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编]大一法制史复习,曾宪义

[精编]大一法制史复习,曾宪义

举报
开通vip

[精编]大一法制史复习,曾宪义[精编]大一法制史复习,曾宪义 第一章 夏代 父权制习惯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外面 1 确认部落酋长的权威地位 2 确认保护私有财产的习惯 3 确认有关处罚的习惯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1 中国法律产生于古代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即实行礼法结合 2 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具有早熟性 3 中国法律在形成带有维护专制王权的特点 4 带有刑法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的特点 5 带有氏族社会的浓厚色彩,以及贵族宗法统治的显著特点 法律形式 1 习惯法 2 制定法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3 誓 夏代君主在战争期...

[精编]大一法制史复习,曾宪义
[精编]大一法制史复习,曾宪义 第一章 夏代 父权制习惯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外面 1 确认部落酋长的权威地位 2 确认保护私有财产的习惯 3 确认有关处罚的习惯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1 中国法律产生于古代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即实行礼法结合 2 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具有早熟性 3 中国法律在形成带有维护专制王权的特点 4 带有刑法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的特点 5 带有氏族社会的浓厚色彩,以及贵族宗法统治的显著特点 法律形式 1 习惯法 2 制定法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3 誓 夏代君主在战争期间发布的紧急军事命令 刑事法律规范: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夏商) a. 大辟:即死刑。(死刑是罪之大者,故谓死刑为大辟) b. 宫刑: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法,仅次于死刑的重刑。 c. 膑刑:又称刖刑,剕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d. 劓刑:即割掉鼻子的刑罚。 e. 墨刑:又称黥刑。即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志之后,再染以墨的刑罚 法律内容 1 将原始社会的礼改造成法律统治的有效武器 2 法律维护专制王权,镇压各种违背‘王命’和反抗国家统治的行为 3 规定带有行政规则性质的《政典》,用以维护奴隶主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 4 确认土地‘国有’的民法内容,(确立土地奴隶主国家所有制,即王权所有制) 5 确认征收赋税的各项制度(以五十亩作为计量单位,收产量的十分之一) 司法制度 1 司法机关(最高:大理,地方:士,基层:蒙士) 2 监狱的设置(监狱称为圜土) 商代 立法思想 1 王权神授 2 ‘天讨’和‘天罚’ 法律形式 1 制定不公开的刑书,(汤刑) 2 誓 3 王与权臣的命令、文告 主要法律 衣食住行等都有所规定 1 汤刑 (商代法律的范称) 2 官刑 惩治国家官吏,三风十愆:巫风,淫风,乱风 3 ‘民居’之法 4 车服之令 法律内容 刑事法规 1 运用刑法手段,严厉镇压反抗国家统治的各种犯罪 2 刑法严惩蛊惑民心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 民事法规 1 所有权问题 和夏一样 2 婚姻家庭制度 更明确规定一夫一妻制,允许王族纳妾 3 继承制度 从兄终弟及的制度到嫡长子继承制度,商从第十一代武王 丁开始太子制 司法制度 机构: 最高 司寇(与其他五个中央机关并称为六卿) 审判制度 1 重案与疑案的审理 2 天罚与神判 监狱制度 圜土 第二章西周 法制制度思想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德的中心内容是保民 宗法制度 宗法制是礼治的基础,其核心内容: 1 以血缘为纽带确定尊卑贵贱的等级,形成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家天下的宗法制度 2 以嫡长子为核心 为了维护这种宗法制,三个原则 1 从周天子到诸侯王、卿大夫、士,都实施嫡长子继承制 2 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 3 各级诸侯王、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最高宗子—周天子负责。 法律形式 1 周公制礼 2 吕刑 基本精神在于贯彻西周初年提出的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 3 九刑 是周初成王时政治家公旦所著的刑书九篇 4 遗训及殷彝: 遗训是指前代、先王留下的规则、习惯,殷彝是商朝的某些法规或习惯 周礼的性质和作用 国之大事,在祀与绒 1 周礼的规范性毋庸置疑 2 周礼的国家意志也极为明显 3 周礼也具有很强烈的国家强制性 礼和刑的关系 在先秦时代 1 专指砍头的刑罚,2 所有刑罚的通称,3 泛指与刑罚密切相关的 法律规范 礼是积极主动的规范,刑是消极的处罚 礼和刑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则 刑事法律制度 主要罪名:1 不孝不友 2 犯王命 3 放弑其君 4 杀越人于货 5 群饮 6 违背盟誓 7 失农时 主要刑罚 1 五刑和九刑(在五刑的基础上加鞭、扑、流、赎) 2 流刑 3 赎刑 4 圜土之制 5 嘉石之制 主要刑法原则:1 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2 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三宥之法:过失,弗知,遗忘) 3 罪疑从轻,罪疑从赦(重案或疑案通过讯群臣、讯群吏、讯万民) 4 宽严适中 民事法律制度 1 所有权 周天子‘授民授疆土’将土地和臣民分封给诸侯王 2 债和契约 婚姻继承制度 1一夫一妻多妾制 2 同姓不婚 3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司法制度 司法机关1 周王 2 中央司法官员(主要是大司寇) 3 地方司法官员 诉讼制度1 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区分: 民事为讼,刑事为狱 2 告诉与审理 3 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4 证据制度 没有证据不定案 5 读鞠、乞鞠制度(成劾指判决书,读鞠指当众宣读判决,乞鞠指要求重审理) 6 司法官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春秋 王权旁落,政权下移,宗法制日趋衰落,法治取代礼治等,原因 1 经济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 2 政治原因 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 3 文化原因 礼制的衰落 各国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1 郑国子产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2 晋国 a被庐之法 b常法 c刑书 d将刑法正式公布,晋国首次 3 楚国 a 作扑区法 b 茆门法 战国 立法指导思想 1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与法(普遍性,平等) 2 公开性 3 重刑主义 魏国李悝的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健全的成文法典 法经六篇,盗 贼 网 捕 具 杀 本质1 维护君主制度 2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3 锋芒主要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 历史意义 1 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2 法经对于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四章 秦代 法律形式 1 律 是朝廷就某一专门事类正式颁布的法律 2 令 是君主或皇帝针对一时之事以命令形式发布的法律文件,效力高 于律(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3 式 朝廷统一颁布的规定官吏审理案件的准则以及过程中笔录等法 律文书程式的法律文件 4 法律答问 朝廷和地方主管法律的官员对律令所作的权威性解释 5 法律文告 各级官吏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告,效 力仅限于发布者所管理的特定地区 6 程(工人)、课(官员)、廷行事(判案成例,是汉比或决事比的渊源) 法律制度 刑事法规 罪名 1 危害皇权罪 2 侵犯财产和人身罪 3 渎职罪 4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5 破坏婚姻家庭秩序罪 刑罚 1 笞刑 2 徒刑(剥夺自由,服劳役) 3 流放刑(迁刑,谪刑-适用官员) 4 肉刑(墨、劓、剕、宫) 5 死刑 6 羞辱刑(髡、耐、完) 7 经济刑 8 株连刑 定罪量刑原则 1 规定刑事责任年龄 2 确认主观意识状态,区分故意和过失 3 教唆同罪,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罚 4 累犯加重,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加重 5 自首减免刑罚,消除犯罪后果减免刑罚 6 实行连坐 7 诬告反坐 行政法规 机构设置 1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 地方机构和基层组织,郡县制 官吏任用,家资、识字、年壮 司法制度 司法机关1中央司法机关(主要是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廷尉属九卿之一,专理司法) 2 地方司法机关 诉讼制度 1 诉讼的提出:官诉,举发 2 告诉的限制 (a限制子告父母,奴隶告主人 b禁止诬告和轻罪重告) 诉讼原理 1 有罪推定原理 2 依法律和事实判决的原则 3 有条件的刑讯原则 监察制度 创立御史监察之制,御史大夫属三公之一,是秦代最高监察官,众御史之长。 在各郡设监御史,由朝廷派往地方执行监察任务的官吏 第五章 汉代 立法思想 1 汉初至文景时期 以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为主,法家思想为辅 2 汉武帝以后 德主刑辅 立法活动 1 西汉初,《九章律》、 《傍章》十八章 汉律即指九章律 2 武帝及西汉中后期 越宫律 朝律 3 东汉时期 沿用西汉旧律 法律形式 1 律(法典) 2 令(皇帝诏令) 3 科(针对某类事的单行法规) 4 比(案例) 法律解释,西汉有大杜律,小杜律,东汉有很多,三国时规定用郑玄的注释 刑事立法 刑法原则 1 直接按年龄规定刑事责任,并有最低年龄和最高年龄的区别 2 亲亲得香首匿(藏匿亲亲不负法律责任,除死罪减免外) 3 先自告除其罪 4 贵族官员有罪先请(公侯及其嗣子和官吏三百石以上者享受有罪先 请,凡是上请,一般都可减罪或免刑 刑罚制度 1 汉初沿用秦代的肉刑制度 2 文景时期,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形制 民事立法 债1 买卖契约(券书) 2 借贷契约 3 租佃契约 婚姻与家庭 1 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2 一妻多妾制 3 婚姻的解除,七出、三不去 诉讼制度 司法机关1中央司法机关(最高廷尉) 2 地方司法机关 诉讼和审判制度 1 告劾(包括自诉和公诉) 2 逮捕和羁押 3 审理和判决 4 上书复审 5 执行 监察制度 1 中央监察机关 2 地方监察机关(a 司隶校尉 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b 州(部)刺史,西汉末年,部刺史权利很重)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立法概况 1 三国时期 a蜀国蜀科、b吴国‘律令多依汉制、c魏国 2 两晋 称为晋律或泰始律 法典结构的变化与立法技术的进步 一、律的发展和法典的结构变化 1 魏《新律》 a 改具律的名称为刑名 b 刑名后增法例一篇(北齐将刑名和法例结 合为名例一篇,此后未改,直至于清,魏新律师晋律的主要渊源) 2 晋律(泰始律)a 严格区分律令界限 b 篇章体例合理 3 南北朝 北朝的北纬律和北齐律 二、令的发展和变化 律为固定性规范,令是暂时性制度,违令有罪者,依律定罪处刑 三、以格代科(北魏) 四、式的出现 此外,这一时期仍沿用汉以来用比和经义断案的传统 门阀世族特权的法律化 一、确立维护贵族官员的特权制度—八议入律和官当出现 二、九品中正制和任官考绩制度 1 九品官人之法保证士族垄断政治统治权(魏文帝采纳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的) 2 任官考绩制度 三、确认和保护贵族官员按等级占田的特权 1 颁布占田令或均田令 西晋《品官占田荫客令》,《占田令》 北魏均田令 2 施行租调法令,保障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四、维护尊卑良贱等级关系的婚姻制度(继承上严别嫡庶,惟嫡长子有继承权) 五、关于买卖、借贷等法律规范增多 重罪十条(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不在 八议论赎之限。 司法制度 1 中央三省制的形成 2 地方州、郡、县三级制 诉讼制度 1 限制诉讼权利 2 皇帝频繁直接干预和参与司法审判 3 直诉制的形成 4 刑讯用测立法 5 死刑复核制度形成 6 上诉制度的变化 7 加强自下而上的司法监督 8 妇女犯罪行刑杀上享有特殊规定(当刑而孕,产后百日而决) 第七章 立法概况-隋代 1 开皇律 a参用北齐北周的政策法令,废除残酷的生命刑,死刑改成绞、斩两种。 b 重罪十条改为十恶之条,合并叛降为谋叛,增加不睦 c‘例减’之制,八议以及七品以上官员犯非十恶者,依例减刑一等 d 以官当流制度(私罪官员当流二千里,比当徒三年,公罪徒加一年) 2 大业律 立法概况-唐代 立法思想 1 以隋为鉴,不但要求立法简宽,而且力求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 宽严适中,简约易明,基本指导原则(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3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4 法律不避权贵、黜陟不分亲疏(贞观时期) 法典 1 贞观律(a 创设加役流,减免死罪,加役流即流三千里,居做三年 b 改革连坐制度 用配官为奴或者流配取代连坐具死 c 以大法的形式,明确了比附类推所应遵守的法律原则) 2 永徽律疏 a 结束了经义决狱 b 增设禁止买卖口分田的规定 c 十恶.大不敬中 改‘言理切害’为‘情理切害’ 唐六典:唐代行政法规大全,现存最古老行政法典,一种官礼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行政法典 法律形式 :主要为律、令、格、式 律:全面,消极。不能做什么,惩罚。格、式是律的补充 令:偏重与制度,积极,可以做什么 格:官吏职责 式:程序 高宗废除法例 司法制度 机构 1 中央三省六部体制 a 中书省、门下省是天子之下最高行政立法和审核机构, 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构 b 御史台—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 c 三师、三公、九寺五监(三师和三公是荣誉称号,九寺 五监执行,九寺相当九卿,五监相当六部) 官吏逾制(超过规定人数):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徒一年,十人徒二年 唐代刑事法律规范的完备 一、唐律的总则—名例律 1 五刑 笞杖徒流死(笞刑五等,从十到五十,杖刑五等,五十到一百,徒刑五等,一 年到三年,流刑三等,两千到三千服役一年,死刑绞斩, 赎金制度不适用十恶和普通百姓,适用于官僚贵族及其亲属,以及老幼废疾等特殊情况 2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大体可分为三类 1 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 2 严重威胁封建秩序的‘不道’行为 3 破坏封建伦常关系 3 八议,请,减,赎,官当,免官 4 刑罚适用主要原则 a 累犯加重原则 b 老少废疾减免处罚(七岁以下不加刑,少年犯七岁到十五岁减刑) c 自首,免于追究刑事责任,自新-揭发后逃亡后又投案,减轻处罚 d 共犯,以造意为首,其余减一等, e 数罪并罚,以重者论 f 类推的原则 g 化外人犯罪的原则,同国间按本国法律处理,不同国籍按唐律处理 二、唐律的分则 1 危害皇权与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常赦不原 2 侵犯人身的伤害罪,遇赦不原 民事法律规范 1 户籍和土地立法 2 债与买卖契约立法(超出契约上的规定以坐脏论) 3 婚姻家庭法(结婚送财礼制度,严禁良贱通婚, 义决:指夫或妻杀害对方直系亲属或旁系尊亲的行为,法律上强制离婚) 经济法律规范 1 赋税制度,官吏擅自增加赋税构成犯罪 2 市场管理 3 度量衡的规范化和产品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 4 货币制度 唐律基本精神 1 体现君主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精神(尊君,尊官,尊父,尊夫) 2 体现封建家庭伦理精神(允许亲亲相隐,服制定罪) 3 体现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完全以儒家礼教纲常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定罪量 刑的理论依据以及以礼注释经典 笞杖为独立刑种,死刑需三覆奏甚至五覆奏,疑罪从轻) 4 体现用刑持平的精神( 5 体现规范详备、科条简约的精神 司法制度 司法机构-中央司法机构 1 大理寺和刑部 2 御史台 3 三法司(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御史中丞组成三法司,联合审判) 4 京兆府 诉讼制度 1 对告诉做全面的规定 2 严格逮捕的各项程序(犯人空手拒捕,随意杀掉,判二年徒刑) 3 完善审判制度(a 五听为主要审判形式, b 严格规定刑讯手段的使用 c 除口供外,确认众证定罪 d 法官判案有误承担责任,故意由重入轻或由轻入重,以所增 减的刑罚论罪,过失的减刑) 4 严格规定上诉与复审寄死刑复核程序 5 判决的执行,秋冬行刑,谋反等重罪实行立斩 监察制度的严密化 1 御史台制度 2 谏官制度 监狱管理的制度化 1 监狱组织系统自上而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2 有关监狱管理的规定非常严密 3 录囚制度进一步完善 第八章 宋代 立法思想从‘立法严、用法恕’到‘立法贵乎中’ 《宋刑统》 刑法特点:1‘重法地’立法, 2 严惩贪墨,贪赃官员不适用官当之法(罪至徒即不叙用) 刑法制度变化:折杖法,刺配(刺面陪流且杖脊代替死刑),凌迟 商事类法律:事易法,禁榷法,市舶条法(设市舶司,对外商来舶进行抽解即抽税) 诉讼制度:务限法,受理期间称务开,非受理期间称入务 翻异别勘制度:被告推翻原口供而另行安排勘问、推鞠的重审制度 理雪:即定案后由囚犯或其家人申诉另审从而理冤雪诬。 元代 《志元新格》, 《大元通制》,元代法典定型 立法和法制特点—过于具体 1 死刑改为斩和凌迟,无绞刑 2 强窃盗犯服刑完毕后,发付原籍,充警迹人,五年不犯除籍,再犯终身拘籍。 3 四等人制度和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在刑事法和诉讼法律规范上,汉人禁制多、处罚 重,蒙古人享有不受禁制和减轻处罚的特权 (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甲骨卜辞、 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深于比兴、 ,是先秦散文的突出特点。 3(《 》长于描写外交辞令。 4(《国语》的突出特点是长于 。 5(“兼爱”、“非攻”是 思想的核心。 6(先秦诸子中, 善养“浩然之气”。 7(先秦诸子中, 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的观点。 8(荀子的《 》是我国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9(《鵩鸟赋》是 的骚体赋。 10(枚乘的《 》标志着散体赋的正式形成。 11(“破釜沉舟”出自《 》。 12(对偶、辞藻、用典和声律是 的主要特征。 13(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提出的著名观点。 14(“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是 15(《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 16(嵇康的代表作是《 》。 17(西晋作家中, “善为哀诔之文”。 18(《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 辞仕归隐的宣言书。 19(《别赋》、《恨赋》的作者是 。 20(孔稚圭的《 》以山灵的口吻,讽刺了“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 假隐士。 21(唐代古文运动发生在 时期,是一次提倡散文、 的文体改革运动。 22(苏轼称 “文起八代之衰”。 的论说文。 23(《论佛骨表》是 24(由于唐代 的大量创作,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5(鲁迅称晚唐 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6( 在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 27(欧阳修的《 》用21个“也”字置于句尾,既增加了文章 的抒情气氛,又增强了文章的咏叹情调。 28(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是 散文的风格。 29(“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 的主张。 30( 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 10 31(清代骈文中兴,成就最显著的作家是 。 32( 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33( 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并首倡“义法”说。 二、解释题 1、春秋笔法 2、古文运动 3、气盛言宜 4、四六文 5、冨吴体 6、燕许大手笔 7、简而有法 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9、“童心”说 10、义法 三、简答题 1、《春秋》记事的特点。 2、《战国策》的语言特色。 3、《冯谖客孟尝君》是怎样刻画冯谖形象的, 4、《论语?侍坐》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5、《孟子》的论辩艺术。 6、《墨子》散文的主要特点。 7、《荀子》一书的比喻有何特点, 8、贾谊、晁错散文比较。 9、建安时期散文的特点。 10、简述南北朝的文风。 11、陆贽骈文的突出特点。 12、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13、中唐、北宋古文运动的异同。 14、“唐宋八大家”称谓的由来。 15、王安石散文的主要特点。 16、苏辙的“养气”说。 17、苏轼提倡的“辞达”。 18、归有光散文的特色。 四、论述题 1、先秦散文的总体特征。 2、《左传》的艺术特点。 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4、《庄子》的艺术成就。 5、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6、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就。 7、韩愈的古文理论。 8、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的艺术特点。 9、韩愈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11 10、柳宗元对散文发展的贡献。 11、欧阳修散文的风格特色。 12、曾巩散文的特点。 13、苏轼的古文主张。 14、苏轼散文的风格特色。 15、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铜器铭文 2、深于取象 3、《左传》 4、记言 5、墨子 6、孟子 7、庄子 8、《赋篇》 9、贾谊 10、《七发》 11、《史记?项羽本纪》 12、骈文 13、曹操 14、曹丕 15、阮籍 16、《与山巨源绝交书》 17、潘岳 18、陶渊明 19、江淹 20、《北山移文》 21、贞元、元和 反对骈文 22、韩愈 23、韩愈 24、柳宗元 25、小品文 26、欧阳修 27、《醉翁亭记》 28、欧阳修 29、苏轼 、茅坤 31、汪中 32、张岱 33、方苞 30 二、解释题 1、春秋笔法:相传孔子编纂《春秋》时,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这种以一字为褒贬,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含蓄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春称笔法”。 2、古文运动:指发生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和北宋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斗争运动,是一次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 3、气盛言宜:韩愈继承孟子、曹丕的文气说,把文气和语言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水和浮物的关系:“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韩愈认为气指作家思想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勤学若练、提高艺术水平两方面。韩愈明确指出作家思想道德和学识的好坏,一定要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强调作家必须提高道德和学识修养,文章才能气势充沛。 4、四六文:骈文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句式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又因李商隐把他的骈文集取名为《樊南四六》,故骈文又称四六文。宋代的骈文叫宋四六。 5、冨吴体:初唐武则天时期,富嘉谟与吴少微,二人友善,好尚相同,文风相似,在当时作者中,自为一体,被称为富吴体,特点是力矫徐庾余风,以经典为本,崇尚典雅。 6、燕许大手笔:开元年间,张说、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张说在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苏颋在武则天时袭封许国公,玄宗时为宰相。朝廷的重要文件大多出于他二人之手,如为天子起草的制、敕,也有代群臣起草的表、状,所谓“大手笔”者,即指这类文字。 7、简而有法:欧阳修提出了“简而有法”的主张。“简”是指对题材的取舍剪裁,要意深言简,有高 12 度的概括力;“法”是指艺术技巧,要写得生动形象,于含蓄中寓有褒贬。 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所谓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指作家要无拘无束,自由抒写,又要波澜横生,千姿百态。文理要出于自然,姿态要千变万化。 9、“童心”说:李贽认为:“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所谓“童心”、“真心”,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赤子之心和真情实感。李贽大声疾呼,强调“童心”之真,痛斥当时文坛之假,表明他主张发扬个性,抒写真情实感。 10、义法:方苞的古文主张。“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又书货殖传后》)就是说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若结合方苞其他论述作总体的归纳,则“义”主要指文章的意旨、论断与褒贬,“法”主要指文章的布局、章法与文辞。 三、简答题 1、?文辞简略,叙事简若大纲,往往一二短句便记一事,有点类似今天的标题新闻;?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简而有法”,用语严谨精确,一字不苟。 2、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恣肆。《战国策》主要记载纵横捭阖的策士之辞,这些说辞铺张扬厉、辩丽横肆,主要表现为极力铺陈排比,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恣肆,纵横驰骋的特点。 3、《战国策》刻画冯谖形象,欲扬先抑,层层深入,愈转愈奇;还通过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笑之”、“恶之”,孟尝君对冯谖“市义”之举“不悦”等描写,来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识。 4、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子路的直爽鲁莽;冉有、公西华的谦逊谨慎;曾皙的淡泊洒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孟子》文章的突出特点是讲究论辩艺术。他特别注意论辩方法,讲究论辩技巧。善设机巧,引人入彀。 6、《墨子》散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逻辑。另一特点是崇尚质朴,不重文采。 7、《荀子》中的比喻极富特色,常用一连串的比喻,层见叠出。如《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类似的取譬设喻,几占全文之半。 8、贾谊和晁错都主张重农抑商、削弱诸侯势力、抗击匈奴侵扰,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但贾谊颇有迂阔之论,不如晁错之文具体切实,极少空疏之谈。贾谊之文富于文采,有战国纵横之风;晁错之文气势恢宏,明快畅达,论析透辟,冷峻严谨,颇有先秦法家之风。 9、建安时期的散文,突破了传统礼教规范的束缚,扫荡了经学牵强附会烦琐求证的作风,形成了清峻、通脱、骋词、华靡的文风。 10、南北朝时期,文风趋向靡丽,语言更尚骈偶,散文逐渐被骈文取代。特别是南朝,贵绮丽,尚辞采,重骈俪,文坛是骈文的天下;北朝的文章尽管也注重骈偶,而文风却不同,贵质朴,尚征实,求朴野,散体的成就超过南朝。 11、中唐时期,最富盛名的骈文家是陆贽。他的骈体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用典,不征事,不用华丽 13 的辞藻,完全以自己浅近朴素的语言写出。 12、古文运动的兴起是政治改革的需要,也是文体改革的需要。 13、北宋古文运动和唐代古文运动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是北宋古文运动是和诗歌革新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改革文风方面,主要是反对浮艳纤弱的文风,北宋古文运动除了要求革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要反对艰涩怪僻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缺陷。 14、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成集刊行的,是明初朱右(一作佑)的《八先生文集》,可惜此书已不传,无法知道他把这八个作家的作品编选成集的初衷。后来唐顺之又有《文编》一书,选录唐宋散文作品,除韩、柳、欧、王、三苏和曾八人以外,它无所取。嘉靖时古文家茅坤在此基础上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一名,即由此而来。 15、王安石的散文,政治思想性和学术性较强,行文简洁,笔力劲健,文风刚健峭拔。 16、苏辙论文提倡“养气”说。他继承孟子的“养气”和韩愈的“气盛言宜”的主张,强调养气对文章的重要作用。苏辙所说的“气”,指作者的思想修养、精神状态,表现在作品里就是气势。“气”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养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内心修养,二是增加阅历和见识。 17、苏轼强调“辞达”。要使物既“形于心”又“形于手”,作者必须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苏轼特别重视“辞达”,要求辞要达意、言能尽意。他在《与王庠书》中说:“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至于达足矣,不可以有加矣。”《答谢民师书》也说:“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认为作家要对事物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意之所至,笔亦随之,把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微妙心灵准确地、恰如其分地用言辞表达出来。 18、归有光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多记一些日常生活琐事,并无惊人的事件、曲折的过程,但由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于细微毫末处寄寓情意,给人的印象就异常深刻。从艺术上看,他善于即事抒情,用朴素简练的文笔剪辑刻划一些日常生活的断片,以寄托情感和理想,纡徐平淡,娓娓而谈,如叙家常,亲切动人,正所谓“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四、论述题 1、先秦散文,特别是战国文章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其次,发愤著书;再次,文史哲三位一体;最后,“深于比兴”,“深于取象”。 2、?长于叙事;?长于描写战争;?长于描写外交辞令。 3、?塑造了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恣肆;?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鲜明惊醒而富有启发性。 4、?庄子是一个哲学家,同时又富于诗人气质,因而他常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形象怪谲;?《庄子》散文词汇丰富,而又运用自如,善于对事物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 5、首先,在遭遇不平而发愤著书,通过著作鸣不平于天下后世这一点上,司马迁和放逐之后“乃赋《离骚》”的屈原是十分相似的;其次,《史记》能够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栩栩如生地再现出人物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这种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人物描写,是《史记》的人物传记富于文学特征的又一个原因;再次,《史记》在描写历史人物时,寄寓著作者的褒贬和鲜明的爱憎感情。 14 6、在政治思想方面,排斥了佛老,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在文学方面,对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进行了革新,确立了一种切合实际,便于表情达意的新散文,缩小了骈文的应用范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性散文,并由此促进了其它文学形式如传奇、变文的发展;在影响方面,对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明代的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清代桐城派的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文以载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陈言务去、词必己出;不专一能、怪怪奇奇。 8、最大的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前者之议论为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其次是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突生动,光彩照人。再次,本文气势充沛,激情饱满,无论叙事抒情,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均极为浓厚,饱含其对英雄的信任与景仰。 9、韩愈领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提出了一整套古文理论主张,解决了以前散文家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韩愈为中唐古文运动组织了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古文作家,使中唐的古文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韩愈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有意识地以散体取代骈体,给统治文坛数百年的骈文以致命的打击,为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作出了贡献。 韩愈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形成一种规范性的文体,具有雄健奔放、波澜壮阔的风格特征,对扫荡六朝以来的柔靡文风起了摧枯拉朽的作用。 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理论和典范作品,以至他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集前人之大成,而又给予后世巨大的影响。 10、?柳宗元同韩愈一起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提倡古文,打垮了骈文的统治地位,使散文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柳宗元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各体散文都有很大的成就。柳宗元的传记文,大量为平凡百姓立传,突破了史传传统,具有重大意义;柳宗元大量创作寓言,第一次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富有文学意味和斗争性的文体,使它彻底摆脱了对其他文体的依附地位;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成就最大,代表了我国古代山水文学的最高成就。 11、欧阳修散文总的风格特色是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即使在强烈抒情时亦如此。平易自然是宋代散文的共性,委婉曲折则是欧阳修散文的个性。所以欧阳修散文别具一种回旋跌宕的韵味,形成了感慨唱叹、委婉曲折,从容自得的所谓“六一风神”。 12、曾巩擅长为古书作序,如《〈战国策〉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等;曾巩的散文善于叙事,长于说理而短于抒情;曾巩赞成欧阳修“简而有法”的主张,注重语言的言简意深、概括凝练,形成了曾文典雅洁净的语言特色;曾巩的文风柔婉纡徐、平和庄重。 13、在文道观上,苏轼坚持文道统一,但他更重文,重视文章的文学性;在语言上,苏轼强调“辞达”。要使物既“形于心”又“形于手”,作者必须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苏轼特别重视“辞达”,要求辞要达意、言能尽意;在文章风格上,苏轼崇尚自然,反对雕琢。 14、苏轼的散文具有雄健奔放、挥洒自如的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的论说文,引证史实,指斥时弊,写得明晰透辟,气势磅礴,雄辩滔滔。其他文章写得自由随便,自然流畅,随手拈来,信笔挥洒,言简意明,饶多意趣。真 15 所谓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15、晚明小品文不是代圣人立言,不是宣传传统意识的“平正”的大块文章,也不是应世干禄而苦用心机的大著作,与“高文典册”、“肉食大言”的庙堂文学不同。而是不讲“性理”,不受形式拘束,以性灵为主要选择,不肯言他人之所言,而言其所不敢言,运用自然清新甚至口头语言,抒写自我感受之作。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蚊蚋之微,无所不写;游山玩水,吟风弄月;说理言情,往来小简,信手拈来,有则多写便长,无则少写便短,随心所欲,自由活泼,隽永有味,富于个性色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史,也是中国第一部已成篇章、初步成型的古代散文集。 3.《左传》是采用鲁国历史纪年而传周、晋、宋、齐、楚、郑等国之事的著作。 4. 辛弃疾的散文主要是奏议,尤其是《十论》、《九议》最有名。 5.秦朝有成就的散文家惟李斯一人,而且体现他的散文成就的是他的说理文《谏逐客书》。 6.西汉后期的散文,首先值得重视的是桓宽的《盐铁论》。 7.最能代表陈子昂复古革新理论的是他的《修竹篇序》。 8.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比如山水游记、寓言小品、文学传记等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在 写法上也独具特色。 9.《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在秦国为相时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 10.“韩柳欧苏”为唐宋散文宗匠,其中苏轼后出,但成就更为突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春秋至战国初的思想学术界,大体是儒家、道家、墨家的天下。下列那部著作不是这三大学派 的代表著作( )。 A.《论语》 B.《老子》 C.《墨子》 D.《战国策》 2.( )标志着论说文已经摆脱语录体形式,开始进入专题性论说文阶段。 A.《论语》 B.《老子》 C.《墨子》 D.《庄子》 3.中国古代散文的振兴并再次形成高潮是在( )。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清朝 4.( )是我国的第一部断代史,史学价值很高,对后代正史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A.《艺文志》 B.《文心雕龙》 C.《汉书》 D.《史记》 5.被鲁迅先生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 A.陆机 B.潘岳 C.曹操 D.陶渊明 6.下列作品中不能代表北朝散文的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 A.郦道元的《水经注》 B.杨之《洛阳伽蓝记》 C.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D.阮籍的《大人先生传》 7.传统散文发展和繁荣的辉煌时期是( ) A.先秦 B.唐宋 C.魏晋南北朝 D.元明清 16 8.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是( ) A.张说 B.陈子昂 C.梁肃 D.韩愈 9.( )既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编年体通史,史学价值很高,又是一部具有较大天文学价值的著作。 A.《文心雕龙》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10.笔记散文的兴盛在( )。 A.明清 B.南宋 C.先秦 D.隋唐 11.被称作明一代“绝代的散文家”的是( )。 A.张岱 B.徐霞客 C.刘侗 D.王思任 12.清初散文在思想内容上共同的特色是主张( )。 A.文以载道 B.经世致用 C.知人论世 D. 传道明心 13.下列不属于“桐城派”作家是( )。 A.方苞 B.姚鼐 C.刘大櫆 D.戴名世 14.中国散文史上第一个山水游记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王维 D.刘禹锡 15.史传散文,是在 ( )流传之后产生并发展成型的。 A.《左传》 B.《春秋》 C.《战国策》 D.《论语》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唐宋八大家 2、《战国策》 3、老庄 4、正始散文 17 5、古文运动 三、简答题 (每题5分,共15分) 1、从散文发展和成型的视角谈谈《尚书》的几个特征。 2、简述韩愈的古文理论。 3、简述王安石记叙散文的主要特色。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论述柳宗元对散文发展的贡献。 18 2、《史记》作为形象的历史,人物的画廊,为后代散文家和散文创作所借鉴的方面表现在那些方面,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史,也是中国第一部已成篇章、初步成型的古代散文集。 3.《左传》是采用鲁国历史纪年而传周、晋、宋、齐、楚、郑等国之事的著作。 4. 辛弃疾的散文主要是奏议,尤其是《十论》、《九议》最有名。 5.秦朝有成就的散文家惟李斯一人,而且体现他的散文成就的是他的说理文《谏逐客书》。 6.西汉后期的散文,首先值得重视的是桓宽的《盐铁论》。 7.最能代表陈子昂复古革新理论的是他的《修竹篇序》。 8.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比如山水游记、寓言小品、文学传记等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在 写法上也独具特色。 9.《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在秦国为相时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 10.“韩柳欧苏”为唐宋散文宗匠,其中苏轼后出,但成就更为突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B 3A 4C 5C 6B 7B 8B 9D 10B 11A 12B 13D 14B 15B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2、《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3、老庄: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4、正始散文:谈玄的论文大量出现,善谈名理成为一大内容。另一内容即是针对司马氏黑暗政治恐怖和虚伪提倡名教进行讽刺和抨击的文章,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其代表。两篇文章的艺术异同:前者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酣畅淋漓,辞采瑰奇,骈散相间,譬喻警拔,具有震撼人心;后者反言讥讽,嬉笑怒骂尽揶揄之能事。嵇、阮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5、古文运动:指发生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和北宋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斗争运动,是一次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 三、简答题 (每题5分,共15分) 1、 从散文发展和成型的视角谈谈《尚书》的几个特征。 第一,《尚书》与甲骨文、铜器铭文、卦爻辞比较,不再是语句或语段形式,而是成篇的文章。 19 第二,《尚书》标志着中国政论性散文文体的滥觞。 第三,《尚书》是记言的。 2、简述韩愈的古文理论。 文以载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学古创新。 3、简述王安石记叙散文的主要特色。 第一, 记叙中多发议论,即使游记、抒情之作,也偏于议论,而且往往以议论见长; 第二, 记叙中的议论,也不同于前人和同辈作家,多即事言理,他往往以政治家的眼光,从事件中 抽译出更高一层的这里或发表其独特的见解。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论述柳宗元对散文发展的贡献。 ?柳宗元同韩愈一起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提倡古文,打垮了骈文的统治地位,使散文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柳宗元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各体散文都有很大的成就。柳宗元的传记文,大量为平凡百姓立传,突破了史传传统,具有重大意义;柳宗元大量创作寓言,第一次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富有文学意味和斗争性的文体,使它彻底摆脱了对其他文体的依附地位;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成就最大,代表了我国古代山水文学的最高成就。 2、《史记》作为形象的历史,人物的画廊,为后代散文家和散文创作所借鉴的方面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史记》写人物在选材和构思上能抓住主要事件,突出人物性格; 第二,《史记》刻画人物性格多用“互现法”; 第三,《史记》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刻画; 第四,《史记》写人,不但写大事,突出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还常常写些小事,写些显示人物性格 的典型细节; 第五,《史记》人物写得形象生动,与语言运用的突出成就关系甚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司马迁称《左传》是左丘明所作,故《左传》又称 。 2.范仲淹的 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3.秦朝有成就的散文家惟李斯一人,而且体现他的散文成就的是他的说理文 。 4.贾谊的 是西汉政论文的典范作品,也可以说是后世专题性政论的始祖。 5.《汉书》、《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 6.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 。 7.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化宗,诗、词创作和学术撰著都有杰出成就,而散文创作的成就尤其突出, 今存散文有五百余篇 、 、 、 、 、 以及 ,各体皆工。 20 8.鲁迅称晚唐 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9.辛弃疾的散文主要是奏议,尤其是 、 最有名。 10.顾炎武学问渊博,有 之誉,诗和散文均有成就。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战国中叶分别代表儒家、道家的学术性的散文名作是( ) A.《论语》和《老子》 B.《春秋》和《战国策》 C.《墨子》和《左传》 D.《孟子》和《庄子》 2. 笔记散文的兴盛在( )。 A.明清 B.南宋 C.先秦 D.隋唐 3.中国古代散文的振兴并再次形成高潮是在( )。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清朝 4.( )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一部拔出流俗的散文名著。 A.《汉书》 B.《史记》 C.《论衡》 D.《文心雕龙》 5.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是( ) A.张说 B.陈子昂 C.梁肃 D.韩愈 6.( )既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编年体通史,史学价值很高,又是一部具有较大天文学价值的著作。 A.《文心雕龙》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7.苏洵的( )是为人传诵的言兵的名作。 A.《木假山记》 B.《六国论》 C.《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D.《名二子说》 8.《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 A.苏洵 B.苏轼 C.黄庭坚 D.陈师道 9.( )是古代散文集大成的时代,也是突破传统,面对世界,孕育新体散文,向现代散文过度 的变革时代。 A.先秦 B.明代 C.清代 D.唐代 10.《项脊轩志》的作者是( )。 A.王慎中 B.宋濂 C.归有光 D.王世贞 11(称得上是一篇“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典型之作的是( )。 A.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 B.李纲的《上高宗十议札》 C.岳飞的《南京上高宗书》 D.陈东的《上高宗第一书》 12.被鲁迅先生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 A.陆机 B.潘岳 C.曹操 D.陶渊明 13.下列不属于“桐城派”作家是( )。 A.方苞 B.姚鼐 C.刘大櫆 D.戴名世 14.中国散文史上第一个山水游记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王维 D.刘禹锡 15.史传散文,是在 ( )流传之后产生并发展成型的。 A.《左传》 B.《春秋》 C.《战国策》 D.《论语》 21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竹林七贤 2、 古文运动 3、 初唐四杰 4、骈文 5、《春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庄子》散文的成就。 2.简述建安时期散文的特点。 22 3.简述《战国策》中的说辞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论述韩愈散文的成就 2、从散文的视角,简要评述《左传》的艺术特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左氏春秋》2、《岳阳楼记》3、《谏逐客书》4、《过秦论》5、《四史》6、《永州八记》 7、政论、史论、书序、记游、墓志、杂文小品 8、小品文9、《十论》、《九议》10、“清学开山”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B 3A 4B 5B 6D 7B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B 15B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竹林七贤: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 2、古文运动:指发生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和北宋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提 23 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斗争运动,是一次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 3、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出现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南朝骈文的成熟发展过程: 刘宋时期可视为其正式形成的时期,此时四特征已具,优秀作者为颜延之、鲍照等;齐梁以后,是骈文的成熟期;此时声律说已发明,骈文更是进入了讲究的阶段, 几乎所有文人都能写骈文。至徐陵、瘐信,达到高峰。此时属对更工,几乎全偶,体式精美,尤其瘐信入北后的《哀江南赋序》,体美情深。 5、《春秋》:指史官修的鲁国史,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将历史道德化的编年体史书。 三、简答题 1.简述《庄子》散文的成就。 大量运用神话和童话式的寓言;第二,浪漫奇特的想象;第三,新鲜贴切的比喻。 2.简述建安时期散文的特点。 建安时期的散文,突破了传统礼教规范的束缚,扫荡了经学牵强附会烦琐求证的作风,形成了清峻通脱的文风。 3.简述《战国策》中的说辞的特点。 一是寓言说理;二是创造故事以阐发道理;三是揣摩心理活动,以情动人;四是长于铺陈,排比 声韵,语言气势宏阔。 四、论述题 论述韩愈散文的成就 1. 一、最突出的是气势凌厉; 二、韩愈散文的成就还在于创作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三、韩愈散文的又一巨大成就是突破传统文体模式,敢于创新; 四、韩愈散文的巨大成就也体现在他融注古今,推陈出新,创造了极富个性的许多辞汇和新成语,大 大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2.从散文的视角,简要评述《左传》的艺术特点。 第一,《左传》的第一个突出特色是善于叙事,即善于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选取素材,精心剪裁和安排,真实生动地展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具有情趣; 第二,《左传》的第二个特色就是善于写人。 24
本文档为【[精编]大一法制史复习,曾宪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3-30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