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部钩沉索隐的历史文献集——《青海土族史料集》简介

一部钩沉索隐的历史文献集——《青海土族史料集》简介

举报
开通vip

一部钩沉索隐的历史文献集——《青海土族史料集》简介一部钩沉索隐的历史文献集——《青海土族史料集》简介 一部钩沉索隐的历史文献集——《青海土族 史料集》简介 噬 古籍"十五"规划项目,为"青海省少数民 族古籍丛书"之一,于2006年l2月由青海 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有了省民委古籍 办领导的鼎力支持,才使该书得以顺利 付梓问世,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百余年来,中外学者对于土族的族 源历史,土司制度,社会经济,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文学语言,音乐文化等进行了 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据粗略统计,已公 开发表的论文约有500余篇,专着近30 部.由于土族有本民族语言而没...

一部钩沉索隐的历史文献集——《青海土族史料集》简介
一部钩沉索隐的历史文献集——《青海土族史料集》简介 一部钩沉索隐的历史文献集——《青海土族 史料集》简介 噬 古籍"十五"规划项目,为"青海省少数民 族古籍丛书"之一,于2006年l2月由青海 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有了省民委古籍 办领导的鼎力支持,才使该书得以顺利 付梓问世,在此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诚挚谢意! 百余年来,中外学者对于土族的族 源历史,土司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社会经济,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文学语言,音乐文化等进行了 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据粗略统计,已公 开发表的论文约有500余篇,专着近30 部.由于土族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 的文字,学者的研究主要依靠散见于明 代以来的汉文资料,部分藏文资料和本 民族口碑资料.鉴于此,<青海土族史料 集=}一书,初步将记载于各种汉文文献中 的土族资料和部分有价值的口碑资料作 了搜集整理,分为历史典籍史料,地方志 史料,金石碑刻史料,家乘宗谱史料,社 会生活史料,口碑史料等六个方面,汇集 成为一部完整的土族历史文献,一方面 为研究者提供内容丰富,翔实可靠的资 料,另一方面为继续谱写土族光荣历史, 发扬土族优秀文化传统尽一份绵薄之 力.兹介绍如下. 史料 汉文历史文献对于土族的记载当推 明代官修<明实录=},清朝官修之<清实 录》,以及清代学者梁芬所撰《秦边纪略》 等.明清《实录》属编年体史料长编,在记 载边疆少数民族活动方面据史直书,史 料价值较高,记载了明清以来中央王朝 对包括土族在内的西北少数民族所施行 的政治怀柔政策和茶马经济政策,尤其 是土族上层人物与朝廷密切的贡赐关 系,土兵听从调遣,参与扞御边疆的军事 活动等.<秦边纪略=}又名<西陲今略=},是 清代初年专述西北舆地的重要着作,涉 及土族所在区域的边堡墩台,建置沿革, 山川形势,道路驿站及官司戎伍,农畜物 产,风土习俗,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土族在 自身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人口繁衍,经济 中圆土藏?2007?一-号 生产和文化交流. 在纪传体史籍中,张廷玉撰<明史=}, 王鸿绪撰<明史稿=},徐乾学撰<明史列 传>,何桥远撰<名山藏=},郑晓撰<吾学 编=},郑汝璧撰<皇明功臣封爵考=},赵尔 巽撰<清史稿=}等等的官修和私家着作 里,李英,李文叔侄,鲁鉴,鲁麟祖孙数 代,祁秉忠,本进忠等土族历史上比较有 名的人物皆立其传.李,鲁二氏既是当时 安守边土的名将,又是今甘青地区着名 的土司,故有多部文献记载.祁秉忠是明 后期涌现出来的着名将领,累官凉州副 总兵,闾阳总兵官,在辽东抗金而死.本 进忠是清代乾隆年间涌现出来的土族着 名人物,历官云南提督,卒后被乾隆皇帝 列入五十功臣之内,画像凌烟阁.在<清 史稿?土司传=}中,录有青甘土族土司l5 家,即东府,西府李土司,东府,西府祁土 司,辛土司,甘土司,喇土司,赵土司,汪 土司,纳土司,吉土司,朱土司,阿土司, 冶土司和鲁土司的由来,世系传承与任 职情况.时至1931年8月,南京政府通过 "明令撤消土司一案",才使西北地区沿 袭了600余年的土司制度最终被废除.今 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青海省 土司李承襄等呈请将土司制度另易名号 不轻事改革文=},<青海省政府咨请蒙藏 委员会取消青海土司呈文=}两篇文献,就 是围绕此事的珍贵历史档案.前文由世 袭土司李承襄,祁昌寿,纳守业,吉树德 等联名呈报南京政府,列举种种理由,认 为不宜废除土司制度,请求予以继续保 留.后文则是民国青海省政府上报民国 中央政府而坚决废止土司制度的决定性 文件. 在B彦成青海奏议=},<豫师青海奏 稿=}中,有<嘉庆十二年九月九El军机大 臣字寄奉上谕=},<请奖土官急公出力片=} 等数篇片奏疏,青海省档案馆所藏顺治 五年《总督陕西三边军门孟(乔芳)谕 帖=},<永昌参将祁兴周应该盘查过往回 民手谕=}等,反映了在清代初期青海地区 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斗争中,土 族上层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的状况,从侧 面反映了这个时期土族的政治面貌. 土族历史上有许多享誉海内外的高 僧大德,尤其以佑宁寺章嘉呼图克图活 佛系统为盛,章嘉与达赖,班禅,哲布尊 III111l 留镏 丹巴并称"黄教四圣".历辈名僧不仅以 渊博精深的佛学知识而得到广大僧俗民 众的极端崇信,更因非凡的政治远见和 异常才干受到清朝皇帝的倚重.民国时 期妙舟所着《蒙藏佛教史》第五编之《章 嘉呼图克图》,杜载元主编的(台湾)《革 命人物志》之第八集《章嘉呼图克图传》, 集中记述章嘉活佛的世袭系统,历辈活 佛弘扬佛法及其与清朝,民国政府密切 关系等内容;《民国政府册封护国净觉辅 教大师章嘉呼图克图令文》,特意褒扬了 第七世章嘉罗桑班殿丹毕蓉梅(1891— 1958)专意弘扬佛法,爱国爱教,坚决抗 日的事迹. 料 传统的地方志是我们了解一个地区 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 技的重要地情资料,有着鲜明的区域性, 连续性和可靠性特点.记载土族的方志 主要有:明代刘敏宽《西宁卫志》,吴祯 《河州志》;清代贾汉复《陕西通志》,杨应 琚《西宁府新志》,苏铣《西宁志》,查郎阿 《甘肃通志》,升允《甘肃新通志》,张瓒 《河州志》,李天祥《碾伯所志》;民国时期 刘郁芬《甘肃通志稿》,邓承伟《西宁府续 志》,刘运新《大通县志》等.这些方志中 的《地理志》,《建置志》,《职官志》,《人物 志》,《武备志》,《军政志》及《民族志》等 相关篇目,记载了土族地区的地理环境, 山川形势,资源物产,风土习俗,历史古 迹,人物事迹,与周围汉族,藏族和回族 等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体现了自明 清以来土族在政治活动,经济发展与文 化创造等方面的时代面貌. C八'SNAONAI_Y 息西部内乱立有战功,被封为会宁伯;李 文镇守大同,防御蒙古铁骑南下,累立战 功,被封为高阳伯.在铁券文中,明廷着 意赞扬了他们的军功战绩,并明确规定 享有的特权,以此激励本人及后代效忠 朝廷.《高阳伯李文铁券》实物现存青海 省档案馆,此铁券形制如瓦,呈半弧形, 生铁质,铁色如墨.左右长37.5厘米,上 下高21.2厘米,/go.25厘米,重1300克.正 (凸)面镌有明英宗诰命之文,字嵌以金, 金书灿然,颜体字.每字大约1平方厘米, 分17行,每行13字,共216字,正面有2O6 字,反面有1O字.是西府李土司后裔李永 蔚于1986年5月14日捐献给青海省档案 馆的.该铁券是中国现今保存于世的屈 指可数的铁券之一,2003年被列入"首批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寺庙碑志有《广福观修建记》,《重修 宁番寺记》,《敕赐广福观梦感记碑》,《敕 赐感恩寺碑记》,《敕赐弘化寺碑》,《敕赐 佑宁寺碑》等,前4通碑记李英,李文及鲁 麟在所驻守本地主持建造修葺道观和佛 寺之事;后2通碑记述明清朝廷在土族地 区允许建立佛寺之事,体现了封建专制 王朝怀柔政策及笼络人心的宗教政策. 建筑碑志有《新修札都水渠记》,《增修巴 暖三川堡寨山城记》,《创建定西门碑》 等,主要是土族地方官员兴修水利,修建 城池和军事堡垒内容.《明故奉天翊卫推 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高阳伯李 公墓志铭》,《明故前推诚宣力武臣特进 荣禄大夫柱国会宁伯李公神道碑》,《追 赠特进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李公 神道碑》,《皇明镇国将军都指挥佥事祁 公墓表》,《明故荣禄大夫靖虏将军总兵 官都督鲁公墓志铭》等,则是土族名望大 族人物的墓志碑铭. 史料融料《敕赐李英金书铁券》,《高阳伯李文 铁券》之文属"金书铁券"文献.金书铁券 又叫"丹书铁券",是中国历史上专制帝 王颁赐给有功之臣并世代保持优遇特权 的证件.券用铁制成,用朱砂书写,或刻 字而嵌以黄金.此制始于汉代,为后世帝 王所效仿.明廷特地颁赐给李英,李文的 铁券,正是如此.李英在明宣宗即位初平 珊瞅 "国有史记,家有谱书",谱书又称家 谱,族谱,宗谱,家乘,谱牒等,是中国传 统的记录家族渊源由来,人物世系及其 事迹的家族生活史文献,具有"溯本求 源","辨别亲疏"等特殊功能,有些学者 则称之为"民众的二十六史",即在研究 中国历史的某些重大问题上,有一定的 史料参考价值.深受汉文化熏陶的土族 中囝土旃?2007?_一号 也不例外,都有用汉文编写自己家族或 宗族历史的传统.现在能够看到的土族 家谱有:《李氏宗谱》,《李氏族谱》,《祁氏 家谱》,《辛氏宗谱》,《赵氏宗谱》,《纳氏 宗谱》,《邓氏宗谱》,《重修鲁氏家谱》及 《鲁氏世谱》等数十种.这些卷帙庞杂的 谱书,一般有谱名,谱序,凡例,姓氏源 流,世系考,世系表,人物传记,祠堂,坟 茔,家规家训,恩荣录,像赞,艺文,字辈 派语等内容.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李氏宗 谱》和《鲁氏家谱》."李氏"即为李土司, 其直系后裔李培业教授(李培业教授现 工作在陕西经贸大学,在研究中国数学 史方面颇有造诣)把珍藏的十余种《李氏 宗谱》作了整理后,于1999年出版了题为 《西夏李氏世谱》一书."鲁氏"即鲁土司, 其家谱现存有《鲁氏忠贞录》,《鲁氏家 谱》,《重修鲁氏家谱》和《鲁氏世谱》等4 种.这两部家谱存录有不少珍贵资料,收 录有明代成祖,宣宗,英宗,宪宗,孝宗, 世宗,清朝世祖,圣祖,世宗,高宗,穆宗 等明清两代皇帝赐予的诰敕文书,内容 涉及恩赏奖励,军务边事,赐寺额名,吊 唁祭文等内容,其中李谱录诰敕4o余篇, 鲁谱录诰敕100~.篇;另有历辈世袭土司 人物的详细传记,地方官府发予的公文, 告示,土司本人的述职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同宗子孙分 立门户的印单等.从中既可以了解到朝 廷对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优待政策和 统治管理政策,又可以看到土族地区由 土官到土司制度的制度演变,人口繁衍 与宗族的迁徙,家族经济生产,建寺修观 及信仰活动,接受文化教育及家风家规 的习俗贯制等. 料 由于土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关于 这方面的文献极为缺失.乾隆十六年 (1751年)由大学士傅恒等编撰《皇清职 贡图》,具有"各绘男女之状及诸部长属 众衣冠之别,凡性情习俗服食好尚罔不 具载"图文并茂的特点,该书之卷五,记 载了土族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衣食住行 习俗等,但受本书体例限制,内容是片断 式的. 集中反映土族20世纪5O年代以前社 会状况和风土习俗的综合资料,主要有 CSN 顾执中,陆治二人写于1933年的《到青海 去》,1934~1E省府民政厅编写的《最近之 青海?互助县土人调查记》等.1932年以 后陆续编写的《大通县风土调查概况》, 《民和县风土调查记》,《互助县风土调查 记》,195o年手抄本《藏,土,回各族风俗》 等,大多是由第一手调查采访实录编成, 分类记述了土族地区的山川疆域,建置 沿革,社会状况,民族宗教,户数物产等. 土族的口碑资料比较丰富.赞颂土 族英雄格赛尔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赛 尔》,反映婚姻爱情故事的叙事诗《拉仁 布与吉门索》,歌颂听从朝廷奉命出征英 雄祁家延西的叙事长歌《祁家延西》,用 问答形式赞扬绵羊诞生及牺牲精神的 《福羊之歌》等已翻译整理,分别用汉文 出版和发表,其中,《拉仁布与吉门索》在 2006年被列为"青海省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备受学界关注. 本书特意将世代流传在互助,民和地区 土族群众中的《婚礼歌》作为历史文献采 录.互助土族《婚礼歌》由乔生华,乔志良 搜集整理,民和土族《婚礼歌》由徐秀福 搜集整理.在编入本书时,根据土语原 意,又进行了字词语句,表述方式上的修 改.这里特别要感谢土族老人徐秀福先 生,他一辈子生活在民和三川地区,谙熟 古老的土语,对婚礼歌的曲调唱词烂熟 于胸.出于对自己民族的热爱之情,十多 年来,老人跑遍了三川土族村庄,专门搜 集用土族语言传唱的《婚礼歌》,并作了 较为全面的搜集,翻译和分类整理.他曾 不止一次地说道,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强 势冲击,土族古老的语言已逐渐消失, 《婚礼歌》在年轻的一代中已不再传唱 了,他这样花时间,费精力去搜集它,整 理它,不是出于名利,而是要把它保留下 来,让更多的人们知道了解土族丰富多 彩的文化.为了不使这样有多方面文化 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口碑文献失传,我们 特地把这部长期流传和保存在民和三川 土族民间的《婚礼歌》,作为珍贵的历史 资料,完整地呈现给读者.《婚礼歌》的主 要内容包括:出嫁姑娘对包办婚姻制度 的哀怨和不满,对父母亲人依依惜别的 《哭嫁歌》,婚姻缔结过程中种种繁缛仪 礼的《典仪歌》,《喜庆歌》,女方家人对娶 亲人和媒人种种玩笑似的《戏谑歌》,真 诚祝福新婚夫妇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的 《酒宴歌》,出嫁女儿感谢父母养育之情 的《谢娘恩歌》,答谢媒人促成两家秦晋 之好的《谢媒公歌》,在婚宴上用问答形 式欢唱的《百问歌》一对天地万物生 成,人类起源的解释,金木水火土及阴阳 五行相辅相成的认识,儒家和道,佛宗教 的认同与信仰,中国历史上忠孝节义事 迹的赞颂,农牧业生产经验的介绍,日常 生活中各种社会关系,人伦原则,道德风 尚,人生态度,行为方式等世俗民情的广 泛反映等等,可以说这是反映土族生活 的"百科全书". 土族是一个只有20余万的小民族, 他们生活在人数众多的大民族之中的 "孤岛"上(土族学者吕建福语),可其历 史并不"小",其历史作用也不"小".土族 主体先民吐谷浑早在西晋时期就进入了 河湟地区,一直与历代中央王朝保持有 密切关系,在与周围民族交往过程中,借 鉴吸收汉,藏,回等民族优秀文化的同 时,也不断改造着自己,最终融合创建了 独特的民族共同体一土族.可以说,土 族形成的历史和自身发展的历史,是一 幅河湟地区古代各民族融合吸收与发展 创新,最终融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动 画卷.土族之所以能够以人口规 模很小的族群顽强地维持和保留 下来,是因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土族民族本身的形成,发展的 历史过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于民族学的研究和民族文化的 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书所辑录的土族史 料,有两个特点.第一,和辑录其 他汉文典籍中的青海史料一样, 为研究者提供了较为全面丰富, 翔实可靠的资料,尤其是反映土 族民族社会文化史的内容,对青 海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状况的记 述,起着补充,勘正的作用.如口 碑史料中所反映的衣食住行,婚 丧嫁娶习俗,儒佛道信仰,与周围 地区汉,回,藏等民族和睦相处等 内容,真实地记录土族的社会生 中圆土旃?2007?一?号 活史,反映了土族的审美心理,审美气质 和艺术情感;同时接近真实地记录了中 国民族史实际过程中,小民族与大民族 之间融合发展的历史.正如张公瑾先生 在《民族古籍与民族古籍学》(《中央民族 大学》2003年第6期)一文所讲,自古 以来,我们多民族国家内所发生的繁荣 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惊心动魄的历史事 件,如果没有汉文典籍,民族文献和少数 民族口碑文献,就不会有全面,系统而完 整的记录.斯言是也.第二,对于土族史 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本着尊重历史,尊重 科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严肃态度 而进行的.整理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 够了解这些文献,并充分地利用它,把它 变成可使用资源,继续为谱写土族光荣 历史,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供可 资借鉴的资料. 当然,由于种种条件制约和囿于整 理者的眼界,本书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或许在本史料集里有些不属于土族历史 文献内容的,或许可能还没有搜集到散 见于其他文献着作中的土族史料,遗漏 或舛误之处,还需读者见谅.衷心祈望同 仁尤其是土族学者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 议. 作者系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注: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题图摄影:大拙 张连生摄 哪?
本文档为【一部钩沉索隐的历史文献集——《青海土族史料集》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4
浏览量: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