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传承人介绍

非遗传承人介绍

举报
开通vip

非遗传承人介绍非遗传承人介绍 龙从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龙从发,籍贯湖北,1938年出生。擅长木雕船工艺创作设计和制作研究。龙家祖祖辈辈设计制作木雕船工艺品,绝技代代相传。其父龙云华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民间老艺人”称号。龙从发12岁随父学艺,五十多年来,在学习继承传统风格和技艺的基础上,他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已将传统风格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现今的创作作品更气势辉煌,且品种多样。代表作品有《中华巨龙》、《龙凤舫》、《隋代大龙舟》、《黄鹤龙舟》、《郑和...

非遗传承人介绍
非遗传承人介绍 龙从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龙从发,籍贯湖北,1938年出生。擅长木雕船工艺创作设计和制作研究。龙家祖祖辈辈设计制作木雕船工艺品,绝技代代相传。其父龙云华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民间老艺人”称号。龙从发12岁随父学艺,五十多年来,在学习继承传统风格和技艺的基础上,他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已将传统风格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现今的创作作品更气势辉煌,且品种多样。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品有《中华巨龙》、《龙凤舫》、《隋代大龙舟》、《黄鹤龙舟》、《郑和宝船》等,代表了湖北木雕船工艺新风貌。 石久梅 1951年7月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挑花之乡新开镇邹桥村一个挑花世家。十三岁时开始学艺至今,已从艺四十四年,可制作挑花品种二十余个,花色近百个。还收集和挖掘一批濒临失传的挑花花色和品种六、七种,制品多次参加县、省、国家和世界民间工艺美术展览。 2005年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曾积极配合“申报”工作,为黄梅挑花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我被黄梅县文化主管部门授予黄梅挑花艺人称号。 敖朝宗 出身门徒师(本家亲授的称谓),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跟随父亲和外祖父学艺,继承了祖辈独到的“铅锡刻镂技艺”,谙熟修复、复制古代青铜器的技能。但他不满足家族的言传身教,勇于创新,不断自学钻研古代青铜器知识及金属加工技艺,通过不懈努力与实践终而造诣良深。经他复制的古青铜器已达到惟妙惟肖、炉火纯青的境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他更致力于文物修复及仿复制,曾多次受邀湖北省考古所、湖北省博物馆,参加文物发掘与文物复制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 “铅锡刻镂技艺”成为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获得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等各项奖项,敖朝宗也被湖北省文化厅评为铅锡刻镂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江再红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多次被选为国礼、省礼赠送给中外友人或单位,曾三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百花杯”金奖。作品《狮啸雄风》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芙蓉国里尽朝晖》被国家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收藏。策划绣制了目前世界上幅面最大的双面绣《阴功轴》,整幅面积50平方米。在法国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时,被誉为“惊世之作”,现被法国收藏家收藏。作为湘绣国家级传承人,始终潜心刺绣和传承,致力弘扬湖湘文化。 序号 省市 项目名称 介绍 传承人   1 省 外 项 目 20 个 西 宁 湟中银铜器 湟中传统银铜器加工和鎏金技艺它可分为三部分:银器加工、铜器加工、鎏金技艺。经过多年的发展愈加精湛,并为三部分最难掌握之工艺。相对年轻许多的湟中银铜器加工工艺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2011年,它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何满 何满是省级一级美术工艺师、湟中县银铜器协会会长,他研发制作的“大银壶”、“保健杯”等银铜器曾获全省工艺美术二等奖。 2 掐丝唐卡 掐丝唐卡是在唐卡制作工艺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手工掐丝为基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金箔、金丝镶嵌而成的纯手工制作的唐卡艺术品。在五彩斑斓的藏文化艺术中,唐卡艺术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为天然矿物、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联霞 李联霞,青海省一级民间艺术大师.所制作的掐丝唐卡分外艳丽,深受唐卡和工艺品收藏夹的喜爱。 3 唐卡(重点推荐项目)   陈玉秀 她是唐卡行业目前唯一获得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的女性。 4 昆 明 土陶乐器呜嘟 云南省昆明的 “呜嘟”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陶制吹奏乐器,但他们已跟彝族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成为今天极具地方民族文化特点的吹奏乐器。 “呜嘟”植根于昆明地区,融合了彝族文化,世代相传。 呜嘟是一种古老的陶制乐器,据考古推算,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和埙一样属于史前上古乐器,曾被称为“哨埙”,只因呜嘟音域太窄、表现力差而长期不被重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社会更多的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因而呜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杨德云等为此对呜嘟做了改良,使之成为了今天能够演奏的乐器。 2012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确立为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杨德云 男,1947年4月出生,江苏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系中国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诗词学会理事,云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5 滇式风筝 我国风筝文化历经二千余年文明史,特别是明清以来发展较快,从北到南展现出民间风筝艺人的智慧,突显了地区性.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等特色。滇式风筝的发展经历尤为惟妙,元明清不断的移民入滇,带来了中原北方风筝的制作技艺,原先这些风筝种类均属宫廷式。这类风筝适宜在风和日丽的气候条件下正常升空,一旦遇上风力强劲时,则无法留空。滇人巧妙地掌握运用了高原气候特点,根据物体受风御风原理发明了“元宝型”翅翼与三角型身段结合的“滇式风筝”,可根据风力大小调整形态和角度,保证了放飞最佳效果。 2012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确立为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朱家祥   6 彝族(撒尼)刺绣 彝族(撒尼)刺绣是一门具有极强装饰性的传统刺绣美术工艺,流传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主要聚居区,其中以挑花为主要刺绣工艺。 撒尼挑花又叫撒尼十字锈,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长期以来,经过一代代撒尼妇女的精挑细绣,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搭配、精美的图案构思、巧妙的图案组合、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2008年彝族(撒尼)刺绣被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马琼芬   7 重 庆 重庆漆器髹饰技艺 (重点推荐项目) 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远可上溯至商、周时代。 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在继承我国传统漆艺工艺的基础上,以研磨彩绘、金银粉分光罩漆、彩色蛋壳镶嵌、夹纻胎、堆漆塑像等极富地方特色的工艺著称,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漆艺工艺品。其成品光润坚滑,色彩富丽,装饰纹样丰富,显示出制作者精湛的技艺。 重庆漆器是我国四大漆器之一。解放后,重庆漆器更闻名于世。数十件漆器作品被故宫博物院、英国维多利亚国立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也一直被作为国家礼品用来赠送外国首相和国际友人,获得赞誉无数。 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奇志   8   荣昌夏布 夏布又名苎麻布,是由纯苎麻纤维手工纺织而成,古代因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和蚊帐,因而得名夏布。其透气好、防菌、防霉、防蛀等功效,又被尊为天然纤维之王。夏布特殊悠久的手工织布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誉为纺织的活化石,重庆荣昌夏布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綦涛   9 成 都 蜀绣 (重点推荐项目) 蜀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西晋时期,与金、银、珠、碧、锦并称“蜀中之宝”;尤在宋代,盛极一时,据《皇朝通鉴》长篇记事本末卷十三载:蜀工富饶,丝帛所产,民制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足见当时蜀地丝织品及刺绣的发展水平。2006年,蜀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史梅红   10 长 沙 再红湘绣 (重点推荐项目) 湘绣是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传统工艺,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和吸收其他刺绣文化及绣种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 其历史之悠久,渊源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战国楚绣,逶迤而下至清末承湖南民间刺绣一脉以迅速发展。此后,湘绣在技艺的创新上不断攀升,终成蜚声中外的刺绣名品,不仅是湖南优秀文化遗产中一块价值超卓的“活化石”也是闪耀着湖湘文化灵光的一块神奇瑰宝。 2006年,湘绣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国家级文化名片得到保护。湘绣这朵盛开在中国刺绣艺术百花园地的奇葩,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更加光彩夺目。 沈静平   11 南 昌 南昌瓷板画(重点推荐项目) 2008年,南昌瓷板画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南昌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昌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10月正式批准成立了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中心五年来着力于南昌瓷板画的保护、研究、创作、展示、传承、开发工作,并特聘了一批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专职画家。邹武便是其中之一。 邹武 邹武,江西高安人,1962年出生,2010年被聘为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专职画南昌瓷板画家及执教教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中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南昌瓷板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南昌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会员兼画师、南昌赣江画院画师。 12 宣纸刺绣 宣纸绣又称为宣纸刺绣,系国内独一无二的宣纸刺绣艺术品,是将中华千余年来宣纸书画艺术和刺绣工艺完美结合的一种手工刺绣,宣纸绣继承了传统纸绣的优秀刺绣方法,也突破了传统刺绣仅在布织物上的刺绣工艺,它将传统刺绣从工艺装饰型功能推向文化艺术品领域(宣纸绣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是刺绣艺术与宣纸上书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因其工艺难度极大,所需技艺极高,而成品率又很低所以被尊为刺绣中的无冕之王,被称为中华一绝。 顾玉纯 顾玉纯,男,1954年出生,原藉系江苏扬州高邮人氏,现定居江西南昌。其顾氏家族先人从明代起共七代传人,历经七百余年,从事家传<<纸绣>>工艺。专用于本族祠堂内先祖圣像、祖训的制作,以此区别于与其他顾氏家族支脉的识别。此<<纸绣>>工艺历经七百余年,历经战乱、家族变迁、人口迁徒等世间苍桑,断续至今。 进入当代社会,顾玉纯受顾氏家族先人之拜托,恢复<<纸绣>>技艺,弘扬顾氏家族文化遗风。在历时三十年之春秋,顾玉纯潜心研究,终将<<纸绣>>技艺再度革新,成为当代刺绣一绝之技艺,在刺绣业界独领风骚,为<<宣纸刺绣>>争得一席之地。 13 进贤文港微雕 (重点推荐项目)   邹信兴   14 中国贡砚   王令   15 合 肥 庐州木雕 庐州木雕流行于皖、浙地区,主要发起在合肥市肥西县、包河区一带,是综合东阳木雕与徽州木雕与一体的民间独特技艺,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庐州木雕在制作上吸纳了东阳木雕的作派、在风格上沿习了徽州木雕的儒家文化特色的艺术流派的同时,大胆创新,在构图、刀法等方面又吸纳了西方雕刻及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使其木雕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同时又具有抽象的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彭劲杰 彭劲杰 安徽合肥人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员 安徽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16 庐州吴氏船模 古船模制作技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相传自有航运舟船史以来就伴随有木雕船模的制作。早在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就已称雄世界,明清时期的帆船制造工艺更是达到鼎盛。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就是一个明证。有文字可鉴的史料和出土的古船遗物,为船模的设计制作提供了详实可信的依据。 传承人吴培主要作品有《仿清明上河图大型客船》(陈列于安徽省博物馆);《郑和二千料古船》、《汴河客船》、《李鸿章游船》等。 吴培   17 三河羽扇 三河镇历史悠久,羽毛资源丰富,自春秋时就有制作羽扇工艺。据《唐书》记载,“其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孕妇尤为适宜。” 三河羽扇制作是以禽鸟的羽毛作原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按照羽毛的自然花纹特征,精心整理分类,制作成品种繁多的羽扇制品。这种羽扇制品毛片平薄,质软风柔,制工精致,式样美观,常被人们称为:“清凉悠悠鸟毛扇”,历来广受人们的喜爱。 丁政权   18 上 海 民间乐器 上海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产地之一,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20世纪初,随着上海商业的日趋繁盛,民间音乐、戏曲的蓬勃发展,城隍庙大街(今方浜中路)、五马路(今广东路)、六马路(今现北海路)一带集聚了几十家乐器作坊。二三十年代,郑觐文创设的“大同乐会”邀集沪上乐器制作名师改良制造古今乐器160余种。这些名师的成就及培养的一代高徒,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上海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作品为古筝、二胡、琵琶等。现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有5位国家级乐器制作高级技师,生产的民族乐器类型达100多种。 李东浩   19 苏 州 苏绣 (重点推荐项目) 苏绣发源于太湖流域的苏州刺绣,省称苏绣,广义上的是以苏州为集散中心,遍及江苏全境的一种著名手工艺品;狭义上是指苏州地区的刺绣产品,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绣分为单面绣、双面绣两大类,主要分为预备阶段(备料等)、制作底稿、刺绣三大创作流程,绣种有平绣、乱针绣两大类,基本针法有32种,辅助针法有5种,变体绣针法有6种,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平绣,又称细绣。苏绣艺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更富艺术魅力。在世界文化趋向大同的今天,苏绣艺术唯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与创新性,才能永远立于世界艺术的不败之地永放光彩。 濮凤娟 濮凤娟,出生于1969年,苏州镇湖人。进行艺术创作三十余年,1998年创办工作室,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幼习苏绣,师承世家祖艺,绣艺精成,方圆有名,致用于苏绣艺术,兼纳百家之长,绣艺精进,形成自我风格,开宗形派针法。形派绣品的形态,质感·层次·色彩·和整体效果。 20 苏扇 苏扇分为摺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类,统称为“苏州雅扇”。 苏州制扇最早出现在明宣德年间,名手辈出。 明代后期,制扇作坊已由陆墓发展到苏城阊门内桃花坞一带。 清顺治三年,已形成独特风格的苏州摺扇成为进呈皇家的贡品之一。 光绪年间,常州湖塘桥的张多宝、南京栖霞山的杨老五等制扇名手,来苏连同本地同行共百余艺人集中在桃花坞韩衙庄一带,分设十余家折扇作坊。 民国期间,苏州折扇业重新改组了行会组织,成立了“扇骨公所”、“扇面公所”和“雕边公所”。 苏州檀香扇是从折扇发展过程中逐渐衍变而来的,苏州檀香扇细巧幽雅、精致玲珑,自上世纪初以来,经过不断的换代更新,以其独有的工艺特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宠爱。 陈琴   21 省 内 项 目 15个   剪纸 (重点推荐项目)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剪纸按流派主要分为南方派、江浙派和北方派,主要操作技法分为“剪”和“刻”,从色彩上分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北方剪纸重剪、南方剪纸重刻。 武汉剪纸是市级非遗项目。属于南方剪纸。武汉传统剪纸以龙凤、虎兽、鹤鹿纹样和各类花鸟居多,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点。武汉剪纸作品特点: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刀随人意、形出于刀;运转自如,不露锋芒,形态生动,神情逼真。 沈松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 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工艺美术大师 湖北省剪纸协会常务副会长 。 沈松柏,籍贯武汉,1957年出生,是“江城八怪”之一,有“漏洞百出”花样怪、“剪纸沈”之称。从艺36年来练就了快速而娴熟地剪、刻、撕单色或彩色等不同剪纸作品,先后有30余幅作品在全国工艺大赛中获奖,50余幅作品被中外友人收藏。随中国文化代表团、湖北文化代表团、武汉政协代表团出访过亚洲、欧洲、非洲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代表作有《百花争艳图》、《百鸟争鸣图》、《黄鹤楼》、《剪纸青花瓷》、《剪纸清明上河图》、《琴棋书画》等,其作品被多次作为国家政府礼品赠送外国来宾。 22   汉绣 (重点推荐项目) 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汉绣起源于西汉,江陵二号汉墓出土的战国中期绣品,与近代汉绣针法极为相似。湖北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楚绣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绣,被学者证明是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之源。我们知道苏绣擅长仿画绣、写真秀;湘绣擅长国画刺绣,作品有水墨画般品质;粤绣擅长肖像刺绣,盘金刺绣和丝绒刺绣。如果说四大名绣是写实手法,那么汉绣就是写意手法,图案设计装饰性强、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鲜明、寓意吉祥。汉绣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手法夸张作品设计极具楚韵遗风,是最具湖北地方色彩的绣种。 任炜   23   武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 (重点推荐项目) 武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湖之省,水路通达。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木雕船文化的发达。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的小型木船。木雕船多选用质地细腻坚实的柏木、黄杨木和红木为原料,除使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传统技法外,还结合各种榫卯、跨染和缝合技术。尤其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艺术夸张性和修饰性强,可谓精工制模、技艺精湛,具有较强的湖北地方特色。 龙从发 龙从发,籍贯湖北,1938年出生。擅长木雕船工艺创作设计和制作研究。龙家祖祖辈辈设计制作木雕船工艺品,绝技代代相传。其父龙云华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民间老艺人”称号。龙从发12岁随父学艺,五十多年来,在学习继承传统风格和技艺的基础上,他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已将传统风格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现今的创作作品更气势辉煌,且品种多样。代表作品有《中华巨龙》、《龙凤舫》、《隋代大龙舟》、《黄鹤龙舟》、《郑和宝船》等,代表了湖北木雕船工艺新风貌。 24   漆器髹饰技艺 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榫卯髹漆彩绘木雕类、金漆盆盘类为其主要品类。楚式漆器的特点是:多使用精加工而成的生漆,其色彩选用天然矿植物色素。可以说是非常环保的。彩色漆料必须经过色料研磨、日晒脱水、色料与透明漆料搅拌、密封存放等多道工序。制作一件器物要经过选料、雕刻、榫卯成型、磨光、刮灰、砂光、清灰、上漆、绘画、描金等近20道工序。 邹传志   25   手指画 手指画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学者认为手指画最早的起源或称为“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三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据史书记载手指画起于唐代张璪,继于明代吴伟,成于清代高其佩。清代是手指画的盛行期。手指画,别称指墨、指头画,是以指代笔作画。手指画的点、勾、擦泼墨是作画是常用的技法。由于手指的灵活性,软硬兼有的特性,指掌纹理的个性,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是毛笔不能代替的。目前,在中国手指画直系传承人仅剩虞氏一脉,经虞氏三代人百年的努力,手指画在理论技法上逐渐完善并以江夏为核心由区域性、家族式扩展到全国如:江苏、浙江、天津等地。     26   呜嘟 呜嘟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嘉鱼县志》曾记载“泥呜嘟,古称吴嘟,为三国东吴时簰洲牧童所创”,随后流传于长江中下游,至今已有2700余年历史。它最初只是顽童撮土而成,“呜嘟”二字就是由其发音而来。古人用鱼形寓意吉祥如意和富裕,故此“呜嘟”的形状沿用鱼形。呜嘟音色圆润,浑厚悠扬、低沉古朴。古呜嘟为泥土烧制,制作简单但是难以保存,所以历代都没有古呜嘟流传于世。 徐建中   27   高洪太铜锣 高洪太铜锣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高洪太”是武汉著名的铜响器制作老字号,迄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1914年,来自黄陂的高青庵在汉口长堤街开办了“高洪太铜响器店”。1964年,高青庵令高徒高永运为梅兰芳潜心研制成声似虎啸、响而不躁的“虎音锣”,在业界声望大增。至今, “高洪太”曾四次创造抄锣的世界纪录,其中两面直径1.63米的世界上最大抄锣令世人惊叹。 朱厂长   28   传统天然染技艺 传统天然染技艺(植物染料与染色)是利用草木植物提取染料对纺织物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天然染料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天然染料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植物染料有茜草、紫草、苏木、靛蓝、红花、石榴、黄栀子、茶等;动物染料有虫(紫)胶、胭脂红虫等;矿物染料有各种无机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 黄华荣   29   竹雕 竹雕是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竹雕是以竹为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再雕刻成各类小件雕刻作品,其细若缕,精巧冠绝。雕刻的表现手法有,圆雕、透雕、浮雕等。 徐海清 徐海清,1969年出生于武汉市新洲区。专门从事竹雕研究二十六年以来,不仅延续了中国明清时代的雕刻风格,而且还创造了许多新的雕刻手法,如线刻法、冲刀法、切刀法、铲刀法、挑刀法等。其作品在线条的深浅、粗细、浓淡、流动、飞扬等处理上恰到好处。许海清在雕刻艺术上具有卓越的操刀功力和非凡的感悟能力,其作品在线条的深浅、粗细、浓淡、流动、飞扬等处理上恰到好处,他雕刻的《麻袋硕鼠》、《竹林七贤》、《西游记故事》等一系列作品,均受到专家的极高评价。2010年徐海清携作品到上海世博会参展, 2011年应中澳两国“荆楚文化走澳洲”的邀请,赴澳大利亚献艺,均获得海内外游客的盛赞。 30   西兰卡普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土家族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意为“土花铺盖”或“土家铺盖”。它与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并称中国五大名锦,是土家族民族艺术的奇葩。 土家织锦是以麻、棉、丝、纱等材质,构图取材土家山寨的山光水色、花卉鱼虫、飞禽走兽、民俗风情、物体形态等,用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有机地结合,整个图案既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鲜明的土家族特色。土家织锦工序十分复杂,有纺线、染色、倒线、挑织等12道工序,其产品坚韧厚实、经久耐用。 唐洪祥   31   仙桃贝雕 仙桃贝雕是省级非遗项目,湖北沙湖水乡盛产淡水珍珠贝,品种繁多、壳质坚硬、色彩绚丽,具有晶莹的珍珠光泽,因此从清代末年起,沙湖民间艺人用本地贝壳作原料,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由此诞生仙桃贝雕。仙桃贝雕利用沙湖珍珠贝壳,汲取中国画、牙雕、木雕、石刻等传统技法,经过贝雕艺人精心设计、雕磨、镶拼而成的一种装饰工艺品。 一副大型贝雕品往往需要由成百上千个雕刻小件镶拼而成。因此,仙桃贝雕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受到国内外人士青睐,远销西欧、北美等五十多个国家。 徐银枝   32   黄梅挑花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相传,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黄梅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黄梅挑花重在写意和传神,而非逼真,其作品对人们的思维、想象力有强烈的扩张力和穿透力。每件作品在挑制的过程中均从中心处下针,最后回到起针处收针,不可出现结头、漏针,并且正反两面十分整齐,都可看出相同的图案。 陈晓鸿   33   仙桃麦秆画 (重点推荐项目) 麦秆画源于明末清初,据清史『艺镜』载:乾隆于湖广民宅视一中堂对联,自然金色,满堂生辉,遂购入宫,爱如珍宝,曰:『得此画,胜百十佳丽耳!同治年间,湖广沔阳州举子邓绰堂「字雅儒」进京殿试,候榜期间盘缠告罄,于郊外取材制作麦秆画面市,王公大臣争相购买,聚京举子莫不惊羡。故进士及第、钦点翰林后,编修闲暇研磨此画日益精进,成就一门独特之艺术而密传子嗣。麦秆画将精选之麦秆变成融书、画及多种艺术于一体之精品。画面金色天成,因意简繁,层次丰富,艺术感染力强。其精雕细刻之作品,栩栩如生,神形兼备,无不展现自然美,典雅美,和谐美。 邓小军   34   叶画 (重点推荐项目) 中国叶画被誉为"绿色艺术、环保书画",叶画材质以芭蕉叶、紫荆花叶为主。多采用矿物质料绘画。 叶画是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色彩、纹理、茎脉、褶皱、破损来随类依势作画。它从根本上突破了人类绘画界传统“方框方画”的格局,产生了“内圆外方,方圆结合”的视觉效应。 叶画项目的作者刘义桥先生是中国叶画艺术的创始人,美中书画家协会会员。他历经18年的潜心研究, 完整、系统地创立了中国叶画艺术专业技法。其收藏藏者有国际奥委会主席、国内外领导人及世界佛教领袖等人物,目前已获得《叶画发明专利》、《叶画外观设计专利》等50余项国家专利。 刘义桥 刘义桥,,中国叶画艺术的创始人,思想艺术家,美中书画家协会会员。他历经18年的潜心研究, 完整、系统地创立了中国叶画艺术专业技法,已于1999年至今获得国家专利50余项,2002年参加国际新发明博览会,并列入《中国专利精选》。他的作品先后参加国内大型美展,并多次获奖;曾在中央电视台、韩国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新闻媒专题报道,并分别录入《中国收藏》、《中国名人大全》、《湖北画报》、《今日华人》等各大报刊杂志。中国叶画被誉为"绿色艺术、环保书画",其收藏藏者有国际奥委会主席、国内外领导人及世界佛教领袖等人物,目前已获得《叶画发明专利》、《叶画外观设计专利》等50余项国家专利。 35   咸丰何氏根雕   何平                
本文档为【非遗传承人介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7-31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