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历中医的内容

病历中医的内容

举报
开通vip

病历中医的内容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期瘀血阻滞之象。 证候分析:伤后中期,经适宜的治疗及正气抗邪的作用下,使气血瘀滞逐渐消退,故肿胀逐步消退,疼痛减轻。断骨初步连接而未坚,瘀滞虽消而未尽,故功能未恢复,动则有疼痛,舌质紫暗,脉弦细为气血仍有瘀滞之征。 证候分析:年老体弱,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润清窍,故头晕目眩,“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肾精血不足,故腰膝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皆为肝肾两亏精血不...

病历中医的内容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期瘀血阻滞之象。 证候分析:伤后中期,经适宜的治疗及正气抗邪的作用下,使气血瘀滞逐渐消退,故肿胀逐步消退,疼痛减轻。断骨初步连接而未坚,瘀滞虽消而未尽,故功能未恢复,动则有疼痛,舌质紫暗,脉弦细为气血仍有瘀滞之征。 证候分析:年老体弱,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润清窍,故头晕目眩,“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肾精血不足,故腰膝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皆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之象。 一、骨伤科三期辩证 根据中医骨伤科初、中、后三期辩证,初期,伤后1-2周内,由于气滞血瘀,需消肿止痛,以活血化瘀为主;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0g 川芎10g 鸡血藤15g 川牛膝10g 赤芍10g 陈皮10g 元胡10g 甘草6g 3剂 用法:水煎至400ml,日一剂,分早晚餐前分服。 中期,伤后3-6周内,由于损伤症状改善,肿胀瘀阻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去而未尽,疼痛减而未止,仍应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方选续骨活血汤加减; 当归尾10g 赤芍6g 白芍10g 生地10g 红花15g 蛰虫10g 骨碎补10g 煅自然铜10g 续断10g 落得打6g 乳香6g 没药6g 3剂用法:水煎至400ml,日一剂,分早晚餐前分服。。 后期,伤后7周以后,由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应 以坚骨壮筋,补养气血、肝肾,脾胃为主;方选当归鸡血藤汤加减; 当归15g 熟地6g 龙眼肉10g 白芍10g 丹参5g 鸡血藤15g 甘草6g 用法:水煎至400ml,日一剂,分早晚餐前分服。 二、桃红四物汤的方解 1、辩证施治: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四诊合参,辨证为气滞血瘀,按照中医骨伤科治疗原则: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应用;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药如下: 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0g 川芎10g 鸡血藤15g 川牛膝10g 赤芍10g 焦三仙各10g 元胡10g 续断10g 白芍10g 三七粉3g 甘草6g 用法:开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用药方解: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方中桃仁、红花伍用,桃仁入于血分,破血行瘀,质润多油脂,润;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破瘀力强,红花色赤,行血力胜。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活血通经、祛瘀生新、消肿止痛的力量增强。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瘀血肿痛。当归、川芎伍用,当归性柔而润,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祛瘀消肿,润燥滑肠;川芎辛温香窜,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当归以养血为主,川芎以行气为要。二药伍用,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气血兼顾,养血调经、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力增强。白芍、甘草伍用,名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白芍酸苦,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甘平,入走太阴,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伍用,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实验研究:有镇痛、镇静、松弛平滑肌等作用。 1,三七;别名见肿消; 三七 桃红四物汤的方解 患者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证属“气滞血瘀”,术后早期给予活血消肿药物应用;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伍用,出自《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桃 仁入于血分,破血行瘀,质润多油脂,润;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破瘀力强,红花色赤,行血力胜。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活血通经、祛瘀生新、消肿止痛的力量增强。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瘀血肿痛。当归、川芎伍用,当归性柔而润,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祛瘀消肿,润燥滑肠;川芎辛温香窜,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当归以养血为主,川芎以行气为要。二药伍用,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气血兼顾,养血调经、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力增强。白芍、甘草伍用,名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白芍酸苦,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甘平,入走太阴,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伍用,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实验研究:有镇痛、镇静、松弛平滑肌等作用。 1、白芍、甘草: 【伍用功能】:白芍酸苦,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甘平,入走太阴,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伍用,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 【主治】:气血不和,筋脉失养,以致下肢无力、拘挛、疼痛等症。 【经验】:白芍、甘草伍用,名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实验研究:有镇痛、镇静、松弛平滑肌等作用。 芍药甘草汤善治小腿肚转筋(腓肠肌痉挛),日本三浦义报道:用此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疼痛性腓肠肌痉挛,效果明显。 2、桃仁、杏仁: 【伍用功能】:桃仁富有油脂,滑肠润燥,破血行瘀,杏仁质润多脂,行气散结,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桃仁肝经入于血分,偏于活血(化血络之凝瘀);杏仁入肺经走气分,偏于降气(降肺气之上逆)。二药伍用,一气一血,其功益彰,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主治】:气滞血瘀,以致胸腹、少腹疼痛等症。老人虚人津枯肠燥,大便秘结等症。 【经验】:桃仁、杏仁伍用,名曰双仁丸,出自《圣济总录》。上气喘急。盖桃、杏二仁,质润多油脂,故有较好的润燥之功。二者善走气血,故可行气活血。常用于气滞血瘀之诸痛,津枯肠燥之便秘,屡收良效。 3、当归、川芎: 【伍用功能】:当归性柔而润,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祛瘀消肿,润燥滑肠;川芎辛温香窜,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当归以养血为主,川芎以行气为要。二药伍用,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气血兼顾,养血调经、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力增强。 4、桃仁、红花: 【伍用功能】:桃仁入于血分,破血行瘀,质润多油脂,润;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破瘀力强,红花色赤,行血力胜。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活血通经、祛瘀生新、消肿止痛的力量增强。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瘀血肿痛。 【经验】:桃仁、红花伍用,出自《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 三、柴胡疏肝散的方解: 1、辩证施治:患者胸胁疼痛,舌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四诊合参,辨证为气滞血瘀,按照中医骨伤科治疗原则:早期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药物应用;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如下: 柴胡10g 陈皮6g 香附10g 川芎10g 枳壳10g 芍药10g 炙甘草6g 用法:开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用药方解: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主治跌仆闪挫致胸胁内伤疼痛;方中柴胡苦辛凉,主入肝胆,功擅长条达肝气而舒郁结,用为君药;香附苦辛而平,专入肝经,长于疏肝理气,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川芎味辛气雄,主入肝胆,能疏肝开郁,行气活血,止胁痛,二药相合,共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而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同为臣药;陈皮理气行滞和胃,醋炒以入肝行气;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解止痛,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做使药;诸药相伍,共奏疏肝解 郁,行气止痛之效;方中白芍、甘草伍用,名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白芍酸苦,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甘平,入走太阴,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伍用,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实验研究:有镇痛、镇静、松弛平滑肌等作用。 三、归脾汤的方解: 患者高龄患者,素体虚弱,再加骨折术后,气血损伤,心悸失眠,血虚火动,寤而不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心脾气血两虚;给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药物应用,方选归脾汤加减;方药如下: 白术10g 党参10g 当归10g 黄芪10g 酸枣仁10g 木香10g 龙眼肉10g 茯苓10g 炙甘草6g 3剂 用法:开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患者诉夜寐欠安。患者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证属气滞血瘀,给予活血通络、养脑安神药物应用,方药如下: 酸枣仁30g 川芎10g 龙眼肉10g 生地10g 当归10g 远志10g 夜交藤15g 合欢皮10g 石菖蒲10g 郁金10g 甘草6g 3剂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三、独活寄生汤的方解 当归独活桑寄生杜仲 牛膝秦艽茯苓防风 川芎人参甘草芍药 干地黄细辛肉桂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独活辛散苦燥,善祛深伏骨节之风寒湿邪,并有止腰膝痹痛之长;桑寄生能补肝肾、壮筋骨,去风湿,亦有止腰腿疼痛之功,共为君药;细辛、肉桂心辛散寒湿,温通经脉而止痛;防风疏风胜湿,透邪外出;秦艽善搜筋肉之风湿,通经止痛;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止痹痛,共为臣药。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补血调血;人参、茯苓益气健脾,则气血两补,扶正祛邪。此五味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亦为佐使之用;全方合用,使风湿得除,气血得充,肝肾得补,诸症自愈。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适应症: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腰膝冷痛酸软,腿足屈伸不利,或痹着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现常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按语:风寒湿三气痹着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亏则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治宜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如疼痛甚者,可加红花、川龙、地龙、白花蛇;寒湿偏甚,腰腿冷疼重着者,加附子、干姜、防己、苍术。湿热痹证者,本方忌用。忌生冷食物,防风寒,避潮湿。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身痛逐瘀汤的方解 身痛逐瘀汤 川芎10g 桃仁10 g 红花10 g 羌活10 g 没药10 g 当归10 g 五灵脂10 g 香附10 g 牛膝10 g 地龙10 g 秦艽10 g 甘草6 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本方出自《医林改错》,方中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没药活血化瘀止痛,牛膝、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香附行气活血,秦艽祛风通络止痛,全方共奏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之功。
本文档为【病历中医的内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4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4-07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