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设计论文—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毕业设计论文—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举报
开通vip

毕业设计论文—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毕业设计论文—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题目: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学 院 艺术学院 专 业 舞蹈学 学生姓名 牛玥 学生学号 200730731182 指导教师 陶琳 提交日期 2011 年 05月 30日 毕 业 设 计 (论文) 任 务 书 兹发给 07 舞蹈学 班学生 牛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内容如下: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2.应完成的项目: (1) 拟定题目 (2) 收集资料 (3) 拟定提纲 (4)...

毕业设计论文—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毕业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题目: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学 院 艺术学院 专 业 舞蹈学 学生姓名 牛玥 学生学号 200730731182 指导教师 陶琳 提交日期 2011 年 05月 30日 毕 业 设 计 (论文) 任 务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兹发给 07 舞蹈学 班学生 牛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内容如下: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2.应完成的项目: (1) 拟定题目 (2) 收集资料 (3) 拟定提纲 (4) 撰写初稿 (5) 论文修改 (6) 论文定稿 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 [1] 曹颖娜.汉族民间舞中道具的作用及文化内涵.中国艺术研究院,[J] 2007. [2] 余凯亮.歌舞共娱、雅俗同乐——湖南花鼓戏舞蹈初探.文艺生活.[J] 2010.06期 [3] 袁玛琍.汉族民间舞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期 [4] 江正楚.祝天下夫妻恩爱一路同行——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赏析.艺海.[J] 2010.03 期 [5] 钟伟.湖南花鼓戏的早期特征及后期发展.《大众文艺》.[J] 2008.04期 [6] 奚晓.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J] 2007. [7]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J] 2007. [8] 陶景杜.湖南新时期民间舞创作态势.艺海.[J] 2000.01期 [9] 谭真明.湖南花鼓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J] [10] 扬民康.中国民间舞蹈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M] 2003. [11] 冯双白.舞蹈杂志. 刊号CN11-1546/J . 舞蹈杂志出版社 , 期刊 [12] 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M] 1997. [13] 汤芳.浅析湖南“花鼓戏”的创作特点.民族音乐.[J] 2010.5期 [14] 田丽萍.民间舞蹈的本质.大舞台艺术双月刊.[J] 2004.5期 [15]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出版社,[M] 1988. 4.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于 年 月 日发出,应于 年 月 日前完成,然后提交毕业考试委员会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 签发 年 月 日 教研组(系)、研究所负责人 审核 年 月 日 摘要 摘 要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是湖南本土艺术文化的瑰宝,是湖南先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它产生于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劳动过程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总所周知,湖南最具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就是花鼓戏舞蹈。湖南的汉族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以花鼓戏为原型,从花鼓戏中的舞蹈部分所提炼出来的。因此,我的研究对象是以湖南地区内的花鼓戏和花鼓戏舞蹈为主的,以湖南花鼓戏舞蹈作为切入点,从而进行整体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从整体上把握本论文的所要论述的论题。 文章分析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风格形成的各种原因,总结出了湖南汉族民舞蹈表现上的 审美特征:“现实生活的反应”,“拙朴的艺术神韵”,“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等等。花鼓戏舞蹈是最具湖南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我以花鼓戏舞蹈为例,具体分析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在花鼓戏舞蹈中的具体体现。讨论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利弊,从而为找出新的方法,推动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湖南汉族民间舞蹈;审美特征;文化特征;花鼓戏 I Abstract Abstract The danc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Hunan is the Hunan local art culture heritage and predecessors bequeathed to us in the precious heritage. It happens in people's long-term productive labor process, reflect the working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has very distinctive regional features and thick life breath, also contains rich folk culture. The lentil, well-known Hunan's most distinctive Huagu opera of the Han nationality dance is dance. The Han nationality of Hunan Chinese folk dance is an important branch in Huagu opera as the prototype, the dance from produced by parts. Therefore, I object of study in Hunan area mainly Huagu opera and to Hunan dance, dance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Huagu opera overall analysis,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paper topic of discussion ha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Hunan han folk dance style the various causes of Hunan, and summarizes the han people dance performanc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real life", and "the reaction of artistic charm" himself, "dance form", etc. Huagu opera dance is the most Huna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an folk dance, I for example, Huagu opera dance concrete analysis han folk dance in the dance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Huagu opera. Discusses the Han nationality of Hunan dance and other art forms, which combined to fi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unan new metho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n nationality folk dance art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keywords: Hunan han folk danc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Huagu opera II 目录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 1.2 研究的现状 ................................................................................................................... 3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4 第二章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表现特征 .................................................................................... 5 2.1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内容题材 .................................................................................. 5 2.2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形式特点 .................................................................................. 6 2.3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点 .................................................................................. 8 2.4 本章小结 ..................................................................................................................... 9 第三章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 9 3.1 现实生活的反应 ......................................................................................................... 9 3.2 拙朴的艺术神韵 ........................................................................................................11 3.3 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 12 3.4 本章小结 ................................................................................................................... 13 结 论 ........................................................................................................................................ 14 参考文献 .................................................................................................................................. 15 致 谢 ...................................................................................................................................... 16 III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做为八大艺术之一的舞蹈艺术是人类文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灿烂的舞蹈文化更是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善于载歌载舞的湖南人民自然拥有其辉煌的舞蹈文化。不管是农闲时节,还是在婚丧嫁娶、迎神赛会之时,湖南人民都要举行歌舞活动来热闹一番。按湖南各地习惯的不同,民间舞蹈活动的形式也不同:“花鼓戏”、“走会”、“出会”、“赶会”、“灯会”、“闹秧歌”、“扮社火”等等五花八门。 在湖南民族舞蹈中,汉族民间舞蹈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古至今,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见证了湖南人民的生活的酸甜苦辣。尤其在那动荡的年代,是那一段段优美的舞姿,鼓舞激励着湖南人民。湖南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湖南汉族民间舞蹈也一直以它特有的革命精神影响着一代代湖南人。但近年来,湖南汉族民间舞蹈并没像热土潇湘一样,迎来飞速发展的春天。陪伴着湖南人民走过风风雨雨的它,开始止步不前。这其中的原由值得我们这些舞蹈演员深思,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想要深入了解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我们有必要先知道湖南汉族民间舞蹈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只有在了解了湖南这个地域的舞蹈具有何种文化特性,我们才能深入的挖掘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题材的内容很多直接体现了湖南湘乡一带的民俗特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在田间里面劳作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主要谋生方式,而在他们休息闲暇之余吟唱花鼓戏无疑会是对这种生活生产进行的反映。 而这也恰好体现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地域性特点,地域性是人民大众进行物质生产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洞庭湖水养育着三湘四水的儿女们,湖南人民依傍着洞庭湖而居住,因此也形成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与其他地域舞蹈的差异,有着湖南特有的民间舞蹈风格。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务繁忙时要忙农活,只有在闲暇之余才能参与文艺活动。解放后,在党的正确文艺方针指引下,湖南花鼓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经过挖掘、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传统剧 [5]目,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刘海砍樵》、《补锅》等。剧中“刘海哥,我滴夫……我这里将大姐好有一比……”胡秀英与刘海的一段对唱活泼欢快,把二人结婚,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风趣可爱,这一段经典对唱也成为了湖南花鼓戏最富特色的唱段之一, [5] 钟伟.湖南花鼓戏的早期特征及后期发展,《大众文艺》 ,[J] 2008,04期 1 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一直传承下来。 除对传统戏的整理改编外,湖南花鼓戏特别注重创作演出现代戏,在本省和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是由花鼓戏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具有现代气息的花鼓舞蹈戏。《三里湾》、《对象》等曾经还获得了1979年文化部举办的建国三十 [5]周年献礼演出最佳创作奖。 这些获奖节目都体现了湖南地域所赋予湖南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独特个性。舞蹈的剧目名称就很好的能体现出整个题材的大体中心思想,让所有的人能一看就懂,湖南花鼓戏中的舞蹈部分正因为强化了这些独特的艺术个性,才能脱颖而出成为湖南艺术界的奇葩。这种突出的个性,强化个性的特点,正是现代社会的人对艺术欣赏趣味和追求的心理所在。民间舞蹈是当地人民群众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和精神粮食,而溶于个性的舞蹈动作,才是真正广大人民喜爱并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因此,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舞蹈中能弘扬民族文化,创造优美舞蹈作品,因此必须要坚持走民族艺术特色的道路。从这点上看,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地域性不仅不会被其他舞种所同化,而且还要不断强化,使之美化变得更加独特具有韵味。这样的话,湖南汉族民间舞蹈也会在社会这个有利的环境下保持和发展起来。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作为群众表达情感和意愿的一种媒介,有着陶冶主体和愉悦客体的双重功能。从内容上看有娱神,节令欢乐,男女情爱和赞扬英雄,表现生活等等。而这些内容一经舞蹈化,便更多的显示了它的娱乐的成份,特别是民间舞蹈表演中的随意性,把各种随性化,个性化的动作融入其中。像在嬉笑打闹皆舞动,既自我娱乐了,同时又取悦了别人;既能让自己抒发情感,也让别人能有美的享受。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本身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传达的媒介,它蕴含的更深意义,是通过自我娱乐来体现生命的价值,人们在心理上那种自我满足和自得其乐是他们自娱自乐的最主要的目的。湖南花鼓戏舞蹈,很大程度是起源于广大农民自娱自乐,通过舞蹈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心情,所以,他们开始载歌载舞,一起开心的大笑,一起满足自己的内心情感。在自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寄托自己的心愿,在群体中感觉到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花鼓戏《刘海砍樵》中,演员情绪的相互碰撞强化了舞蹈的情感再现力和感染力。演员在表演的特定时刻,通过娱乐,身上的一切潜在意识和能量,智慧,特长,技艺,即兴的灵感,意外的冲动,灵机应变,情感的超常发挥在群体娱乐中一下子展现出来,形成了奇迹般的魅力,这就是娱乐性的魅力所在。 湖南省内的汉族民间舞蹈的娱乐形式是平民化的,是俗文化的一种。 而这种适于广大平民的表演形式,在我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我国的人群整体文化素质结构看,人数最庞大的一个层面是农民,和来自农村的工人,知识份子和各种劳动 [5] 钟伟.湖南花鼓戏的早期特征及后期发展,《大众文艺》 ,[J] 2008,04期 2 第一章 绪 论 者。这些人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力特别是接受力,主要取决于该艺术品的自娱程度。以湖南花鼓戏舞蹈动作为例,舞蹈动作具有简约化,并且是生活动作的提炼,因此它的舞蹈动作在舞动起来具有可实践性,每个人都可以学,或者说,每个人都可以跟着音乐舞上属于自己的舞步,并没有说一定的套路动作来约束舞蹈的人。这和现代人的娱乐心理不谋而合,这些都使得民间舞蹈拥有更广泛的舞者并形成雄厚的城市舞体。 有了群众的参与,民间舞蹈非但不会受到生存的威胁,还会在人们学习舞蹈的热潮中,被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审美和创作之中,并使其潜移默化地得到微妙的变化和发展,这一切都使民间舞蹈在不知不觉中扩大和传承下来,而这样的传承才是民间舞蹈最大的普及和深入。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大对湖南花鼓戏舞蹈的宣传,让人们在快乐中了解到花鼓戏舞蹈的魅力,不仅仅可以娱乐身心,还可以再边歌边舞中释放自己的激情。 正是因为湖南这个地域的舞蹈具有这些文化特性,湖南的民间舞蹈才会被署上湖南特色汉族民间舞蹈的头冠。这也为我后文中研究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提供依据。 对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研究不仅能有助于深入的了解我国民间舞蹈文化,提升自身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探索,找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对保护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精神生活有着非凡的意义。对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的研究,在促进湖南舞蹈事业发展方面,蕴藏着非常宝贵的价值。 1.2 研究的现状 针对汉族民间舞蹈的各种研究文献已经数不胜数了,可是,真正论及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内容文献却寥寥无几,作为中国的地方大省,它的特色民间舞蹈应该得到重视,所以要对其特色的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花鼓戏舞蹈,进行全面的分析。 总所周知,湖南最具特色的民间舞剧种就是花鼓戏,花鼓戏中的舞蹈体现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特有的风格特点。花鼓戏中的舞蹈成份在大部分意义上,是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体现,是湖南汉族民间舞蹈区别于其他民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性舞种。因此,我的研究对象是以湖南地区内的花鼓戏和花鼓戏舞蹈为主的,以湖南花鼓戏舞蹈作为切入点,从而进行整体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本论文的所要论述的论题。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本土文化的瑰宝,是湖南先辈留下的珍贵遗产。在以前那个以广播为主要传播媒体的时代,花鼓戏的影响还比较大,而且影响比较深,但是到了如今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体的时代,花鼓戏却鲜见其有。我们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能在电视上看到熟悉的《刘海砍樵》了,甚至也很少能在电视上听到那熟悉的曲调了。调查发现,在农村原先依附于婚丧仪式的各种戏剧表演已经为现代意义的乐队所代替,唱流行歌曲,跳现代舞成了年轻一代趋之若鹜的现象。而唱花鼓戏则被认为是“贫穷”和“落后”的象征。虽然现在的花鼓戏专业演员在传承中试探着改革创新,但是进展似乎还不是那么的尽人意。另外, 3 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花鼓戏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剧目的重视不够,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投入都比较的少,导致很多花鼓戏剧团濒临倒闭的尴尬。 1.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湖南花鼓戏是在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它形象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它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不仅仅如此,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通俗文化,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形态,具有生命力和独立性。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根源。人类文化的生命力的源泉就是这些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相信这样说,也是不为过的。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其特有的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民族舞蹈大家庭中独树一帜。而花鼓戏舞蹈就是湖南汉族民舞蹈最具有审美价值的舞蹈。因此,我以花鼓戏舞蹈为切入点,在我们对湖南花鼓戏舞蹈有了一定了解的同时,也能看到湖南汉族民间舞蹈与其他地域民间舞蹈的异同,促进我们对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的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进而来更好的分析体现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的具体体现。 虽然众多参考文献中都提及到花鼓戏,但由于具体谈到花鼓戏舞蹈部分的材料比较稀少,而且,相对舞蹈学研究来说,花鼓戏的舞步也略微简单。因此这给我来论证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湖南汉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众多参考文献中都提及到花鼓戏,但由于具体谈到花鼓戏舞蹈部分的材料比较稀少,需要大量搜集各类文字,图片等资料来充实论文内容。 本文通过积累现有的基础知识,并大量查阅书籍、舞蹈杂志、期刊论文。同时利用网络,观看舞蹈视频,以及论坛中的舞蹈技巧,搜集各类可供参考的知识,总结出相关信息。以文献研究为主进行研究。 4 第二章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表现特征 第二章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表现特征 总所周知,湖南最具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就是花鼓戏舞蹈。湖南的汉族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以花鼓戏为原型,从花鼓戏中的舞蹈部分所提炼出来的。因此,我的研究对象是以湖南地区内的花鼓戏和花鼓戏舞蹈为主的,以湖南花鼓戏舞蹈作为切入点,从而进行整体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本论文的所要论述的论题。 2.1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内容题材 因为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汉族民间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种,因此,我从它的题材内容出发,纵观全局,看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内容题材是如何体现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表现特征的。 湖南特色的花鼓戏舞蹈中,舞蹈是花鼓戏中的舞蹈,所以它的内容是取决于花鼓戏的,很大程度上来看,湖南花鼓戏的内容决定了其舞蹈的动作内容,例如来说,花鼓戏《刘海砍樵》中主题动作是砍樵动作与十字秧歌步,十字秧歌步伐与歌曲中唱到的“刘海哥,你跟着我来走咯哦,胡大姐,你跟着我来行咯哦。”一句相呼应。很好的用舞蹈动作形象化来表达了花鼓戏中说演唱的句子。通过舞蹈动作形象的表达歌词内容,进而反映生活,是湖南花鼓戏舞蹈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换句话来说,花鼓戏中如果没有了舞蹈的存在,其审美价值就荡然无存。 湖南花鼓戏的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唱起来朗朗上口,舞起来又欢快活泼,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农民喜爱。而且,其题材大多是以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传闻旧事为原型,后期进行加工,改编,创作而形成的。因为花鼓戏它的取材选用了乡土题材,因此它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题材是表现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湖南传统的花鼓戏基本取材于乡下人民的劳动生活,爱情生活和家庭生活,以此来刻画农民,渔夫,樵夫等人物形象。湖南花鼓戏的生产者是广大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同时也是消费者的角色,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他们大多数宣扬的思想基本跟他们的为人一样的朴实,健康,向上,体现了广大普通劳动人民的审美观。 俗话说:人是地方人,戏是地方戏。湖南花鼓戏是三湘大地土生土长的艺术品种,自然也是人民最为理想的精神寄托。湖南花鼓戏的舞台始终是搭在农村的,搭在人民群众之中,它从不追求剧目的内容有多么的跌宕起伏,而是从普通老百姓的审美情趣着手;也从不追求舞台上华丽的设施,只希望观众能看到一个朴实的舞台。舞台上呈现的大多是平凡生活里的恩恩怨怨和风土人情,展现的是一个个简明戏曲故事中的情感波折。从音乐、唱腔、歌词,表演到舞蹈演绎尽量表现为朴实无华,贴切观众,最大限度地接近群众的欣赏 5 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习惯与欣赏水平,让他们感到亲切、欣慰并且得到美的满足。而不是像西方高雅艺术一样,只能登得上大雅之堂,而不能为平民百姓所青睐。当观众在为刘海、胡秀英坚贞不屈的爱情深深祝福的时刻,为蔡九、林十娘斗智斗勇发出会心的微笑的时刻,可以说,花鼓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艺术特性展露无遗。 众所周知,在湖南花鼓戏中,《补锅》、《刘海砍樵》等大部分剧目都是以喜剧为主,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喜剧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人物形象方面,以正面的肯定性的喜剧形象为主。例如,《扯笋》中的丁满老捉到了偷笋的陶秀兰,明明看见她偷偷藏起的篮子,却假装没有找出来,还故意调侃她,后来知道她的身世后,不但没有怪罪她,还对她充满了同情,反倒是送给她几个笋子。相信看过这场戏的人都会被丁老满的热心肠所感动,通过这个小小的人物也能从侧面反映湖南广大人民有颗善良的心,能时刻对弱小者的表示同情并给与帮助。 在艺术视角上来看湖南花鼓戏的喜剧题材,它的喜剧题材常常总是以能很好的表现农民的思想感情为主的,在编创者心中,早已经在心里就简单塑造出了人物的各种形象。在塑造那些达官贵人,贫苦人民,欢喜冤家等妙趣横生的形象时,都渗透了农民的情感。当那些按照农民的思想情感塑造出来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时,就会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自然也会博得他们的掌声与喝彩。这正是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中的对现实生活的反应的完美体现。 2.2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形式特点 使用道具和歌舞结合是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突出特点。这是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之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在花鼓戏中的舞蹈部分的具体体现。 我们都知道,在舞蹈中道具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舞蹈的内容和抒发舞者的情感。花鼓戏舞蹈也不例外,就拿在花鼓戏舞蹈中使用较多的折扇来说吧,那千变万化的舞扇动作,对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情绪、塑造人物性格、同时对美化舞姿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能根据舞蹈情节的要求,形象的模拟花或蝴蝶等。这充分说明道具在湖南花鼓戏舞蹈中的运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道具的运用,还进一步丰富了花鼓戏舞蹈的表现手段。这些道具使用的方法很多,有的拿在手中,有的别在腰间,有的扛在肩头,有的戴在头上……,无论那种道具,都来自生活,并经过农民艺人的艺术加工后,表演起来是那么和谐,那么的美丽。它们和从生活中提炼的舞蹈动作与表演是谐调的,并起美化舞蹈形象的作用。 扇子在花鼓戏舞蹈中用的较多。例如开扇时须根据人物的心情来决定开扇的力度,如果,所演绎的人物心情高兴时开扇则是轻而快的,反之,如果心情沉闷苦恼,开扇的速度则是沉而慢。在花鼓戏舞蹈中,旦行双手开扇子时,它的动作要领是要求左右手的动作要对称,并且要和谐,两手手中的扇子要统一行动。如果演员把扇子收起来则表示叙事完毕, 6 第二章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表现特征 作出决定,或不感兴趣,或者说不耐烦,当然,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我们也须根据人物的情绪来决定扇子使用时的力度和速度。舞蹈动作中也包含着同样的道理,如果人物的情绪激动兴奋时,舞蹈的动作幅度都会相应变大,而且,人物的表情等也会变得喜形于色。反之,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较为低落时,舞蹈动作也会相对收敛,含蓄。 湖南花鼓戏中汉族民间舞蹈部分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载歌载舞,表演中还可以分为载歌载舞,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等形式。歌舞结合,可以叙述劳动的欢快与描绘不同的环境;可以淋漓尽致地诉说心境和表述自己的爱慕之情。在花鼓戏舞蹈中,一般都是边唱边舞,男女相附和表演着。总之,歌之,舞之,大家通过歌声和舞蹈来抒发着自己的情感,手舞足蹈的表现自己,并且随着朗朗上口的歌声一起舞动。 《刘海砍樵》的舞台表演,充分体现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在表现形式上的载歌载舞、活泼欢快的特点。同时舞蹈也与时俱进,创造了刘海在行进中的健步,规范了砍柴的舞蹈动作,不再像以前那样的随意,那样的生活化,并加工为舞蹈身段,与锣鼓节奏点紧密结合,歌曲节奏爽朗明快。胡秀英暗中帮助砍柴,也加工为舞蹈身段,动作十分轻盈飘逸,像行云流水一般,形成共同劳动场面,彼此呼应,画面和谐统一。刘海运用高步、矮步、侧身步等步伐并配合扁担的动作变化,呈现山路弯曲曲折,起伏回旋,形象生动、情景逼真,观众有如身临其境。胡秀英则走快悄步,如履平地、身轻如燕,从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可以让人心生疑虑,觉得她应该是个精灵。尽管是精灵,但是她语言活泼,动作俏皮,楚楚动人,让每个观众都没有畏惧她,而是由心底的喜欢上了这个俏皮的狐狸精~在刘海发现胡秀英是个狐狸精化身而成后,两人你追我赶,你唱我跳,这热闹的场面不仅形象了人物,还让台下的观众捧腹大笑,活跃了整个剧场的氛围。接着一段交心的真情对话,是紧张激烈之后的轻松愉快。两人拜完天地结为正式夫妻后,一起把歌唱,互相赞美对方,真诚而又热烈,两人一起翩翩起舞,场面风趣,充满生活气息。两人四次同时用十字步交错扭身对望,将情感和舞蹈一起推向欢乐的高潮。 虚拟象征的表演,即舞蹈的内容情节、景物环境等主要靠舞蹈演员的形象性动作来表现,也是湖南花鼓戏中汉族民间舞蹈部分的主要特点。 花鼓戏不仅仅只是对我们传统模式舞蹈的传承,也有其先锋、前卫的一面,其中有一种即兴歌舞的形式称之为“搭桥戏”。 如若演出开始时主演的搭档因故未到,主演也必须准时开演,于是围绕剧情即兴编创一段歌舞,直至搭档赶到,称为“马前”。如演出结束时, [2]观众意犹未尽,一直不肯离去,演员只能立即即兴再演一段,这种表演形式称为“马后”。也是现在我们在舞蹈学习中舞蹈编创的前身吧。这个创新的举动已为如今的现代舞所采用,我们早已经习惯于模式化编排的古典舞,借鉴一下这种表演形式,对启发演员的创造性思 维很有好处。 [2] 余凯亮. 歌舞共娱、雅俗同乐——湖南花鼓戏舞蹈初探,文艺生活,2010,06期 7 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3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点 湖南花鼓戏中的汉族民间舞蹈部分也讲求手、眼、身、法、步的紧密结合,舞蹈具有全身舞动的韵律感,舞姿多呈现弧线形,呈现出圆、曲、美的体态特征; 其中“手传意、眼传神”、“手眼相随”、“形神兼备”和表演上强调内在的含蓄美;这些都是湖南花鼓戏舞蹈的动作风格特色。演员在舞蹈时,同样也注意眼神的交流与动作的配合,在表演时,注意演唱内容与舞蹈动作的协调,在一边歌唱时,能一边舞出舞蹈,并且他们的舞蹈动作具有形象美,动作造型具有协调美。 湖南花鼓戏舞蹈和民族武术、杂技以及戏曲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古代百戏中,杂技和舞蹈是掺杂在一起表演的。这种形式,至今保留在民间节庆的赶会、社火中。这种长期的各种技艺相互吸收融合,又形成了花鼓戏舞蹈高度的技艺性。 “艺中有技、技中有艺”,技艺并重是汉族民间舞蹈动作的显著审美特征。它的许多动作造型都有一个形象生动并且动听的名称 ,如“风摆柳”、“鹞子翻身”、“金鸡独立”、“双飞燕”等。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美的艺术提炼,给表演者和欣赏者以联想和启发,并给人以 [3]美的享受。 在表演艺术上,花鼓戏舞蹈动作包含有矮子步,扇子舞,手巾舞,彩带舞,耍锄头等等。其中矮子步和扇子舞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舞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这也成了每个花鼓戏舞蹈培训中心必练的基本功之一。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剧目题材内容也跟着相应的丰富起来,各种表演基本功也随之不断形成,发展并形成一定的套路,如纺纱织布,穿针引线,挑帘挂画,筛米播谷,耕田耘地,挑水砍樵,等等,这些日常生活和田野劳作中动作经过艺术的提炼被称为花鼓戏中的经典舞蹈动作,并流传下来。 如《采莲》、《磨豆腐》等里边的划船、砍柴、磨豆腐等动作,都是根据实际生活加以提炼和美化的舞蹈动作,还有一些戏的主要情节都是通过歌舞来表现的,其表演有时候也甚至夸张,但在表演手法却非常细腻。这些舞步的动律大多不太强烈,动作舞动幅度不大,这样也表现出剧中人物稳重、健壮、淳朴、开朗、豪爽之风。 以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的舞蹈动作为例,戏中大量运用了民间舞的步伐。就登山步就有数种变化,以表现刘海上山砍樵途中遇到的不同情境:节奏轻快的登山步映衬了刘海初次登上山时欢快轻松的心情;脚掌重心着实踏地,膝关节起伏较小的登山步交代了踏泥趟水的场景;带小腿左右划圈、后踢臀部(类似后踢步)及纵身跳跃的登山步能形象的表现刘海在绕过丛林障碍,越过小山丘;还有表现欲摔倒时前仰后倒,但是重心仍然 保持在前面的登山步。这些形态各异的登山步也让我们看到湖南花鼓戏舞蹈中,同一种舞蹈步伐能舞出不同情境的能力。花鼓戏中舞蹈的步伐中里还有矮子步、前踢步等,表现的则是风趣、幽默、滑稽、诙谐的情调,给人以美的感受。花鼓戏中舞蹈的走场步,是一种流 [3] 袁玛琍. 汉族民间舞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期 8 第三章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动步伐,这个流动步伐不同于中国古典舞的圆场步,虽说都是在利用脚,但是又有不同的地方:古典舞中的圆场步要求勾脚压腿,气息下沉,以半脚间距行走,脚下步伐要准确。但是花鼓戏中的走场步特点在于其动作膝盖松弛、脚腕略勾、后踢、落地同时膝部略加控制,形成带有“衬劲儿”的一步一顿的动感特点;步伐在行走的同时可以收得很小,也可以放得很大,甚至跑动起来,舞蹈表演中在这种步态中变换各种路线,两者的结合,体现出一种洒脱、流动的美感。古典舞与湖南花鼓戏中汉族民间舞蹈部分两种不同的走步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蓝桥会》中,女主人公与小生相遇时,抖开手巾,羞答答遮住半边脸,却从指缝中暗送秋波,这个表演形式类似于胶州秧歌中,“凤凰三抬头”的表演形式。用细微的动作来表达演员内心害羞,但是又想跟对方眼神交流的害羞心理。二人分手时,她黯然低头,眼泪直流,演得活灵活现,十分真实感人。还有其他很多的例子,我就不一一陈述了。湖南花鼓戏舞蹈,具有鲜活生动的人物、诙谐幽默的语言,传达的是强烈的市井气息,释放的是平民式的欢乐与梦想,而载歌载舞的舞台样式则证明了花鼓戏的魅力。 2.4 本章小结 在这个章节里,我着重对湖南花鼓戏中舞蹈的内容,题材,形式和动作特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据悉湖南特色的花鼓戏舞蹈中,舞蹈是花鼓戏中的舞蹈,所以它的内容是取决于花鼓戏的,很大程度上来看,湖南花鼓戏的内容决定了其舞蹈的动作内容。使用道具和歌舞结合是湖南花鼓戏舞蹈的突出特点。载歌载舞是湖南花鼓戏舞蹈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表演中还可以分为载歌载舞,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等形式。花鼓戏舞蹈的动作特点是讲求手、眼、身、法、步的紧密结合,舞蹈具有全身舞动的韵律感,舞姿多呈现弧线形,呈现出圆、曲、美的体态特征。花鼓戏中舞蹈部分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好的论证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 第三章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在了解到湖南汉族民间舞蹈上的文化特性和表现特征后,我能更加全面的把握住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了,因此,在本文的第三章中,我开始着手写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分别从三个方面来描写。 3.1 现实生活的反应 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反映生活,这个道理简单而又朴素。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被人 9 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们所喜欢,并将它誉为生活的镜子,是因为它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帮 [6]助人们正确的认识社会,了解生活。 人们改造自然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田间的生产劳作。在湖南花鼓戏舞蹈中,有很多节目由唱词到动作,都很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他们的舞蹈动作是直接从各种劳动生产中提炼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舞蹈动作很好的体现了湖南人民在审美方面的特征,不做作,因此动作也相对生活化。 湖南人的性格是中国人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湖南人刚烈、直率、热情似火又爱很分明,这与中国人的传统性格是有很大区别的。关于湖南人的性格,汉代司马迁就在《史记》中称其十分骠悍,《隋书》中又谓“劲悍决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舞蹈的题材都是一些行侠仗义的内容。舞蹈动作也跟他们的个性一样,不娇柔做作。 如地花鼓、花灯中表现劳动生活的节目,就有《十二月采茶》、《采茶灯》、《打阳春》等。“赶起牯牛背起耙,背篓放上锄头把,年年有个四月八,割了麦子种棉花”,这将农民在田间劳动的繁忙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流行于芷江、攸县等地的“三打三”,它的舞蹈语言是最朴实的劳动动作为原型,舞蹈表演道就是劳动工具,通过敲打柴刀、扦担的动作,表现农民上山砍柴打樵的劳动生活。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都是从生火,播种苞谷、插秧、开荒、种树、伐木、建房等劳动生产中直接提炼出来的舞蹈动作,表现了农业劳动的生产过程。像《春牛舞》,则通过人和牛(道具)在田间耕作的动作,描述了人们因勤于耕作而得到丰收的快乐心情。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在封建社会中,男女婚姻都受着“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束缚,所有人都向往自由恋爱的幸福生活,渴望婚姻能自主的选择。因此,以爱情生活为题材,倾吐和抒发青年男女恋情的节目,在湖南民族民间舞蹈中比比皆是,像《十月望郎》、《瞧干妹》、《摘菜苔》、《送荷包》等等。人们运用地方方言,借助质朴自然、通俗易懂的民间语汇,表达他们内心对婚姻自主的渴望:“正月与姐去交情,郎打金钗上姐门。姐说钱财如粪土,郎说情义值千金。”(花灯《耍交情》)唱词简单明了,但内容又情深意切。这些忠贞不渝、生死相随的誓言,毫不掩饰的将男女之间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将爱慕喜悦之情,以寓意的方式大胆地流露出来。由于它反映的正是人们自己亲见亲闻、亲身所经历的事情,自然而然就容易获得人们的赞赏而代代相传。 以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为例,《刘海砍樵》剧目的最后一个舞蹈造型,其实是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的。有一次,戏演完了,观众围住演员们大放鞭炮,胡秀英的扮演者被拥挤在人群中,完全脱身不了,何冬保担心旦角演员身穿的服装被鞭炮烧坏,便钻进观众圈,将胡秀英抱出,不料观众见到他们的造型,大声叫好,掌声如雷鸣般响起。自此以后,他便将最后的结尾动作改为托抱:刘海站右弓箭步,胡秀英屈左膝跪在刘海右腿上,刘海抱胡秀英左膝,收左腿站直,胡秀英张开两臂,像飞动的燕子一样,双手微微抖动手中的扇 [6] 奚晓.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 10 第三章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子,右腿往后抬,在的锣鼓声中被刘海大哥托抱飞奔下场。这一托抱动作,不仅姿态优美,更把夫妻恩爱升华到了更美的境界。这是艺术灵感的非凡创造,也同时这是艺术源于生活 [4]的生动体现,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形象的,不加修饰的反应。 下面说一下其他的湖南汉族民间舞蹈,《伴嫁舞》是流行于湖南郴州地区的一种舞蹈,它是以13个不同的故事情节,通过13个不同形式的舞蹈片断,串连起来的民间歌舞。它倾诉了妇女出嫁前后的悲哀心情,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该地每当姑娘出嫁的前两天或 [7]一天,亲朋戚友就汇集一起,唱《伴嫁歌》,跳《伴嫁舞》。歌舞内容都是反映妇女的劳动生活,是对封建礼教的迫害的一种控诉,倾诉妇女苦难的遭遇以及童养媳的凄楚,哭嫁、怨娘、骂媒,听到它的歌词以及曲调,都不免觉得哀痛苦酸,怨恨交织,在痛哭时又夹着了唱歌,唱歌时又不时哭泣,同时,舞蹈的动作也相对简单,节奏也相对缓慢,舞蹈动作变化不多,且幅度不太,这些畏手畏脚的舞蹈动作也能表现出妇女那幽怨的心情,如何能欢快的舞蹈,看到这种悲哀的场景,如何不让我们对她们心生可怜, 由此可见,湖南民族民间舞以其质朴的舞蹈形式,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劳动生活,直抒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舞蹈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反映,在满足大家发泄各种情绪的需求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 3.2拙朴的艺术神韵 艺术风格作为在艺术创作与表现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艺术现象,它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艺术风格既具体地表现为作品的艺术形式,又植根于作品的内容之 [6]中,实际上,它是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如果将湖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并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舞蹈艺术比较分析,我们就容易发现,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有着属于自己的稚拙古朴的艺术神韵。 湖南地处长江流域,一直过着以播种种田为生的生活,正是这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的根基从而衍化了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稚拙古朴的审美特征。以踩瓦泥舞为例,它就很形象化的用舞蹈语言来反映了湖南各地区瓦泥制作过程,踩瓦泥舞蹈中的基本动作就是从具有强劲感的“踩瓦泥”这一劳动生活动作中提炼而来的,紧紧抓住在踩泥时,滑、溜、沾、连的质感特征,从而形成舞蹈的扶、拉、扯、推的动态、动律,并将大家一起踩瓦泥过程中 [8]欢快的喊、叫、笑、闹的生活情境为一体,使舞蹈卷起一浪推过一浪的生活热潮。在这里“踩瓦泥”已不是单纯地展现其劳动过程,而且通过稚拙古朴的动作和情节,极大限度地 [4] 江正楚.祝天下夫妻恩爱一路同行——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赏析,艺海,[J] 2010,03期 [7] 徐美辉. 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2007 [6] 奚晓.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 ][8 陶景杜. 湖南新时期民间舞创作态势,艺海, 2000,01期 11 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满足了人们对舞蹈审美的需求,是一种美的享受。 最初由歌舞形式的地花鼓发展为较有故事情节的湖南对子花鼓;逐渐发展成为“3小戏”(小旦、小生、小丑),逐渐具有戏剧性质,为草台班演出阶段;后来吸收其他剧种的腔调、伴奏和表演等艺术浮现手法成为戏曲剧种。它生在民间,长在民间,而不像其他剧种那样先由宫庭、上层社会倡导然后再传到民间,如果不是因为有着这种稚拙古朴的艺术风格,恐怕这些优秀的传统剧目也会被社会上其他那种毫无性格的舞蹈一样,被同化了吧。 湖南民族民间舞蹈这种稚拙古朴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由于舞蹈艺术乃是民间共同创造并反映民众共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和它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长期的文化积淀有关。自然的才是最美的,不做作的才是最真实的,传统的审美意识到现在仍然也还影响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大多数人还是宁愿喜欢那些简单熟悉、朴实自然的东西,而不太喜欢那些深奥繁复、太过外表华丽,而内部空虚的东西,这也是湖南民族民间舞蹈之所以流传久远、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根本原因。 3.3 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 载歌载舞是湖南汉族民间舞蹈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表演中还可以分为载歌载舞,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等形式。我在本论文中提及的花鼓戏就是属于这类的民间舞蹈。歌舞结合,相得益彰,可以表达祝贺和敬意;可以叙述劳动的欢快与描绘不同的环境;可以淋漓尽致地诉说心境和倾述爱慕。歌词中有传统的部分,也就是说是本来就已经背熟的歌词,也有即兴创作的部分,像是演员在舞台上被同伴或者台下的观众所激发,触景生情,能很快的唱出比以前歌词更好的内容来表现某个情境。 以湖南特色的花鼓戏为例,花鼓戏舞蹈演员在舞蹈的同时,会随声一起附和着唱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并且还有各种传统民间的吹拉弹奏乐器伴奏,形成一个热闹的场面。在花鼓戏的演绎中,如果演员在演唱时,附带的舞蹈动作会相对较为简单且动作幅度不是很大,这是因为演员需要较好的体力来进行演唱,当剧目表演到过门或者需要表演情节的时候,演员则会放开身体,开始舞动,在激烈的乐器伴奏声中跳一段精彩的单人舞,双人舞或者三人舞等等。舞蹈动作与歌词内容也相符合,如果歌词的内容表达的是演员激动兴奋的情绪时,舞蹈的动作幅度都会相应变大,而且,人物的表情等也会变得喜形于色。反之歌词内容相对低落时,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会较为沮丧,舞蹈动作也会相对收敛,含蓄。 在《蓝桥会》中,女主人公与小生相遇时,抖开手巾,羞答答遮住半边脸,却从指缝中暗送秋波,这个表演形式类似于胶州秧歌中,“凤凰三抬头”的表演形式。用细微的动作来表达演员内心害羞,但是又想跟对方眼神交流的害羞心理。二人分手时,她黯然低头,眼泪直流,演得活灵活现,十分真实感人。还有其他很多的例子,我就不一一陈述了。湖 12 第三章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南花鼓戏舞蹈,具有鲜活生动的人物、诙谐幽默的语言,传达的是强烈的市井气息,释放的是平民式的欢乐与梦想,而载歌载舞的舞台样式则证明了花鼓戏的魅力。 歌舞不仅能抒情,也擅长叙事,能表达比较细致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可以 起“歌以咏言、舞以尽意”的作用。且歌且舞,能听其声,观其容,有声有色,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诗、乐、舞的结合,在中国表演艺术中有悠久的传统,从中国民族艺术发展史中看,它一直占有突出地位。 3.4本章小结 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拙朴的艺术神韵以及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是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也是这章节我研究的主要内容,我通过对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性的分析,从而上升到对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总体的审美进行简单的了解,也通过以湖南花鼓戏中的舞蹈部分来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其审美特征的具体体现。本章节中,我也了解到湖南正是因为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的根基和底蕴,从而才能衍化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 13 结论 结 论 湖南汉族民间舞蹈是源自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瑰宝,是广大湖南人民为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珍贵艺术财产。湖南汉族民间歌舞活动自古以来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传衍与发展,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历史给予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民族舞蹈大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时代在变,但探索艺术的愿望不变,湖南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在艺术的历史长廊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从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性推衍出它独具魅力的审美特征:第一,题材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应;第二,在舞蹈的同时既娱乐了自己,又娱乐了他人,拙朴的艺术神韵流露无疑;第三,以歌伴舞和使用道具是载歌载舞这一形式的完美体现。在总结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后,再借助湖南“花鼓戏”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全面剖析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是怎么在这民间戏曲中放光放彩。不仅证明了湖南汉族民间舞蹈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更找出了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利弊。 通过本次研究不仅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也为专业舞蹈演员对其开始真正的研究提供了切入点,方便了我们把湖南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推广开来。 1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曹颖娜.汉族民间舞中道具的作用及文化内涵.中国艺术研究院,[J] 2007. [2] 余凯亮.歌舞共娱、雅俗同乐——湖南花鼓戏舞蹈初探.文艺生活.[J] 2010.06期 [3] 袁玛琍.汉族民间舞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期 [4] 江正楚.祝天下夫妻恩爱一路同行——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赏析.艺海.[J] 2010.03期 [5] 钟伟.湖南花鼓戏的早期特征及后期发展.《大众文艺》.[J] 2008.04期 [6] 奚晓.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J] 2007. [7]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J] 2007. [8] 陶景杜.湖南新时期民间舞创作态势.艺海.[J] 2000.01期 [9] 谭真明.湖南花鼓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J] [10] 扬民康.中国民间舞蹈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M] 2003. [11] 冯双白.舞蹈杂志. 刊号CN11-1546/J . 舞蹈杂志出版社 , 期刊 [12] 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M] 1997. [13] 汤芳.浅析湖南“花鼓戏”的创作特点.民族音乐.[J] 2010.5期 [14] 田丽萍.民间舞蹈的本质.大舞台艺术双月刊.[J] 2004.5期 [15]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出版社,[M] 1988. 15 致谢 致 谢 历时半载,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下载关于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临床本科毕业论文下载 《浅析湖南花鼓戏“舞蹈性”的艺术表现特征》的成稿,复杂的心情顿时也就烟消云散,顿时觉得自己以前那些熬夜的夜晚是那么的值得,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毕业论文的提交这也将意味着我为期4年里的大学生活马上结束。想到这里,心里还是不免还是有些许伤感,在大学4年里,有太多的不舍了,我的老师,我的同学,这些在我困难时刻伸出双手来帮助我的人。不管是从学习上还是从思想上我从他们身上都学到了很多,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各位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这都是分不开的 在大学期间,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懵懂不懂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放纵自己,在我们的系主任祝小苹老师的教导下,让我知道,我要成长起来,才能在社会立足,祝小苹老师教会了我们班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是她告诉我们学问不是做出来的,是严谨的态度学出来的,是她告诉我们做人的方法,要坦诚,要真实,不要虚伪。她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在教学上成功的好老师,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里的另一个慈祥的但又严厉的母亲。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陶琳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陶琳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陶琳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私底下,我们打成一片,不分你我,在此谨向陶琳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4年大学里,不管是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对我帮助和关心的其他专业课老师以及各位同学。 写作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学习中的一次总结,毕业论文的完成,也可以说是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批评指导。 16
本文档为【毕业设计论文—试论湖南汉族民间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