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

举报
开通vip

中考文言文阅读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精细阅读汇集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1、《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四、通假字    1、孰视之 ...

中考文言文阅读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精细阅读汇集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1、《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四、通假字    1、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五、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    六、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一个    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4、皆以美于徐公 以:以为,认为    5、能谤讥于市朝 谤:指责别人过错 讥:讽刺 市朝:公共场合    九、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倒装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状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    6、有求于我也 状语后置(于我有求也)    7、能谤讥讽于市朝 状语后置(能于市朝谤讥)    8、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皆以于徐公美)    9、皆朝于齐 状语后置(皆于齐朝)    十、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十一、理解性默写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 要点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要点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要点2018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要点新学期教学工作要点医院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十四、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3分)    *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分)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3分)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6、“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请写出其反义词。*门可罗雀    7、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晏子使楚》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晏子春秋》    2、《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    3、晏婴,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四、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五、古今异义词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七、一词多义    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盗)    八、重点词语解释    1、晏子将使楚 使:出使    2、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4、今方来 方:将要    5、何坐 坐:犯罪 6、坐盗 盗: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8、齐人固善盗乎 固:本来 9、叶徒相似 徒:只    10、其实味不同 实:果实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得无:莫非    12、圣人非所与熙也 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13、寡人反取病焉 病:辱    14、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离开座位    九、特殊句式    1、何以也 宾语前置:以何也 2、何坐 宾语前置:坐何    3、吏二缚一人诣王 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    7、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4、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5、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7、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    十四、开放性试题    1、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3、《小石潭记》      二、文学常识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人记》中的一篇。   四、通假字    1、下见小潭 见通现,出现     七、一词多义    1、蛇:永州之野产异蛇( )斗折蛇行( )     2、伐:伐竹取道 ( ) 齐师伐我( )    3、明:明灭可见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八、重点词语解释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 明灭: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冷清清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6、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2、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3、段落归纳    (一)发现小石潭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4、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上句:    *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王牙 )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2、文章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     分析:     *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    3、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4、《陋室铭》       二、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五、古今异义词    1、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    六、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扰(扰乱、使……乱)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 竹:本指管乐器    九、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十四、开放性试题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狼》       四、通假字   1、止有剩骨 止通只,只有   2、止露尻尾 止通只,只有   3、止增笑耳 止通只,只有   五、古今异义词   1、弛担持刀。 弛:古义:放下   今义:松弛   2、屠自后断其股 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3、一狼仍从 从:古义:跟随   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六、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   3、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4、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5、一屠晚归 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     九、特殊句式   1、投以骨 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   2、场主积薪其中 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   3、一狼洞其中 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   4、屠乃奔倚其下 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   十、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6、《口技》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本文的作者是林嗣环,清代人。    3、《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四、通假字 1、满坐寂然 坐通座    五、古今异义词    1、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2、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3、稍稍正坐。 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今义:稍微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古义:当中夹杂 今义:当中    六、词类活用    1、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3、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七、一词多义    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 (3)犯罪(何坐?坐盗)    2、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毕:(1)尽(毕力平险) (2)全部(群响毕绝)    4、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3)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4)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5)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6)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4)极高的,陡峭的    6、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     八、重点词语解释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2、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3、众宾团坐 团:聚集,集合 4、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6、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睡醒    7、众妙毕备 毕:全,都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9、不能指其一端 一端:一头,这里指“一种”    10、两股战战 战战:哆嗦的样子 11、几欲先走 几:几乎,差点儿    九、特殊句式 1、会宾客大宴 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十、朗读节奏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众妙毕备。 *各种妙处都具备(或“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和“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两处对声音的记叙描写,试比较一下,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写法加以评析。    *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能谈出一些特点、作用即可)    2、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析其作用。    *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3、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你用“善在     ,它写出了          ”说一句话。    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文中提到的口技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答案举例:剪纸、踩高蹄等。(理由略)。 7、《记承天寺夜游》     二、文学常识    1、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浣溪沙》。      八、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 寝: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月色入户 户:窗户    7、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     8、解衣欲睡 解:脱、 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本文档为【中考文言文阅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顾歆晨boy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3-08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