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印度政治与经济

印度政治与经济

举报
开通vip

印度政治与经济印度政治与经济 1.印度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1)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七位。2013年人口约12.5亿,居世界第二。经济快速增长且规模大,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二。 (2)历史悠久、灿烂而曲折。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3)人类学博物馆,现在,有10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 (4)众多的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原始宗教、巴哈依教等 (5)独特复杂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亚种姓、贾提、贱民。等级制;内婚制;职业集团制;行为规范制 ...

印度政治与经济
印度政治与经济 1.印度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1)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七位。2013年人口约12.5亿,居世界第二。经济快速增长且规模大,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二。 (2)历史悠久、灿烂而曲折。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3)人类学博物馆,现在,有10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 (4)众多的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原始宗教、巴哈依教等 (5)独特复杂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亚种姓、贾提、贱民。等级制;内婚制;职业集团制;行为规范制 (6)世界上实行议会民主制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实行议会民主制,被西方国家当做发展中国家实行议会民主制的“橱窗”. (7)印度正在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 总结 印度是世界上最具多样化、最复杂的国家。 印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家之一,是中国的最大邻国,正在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21世纪必将成为世界大国之一。 2.国会的组成情况及职责。 (1)联邦院:由不多于250名议员组成,其中12名由总统任命.必须是30岁以上的印度公民。设议长和副议长各一名。 人民院:议员不超过547名,其中525名代表各邦人民,20名代表中央直辖区人民。人民院议员必须是25岁以上的印度公民。设议长、副议长各一名,议长一般由执政党议员担任。议长的地位和作用非同小可,是国家尊严和自由的象征。 (2)国会的职责和权限主要有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行政权。 立法方面,联邦的一切立法须经议会通过。要修改宪法,须在国会任意一院中提出法案,并获得该院半数议员以及出席和投票议员的2/3多数通过。 财政权方面,政府和国家公用事业的财政预算和拨款、征收新税、免征旧税或变动税种,必须经过国会批准。 国会有权监督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工作。政府的重大政策、措施须经国会批准,国会有权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迫使政府辞职。 国会还有权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弹劾总统、副总统,罢免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首席选举委员、总检察长、检察长、审计长,有权选举警察总监。在紧急状态时,国会有权代理邦立法机构行使职权 3.印度中央政府的组成情况及权限。 中央行政机构由总统、副总统以及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组成。 总统由总统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35岁的印度公民,都有权选举。不得兼任议员或有收益职务,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既是联邦立法机关(议会)的组成部分,又是联邦中央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还享有部分司法权,并且是印度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总统行政权的行使必须根据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做出的决定和建议。 印度联邦设副总统1人,协助总统行使职权。副总统的任期;副总统的罢免:两院议员多数投票赞成。 印度总理是印度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多数党议会党团领袖充任,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总理是部长会议的领导人,组织和领导联邦政府,领导政府作出一切重大决策。 印度部长会议由总理和各部部长(或称内阁部长)、国务部长及副部长组成,其成员由总理指定、总统 任命,通常为40,60人。 内阁部长是指属于内阁成员的部长,他们通常是总理的亲信或党内的重要领袖,掌握着政府中比较重要的部门,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和政府其他活动。 国务部长只主管本部工作,很多国务部长需要接受内阁部长的直接领导。 部长会议集体对人民院负责并接受人民院的监督。 内阁是由总理和内阁部长组成的决策机构,成员通常只有10,20人。 内阁的职权主要有:对国家重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作出政策决定并提请议会讨论或提请总统直接颁布实施;执行议会通过的法律或总统颁布的法令;划分和协调联邦政府各部权限,督促和监督政府政策的执行情况。政府的决策先经过内阁商定,然后在部长会议上例行通过并以部长会议的名义颁布。 4.印度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的组成情况及权限。 最高法院是印度最高的司法机关,享有初审管辖权、上诉管辖权、建议权以及其他重要职权。主要职权包括:a、指导和监督高等法院、县法院和其他从属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最高法院宣布的法律对印度境内的所有法院都具有约束力;b、对印度联邦政府与各邦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决;c、审查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颁布的法律、决议和命令,对其是否符合宪法进行裁决;d、被告对高等法院作出的民事、刑事和其他诉讼案件作出的判决提出的上诉,由最高法院进行终审判决;e、解释宪法和法律;f、作为总统的法律顾问,向总统提供法律咨询及有关法律事务的服务。 最高法院由一名首席法官和7名法官组成,均由总统任命。按惯例,总统应该任命最高法院中资历最深的法官担任首席法官。只有三种印度公民有资格被任命为最高法院法官:1、在高等法院连续任职两届或任职5年以上的法官;2、在高等法院或同级法院连续任职两届或任职10年以上的检察官;3、总统认为杰出的法学家。最高法院法官在就职前必须举行宣誓仪式。 宪法规定每邦应设高等法院,但一些小邦和中央直辖区共有一个法院。高等法院在各自所管辖的区域内具有最高司法权威性。 高等法院由一名首席法官和若干名其他法官组成,法官人数由总统根据需要决定。高等法院法官由总统在与有关人员协商后任命。 有两种印度公民可以被任命为高等法院法官:在印度境内从事司法工作10年以上者;在高等法院或同级法院担任检察官10年以上或两届者。 高等法院依法有权向辖区内的任何个人、机关乃至政府发布各种指示、命令和令状。 有权监管辖区内所有法院和法庭的司法工作; 可以就宪法解释等重大问题对下属法院的处理作出指示乃至作出处理或裁决; 可以宣布邦议会通过的违反宪法或侵害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法律法规无效; 对有关藐视法庭的行为进行惩处。 5.印度三权之间的关系 国会有权监督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工作。政府的重大政策、措施须经国会批准,国会有权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迫使政府辞职。 国会还有权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弹劾总统、副总统,罢免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首席选举委员、总检察长、检察长、审计长,有权选举警察总监。 在紧急状态时,国会有权代理邦立法机构行使职权。 议案在两院通过后,将送交总统批准。总统必须批准议会通过的财政法案,但有权拒绝批准非财政议案并将其送回两院重新考虑。 在行政权方面总统的主要职权包括:依法处理联邦政府内政外交的一切行政事务;任命总理;任命部长会议成员、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总检察长、审计长、各邦邦长、各中央直辖区行政专员、驻外使 节以及其他重要的联邦官员和委员会成员,等等 。 在立法权方面,联邦议会通过的一切法案必须经过总统的批准和颁布。有权召集联邦议会会议,提出议会休会,必要时宣布解散人民院,向议会提出咨文,在议会休会期间以发布命令的方式制定和颁布法律。 在司法权方面,总统对一切死刑案件、一切由军事法庭判决的案件以及一切触犯联邦法律而被判刑的案件都有权做出赦免、减刑、缓刑或停止判决的决定。 总统行政权的行使必须根据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做出的决定和建议。总统只能任命人民院中多数党议会党团领袖为总理,各部部长都是总理提名后由总统任命。 最高法院:审查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颁布的法律、决议和命令,对其是否符合宪法进行裁决;解释宪法和法律;作为总统的法律顾问,向总统提供法律咨询及有关法律事务的服务。 6.印度行政官制度。 改革后的印度文官系统分为全印文官、中央文官和邦文官三类。全印文官是指既可以在联邦任职又可以在各邦任职的文官 中央文官是指在联邦中央所属各部任职的文官,分为科技性中央文官和非科技性中央文官。 邦文官是指由各邦单独(或几个邦联合)招收、任用和管理的文官。邦文官通常被分配到县下属的区从事税收和行政工作,也可以通过选拔提升为全印文官中的印度行政官 全印文官、中央文官和邦文官都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等级与工资待遇挂钩。 第一等(包括副秘书级和下秘书级)和第二等(包括股长级和助理官员级)为官员。第三等为办事员。第四等为勤杂人员。 三等以下的文官只不过是政府的雇员而已。 印度文官的任用的基本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考试,每年大约有55,的一等文官缺额通过这种方法任用,也有部分二等文官缺额通过这种方式任用。第二种是提升任用,主要依据才能和年资。第三种是选拔任用。 联邦公职委员会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公开考试,招收一等、二等全印文官和中央文官。人员选拔委员会负责三等文官的招考和录用。(世界最难文官考试,初试为综合考试,3月份;组试有九个科目,10月份;面试,次年。) 印度政府十分重视文官的专业培训,培训分为四种 。 印度中央以及各邦政府制定的文官法规对印度文官作出了严格的纪律规定:文官必须始终保持绝对忠诚并忠于职守,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和竞选活动,不得泄露政府机密,不得擅自向电台发表广播讲话或向报刊投稿(纯文学、艺术和科技型稿件例外),不允许其子女或其赡养人在与其公务往来的私人企业或任何其他企业工作,不得接受并不得允许其家属接受任何人的馈赠,不得从事商业或投机活动等。 文官违犯纪律将会受到惩处。惩处办法分两类七种 。 7.印度政党制度的蛀牙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一,政党的历史较长。1885年12月国大党成立,1906年穆斯林联盟成立。 第二,政党尤其是地方性政党众多,难计其数。1952年第一届大选有14个全国性政党,178个非全国性政党。2004年大选有750多个政党参选。政党众多的利与弊。 竞争人民院席位的政党1952年只有55个,1989年增加到117个,2009年达370个。 第三,政党频繁分化组合,构成不稳定。印度的政党几乎都经历过多次分裂或重组。原因。 第四,由一党支配到多党竞争,联合执政。1989年前,基本上由国大党执政。目前国大党、印度人民党、左翼阵线和地方政党是四大政党势力。利与弊。 第五,地方政党发展壮大 1967年大选,地方性政党开始在有的邦执政,目前至少有10多个地方性政党在邦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 地方政党1984年所获选票比例1984年只有11.2%,最近四届大选接近30%,1991年获得人民院席位55席,1996年获110席,1998年获168席,1999年获222席,2004年获159席。 第六,种姓政党兴起 北方邦,1984年成立大众社会党(达利特种姓),1992年成立社会党(亚达夫种姓);比哈尔邦有全国人民党(亚达夫种姓);等等。 8.印度主要政党的基本情况。 (1)国大党:国大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委员会,国大党工作委员会是执行机关,地方组织包括邦委员会、县(市)委员会、区(市)委员会。(领袖为索尼娅.甘地,其子拉胡尔.甘地) 1977年以前一直执政,1977年、1989年和1997年三次成为在野党,2004年以后又执政至2014年。 (2)印度人民党:该党成立于1980年4月6日,主要成员是以阿?比?瓦杰帕伊为首的人民同盟成员、从人民党中退出的部分社会党人和国大党(组织派)成员。1986年阿德瓦尼任党主席后,号召重建罗摩庙,(推到阿约迪亚)。1989年第九届大选中成为第三大政党,1991年第十届大选成为第二大政党,1996年第十一届大选成为第一大政党,1999年10月在第十三届大选后组阁成功,执政至2004年4月。 印度人民党的政治纲领:以民族主义、民主、积极的非教派主义和甘地的政治经济权利分散原则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主张在经济领域实行甘地倡导的合作托管制,反对经济权利集中,更多发展小型企业和个体经济。 印度人民党的组织系统分为全国总委员会、邦总委员会、县委员会、区委员会和地区支部。全国总委员会为最高执行机关,下设中央议会局指导党的议会工作。 (3)人民党:该党最初由印度民众党、人民同盟、国大党组织派、社会党和国大党(少壮派)等5个反对党,为参加和赢得第六届大选于1977年1月临时拼凑成立,并赢得该次大选。5月正式合并称人民党该党主要代表印度北部农村中上层利益,并主张维护低种姓和落后阶层的利益,追求社会公正。该党的社会纲领是:以甘地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印度建立民主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国家。在1989年第九届大选中,人民党联合泰卢固之乡党等组成全国阵线,成为第二大党,在印度人民党和印度共产党(马)支持下组阁,执政到1991年5月。1996年新人民党参加联合阵线执政。 (4)印度共产党:该党1920年10月17日成立于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1925年12月26日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纲,成立了临时中央机构,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此后被宣布为非法组织,1942年才恢复合法地位。1957年,该当在喀拉拉邦议会选举中获胜,组建邦政府。1971年,与国大党等组建喀拉拉邦联合政府。印共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分裂。以S?A?丹吉为首的一派继续称印度共产党,以孙达拉雅等为首的一派在1966年11月称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1980年4月,印共内部主张支持国大党的少数派另组全印共产党。 (5)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1977年6月和1978年1月,印共(马)先后在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执政。1980年1月,印共(马)在喀拉拉邦再度执政。该党主张将垄断企业收归国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公平、平等的收入、工资改革。在对外关系上,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友好以及不结盟政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主张各党坚持平等、独立和互不干涉原则,强调印中关系正常化。印共(马)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友好关系。 (6)民众党:1979年,以查兰?辛格为首的原印度民众党退出人民党后,于当年9月建立民众党。此外,民众党主要成员还包括一部分原社会党人和国大党人。民众党的主要支持力量在北部印地语地区。 9.印度的基本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采用三权分立的总制度 10.尼赫鲁、英.甘地、拉.甘地、瓦杰帕伊、拉奥等印度政治家的基本情况。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是印度民族运动领导人,印度共和国首任总理,当代世界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出生于印度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1905年—1912年,尼赫鲁在英国留学,获得律师证。 在1916年国大党勒克瑙年会上,尼赫鲁与圣雄甘地首次会面,被甘地视为政治接班人。1917年—1927年是尼赫鲁在政治上迅速成长的时期。正是从这时起,他投身民族独立运动,成为一名职业政治家。他先后九次入狱,前后在狱中度过了9年时光。期间,他先后担任过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大党总书记和主席等职务。他曾周游了欧洲一些国家,参加了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活动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担任印度共和国总理达17年之久。在他执政期间,他的内外政策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议会民主、“社会主义”、非教派主义和不结盟,并为之奋斗了一生。1964年5月27日,尼赫鲁因病去世,享年75岁。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担任印度共和国总理达17年之久。在他执政期间,他的内外政策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议会民主、“社会主义”、非教派主义和不结盟,并为之奋斗了一生。1964年5月27日,尼赫鲁因病去世,享年75岁。 英迪拉?甘地 印度政治家,先后担任总理16年。英迪拉是尼赫鲁的独生女,婚前叫普里亚达希妮?英迪拉?尼赫鲁。1939年2月—194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主攻历史学、人类学、社会、行政学及管理学。1942年3月,她与费罗兹?甘地结婚,成为英迪拉?甘地夫人,夫妇二人曾因反英而入狱,育有二子。长子拉吉夫,次子桑贾伊。 从1955年起,英?甘地当选为国大党最高决策机构工作委员会委员。1957年,当选国大党中央选举委员会委员,参与挑选党的议员候选人这一重要工作。1959年,月,当选国大党主席,正式成为举国公认的国大党领导人之一。1960年,她辞去国大党主席职务。 在夏斯特里政府中,她担任新闻广播部长,在内阁中排名第四。 拉吉夫?拉特纳?甘地(Lajiv Gandhi)1944年8月20日出生于印度孟买市,是尼赫鲁的外孙、英迪拉?甘地的长子。少年时期,拉吉夫就读于印度的贵族学校。1960年,他同弟弟桑贾伊一起前往英国求学,在伦敦帝国学院学习一年后转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机械工程,课余时间学习飞行。1965年,拉?甘地结识意大利姑娘索尼亚?梅因诺。同年,拉?甘地回印度,考入德里沙夫达尔琼飞行俱乐部接受正规训练。1966年11月底,获得飞行资格证书。1968年2月25日,拉?甘地和索尼亚举行婚礼。婚后,拉?甘地在印度航空公司当飞行员,索尼亚学习印度的历史、文化和语言。他们淡泊政治,与世无争,生活美满。1970年,索尼亚生下儿子拉胡尔,1972年,生下女儿普里扬卡。 1980年6月23日他的弟弟桑贾伊坠机身亡后,他的母亲坚持让他从政接班。拉?甘地十分踌躇,但最后还是遵从母命,脱下飞行服步入政坛。1981年5月11日,拉?甘地正式加入国大党(英)。6月14日,他参加北方邦阿梅提选区的人民院议员补缺选举成功。1982年1月,他出任青年国大党(英)的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2月,他担任国大党5名总书记之一。这时,他实际已经成为印度政坛的第二号人物。同年,索尼亚放弃意大利国籍,加入印度国籍。 1984年10月31日英?甘地被刺后数小时,国大党立即任命拉吉夫?甘地为党主席和议会党团领袖。经总统同意,拉?甘地在他母亲被害后数小时宣誓就任总理。 拉奥简介 帕穆拉帕提?文卡塔?纳拉辛哈?拉奥(P. V. Narasimha Rao)(1921.6 – 2004.12)出生于安德拉邦,属婆罗门种姓。曾就读于海得拉巴奥斯马尼亚等大学,获理学士和法学士学位。通晓英、法、梵文等17种语言,擅长写作,曾用印地文、马拉提文写过许多小说。1956年起历任安得拉邦国大党副主席、邦议会议员、邦政府首席部长等职。此后先后任过国大党总书记、人民院预算委员会主席、外交部长、内政部长、国防部长、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等职。1991,1996年任印度总理。 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印度中央邦瓜廖尔的一个教师家庭。1939年,年 仅15岁的瓦杰帕伊便开始投身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并曾被捕,是人民同盟的最早党员之一。从1948年起,他成为一名彻底的社会活动分子。1957年入选人民院,1957年至1977年为人民同盟议会党团领袖。1968年至1973年任人民同盟主席。1975年至1977年,英?甘地实行紧急状态时被捕入狱。1977年出狱后参与人民党的组建,在人民党内阁中任外交部长。1980年4月,因反对人民党关于原人民同盟成员必须脱离国民志愿服务团的决议而脱离人民党,以人民同盟为主体组建了印度人民党,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结束了国大党数十年垄断印度政坛的历史。 瓦杰帕伊曾获坎普尔大学政治学文科硕士学位。他幽默、富有智慧、口才颇好,是印度人民党的杰出领袖。他是一位诗人(出版过诗集)、政治家,既有浪漫精神,又有进取心。他是反国大党的勇士。他一生未婚,只有一个养女。 瓦杰帕伊1980年和1997年两次出任新德里人民院议员。1962年至1967年和1986年至1991年,他两次当选联邦院议员。曾被授予最佳议员奖章。印度人民党在1998年3月的第12届大选中成为第一大党后,瓦杰帕伊再次组阁并担任总理,开始了瓦杰帕伊时代。 11.尼赫鲁政府的社会改革措施。 一、独立初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独立初的主要政策措施 1、建立和完善国家机器。即接管了英属印度的官僚机构;建立印度自己的军队。1949年11月通过印度宪法,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生效,宣布印度为独立自主的共和国。 2、解决了500多个土邦的问题,统一了全国。 3、安置大量难民;恢复经济,成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委员会,从1951年起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建立议会民主制并把它推上运行轨道 二、建立议会民主制并把它推上运行轨道 , 宪法规定实行议会民主制。从1951年到1962年,印度共进行了三次大选,一直由国大党一党执政。 , 1951.10-1952.2第一次大选,共有77个政党参选,国大党以45,的选票获得489个席位中的364个(占 74.7,)。在邦议会选举中,国大党在各邦均获得多数席位,组建邦政府。 , 1957年和1962年,举行第二和第三次大选,国大党分别获得47.8,和44.7,的选票,获得75.1,和 73.1,的席位(494席中的371席和361席),并在全国绝大多数邦组建政府。 三、实行社会民主化改革 三、实行社会民主化改革 1、在1951年前后,印度政府改变了严厉镇压共产党的政策。 2、承认和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改善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的立法。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法修正案”的同时,建立了中央工资局,制定最低工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工人的住房,政府也采取了某些措施。 3、尼赫鲁政府对根深蒂固的印度教成规陋习提出挑战,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立法。 四、确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目标 四、确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目标 1955年,国大党阿瓦迪年会通过了“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决议”。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在经济上由公营经济占居经济中的制高点,实行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体制;在分配上,主张实现社会正义和平等,建立一个福利国家。 五、促进国家整合 五、促进国家整合 , 1、土邦归并,实行联邦制 , 2、民族问题及实行按语言划邦 , 早在19世纪,人民就强烈要求根据语言原则重划行政区。1920年,国大党把按语言原则划省作为一个 重要的斗争目标写在了自己的纲领中。 , 1948年成立了以尼赫鲁为首的“语言省(达尔)委员会”,1949年4月,报告指出,该项工作至少要 推迟10年。这一决定激起了各民族地区人民的愤怒。 , 1949年,马德拉斯泰卢固语地区的人民在老国大党人波提•斯利马穆卢的领导下开展了要求建立泰卢固 语的安得拉邦的运动。1952年,斯利马穆卢为抗议政府拒绝泰卢固人的要求,绝食58天而死。这一事 件引起了泰卢固语地区大规模的骚乱。为平息骚乱,尼赫鲁在斯利马穆卢饿死的第四天被迫宣布建立 泰卢固语的安得拉邦。 1953年1月,国大党全印委员会通过了“改组各邦的决议”,年底任命了3人“邦改组委员会”研究和制定语言邦划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956年8月最后通过,把原邦改组委员会建议的16个邦和3个直辖区改为14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这个法案虽然只在南印度贯彻了按语言划邦的原则,没有满足马拉地人和古吉拉特人建立语言邦的要求,在印度北部和中部也没有贯彻按语言划邦的原则,但基本消除了前土邦和土邦联盟的行政区域。所以,1956年的邦改组法案在解决印度民族问题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 1956年后,印度按民族建邦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 由于人民的顽强斗争,政府被迫在1960年决定建立马哈拉斯特拉邦和古吉拉特邦,将孟买市作为马哈 拉斯特拉邦的首府。 , 早在1950年,居住在阿萨姆与缅甸边境地区的那加族就开始了争取民族自决权的斗争,并在民族主义 组织“那加民族会议”的领导下,于1954年开展了武装斗争。印度政府最终只得在1960年7月决定 建立那加兰邦。 , 该地区另一个少数民族米佐人也起来为维护自己的民族权益开展了长期而艰苦的武装斗争,1972年印 度政府被迫宣布米佐山区为中央直辖区,称为米佐兰。 , 虽然印度政府对这个地区进行了重大的行政改组,建立5个邦代替原来的2个邦,但阿萨姆山地部族 ——卡息、加罗和米基尔等部族对强行使用阿萨姆语和孟加拉语十分不满。因此,阿萨姆山区少数民 族的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局势不稳,斗争还在继续。 , 50年代末,在阿萨姆邦的语言问题上也出现了矛盾。 1960年,阿萨姆邦政府提出阿萨姆语为邦的官 方语言,引起了孟加拉人的强烈不满,他们提出孟加拉语也应为邦的官方语言。 印度政府为了缓和局势提出了一个临时解决办法,即宣布阿萨姆语为邦的官方语言,孟加拉语为卡恰尔县的官方语言,对山区少数民族严格执行1956年的“关于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法令”,在国家贷款的分配和福利建设方面对少数民族作出了某些照顾。但这种做法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斗争的任何一方都对这些措施深感不满。 , 最后,印度旁遮普邦的民族矛盾日趋尖锐。该邦西部各县使用旁遮普语,东部和南部地区则用印地语。 , 1949年2月,印度政府在阿卡利党的压力下宣布印地语和旁遮普语同为该邦的官方语言。1956年在邦 改组时,旁遮普建立了两个地方委员会。 印度政府于1966年把旁遮普一分为二,建立了一个讲印地语的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邦,满足了锡克人建立旁遮普巴苏的要求。 3、解决国语和官方语言问题 , 印度宪法规定14种语言为具有同等地位的语言,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仍为官方语言,15年后,用印地 语取代英语。 尼赫鲁提出不能压制印度语言中任何一种语言,也不能用强制的办法把任何一种语言强加于人。这样,印地语作为国语在印度推广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 1957年8月,当“官方语言委员会”提交议会的关于印地语代替英语作为国语的时间和方法的建议公布,于同年9月任命一个议会委员会,重审官方语言问题。1959年4月,该委员会向总统提出报告,建议1965年后印地语应成为主要官方语言,英语仍保持第二官方语言的地位,要求中央政府认真制定一个从英语向印地语过渡的计划。 , 在1958年的国大党高哈蒂年会上通过决议,认为英语在1965年后仍然要作为官方语言继续使用,直 到印地语能为整个印度所接受为止。 , 1962年印度议会宣布,政府鉴于印地语代替英语的条件尚未成熟,决定无限期地延长官方语言更替时 间,要求加速编写印地语专门术语的工作,规定大学里用印地语教学。 六、实行政教分离 六、实行政教分离 , 尼赫鲁对宗教持宽容态度,他不信宗教,反对教派斗争,主张教派和睦。尼赫鲁为恢复宗教和平做了 很大努力,多次表示,只要他任总理一天,印度教绝不会成为国教。 然而,长期的教派仇恨使印度教派斗争不断。 七、建立行政官制度 七、建立行政官制度 尼赫鲁为印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官制度,以此来进一步巩固他的各项政策。为适应独立后印度的发展,印度立法机关通过了一系列进一步完善文官制度的法律,使得独立后印度的文官制度更加法律化、制度化。 八、实行混合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规 八、实行混合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规 , 1947年的《印度资本发行(控制)法》。主要内容是要求在印度组成的每家公司在发行资本之前,必须 先获得印度政府的同意 , 1951年《印度工业(发展和管理)法》颁布,1952年5月生效。该法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个工业许可 证法。 , 1956年的《工业政策决议》,把工业行业划分为3大类,体现混合经济体制精神。 , 1956年颁布《印度公司法》。规定在不少方面,印度政府有广泛的权利管理公司工作。 , 1958年,印度议会制定了《贸易和商品标记法》。 , 印度政府还制定了完善的涉外贸易法律。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 12.尼赫鲁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 13.英.甘地执政前期采取的激进政治经济政治措施及原因。 a、提出“十点计划”。除继续广泛推进“绿色革命”外,1967年5月,她提出要在1976年前实现“十点计划”。其内容是:1、对银行实行社会控制;2、普通保险国有化;3、由国营企业逐步接管私营进出口贸易;、实行粮食配给政策;5、组织城乡消费合作社;6、采取有效步骤削弱垄断和经济权利的集中;7、采取4 措施保证整个社会最低限度的粮食需求;8、限制个人对城市土地的所有权;9、迅速施行土地改革;10、废除前王公的一切特权。这些措施触及了有产阶级的利益,从而激化了她与党内实力派之间的矛盾。 b、与党内辛迪加派和保守派展开斗争。1969年7月,她解除德赛的财政部长职务,自己监管财政部。在总统候选人上,英?甘地推选副总统吉里作为候选人,与辛迪加派推选的候选人桑吉瓦?雷迪对抗。8月,吉里获胜,大大加强了英?甘地在党内的地位,从而导致11月国大党大分裂为英?甘地“执政派”和辛迪加集团的“组织派”。英?甘地摆脱了辛迪加集团的控制,结束了英?甘地执政之初的集体领导的局面,真正开始了“统一的国大党统治时期—英?甘地时代”。 c、1969年,宣布对14家最大的私营银行实行国有化。从1971年到1972年,英?甘地政府通过了系列宪法修正案和法令,将石油、煤炭、普通保险和1/3的“病态”纺织厂收归国有. d、国大党分裂后,英?甘地政府又取消经理行制度,实行新工业许可证,颁布限制垄断资本的法令等。 e、从1971年到1972年,英?甘地政府通过了系列宪法修正案和法令,实行的主要措施包括:不得就国有化赔偿金问题向法院起诉,取消王公年金和特权,取消文官的特权,把喀拉拉邦的两个土改法纳入宪法第九条,等等。1973还通过限制外国投资的法律。国大党全国委员会通过的经济政策决议还提出要降低土地最高持有额、政府接管粮食批发贸易、扩大生活必需品的公共分配制度、控制垄断资本等激进政策。 f、英?甘地采取激进政治和经济措施的原因 , 英?甘地本人具有激进思想; , 变革的客观需要; , 在权利斗争和路线斗争中战胜对手; , 实现社会公平,平息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遏制共产党激进势力的发展; , 国大党内和社会左翼的影响。 14.英.甘地评价。 , 坚持走印度自己的道路,推进了印度各方面的发展。 , 经济政策的调整,由不合理走向合理;继续世俗化,推进社会和教育发展;坚持议会民主制。 经济、政治政策的一些严重失误和延误;个人独裁专断、践踏民主、任人唯亲和实行国内紧急状态。 15.拉.甘地的施政政治措施。 , 在政治上,拉?甘地政府采取缓和和稳重的方针。拉吉夫先后和各地民族分离主义运动领导人达成和 解协议,包括1985年7月的旁遮普协议,1985年8月的阿萨姆协议,1986年7月的米佐拉姆协议, 1988年8月的特里普拉协议和廓尔喀协议,缓和中央和地方矛盾。这些协议的签订缓和了民族矛盾, 促进了国家统一,维护了局势的稳定。 , 1985年通过的反倒戈法,该法规定凡脱党的党议员人数不足该党议员总数的1/3,应视为倒戈行为,取 消其议员资格;凡构成1/3以上人数者承认其为分裂行为而不属倒戈。 , 在选举方面通过宪法修正案,把选民年龄从21岁降为18岁。 , 实行行政改革:人民代表法案;治理黑钱;推行办公现代化;加强基层民主和提高政治妇女地位,提 出健全潘查雅特体制的宪法修正案。 , 在外交方面,注重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不结盟,改善同周边国家包括中国的关 系,1985年出兵斯里兰卡维和。1985年12月南盟建立。 在经济上,进一步扩大私营企业的经营范围,放松管制,减少对公营企业的投资,采取措施提高公营, 企业的效益,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国外技术,放宽进口限制,重视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大扶贫力度,改革税制。推进绿色革命,开展多种经营;教育改革。 16.拉奥正度经济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 拉奥上台后,在经济上实行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为主要特征的全面改革,放松对私营企业的管制,加大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的力度,减少对公营企业的投资和投资领域,大力促进对外贸易,还把改革推进到外贸、金融、财政等领域,度过了当时面临的国际收支危机和财政危机,经济逐步恢复增长。 在外交上调整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经济外交”和“向东看”政策,收到了一定成效。 拉奥领导的经济改革把印度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17.瓦杰帕伊正度的主要施政政策措施。 a.继续推进经济改革。进一步开放私人投资领域及减少管制,吸引外国投资;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加大从公营企业中减资力度,提高其效益;大力促进出口;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业发展;制定全国农业政策,开展农业贸易自由,增加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改革;推进扶贫和社会福利改革。 b.淡化教派色彩。2002年2月骚乱,850人死亡。 c.在反对腐败立法和妇女席位保留方面没有取得进展,但取消五项公职备忘录。 d.努力安定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以及东北部地区局势。由镇压到打击与对话并用。 e.加快大国进程。1998年5月的核爆炸;由原来的注重“主义”转变为对军事、经济实力的强调。依靠军事实力和外交政策,力图以强大的综合国力来实现大国地位,成为了印度国家战略的主流。 大力提升军事实力。瓦杰帕伊政府时期印度的常规部队和常规武器发展也实现了飞跃。除购买武器外,还建立了一套能生产先进常规武器的军事工业体系,加紧对常规武器的研发。 f.继续推进全方位外交,努力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但一波三折。与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关系的改进,密切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推进南盟合作。 18.团结进步联盟政府施政的政策措施。 1、推进经济改革,加快农业、工业发展; 2、实行包容性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加大扶贫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3、继续致力于国内局势的缓和; 4、开展反腐活动; 5、继续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与非洲和中东国家关系取得新进展。 19.目前印度政治发展面对的问题。 1、国大党的实力一度有所恢复,但不足以单独执政,领导受制约。然而,去年以来,影响下降。 、国大党、印度人民党和“第三力量”仍然是三大政治势力; 2 3、政治种姓化、地方化的特点依然突出; 4、地方问题,尤其是克什米尔问题依然突出。2010年9月11日,印控克什米尔爆发20年来最大骚乱,2011年动乱加剧。1988~2013年,在暴乱等活动中,克什米尔地区的死亡人数达43511人;1992~2013年阿萨姆邦死亡7811人。 5、毛派组织的反政府武装斗争活跃。 6、恐怖主义问题。2008年发生数十起恐怖爆炸事件,包括新德里的6起爆炸案件,尤其是11月27日孟买泰姬和奥贝罗伊饭店的连环袭击事件,造成172人丧生,239人受伤。 7、腐败严重。哈扎里掀起的防腐败运动。2011年1月,辛格政府因为腐败问题被迫改组内阁,撤换10名部长,增补4名内阁部长;7月,纺织部长卷入腐败案后,再次改组内阁,7名部长变动职位。 20.当代印度政治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1.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经济的影响。 , 一、英国人统治以前的印度经济概况 , 一、英国人统治以前的印度经济概况 , 从公元前24世纪印度进入文明时代到公元16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到来时止,印度一直处于农业文明 时代。几千年中,虽然印度的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手工业生产日益发达,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但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性质却未曾改变。 到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前,印度的经济社会情况大致是:17世纪,统治印度的是莫卧尔王朝。土地的所有权名义上由莫卧尔帝国拥有,但实际上国家只有一定的、相对的最高土地所有权。地权在国家、札吉达尔、柴明达尔和村社农民之间存在多层次的分割,没有绝对的土地所有权。 在广大农村,农村公社还广泛存在。农村公社大致可分为共有制村社和分有制村社两类。共有制村社的土地由村社集体占有,集体交纳田赋,村社内部基本没有租佃剥削关系。分有制村社是农村公社的主要形式,其土地由各农户占有,分别交纳田赋,村长管理村社事务,村社内有租佃剥削关系。村社内的农民大体由拥有土地永久占有权的村社全权农民、村社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外来户(非公社成员)组成,第二和第三部分农民是无土地永佃权的外来户和分成佃农。 与广大农村公社并存的是一些城镇,它们一般是统治阶级的行政机构所在地,或是宗教集会场所和朝拜场所,或是贸易中心。一些城市的规模可与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相比。据估计,印度当时的城市人口为1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5,,有的城市的人口接近100万。城市中的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棉纺织业、丝绸生产、染料生产、毛织业、珠宝加工、金属手工艺品制造、象牙和檀香木雕刻等是主 要的手工业。 , 区域市场出现,各地之间的贸易联系加强。印度商人始终保持着与世界许多地区的贸易往来。 , 据安?麦迪森估计,莫卧尔帝国时期,印度非乡村经济占税后国民收入的52,,乡村经济占45,,部 落经济占3,;非乡村经济的劳动力占18,,乡村经济的劳动力占72,,部落经济的劳动力占10,。 二、沦为殖民地后的印度经济概况 二、沦为殖民地后的印度经济概况 ,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的触角开始深入印度。当时殖民者的主要活动是在印度建立据点,与印度 开展商品贸易,未对印度经济社会造成实质影响。 , 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初期,英国对印度进行了大量的剥削和掠夺,造成印度财富大量外流,国 家和人民陷入贫困之中。 ,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殖民者采用变印度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的方式,对印度进行剥 削。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国以金融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对印度进行剥削。 , 1、土地制度的变化 , 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印度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英国人实行了新的土地制度。从1793年开始,英国人先后在孟加拉、比哈尔等地区推行永久租佃制,即把大片土地交给柴明达尔,让他们为政府收税,使早先只是包税人的柴明达尔实际上成为了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地主。1818年后,殖民统治者又在马德拉斯、孟买等地采用莱特瓦尔制。 1822年后,英国殖民统治者还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实行马哈尔瓦尔制和米拉达尔制,它们是短期租佃制。 主要由于前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土地私有制得到迅速发展。加上印度城乡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农村单一经济制的推行,印度的农村公社加快了瓦解过程。这就破坏了印度原有的经济基础,给印度带来了“一次社会革命”。 , 2、现代交通运输业和金融制度等在印度发展起来。 , 在1853年,1947年间,印度共修建铁路53596公里,位居亚洲之首;到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印度 的铺面公路里程达97500英里,未铺面公路达15.1万英里。从19世纪中期起,邮政、电报、电话通讯 业务也在印度逐渐发展起来。上述现代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经济的发展。 , 3、手工业衰落,现代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 在工业革命兴起后,英国将机器制造的、成本低廉的棉纺织品大量输入印度,致使印度的传统棉纺织 手工业遭到致命打击,上百万的手工业者破产。 英国人在印度的采矿、黄麻制品、棉纺织、制糖等行业进行了投资,使印度出现了第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在英国人开办的资本主义企业的影响下,许多印度富商也开始兴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经济增长情况 4 尽管在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印度的经济增长并不快,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改善。 5、人民生活 经济增长缓慢,导致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也缓慢,人民生活困难。从1860年,1920年,估计印度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在0.4,0.6,之间。 人民的贫困加上统治者对粮食生产不重视,导致饥荒频繁发生。从1765年,1858年,印度发生饥荒12次,1860年,1908年发生20次。后来饥荒得到一定控制,但1943年的孟加拉饥荒使约350万人饿死。据统计,从1850年,1900年,因饥荒饿死2000万人,从1900年,1947年,又饿死2650万人。 总之,在殖民地时期,虽然印度经济发展较缓慢,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很高,人民生活无明显改善,但印度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经济社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现代企业大批建立,基础设施改善,具备了一些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安?麦迪森认为,印度在英国统治末期的社会结构是,非乡村经济占税后国民收入的44,,乡村经济占54,,部落经济占4,;劳动力分布是,非乡村经济占18,,乡村经济占75,,部落经济占7,。 到1938~1939年度,有棉纺织厂415家,黄麻厂107家,糖厂136家,造纸厂12家。此外,还有一些制革、玻璃、肥皂、火柴等制造厂。 1946~1947年度,产钢锭120万吨,产钢116万吨。 1946年,在棉纺织厂就业的工业占43%,在黄麻厂就业的占23%,在钢厂就业的占5%。 世界10大工业国之一。 22.当代印度经济发展的历程。 , 1、恢复和准备时期(1947年—1956年) , 刚刚独立的印度,由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印巴分治的影响,经济形势恶化,经济秩序混乱,阶级和 民族矛盾尖锐,粮食歉收,物价高涨,工人失业。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理顺各方面关系,制定适当的工农业发展政策,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做准备。这一时期印度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开始搞土地改革,调整劳资关系,制定工业政策,初步建立混合经济体制框架, 从1951年开始实行经济计划 。 这时期印度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1,1956年度),经济年均增长3.6,,高出原计划的2.1,1.5个百分点,粮食增长20,,工业增长38,。 2、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时期(1956,1966年度) 这一时期,印度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实行进口替代战略,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以此带动工业化。在农业方面,主要是深化土地改革。这个时期包括两个五年计划,是印度工业化进展较快的时期,奠定了印度的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基础。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6,1961年度)的目标是通过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推进工业化,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就业,减少经济不平衡。 计划期间,国民收入年均递增3.9,,人均收入年均递增1.9,,农业生产指数由117提高到135,铁矿和铝的生产增长150,,钢锭产量增加100,,机床产量增加500,,整个工业生产指数上升40,,建成3家年产100万吨钢锭的钢厂和其他重要工厂。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1,1966年度)的目标是使国民收入年均增长5.6,,获得粮食自给,扩大钢铁、化学、电力、燃料等基础工业,增加就业,缩小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国民收入年均只增长2.3%,人均仅增长0.1,,工业年增长7.2,(原计划11,),只有钢、铝、化学产品、机械、石油等的产量有较大增加,农业产量退回到上个五年计划水平。 3、英?甘地执政前期(1966,1980年) , 在这一时期,为解决日益突出的粮食问题,印度政府增强了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开展了绿色革命;在 工业生产方面巩固已有成果,强调印度化和自力更生,对钢铁、煤炭等行业实行国有化,限制私人资 本,严厉限制外国投资;在金融部门对主要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在外贸方面开始鼓励和扩大出口。 这一时期包括三个单一年度计划和两个五年计划。 , 三个年度期间“绿色革命”开始,粮食大幅度增产,从7600万吨提高到9800万吨;但工业生产增长 很慢,分别为0.2,、0.5,和6.2,。 , 四五计划期间(1969,1974年度) ,工业年均增长3.9,,农业年均增长2.8,,国民收入年均增长 3.3,,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2,。 , 五五计划(1974,1979年度)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5.2,,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2.92,,农业生产 年均增长4.85,,工业生产年均增长6.2,。这期间,粮食连年增产,终于使印度在1978年实现粮食 基本自给。 4、放松国内控制,开始对外开放时期(1980,1990年) 这是第六、第七个五年计划执行的10年。印度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是放松对国内私营部门的限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出口,放宽进口限制,加强农村扶贫,提高生产效率。丹尼?罗德里克等认为这期间印度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促进企业导向的,它是推动8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度)的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力,强化贫困缓解工作,减少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控制人口。计划预计的经济增长率为5.2,,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3.3,,农业年均增长3.83,。第六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大部分实现,农业的年均增长率甚至达到年均4.3,。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5,1990年度)提出要迅速实现粮食增产、就业增加和提高生产率的目标。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农业年均增长4,,工矿业年均增长8.3,。七五”计划最后获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5.5,,农业年均增长4,,工业年均增长8,。 5、全面推行经济改革时期(1991年以来) 这个时期从1991年年中拉奥政府执政开始,到目前共经历了国大党执政、联合阵线执政、印度人民党执政、国大党再次执政几个阶段。 主要政策措施是实行新工业政策,基本取消工业许可证制度,向私营部门开放更多生产领域,将一些公营企业私有化,降低关税,减少对国内工业的保护,增强印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改革外贸体制,基本取消进口许可证,大力推动出口;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改革金融部门,使银行按照市场规律经营;等等。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2,1997年度)的目标是增加就业,控制人口增长,普及初等教育和扫盲,向人民提供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6,,农业年均增长3.02,,制造业年均增长7.46,,发电量年均增长8.18,。“八五”计划的主要经济增长指标都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农业年均增长4.68%,工业年均增长7.74%。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7,2002年度)预计的经济增长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农业年均增长4.5,,出口年均增长11.5,,进口年均增长15.3,。实际情况是,“九五”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农业年均增长2.6%,工业年均增长4.34%。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2-2007)期间,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农业年均增长2.86%,工业年均增长9.42%。2003-2004年度至2007-2008年度,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6%,为印度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7~2012),GNP年均增长8.0%。农业年均增长3.6%,工业年均增长7.56%。 2007~2008年度,GDP增长9.3%,2008~2009年度增长6.7%,2009~2010年度增长8.6%,2010~2011年度增长9.3%,2011~2012年度增长6.2%,十一五年均增长8.02%。 2012~2013年度,GDP增长4.5%,是10年来最低的。2013~2014年度增长4.7%。 23.印度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首先,打破了独立以前经济增长较为缓慢的局面,经济呈现加速增长态势,经济总量剧增。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民经济以中等速度增长,80年代以来以年均5,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60余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仅稍慢于东亚等少数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2,。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 其次,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印度的轻重工业体系在发展中国家中是很发达的,改变了独立时工业化水平低,在工业产业结构中轻工业比重高,重工业比重低,工业部门门类不全的状况。 另外,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独立时,在工业内部,小企业占优势,现在占优势的已是有组织的大中型企业。独立初,印度的进口商品大部分是粮食和日用消费品,现在主要是石油及其产品、原料、资本货物等。在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加大,品种实现多样化。 还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世界经济形势稳定,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第一,资本形成和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的筹集已达到较高水平。 第二,第一产业的比重已只有约1/7。这样,今后印度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就有了进一步保证。 第三,人力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识字率由18.3%提高到74%),科学技术达到较高水平。 第四,消费群体扩大。 24.印度经济发展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一是经济水平还较低,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贫困人口较多。2012年,印度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530美元,列中低收入国家中下水平。按印度官方的贫困线计算, 2011/12年度印度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口占 总人口的21.9%。如果按照每天人均消费低于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计算,则2008年印度还有41.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中。按照多维贫困指标计算 ,2010年,印度的贫困人口约6.45亿,占总人口的55%。解决贫困问题,今后仍将是印度的一项长期任务。 二是人口问题。独立以来,印度的人口规模由1951年的3.61亿,增加到现在的11亿多,预计2050年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过快的人口增长,增加了社会的供养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延缓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环境压力。 三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性和政策性问题依然存在。虽然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已近20年,但印度公营企业效率低,亏损严重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压力,印度政府提供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各种补贴始终取消不了;印度政府仍对一些产业进行保护或干涉。“印度的工业产业没有良好的退出机制,企业缺乏自由的雇佣权力,对小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保护过度,缺乏有效的破产法”。大工厂和公司面对着将近200条有关雇佣和薪水的国家及地方法律。 四是基础设施依然显得脆弱。印度约63000公里的铁路虽然是世界上最密集的之一,但却存在机车老化、铁轨更新和改造缓慢、冗员过多、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印度的公路总里程虽然超过400万公里,但大多路面较差,许多村庄不通公路,大半村庄尚未与全天候公路连通。电力等能源供应紧张。此外,印度港口的效率也不高。 25.印度政府的农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及评价。 , 一、农业发展战略和措施 一、农业发展战略和措施 1、土地改革 , (1)废除中间人柴明达尔 , 废除柴明达尔的改革从1949年开始,具体由各邦执行。至第一个五年计划末,废除柴明达尔的改革基 本完成。废除柴明达尔是以对柴明达尔给予补贴的方式进行的。同时,印度政府还允许柴明达尔保留 部分土地。 , ?改革租佃制 , 佃农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规定地租的最高限额;保障佃农的土地租佃权;最终使佃农获得 土地所有权。 各邦保障佃农土地租佃权的立法和中央政府的精神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在有的邦如西孟加拉邦和北方邦,分成佃农不被认为是佃农,不能得到土地租种保障。其次,地主以收回土地自耕为借口,大规模驱逐佃农。另外,许多地主还用各种手段威胁和强迫佃农“自愿放弃”租种土地,绕过了给佃农土地租种保障的立法。 在给佃农土地所有权方面,只有一些邦真正制定和通过立法。 (3)实施土地最高限额法 印度政府限制土地最高占有量的指导原则最先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文件中提出的。按中央政府的要求,大部分邦都制定和实施了土地最高限额法。但是,中央政府提出的最高限额并没有被完全采纳。 1972年,印度中央政府召开各邦首席部长大会,重新制定了实施土地最高限额的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是:1、土地最高限额为水浇地18英亩,非水浇地54英亩;2、以由丈夫、妻子和三个年幼孩子组成的家庭为实施单位;3、茶叶、咖啡、橡胶、豆蔻、可可种植园免于实行土地最高限额法;4、剩余土地应优先分配给无地农业劳动者,尤其是那些属于表列部落和表列种姓的人;5、对地主交出的剩余土地的补偿应固定在低于市场价格的水平上;6、虚假转让无效。除个别邦外,新的指导原则得到了贯彻。 (4)土地改革成败评价 , 从上可见,印度的土地改革虽然说不上完全或基本失败,但说这一改革是温和的、保守的,只取得部 分成功是没有问题的。 , 尽管印度的土地改革只取得部分成功,但还是对农村的社会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是, 由于印度土地改革的保守性,只取得部分成功,改革后印度农村的土地制度,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很多限制和消极影响。 改革后的土地占有依然不平均。最近的数据表明,印度农村10,的家庭拥有53,的土地。 2、绿色革命 , (1)绿色革命的推行 , 绿色革命是以引进、培育和使用优良高产的农作物品种为主,同时提供灌溉设施,增加化肥和农药等 投入,再以必要的公共制度和机构相配合来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战略。 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在东部水稻种植区和干旱地区推广绿色革命。 (2)绿色革命的成果 第一、绿色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产量。 第二、绿色革命提高了印度的农业生产率。 第三、绿色革命促进了印度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产品的增加,使农民可用于市场交换的商品粮大量增加。此外,采取绿色革命战略后,更多的大中农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向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经营。 绿色革命也带来一些新问题。 , 首先,绿色革命加大了地区间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 其次,绿色革命拉大了农民间的收入差距。 另外,绿色革命还引起农作物之间生产不平衡,使土地出现硬化、盐碱化,环境受到一定污染等。 3、其他农业发展措施 ?乡村发展计划。目标是在乡村群众主动、积极参与下,充分开发农村地区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建立乡村领导机构和自治机构,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2)扩大灌溉面积。 (3)为农民提供公共机构贷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印度政府十分重视向农民提供公共机构贷款。 4)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保证农民能从农业经营中获得一定收益,对发展农业生产极为重要。自1946( 年起,印度政府就实行了农产品购买价格和支持价格政策,政府的农产品收购价一般都高于成本价。 (5)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印度政府建立了许多研究、教育、推广机构和组织。印度主要邦都有一所以上的农业大学。 (6)推行农村综合发展计划。 该计划通过向农村贫困家庭提供贷款和政府补贴等形式,帮助农民购置一些生产性资产如奶牛、耕牛、小型灌溉设备、奶制品加工设备等,力图使贫困农民的生活水平上升到贫困线上。 (7)实施全国农村就业计划等缓贫政策。从1980年代以来,印度在农村实行了多种缓贫政策,以降低农村贫困率,同时推动农业发展。 (8)推行产业多样化。 包括发展高附加值作物、园艺业、畜牧业、渔业和养蚕。提高牛奶产量的“白色革命”和提高鱼产量的“蓝色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的。 (9)其他。加强道路、电力、通信、仓储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畅通农产品销售信息、渠道;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等。 26.印度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情况 独立后印度农业生产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独立到1965年,农业生产发展的动力来自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提高和耕地面积的增加等,耕地面积的增加贡献尤其突出。 从1966年至今,是独立后印度农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印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业生产技术和手段的改进及农业投入的增加,一些制度建设和农业价格政策也起到一定作用,耕地面积增加的贡献已很小。 印度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前景 首先,印度的农业生产率不高。如何提高生产率,增加粮食生产,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要,仍是印度今后 面临的问题。 其次,印度农村中不合理的土地占有模式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不符合社会公正要求。绝大多数家庭只有很少一点土地或根本没有土地。这种土地占有模式在造成大量无地和少地农民失业,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同时,还不能使小农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最好的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把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第一产业的非种植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中,二是重新分配土地。第一种办法在短期内不会收到明显效果,第二种办法在现存的印度政治经济制度下是难于做到的。 第三,地区之间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作物生产之间不平衡,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印度的农业生产就不可能取得快速发展,农村贫困问题难于获得较大程度的解决。 此外,还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印度政府今后不会采取重新分配土地的重大举措,不合理的土地占有模式给印度农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会存在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的办法就是把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产业中。 关于第三个问题,只要印度政府的政策措施得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进展较快,地区间农业发展不平衡就会缓和,农作物之间的生产不平衡就会减弱。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会不断得到改进。 总之,今后印度农业生产还将保持增长势头,但不同阶层农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将保持,广大农村最下层的群众还将长期遭受贫困和失业的痛苦。 27.印度农业发展展望 28.印度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评价。 工业发展战略、政策和措施 工业发展战略、政策和措施 , 1、为工业化作准备时期(1947,1955年) , 首先是把前殖民政府的企业收归国有。 , 其次,制定工业法规。1948年4月,颁布第一个工业政策决议,把印度工业分为四类。第一类由国家 垄断,包括军工产业、原子能和铁路运输。第二类只有国家能建立新企业,包括煤炭、钢铁、飞机制 造、轮船制造、电话、电报和除收音机以外的无线电仪器制造、矿物油开采6类工业。第三类由私营 部门经营,但政府实行计划控制,包括汽车制造、重化工业、重型机器制造、机床生产、化肥生产、 电器机械等18种工业。第四类是完全向私人开放的除上述三类外的工业。 2、重点发展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公营企业时期(1956,1980年) (1)1956年工业政策决议 该决议重新划分了印度的工业类别,共分3类。第一类共17种,其中军工、原子能、铁路和空中运输由政府垄断,其余13种工业仅政府享有建立新企业的权力,已有的私人企业允许存在和扩大。 第二类是列入表B中的工业,有12种,由公私营部门共同经营。第三类是第一、二类以外的其他各种工业,由私营部门经营。但公营部门可以参与。 (2)制定马哈诺比斯模型 ,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责成印度著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马哈诺比斯编制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文件。规定 首先发展钢铁、重化学、重型机器工业,其次是扩大铝、水泥、化学品及药品的生产,消费品工业的 发展被排在最后。 印度政府还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对国内能生产的工业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搞工业品进口替代。 (3)1969年的《垄断及限制性贸易行为法》 规定企业资产连同与该企业有联系的企业的资产在2亿卢比以上者,以及企业连同与其有资本联系的企业占产品生产的1/3以上、资产在1000万卢比以上者,都需要按该法进行登记。这类企业在增加新股份、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和经营范围、兼并其他企业和兼任其他企业董事时,必须经过政府批准。该法显然是想限制大工业财团的发展。 (4)1970年新的工业许可证政策 这一政策把工业分成核心工业、非核心工业、联合企业、中型企业、免除许可证企业、重新申请许可证企业、小工业、合作企业和面向出口企业等种类。该政策除保护中型企业,鼓励发展小企业和出口工业外,和1956年的工业政策决议精神是一致的 。 (5)1973年工业政策声明和放松限制 该声明重申了1956年工业政策决议规定的工业发展方向,要求工业部门扩大水泥、纸张、药品和纺织品等基本消费品的生产能力,指出要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和合作企业生产大众消费品和支农工业,允许2亿卢比以上的大工业公司参与核心工业和有长期出口能力工业的发展 。 (6)1977年底人民党的工业政策声明 声明指出要优先发展小型工业和乡村工业,为它们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对大工业企业,则不提供银行贷款,只让其经营基础工业、资本货物工业、高技术工业、保留项目以外的工业。 3、1980年以来的战略调整和改革时期 (1)1980年的工业政策声明 声明强调要充分利用现有工业能力,扩大生产,提高生产率。 (2)进一步放松对工业发展的限制 (3)1991年7月宣布的新工业政策及此后的进一步调整 主要内容是:?基本取消了生产许可证制度。?缩小公营部门垄断经营的领域。?转变公营企业的经营机制。?修改《垄断和限制性贸易行为法》,对大企业的财产集中不再限制,允许私人财团扩大生产,新建企业,兼并和接管其他企业,自行任命经理。?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 29.印度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一、成就 , 首先,由于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比农业增长的速度快,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国民经济结构发生 了显著变化。 , 其次,工业产品大量增加,极大地满足了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消费需求,实现大多数工业产品的自给,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面貌。 , 第三,工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工业生产,开办新工厂,需要投入和吸引许多劳动力。同时,工 业生产还需要有基本的基础设施,并要求提供基本的商业服务和饮食服务。这样,集中在一起的一些 工业企业便导致人口集中,产生新的城镇或扩大原有城镇,推进城市化。 , 第四,工业化还推进了经济的市场化。 第五,改变了国家的经济基础,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了现代化。 二、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印度工业经济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自独立到本世纪初,工业始终没有出现过持续时间较长的高速增长, 工业对加快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够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提高不够快,工业化水平不够高,致 使印度的国民经济结构较早呈现了第三产业比重远远高出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较发达经济才有的特点。 , 其次,劳动立法过于强调公正和公平,企业没有解雇雇员的自由;对小型企业保护过多;以及对外开 放度不够,使许多企业效率较低,发展受限,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 , 另外,基础设施较差,成为工业发展瓶颈。 最后,印度工业还存在不少公营企业尤其是邦有企业生产效益不佳,亏损严重;许多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病态企业队伍庞大;工业结构需要作出较大调整等问题。 30.印度软件业高速发展的原因。 , 印度软件及服务外包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 , 1991/92年度,印度的软件出口额不过1亿多美元,1995/96年度上升到8亿美元,1999/2000年度增至 39亿美元,2009/10年度,已迅猛攀升到497亿美元。 , 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税收、进出口、信贷、基础设施、人才、发展规划及计划等); , 人才培养的成功; , 印度人在讲英语方面的优势; , 印度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强。 31.印度的对外贸易政策及评价。 一)出口政策 1965年以前印度促进出口的主要措施有:成立出口促进委员会,限制国内消费以获得出口剩余,扩大出口信贷和保险,改进政府的市场研究组织和在国外的商业代办机构,向出口商发放出口许可证和提供税收优惠,对出口商品给予投入及现金补贴,提供出口信息,支持出口促进活动等。 1966年后的主要政策措施是:1966年将卢比贬值36.5%;实行退税制,为出口开发提供进口便利;鼓励发展有出口潜力的工业,促进出口优势产品生产,建立出口加工区和出口导向型企业等。 第三个时期是1991年以来的时期。 1991年以来出口的主要措施有:1、卢比贬值。2、改革外汇兑换制,3、降低出口企业的进口税,准许出口商进口更多种类商品。4、巩固和扩大使出口商能免税进口所需投入的预先许可证。5、给出口加工区和100%出口导向企业新的优惠。6、扩大出口项目。7、政府确认的出口优势产品可以享受免税方案和退税方案提供的好处,可免除货物税和特别许可证。8、废除出口补贴,以出口外汇凭证取代过去的出口现金补贴。 , 根据不同时期印度进口政策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印度的进口政策分为四个时期。 , 第一个时期是1956年以前。 , 第二个阶段从1956年到1976年,是严格限制进口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放松进口限制的阶段,从1977年到1990年。 第四个阶段是1991年以来。1991年进行经济改革后,印度政府开始实行较彻底的进口自由化政策。 主要措施是: 1、降低关税。 2、扩大可以自由进口的商品种类,取消了几乎所有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的进口许可证。 3、简化资本货物的进口程序,降低甚至免征关税。 4、减少专门由政府部门进口的商品种类,到2000年只有7种商品仍由政府进口。 5、进一步为出口公司、贸易公司和星级贸易公司提供各种进口优惠。 外贸政策评价 在出口政策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前,印度没有积极鼓励出口甚至限制出口的政策,阻碍了商品出口。从60年代开始,印度才开始实行出口促进政策。但在80年代初以前,出口促进政策对如何降低印度制成品的成本,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重视不够。这期间印度的进口政策和出口政策配合不够,进口限制和进口替代使出口商在进口资本货物和原料等时十分困难,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技术难于提高,出口促进政策的力量没有得到完全发挥。80年代尤其是近些年,出口促进政策得到进口政策和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有力配合,威力得到很大发挥,出口增长率平均超过10%以上,外贸规模迅速扩大。实践证明,即使是正确的出口政策,也需要恰当的进口政策的配合。 在进口政策方面,1956年以前,印度的进口政策是临时性的,谈不上合理。1956-1957年度后的20年,印度实行了较严格的进口替代和进口限制政策,对一个致力于推进工业化的大国讲,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不加区别和不顾一切的限制进口和搞进口替代,未必明智。对国内进口替代工业过多的保护,阻碍了印度企业去减少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技术,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这种政策还助长了官僚主义和腐败,效率低下。进入70年代以来,印度的进口政策开始向自由化转变,朝着比较合理的方向发展,使印度 经济加快发展,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但是,如何使自由进口和对尚不成熟工业的保护更好协调,使进口和出口保持平衡增长,增强国内经济抵御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却需要慎重从事。 32.印度对外贸易发展成绩。 1、对外贸易量的增加 , 近些年,印度的服务贸易迅猛增长,尤其是软件及软件服务外包出口高速增长。, 2、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进口方面。独立初,印度进口的主要商品是各类机器,动植物油和矿物油,粮食和豆子,棉花和黄麻,各类交通工具,刀具、小五金、工具和仪器,化学产品、药品、染料和颜色等。1973 年第 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之后,石油和润滑剂开始成为印度进口额最大的进口品。80年代以来,粮食已不再是主要进口商品,进口增加较多的是化肥、化学产品、珠宝。 33.中印贸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从历史记载看,早在西汉以前,中国和印度就有贸易关系。后来,这种关系一直得到保持,且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后,随着1950年1月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中印两国的友好往来增多。1959年以前,两国的贸易关系稳步发展,1959年两国关系恶化后,贸易也受到很大影响。到1976年4月,中印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此后,双方经贸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 从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中国目前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目前中印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a、印度贸易逆差严重 2005,2006年度,印度向中国出口67.59亿美元的商品,从中国进口108.68亿美元的商品,贸易逆差额为40.09亿美元,占该年度印度商品贸易逆差总额460.76亿美元的8.70,;2009~2010年度,印度从中国进口了308.24亿美元的商品,向中国出口了116.18亿美元的商品,中印贸易逆差额为192亿美元,占印度商品贸易逆差的17.52%,是印度主要贸易伙伴中最高的。2012年印度逆差288.71亿。 b、贸易结构有利中国 就多年来中印商品贸易的结构看,印度出口中国的商品主要是铁矿石、钢铁、塑料、化学制品(含药品)、皮革及其制品、珠宝、鱼和海产品等。而且,印度出口中国的产品还朝着少数商品集中。2012年以来除印度向中国的出口呈负增长外,最明显的变化是印度出口中国的商品中,矿石等初级产品大量减少,机械货物、纺织品、化工等制成品明显增加。 c、印度对进口中国制成品对本国工业的威胁心存疑虑。 以上几种因素,造成印度是世界上对中国商品实行反倾销最多的国家。1994年至2010年,印度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累计140件以上。2010年1-9月达9起。 d、受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和两国经济增速放慢影响,2012年以来,中印贸易下滑。 34.1991年以来印度经济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 从1991年年中拉奥政府执政开始,到目前共经历了国大党执政、联合阵线执政、印度人民党执政、国大党再次执政几个阶段。 主要政策措施是实行新工业政策,基本取消工业许可证制度,向私营部门开放更多生产领域,将一些公营企业私有化,降低关税,减少对国内工业的保护,增强印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改革外贸体制,基本取消进口许可证,大力推动出口;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改革金融部门,使银行按照市场规律经营;等等。
本文档为【印度政治与经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