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思考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思考

举报
开通vip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思考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思考 指挥通信 随 对地市应急避难场所建殳的思考 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何保护 现代城市免遭灾害或将灾害带 来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已成为城市 发展的紧迫任务.从汶川大地震后紧 急疏散转移受灾群众的情况来看,在 大城市组织数百万居民紧急疏散到几 十公里外的乡镇,存在较大困难.因 此,无论是应对现代战争,还是适应 城市平时防灾减灾的需要,都应该在 市内,城市周边和近郊建设一批应急 避难场所. 城市应急避难所建设意义 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突发重大灾 害时临时安置和疏散人员的场所,是 在灾害发...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思考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思考 指挥通信 随 对地市应急避难场所建殳的思考 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何保护 现代城市免遭灾害或将灾害带 来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已成为城市 发展的紧迫任务.从汶川大地震后紧 急疏散转移受灾群众的情况来看,在 大城市组织数百万居民紧急疏散到几 十公里外的乡镇,存在较大困难.因 此,无论是应对现代战争,还是适应 城市平时防灾减灾的需要,都应该在 市内,城市周边和近郊建设一批应急 避难场所. 城市应急避难所建设意义 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突发重大灾 害时临时安置和疏散人员的场所,是 在灾害发生的一段时期内,供居民紧 急避难避险,具备一定防护功能的临 时安置场所. 首先,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 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中华人民共 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九条规定: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 关."另外还规定,自然灾害,事故 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 统一领导职责.在采取的应急处置措 施中进一步明确:"向受到危害的人 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高 度重视城市避难所建设,也是政府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重 28中国人民防空o09/.总第0期 崇安区广瑞路地区人口疏散动员大会 崔从家 要体现.各级政府应该将避难场所建 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 置. 其次,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是对城市管理者提出的必然要求.为 市民提供安全保障,是政府加强对现 代城市管理和公共管理的精髓和根 本.政府部门在城市防灾减灾中起主 导作用,要确定城市灾害管理的总体 目标,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及法律,经 济,教育等手段,全面提高城市的灾 害应急管理能力.在关注城市信息灾 害,恐怖袭击和金融危机等各种灾害 防治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战争灾害等,切实重视应 急避难所建设.只有这样,政府的防 灾减灾工作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 于未然,也只这样,政府才能在遭遇 战争和灾难时做到从容应对,为每一 个市民提供应急藏身之处. 第三,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也 是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的实际需要. 防空防灾一体化是新形势下对人防工 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和加快城市避 难场所建设,既是人防部门的职责 所在,更是人防系统实现"战时能力 强,平时作为大"要求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防部 门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有利的发展机 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 的要求,把应急避难所建设作为服务 城市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推进防空 防灾一体化的具体行动,真正抓出成 效.要充分发挥人防资源优势,努力 实现包括人防工程,指挥,通信设备 设施等全方位的"平战结合",切实 体现人防建设的社会效益.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构想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结合当地人 口分布,人口密度和地面建筑情况以 及居民疏散要求,按照防空防灾功能 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务实. 应急避难所基本分类.根据场 地面积,相应条件与设施功能,应急 避难所可依照行政区域分为三级.一 是市级避难所.市级避难所的规模一 般应在6—7万平方米以上.其主要功 能是:临时安置受灾群众,提供必要 的生活保障(包括住宿,饮食,医疗 等).作为灾后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 生活秩序时期的过渡场所.二是区 级避难所.区级避难所的规模一般 在1.5—57/平方米左右,可容纳灾民 1000-3000人.其主要功能与市级应 急避难所基本相同.三是街道和社区 级避难所.街道和社区避难所的规模 一 般在1.5Zi平方米左右,最多可容纳 灾民1000人.其主要功能是发生灾害 时,在短期内供受灾人员临时避难. 各级应急避难场所均应具有应急供 水,供电,通信,食宿,防疫和物资 保障功能. 应急避难所建设方式.城市应急 避难所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多种手段和 方式建设.一是露天式.对辖区拥有 的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 改造,增加相应防护设施,赋予该场 地应急避难功能.这种避难场所容量 大,投资较少,见效较快,建成后适 用于应对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和防 空袭作战中的人员疏散防护,是首选 建设方式.二是隐蔽式.随着城市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逐渐趋热,加之现有 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数量较多,面 积相对较大,且具有良好的通风,供 电,给排水等设施,为建设隐蔽式应 急避难所创造了条件.充分加以利用 不仅投资小,易管理,容量较大,而 且设施条件好,适用范围广.其缺点 是平时一旦投入使用,会给工程所有 人经营管理带来较大影响,政府运作 成本较高.三是场馆式.对区域内大 形体育馆,展览馆,度假村和闲置 的大型库房等场所,按照避难所应有 的必备条件,增加必要的生活保障等 设施,即可在气象灾害及自然灾害中 供受灾群众使用.但由于场馆式避难 所主要依托现有房屋,且场地条件受 限,能容纳的人数较少,只能作为一 种辅助建设方式. 应急避难所建设要素.要建设功 能基本齐全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应按 照"能安置,能生活,能保障,能指 挥"的要求,充分考虑"十大要素", 即"两区,四所,四通"."两区"即 人员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四所"即 指挥所,医疗所,物资供应所和临时厕 所;"四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 信.在实施过程中,既可以单建,又可 以结合绿地,公园,防空林,广场,体 育场,大型闲置库房(展馆)和人防工程 等场地来建设. 城市应急避难所建设原则 城市应急避难所建设应遵循五 个原则.一是安全优先原则.城市绿 地,公园,场馆等场所,作为公共产 品和公共服务项目,平时应该为市民 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等服务,特殊 情况下,还应该供市民避难,避险. 城市管理者应该从大局出发,从群众 利益出发,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 ,服 尽可能将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从服务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 两者发生冲突时,首先应满足市民的 安全需求.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做到 "安全优先".二是先急后缓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十九条规定:"城乡规划应当符合 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 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 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 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依法纳入 城市总体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规划可分为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近 期规划主要是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应 急需要,立足早建成,早准备,先期 建设一批,以防急需.远期规划主要 体现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融人安全 城市的理念,在规划城市发展,旧城 改造中充分考虑市民能够避难避险的 安全空间,预留建设场地,有序展开 建设,逐步形成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体系.三是注重结合原则.应急避 难场所的规划建设要与公共场所建 设结合起来,平时发挥各种服务功 能,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为市民提供 生存保障平台.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 建设应与人防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切 实形成"战时应战,急时应急"的能 力.应急避难所的规划建设应把预防 多种灾害结合起来,避免不同部门重 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四是合理布 局原则.应急避难所建设,在确定规 模,定点选址上,应注意根据人口密 度,交通状况,自然条件,安全环境 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建为 所用,不留遗憾.五是政府牵头,部 门协作原则.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一 项复杂工程,涉及的事项多,协调的 难度大,单靠一个部门很难推进.必 须由政府办公室或新成立的政府应急 办牵头,吸收人防,地震,民政,规 划,园林,城管,供电,供水,消防 等部门参加,按照工作职能,实行分 工负责,人防部门主要负责隐藏式应 急避难场所建设,地震部门主要负责 露天式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其他相关 部门主要负责建设中的场地保障,手 续报批,规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物资筹措,设施 提供,卫生防疫及技术支持等,真正 形成齐抓共建的局面.?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人民防空办公 室主任;文内照片由作者提供) 中国人民防空00./.总第o期29
本文档为【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