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杨荫浏旧文新发-《中国音乐学》1989-04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杨荫浏旧文新发-《中国音乐学》1989-04

举报
开通vip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杨荫浏旧文新发-《中国音乐学》1989-04国乐前途及其研究-杨荫浏旧文新发-《中国音乐学》1989-04 .杨荫浏 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年第4期 MUSICOLOGY IN C川NA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 国乐的事实 国乐全部的事实,决不是某一点理论, 某一种乐曲,某一种乐器,或某一样技术所 可以代表的.从纵的方面说,我国有史以 来,凡有音乐价值的记载、著作、曲调、器物、 技术等等,都是国乐范围以内所应注意的事 实;从横的方面说,中原以及边地各省各市 各村各镇的音乐材料,和曾与、正与、或将 与本国音乐发生关系的他国音乐的材料,也 都是国乐范围...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杨荫浏旧文新发-《中国音乐学》1989-04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杨荫浏旧文新发-《中国音乐学》1989-04 .杨荫浏 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年第4期 MUSICOLOGY IN C川NA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 国乐的事实 国乐全部的事实,决不是某一点理论, 某一种乐曲,某一种乐器,或某一样技术所 可以代表的.从纵的方面说,我国有史以 来,凡有音乐价值的记载、著作、曲调、器物、 技术等等,都是国乐范围以内所应注意的事 实;从横的方面说,中原以及边地各省各市 各村各镇的音乐材料,和曾与、正与、或将 与本国音乐发生关系的他国音乐的材料,也 都是国乐范围以内所应注意的事实. 二、国乐将来地位的前瞻 一般单看见国乐而全不了解世界音乐的 人们,每以崇拜经典的态度来崇拜国乐,坚 持着把过去国乐的整个环境,一丝不改地重 演于现代;非但在乐器方面,不主张有所改 进,并且在技术方面和教学方面,也主张墨 守成规;非但在乐律方面牢守着三分损益的 旧说,并且在符号方面,也得守着古代谱式 不肯接受改进的建议。其实乐器、符号甚至 乐律和技术,都不过是国乐表现或流传的一 种手段,并不是国乐真正的本体.若国乐确 有他真正的本体,国乐曲调确有它内在的特 性,则必不会因在小提琴上奏出,而变成了 西洋曲调;必不会因等比律的应用,而失掉 了它原来神情的重要部份。个人的发展,因 与社会上人群的交融作用,而更能达到充分 的境界,个人的特性,因与社会上其他人们 的互相比较,而更能发现独到的价值.音乐 也是如此.国乐的独到的价值,必须在与世 界音乐公开比较之后,始能得到最后正确的 估计,国乐的充分发展,必须在与世界音乐 经过极度融化之后,才能达到它应有的程度. 取这样观点来看国乐,便可以觉得拒绝世 界音律,拒绝世界乐器;拒绝在国乐曲调上 作配合和声的尝试等等,都非但是不必要的 事,而且也是国乐前途充分发展的障碍. 我们对于国乐的未来,有时会作这样几 种预期的想像:有时国乐曲调在世界的交响 乐队中,给多种的世界公共的乐器演奏着; 有时,国乐某种具有特殊音色的乐器,经过 了适当的改造,成为全世界普遍应用的乐器; 有时某种在技术方面原已达到相当水准的国 乐乐器,它的技术,经过国际音乐家们的认 识体验,不断地进入新的发展境界,被独奏 的人们重视着,被审美的听众欣赏着.到了 这个时期,国乐的独特性,好像因了它孤立 性和私有性的消失,多少消失了一些,其实 可并设有真正消失,却是融入了整个的世界 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 音乐,而在整个的世界音乐中,建立了自己。 到了这个时期,关于国乐的理论与技术,再 没有设置与西乐对立的专科的必要.因为在 音乐二字以下,早已包含了多量的国乐成分, 到了这个时期,我们的音乐理论家和技术家 的作品和演出,非但在本国中被人们热烈欢 迎着,并且也在国际受着多少音乐家们的期 待和盼望,因为这样风格的作品和演出,从 它发源地产生的,更有特殊的光彩. 持保守着,暂时不容放弃.举一个例,符号 方面,线谱在一般的精密记录上,当然远胜 于.二尺谱,但参加准备工作的人,若不知工 尺谱的用法,便无法接近一般国乐的来源. 所以,在收集、记谱、改谱、译谱工作还没 有相当完成的阶段中,在大部份的唱奏技术 尚未有若干线谱版本精密代表的时候,我们 还得熟习工尺谱,利用它为吸收材料的工具. 我们重视它,至少比欧美学校重视拉丁文, 有更充份的理由。 三、国乐特殊注意的必要 四、音乐在我国的出路 若过去本国人们,对于国乐曾早些给与 过足够时期的相适注意的话,那么,这个时 期,应当早已临到.事实上,可惜没有.于 是乎我们便不得不从这个时候,作准备工作 的开始.在开始已太迟了的准备工作中间, 我们对于国乐,便不得不给予特殊的注意, 虽然这种注意,它的程度,应当随着完成的 阶段而随时改变。 原因是如此,交融的不同文化因素,因交融以前各因素.独立基础的强弱,和它准备工夫 的充分与否,会形成种种不同的交融结果.全无基础,全无准备的因素,在基础稳定,准备充 分的因素之前,会全被压倒,而形成被并吞被消灭的现象.以国乐而论,当前的情形是如此: 我们自已还没有充分准备,世界音乐的力量却已非常强大。我们若再不准备,便只有让整个 世界音乐,逐渐地来淘汰或排挤了这仅存的一些国乐成分.因此,我们必须准备。但准备的当 儿少量的渐次的发见、归纳和发展,似乎很难抵挡得住世界音乐磅礴的潮流.因此,在这样畸形的环境之下,我们应当给与国乐过度的注意。中西音乐的界限,最后或许不应当被重视的,这时候,却不得不暂时被重视。国乐中的某种工具,我们虽明知它将来必被淘汰,这时候却因为还有非它不成的媒介作用,不得不坚 为说明便利起见,假定目前在我国出现的主要音乐因素,可以武断地分为国乐西乐二大类。假定笼统地说来,西乐在西方,国乐在我国,都不受外来的影响.若会真有这样的情形的话,那么,不妨设想它们为各有内在的演进机会,而可以不相为谋,为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各自有其出路,而可以不致于互为因果。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西乐己与我国的文化发生了关系,而且遇见了它在本土从来没有遇见的间题。例如歌词配调的节奏与高低问题,有不同背景的民族接近问题等等。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无论浅深,多少总不免杂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色彩,对于音乐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无论强烈的程度如何,多少总免不了受到一些物质与精神环境的影响. “音乐是世界的”的一类泛论,有时很有碰壁的可能。因此,在本土的出路原可以无问题 的西乐,到有了这样历史,这样地理,这样生活,这样背景的我国民族里面,它的出路,便 有了问题.至于此起彼仆,自生自灭,未经汇集,未经整理的埋藏中的国乐,过去各自出现与流行的机会,究竟会有得太多或太少,将来能否有它应有的出路,应有怎样的出路,内在的问题,原已不是没有.到了这须与世界音乐交融的当儿,它将作如何适应,有如何 ?“?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年第4 贡献,取何种或何几种方式生存或推广,问题更是多方面的。西乐与国乐在我国,有一部份间题,既因相互关系而产生,将来的解决,便必在它们相互中间求得:而它们各自适当的出路,乃很可能,将是共同的.研究国乐,固然不能对于西乐抱不求甚解的态度;研究西乐,也似乎不能对于国乐取不加过问的观点.国乐有了出路之时,西乐在我国,才能渡过它这“回圈吞枣”的异常阶段而真正达到它自然消化的理想时期. 五、国乐研究多方面的准备 历代政府、历代学者,对于音乐的估价,因社会环境的变迁及思想背景的不同,往往互相殊异.我们研究国乐,有时便不能不注意及相关的史实和相关的思想.乐曲在国乐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与歌曲的演进不可分离的,有诗词文学的演进和音粗学的演进.我们研究国乐便不能不注意到诗词文学与音靛学.历来国乐的专门论著,很多是从某一派某一点的立场出发,在整个问题中,对于其特殊方面,它们虽时有独特的阐发,然对于其它方面,它们却不免有不甚公允的评判.我们研究某种国乐的专门论著,有时便不 得不注意及和它相关的或相反的其他论著。 在有些专门论著里面,史实、成见、音姐. 文学,甚至方技、星命、巫术,搅成一片, 我们要充分了解这样的论著,从它们里面抽 寻出来一些有价值的事实和理论来,我们自 己便不得不有各方面的知识。关于乐律间 题,历史论著甚多,对于它们所论列,要作 比较彻底的认识与比较适当的利用,我们便 不得不在现代数理和音响学方面先有一些必 要的基础.我国地域甚为广大,我国历史最 为悠久:然民族音乐的材料,留存于民间尚 待搜集者多,已经前人搜集见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者少; 见于书籍,而能与实际演头情形接近相符者 更少.未经综合、沟通的材料,在符号和技 术方面,都是互异而不相一致.我们面对着 这样丰富的、复杂的、未经开发或整理的材 料来源,要想着手参加收集和整理的工作,便 不得不先在已知的符号和已知的技术方面, 作一些相当的准备.世界的音乐,已随着西 洋的文化,渐渐地流注入我们的文化里面, 我们有接受的必要.国乐最后有与世界音乐 互相融合的必然趋势。为准备这个时期的来 临,为求将来融合的适宜,我们便不得不为了 国乐而研究一些西乐的理论与技术。因此,用 比较公正的眼光去看国乐,所取的范围,决不 能过于狭小;所作的准备,决不能过于片面. 六、国乐基础的深度 研究国乐,第一,须从古今一脉中间, 去接近它基础的深度. 古今新旧的界限,在思想、文学及旁的 艺术中间,所曾有或仍有的,在国乐中间也 一样有着,而且更显然.极端崇拜古人的理 论家与技术家的理论,有时虽不彻底,却有 相当的根底,他们的技术,有时虽很片面, 却有可靠的师承,多少总还有一点独到而难 及之处.在他们看来,现社会中知名的青年 国乐家们,当然不免于浅薄。在另一方面, 金从学校教师学习的戎们的一部份青年国乐 家们,对于古米理论和技术的了解,有时确 是太不够深刻.他们对于守旧的国乐家们, 若不是笼统地闻名向慕,便是隔膜地随心评 判;这样的向慕,固然说不上是他们的知音, 那样的批评,也很难成为对于他们的定论。 青年国乐家们有一些大胆的创作,更无理 由,从理论或技术的观点上,去承认它们为 可以听得进去的作品.一方面的绝对保守, 固然足以阻碍国乐本身的进展;但另一方面 仅向未来着眼,不待看清过去事实,所取鲁 莽的进展方式,却更多贻害国乐的可能。从 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7. 修养的方面说:我们明知道国乐的处境是与 西乐不同:西乐来路不明,所以去路当然 几乎有当然的方向,国乐却待认清了来 路,才可以有合理的去路.以往我们对 于来路,认识得还不够清楚,所以我们更需 要时时回头返顾目前的趋势,却恰相反,在 西乐对于理论或技术家的养成,正还在从历 史、古代作品欣赏等等基础教育出发的时 候,国乐家们却很少肯从过去材料出发,作 基础的修养,他们的兴趣,似乎是偏于创作 新调的方面.其实呢,国乐的基础,更是在 过去的事实,而绝不是现在或未来的无中生 有!现在所需要我们努力的,是接力赛跑式 的努力,从跑来的人手中,接了标志,才能 继续向前,单从站立的地点,空手起跑,决 无夺取锦标的希望;是“读熟《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吟;读了《唐诗 三百首》,根本不想自己吟诗,固然不对, 放着《唐诗三百首》不读,而偏爱自己吟诗 且又自命所吟的诗,为唐诗式的诗,那更令 人无从想像。这种空手起码的接力跑,不读 唐诗式的吟诗,正是一般不从修养上注意, 而专向创作上表现的国乐家们所共有的通 病.从教学的方法说:我们应该将我们所己 窥见的这些事实中所含的问题,忠实地介绍 出来以供给学者们选择,引致学者们的反应. 在介绍的当儿,我们自己,无异是安放在景 物与观者间的一层玻璃,这玻璃,最好是集 光玻璃,将多少方里以内的景物,集成数寸 大小,令人一览无遗.„„ 其次是透明的玻璃窗户,经过它,所可 以窥见的范围虽小,还不失为真相宛然.五 色油绘的玻璃,其实最不合式:因为它遮断 了全部景物,仅使观者看见了它自己.观者 所看见的—好,是油绘图画的好,而不是景 物的好;坏,也是油绘图画的坏,而不是景 物的坏.那边的景物,无论好坏,总给它遮 掩住了.五色油画绘玻璃式的教学,正是一 般爱以自己的国乐作品—练习曲不在作品 之列—首先介绍给学者的国乐家们所共有 的通病。 过去有创作的国乐曲调,将自己所作的 曲调教人,而可以说是相当获得成功的,是 刘天华先生。现时敬慕他的人们,很容易 效法他的创作,而忽略了他从过去所学得的 基础,模仿他将自己所作的曲调教人,而忽 视了他积十余年之久,方才写成的仅仅士几 个曲调中间,所透露过来的辛苦背景.天华 先生自己,在深度方面,是不断演进的.在 他不断的演进中间,他一方面固然因了对于 西乐渐增深刻之度的认识,而自己有着进一 步的反应;另一方面,他除原有过人的背景 修养之外,却也时时有搜寻着国乐曲调的来 源,以加添他修养中国乐背景的成份。民国 十五年左右,国乐改进社成立之初,他对于收 集过去国乐材料的工作,何等热心:在他指 导之下,所规成的收集计划何等具体!这个 计划,因了当时环境的种种限制,虽然没有 真能依照他的理想进行,但他却并不甘终于 停止收集。不能进一步获得广大的合作力量, 于是乎他依靠自己,作至死不懈的个人努力。 他在死后遗下听写所得的亲笔记稿,尚待整 理的,数量相当惊人.他不幸致死,还是因 在北平上天桥去听写下层乐团“吵子会”的 曲调,而传染到了猩红热病.所以学者们从 天华先生的作品去学天华先生,不如从他的 深度上去学他,从他的深度上去学他,更不 如从他求得这深度的不断努力中去学他1 一九三六年,英国重要音乐家兼音乐史 家Donald Erancia Tovay在Glasgow,(一九 四零年卒)讲演,他说: “巴赫并不像有些人所想像的那样,为 在早年已发展成了他的对位技术。虽然在他 的艺术形式中,每一方面,都显得是逐渐在 倾向于一种晶莹的清彻性,可是,他的学习 的,而是古代的.他将他所能从古代前规学 中国音乐学(季刊)1089年第4期 既不是藉由因推果的理论,又不是依据古典 派的前规,却是藉不怕‘试验与错误’的摸 索.„„在事实上,他的前规,不是古典派 到的种种,发展成了种种形式,我们接受这 些形式之时,乃把它们作为古典派的.(A Musician Talks:The Integrity of Music, Lecture 1j,P, 28-9) 西乐演进中所不可少的继往开来的巴 赫,他的创作,虽然是“摸索”,可是,他有 “从古代前规学到的种种”,他是由这种种发 展而成,与空手摸索者,完全不同. 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国乐已经过了相当 于西乐中巴赫的阶段。反之国乐去巴赫的阶 段还远,因为我们对于古代前规的学习还不 够l 七、国乐基础的广度 研究国乐,第二,须从多种理论,多种 乐器与多种曲调之中,去接近它基础的广度。 派别的界限,在国乐界中,也是非常显明.专习一种乐器的,对于另一种乐器,完全茫然.祟拜的一派的,对于别派的调子,不屑一顾.能尽一器一派之长,若此器此派之历史相当长久,那末,技术家所见过的调子,亦未始不能相当广阔,可惜此种技术家也是绝无仅有.最普遍的,是在一器一派之中,学少数几个曲调,便终身不离乎此.前人所谓“平沙一曲弹尽天下”,原是鼓励人们向专精处去致力的,被误解了,乃成为不能接近较广材料的人保护他故步自封那种立场的辩言;“弹尽天下”被轻轻看过,而“一曲”二字,乃被读得非常响亮.其实,不看见多数,不能领略少数,离了整个,不能真正认识各个;没有见到整个的广度,便很难达到各个的深度.苟对于一个曲调,真正有了兴趣,仅此兴趣,已足使我们情不自禁不得不向旁的曲调上,去求更多的满足.荀在某一小点上,真求专门深造,则时时会觉 得这一小点中内含的材料有限、不得不更在 此一小点之外,广求触类旁通。最初也许仅 在显然相关的材料中发现有价值的例证,入 后却更会向表面上绝不相关的材料中,去找 出确切相关的因素.如此下去,愈求愈深, 愈深愈广,愈广愈深。研习之深度无穷,相 关之广度亦无尽. 譬如二胡之被视为值得学习的乐器之 一,从刘天华先生初期创作二胡的曲调起 算,尚不过二十年左右,历史最短,材料当 然最少.好像着手二胡曲调的创作,仅学了 天华先生的十数个曲调,便可以操纵自如 了.其实却未必是如此。若不学天华先生之 从多方面吸收材料,而仅藉寥寥的几个二胡 曲调,为仅有的作曲方式,材料简直窘乏得 可怜,而决无达到天华先生同样成功的可 能.天华先生早年曾从周少梅研习二胡.至 今二胡上通行的虞舜薰风曲,还是少梅先生 的旧调,经天华先生增删之处几乎没有.少 梅先生所习的曲调不多,而擅长的乐器却不 少,他对于普通乐器,琵琶、三弦、二胡之类 大都有相当熟练的技术。他所奏《三六》 《六板》等曲,加花之调,各器均有;他对于 同曲的加花方式,每有多种,而且同一加花 方式,他常把它兼用于各器。以音域较广的 琵琶上所产生的加花方式,向二胡上演奏, 乃有上中下三把的二胡技术.现行的《虞舜 薰风曲》,便是加了花的《六板》;初到天 华先生手中早已有了三把的音域.这样周少 梅先生,因了多种乐器的学习,乃增加了二 胡技术的深度.天华先生所习更广,二胡之 外,大家知道的,有西洋的军乐,有本国的 合乐,昆曲与古琴,特别专精国乐中的琵琶与 西乐中的小提琴,他所接近的曲调的种类与 范围,相当广阔,至今他的二胡曲调,除在 本国人听来,为有相当丰富的国乐背景之 外,也被少数西方人士,认为含有多少西乐 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 成份,能令人引起这样的感觉其实并非偶然。 不仅夭华先生的二胡曲调是如此,在古 人异器异类的曲调中相通而互为因果的例 证,俯拾即是。总之,看不见多数曲调的好处, 便听不出少数曲调的短处;没有较广的来 源,得较高的认识,便无从评判:无从评判 便无从深刻。不努力接近较广的来源,所有 的便只可以说是对于少数曲调的模糊印象;。 对于曾在耳边听过的少数曲调以外的曲调, 若可以说有几分印象的话,也不过是对于断 片对于烂套的印象,说不上是对于思想、章 法、完整性、变化性、个别性、表现性等等 的较深刻的印象。近来很有几个国乐的创作 曲调,仅仅是烂套所偶然凑成;其中非但有 着国乐的烂套,并且也有着对于“仕五乙六五 凡六工凡尺工上”等三度练习式的西乐烂套. 这种国乐的烂套,倘若对于国乐的见识广阔 一些,也许便不致探用它们:那种西乐的烂 套,倘若对于西乐知识广阔一些,也许更不致 探用它们。多种气味不相投合的烂套,交互 夹杂,根本便成了无思想的零星断片的一 堆。除非听众绝无联想的能力,否则当未有 不听了而不发生“不知所措”的感觉的。 最后,让我再引一句Tovey一九三六年 在Liverool所讲的话: 除非大部份艺术作品的因素,成了我们 的熟识,否则,对于某一艺术因素,我们是 否能集中注意,便很成问题。只有藉了那个 大部份,我们才能看见余者的特异性。从另 一方面说,在我们看不见特异性的所在,我 们便感觉不出兴味来. 读了这个西乐家的这一句话,我们返观 国乐界中,将作何感想? ll、国乐园地中的工作 从各个人言:从深度看广度看,无论过 去造诣是如何,谁都会觉得,自己在目前情 况之中,对于基础的认识,还嫌不够,今后 的努力,还不能停止。 从整个的国乐问题言:谁都应觉得,事工艰巨,同志太少,有充分合作训练后人,发挥大 范围之努力的必要。 一般勇于前进,绝不返顾的工作家,单凭了一些自己对于极小部份本国曲调的直觉 便从事作曲,甚至以作专门的国乐曲调, 为自己唯一的任务,想这样的为民族音乐开 拓出一个簇新的世界来。勇敢的精神,的确 可以佩服。可是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否已能 把握得住,是否已能充份地在所作的曲调上 表现出来,或者,他们所作的曲调,是否真 能代表几分民族音乐的特性,他们所自以为 足以代表民族性的,在国乐中间,是有价值 的部份、还不过是些陈腐烂套的都份。这都 是可以怀疑的事. 创作必须进行。但在国乐研究刚才开始 所能供给的材料,还是十分浅薄的时候,积 极地仅提倡国乐的创作并不合理;良好的结 果很难想像,不良的结果,倒是意中之事。 国乐过去的材料还没有经过整理的阶 段,还没有形成清楚而具体的结构,尚难提纲 掣领地令人一望而知.过去没有绝对把握得 住,现在与将来便绝对谈不到。 西方音乐,随着时间之流,刻刻前进, 这是事实。但西方音乐的史实和材料,记载 精详,搜罗宏富,这也是事实。有了后一个 事实,才会有前一个事实.民族音乐,决不 是可以凭空创造出来的,可以凭空创造出来 的,是另一样东西,不能说是民族音乐。 谁都觉得研究西方音乐的便利:史实方 面,有种种详简不同的通史,有各个音乐家 详细的传记,更有包罗万象的音乐大辞典和 百科全书;曲调方面,有的依时代分别,有 的依作家分别,有的依技术为单位,有的以 曲体为单位,有的从程度的高低着想,有的从 应用的范围着想,„„有专书,有总集,有 ,to?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年第4期 单行本,只要有钱,人人都能买到:理论方 面,记谱、制调、和声,对位,“卡侬”“飞 格”配器等等,多少均有一定不易的原则 为音乐家所公认,所共遵;甚至对古代曲 调的和声方法等等,也有专书,足供学者的 参考。著名作品,大都灌有整套的留声机片, 使学者可以按谱听反.偶有一二新进作家, 制成了一二有价值的曲调,便引起音乐批评 界热烈的反应,而不久之后,新版的音乐史 中也许便加上了关于他们的记载:他们的作 品,也许已经制版印刷,在社会上不胫而走。 他们音乐创作的合理产生,一部份、可以说是 过去他们对于音乐史料的研究,透彻详明的 结果。他们音乐史料,所以研究得如此透彻详 明,实在又是过去多少努力研究,分析,归纳 的结果,我们决不能单看他们成功的结果而 忘掉他们所以达到这成功阶段的真正原因. 西方各国,地域大多比我国狭小,历史 大多比我国简短,音乐史料的整理工夫,比 较容易做.看看我国是怎样?历史有五千年 的悠久,地域有一千一百数十万方公里的寥 阔;复杂的民族、多次经过外来文化的沟通 和融化,音乐的内容,是何等的不易整理! 与外界的沟通和融解,是文化演进过程 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与外沟通和融化,结果 虽有新的外来成分,几度的掺杂进已有的成 分之间:但这样掺杂进来的成分,既已在我 国民族里面,流行到了某种程度,感受到了 某种影响,便应认它们为我国文化的一部。 所以非但庙堂的雅乐是国乐,燕乐也是国 乐;非但儒教所曾加以特殊崇拜的音乐是国 乐,未受适当注意的佛道二教的音乐也是国 乐;非但汉族的音乐是国乐,满蒙回藏以及 苗夷瑶壮等族的音乐,也是国乐。因此仅就 史料一方面说,国乐的园地,是非常的广大, 并不是某一类音乐某一种曲调,某一派技术 和理论所可以代表的.这些史料,严格地讲 一来,可以说都还未曾经过合理的升发.我们 要研究古人的书籍,考证保存的古物;我们 也要周游各地,采集歌谣,观察乐器。理想 中应加研究的材料太多,我们目前所看见所 知道,所了解的太少。人家的史料,几乎近至 现在的一刻,都有即时列入系统的可能。我 们的史料,却有好许多,还散在民间,在奏 唱者的乐器上、歌喉中,连书面的乐谱,都 未曾有过.所以我们在国乐方面,现在与较 近的将来,所不得不做的,是搜罗、分析、 比较、归纳等工夫。在这一方面,我们所希 望做的若做成了,也还只是史料的一方面. 史料研究的结果,可以指示我们民族音乐前 途一个比较适当的发展方向。所以,它的成 功与否、多少决定了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的 成功与否。 单就史料一方面说,因为内容的复杂和 繁多,已不是少数人,在一个极短的时间中 所能获得相当的结果。我们需要多少认清方 向,真能刻苦努力的同志,共同努力,才会 有接近成功的希望。 但整个的国乐间题,又岂限于史料而已。 从一方面说,国乐复杂材料的本身,是 需要许多人参加努力。从另一方面说,有志 研究国乐的人们,正有许多事工可做、应做, 比之研究西乐的人们可做应做的事,还多. 有较短历史的西乐,对于它的材料,过 去随时有清楚的整理,不加进一步的整理, 关系较少.就是要加进一步的整理,也有全 世界的许多音乐家,在分头担任,所需于我国 人们的努力,不会太多.关于西乐材料的书 已几乎应有尽有,我们不嫌他们著述的不多, 而恨我们自己阅读的太少.我们所能参加的 工作,在理论与史料方面,不过是翻译介绍现 成的书本而已.关于和声对位等书、要由我 们写,而同时某一方面,要写得比现有的西 方著述更加高妙,写成以后,译成西文,而 足令西国读者,惊奇钦佩,这虽然不是不可 能,然其实是难能希有的事.在器乐与声乐 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11 方面,我们所最能做到的,不过吸收介绍, 简言之,转授的工夫而己。而况,有了西乐 的作曲技术,若欲永久安于模仿西乐则已, 一想到民族音乐的创作,多少便与国乐的背 景问题发生了关系。有了西乐的声乐技术,若 欲永久安于歌唱西国方言所写成歌调则已, 一想到我国文字与音乐间不可分离的特性, 便又与谱曲度曲等国乐背景问题发生了密切 的关系。在不解西国方言的民众前,仅歌唱 西国方言的歌调,若说能唤起任何印象的话, 则这印象,与不过是“器乐”所能唤起印象, 不过是歌唱所应唤起的印象的一半印象而已 —不过是将歌喉用作了在表现一种特殊音 色之外,并不传达其他意义的乐器而已.若 要达到令听众获得充分意义的目标,而不从 国乐的歌词研究入手,则除非使听众先有他 国方言的训练。但这又是怎样不合理的逻 辑! 在未经科学整理的国乐园地中每一分合理的努力,无论范围多么小总能有相当的价 值;每一位至诚的工作者,无论能力多么有限,总能有相当的贡献。 在两年前的日记中,曾有这么一节关于 个人默想的记载: 民族音乐的园地太大;过去从 任何方面出发的任何研究,实际都 非常下吵小。不早藉团结与合作,努力 进行,难有及时适当的成就,园地 中有的是材朴,而这些材杆需要多 人同从伟大而合理的计划中出发, 分头来将它们把握住了,随时加入 一个整个的系统。一部分因了外来 响影,会随着时间消失的材料,更 非赶快着手,加以整理不可。 一个人常会觉得自己着手的一 角,是最有兴趣,自己所取的道路, 是最有把握;但是.同时,别人在 别的方面,正也在有看问样的感觉. 各人须要消除主观,解除自己的假 设,所给与自己的束缚,随时把自 己的视角,向广大的天际放开(二 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940年 12月21日)。 三年以后的现在,仍有着同样的感想. 但在重温这两节的时候,却加添了多少感慨 的况味. 九、各人的责任 在国乐的园地中,有一分合理的努力, 总能有相当的价值,每一位至诚的工作者, 总能有相当的贡献。 专门作古书研究的人,从卡片索引的工 作入手以达到条贯叙述的阶段,关于音乐, 将有无限应做的事. 专门作古书研究的人,从古文字,从古 器,从古画,将得到无限的贵宝的音乐材 料。 学习技术,相当精深,所知乐器,相当 广博,对于古今中外的谱式,相当熟悉,听 觉相当敏锐,记谱相当仔细—这样的人, 将有无限听音记清的收集工作,在等待他们 着手. 学习音响学略知乐器技术的人,将觉得 对于古代音律的进一步研究,对于原有乐器 的收集、仿制、测听、改良,是他们的责 任. 研究西洋作曲理论,而同时博闻国乐曲 调,关心国乐谱法的人,将觉得,在为民族音 乐拓开明白清楚的作曲途径以前,已有许多 分析、比较、归纳的工作,在欢迎他们参加 分任. 仅读过西乐普通乐学,并擅长国乐唱奏 技术,通晓某种国乐谱式的人,将觉得,已 有多量的译谱工作,在等候他们担任. 学习音韵诗词,及谱曲原理人,将觉得 12?中国音乐学(季刊)198。年第4期 未来译写西洋名歌,写作及修改本国新歌的 歌词,是他们的责任。 了解西洋作曲理论,透视国乐宫调理论 之究竟,而同时能博览南北词曲的人将觉得 他们应着手的第一部伟大工作,为重编九宫 大成曲谱,根据其丰富之材料,为之别白是 非,匡谬正误,以解放填词谱曲的人,使之 脱离盲目的依样葫芦生活;而走向了解原则, 运用原则的自由途径。 研究民谣的人,将觉得仅仅收集歌词, 至多不过得到民谣价值之半,欲达到较完全 的成功地步,还须同时从音乐方面注意,而同 时从音乐方面注意,他们将更加觉得他们园 地的广大,他们责任的艰巨。 研究方言音韵的人,将从各地方言与各 该地民歌曲调的比较研究,获得更有兴味的 事实,这种事实,将为研究音韵与研究音乐 者双方共同需要的宝贵材料。 研究社会教育的人,将觉得各地民众, 原有的音乐背景,其平均的程度不同,参考 了这种背景而寻译出来的某种合理的音乐教 育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将为借以获得合理的教育效果的唯 一方案。建立这方案的一部份责任,将是他 们的责任. 专习一种国乐器或专唱一种中乐曲调, 而向深处广处搜求意义的人,将见自己的部 门中,可加研究的现成材料正多,在自己的 部门以外,与自己的部门中的材料,可以相 通而互相发明的材料也正多。较成熟的创作 的问世,将在有了深广的背景之后,目前的 创作与其演出的尝试,从所费时间的价值意 义言,将见得是近乎浪费. 许多绘画家,摄影家、工程家„„等等 中间,早晚总会有人觉得,他们有一部份的 使命,可以与音乐相关。 这些工作中,每一样工作的结果,无论 用何种方式表现,总能为音乐世界加添丰富; 而其中的一部份,若有法译成他国文字,或 世界通行的符号,或许倒能成为世界音乐学 者们所重视的材料。 诚然,在未经开垦的荒田中,因为潜在 的地力未尽,逐渐增进收成的希望,反能较 多,荒田的面积,这样的广漠,无边,各人 无论从那一小点上开始着手他开垦的工作, 总会随时获得多少收获方面的鼓励,他渐渐 展开的田陇,早晚总会与那些在别的一小点 上开始着手的人们的田陇,接成一片。 在未有边际的多方面的工作中,一方面 的努力,在表面上,甚易被误视为与其他方 面,互相突冲。其实却不一定是如此。两年 前的日记中,又有这么一段默思,是当时所以 解脱自己的这种错觉的.现在把它写在下 面,希望对于读者,也能发生同样的解脱效 力: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如 此,音乐家也是如此。非如数学之有 必然性,正误成为两个一望而知的 极端,文艺音乐的正误,是非,优劣, 有更加宽广的自由范围,它们的一 部份价值,便在这里。但范围宽广 的结果,便是超脱了可以用单纯公 共标准衡量的界限(或者可以说, 那些可用以衡量的公共标准,不止 一个,而且很难从任一角度上,都 把握得住),不觉反陷入仅把自己经 验作为普遍衡量标准的狭窄倾向。 因此容易发生派别之争.派别观念 到了极端,在整个园地中,便只见 得有一个自己,对他派毫无善意。 与更丰富的周围隔绝了,与信仰的 同志们疏远了,结果,是自己栖牲了 快乐的团契权利,放弃了广大的 发展可能、走入精神弧立之途,是虚 骄,是仇恨,是悲衰,是绝望,将 何等的不幸色(民国二十九年十一 月二十九日)( 1940年11月29日) 杨荫it]国乐前途及其研究?I3 一O、去取的审慎 在繁多的材料之中,选择的工作难.淘 汰的工作更难:在纠纷的头绪之中,建立原 则难,而要使为了某一小点所建立成的原 则,不致因了太偏于片面,而阻碍多数其他 诸小点的发展更难. 在提倡乐教的今日,在音乐家们心中, 决不会对于墨子非乐的观点,发一生什:么同 情,这似乎是可断言的. 但墨子非乐又何尝没有原则?他的主要 原则,是要人“交相爱”.从这主要原则, 倒推过去,也便有不要人“相争”的原则. 他以抑制人们的物质欲望,为减少争端的手 段之一,于是乎有“节用”的原则。他觉得 乐器的制造,技术的训练,与听众的欣赏, 与造雕梁画栋的大房子一般,在在都是浪 费,与他“节用”的原则不相投合,于是乎 有“非乐”的原则.把这种原则,作为衡量 音乐价值的尺度,他当然会觉得音乐愈简愈 好;黄帝咸池,有胜于尧的大章,舜的大 韶;尧舜的音乐,有胜于夏禹的大夏;夏禹 的大夏,有胜于商汤的大镬;商汤的大f. 有胜于周武王的武:到了周武王的大武,在 他看来,其实已经复杂得不成话,而更加要 不得的了. 人们醒觉的时候,心理的活动,无时停 止,听赏音乐,自有它积极的价值,这个,他不 知道.在历史的过程中,人生的欲望—无 论是经济的,是艺术的,是求知的,甚至是 求货利,求声色的一与时俱增;文化的发展 与时俱进;“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人 对于音乐的要求既已达得了某种阶段,而要 用抑遏的手段,硬叫它向来的路上,回头跑 去,那非但是不必要,而且是不可能:这个, 他不知道.音乐的消极价值,固然是满足人 间对于声的要求(“声色”的“声”),是填实人 们心理的空虚,以排除其他偏于有害的娱 乐,但同时,它却也有着许多积极的价值— 它能够陶冶人们的性情,能调和人与人们的 感情,能从无形之处,帮助人们发挥伟大的 建设力量;而它本身,又是宇宙中真美善之 性,—所谓“天地之和”—所由表现: 这个,他不知道. 但是,在事实上,他已提出了非乐的原 则了。固然,这种与文化的演进处于相反地 位的原则在事实上决难在自然的环境中绝对 地实现出来,可是墨子当时若把握住了独裁 的政治权柄,他便未必不能运用了秦始皇焚 书的手段,来焚尽乐书;他也未必不能用了后 世禁赌禁烟的办法,来禁绝音乐,而音乐未必 不能因此而几于绝迹。假如世界真曾有过相 当长久的一个时期,给墨子这样一位,或与 墨子有同情的多位非乐的独裁者所完全统 治,那么,留至今日的一切乐器乐调乐书乐 人,一切古典派浪漫派等等的材料,一切西 乐国乐等等的内容,也许便不会有今日的情 形了。 上文所以从墨子的非乐原则,作假设的 推想,第一,是因为非乐的原则,可以让音 乐家们,与教育家们,一见而知其为错误, 不须加以证明,第二,最重要的,却是因为 淘汰整个音乐中间的一部份音乐,与从整个 文化中淘汰整个音乐,现象完全相像。应用 这极端错误的原则,正希望可以唤醒片面的 音乐家们,而催起他们更深刻的反省. 一部份音乐家们,根据了某种原则,在 整个音乐中间淘汰了不须淘汰或不应淘汰的 一部份音乐,这是在我国音乐史中屡见不鲜 的普通现象。名为建设音乐的历代参加制礼 作乐的人主们与学士大夫们,在音乐演进传 统的无意破坏上,差不多多少都得负一些责 任。平时,我们对于这个事实,不大容易感 得.但是,到了非考据古时材料,无法了 解现存材料,着手考古,而在某一方面,本 14?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年第4期 应有古可考‘而现在却出乎意外地无古可考 时候,我们便不免埋怨古人,保留的工夫的 做得太少,淘汰的工夫做得太多了。 孔子以为“尽善尽美”,而且为了它曾 “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似并没有毁于秦 火,汉高祖六年,更名文始,以示不相袭; 周之大武,秦改五行,汉代因之。改其名, 是否并改其实?我们无法获得具体的材料 —曲调—便无从断定。三国而后,这两 种乐舞的名称,屡经改异,它们的内容,似乎 至少也屡经分并,久而久之,韶乐似乎成了 文舞的总称,清代新制的文庙乐舞,犹夸大 其名,称为中和韶乐;武,似乎也成了武舞 的总名。原来某一个特殊而具体的乐曲专门 名称,至此乃变成了空泛,虚假,而不切的 类名,而原来的曲调,倒弄得全无迹象可 寻.诗乐也是如此。从唐开元风维十二诗谱 起,中经元朋来,明李文察刘镰朱载靖的谱 以至清乾隆的诗经乐谱,无不是仿制之品, 而原谱无存.现在的人,虽然加以惋惜,已 是太迟。当时主张修改,分并,选择,淘汰 的人,何尝没有从一方面看去似乎是堂堂正 的原则呢?同类的情形,历代都有,同样的 破坏,现在仍继续进行。 较古的古琴谱,变音及七音以外之音有 时反较多,应用变音的前后,有时宫调判然而 异,明系有意的转调,而后来有人编谱,乃以 仅用宫商角微羽五正音为原则,凡遇变音,均 指为徽分的错误,而加以“校正”,原来向 丰富方面演进的曲调,经此种“校正”,乃 受到甚大之损失。后人若要别异同,寻求古 琴作曲的线索,便不能专从某一派的技术中 去求,而必须在参考多派技术之外,复加以 多种古谱之分析,才能与古琴曲调以较公正 的估价。过去曾有一部份琴家,主张唯存 词曲之调,才是古琴上应有的调,他们所编 的琴谱,便只选取词曲的古调,及自古所作 的有曲之调.他们是以“声依咏,律和声” 之语.为评判所有琴调的唯一标准,并且发为 论调。另一方面,却又曾有人取纯粹音乐的 标准,而不屑取弹奏曲之似乎“舜作五弦之 琴,以歌南风”,是不高明的事,而有曲之调 的存在,虽是事实,也似乎是错误的事实,这 两种极端的论调,在著作上,都曾有过表现. 两种对立的势力相销,任一方面,不致全被排 斥倒是不幸中之幸事,这几种情形,告诉我 们,在古琴的范围中,曾有人有根据了某种 原则,淘汰原则以外的其他材料的企图,虽 幸而明清以来,调谱多有存者,不难从此溯求 演变之迹象,然数百年来异说异派相互间之 兴衰消长,实已减少古琴发展之可能性不少。 清圣祖可以说得是一位制礼作乐的英明 之主了.他自己在音乐方面,多少是行家, 音乐政客们为了禄位,不惜牺牲真理的论争 在他面前没有敢把老文章重做,这是历古以 来,;J l最为难得的事。可是,他极大的成功 —律制乐制的厘订,律吕正义之著作与推 行—也便是对于中国音乐史中某些成份的 重大打击.最显著的他在律吕方面是有力的 反朱载靖权威,自何承天以后,经了千余年 来乐律家逐步的寻求,好容易达到完成的峰 极的等比律,给他一笔抹杀了,在中国音乐 方面,非但无抬头的机会,而且连被试用的 机会,都未曾有过.他的一均十四管律,如 异军突起,在古代种种乐律主张,与近代种 种音乐学说间,放上了一道权势的横栏,在 日后的管乐与弦乐器间,放进了一种音律上 的隔膜.幸而前代的著述犹存,几音高关系之 事实俱在,我们今日,仍有重新估价之可能. 然法令的力量,曾使个人的想象,成为一代的 典章,二百数十年以来,国乐世界,定于一尊, 乐政,乐理,乐器,乐调无不受其甚深之影响. 此种淘汰的现象,在同一类技术,同一 个派别,同一个曲调中间,也时时遇到。唱 奏曲调的人,每爱照了自己的意思,把前人 的曲调,加以增损,分并,节缩,凑合等等 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15 的改变手续—改变可视为淘汰的一种方 式,改变的时候,据自己的直觉或背景,为 评判的标准,固末尝不沾沾自喜,自以为有 功于被改的曲调。那里知道,有时实际的结 果,却适得其反!弦乐器曲调,凡移宫换调 之处,在直觉上未有准备的人,难免不因为 它与自己平凡的预期相别扭,而把它改变 了。个性显然,妙有独到的乐句,在听惯几套 的人难免不因为它与自己熟极而流的听觉不 相投合,而把它改成了不好不坏的柔驯的乐 句。这样的情形,在近人所改变的曲调中, 例证不一而足。北曲滚绣球末尾跳高八度, 结于重叠的“五五”二音上,宫调的印象, 一贯而来,至此乃在本调上作有力的结束, 原来并无可加改变之道。然近人通行的唱 谱,或改“五五”为“五六”牺牲了本曲的 一贯性,而使以前许多乐句在宫调上所作之 准备,至此一泄无余,变成漫无目的。 所取视点不同,所建成之原则,往往相 异.取某种观点,淘汰了某事,在淘汰的时 候,主张淘汰的人,每觉有充份的理由.一 旦社会的趋向改变,后人的造诣不同,所取 观点,随之改易,便难免不追思既被淘汰的 往事,而为它的被淘汰惋惜,然以前的淘汰极 易,以后的挽回极难。在历史悠久,材料复杂 的我国文化中间,更不能不加以特别的审慎。 在必不得已,必须择取淘汰手段的时 候,最好先为将被淘汰的事,预留将来被人 重新估价的地步.用政治力量选择或推行某 种曲调的时候,最好同时将落选曲调,逐一记 录下来,列为专书;在改变某个曲调的时 候,最好找一处适当的篇幅,将原谱与改谱 同时并存;愈要放弃某种律制,愈应把那种 律制的来路去脉,与实际内容,记载得清清 楚楚;愈要改良某种乐器,愈应将旧时的尺 寸式样,质料与音阶组织等等,保存得完完 全全. 在可以不加淘汰的时候,还以不加淘汰 为是。不必勉强立成独一无二的原则。应知 道历史长,地理广,未曾经过彻底整理的国乐 园地,其中所有的种种现象,未必可以一二 论旨来概括;各自发展的活动,末经彻底整 理过的材料,错综而不相一致,倒是真正事 实。若要执一以御繁,急于求勉强的统一, 倒难免不弯曲了一部份的真正事实。 在整个文化中淘汰音乐,在整个音乐中 淘汰国乐,在整个国乐中淘汰某一种国乐, 在某一种国乐中淘汰某一派,在某一派中淘 汰某曲调,在某一曲调中淘汰某一乐句,同 样地都有着审慎的必要. 在文化历史中,过去与未来,有着因果的 相成,内在因素与未来的成功,发生着交互 的作用。文化的演进,不是直跑,而是打圈 子。打第一次圈子的时候,沿途的标志,做 得如何详细,打第二次圈子的时候,进展的 速力与范围,便如何的广大。过去看得清 楚,未来的方向愈准确。此所以为了寻找原 人的遗骨,多少人类学家,值得不远千里地 成群的奔走;此所以中外的考古学家,为了一 些水侵土蚀的古器,值得向荒荃废墟之间,去 讨求生活。简言之,他们不过是在为先前所曾 打过的若干次圈子,补作遗漏的标志而已. 在中国有相当时髦的人们主张废弃所有 国乐乐器的时候,在更加时髦的苏联作曲家 中,听说倒有将东方的一部份乐器介绍到乐 队中去的企图。在本国有人准备回圈接受西 方整个的音乐文化的时候,不远的邻邦,倒 抢先一步的研究我国的国乐,并且略略拗曲 了一部份事实,以加强它东亚文化主人的荒 谬论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本国的音乐家 们,即使不是积极的为了音乐真理,而是消 极的为了政治文化的防范,似乎也不得不反 省一下,有些原则,是否准确,有些淘汰, 是否公平. (此文原连载于1942-1944年间的《乐 风》杂志)
本文档为【国乐前途及其研究-杨荫浏旧文新发-《中国音乐学》1989-0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10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