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机胺

有机胺

举报
开通vip

有机胺有机胺有机胺一般是指有机类物质与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类物质。分为七大类脂肪胺类、醇胺类、酰胺类、脂环胺类、芳香胺类、萘系胺类、其它胺类等。具体如表中所述。脂肪胺类一甲胺一丙胺2-丙烯胺叔丁胺癸胺二甲胺二丙胺环丙胺二异丁胺十二胺三甲胺三丙胺正丁胺己胺十八胺一乙胺异丙胺二正丁胺2-乙基己胺十八胺二乙胺二异丙胺异丁胺己二胺二硬脂胺三乙胺1,2-二甲基丙胺仲丁胺三辛胺1,5-二甲基己胺乙二胺1,2-丙二胺1,4-丁二胺1,10-癸二胺醇...

有机胺
有机胺有机胺一般是指有机类物质与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类物质。分为七大类脂肪胺类、醇胺类、酰胺类、脂环胺类、芳香胺类、萘系胺类、其它胺类等。具体如表中所述。脂肪胺类一甲胺一丙胺2-丙烯胺叔丁胺癸胺二甲胺二丙胺环丙胺二异丁胺十二胺三甲胺三丙胺正丁胺己胺十八胺一乙胺异丙胺二正丁胺2-乙基己胺十八胺二乙胺二异丙胺异丁胺己二胺二硬脂胺三乙胺1,2-二甲基丙胺仲丁胺三辛胺1,5-二甲基己胺乙二胺1,2-丙二胺1,4-丁二胺1,10-癸二胺醇胺类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3-丙醇胺一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N,N-二甲基乙醇胺N,N-二乙基乙醇胺酰胺类甲酰胺乙酰胺丙酰胺丁酰胺异丁酰胺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己内酰胺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脂环胺类三亚乙基二胺二亚乙基三胺六亚甲基四胺六亚甲基亚胺三亚乙基二胺环乙烯亚胺吗啉哌嗪环己胺芳香胺类苯胺二苯胺联苯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甲基苯胺间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2,3-二甲基苯胺2,4-二甲基苯胺2,5-二甲基苯胺2,6-二甲基苯胺3,4-二甲基苯胺3,5-二甲基苯胺2,4,6-三甲基苯胺邻乙基苯胺N-丁基苯胺2,6-二乙基苯胺N-甲酰苯胺对丁基苯胺N-乙酰苯胺3-甲氧基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对氯苯胺邻乙氧基苯胺间乙氧基苯胺对乙氧基苯胺N-甲基苯胺2,3-二氯苯胺2,4-二氯苯胺2,6-二氯苯胺3,4-二氯苯胺3,5-二氯苯胺2,5-二氯苯胺N-乙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邻溴苯胺间溴苯胺对溴苯胺2,4,5-三氯苯胺2,4,6-三氯苯胺2,4-二溴苯胺2,5-二溴苯胺2,6-二溴苯胺邻氟苯胺间氟苯胺对氟苯胺2,4-二氟苯胺3,4-二氟苯胺2,3,4-三氟苯胺邻硝基苯胺间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4-二硝基苯胺3-氯-4-氟苯胺邻硝基对甲苯胺奈系胺类1-萘胺2-奈胺S酸(劳伦酸)克拉夫酸周位酸吐氏酸J酸R酸H酸K酸邻苯二甲酰亚胺牛磺酸奈二胺乙撑双硬脂酰胺(EBS)其它胺类絮凝剂理论基础是;“聚并”理论,絮凝剂主要是带有正电(负)性的基团中和一些水中带有负(正)电性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叫颗粒,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分离出来。一般为达到这种目的而使用的药剂,称之为絮凝剂。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水各污水处理领域。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编辑本段]无机絮凝剂按其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低分子絮凝剂和高分子絮凝剂两大类。低分子絮凝剂价格低、货源充足、但因其用量大、残渣多、效果差,故无机絮凝剂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低分子向高分子的转变。现常用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聚合铝类絮凝剂、聚合铁类絮凝剂和活性硅酸类絮凝剂以及复合絮凝剂四大类。(1)聚合铝类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L聚合铝水解产生高价离子,形成各种类型的羟基多核络合物。它们通过羰基式桥联作用,处于亚稳定状态。而0H-与A13+的比值[2](—般称盐基度或碱基度)对絮凝效果影响很大。通常盐基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强,但过高则本身易生成难溶的氢氧化铝沉淀,导致絮凝效果降低。研究表明,盐基度在75%-85%时最佳,此时絮凝体产生快,颗粒大而重,沉淀性能好。聚合铝具有投药量少、沉降速度快、颗粒密实、除浊、除色效果明显等特点。在工业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3]。值得注意的是铝,尤其是活性铝,毒性较大,同时聚合铝制备方法不完善,致使较多水解铝的微细颗粒存在于溶液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聚合铝的使用。通过改善混凝反应条件,延长慢速混凝时间,能有效降低水中铝的含量。(2)聚合铁类絮凝剂(如聚合硫酸铁等)聚合铁是另一新型无机絮凝剂,絮凝机理与聚合铝类似。其主要类型有聚硫酸铁、聚氯化铁、聚氯化硫酸铁等等。聚氯化硫酸铁除具有铝盐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特点外,还具有价格低、PH值适用范围宽等特点。但是总体来说,聚合铁需要较低的盐基度,一般须将OH-/Fe3+比值控制在8%〜15%。超出此范围,铁水解反应突变,从高价聚合态羟基络离子转化成低价聚合态胶凝产物。且聚合铁产品稳定性差,聚合几个小时至一周内即转向沉淀,絮凝效果降低,故其用量远不及聚合铝。活性硅酸类絮凝剂~(”)_”活性硅酸也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它来源广、价格低廉、无毒、且絮凝、助凝效果好,尤其对于低温低浊水的混凝处理这一净水处理中的难题有着显著的特性[4],在国内外引起足够重视。但由于易自行缩聚析出凝胶而失活只能现用现配;另外,在生产中很难精确控制其聚合度,难以达到最佳絮凝效果,限制了其应用。所以应用效果较好的多为改性产品,诸如改性活化硅酸、聚硅酸硫酸铝(PSAA)[5],PSAM等等。究其机理,大都是在活性硅酸中加入一定量高价金属离子,使其组分带正电荷,控制其聚合度、电荷密度,保证其同时具有电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从而克服活性硅酸自身弱点,大大提高絮凝效果。复合絮凝剂n(4)近年来,复合絮凝剂的研制成为热点。复合絮凝剂按化学成分分为无机复合型、有机复合型、有机无机复合型三大类。无机复合絮凝剂成分较多,主要原料有铝盐、铁盐和硅酸盐。国外先后研制开发出聚合铝铁、铝硅、硅铝、硅铁以及聚合铝/铁与活性致混物质等复合絮凝剂。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以品种多样和性能多元化占主导地位。作用机理主要与协同作用相关。无机高分子成分吸附杂质和悬浮微粒,使形成颗粒并逐渐增大;而有机高分子成分通过自身的桥联作用,利用吸附在有机高分子上的活性基团产生网捕作用,网捕其它杂质颗粒一同下沉。同时,无机盐的存在使污染物表面电荷中和,促进有机高分子的絮凝作用,大大提高絮凝效果。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生产和应用已取得长足进展,最具有代表性的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的研究,已居世界前列。[编辑本段]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它们应用前途广阔,发展非常迅速。已用于给水净化,水/油体系破乳,含油废水处理,废水再资源化及污泥脱水等方面;还可用作油田开发过程的泥浆处理剂,选择性堵水剂,注水增稠剂,纺织印染过程的柔软剂,静电防止剂及通用的杀菌、消毒剂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种类和性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有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大类。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1)聚胺型-低分子量阳离子型电解质;(2)季铵型-分子量变化范围大,并具有较高的阳离子性;(3)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分子量较高,可以几十万到几百万、几千万,均以乳状或粉状的剂型出售,使用上较不方便,但絮凝性能好。根据含有不同的官能团离解后粒子的带电情况可以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3大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大分子中可以带-COO-、-NH-、-SO3、-OH等亲水基团,具有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因其活性基团多,分子量高,具有用量少,浮渣产量少,絮凝能力强,絮体容易分离,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好等特点,在处理炼油废水,其它工业废水,高悬浮物废水及固液分离中阳离子型絮凝剂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是丙烯酰胺系列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其分子量高,絮凝架桥能力强而显示出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非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非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是聚丙烯酰胺。它由丙烯酰胺聚合而得。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有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钙以及聚丙烯酰胺的加碱水解物等聚合物。丙烯酰胺和苯乙烯磺酸盐、木质磺酸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共聚物。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季铵化的聚丙烯酰胺季铵化的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均是将-NH2经过羟甲基化和季铵化而得,可以分为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化和阳离子化丙烯酰胺聚合。由聚丙烯酰胺季铵化聚丙烯酰胺(PAM)先与甲醛水溶液反应,酰胺基部分羟甲基化,其次与仲胺反应进行烷胺基化,然后与盐酸或胺基化试剂反应使叔胺季铵化。由季铵化的丙烯酰胺聚合在碱性条件下,先由丙烯酰胺与甲醛水溶液反应,然后与二甲胺反应,冷却后加盐酸季铵化。产物经蒸发浓缩、过滤,得季铵化丙烯酰胺单体。聚丙烯酰胺的阳离子衍生物这类产品多是由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单体共聚合得到的。两性聚丙烯酰胺聚合物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加入适量甲醛和二甲胺,通过曼尼兹反应合成出具有羧基和胺甲基的两性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因为淀粉价廉来源丰富,其本身也是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亲水的刚性链,以这种刚性链为骨架,接上柔性的聚丙烯酰胺支链,这种刚柔相济的网状大分子除了保持原聚丙烯酰胺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某些更为优异的性能。由于大多数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或其水解、降解产物有毒,且合成用丙烯酰胺单体有毒,能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应用领域受到一定限制,迫使絮凝剂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编辑本段]微生物絮凝剂3.1微生物絮凝剂概述国外微生物絮凝剂的商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如红平红球菌及由此制成的NOC-1是目前发现的最佳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很强的絮凝活性,广泛用于畜产废水、膨化污泥、有色废水的处理。我国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品尚未见报导。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包括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利用微生物细胞壁代谢产物的絮凝剂、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和克隆技术所获得的絮凝剂。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物质为糖蛋白、粘多糖、蛋白质、纤维素、DNA等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05以上。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体或其分泌物提取、纯化而获得的一种安全、高效,且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可以克服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固有的缺陷,最终实现无污染排放,因此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正成为当今世界絮凝剂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和性质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者早就发现,一些微生物如酵母、细菌等有细胞絮凝现象,但一直未对其产生重视,仅是作为细胞富集的一种方法。近十几年来,细胞絮凝技术才作为一种简单、经济的生物产品分离技术在连续发酵及产品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有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从其来源看,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因此它具有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一切优点。同时,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工作已由提纯、改性进入到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筛选优良的菌种,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效的絮凝剂的研究,因此其研究范围已超越了传统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范畴。具有分泌絮凝剂能力的微生物称为絮凝剂产生菌。最早的絮凝剂产生菌是Butterfield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976年,Nakamuraj.等人从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菌种中,筛选出19种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souae)AJ7002产生的絮凝剂效果最好。1985年,TakagiH等人研究了拟青霉素(Paecilomycessp.l-1)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PF1010PF101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啤洒酵母、血红细胞、活性污泥、纤维素粉、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等有良好的絮凝效果。1986年,Kurane等人利用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erythropolis)研制成功息生物絮凝剂NOC-1,对大肠杆菌、酵母、泥浆水、河水、粉煤灰水、活性碳粉水、膨胀污泥、纸浆废水等均有极好的絮凝和脱色效果,是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的分子质量、分子结构与形状及其所带基团对絮凝剂的活性都有影响。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絮凝活性越高;线性分子絮凝活性高,分子带支链或交联越多,絮凝性越差;絮凝剂产生菌处于培养后期,细胞表面蔬水性增强,产生的絮凝剂活性也越高。处理水体中胶体离子的表面结构与电荷对絮凝效果也有影响。一些报道指出,水体中的阳离子,特别是Ca2+、Mg2+的存在能有效降低胶体表面负电荷,促进“架桥”形成。另外,高浓度Ca2+的存在还能保护絮凝剂不受降解酶的作用。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范围广、絮凝活性高,而且作用条件粗放,大多不受离子强度、pH值及温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微生物絮凝剂高效、安全、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在医药、食品加工、生物产品分离等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3.3.1城市污水用从城市生活污水中分离出的具有絮凝、降解作用的高效混合菌群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可使污水COD和BOD的去除率达到100%1[0。]建材废水含有高悬浮物的建筑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加工废水也是较难处理的一类废水,例如陶瓷厂废水,主要包括胚体废水和釉药废水两种,前者主要含有较多的黏土颗粒,后者除含黏土颗粒外,还有相当数量釉药。当添加N0C-1后5min,胚体废水的浊度从原来1.4降低到0.043;釉药废水的浊度从17.2下降到0.35;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6.6%和97.9%,可得到几乎透明的上清液1[2。]用红平红球菌产生的絮凝剂处理瓦厂废水,处理后的上清液几乎是透明的[13。]其他应用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安全、无毒的特性,逐渐在食品废水处理中被采用,并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此外,微生物絮凝剂还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医院污水、石化废水、造纸废液、制药废水等多方面的处理过程中。结语综上所述,从低分子到高分子、由无机到有机及微生物、由单一型到复合型是絮凝剂的发展走向。追求高效、廉价、环保是絮凝剂研制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无毒或低毒高效絮凝剂,使其在饮用水及其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用水处理中生物毒性及残留量不再造成2次污染,是今后絮凝剂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对絮凝效果加强定量的研究,降低生产成本是开发新型絮凝剂的当务之急。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驱动下,安全、无毒、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大有取代传统絮凝剂的趋势,无机和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也因综合了无机和有机的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已经成为目前絮凝剂研究的热点。[编辑本段]絮凝剂工作原理絮凝沉淀法是选用无机絮凝剂(如硫酸铝)和有机阴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铵(PAM)配制成水溶液加入废水中,便会产生压缩双电层,使废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絮凝体长大到一定体积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从而达到水处理的效果。为提高分离效果,可适时、适量加入助凝剂。处理后的污水在色度、含铬、悬浮物含量等方面基本上可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外排或用作人工注水采油的回注水。[编辑本段]结语纵观絮凝剂的现状可以看出,絮凝剂的品种繁多,从低分子到高分子,从单一型到复合型,总的趋势是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无机絮凝剂价格便宜,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用量少,浮渣产量少絮凝能力强,絮体容易分离,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好,但这类高聚物的残余单体具有“三致”效应(致崎、致癌、致突变),因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微生物絮凝剂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微生物絮凝剂将可能在未来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和应用方兴未艾,其特性和优势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前景。改性聚丙烯酰胺能凝聚水中的东西并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起作用。试试加碱水和改性聚丙烯酰胺。氢氧化铝、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水处理絮凝剂,不只能用在处理废机油上吗?可以试试。不同意鱼头的说法。我们公司用改性聚丙烯酰胺已经20多年了,一直在强酸性环境下使用,效果很好,耐热最少70摄氏度。是我们自己做的改性,就是普通的聚丙烯酰胺进行胺甲基化反应。其实六楼的说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可以先在加热的条件下过滤,然后用酸和碱分别处理,但是处理时温度不要太高。最后透明时再将其加热煮一次。又称烷基胺,有机胺。是一类以氮原子为萃取功能基的萃取剂的总称,包括伯胺RNH2、仲胺R2NH、叔胺R3N及季铵盐R4N+X-等四种。作为萃取剂的烷基胺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250〜600之间。它们对金属离子的萃取属阴离子交换或离子缔合机理。伯、仲、叔胺属于中等强度的碱性萃取剂,在酸性介质中必须先与氢离子(H+)后,才能萃取如FeC14_、CoCl42-、ZrO(SO4)22-和UO2(SO4)22-等金属络阴离子。季铵盐为强碱性萃取剂,本身含有铵阳离子R4N+,所以既可由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萃取,又可由碱性溶液中萃取,如由碳酸盐溶液中萃取UO2(CO3)34-络阴离子。用有机胺溶液富集C02文献最早见于1920末,当时就已经有人注意到用有机胺溶液吸收CO2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经过80多年的发展,如今有机胺溶液己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CO2吸收剂。工业上感兴趣的有机胺主要是一乙醇胺(MEA),但是由于MEA体系吸收CO2固有的缺陷,20世纪80年代之后,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N一甲基二乙醇胺(MDEA),以及混合胺体系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他们的特性一乙醇胺(MEA):分子式:H2NCH2CH2OH;分子量:61.08;凝固点:10.5°C;沸点:171.0C;比重:1.0147(20C);粘度:24.14mPa.s(20C);引火点:85C(密闭);其他: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易与水、乙醇、乙醚混溶。二乙醇胺(DEA):分子式:HN(CH2CH2OH)2;分子量:105.14;凝固点:28.0C;沸点:269.1C;比重:1.0828(40C);粘度:196.4mPa.s(40C);引火点:138C(密闭);其他:无色晶体或水白色粘稠吸性液体,轻微氨味,与水、乙醇互溶。三乙醇胺(TEA):分子式:N(CH2CH2OH)3;分子量:149.19;凝固点:21.2°C;沸点:360.0C;比重:1.1196(25C);粘度:613.3mPa.s(25C);引火点:179.4C(密闭);其他:无色透明粘稠液体,有吸湿性和氨臭,能与水乙醇丙酮混溶。N-甲基二乙醇胺(MDEA):分子式:CH3-N(CH2CH2OH)2;分子量:119.16;凝固点:-21.0C;沸点:246-269C;比重:1.0425(20C);粘度:101cP(12C);引火点:---;其他:无色或轻微黄色液体,易与水、乙醇、乙醚混溶。摘要:以工业应用为背景,采用双搅拌釜反应器,对DETA(二乙烯三胺)+MDEA(N-甲基二乙醇胺)、TETA(三乙烯四胺)+MDEA混和有机胺水溶液吸收模拟烟道气中CO2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MDEA中加入少量烯胺DETA、TETA,可显著提高CO2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增强传质效果。其吸收CO2的效果优于常用的MEA(-乙醇胺)和DEA(二乙醇胺)。(共4页)摘要:以工业应用为背景,采用双搅拌釜反应器,对DETA(二乙烯三胺)+MDEA(N-甲基二乙醇胺)、TETA(三乙烯四胺)+MDEA混和有机胺水溶液吸收模拟烟道气中C02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MDEA中加入少量烯胺DETA、TETA,可显著提高CO2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增强传质效果。其吸收CO2的效果优于常用的MEA(-乙醇胺)和DEA(二乙醇胺)。(共4页)摘要:在常压下,采用搅拌式反应器对三乙烯四胺(简写为TETA)吸收CO2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TETA对CO2的吸收情况,并与常用的醇胺吸收剂一乙醇胺(简写为MEA)、二乙醇胺(简写为DEA)、三乙醇胺(简写为TEA)的吸收效果作了比较;同时研究了TETA-有机胺-水三元混合体系对CO2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TEA-TEA-H2O对CO2的吸收效果最好,且TETA/TEA=1/1时,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最快。(共3页)关键词:TETA有机胺吸收CO2多元胺学科分类:X701[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一般性问题>废气的处理与利用]相关文章:主题相关以双马来酰亚胺(BMI)、环氧树脂、芳香二胺和液体橡胶为主要原料综合BMI的耐高温性能、环氧的良好粘接性能和液体橡胶的增韧作用,制作成一种性能优异的胶粘剂.重点讨论了两种橡胶对胶粘剂性能(尤其是高温强度和温度冲击强度)的影响,并用热重分析(TG/TGA)和扫描电镜(SEM)对胶进行了表征.关键词:胶粘剂,双马来酰亚胺,环氧树脂,增韧,|全部关键词中图分类:TQ433.437>工业技术>化学工业>胶粘剂工业>合成胶粘剂>橡胶、树脂为原料的胶粘剂>合成树脂为原料的胶粘剂?>环氧类胶粘剂万方期刊分类:TQ>工业技术>化学工业相似文献:双马来酰亚胺/环氧树脂胶粘剂增韧改性的研究TheInvestigationofTougheninginBismaleimide/EpoxyAdhesive作者:赵石林,秦传香,期刊-核心期刊化学与粘合CHEMISTRYANDADHESION2000年第02期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增韧改性研究进展ADVANCEINTOUGHENINGANDMODIFYINGOFBISMALEIMIDERESIN作者:李玉青,黄英,闫梨,期刊-核心期刊工程塑料应用ENGINEERINGPLASTICSAPPLICATION2007年第02期双马来酰亚胺/环氧胶粘剂增韧改性的研究所作者:赵石林,秦传香,会议中国化学会'99高分子学术论文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会中国化学会'99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1999年含双马来酰亚胺的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人:江璐霞,王宇光,申请人:四川大学,,发明专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4年无溶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Solvent-freeBismaleimideResin作者:张成森,曾黎明,周卫新,陈江超,期刊精细与专用化学品FINEANDSPECIALTYCHEMICALS2006年第17期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ResearchonTougheningModificationofBismaleimideResin作者:宁志强,徐晓沐,期刊-核心期刊化学与黏合CHEMISTRYANDADHESION2007年第05期-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StudyonTougheningandModifyingofBismaleimideResin作者:孟涛,李玲,董风云,期刊-核心期刊化学与黏合CHEMISTRYANDADHESION2005年第01期-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发展RECENTADVANCESINMODIFICATIONOFEPOXYRESIN作者:付东升,朱光明,韩娟妮,期刊-核心期刊热固性树脂THERMOSETTINGRESIN2002年第05期-2000年我国热固性工程塑料进展ADVANCEINTHEENGINEERINGTHERMOSETSOFCHINAIN2000作者:张振,李桂珍,赵志鸿,期刊-核心期刊工程塑料应用ENGINEERINGPLASTICSAPPLICATION2001年第05期液晶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STUDYONEPOXYRESINMODIFIEDBYLIQUIDCRYSTALBISMALEIMIDES作者:刘柏松,刘国栋,张留成,期刊-核心期刊工程塑料应用ENGINEERINGPLASTICSAPPLICATION2006年第03期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的增韧研究Studyontougheningofmatrixresinsforadvancedcomposite作者:高宗永,余英丰,李善君,期刊-核心期刊热固性树脂THERMOSETTINGRESIN2006年第06期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改性研究进展StudyontheModifiedBMI作者:王清民,马俊杰,期刊纤维复合材料FIBERCOMPOSITES2000年第01期环氧树脂胶粘剂的改性研究Studyonimprovementofepoxyresinadhesive作者:秦传香,秦志忠,期刊-核心期刊中国胶粘剂CHINAADHESIVES2005年第04期双马来酰亚胺/环氧树脂的电性能研究Studyonelectricalperformanceofdimaleimidemodifiedresinwithepoxyresin作者:彭永利,黄志雄,期刊武汉化工学院学报JOURNALOFWUHA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2001年第03期在常压下,采用搅拌式反应器对三乙烯四胺(简写为TETA)吸收CO2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TETA对CO2的吸收情况,并与常用的醇胺吸收剂一乙醇胺(简写为MEA)、二乙醇胺(简写为DEA)、三乙醇胺(简写为TEA)的吸收效果作了比较;同时研究了TETA-有机胺-水三元混合体系对CO2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TEA-TEA-H2O对CO2的吸收效果最好,且TETA/TEA=1/1时,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最快.关键词:TETA,有机胺,吸收,CO2,多元胺,|全部关键词缓冲溶液缓冲溶液与缓冲作用原理(一)缓冲作用与缓冲溶液纯水在25°C时PH值为7.0,但只要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因为吸收二氧化碳而使PH值降到5.5左右。1滴浓盐酸(约12.4mol・L-l)加入1升纯水中,可使[H+]增加5000倍左右(由1.0x10-7增至5x10-4mol・L-1),若将1滴氢氧化钠溶液(12.4mol・L-1)加到1升纯水中,PH变化也有3个单位。可见纯水的PH值因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而发生很大变化。然而,1滴浓盐酸加入到1升HOAc-NaOAc混合溶液或NaH2PO4-Na2HPO4混合溶液中,[H+]的增加不到百分之一(从1.00x10-7增至1.01x10-7mol・L-1),PH值没有明显变化.这种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不引起溶液PH值发生明显变化的作用叫做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二)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由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组成。其中,能对抗外来强碱的称为共轭酸,能对抗外来强酸的称为共轭碱,这一对共轭酸碱通常称为缓冲对、缓冲剂或缓冲系,常见的缓冲对主要有三种类型。弱酸及其对应的盐例如,HOAc-NaOAc(实际上是OAc-);H2CO3-NaHCO3;H2C8H4O4-KHC8H4O4(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氢钾);H3BO3-Na2B4O7(四硼酸钠水解后产生H2BO-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例如,NaHCO3-Na2CO3;NaH2PO4-Na2HPO4;NaH2C5HO7(柠檬酸二氢钠)-Na2HC6H5O7;KHC8H4O4-K2C8H4O4。弱碱及其对应的盐例如NH3-NH+4CL-;RNH2-RNH+3A-(伯胺及其盐);Tris-TrisH+A-(三羟甲基烷及其盐)。(三)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现以HOAc-NaOAc缓冲溶液为例,说明缓冲溶液之所以能抵抗少量强酸或强碱使PH稳定的原理。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的离解度很小,溶液中主要以HOAc分子形式存在,OAc-的浓度很低。醋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离解成Na+和OAc-,由于同离子效应,加入NaOAc后使HOAc离解平衡向左移动,使HOAc的离解度减小,[HOAc]增大。所以,在HOAc-NaOAc混合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HOAc和OAc-。其中HOAc主要来自共轭酸HOAc,OAc-主要来自NaOAc。这个溶液有一定的[H+],即有一定的PH值。在HOAc-NaOAc缓冲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化学平衡: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如HCL),则增加了溶液的[H+]。假设不发生其他反应,溶液的PH值应该减小。但是由于[H+]增加,抗酸成分即共轭碱OAc-与增加的H+结合成HOAc,破坏了HOAc原有的离解平衡,使平衡左移即向生成共轭碱HOAc分子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因为加入H+较少,溶液中OAc-浓度较大,所以加入的H+绝大部分转变成弱酸HOAc,因此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明显的降低。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碱(如NaOH),则增加了溶液中OH-的浓度。假设不发生其他反应,溶液的PH值应该增大。但由于溶液中的H+立即加入的OH-结合成更难离解的H2O,这就破坏了HOAc原有的离解平衡,促使HOAc的离解平衡向右移动,即不断向生成H+和OAc-的方向移动,直至加入的OH-绝大部分转变成H2O,建立新的平衡为止。因为加入的OH—少,溶液中抗碱成分即共轭酸HOAc的浓度较大,因此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明显升高。在溶液稍加稀释时,其中[H+]虽然降低了,但[OAc-]同时降低了,同离子效应减弱,促使HOAc的离解度增加,所产生的H+可维持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溶液具有抗酸、抗碱和抗稀释作用。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的作用原理与前面讨论的相似。例如,在NaH2PO4-Na2HPO4溶液中存在着离解平衡:HPO2-4是抗酸成分,通过平衡移能对抗外加酸的影响。H2PO2-4是抗碱成分,通过平衡右移能对抗外加碱的影响。弱碱及其对应盐的缓冲作用原理,例如,NH3-NH4CL(即NH3-NH+4)溶液中,NH3能对抗外加酸的影响是抗酸成分,NH+4能对抗外加碱的影响是抗碱成分。前者通过下述平衡向右移动而抗酸,后者通过平衡向左移动而抗碱,从而使溶液的PH值稳定。
本文档为【有机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星空万里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09-17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