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01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013

举报
开通vip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013 篇一:《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 第146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19-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1.2、6.2.3、6.2.4、7.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同时废止。 本...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01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013 篇一:《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 第146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19-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1.2、6.2.3、6.2.4、7.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年4月25日 目 次 1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2.1 外加剂的选择 2.2 外加剂掺量 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 3.1 品种 3.2 适用范围 3.3 施工 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4.1 品种 4.2 适用范围 4.3 施工 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 5.1 品种 5.2 适用范围 5.3 施工 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6.1 品种 6.2 适用范围 6.3 施工 7 防冻剂 2 7.1 品种 7.2 适用范围 7.3 施工 7.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8 膨胀剂 8.1 品种 8.2 适用范围 8.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 8.4 设计要求 8.5 施工 8.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 9 泵送剂 9.1 品种 9.2 适用范围 9.3 施工 10 防水剂 10.1 品种 10.2 适用范围 10.3 施工 11 速凝剂 11.1 品种 11.2 适用范围 3 11.3 施工 附录A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 附录B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及干缩率的测定方法 附录C 灌浆用膨胀砂浆竖向膨胀率的测定方法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为了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各类外加剂,使之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防冻剂、膨胀剂、泵送剂、防水剂及速凝剂等十四种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1.0.3 外加剂混凝土的制作与应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 2.1 外加剂的选择 2.1.1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通过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1.1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2.1.3掺外加剂混凝土所用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 4 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1.4掺外加剂混凝土所用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如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试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应采用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检测项目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确定,检测条件应与施工条件相同,当工程所用原材料或混凝土性能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再进行试配试验。 2.1.5不同品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应注意其相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满足要求方可使用。 2.2 外加剂的掺量 2.2.1外加剂掺量应以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或以ml/kg胶凝材料表示。 2.2.2外加剂的掺量应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2.2.3对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等离子的外加剂应符合本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2.2.4处于与水相接触或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由外加剂带入的碱含量(以当量氧化钠计)不宜超过1kg/m3混凝土,混凝土总碱含量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 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2.3.1选用的外加剂应有供货单位提供的下列技术文件: 1 产品说明书,并应标明产品主要成分; 2 出厂检验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及合格证; 3 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检验报告。 2.3.2外加剂运到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应立即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进货与工程试配时一致,方可入库、使用。若发现不一致,应停止使用。 2.3.3外加剂应按不同供货单位、不同品种、不同牌号分别存放,标识应清楚。 2.3.4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经性能检验合格后应粉碎至全部通过0.63mm筛后方可使用。液体外加剂应放臵阴凉干燥处,防止日晒、受冻、污染、进水或蒸发,如有沉淀等现象,经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5外加剂配料控制系统标识应清楚、计量应准确,计量误差不应大于外加剂用量的2%。 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 3.1 品 种 3.1.1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普通减水剂: 木质素磺酸盐类: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镁及丹宁等。 3.1.2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高效减水剂: 6 1 多环芳香族磺酸盐类:萘和萘的同系磺化物与甲醛缩合的盐类、胺基磺酸盐等; 2 水溶性树脂磺酸盐类:磺化三聚氰胺树脂、磺化古码隆树脂等; 3 脂肪族类:聚羧酸盐类、聚丙烯酸盐类、脂肪族羟甲基磺酸盐高缩物等; 4 其他:改性木质素磺酸钙、改性丹宁等。 3.2适用范围 3.2.1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可用于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并可制备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3.2.2普通减水剂宜用于日最低气温5?以上施工的混凝土,不宜单独用于蒸养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宜用于日最低气温0?以上施工的混凝土。 3.2.3当掺用含有木质素磺酸盐类物质的外加剂时应先做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 施 工 3.3.1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进入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的检验项目应包括PH值、密度(或细度)、混凝土减水率,符合要求方可入库、使用。 3.3.2减水剂掺量应根据供货单位的推荐掺量、气温高低、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3.3.3减水剂以溶液掺加时,溶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合水中扣 7 除。 3.3.4液体减水剂宜与拌合水同时加入搅拌机内,粉剂减水剂宜与胶凝材料同时加入搅拌机内,需二次添加外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搅拌均匀方可出料。 3.3.5根据工程需要,减水剂可与其他外加剂复合使用。其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配制溶液时,如产生絮凝或沉淀等现象,应分别配制溶液并分别加入搅拌机内。 3.3.6掺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应加强初期养护;采用蒸养时,混凝土应具有必要的结构强度才能升温,蒸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应通过试验确定。 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4.1 品种 4.1.1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引气剂: 1 松香树脂类:松香热聚物、松香皂类等; 2 烷基和烷基芳烃磺酸盐类:十二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等; 3 脂肪醇磺酸盐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等; 4 皂甙类:三萜皂甙等; 5 其他:蛋白质盐、石油磺酸盐等。 4.1.2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由引气剂与减水剂复合而成的引气减水剂。 8 4.2适用范围 4.2.1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可用于抗冻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抗硫酸盐混凝土、泌水严重的混凝土、贫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人工骨料配制的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有饰面要求的混凝土。 4.2.2引气剂、引气减水剂不宜用于蒸养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必要时,应以试验确定。 4.3 施工 4.3.1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进入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的检验项目应包括PH值、密度(或细度)、含气量、引气减水剂应增测减水率,符合要求方可入库、使用。 4.3.2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必须掺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掺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超过表4.3.2规定的含气量;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采用表4.3.2规定的含气量数值。 量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4.3.4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配制溶液时,必须充分溶解后方可使用。 4.3.5引气剂可与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复合使用。配制溶液时,如产生絮凝或沉淀等现象,应分别配制溶液并分别加入搅拌机内。 9 4.3.6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含气量。当材料、配合比、或施工条件变化时,应相应增减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的掺量。 4.3.7检验掺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在搅拌机出料口进行取样,并应考虑混凝土在运输的振捣过程中含气量的损失。对含气量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施工中应每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现场检验。 4.3.8掺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及搅拌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出料到浇筑的停放时间也不宜过长,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振捣时间不宜超过20s。 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 5.1 品 种 5.1.1 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 1 糖类:糖钙、葡萄糖酸盐等; 2 木质素磺酸盐类: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等; 3 羟基羧酸及其盐类:柠檬酸、酒石酸钾钠等; 4 无机盐类:锌盐、磷酸盐等; 5 其他:胺盐及其衍生物、纤维素醚等。 5.1.2 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由缓凝剂与高效减水剂复合而成的缓凝高效减水剂。 5.2 适 用 范 围 5.2.1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可用于大体 10 积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炎热气候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大面积浇筑的混凝土、避免冷缝产生的混凝土、需较长时间停放或长距离运输的混凝土、自流平免振混凝土、滑模施工或拉模施工的混凝土及其他需要延缓凝结时间的混凝土。缓凝高效减水剂可制备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5.2.2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宜用于日最低气温5?以上施工的混凝土,不宜单独用于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及蒸养混凝土。 5.2.3 柠檬酸及酒石酸钾钠等缓凝剂不宜单独用于水泥用量较低、水灰比较大的贫混凝土。 5.2.4 当掺用含有糖类及木质素磺酸盐类物质的外加剂时应先做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2.5 使用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施工时,宜根据温度选择品种并调整掺量,满足工程要求方可使用。 5.3 施 工 5.3.1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进人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的检验项目应包括pH值、密度(或细度)、混凝土凝结时间,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应增测减水率,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5.3.2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的品种及掺量应根据环境温度、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运输距离、 11 停放时间、强度等来确定。 5.3.3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以溶液掺加时计量必须正确,使用时加入拌合水中,溶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合水中扣除。难溶和不溶物较多的应采用于掺法并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30s。 篇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 第146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19-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1.2、6.2.3、6.2.4、7.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年4月25日 目 次 1 总则 12 2 基本规定 2.1 外加剂的选择 2.2 外加剂掺量 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 3.1 品种 3.2 适用范围 3.3 施工 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4.1 品种 4.2 适用范围 4.3 施工 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 5.1 品种 5.2 适用范围 5.3 施工 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6.1 品种 6.2 适用范围 6.3 施工 7 防冻剂 7.1 品种 13 7.2 适用范围 图C 7.3 施工 7.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8 膨胀剂 8.1 品种 8.2 适用范围 8.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 8.4 设计要求 8.5 施工 8.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 9 泵送剂 9.1 品种 9.2 适用范围 9.3 施工 10 防水剂 10.1 品种 10.2 适用范围 10.3 施工 11 速凝剂 11.1 品种 11.2 适用范围 11.3 施工 14 附录A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 附录B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及干缩率的测定方法 附录C 灌浆用膨胀砂浆竖向膨胀率的测定方法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为了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各类外加剂,使之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防冻剂、膨胀剂、泵送剂、防水剂及速凝剂等十四种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1.0.3 外加剂混凝土的制作与应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 2.1 外加剂的选择 2.1.1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通过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1.1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2.1.3掺外加剂混凝土所用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 15 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1.4掺外加剂混凝土所用材料如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试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应采用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检测项目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确定,检测条件应与施工条件相同,当工程所用原材料或混凝土性能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再进行试配试验。 2.1.5不同品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应注意其相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满足要求方可使用。 2.2 外加剂的掺量 2.2.1外加剂掺量应以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表示,或以ml/kg胶凝材料表示。 2.2.2外加剂的掺量应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2.2.3对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等离子的外加剂应符合本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2.2.4处于与水相接触或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由外加剂带入的碱含量(以当量氧 3化钠计)不宜超过1kg/m混凝土,混凝土总碱含量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16 2.3.1选用的外加剂应有供货单位提供的下列技术文件: 1 产品说明书,并应标明产品主要成分; 2 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 3 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检验报告。 2.3.2外加剂运到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应立即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进货与工程试配时一致,方可入库、使用。若发现不一致,应停止使用。 2.3.3外加剂应按不同供货单位、不同品种、不同牌号分别存放,标识应清楚。 2.3.4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经性能检验合格后应粉碎至全部通过0.63mm筛后方可使用。液体外加剂应放置阴凉干燥处,防止日晒、受冻、污染、进水或蒸发,如有沉淀等现象,经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5外加剂配料控制系统标识应清楚、计量应准确,计量误差不应大于外加剂用量的2%。 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 3.1 品 种 3.1.1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普通减水剂: 木质素磺酸盐类: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镁及丹宁等。 3.1.2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高效减水剂: 1 多环芳香族磺酸盐类:萘和萘的同系磺化物与甲醛缩合 17 的盐类、胺基磺酸盐等; 2 水溶性树脂磺酸盐类:磺化三聚氰胺树脂、磺化古码隆树脂等; 3 脂肪族类:聚羧酸盐类、聚丙烯酸盐类、脂肪族羟甲基磺酸盐高缩物等; 4 其他:改性木质素磺酸钙、改性丹宁等。 3.2适用范围 3.2.1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可用于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并可制备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3.2.2普通减水剂宜用于日最低气温5?以上施工的混凝土,不宜单独用于蒸养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宜用于日最低气温0?以上施工的混凝土。 3.2.3当掺用含有木质素磺酸盐类物质的外加剂时应先做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 施 工 3.3.1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进入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的检验项目应包括PH值、密度(或细度)、混凝土减水率,符合要求方可入库、使用。 3.3.2减水剂掺量应根据供货单位的推荐掺量、气温高低、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3.3.3减水剂以溶液掺加时,溶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18 3.3.4液体减水剂宜与拌合水同时加入搅拌机内,粉剂减水剂宜与胶凝材料同时加入搅拌机内,需二次添加外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搅拌均匀方可出料。 3.3.5根据工程需要,减水剂可与其他外加剂复合使用。其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配制溶液时,如产生絮凝或沉淀等现象,应分别配制溶液并分别加入搅拌机内。 3.3.6掺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应加强初期养护;采用蒸养时,混凝土应具有必要的结构强度才能升温,蒸养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4.1 品种 4.1.1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引气剂: 1 松香树脂类:松香热聚物、松香皂类等; 2 烷基和烷基芳烃磺酸盐类:十二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等; 3 脂肪醇磺酸盐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等; 4 皂甙类:三萜皂甙等; 5 其他:蛋白质盐、石油磺酸盐等。 4.1.2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由引气剂与减水剂复合而成的引气减水剂。 4.2适用范围 19 4.2.1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可用于抗冻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抗硫酸盐混凝土、泌水严重的混凝土、贫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人工骨料配制的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有饰面要求的混凝土。 4.2.2引气剂、引气减水剂不宜用于蒸养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必要时,应以试验确定。 4.3 施工 4.3.1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进入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的检验项目应包括PH值、密度(或细度)、含气量、引气减水剂应增测减水率,符合要求方可入库、使用。 4.3.2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必须掺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掺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超过表4.3.2规定的含气量;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采用表4.3.2规定的含气量数值。 4.3.4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配制溶液时,必须充分溶解后方可使用。 4.3.5引气剂可与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复合使用。配制溶液时,如产生絮凝或沉淀等现象,应分别配制溶液并分别加入搅拌机内。 4.3.6%c 20
本文档为【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01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1-19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