)案例 欧洲联盟 (一)简介 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法律大街,,,号一座十字形的大厦内。 欧盟的主要组织机构有: 欧洲理事会,即欧盟首脑会议,由欧盟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负责确定大政方针,每半年举行一次例会,必要时召开特别首脑会议。 欧盟理事会,即部长理事会,是欧洲联盟的决策机构,拥有欧洲联盟的绝大部分立法权; 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欧共体条约和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向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提出报告和立法动议,处理欧盟日常事务,代表欧盟对外联系及负责经贸方面的谈判, 欧洲议会,在欧盟内部执行监督、咨询的机构,有部分决定权并可以三分之二多数弹劾委员会,迫其集体辞职。 欧洲法院,设在卢森堡,是欧盟的仲裁机构,负责审理和裁决在执行欧洲联盟条约和有关规定中发生的各种争执。 欧洲审计院,设在卢森堡,负责欧盟的审计和财政管理。 (二)资料 (三)欧盟条约 世界贸易组织简介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英文缩写为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WTO现有成员137个,另有约3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申请加入。其总部在瑞士日内瓦,现任总干事麦克.穆尔。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目前已经拥有137个成员,成员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的95%以上。WTO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GATT共主持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最近、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叫乌拉圭回合谈判,该回合从1986年开始,前后长达7年半之久,其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创立了WTO。 世界贸易组织职能 制订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 组织多边贸易谈判 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 世界贸易组织宗旨与目标 WTO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优运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并 以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的份额 WTO的具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巩固原来的关贸总协定为贸易自由化所作的努力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为实现这些目标,各成员应通过互惠互利的安排,切实降低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消除歧视性待遇。 WTO的地位是:WTO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与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相比,WTO在调解成员间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世界贸易组织机构 WTO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大会,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可对多边贸易协议的所有事务作出决定。 部长大会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WTO日常会议和工作。 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国际收支、行政预算三个委员会。 秘书处设总干事一人。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 鼓励出口: 补贴 限制进口 直接补贴:现金 间接补贴:降低 出口商品的成本 进口关税 进口配额 非关税壁垒 低价外销:倾销 北美自由贸易区影响 协定的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对北美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对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有积极影响,对美国而言,积极的影响是:第一,不仅工业制造业企业受益,高科技的各工业部门也将增加对加拿大、墨西哥的出口。美国同墨西哥的贸易顺差将会因此而增加。第二,美国西部投资的扩大。第三,由于生产和贸易结构的调整结果,将会出现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关键工业部门。第四,协定对墨西哥向美国的移民将起到制约作用。 消极影响主要有:就技术性不强的消费品工业而言对美国不利,为改善墨西哥与美国边境环境条件,美国要付出60亿,100亿美元的经济和社会费用,关税削减使美国减少大笔收入,加重了美国的负担。 最后,对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也会产生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区域内贸易,但另一方面使一些国家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区域外国家向美国出口构成威胁。 北美自由贸易区案例 统计数字显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10年来,区域内贸易额由1993年的306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约6210亿美元。其中,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额由1994年的510(6亿美元 扩大到2002年的1430亿美元;墨西哥对加拿大的出口亦有较大幅度增长,2002年墨对加拿大货物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由于墨西哥出口的90,都是面向美国和加拿大,从以上统计数字不难看出,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重要受益者。此外,过去10年中,墨西哥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到了年均120亿美元,年人均收入10年内增加了24,,已达到4000美元。 但一些分析家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在农业和环境等方面为墨西哥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由于享受高额补贴的美国农产品潮水般地进入墨西哥市场,墨农作物种植面积已缩减了400万公顷,农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了10,。此外,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显示,目前墨西哥制造业造成的空气污染比协定签署前增加了两倍。协定生效后最初4年,10多家美资林木产品公司在墨设厂,而且地点多集中在墨南部珍贵的未开发森林区,使墨西哥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 此外,在协定生效的10年中,墨西哥相对缺乏科技及管理人才、忽视提高外资企业原材料本土化的比例、放松对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要求等因素,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的正面效应。在墨西哥的跨国公司所需原材料的98,依赖进口,而墨政府在技术转让方面未对跨国公司做出必要规定,使得跨国公司转让给墨西哥的技术多是它们已经放弃多年的过时技术。 通过总结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得失,分析家们指出,墨要想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正面效应,就必须加快国内体制改革,利用自由贸易带来的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增加教育、能源、环境等关系到可持续竞争力领域的投资。 欧盟资料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 成员国 会旗 会徽 货币 欧盟条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介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亦称《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经过两天激烈辩论,终于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正式签订了该条约。 条约于1993年1月1日起生效,这一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 该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共体一体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的目标是:要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具体内容是:统一货币,制定统一的货币兑换率,建立一个制走和执行欧共体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政治联盟条约》是一重大飞跃,1990年4月由法国总统密特朗,德国总理科尔共同提出。目标是:实行共同的外交、防务,进一步扩大欧共体超国家机构的权力,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使其由原来的咨询和监督机构变成部分的权力机构。 欧盟成员国 欧盟会旗 ,,,,年,月,,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兰色底,上面有,,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联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欧盟会徽 ,,,,年,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兰色,上面,,颗星围成一个圆圈,象征着欧共体,,个成员国,圆圈中间为各成员国国名。 欧盟货币——欧元 ,,,,年,月,日正式启用。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个国家于,,,,年首批成为欧元国。,,,,年,月,欧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费拉举行的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这次会议还决定在,,,,年以前组建一支,,,,人的联合警察部队,参与处理发生在欧洲的危机和冲突。,,,,年,月,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 。 引言 俗话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说国际贸易研究“交货”问题,那么国际金融则研究“交钱”问题。 第三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 为保持国际交往的畅行,要在国际间对货币支付所涉及的外汇、汇率及外汇收支等活动作出某种安排,即构成了该体系。 一、国际金融体系的含义 国际金融体系通常是指对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进行调节的各种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19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经历带来四个阶段。 二、金本位体系(1870,1914) 三、前布雷顿森林体系(1915,1944)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5) 五、牙买加体系(1976,今) 金本位体系 在国际交往中,究竟以何种货币作为本位, (一)国际复本位制 通常指金银复本位制,即以黄金和白银的数量共同衡量货币的价值。 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金银之间保持固定比价。 由于生产率和产量的变化,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银币充斥市场、金币退出流通,复本位制走向崩溃。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取消复本位制的国家,1819年真正建立起金本位制。从世界范围来看,1880年可看作是国际复本位制与国际金本位制的分界线。 (二)金本位制: 1、内容 2、特征 前布雷顿森林体系 两次大战之间的IMS(国际货币制度) 各国视黄金为至宝。 ?货币单位仍规定含金量; ?国内不流通金币,代之以国家发行的银行券; ?银行券可兑换外汇,并可在境外兑换黄金; ?本币与金本位制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通过政府干预来稳定汇率; ?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要维持其货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 (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持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牙买加体系 (一)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牙买加体系的基本特征 (三)牙买加体系的内在缺陷 (1)汇率体系不稳定,货币危机不断:在牙买加体系下,IMF的181个成员中,有1/3实行的是独立浮动或管理浮动汇率,其余是钉住汇率。 (2)国际收支调节与汇率体系不适应,IMF协调能力有限:浮动汇率制使汇率调节政策更有效,但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具备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调节反而使国际收支恶化。 (3)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的监督。 金本位制的内容 1880,1913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以金币本位制为其典型特征。 金币本位制的基本内容:金币为本位货币、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黄金、金币可自由铸造、黄金可自由输出入。 国际金本位制度曾发挥一些积极作用,但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并禁止黄金输出,其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金本位制的特征 (1)各国货币以黄金为基础保持固定比价关系,即以铸币平价为中心的比价关系,汇率波动幅度以黄金输送点为界限; (2)实行自由多边的国际结算制度,政府不对国际收支进行直接管制; (3)国际收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4)黄金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5)它的运行无需国际金融组织的监督。 布雷顿森林的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实行黄金—美元本位制,即以黄金为基础并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这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实行双挂钩原则;汇率波动不超过?1%的幅度。 (3)国际货币基金通过向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帮助它们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 (4)取消外汇管制。 (5)争取实现国际收支的对称性调节。 (6)成立世界银行 布雷顿森林的作用 (1)黄金生产慢?以美元为中心的储备体系?支付手段?刺激需求和经济增长; (2)减少了外汇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3)取消外汇管制等规则有利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更好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4)IMF的工作,有助于缓和国际收支危机、债务危机和金融动荡,推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布雷顿森林的缺陷 (1)美国可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牟取特殊利益:获取铸币税;增强美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操纵其它国家的货币政策。 (2)国际清偿能力供应与美元信誉二者不可兼得(特里芬难题):信誉方面(美国需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清偿能力供应(美国必须存在巨额逆差)。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过分依赖于国内政策手段,从而限制了汇率政策等手段的运用。 (4)在特定时期,它会引发特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 布雷顿森林的维持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双挂钩原则需要三项基本条件: ?美国国际收支平衡,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准备以保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 ?黄金市场价格与黄金官价保持一致。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承认现行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取消金平价的规定,允许各国自由 选择汇率制度。 (2)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取消黄金份额;允许各国中央银行自由参加黄金市场交易。 (3)提高特别提款权在储备资产中的地位。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修订份额:总体结果是OPEC的份额增加,某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的份额有所减少。 牙买加体系的特征 (1)以管理浮动汇率制为中心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 (2)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特别提款权的发行有所增加,国际储备中的外汇种类增加,特别是德国马克和日元。欧元1999年进入国储行列。 (3)国际收支调节手段的多样化: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可自由运用汇率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4)外汇管制和对进口的直接限制进一步放宽。 (5)在国际储备多元化基础上出现了一些货币区,如欧洲货币体系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贷款的特点 (1)贷款对象为会员国政府; (2)贷款用途限于解决会员国短期国际支付困难; (3)贷款额度与会员国认缴的份额挂钩; (4)贷款期限一般为3-5年; (5)贷款利率在总体上低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6)贷款本息均以特别提款权为计算单位; (7)贷款采用提款的特殊形式; (8)提用各类贷款均需一次交付手续费0.5%。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 宗旨: (1)通过促进生产性投资,以协助成员国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和鼓励不发达的国家的资源开发。 (2)通过提供担保和参与私人投资,促进私人对外投资; (3)通过鼓励国际投资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发展; (4)对有用而急需的项目优先提供贷款和担保; (5)注意国际投资对成员国商业情况的影响。 广义的世界银行(世界银行集团WBG,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国际开发协会IDA、国际金融公司IFC)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董瑾 E-mail:dongjin -t@sohu 教材与参考书目 董瑾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修订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陈同仇、薛荣久主编:《国际贸易》(97年修订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 黎孝先主编:《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DOMINICK SALVATORE: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TH ED,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课程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形成与发展的理论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WTO) 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影响 国际贸易术语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条款 进出口合同的商订与履行 国际贸易方式 导 论 有关国际贸易的几个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又称为世界贸易或全球贸易。 国际货物贸易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国际服务贸易 20世纪70年代作为独立概念提出 是无形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界定 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 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 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 国际服务贸易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步性 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是难以储存和反复转让的 国际服务贸易一般不经过海关,也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之中 如何考察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规模 国际贸易结构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与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它们是衡量国际贸易规模的两个指标 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用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世界各国出口贸易或进口贸易总额, 通常以美元表示。 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即用出口价格指数去除 出口额,得出消除价格变动的近似值。 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mmodities): 它是反映国际贸易质量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 以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 4.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它是反映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的指标,指各个国家(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 位,通常以它们的出口额(进口额)占世界出口额(进口额)的比重来表示。 2000年 世界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 (单位:10亿美元) 2000年 世界主要进口国家或地区 (单位:10亿美元) 第一章 国际贸易形成与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 偏好相似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力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绝对成本理论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 基本思想: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 绝 对不利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 率,增加社会财富。 绝对成本理论(?) 大米产量 所需劳动 (单位) (天数) 国 家 铜产量 所需劳动 (单位) (天数) 1 200 1 100 2 300 英国 法国 2 300 1 100 1 200 合计 分工前 3 300 3 300 合计 3 300 3 300 英国 法国 分工后 1 2 2 1 英国 法国 国际 交换 绝对成本理论(?) 进步性: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了国际贸易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局限性: 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从中取得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比较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代表人物: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基本思想: 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即遵循“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 比较成本理论(?) 主要前提假设: 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即2?2模型 要素和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所有劳动力同质 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 无运输、保险等费用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 比较成本理论(?) 2 190 2 200 合计 英国 葡萄牙 1 100 1 90 1 120 1 80 分工前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单位) (人/年) 国 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单位) (人/年) 2.2 220 合计 2.125 170 2.2 220 2.125 170 英国 葡萄牙 分工后 1.2 1 1 1.125 英国 葡萄牙 国际 交换 比较成本理论(?) 进步性: 论证了各国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都可按“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 际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 比较成本理论(V) 局限性 缺乏动态分析 通过分工获得的比较利益不一定体现一国的长远利益。 未能揭示支配国际交换的规律。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E.Heckscher) 俄林(B . Ohlin) 理论体系: 1、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主要假设 两国使用两种要素生产两种商品 生产要素供给固定,同质 各国同一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完全自由贸易 无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 不存在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 需求状况不变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有关进出口商品的重要结论 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流动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进步性: 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它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 局限性: 资源禀赋并非国际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强调静态结果,忽视了技术进步等许多实际情况;对需求因素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力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 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 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要量 人平均年 资本量 资本(美元) 劳动(人/年) 出 口 2550780 182.313 13991 13726 167.81 2303400 3091339 2256800 170.004 173.91 12977 18184 进口替代 出 口 进口替代 1947年 1951年 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劳动力不同质 要素密集度逆转 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稀缺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它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力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其素质,从而影响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 研究与开发(R&D)理论:它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研究与开发中投入的资金越多,其生产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度就越高。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信息要素理论:它认为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占有信息便会产生贸易;信息本身同时又是可以交换的商品,且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占据信息意味着比较优势的改变,可以促进一国贸易格局的变化。 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 技术差距理论是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 技术差距理论的主要内容 先进国家利用对新产品的技术控制,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 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 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 图2-3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说:(图2-3, 2-4 , 2-5 ) 美国学者弗农和威而士将产品生命周期(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理论运用到国际贸易理 论分析中,他们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具有出口垄断、外国生产者开始 生产、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进行竞争和美国进口四个阶段。这一理论成为二战后解释工业制 成品贸易的著名理论。 图2-4 图2-5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的含义 产业内贸易的条件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基础 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偏好相似理论(图2-7) 代表人物:林德(S.B.Linder) 主要观点:1、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 求的基础之上 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 似,贸易量就越大 图2-7 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国家竞争优势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由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 也被称为波特的钻石理论。(Porter’s Diamond) 主要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波特的钻石理论(?)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企业战略、 结构和竞争 相关产业和 辅助产业 波特的钻石理论(?) 企业战略、 结构和竞争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相关产业和 辅助产业 政府 机遇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力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 场 第一节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 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 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的类型: 垂直型 水平型 混合型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对于一国及其厂商对外贸易活动的影响 国际分工影响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国际分工影响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 国际分工影响对外贸易的利益分配 第二章 国 际 市 场 第一节 国际分工 第二节 当代国际市场的特征 当代国际市场的特征 市场容量大 市场内容的多样性(货物、服务、技术)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界定 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 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 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 当代国际市场的特征 市场容量大 市场内容的多样性(货物、服务、技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 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 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 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 主要区域贸易集团 欧洲联盟(EU)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亚太经合组织(APEC) 贸易创造效果 (Trade Creation Effect) 是指关税同盟缔结以后,因关税减免所带来的同盟内部各成员国间贸易扩大和经济福利提高 的效果。 贸易转移效果 (Trade Diversion Effect) 是指关税同盟缔结以后,因同盟内关税减免而导致的贸易对象变化所造成的经济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积极影响: 促进了集团内经济贸易的增长 促进集团内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 促进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加速其对外贸易发展 增强和提高了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 加速了经济集团内部资本的集中和垄断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消极影响: 对集团外国家维持贸易壁垒,影响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扩大 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当代国际市场的特征 市场容量大 市场内容的多样性(货物、服务、技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第二章 国 际 市 场 第一节 国际分工 第二节 当代国际市场的特征 第三节 国际市场的价格 国际市场的价格(?) 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按照世界市场价格的性质分为 封闭市场价格与开放(自由)市场价格 按照世界市场价格的作用分为 实际成交价、参考价和对外贸易统计价 国际市场的价格(?) 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按照世界市场价格的性质分为 封闭市场价格 开放(自由)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的价格(?) 封闭市场价格: 指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不会对它产生实质 性的影响。 开放(自由)市场价格: 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 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国际市场的价格(?) 封闭市场价格的种类: 调拨(转移)价格 垄断价格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 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国际市场的价格(?) 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按照世界市场价格的作用分为 实际成交价 参考价 对外贸易统计价 国际市场的价格(?) 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国际价值 供求关系 国际市场价格与国际价值 国际价值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世界劳动平均单位”指在世界现 有的一般生产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国 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国际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 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国际市场价格 影响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 垄断 经济周期 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及投机 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及其选择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及其选择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协调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初期,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 20世纪70,90年代初——新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贸易自由化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代表人物: 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赫克歇尔、俄林 主要主张: 自由贸易可以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 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自由贸易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率,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 展 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斯塔福德、孟克列钦的早期重商主义 托马斯??孟的晚期重商主义 汉弥尔顿的关税保护论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凯恩斯主义的新重商主义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重视生产力的发展 提出经济阶段论 阐明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与手段 凯恩斯主义的保护主义论点 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协调贸易政策的特点 当下,国际协调在制定、实施国际贸易政策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其原因如下: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的相互约束力加强 各国在各种形式的贸易中即竞争又合作 地区经济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相互融合 各国的国内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正在向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靠拢 战略性贸易政策 由新贸易理论的学者提出 基本内容: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 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获取规 模经济的收益,并夺取市场份额. 表4-1 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不同情况下的利润/亏损 0 0 100 0 不生产 0 100 -5 -5 生产 不生产 生产 空中客车公司 波音公司 0 0 125 0 不生产 0 100 20 -5 生产 不生产 生产 空中客车公司 波音公司 表4-2 欧洲政府进行补贴后的利润/亏损 0 0 100 0 不生产 0 125 -20 5 生产 不生产 生产 空中客车公司 波音公司 表4-3 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另一种情况下的利润/亏损 0 0 125 0 不生产 0 125 5 5 生产 不生产 生产 空中客车公司 波音公司 表4-4 欧洲政府进行补贴后的利润/亏损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及其选择 第二节 关税措施 关税措施(?) 关税(Customs Duties;Tariff): 一国海关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向进出口商或物品所有者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的特点: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关税的作用: 1、增加财政收入 2、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 3、调节国内经济 关税措施(?) 关税的种类 进口税(Import Duty) 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es) 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y) 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 Duty) 普遍优惠制(GSP) 出口税(Export Duty ) 反倾销税 (Anti-dumping Duty) 定义 目的 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 我国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情况 中国运用反倾销保护国内市场的情况 反补贴税 (Countervailing Duty) 定义 目的 征收反补贴的条件 普遍优惠制(GSP) 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 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 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制度。 基本原则: 普遍的 非歧视的 非互惠的 关税措施(?) 有关关税制度的几个基本概念 完税价格: 又称海关价格或海关固定价格,是指经过海关审定作为计征关税所依据的价格。 海关税则: 一国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和公布的,对进出口应税和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关税措施(?) 征收关税的方法: 从量税(Specific Duty) 从价税(Ad Valorem Duty) 混合税(Mixed Duty) 选择税(Alternative Duty) 关税的经济效应 关税政策(?)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征收关税对某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净增值的影响。 公式: ?100% 有效保护率 国内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 国外加工增值 ?100% 有效保护率 国内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 国外加工增值 P:制成品国外价格 n: 制成品名义关税 r: 投入品名义关税 V: 投入品在制成品中的比重 ?100% 有效保护率 [P(1+n)—PV(1+r)]-(P-PV) P-PV ?100% n-Vr 1-V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及其选择 第二节 关税措施 第三节 非关税措施 非关税措施(壁垒)(?)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数量限制 价格限制 ?? 国内销售限制 技术壁垒 环境壁垒 非关税措施(壁垒)(?)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与趋势 严厉性 针对性 灵活性 隐蔽性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及其选择 第二节 关税措施 第三节 非关税措施 第四节 鼓励出口措施 鼓励出口措施 财政措施: 出口补贴、出口减免税、出 口退税、出口奖励 信贷措施: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 倾销措施: 商品倾销、外汇倾销 特区措施: 自由港、出口加工区、保税 区、科学工业园区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及其选择 第二节 关税措施 第三节 非关税措施 第四节 鼓励出口措施 第五节 对外贸易政策与厂商运作 对外贸易政策与厂商运作 关税措施与厂商运作 非关税壁垒与厂商运作 鼓励出口措施与厂商运作 第四章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与世界贸易组织(WTO) 第一节 GATT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 1947年10月30日签约,1948年1月临时生效。 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共存在47年。 GATT的条款由35条增加到38条。 GATT法律意义上是个协定,不是个组织,但事实上却在总协定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国际组 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与世界贸易组织(WTO) 第一节 GATT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第二节 GATT的多边贸易谈判 GATT的多边贸易谈判 前七轮多边贸易谈判 乌拉圭回合谈判 GATT & WTO 第一节 GATT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第二节 GATT的多边贸易谈判 第三节 WTO的宗旨、范围与基本原则 WTO的宗旨与目标 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增加实际收入与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 产和贸易量。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各自需要,最佳利用世界资源,保护和维护 环境。 通过切实的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 WTO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互惠贸易原则 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原则 促进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 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透明度原则 WTO的组织机构(前三级) 部长级会议 世界贸易组织 上诉机构 争端解 决机构 总理事会 贸易政策 审议机构 WTO的特点 世界贸易组织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涉及的领域广泛 世界贸易组织强化和丰富了已有的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基本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承担义务的统一性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适用所有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 如何认识 WTO 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处理国家(单独关税区)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 世贸组织不认为其是纯粹的“自由贸易”组织,而是一个致力于“开放、公平和无扭曲的竞 争的规则体制”。 世贸组织谈判与运行机制的基础是协调管理。 通过相互协调(谈判)确定相互权利与义务的规则。 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规则的实现是靠各成员政府的有效管理 GATT & WTO 第一节 GATT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第二节 GATT的多边贸易谈判 第三节 WTO的宗旨、范围与基本原则 第四节 中国与WTO 中国入世后的权利 能使我国的产品和服务及知识产权在成员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 国民待遇。 使我国对大多数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品及半制成品享受普惠制待遇。 享受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大多数优惠或过渡期安排。 享受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开放或扩大货物、服务市场准入的利益。 中国入世后的权利 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客观、合理地解决与其他国家经贸纠纷,营造良好的经 贸发展环境。 参加多边贸易体制的活动,获得国际经贸规则的决策权。 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利用各项规则;采取例外、保证措施等促进本国经贸发展的权利。 获取各国贸易的信息资料。 中国入世后的义务 在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等方面,根据世贸组织规定,给予其他成员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按世贸组织相关协议规定,扩大货物、服务的市场准入程度,即降低关税和规范非关税措施, 逐步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 依《知识产权协定》规定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入世后的义务 按争端解决机制与其他成员公正地解决贸易摩擦,不搞单边报复。 增加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 规范货物贸易中对外资的投资措施。 按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例缴纳会费。 入世对国内企业带来的机遇 消除贸易关系中的歧视性待遇 有利于发挥我国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有利于我国企业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会使两岸四方的经贸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有利于降低以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为主企业的成本 入世对国内企业带来的挑战 对市场经济规律的适应 靠垄断和特权在国内市场进行垄断竞争的企业将受到挑战 质次价高的产品将受到国内外物美价廉的同类商品的激烈竞争 以粗放式竞争为主的企业将受到集约式竞争的挑战和压力 信用恶劣、法制观念淡薄的企业将受到公平竞争和法制的严惩 世界贸易组织(WTO) WTO与行业对策 农产品市场 ?? 汽车行业 高科技产业 ?? 电信市场 金融保险业 ?? 其他行业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影响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跨国公司(TNCS)(?)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对跨国公司的定义如下:跨国公司指由在两个或更多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跨国公司(TNCS)(?) 判断跨国公司的三要素: 跨国公司必须是一个工商企业 企业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有共同的政策 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同时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的特征(一) 规模庞大,实力雄厚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的数目已达到63000家母公司,690000家子公司。 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90%;其贸易销售额占全球贸易额的50%;其技术开发费用占全世界的90%。跨国公司还掌握了目前世界上80%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的75%。 跨国公司的特征(二) 实行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的含义 全球战略的特点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期达到长期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把商品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三者结合起来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的特点 全球性 长远性 纲领性 抗争性 风险性 跨国公司的特征(三) 公司内部一体化 通过股权控制或非股权安排,甚至通过国际分包的方式,从科技、财务、会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在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分布。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跨国公司的特征(三) 跨国公司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生产一体化 新技术和新产品一体化 营销一体化 采购一体化 技术人才一体化 财务一体化 跨国公司的特征(4) 规模庞大,实力雄厚 实行全球战略 公司内部一体化 经营多样化 跨国公司的主要理论(一) 垄断优势理论 由美国学者海默提出,金德尔伯格进一步详细论述。 垄断优势是指企业对某些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者完全独占而形成的优势。 垄断优势表现为:产品差别优势、规模经济优势、技术管理优势、投资替代优势 跨国公司的主要理论(二) 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表现为市场内部化,外部经济内部化 内部化的原因 内部化过程取决于四个方面:产业部门因素、区域因素、国别因素和企业因素。 内部化的收益 内部化的成本 跨国公司的主要理论(三)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由英国里丁大学的教授邓宁(John H. Dunning )提出。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组变量决定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对外贸易与许可证 交易之间的选择。 跨国公司的主要理论(三)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企业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垄断优势,如技术知识优势 企业通过内部市场来扩大对这些优势的利用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公司有利。 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母国要素投入有利。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影响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并购(Merge & Acquisition) 创建 (Greenfield) 并购与创建的比较 并购与创建的选择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影响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公司内部贸易的现状 公司内部贸易的结构特征(部门、产品、地区) 战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原因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价格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战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降低外部市场造成的经营不确定风险 *降低交易成本 *适应高技术产品生产的需要 *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竞 争能力,实现全球利益 的最大化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价格: 通常称为转移价格,即公司内部总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 换中,为了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纳税负担、增强子公司竞争能力、减少或避免风险等目的, 在公司内部所实行的价格。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采取转移价格的目的: 减轻纳税负担 增强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减少或避免风险 从子公司摊提管理费、研究和开发费用 在拥有部分股权的子公司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影响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第四节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四大战略: 人才资源配置战略 市场进入战略 市场运作战略 全面创新战略 人才资源配置战略 选好用好境外企业“一把手” 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保持外派高级管理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市场进入战略 市场调研与跨国经营战略 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市场选择 进入国外市场的时间顺序和时机选择 进入国外市场的方式选择(合资、兼并、新建独资企业、0>战略联盟) 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选择 市场运作战略 跨国融资 内部化经营和虚拟化经营 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 网络化经营 名牌战略 全面创新战略 制度和体制创新 管理创新 技术和产品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 优势创造 复习思考题(一) 比较成本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它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有何意义, 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这两个理论,中国在进行对外贸 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国家竞争力理论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有何借鉴意义。 结合国际市场特点,分析如何制订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战略。 复习思考题(二) 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如何突破其限制, WTO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结合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实际分析对其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比较合资经营与独资经营的优劣及所需的条件。 第六章 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货币体系 ?6 国际金融组织与国际货币体系 ?6.1 国际金融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世界银行集团(WBG) ?6.2 国际货币体系 1、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2、布雷顿森林体系 3、牙买加体系 4、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1 IMF概述 建立(1944年7月)、宗旨及组织结构 1.2 IMF的贷款 资金来源、贷款种类及贷款特点 1.3 IMF的作用 1.4 我国与IMF的关系 IMF的宗旨 ?建立常设机构,组织有关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并借此提高就业和实际收入水平,扩大会员国资源开发 能力; ?促进汇率稳定,在会员国之间维持有秩序的汇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 ?协调会员国建立针对经常项目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国际贸易发展得到外汇管制; ?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向会员国提供临时性资金。 IMF的组织结构 IMF贷款的资金来源 份额:会员国认缴的资金 借款:来自官方机构与商业银行 信托基金:临时性的资金来源 捐款 经营收入 IMF的贷款种类 IMF贷款的特点 (1)贷款对象为会员国政府; (2)贷款用途限于解决会员国短期国际支付困难; (3)贷款额度与会员国认缴的份额挂钩; (4)贷款期限一般为3-5年; (5)贷款利率在总体上低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6)贷款本息均以特别提款权为计算单位; (7)贷款采用提款的特殊形式; (8)提用各类贷款均需一次交付手续费0.5%。 IMF的作用 ?通过发行特别提款权来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供应和分配; ?通过汇率监督促进汇率稳定; ?协调各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活动; ?限制外汇管制,以促进自由多边贸易结算; ?促进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向会员国提供技术援助; ?收集和交换货币金融情报。 世界银行集团(WBG) 2.1 WBG集团概述 包括IBRD、IDA、IFC、MIGA和ICSID 2.2 WBG的主要业务活动 包括IBRD、IDA和IFC的主要业务活动/自学 2.3 我国与WBG的关系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1945年12月27日成立 1946年6月开始营业 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宗旨: (1)通过促进生产性投资,以协助成员国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和鼓励不发达的国家的资 源开发。 (2)通过提供担保和参与私人投资,促进私人对外投资; (3)通过鼓励国际投资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发展; (4)对有用而急需的项目优先提供贷款和担保; (5)注意国际投资对成员国商业情况的影响。 国际开发协会(IDA) 1960年9月设立 专门对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赠款和长期优惠贷款 宗旨:通过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条件优惠、期限较长、并可部分地用当地货币偿还的贷款,以 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际金融公司(IFC) 1956年7月设立 专门对成员国私人企业提供贷款 宗旨:通过向成员国私人企业提供没有政府担保的风险资本,以促进不发达国家私人企业的 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育。 IBRD的主要业务活动 ?发放贷款 包括贷款资金来源(股金/借款/业务净收益/债权转让)、贷款原则、贷款方向(支持农 业和农村发展 ,并重视运输/电力/教育等) 、贷款程序(选定?准备?评估?谈判?执行? 总结) 、贷款条件(属于硬贷款)等 ?提供投资担保(主要通过MIGA进行) ?提供技术援助 ?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和提供咨询 IBRD的贷款原则 ?只向成员国政府和由成员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担保机构提供贷款; ?不与其他贷款机构竞争; ?只向有偿还能力的成员国发放贷款,它在承诺贷款之前要审查成员国的偿债能力; ?贷款一般针对它所认可的特定项目,该项目应具有可行性和紧迫性; ?一般只涉及项目建设中的外汇需要,往往不到项目所需资金的一半。 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1.1 IMS的概念 含义及主要内容、产生原因及建立方式(市场机制自发形成和政府协商人为制 定)、应满足的条件等 1.2 IMS的类型 1.2.1 国际复本位制 1.2.2 国际金本位制 1.2.3 金汇兑本位制——两次大战之间的IMS IMS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IMS:又称国际货币体系,指各国通过国际惯例、协议、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和建立国际组织,对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和国际支付所做出的一系列安排。 IMS的主要内容:货币本位的确定、汇率制度、货币可兑换性、国际结算的原则、国际储备 的供应、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金融组织的宗旨和职能等。 健全的IMS应当满足的条件 (1)具有的调节机制能够平衡各国的国际收支,且损失尽可能小; (2)保证各国有清偿能力; (3)人们对货币制度有信心,愿意持有各种储备资产。 国际复本位制 通常指金银复本位制,即以黄金和白银的数量共同衡量货币的价值。 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金银之间保持固定比价。 由于生产率和产量的变化,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银币充斥市场、金币退出流通„„复 本位制走向崩溃。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取消复本位制的国家,1819年真正建立起金本位制„„从世界范围来看, 1880年可看作是国际复本位制与国际金本位制的分界线。 国际金本位制 1880,1913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以金币本位制为其典型特征。 金币本位制的基本内容:金币为本位货币、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黄金、金币可自由铸造、黄金 可自由输出入。 国际金币本位制度的基本特征„„ 国际金本位制度曾发挥一些积极作用,但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战爆发后,各国停止 银行券兑换黄金并禁止黄金输出,其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国际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1)各国货币以黄金为基础保持固定比价关系,即以铸币平价为中心的比价关系,汇率波动幅度以黄金输送点为界限; (2)实行自由多边的国际结算制度,政府不对国际收支进行直接管制; (3)国际收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4)黄金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5)它的运行无需国际金融组织的监督。 金汇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 ?货币单位仍规定含金量; ?国内不流通金币,代之以国家发行的银行券; ?银行券可兑换外汇,并可在境外兑换黄金; ?本币与金本位制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通过政府干预来稳定汇率; ?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要维持其货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 2.1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 2.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 2.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2.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持 2.5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实行黄金—美元本位制,即以黄金为基础并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这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实行双挂钩原则;汇率波动不超过?1%的幅度。 (3)国际货币基金通过向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帮助它们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 (4)取消外汇管制。 (5)争取实现国际收支的对称性调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 (1)黄金生产慢-以美元为中心的储备体系-支付手段-刺激需求和经济增长; (2)减少了外汇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3)取消外汇管制等规则有利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更好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4)IMF的工作,有助于缓和国际收支危机、债务危机和金融动荡,推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1)美国可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牟取特殊利益:获取铸币税;增强美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操纵其它国家的货币政策。 (2)国际清偿能力供应与美元信誉二者不可兼得(特里芬难题):信誉方面(美国需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清偿能力供应(美国必须存在巨额逆差)。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过分依赖于国内政策手段,从而限制了汇率政策等手段的运用。 (4)在特定时期,它会引发特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持条件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双挂钩原则需要三项基本条件: ?美国国际收支平衡,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准备以保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 ?黄金市场价格与黄金官价保持一致。 牙买加体系 3.1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3.2 牙买加体系的基本特征 3.3 牙买加体系的内在缺陷 (1)汇率体系不稳定,货币危机不断:在牙买加体系下,IMF的181个成员中,有1/3实行的是独立浮动或管理浮动汇率,其余是钉住汇率。 (2)国际收支调节与汇率体系不适应,IMF协调能力有限:浮动汇率制使汇率调节政策更有效,但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具备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调节反而使国际收支恶化。 (3)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的监督。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承认现行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取消金平价的规定,允许各国自由 选择汇率制度。 (2)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取消黄金份额;允许各国中央银行自由参加黄金市场交易。 (3)提高特别提款权在储备资产中的地位。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修订份额:总体结果是OPEC的份额增加,某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的份额有所减少。 牙买加体系的基本特征 (1)以管理浮动汇率制为中心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 (2)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特别提款权的发行有所增加,国际储备中的外汇种类增加,特别是德国马克和日元。欧元1999年进入国储行列。 (3)国际收支调节手段的多样化: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可自由运用汇率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4)外汇管制和对进口的直接限制进一步放宽。 (5)在国际储备多元化基础上出现了一些货币区,如欧洲货币体系等。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 4.1 《改革大纲》P146„„ 4.2 IMS的改革方案 恢复金本位制、创立世界中央银行方案、建立特别提款权本位、以固定汇率为基础的多种储备体系、控制短期资本流动。 4.3 发展中国家对IMS改革的要求 P148„„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从纸上谈兵到运用基本工具处理国际经济问题。 第一节 汇率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 第三节 IS-LM-BP模型 第四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汇率 一、外汇 由于各国都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制度和货币,一国货币不能在另一国流通,从而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在清偿时,需要进行本外币的兑换。 其含义 二、汇率 (一)概念: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的货币的比率 (二)标价方法 三、汇率制度 四、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五、汇率的作用:影响净出口 外汇的内容 包括 动态:国际汇兑 静态 广义:外币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其他外汇资金 狭义: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的标价方法 折算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首先要确定以哪一国货币作为标准,是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还是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常见的汇率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 汇率制度 (一)固定汇率制 1、解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仅限于在一定幅度之内波动。 2、作用 便于进行进出口成本核算 (二)浮动汇率制 1、解释: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决定,不由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官方上的规定。 2、分类 自由浮动(清洁浮动,clean float; free float) 管理浮动(肮脏浮动,dirty float; managed float)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以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为例 (一)汇率的决定 案例:美元与德国马克的兑换 比喻:每单位德国马克如同商品,值多少美元 过程:DM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DM的均衡价格USD/DM(间接标价法),即汇率。 (二)汇率的变动 价格水平的变化导致汇率的变动。 1、购买力平价理论 2、实际汇率 汇率的作用 考察汇率对净出口(X,M)的影响 (一)文字表述 汇率上升,本国货币贬值,外国商品相对昂贵,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汇率下降,1单位外国货币能够换取的本国货币减少,本国货币升值、商品相对昂贵,所以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汇率与X为正向关系,与M为反向关系。 (二)公式 净出口NX与实际汇率呈 正向变动关系。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 实际汇率是决定NX的唯一因素吗, 直接标价法 (Direct Quotation System) 以一定单位(1个或100、10000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如同商品,外国货币如同货币。 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的本国货币的数额增大,说明外国货币币值上升,或本国货币币值下降,称为外币升值(Appreciation),或称本币贬值(Depreciation)。 这种情况称为汇率升值。 例如,我国人民币市场汇率为: 月初:USD1=CNY 8.2014 月末:USD1=CNY 8.2200 说明美元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跌。 间接标价法 (Indirect Quotation System) 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如同货币,外国货币如同商品。 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数量增多,称为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这种情况称为汇率升值。 例如,伦敦外汇市场汇率为: 月初:GBP1=USD 1.8115 月末:GBP1=USD 1.8010 说明美元汇率上升,英镑汇率下跌。 DM与USD的交换过程 如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E:均衡汇率 德国进口需求增加 DM供给增加(在外汇市场上),供给曲线右移,DM均衡汇率下降,即1DM能够换取的美元减少,DM贬值。 德国出口增加 美国对德国商品的需求增加,导致对DM需求增加(在外汇市场上),需求曲线右移,DM均衡汇率上升,即1DM能够换取的美元增加,DM升值。 DM数量 DM价格 DM供给 DM需求 J E 均衡数量 USD/DM 购买力平价理论 (1)绝对购买力平价 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价格水平(货币购买力的倒数)之比。 E,人民币直接标价汇率(1美元合多少人民币) P$,美国的价格水平 PRMB,中国的价格水平 (2)相对购买力平价 汇率变化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通货膨胀率之差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率大于美国通货膨胀率,说明中国价格水平上升,E增加,1美元能够兑换更多人民币,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 实际汇率 经验:一个宏观经济变量,一旦与价格因素相联系,便有了名义与实际之分。 (1)名义汇率 未考虑价格因素的汇率 (2)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上升,意味着P下降或者Pf上升,国外商品变得昂贵,外国人和本国人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增加,本国产品竞争力上升。 实际汇率上升的另一层含义: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时,意味着1美元能够换取更多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贬值。这时,能够提升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马歇尔,勒纳条件 研究汇率上升对净出口的影响程度,即净出口增加的幅度与汇率上升的幅度之比。 汇率变动对净出口的影响程度取决于 某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大,外汇收入增加;反之则反是。(初级产品) 某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小,外汇收入增加;反之则反是。(工业品) 二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一吗,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需关注从国外收进的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资金之间的关系。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经常账户收支变动的轨迹——J曲线 三、资本账户的差额 四、国际收支平衡和BP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含义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对与他国之间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加以系统记录的表格。 采用复式记帐法,外汇收入计入贷方, (二)项目 1、经常项目 2、资本项目 3、官方储备项目 反映一国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使用基金信贷等方面在本年末与上年末余额之间的差额。 4、错误与遗漏 (三)实例 实例2 经常项目的差额——J曲线 1、引入:经常项目的顺差和逆差 顺差:(出口,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进口,流向国外的转移支付) 逆差: (出口,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进口,流向国外的转移支付) 2、国际贸易收支状况 改善:出现顺差时。 恶化:出现逆差时 3、如何实现顺差, (1)措施:一国货币贬值 此时,本国商品价格水平相对降低,引起国内商品需求增加,从而出口增加。 (2)货币贬值的滞后效应:J曲线 一国的希望 资本账户的演绎 1、资本账户差额(净资本流出) F,流向国外的本国资本,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 2、决定F大小的因素 (1)符号说明 rw——国外利率 r——本国利率,σ——利率差额对F的影响幅度 (2)影响因素的作用 (rw-r)——正向影响 rw——正向影响 r——负向影响,r与F之间是反向变动关系 国际收支平衡和BP曲线 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都会出现差额,但是,一国追求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际收支差额——研究平衡的前提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 BP,NX,F BP>0,国际收支盈余;BP<0,国际收支赤字;BP=0,国际收支平衡 (二)BP的经济学含义 表明NX与F的关系,意味着在国外的花费与从国外得到的收入不相等时,需要与国外发生资本上的往来进行调整。 (三)BP方程 (四)BP曲线的推导 经常项目的要素 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及经常性转移。以中国为例。 (1)货物 指通过我国海关进出口的货物,以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并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要求,出口、进口都以商品所 有权变化为原则进行调整。 (2)服务 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国际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3)收益 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的收益和支出,直接投资的收益进行再投资也包括在此项目内)。 (4)经常性转移:国与国之间的转移支付 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的单方面转让,如:侨汇、工人汇款、无偿捐赠、赔偿等项目。官方转移指国外的捐赠者或受援者为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其他”指国外的捐赠者或受援者为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或个人。 资本项目的要素 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 (1)资本项目:包括移民转移、债务减免等资本性转移。 (2)金融项目 直接投资:指外国、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和我国在外国、港澳台 地区以独资、合资、合作及 合作勘探开发方式进行的投资。 证券投资:指外国、港澳台地区购买(或我国买回)我国(包 括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的 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和我国(政府、企业、私人)买卖外国、港澳台地区发行的股票债券 等有价证券。 其它投资:包括外国提供给我国和我国提供给外国的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其它 资产。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1999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简表(单位:千美元) 中国国际收支1983,1996 (单位:亿美元) J曲线 (1)货币贬值效应滞后的原因 人是要讲信誉的,进出口是要按照合同办事的 (2)货币贬值的初始效应 本国货币贬值,出口额不变(合同数额),使出口收入下降;外国货币升值,进口额不变, 使进口支出增加。 总效应:经常账户收支状况恶化。 (3)新合同履行后的效应 经常账户收支状况改善 时间 经常账户收支状况 , , O B BP方程 从NX,F出发,表明r与Y之间的关系 专心 BP曲线的推导 链条: 图形:P626 理解难点:为什么(c)图中NX与Y反向变动, NX=X,M=X,M0,γY BP曲线的点 曲线上的点(A、B):使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 曲线左上方的点(C):NX>F(与A比较) 曲线右下方的点(D):NX<F(与B比较) 专心 y r O B A D C BP 第三节 IS-LM-BP模型 IS表明产品市场的均衡,LM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BP表明国际收支平衡。三者相遇时,内 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得以实现。 一、BP曲线的推导 二、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 三、IS-LM-BP模型 四、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BP曲线的推导 (一)链条 国内利率上升,使净资本流出下降,从而净出口减少(因为净出口,净资本流出)。净出口 减少意味着进口的增加(NX=X,M)。从进口函数M=M0,γ?Y分析,进口增加意味着国 民收入增加。 (二)BP曲线的形状 基于利率和收入平面,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和BP曲线有关的点 BP曲线上的点:国际收支平衡 BP曲线右下方的点:国际收支赤字 BP曲线左上方的点:国际收支盈余 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发生了变化。 (一)收入恒等式比较 封闭经济:Y=C+I+G 开放经济:Y=C+I+G+NX (二)收入恒等式的展开式比较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三)IS方程比较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IS-LM-BP模型 (一)方程 (二)图形 E:国内均衡(内部均衡)和国外均衡(外部均衡)同时实现。 IS与LM的交点:内部均衡 BP上的点:外部均衡 O Y r r0 Y0 E LM BP IS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一)回望σ F= σ ( rw,r) σ:国家间资本流动的难易,即利率差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国际资本流动。 σ越大,资本流 动越容易。 σ??时,资本完全在国家之间流动。 (二)资本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 BP斜率:γ/σ;截距:见方程 σ??时,BP斜率为0,BP曲线为水平线。 BP曲线的截距: σ??时,为rw。 所以, σ??时,BP方程为r=rw (三)资本完全流动的效应 1、固定汇率制 2、浮动汇率制 和BP曲线有关的点 曲线上的点(A、B):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NX=F) 曲线左上方的点(C):表明NX>F(与A比较,C代表的收入少,所以NX大) 曲线右下方的点(D):表明NX<F(与B比较,D代表的收入大,所以NX小) y r O B A D C BP IS方程比较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固定汇率制下的资本完全流动 (1)初始状态 BP为水平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rw;A为均衡点。 (2)分析过程 若一国实行独立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使LM右移至LM’,出现国际收支赤字, 这时存在汇率贬值压力,需央行进行干预。 干预目标:保持原来的汇率水平(固定汇率制)。 干预手段:抛出外国货币,接受本国货币,造成本国货币供给减少,LM左移到均衡点。 (3)结论 在开放经济条件和固定汇率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否则汇率将存在变动压力。 O Y r rw A A’ IS LM LM’ BP 浮动汇率制下的资本完全流动 (1)初始状态 BP为水平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rw;A为均衡点。 (2)分析过程 若一国出口增加,使IS右移到IS’,从而r>rw,并且产生国际收支盈余。这时,引起本 国货币升值。 汇率升值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净出口减少,IS’曲线自动回复到IS的水平。 (3)结论 在完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不用干预外汇市场,汇率能够自动调整,保持外汇供求 平衡。 o Y BP LM IS IS’ A A’ Y0 r rw 第四节 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内部均衡:IS=LM 内部与外部同时均衡:IS=LM=BP 不均衡时,需要用政策进行调整。 一、内部均衡、但外部失衡的调整 (一)国际收支顺差 (二)国际收支逆差 二、内部与外部同时失衡的调整 内部:低于充分就业均衡 外部:国际收支逆差 三、1998:人民币不贬值 外部失衡:国际收支顺差 1、初始状态 内部均衡(A点) 国际收支顺差(A点位于BP左上方) 2、调整过程 (1)浮动汇率制 (2)固定汇率制 O Y LM IS BP A r Y1 r1 外部失衡:国际收支逆差 1、初始状态 内部均衡(A点) 国际收支逆差(A点位于BP右下方) 2、调整过程 (1)浮动汇率制 (2)固定汇率制 O Y r IS LM BP A 内部与外部同时失衡 (一)状态: 内部:低于充分就业均衡(E点位于Yf左) 外部:国际收支逆差(E点位于BP下方) (二)调整过程 扩张性财政政策:IS右移(目标:BP与Yf的交点A) 紧缩性货币政策:LM左移(目标:BP与Yf的交点A ) 政策的副作用:价格水平上升、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BP左移至B点) 继续采取财政与货币政策 Yf IS LM BP E B A 顺差:浮动汇率制 顺差:外汇供给过剩 外汇供给过剩使外汇价格下降,即本国通货价格上升、汇率上升 本国商品昂贵、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 IS曲线左移;BP曲线左移。 原因:Y=C+I+G+NX;BP=NX-F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顺差:固定汇率制 顺差:外汇供给过剩 中央银行抛出本币、换取外汇,以吸收多余的外汇供给 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右移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逆差:浮动汇率制 逆差:外汇供给短缺 外汇供给短缺使外汇价格上升,即本国通货价格下降、汇率下降 本国商品便宜、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 IS曲线右移;BP曲线右移。 原因:Y=C+I+G+NX;BP=NX-F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逆差:固定汇率制 逆差:外汇供给短缺 中央银行拿出外汇储备应付市场需求,即卖出外汇、买进本币 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左移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1998:人民币不贬值 (一)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承诺 1、背景: 1997年10月,中国国内总需求不足;同时,由于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外资大量抽逃,这些国家汇率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中国汇率政策: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后,中国出口品竞争力下降,进口品竞争力上升,会导致净出口下降,从而总需求下降,使国内本来已经不足的总需求雪上加霜。人们预期人民币应该贬值。 2、政策承诺 1998年3月,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人民币不贬值。 (二)人民币不贬值的代价 (三)人民币不贬值的利益 人民币不贬值的代价 1、抑制中国净出口,加重总需求不足和通货膨胀压力。 我国进口与出口增长率比较。 2、制约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利率下调(LM右移),会导致资本净流出F增加,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存在汇率贬值压力。 另一方面,作出人民币汇率不贬值的承诺,意味着要保持原来的汇率水平。 为了实现承诺,中央银行要抛出外币、回收本币,造成LM曲线左移。 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扣。 人民币不贬值的利益 1、避免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自我实现机制”发生作用 预期自我实现机制:预期因素作用导致预期状态果然出现 2、东南亚国家汇率贬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大。 3、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损失:间接构成不贬值的收益 引起东南亚国家新一轮货币贬值 香港实行对美元联系汇率制,人民币贬值造成港币大幅度波动,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产生影响 4、国际形象的提升 防止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新的轮番贬值,对避免全球经济危机做出了贡献 我国进口与出口增长率比较 单位:, 第二十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前途是光明的。国民收入在周期性波动中呈现向上增长趋势。 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焦点。为什么会这样, 经济增长到底好不好, 第一节 认识经济增长 一、概念与特征(Economic Growth) 1、概念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G=?Y/Y。 包括: 2、特征 二、源泉:Y=A?F(K,L) (一)资本 (二)劳动:包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 (三)技术进步 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Economic Delopment) 四、高速增长好不好, 五、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建立模型、探讨因素、分析极限、重视技术、关注制度 经济增长特征 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率高。 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很高。 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很快。 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全世界的增长情况不平衡。 劳动 1、内容 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2、索洛的研究 1909~1940年,美国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38, 3、一组数据 中国每个农业劳动者生产的粮食:供3人消费;美国:62人;法国:36人;英国:70人 启示:许继集团的理论 企业的“三条死亡线”:人员淘汰率低于2%;收入差距小于15%;高级人才的比重低于10%。 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增加,不考虑社会福利以及个人幸福。 “金木水火土,五小乱中华” 沙河矿难的兄弟们,愿你们在天堂里不再有灾难的侵袭。 诸多小煤矿的背煤工的命运;村民何时不再背井离乡, (二)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 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一部经济增长史就是一部技术进步史 在幼儿园领先,就永远领先吗, (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 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两个转变、三次思想解放 那几个社会主义兄弟:朝鲜、越南、老挝、古巴 资本 1、物质资本 有形资本,如厂房、设备、存货。 1909~1940年,美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1%。 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资本占国民收入的10~15% 2、人力资本 无形资本,包括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技术进步(51%的贡献) 1、人力资源配置的改善 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 2、规模经济 企业规模扩大后,收益增量大于成本增量 3、知识进展 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经济增长的两个车轮。 中、日、意“三国演义”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 济的多方面变化。 (1)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 (2)产出结构的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出的比例 (3)一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均GDP/分配状况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 (5)文化教育状况: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大学生比例 (6)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变化:为什么春天听不到鸟叫 2、二者关系 (1)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2)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3)一个是手段、一个是 目的 回2 辛集的污染 污水之患 是否只追求速度, 1、经济效益问题 避免“高增
本文档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40;武大&#4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22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