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

《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

举报
开通vip

《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党史博览》2011年第4期娘》≤i7.蕊历史沉罂20世纪60年代前期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孟超创作昆曲《李慧昆曲《李慧娘》是作家盂超根据明代周朝俊所著《红梅记》中有关李慧娘的情节创作的。孟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开始活跃于中国文坛。曾与蒋光慈、阿英等人一起创建文学团体“太阳社”.后来“左联”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戏剧出版社副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戏剧编辑室主任等职。在创作昆曲...

《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
《党史博览》2011年第4期娘》≤i7.蕊历史沉罂20世纪60年代前期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孟超创作昆曲《李慧昆曲《李慧娘》是作家盂超根据明代周朝俊所著《红梅记》中有关李慧娘的情节创作的。孟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开始活跃于中国文坛。曾与蒋光慈、阿英等人一起创建文学团体“太阳社”.后来“左联”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戏剧出版社副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戏剧编辑室主任等职。在创作昆曲《李慧娘》之前,孟超没有写过剧本。这一点,与吴晗类似。吴晗作为历史学家,在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前,同样没有写过剧本。两个没有写过剧本的知名文化人。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在1z代初,不约而同地写起了剧本,后来又都因为所写的剧本而遭到批斗和迫害。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时势际会必然产生的文化现象.值得研究。就孟超而言,他创作昆曲《李慧娘》,应该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促成的:第一,与他当时的任职有关。盂超执笔创作《李慧娘》,是在1960年春节期间,而剧本的酝酿和构思则是在1959年下半年。这段时间他任职于戏剧出版社,是该社的业务负责人之一。作为业务负责人,熟悉戏剧创作,并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无疑是胜任职务所必需的。第二,与他自幼儿时起就熟悉而且喜爱李慧娘这一形象有关。《红梅记》是一个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流传较广、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的传统剧目.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地方戏曲剧种里,几乎都有这个剧目。只不。彭厚文过名称不同而已。有的叫《红梅记》,有的叫《红梅阁》,有的改名《游西湖》,有的改名《阴阳扇》等。盂超自幼儿时起.就经常观看这个戏,剐中李慧娘的形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他自述:“自总角之年起。每于草台社戏,得睹李慧娘幽魂之丽质英姿.光彩逼人.作为复仇的女性。鬼舞于歌场之E.而不能不为之心往神驰;形影幢幢,见于梦寐,印象久而弥深。”町见他对于李慧娘的形象之喜爱,印象之深刻,到了心往神驰、魂牵梦绕的地步。这成为他创作昆曲《李慧娘》的重要情感动因。第三,与他1959生1z秋研究《红梅记》所触发的灵感有关。文学艺术的创作。常常需要一定的机缘,由此触发创作的灵感。孟超创作昆曲《李慧娘》的机缘就是1959生1z秋他一次“偶感寒热”。他说:“1959-/.秋,偶为寒热疾所缠扰,病榻凉夜,落叶寒窄,虫声邂厉.冷月窥窗.李慧娘之影昆曲《李慧娘》剧照,第五场“救裴”。象,忽又拥t眼前,乃捡取《红梅记》一曲。借以自遣。”不料一发而不可收,由此对《红梅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阅读了大登有关的小说、传记、传说,以及各地流行的《红梅记》戏曲剧本。对于郑西谛(郑振铎)所辑《古本戏曲从刊》中周朝俊所著《红梅记》,更是“反复吟哦”。存此过程中,他发现《红梅i,d》在思想格调上、主要人物的甥造上.都“掺杂了不少恶笔”.于是产生了“种种异想遐思”.“觉得这曲如果以时代背景为经。李裴情事为纬,而着重于正义豪情、拯人为怀、斗奸复仇为志,虽幽明异境,更足以动人心魄”。他的“异想遐思”.不论在主题思想上,还是在人物情节的设置上.对传统的《红梅记》都是一种极大的突破,因而得到了其友人张真和北方昆曲剧院负责人金紫光的鼓励。后者更建议他根据这一设想,将《红梅记》改写成昆曲剧本。于是,他在1960年春节期I.日】。完成了昆曲《李慧娘》的创作。昆曲《李慧娘》包括序曲、第一场“豪门”、第二场“游湖”、第三场“杀妾”、第四场“幽恨”、第五场“救裴”、第六场“鬼辩”。主要情节是:南宋权相贾似道的姬妾李慧娘.受尽贾似道的凌辱和欺压,敢怒而不敢言。在贾似道五十寿辰时.太学生裴禹写诗柬斥骂他,引起李慧娘的感触和激赏。后来,李慧娘在随贾游湖时,又遇到裴禹当面斥责贾似道。她心中感佩。不觉赞了一声:“壮战少年!美哉少年!”此话恰被贾似道听见,回府后一剑杀死李慧娘。李慧娘死后变为鬼魂。向贾似道复仇。她先放走了被贾似道闪禁的裴禹.并在贾似道追究是谁放走裴禹的时候,·37·万方数据历史沉g大骂贾似道,一头将贾撞昏在地。这部戏主要赞扬了李慧娘即使死后变成鬼魂也要反抗强权、伸张正义的精神。与周朝俊《红梅记》原著相比,昆曲《李慧娘》的内容更为精炼,反抗强权的主题更加突出。在《红梅记》原著中,主要线索是书生裴禹与卢昭容相爱以至结合的故事,李慧娘是一个次要人物;而在《李慧娘》中.则以裴禹和李慧娘的关系为主要线索,删去了卢昭容这个人物,李慧娘成了全剧的巾心人物,从而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李慧娘“这一庄严美丽的灵魂,强烈正义的化身”。1961年8月,《李慧娘》在北方昆曲剧院演出后。受到了戏剧评论界的好评。《人民H报》、《光明日报》、《戏剧报》、《剧本》月刊等许多报刊都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文章对其表示肯定和赞扬。有的文章赞扬它“是个相当成功的改编尝试”,“在百花园中,放出光彩,真是一朵新鲜的‘红梅⋯:有的文章赞扬它是《红梅记》的各种改编剧本中改编最成功的一个。“是昆曲剧目中继《十五贯》之后,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政策的又一次可喜的尝试”.认为“观众对这样的改编是欢迎的。孟超同志的成就是值得庆贺的”:有的文章赞扬它“词藻写得很好.正是昆曲的路数”,“作者才思敏捷.而时带杂文笔法”,“全剧强调r人物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热情.突出了人民对反动的统治者的义愤”;当时甚至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南方有个《十五贯》,北方有个《李慧娘》,都是“推陈出新”的典范。这部戏还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关注。周恩来曾先后两次观看该剧,并与剧组合影留念。廖沫沙看后写了《有鬼无害论》在这些表示肯定和赞扬的评论文章中,作家廖沫沙以“繁星”的笔名发表于1961年8月31日《北京晚报》的《有鬼无害论》最受人瞩目,产生的影响最大.也最受作者盂超的重视。盂超在后来为《李慧娘》写的跋中,专门提到这篇文章。他说:“当这戏初演之际.寒(繁)星同志特作·38·《党史博览》2011年第4期《有鬼无害论》一文的作者廖沫沙。《有鬼无害论》,为这戏作护法,我同深感其盛意,李慧娘自不会有知,然以情度之,也不能不戴德泉壤吧。”《有鬼无害论》之所以受人瞩目。除了文章的内容外.与廖沫沙当时的身份也有一定关系。他当时不仅是一个有影响的作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而且身兼中共北京市委委员、统战郎部长等重要职务。因此他的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是较有分最的。那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据他自己说,他对昆曲是外行,没有欣赏能力,因而对《李慧娘》这个戏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兴趣。在写《有鬼无害论》之前,他曾为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写过一篇题为《史和戏》的短评,发表在《北京晚报》上。他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对《海瑞罢官》这出戏本身有兴趣。而是对身为历史学家的吴晗打破々业界限.“破门而出”.从历史学的门户闯进戏剧文学的门户,写出《海瑞罢官》的剧本感到惊喜,对此表示肯定。这篇文章发表后,在史学界和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昆曲《李慧娘》演出以后,孟超也托人转告他,希望他去看演出.并依照《史和戏》的前例,为《李慧娘》写篇剧评。(-It京晚报》也向他约稿,并派记者送来戏票。在此情况下,他觉得“不应付一下是过意不去的”,于是去看了《李慧娘》,并写出了评论《有鬼无害论》,发表在《北京晚报》上。在《有鬼无害论》一文中,廖沫沙对《李慧娘》这出戏本身并没有作过多的评论.而是把焦点集中在是否可以演“鬼戏”上。是否可以演“鬼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文艺界存在很大争议的一个问题。在盂超改编的昆曲《李慧娘》演出之前,“舞台上久已无鬼戏臀场”。因此,《李慧娘》演出之后,不少观众觉得不能接受。“许多人看了都觉得戏编得好。只是把李慧娘写成了,鬼。舞台形象显得阴森森的:台上出现鬼,让人看了总觉得不好”。为什么觉得不好呢?当时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舞台上演“鬼戏”有宣传封建迷信之嫌。针对这一情况,廖沫沙根据1957』:9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所说的舞台上的“牛鬼蛇神”虽不提倡,但“有一点也可以”的讲话,又翻阅了马、恩著作中有关宗教、神话的一些论述.在文章中提出了关于“鬼戏”的两点霞要看法:第一.“鬼戏”是中国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传统的戏曲节目中.如果把其中的鬼神部分删掉.就根本不成其为戏了。正所谓“无鬼不成戏”。《李慧娘》也是如此,如果她被贾似道杀害以后.没有变成鬼魂,就没有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这部戏也就变得空洞而没有内容了。第二,鬼神是迷信思想的产物,但文学遗产中的鬼神,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社会力量,具有阶级属性,凶此,“是不是迷信思想,不在戏台上出不出鬼神.而在鬼神所代表的是压迫者。还是被压迫者”。鬼戏中的鬼也有“好鬼”和“坏鬼”之分,凡是与“压迫势力”作斗争、敢于战胜“压迫者”的鬼戏就不是宣传迷信,而是“对反抗压迫的一种鼓舞”。在此基础上,廖沫沙从是否叮以演“鬼戏”的角度对昆曲《李慧娘》表示肯定。他说:“戏台上的鬼魂李慧娘。我们不能单把她看做鬼,同时还应当看到她是一个至死不屈的妇女形象。”像这样的鬼魂形象。“能鼓舞人们的斗志,在戏台上多出现几个,那万方数据《党史博览)2011年第4期又有什么妨害呢?”廖沫沙的这篇评论,虽然“对《李慧娘》剧本的本身可说并没有下多少赞词”.而且是“草草写完”。题目也是随便标上的,“无其他深意”,但它触及到厂当时文艺创作中的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岗此给廖沫沙带来了灭预之灾。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文化大批判,矛头所向。最早便是廖沫沙的这篇评论及文中所宣传的肯定“鬼戏”的观点。批削是如何开始的1962圭12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由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阶级斗争扩大ca的理论进一步升级。毛泽东不仅强凋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而且提出要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他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丁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冈此.在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在文艺工作领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很快开始得到贯彻实施。其主要表现。就是发动了一场大范围的文化批判运动.而在这场文化批判运动中,《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首当其冲。《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之所以首当其冲,首先与它们的内容有关系。《李慧娘》中的主人公李慧娘,在剧中主要以“鬼魂”的形象出现,是一场“鬼戏”;而《有鬼无害论》则肯定包括《李慧娘》在内的一部分“鬼戏”能够鼓舞人们的斗志,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按照当时的意识形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衡量,演“鬼戏”或者肯定“鬼戏”都是宣传封建迷信,而宣传封建迷信就是宣传唯心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由于有这样的“硬伤”存在,首先拿这两个作品开刀,便显得顺理成章.师出有名。其次,与廖沫沙当时是北京市委的领导干部有关。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毛泽东对彭真及其领导的北京市委是不满的。他认为北京市委是一个“独立王国”。对他来说.批判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不仅可以在文艺界寅传和贯彻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而且对彭真及其领导的北京市委u丁以起到“敲山震虎”或者“隔⋯打牛”的作用。有人认为,当时对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的批判,有政治斗争的含义在哩面。这场批判与后来对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其目的都是为了打倒北京市委,这样的看法不无道理。在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江青发挥了极其恶劣的作用.是主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期间.她找文化部党组书记齐燕铭谈话.提出希望文化部注意“戏曲舞台上的牛鬼蛇神和鬼戏问题”。与此同时,江青还约见中宣部、文化部四个正副部长陆定一、周扬、张子意和许立群。认为戏剧界问题严重.“舞台上、银幕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泛滥成灾”。当时,她就有意拿《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开刀,以此作为突破口.发起文化领域的大批判运动。1962年11月22日和1963年3月29日。中共中央相继批转文化部党组《关于改进和加强剧目丁作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和《关于停演“鬼戏”的请示报告》。《请示报告》中说:“近几年来,‘鬼戏’演出渐渐增加。有些在解放后经过改革去掉了鬼魂形象的剧目(如《游西湖》等),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甚至有严蕈思想毒素和舞台形象恐怖的‘鬼戏’,如《黄氏女游阴》等,也重新搬上舞台。更为严重的是新编的剧本(如《李慧娘》)亦大肆渲染鬼魂,而评论界又大加赞美,并且提出‘有鬼无害论’。来为演出‘鬼戏’辩护。”《请示报告》要求全国各地不论城市或农村。一律停止演出有鬼魂形象的各种“鬼戏”。在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江青得到了当时的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的全力配合和支持,后者在这场批判中所起的作用仅次于江青。他在上海组织人员写了一篇《“有鬼无害”论》,以“梁璧《》LSCS辉”的笔名发表于1963年5月6日、7日的《文瓠:撤》。文章的执笔者是当时的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俞铭璜。由于文章的批判对象主要指向北京市委统战郎部长廖沫沙,凶此他心存顾忌.文章写得并不得力。后来又经过张春桥作了大量修改后才发表。这就是文章署名“梁甓辉”(意即“两笔挥”)的由来。这篇文章以廖沫沙写的《有鬼无害论》作为切入口,打响了批判《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第一枪。江青后来说:这是“第一篇真正有分聩的批评有鬼无害论的文章”。而这篇文章是在柯庆施的支持和帮助下写出的。同时,这篇文章实际上也揭开了20世纪60年代前期文化大批判的序幕。有人曾这样评论说:“正凶为有了这‘第一枪’.才会有后来的‘万箭齐发’、‘万炮齐轰’。”以1963年5月6日、7日的《文汇报》发表《“有鬼无害”论》为开端,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定性越来越严霞,批判随之不断升级。批判的第一阶段:能不能演“鬼戏”从1963年5月开始至年底是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能不能演“鬼戏”这个问题上.“着重谈鬼戏之害.并驳斥那种认为有鬼不仅无害而且有益的谬论”。当时报刊上发表的批判文章。除了《“有鬼无害”论》外,还有李希凡发表在1963年第9期《戏剧报》上的《非常有害的“有鬼无害论”》、1963年第4期《文艺报》上的《演“鬼戏”没有害处吗?》、1963年5月21日至25日《光明日报》上的《鬼戏之害》。这砦文章,虽然有的文章(如《“有鬼无害”论》)已开始把演“鬼戏”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但主要还是从“鬼戏”宣传封建迷信这个角度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进行批判。认为《李慧娘》宣传了封建迷信,而《有鬼无害论》则是为“鬼戏”进行了错误的辩护。·39·万方数据历建沉粤其中,《“有鬼无害”论》认为。《李慧娘》作为一出宦扬封建迷信的“鬼戏”,“并没有吸收精华,剔除糟粕,相反的。却发展了糟粕”;《有鬼无害论》则是提出了“有鬼无害而且有益”的奇谈怪论,“忽略了鬼魂迷信的阶级本质,因而也忽略了它对人民的毒害”。这篇文章还认为,在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下。不注意帮助人们破除迷信,而去拨动封建迷信的余烬,使其复燃。“决不能说这是一种进步的、健康的倾向”。《非常有害的“有鬼无害论”》主要针对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进行批判,认为这篇文章把“鬼戏”的“合理存在”提到了新的理论的高度——“有鬼无害”,达到了为“鬼戏”辩护的最高峰,但实际上,“舞台上出现鬼对人民有害无利”,“不是‘有鬼无害’.而是有鬼有害”,因为历史上绝大部分的神鬼戏,“都是封建统治者宣扬封建迷信的工具。对人民的危害很深远”。不管什么“鬼戏”,舞台上应该一律停演。这一阶段的批判,虽然已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但还没有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还只是认为《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问题是能不能演“鬼戏”的问题。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廖沫沙在受到批判之后,也认为他的《有鬼无害论》的问题只是“鬼戏”问题,是“不应该提倡鬼戏,助长迷信,毒害群众”。但随着“左”倾思想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问题不断升级,由能不能演“鬼戏”的『nJ题,逐步发展为“文化上的革命与反革命的问题”,“意识形态中的阶级斗争”问题。这一阶段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则被认为“对更严重的政治思想问题.即其反动本质,尚未彻底揭露”。阂此,在这一阶段的批判之后,义发动了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更加严重的批判。批判的第二阶段:“有鬼无害论”和政治问题挂钩从1963年底到1964盔g底是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上升到了阶·40·《党史博览))2011年第4期级斗争的高度.认为在戏剧舞台上演出“鬼戏”以及宣传“有鬼无害论”,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向社会主义猖狂进攻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而且,在这一阶段的批判中,一些高级别的党政官员if,表官方进行公开表态,中央的党刊党报《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也刊登或转载批判文章,使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带上了鲜明的政治批判色彩。这种批判的升级.与当时毛泽东所写的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是有关系的。1963盔912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宣传部编印的《文艺情况汇报》第116号上,写了如下批语:“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不能低估电影、新诗、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至于戏剧等部门,问题就更大了。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中央宣传部所写的《关于全国文联和各协会整风情况的报昆曲《李慧娘》剧照。告》草稿上,又写了如下一段批语:“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这两个批示为对文艺工作的批判定下了一个新的基调,促成了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批判的升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两个批示中.第一个批示是直接写给中共北京市委的主要负责人彭真、刘仁的。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顾》一书中认为,这说明毛泽东对北京的文艺工作特别不满。为什么特别不满?应该说.这与廖沫沙所写的《有鬼无害论》是有关系的。毛泽东在这个批示中所批评的“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应是把廖沫沙所写的《有鬼无害论》包括在内的,实际上是对廖沫沙所作的一种不点名的批评。这无疑使得廖沫沙的问题更加严重。在当时对文艺工作的批判中。廖沫沙的《有鬼尤害论》首当其冲.经常成为批判的“活靶子”。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第二阶段的批判中,柯庆施又充当了贯彻“左”倾思想的急先锋。1963年底至1964年初,即毛泽东写下关于文学艺术的第一个批示后不久.华东地Ⅸ话剧观摩演出会在上海举行。柯庆麓在演出会上发表讲话,借机对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进行上纲上线的批判。他说:“在我们戏剧界,有些人虽然口头上也赞成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但是实际上他们不去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他们对于反映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和斗争.十五年来成绩寥寥,不知干了些什么事。他们热衷于资产阶级、封建阶级的戏剧,热衷于提倡洋的东西,古的东西,大演‘死人’、鬼戏,指责和非议社会主义的戏剧,企图使社会主义的现代剧不万方数据《党史博览}2011年第4期能迅速发展。有些人身为共产党员,对这种情况却熟视无睹。对于宣传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坏戏。不痛心、不干涉、不阻止、不反对,甚至还找理由替它辩护.说什么‘有鬼无害’,‘封建道德有人民性’等等;相反的。对于反映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的戏,不是满腔热情地支持,而是冷漠无情。所有这些.深刻地反映了我们戏剧界、文艺界存在着两条道路、两种方向的斗争。这种两条道路、两种方向的斗争,本质上就是戏剧、文艺为哪一个阶级服务的斗争。只要还有阶级和阶级斗争.文艺战线上的这个斗争总是要存在着,总是要。呸持下去、要斗争到底的。”上述讲话,第一次直接把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认为它反映r戏剧界、文艺界“两条道路、两种方向的斗争”.而这种斗争的本质是为哪一个阶级服务的斗争,即阶级斗争。把柯庆施的这段讲话与1963ft.12月12日毛泽东写的关于文艺工作的批示联系起来考察。可以看出他对文艺工作的批判。对“有鬼无害论”的批判,是根据毛泽东对文艺下作的批评而进行的.体现和贯彻了毛泽东对当时文艺工作的看法。从柯庆施的讲话内容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是把资本主义的文艺、封建主义的文艺,与“洋的东西.古的东西”画等号的。对古代文艺和外围文艺一概否定的“左”倾思想。在这段讲话中清晰可见。在这年6月5日开幕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包括《李慧娘》在内的有鬼神内容的所谓“鬼戏”和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再一次遭到了批判。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把“鬼戏”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认为“鬼戏”是阶级斗争在文化领域和戏剧1=作中的反映。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向社会主义再次发动猖狂的进攻。他说:“社会主义社会是有阶级斗争的社会。这种阶级斗争,反映到文化领域中,反映到京剧工作中。”“最近,当我冈遭到连续-:年的大灾荒.以赫鲁晓夫为首的现代修正主义者撤走专家,撕毁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印度反动派在西南边境进行军事挑衅,在美帝国主义保护下的蒋介石匪帮叫喊‘反攻大陆’,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也趁此机会大肆活动的时候。京剧舞台上又出现了许多鬼戏和坏戏。北京有了,别的城市也有了。城市里有了鬼戏,乡村里也有了。有了鬼戏,就助长封建迷信的抬头。这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再次向社会主义猖狂进攻。当时,戏剧界里有些人,看不清这个形势,被所谓‘有鬼无害论’所蒙骗,现在应该得到教训。觉悟起来。”同年7月1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的社论《文化战线上的一个大革命》。这篇文章对《有鬼无害论》也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社论指出:“前一个时期,有人提倡在戏曲舞台上大演鬼戏,提倡牛鬼蛇神。还提出所谓‘有鬼无害论’.为传播封建迷信的鬼戏作辩护。这是十分有害的,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向社会主义进攻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这一阶段.批判的重点集中于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李慧娘》则主要是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鬼戏”而遭到批判。批判的主要内容是把它们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经过这一阶段的批判以后,《有鬼无害论》和《李慧娘》的问题都变成了政治问题。廖沫沙1964盔1211月被撤销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职务。孟超则被责令“停职反省”。批判的第三阶段:“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从1964匀z底到1965年上半年是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在继续批判《有鬼无害论》的同时,批判的重点集中于孟超的昆曲《李慧娘》,对《李慧娘》从写作背景、写作动机、主题思想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批判。并对其进行政治上的定性。在第二阶段对《有鬼无害论》作了上纲上线的批判后,昆曲《李慧娘》的性质变得更加严重。用当时一篇批判文章中的话说.就是“随着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日益深入.大家对这出戏的认识也逐渐提高了”。巴≥LSCS1964年底到1965年上半年,一些报刊义发表文章。对《李慧娘》重新展开批判。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两篇:一篇是1964年第6期《文学评论》发表的《<李慧娘>——一株毒草》,另一篇是19653,:F3月1日《人民日报》登载的《重评需超新编<李慧娘>》。《<李慧娘>——一株毒草》是一篇较早对《李慧娘》从政治上进行定性的批判文章。这篇文章宣称:“不打算重复地批评这个剧本所散布的迷信思想”。而是要揭露它的所谓“实质”。什么实质呢?文章认为,《李慧娘》的实质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在昆曲《李慧娘》中,孟超篡改了原著中李慧娘的故事和性格。在原著《红梅记》中。李慧娘只是一个忠诚于爱情,为爱情而牺牲,为爱情而敢于反抗的人物。而存昆曲《李慧娘》中,孟超则“赋予她以政治头脑”,“要使这个厉鬼的反抗有政治意义”。孟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认为,这是因为孟超具有间党和人民相反的思想感情.从个人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现有地位感到不满。感到“沉沦”。感到“受雎抑”.所以他要写作这个剧本发泄这种不满。表示他的反抗,并且鼓励“那些对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心怀不满和充满仇恨的人。那蝗反对和敌视我们党和社会主义的人”起来反抗。这些人就是地主、富农、坏4-)-子、反革命分子和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以及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孟超在《李慧娘》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这些人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因此,“这个剧本就是一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作品,就是一株反动的毒草”。文章还认为,从《李慧娘》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国内正在激烈进行的阶级斗争”反映在文艺战线上的一个特点,这就是“有一些人利用各种历史或传说的题材来进行肮脏的勾当,进行反社会主义的活动”。这就把打击面扩大到了整个的文艺界。《重评孟超新编<李慧娘>》,则通过牵强附会的解释和5)-析,把这部戏剧的创作和演出与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联系了起来.认为这部戏剧从酝酿到创作完稿再到舞台演出·41·万方数据历史沉粤《窭《党史博览)2011年第4期垄宴型婆壹堕!廖涟鲨些廑佳i赡的几年.“正是国际上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进行反华大合唱之时,也正是国内遭遇了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社会主义建设进入调壤、巩固、充实、提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错误地估计形势,以为共产党要垮台了,社会主义要完蛋了。他们的好日子又要来了,复仇的机会到了.因而从各条战线上向党发起了进攻。正在这个时候,《李慧娘》应运而生。因此。“《李慧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在最近一次阶级斗争尖锐时期中。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向党和社会主义的进攻在戏剧战线上的表现”。这篇文章认为,《李慧娘》的错误是明显的:它不仅渲染了阴暗消极的情绪。以瓦解我们的斗志,而且提倡任性放情的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鼓励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人发泄对新社会的不满;它不仅表现了作者个人的反动观点,还要用以去“教育”今天的人们,号召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去进行复仇斗争。“仅从这几点看来,《李慧娘》肯定地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这篇文章还认为,像《李慧娘》这样“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竟然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不被发现,反而受到一片赞扬,其原因就是“我们戏剧工作者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没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没有坚持政治标准第一.没有学会用阶级观点来分析作品的缘·42·故”。《人民日报》还为《重评孟超新编<李慧娘>》这篇文章加了一个编者按。按语认为它对昆曲《李慧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批评”。并对昆曲《李慧娘》进行了明确的定性,认为“孟超同志新编的昆曲《李慧娘》,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这实际上是为x-t(李慧娘》的批判作了一个概括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自此,昆曲《李慧娘》在政治上被彻底否定。批判的严重危害:文艺批评“左”倾模式的确立20世纪60年代前期对昆曲《李慧娘》及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的批判,是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昆曲《李慧娘》及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所进行的这样一种十分荒谬的批判,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种危害,当然首先包括孟超、廖沫沙及有关当事人在这场运动以及后来的“文革”中所受到的残酷打击和迫害,但远不止于此。更为严重的是,这场批判为在文艺界贯彻执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理论打开了突破口。这种突破主要体现于确立了一种文艺批评的“左”倾模式。这种“左”倾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阶级斗争的立场、观点来衡量、审视、分析和批评所有的文艺作品。批判昆曲《李慧娘》及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对于确立这种模式所起的关键作用,可从1965年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霞评孟超新编<李慧娘>》以及编者按中看出。《霞评孟超新编<李慧娘>》的结尾有如下一段话:“《李慧娘》这样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为什么竟然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不被发现,反而受到一片赞扬.听其散播恶劣影响呢?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戏剧工作者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没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没有峰持政治标准第一,没有学会用阶级观点来分析作品的缘故。从对于《李慧娘》的赞扬到批判,我们可以吸取到很重要的教训。”这篇文章的编者按则说得更明白:“对于这样一出坏戏.我们不但没有及时揭露和批判它.而且还错误地发表了赞扬这出戏的文章,这说明我们对阶级斗争、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阶级斗争.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于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利用文学艺术形式向社会主义进攻。缺乏应有的警惕;对于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T农兵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通过对《李慧娘》的再评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文艺评论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必须峰决执行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方针路线.必须遵循毛泽东同志所规定的文艺批评的标准。任何时候,任何工作,一旦忘记了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就会犯严重的错误。”这两段话都说明。以阶级斗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和批评文艺作品的模式,是通过对《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而确立的。这种文艺批评的“左”倾模式确立以后,又被推广到整个的意识形态领域。成为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模式。20lJ生纪60生1z代前期的文化大批判。就是按照这样一种批判模式进行的。因此,对昆曲《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无异于在文化领域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此后.“左”倾思想在文化领域泛滥成灾.一场大规模的文化大批判波及全国。●万方数据
本文档为【《李慧娘》和《有鬼无害论》的批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071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1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3-12
浏览量: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