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

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

举报
开通vip

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 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 2010年1月 第30卷第1期 河北学刊 HebeiAcademicJournal Jan.,2010 Vo1.30No.1 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 罗依平,胡上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政策制定是整个政策过程的关键性阶段,政策制定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现代民主社 会,是否合乎民意无疑是评判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民意源于人们对整体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政治...

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
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 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 2010年1月 第30卷第1期 河北学刊 HebeiAcademicJournal Jan.,2010 Vo1.30No.1 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 罗依平,胡上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政策制定是整个政策过程的关键性阶段,政策制定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现代民主社 会,是否合乎民意无疑是评判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民意源于人们对整体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主 观感受,源于自身合法利益实现的诉求表达.在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中,只有对民意予以积极吸纳和理性应对,并出台政 策措施以有效回应与实现民意,政策才能被社会公众所接受,遵从和维护,诸多经济,社会与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 题才能得以及时解决.因而,民意应该既是地方公共政策的缘起,又是其归宿. [关键词]民意;公共政策;地方公共政策;政策制定 [基金项目]2008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表达机制构建研究》(08YBA034);2009年 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县级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建设实证研究》(09BZZ030) [作者简介]罗依平(1964一),男,湖南省双峰县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府决策理论研究. 胡上(1986一),女,湖南省湘西县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生,主攻行政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10)o1—0128—04[收稿日期]2009—11-01 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推进,公众政策参 与逐渐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共十五 大首次把”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 智的决策机制”的提法载入政治文件,中共十七大报告 提出”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 权”.民意表达作为政策参与的一种方式已成为公共 政策制定不可逾越的阶段. 一 ,民意的内涵与特征 卢梭似乎是最先使用民意一词的重要政治理论家 之一,他提出了”公意”的概念,并强调”任何法律,不 论是政治,民法或刑法,都必须以民意为基础,也因此 为民意概念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现代意义 上的所谓民意是指民众的意愿与利益要求,是”整个社 会的普遍意见”,它源于对政府分配社会价值是否公平 及有效的判断,源于民众自身合法利益实现的诉求表 达,源于人们对整体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 主观感受.一般来说,民意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针对 性.人民群众是最看重实践,注重实际的,所以民意必 定建立在具体国情,民情的现实根基之上,它既能够在 一 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是非曲直,又能针对中国现存 公权失控问题呼吁政府诊治病脉.?潜在性.民意通 常难以清楚表达,是隐性的,不易彰显的,它们零散地 分布在个别单位和人群中,因此是有差异性的,不完整 128 的,分散的无系统的群众意见需要一个经社会公共问 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触发机制和信息转换机制.?易 变化性.民意同时又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它肤浅, 易变,情绪化.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刺激,民众对政策的 了解度增加都可以迅速改变民意.(限性.民意不 代表每—个人的意见,每个人的意见也大不相同,有些 意见可能是非理l生的,局限I生的.?可引导性.民众在 选定他们的政策倾向时不完全是独立思考的行为者, 很多时候受政治动员的影响.例如,通过新闻媒体召 开新闻发布会可以矫正舆论导向,通过法律答疑和宣 传可促使民众正确梳理情绪和理性地处理问题.当 然,不法分子可肆意散发不实信息造成暴乱的反向引 导也是轻易的. 二,民意是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出发点 (一)民意进入地方公共政策的历程 公众也正是各种社会问题的制造者,但并非所有 问题都是政策问题的关注范畴.当少许民众对社会现 状不满引发小众的争吵与意见却无法内部消化并扩大 为更多民众所感知共鸣的时候,原来的私人问题有可 能发展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问题.即使没有官方组 织,人人都可对此问题预存潜在的立场和评论.随着 社会问题超出当事人的范围并波及某些无关者的利益 时,地方公共问题于此形成.民众开始向地方政府输 ?政治学聚焦? 出为解决其实际问题的利益诉求,经政府部门对其所 属职能的圈定和真实的社会影响力的考核,方可确定 是否受理该社会公共问题进入到政策议程. (二)地方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应起于民意 从本质上来说,政策就是一个”价值”分配的过程, 社会公众认为有价值,想得到的权力,财富,知识,安全 等,都属于政府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资源.政府作为公 共政策的制定主体在拟定价值权威分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时,公共 政策的受众——社会公众的意见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 环.因此,民意就像连接公共权力,政府行为,公众利 益的一条”红线”,针对政治生活与经济状况产生主观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和进一步的利益诉求.以民众诉求为政府政策制 定的起点,反映了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本质,表明政府只 能根据社会的意愿采取行动.政策目标就是要使社会 公众达到最大程度的满意.一些地方政策不合乎民众 口味的根源,往往就因为这类政策的目标不是以在群 众中间有一定知晓度,迫切度,以反映大众的疾苦,利 益和要求的问题为依据,这进一步影响到民众对地方 政府行为的不满,甚至可引起政府把民众的不合作行 为曲解为对政局的威胁和对抗.因此,政策制定的目 标首先应围绕民意,把握民意进入政策问题的触发阶 段和民意与政意的信息转换规律,并把政策措施和手 段的选择建立在促成公共利益实现的基石上. (三)地方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应凸显民意 地方公共政策方案主要是由政策问题的性质和政 策目标所派生,政策方案的形成,包括方案的提出和论 证,评估,都需要围绕政策目标来展开.公共利益的输 入是”政府决策输入的主要?原料”„[2](P187),为政府制 定公共政策提供了相应的内容.而”方案”的”原料”, 包括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政府部门收 集的信息和群众来信,以及媒体关注的热点与难点,等 等. 传统的政策方案设计通常由政府机关的有关部门 负责.中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在基层,经验决策隐含的 自利性和偏袒性倾向往往左右着政策制定的理陛,政 策信息不对民众公开,政策方案选择存在着视野狭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简单,手段贫乏等问题.而若由政策提议所涉事 项的职能主管部门面向社会机构,民众,人大代表和政 协委员征求政策方案,各级政府利用网络,媒体等空 间,为民意参与方案的设计提供各种机会和信息,则地 方政府对政策领域发展历程,成长态势的长期,专门的 认识和解决思路就可以最大化发挥作用,”原材料”转 换成大量有价值,合实情的政策方案”产品”. 择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确定是方案筛选的关键.设计工作结 束后,根据政策问题的重要程度把各种意见提交不同 的政府会议讨论进行方案的筛选和评估.政策制定者 除了要全面把握各种政策方案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精确性与可行陛,还要充分考虑政策对象的意见以 作出合理抉择.由于任何政策方案都要付诸实施,公 民对政策方案的接受和拥护是政策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的保障.所以,凸显民意是确定最优方案的恒定标准. 目前,中国公民往往通过听证会与座谈会制度帮助政 府论证和选择政策方案,在人民实现自身利益,塑造认 同感的同时,强化了政府政治稳定的基础. 三,民意的实现是地方公共 政策制定的最终归宿 (一)民意的实现是地方公共政策合法性的标志 卢梭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民众同意”[3](P145)的基础 上,亨廷顿亦曾明确提出,”民意是政府行为尤其是政 策制定行为的合法性的来源”4?(„.政府进行阶级统 治,实施管理职能而使其政治合法性很大程度上获得 增进和维护. 地方公共政策制定面临上级政策的安排与民众认 可的合法性的两难取舍,表现在利益关系上实质是一 种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博弈.地方公共政策首先要 拥有法定的合法性,即以遵守国家的法律和上级指令 为地方公共政策最可靠的议决规则;同时,又需要当地 民众的配合,并给居民以实惠.在绝大多数隋况下,只 要规则公正,机会均等,上级领导的观点与本地民众的 意见基本一致,地方政府将执行放在首位.但这种基 本一致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中央一地方一人民三者 产生观念差异及利益矛盾,矛盾越大,对合法性的认可 越小,地方政府工作的难度越大.得不到民众合法性 支持的另一种情况是当政府对政策产品效率的关注高 于对公平的关注时,经常将资源重点投向当地势力集 团,换取短暂业绩的做法.这种做法的结果是政府此 时获得了特殊利益集团集中的合法性支持,却丧失了 民众的”散布性支持”. 因此,能否处理好整体和局部,效率和公平的矛 盾,从全局和长远发现两者的统一性,关键在于政府对 政策目的的解释及理I瓯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一方面要 深入领会中央政策精神,寻找出上级政策精神与本地 民众愿望要求的结合点,吸收那些被实践证明正确的 民众意见到地方政策中并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另一 方面,地方政府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用法律和经 济手段规范和引导地方利益集团的行为,而不应使用 过多的行政手段. (:)【意的实现是地方公共政策公共l生的体现 “公共性”是衡量政府活动性质和基本价值的指 129 河北学刊2010?1 标,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它注重的是政府的活动 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公务人员的职业伦理及 政策是否能够保障公共利益的完整和全面. 从地方公共政策主体的公共性来看,权利主体必 须在法定范围内履行公正,民主,正义,法治,责任,效 益的价值观,确保公民通过政策参与对政策系统施加 影响的方式来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如果地方政府拥 有扩张的潜在动力,使自己成为最多数人利益的代言 人,这就直接破坏了权利授予过程的契约关系.特定 公共问题引起地方政策主体关注而被纳入政策讨论, 虽然具体的政策方案最终是由地方权力机构在理性思 维后描绘出来,但是如果不尊重民意,地方权力机构的 理I生活动将失去牢固的根基. 从公共I生的普及度可以考量民意是否得到广泛实 现.地方公共政策必然包含着一些直接的,比较熟悉 的政策和另一类创新性质,难以明显预测后果的政策 类型.前一类政策往往具有现成的模式和方法,而后 一 类政策在制定时则无任何经验可循,要求组织能力 和决断能力更高,可能被政策主体忽略或逃避.但由 于后者将包括政府义务范围之内的更大群体,正是公 共陛和民意的集中体现所在.所以,对于高难度政策 或政策中的难点,地方政府不应推三阻四,而要迎难而 上,维护政策的公共j生和扩大民生的惠及领域. (三)民意的实现是评判地方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 标准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 者.”以公共政策为手段的政府行为是否符合民众最 基本,最真实的利益?民众想要什么?对政策拥不拥 护?这些都不能由政策制定者来”为民作主”,社会公 众作为政策的受众第一时间体验到政府的服务,他们 扮演着政策的具体实践者与直接受益者两种角色,能 够真正提供更高,更严,标准更多样化的评价意见以及 发现一项政策存在的质量缺陷. 四,完善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表达机制 民意表达机制是民众作为利益表达主体,为实现 既定的利益目标,通过一定渠道直接或问接地向利益 表达客体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主张利益,并以一定的 方式参与政治过程,形成的关于民众意见表达和政府 回应有效互动的一系列程序,制度,理念及方式之和. 当前,中国的民意表达还存在表达的主动性不够,表达 权利不均,表达通道不顺畅以及政府缺乏及时有效的 回应等缺陷.因此,完善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民意 表达机制,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一)更新政策制定理念是前提 130 重视民意要以确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为先导,以政 府的自觉带动公民的自觉.第一,政府的自觉.要切 实关心群众疾苦,以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 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为行政机关宗旨;改变政绩 型决策思维,不单纯地唯GDP至上,特别是要考虑地方 民众对改变当地主流习俗,文化等类型政策的心理感 受和承受能力;除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之外,考虑和 兼顾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已成为一个迫切的舆论热 点,只有多出台宽利益型的政策,把最有代表性的意见 反映上来,才能争取最广泛的政策支持.第二,公民的 自觉.符合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一旦被公众所认可和 拥护,那么,这种民意就会化作一股推动力,积极参与 推动地方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政府应该利用民意可 引导性的特点,唤醒民众的政治表达热情,促进民众参 政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调动人的智力成果鞭策公 共政策有效制定与执行,维护民主,科学,法制化的政 策成果. (二)健全政策制定程序是关键 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受传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时 代决策习惯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重 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人们几乎感觉不到政策过程的存 在,仿佛政策是一天,一次会议就形成了.很多政策就 是由于长官意志的独断专行,致使决策过程的随意性 与盲目性.健全的程序规定了实施政策行为所遵循的 方法,步骤和期限等,明确了政府及其人员在法律上被 许可的权力和义务范围,可冲淡个人和部门利益对政 策程序的控制,便于更直接地对失误政策的特定环节 进行行政问责.再者,一项政策如果因当地领导人的 更换而被迫终止,将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 费.而依程序办事有益于消除领导人的任期性影响, 继任者在工作交接时只需分析简明的流程即可复苏该 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功效,重建听取意见一技术咨 询一专家论证一合法性审查一公开公告的严密流程. (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是基础 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社会和 谐稳定的程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需要制度内和制度 外双渠道的配合.制度内渠道是由政府创建和维护 的,有严格的程序和范围限制.比如,决策听证,信访, 政府门户网站等,都有直接面向群众,信息量大,发现 问题早的优势.此外,部门领导接待代表日,公民接待 日,市长热线电话等制度的建立,使公民的各种意见和 要求能在政策中得到重视并予以解决.同时,制度外 渠道的合力不可小觑.此指,第一,应利用地方媒体对 地方冲突反应敏捷的行动特点和对形势的准确预测能 力,发挥典陕速深入,忠实响应民意与充当政策传声筒 的双重功效.第二,应重视社会团体和民问组织的作 用.社会团体的意见往往综合了某一类群体的民意, 一 旦进入了公共议题的视域将会确保某一部分民意的 实现.第三,应强化社区和居委会的基层自治功能,利 用居委会能够深入和直观深入民意的特点,使居委会 成为最大众化的民意表达和反馈渠道.总体来说,要 赋予这些渠道应有的法律地位,对它们予以明确的法 律规范和政策支持,方可保证顺畅无阻.正是在各种 渠道的相互支持和联动下,公民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 的运行机制及自身所处的社会状况,进而推动国家政 策,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四)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是保证 正如邓小平所言:”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 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 反面.”[6](P333)当前,民意在中国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中 远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 政策制定模式一直缺乏公民参与和民意表达的制度安 排.因此,有必要强化以下几项制度的建设:一是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整体上看,各级人大代表是知 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优质组合,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方面的作用是很突出的.但是,在落实人大代表会见 选民等制度上,人大代表因其兼职性以及与选民之间 的非密切联系,代理过程并不能确保当选者与选民之 间的代表关系,选民缺乏对代表的有效监督与制约,故 担负作为选民代言者的任务还有待改进和提高的空 间.二是坚持与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 利用政协活动范围广的特点,在制定政策前听取各方 面的意见,狠抓各类调查活动的实效,不走形式,在执 行过程中及时了解进程及反馈问题或有益经验.三是 健全和完善公民表达权的司法救济制度,当公民认为 ?政治学聚焦? 表达权受到他人侵害而不能行使或者不能自由表达 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应当依法审理.此外, 还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基 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建设,以便创造一个更为宽松和谐 的政治环境,保证民众能够充分,有序地表达个人利益 诉求,并在地方政府决策中逐步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 而下的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机制, 社会公众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国家的主人,他 们应该有能力影响那些关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制定, 他们的各种意见,需求和愿望,应该在政府有关政策的 制定中有所回应和体现,这也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 观的本质要求之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 废,在逆民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民利 益为中心来确定,社会公共服务体制的健全必须围绕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来进行.各级政府只有坚持 “ 一 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方针,切实推进政府 决策民主化,法制化与科学化的进程,才能通过各项公 共政策的有效制定和执行,来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D.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3]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5]江泽民_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 报,1995—07一O1.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PublicopiIli0n——1StartingPointandDestinationofLocalPublicPolicy LUOYi—ping,HUShang (SchoolofPublicManagement,XiangtanUnivemity,Xiangtan411105,China) Abstract:Policy—makingthroughoutthepolicyprocessisacriticalstage,thequalityofpolicy—makin gre— latedtothesuccessfulrealizationofpolicyobjectives.Inamodemdemocraticsociety,publicopinionisno doubtoneoftheindicatorswhichcanevaluatepolicies.Publicopinionwhichoriginatedfromthepeoplegsub— jectivefeelingsofthelivingenvironmentandcommunity,economicorpoliticalsituation,stemsfromthereali— zationofthelegitimateinterestsoftheirownexpressionoftheaspirations.Formulationofpublicpolicyatthe local,onlybypositiveabsorbedandrationalresponsetopublicopinion,atthesametime,todevelopalotof policymeasuresthatinlinewithpublicopinion,policiescanbeaccepted,abidedandprotectedbythepub— lic.Numerousproblemssuchassocial,economicanddevelopmentofhumaninthecourseofitsownpractice canberesolvedinatimelymanner.Thus,publicopinionisthestartingpointforlocalpublicpolicy,butalso itsdestination. KeyWords:publicopinion;publicpolicy;localpublicpolicy;policy——making [责任编辑,校对:把增强] 131
本文档为【民意: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缘起和归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88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0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