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举报
开通vip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时间: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国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地读书、课下尽情地玩耍。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中学段的起始段,要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时间: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国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地读书、课下尽情地玩耍。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中学段的起始段,要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这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步入阅读课堂,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4.由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能根据提示选择自己学校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说话训练。【过程与方法】1.用生词卡、图片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2.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教学重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整体把握,能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教学难点: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学生:根据“资料袋”的提示,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一、根据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上学路上:早晨,从……上,从……里,从……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进入学校:来到学校,大家……●在学校里:上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放学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点题抒情: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的小学……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美。2.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引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重在读准字词的音节,在讲读课文时应侧重对字词形、义的理解。部分字词学习提示:绒:读róng。坪坝——方言词,一般指平坦的场地。场地与土有关,故为土字旁。粗——形声字,米形且声。本义是指米粗糙,故“粗”以“米”表形。引申为精细和毛糙,再引申为粗大。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所学校的美。(可以同桌互读,可以分小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即可。)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再读课文,指名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它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感受这是一所地处边陲的小学,校园景色优美,不同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学习认真,生活快乐。)四、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装、读”这两个字的写法。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布置作业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2.熟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上学的路上——进入学校——在学校里——点题抒情第二课时1.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2.品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3.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教学重点: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在学校生活的幸福快乐。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又将会有新的发现。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学习第1自然段。(1)轻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2)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①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②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是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3)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①……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②……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还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①句过于概括,②句表述赘余,③句运用“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通过对该句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在运用上的特点。)(4)理解词语,想象画面。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思考:有哪些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意思。)2.学习第2、3自然段。(1)请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2)从“不同”和“同”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同一词语用肯定和否定的形式出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3)学生读课文,交流文中作者不直接写大家读书的声音好听,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的原因。(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景想象补充。例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的声音响亮一致、抑扬顿挫……(学生思考讨论。)(4)下课了,同学们在做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朗读有关的句子。3.学习第4自然段。(1)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热闹、欢快)(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那里的同学上学路上、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3)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三、深情朗读,点题抒情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小学有哪些深刻的印象?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的枝干、摇晃的凤尾竹的影子……民族团结——同学们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起做游戏,和睦相处……生活欢乐——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2.你能说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吗?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四、拓展延伸,完成练笔师顺势导入练笔:同学们,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快乐地读书、游戏,你们在学校里做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吧。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布置作业:抄写生字,完成同步指导。板书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eq\b\lc\\rc\}(\a\vs4\al\co1(校园美丽,民族团结,生活欢乐))我们可爱的小学教学反思:2 花的学校教学时间:教材分析:本文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描写了在雷云、阵雨、东风的环境中,竹林、草地上冒出了花,花儿们读书、放假、回家等情景,表现了花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对家、对妈妈的爱。学情分析:作者依照儿童的思维,以灵动的语言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的情态和奇思妙想,贴近学生的生活。好奇、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而这篇课文联想丰富且灵动。孩子喜欢联想的特点和作者善于联想的艺术手段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不光读起文章来朗朗上口,而且能快速进入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3.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拟人句。【过程与方法】1.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通过“资料袋”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借助提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感悟童真和浓浓的母爱。教学重点: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教学难点: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照样子写一写。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教师:泰戈尔的资料及《新月集》的创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资料袋”了解泰戈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学重点: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1.请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泰戈尔,师总结。2.出示课后“资料袋”的内容。3.出示《花的学校》,板书课题。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了解“资料袋”的作用了吗?根据“资料袋”,我们可以对作者有一个大致地了解。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完后自由读课文。2.读准字音。交流、识记生字。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青——猜B.换偏旁记忆的字:杨——扬 听——所C.由词语记忆的字:衣裳——裳(强调在词语中读轻声) 处罚——罚D.多音字“假”,在本课中读“jià”,教师板书另一种读音及组词:jiǎ(真假 假如)3.出示字词,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 放假互相 所 衣裳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并说说课文是谁向谁在诉说。(孩子向妈妈诉说。)3.小组讨论:孩子向妈妈诉说着花儿的哪些情景?(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3、4:想象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5~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天放假了,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8、9: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四、朗读课文,画出句子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2.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4.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五、学写生字,强调姿势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征。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舞”字的书写。“舞”中间四竖要写得短小、靠拢,第三横要写长,第十三画是撇折。3.学生临摹,强调姿势。4.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书写情况。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1.熟练朗读课文。2.课外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花的学校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第二课时1.品味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2.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教学重点: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教学难点:感悟拟人手法运用的效果,并能仿写。一、复习导入1.认读本课生字。2.做“开火车”的游戏来口头组词。3.指名读课文。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分小组朗读课文。2.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1)老师范读第1、2自然段。(2)交流汇报优美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3)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A.理解体会:哪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B.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这两个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将东风赋予人的特征,体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A.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B.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C.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D.“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跳舞、狂欢,体会大片花儿的灿烂,从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学习第3、4自然段。(1)学生齐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4.指导学习第5~7自然段。(1)教师范读。(2)合作探究。①你是怎样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出示花儿的情景,请学生仿照着写一写。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一照,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晚降临,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互相碰触”说明了什么?“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互相碰触一下,想象雷云在天空中轰隆隆作响的场景。感悟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巧妙。③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④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是要到哪里去?为什么?(3)教师指导朗读。(4)学生自由朗读。5.学习第8、9自然段。(1)学生齐声朗读。(2)思考: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3)学生自由感悟、想象,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想到了什么。(4)师小结。三、拓展延伸,推荐阅读1.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2.继续阅读《新月集》,在课间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其中的文章。四、课堂小结,自由书写师: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让我们也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植物,相信大家会写得很有趣。布置作业:抄写生字,完成同步指导。板书设计:花的学校花孩子eq\b\lc\{\rc\}(\a\vs4\al\co1(跑出来 跳舞、狂欢,关了门做功课,冲了出来,对妈妈扬起双臂))eq\a\vs4\al(美丽、活泼、,可爱、调皮)教学反思:3* 不懂就要问教学时间: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过程与方法】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重点: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学难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教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除了课文后双横线内的字,如果文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事。)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1.指名读课文。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1)通过同学们的反应:“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的震惊、害怕,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2)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详细”来体会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新鲜。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布置作业:完成同步指导。不懂就要问孙中山——勤学好问 读书求理教学反思: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学时间:教材分析: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的暑假生活”。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经历的新鲜事和同学们分享,不仅能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能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这次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因此学生都有话可说。教师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互相交流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暑假生活和同学交流。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3.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让自己的讲述更生动。【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暑假生活稍做整理。2.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图片,互相交流。3.教给学生一定的讲述故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清楚表达。教学重点:和同学交流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教学难点: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教师:了解学生的暑假生活情况,准备本课挂图。学生: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可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度过了暑假,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二、围绕关键词,导入交流1.齐读课题。“我的暑假生活”中关键词是什么?(暑假、生活)2.思考: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关于哪些事情的?(学生讨论、交流。)三、观察书中图片,师生交流1.师:看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跟爷爷奶奶学做农活、去游乐园。)2.这两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同桌互相读一读。四、拿出图片,学生交流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自由练说,自己说给自己听。2.出示评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满分十颗星。其中:能讲清楚经历☆☆☆☆;能把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表达流利、举止大方☆☆。3.小组同学互相说,根据规则评选,推荐同学上台交流。4.全班同学互相评价,对被推荐同学的发言加以补充。五、全班交流1.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2.评一评。3.选出今天的“明星”。六、交际范例李晓晨:我的暑假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在那里我经历了不少新鲜事,其中我觉得最新鲜的是我和乡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田间玩耍,自己抓蝈蝈,逮蚂蚱,还在小溪里捞鱼虾呢。张瑞轩:我的暑假生活说来可真有意思。我在假期按计划独自读完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彩绘本。我把我看完的故事讲给奶奶听,奶奶听了直夸我,说我讲得好。这下我更有信心了,我还要在寒假读《三国演义》,然后再讲给奶奶听。陈思思:你们见过真的大海吗?暑假里,妈妈带我去大连看海。第一眼看见大海,我不禁叫了起来:“哇!海可真大啊!”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海,就好像和天连在一起,真新鲜。七、课堂小结办一次暑假生活图片展。布置作业: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板书设计: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重点讲述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教学反思: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学时间:教材分析:这次的习作围绕“猜猜他是谁”的游戏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可以写出名字,但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后,要能猜出你写的是谁。这其实是在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写作格式。学情分析:学生会写关于人的作文,但是只能笼统地笔力均等,所以大多写出的写人作文没有特性。而且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作文,所以需要老师仔细地讲解引导,特别是对“开头空两格”等格式的要求,必须让每位学生熟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相互交流。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对象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通过习作展示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相互交流。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同学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个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选择一个同学写,让大家猜猜他是谁。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教学重点:选择一个同学写,让大家猜猜他是谁。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一、游戏导入1.同学们,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2.教师提供学生熟悉的两个人的信息,请学生猜出他们的名字。3.这个游戏好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导入。二、小组游戏1.出示游戏内容及规则。(1)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2)不可以写出他的名字。2.小组内进行游戏。3.教师总结。三、审读要求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1)他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2)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来你写的是谁。(3)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2.学生审清要求,指名汇报。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议指导。四、佳作引航猜猜他是谁我有一个朋友。他身材匀称,不胖不瘦。他的头发乌黑发亮,眼睛像两个黑色的葡萄,高挺的鼻子下面有一张灵巧的小嘴。他是个热情大方的人。有一次,我忘记带图画本了,正发愁呢!恰好他有两个图画本。他说:“别着急了,我有两个图画本,借你一个吧!”“真的?”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他最喜欢下围棋了。不管是谁来向他挑战,我的朋友都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有一次,我向他挑战,本来我胜券在握了,可惜有一步关键的棋我没有看见。最后,我输了,气得直跺脚,他还笑着安慰我呢!这就是我的朋友,你猜猜他是谁?点评:小作者在这篇习作中,抓住了自己所要描述的人物特点:不胖不瘦、头发黑、眼睛像黑葡萄、鼻子高挺、小嘴灵巧。还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他热情大方,喜欢下围棋。相信大家读了习作一定能猜出他是谁。五、动笔起草1.学生根据游戏情况,完善自己的构思。2.学生动笔列提纲,完成习作。3.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习作。习作:猜猜他是谁要突出人物特点  不能写出他的名字第二课时1.讲评习作。2.办一期习作专栏。教学重点:讲评习作。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赏析优秀的习作,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一、谈话激趣,重温习作要求1.谈话: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很多留下来的经典文章我们今天再看,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习作的修改是十分重要的。这节课,我们来评改我们完成的习作。2.出示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二、赏析优秀习作,示范修改1.范文展示。教师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2.请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要求读正确,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学习。3.师生共同评议修改。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教师示范修改的要点:(1)材料是否合乎要求,即是否写出了同学特别的地方。(2)内容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了。(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4)同学们有没有猜出习作中人物的名字。三、评改典型问题习作,对照自评1.教师出示典型问题习作。2.师生共同评价,交流修改。3.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4.教师小结。这就是修改作文,读一读,想一想,就会发现作文中的错字、病句、用错的标点等,然后改正过来就可以了。四、小组交流,互评互改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换习作,朗读交流,互评互议,分别指出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2.评选出本组内优秀的习作。3.全班交流优秀习作,共同评价。五、誊写展览让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再认真誊写一遍,然后在“学习园地”张贴展览,同时也鼓励学生向当地报纸及杂志投稿。布置作业:把修改后的作文抄写到作文本上。板书设计:习作:猜猜他是谁材料要合乎要求 用词造句要妥帖、流畅教学反思:语文园地教学时间:教材分析: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能和同学交流课文里有新鲜感的语句,有意识地积累自己感兴趣、觉得优美的语句。“词句段运用”中包括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所见》。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感到新鲜的语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意识。成语学习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因此这八个成语的特点,学生也易于发现。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但在组名的选取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的诗,学生应该能产生共鸣,背诵起来问题不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的能力。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能和同学交流成语的特点。3.指导学生练读句子,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4.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5.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所见》。【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及朗读的能力。3.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交流成语的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会摘抄积累词句。2.积累成语,交流自己的发现。3.练读句子,交流自己体会句子意思的方式。教学重点:学会交流。教学难点:体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一、交流平台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句。◇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2.请两位学生朗读。3.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摘抄。4.全班交流。5.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二、词句段运用(一)学习成语,交流发现。1.出示下列成语。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2.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3.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4.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5.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6.全班交流。(这些成语中都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这些成语中都含有近义词。)7.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二)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2.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教师提示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我们还可以怎样读。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提示。3.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三句。4.展示读句子。读第二个句子时要强调“一点儿”,突出孙中山的“不懂”。读第三个句子时要强调“不懂就要问”,突出孙中山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精神。5.教师小结。要想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改变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可以用上肢体语言等方式。语文园地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第二课时1.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2.背诵古诗《所见》。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教学难点:背诵古诗《所见》。一、词句段运用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其取名。1.学生根据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2.教师出示取名方法。(1)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2)可以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3)人看了名字就能记住。3.小组同学合作为组取名。4.全班交流组名,教师点评。5.小组合作设计组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完成。二、日积月累1.导入古诗。同学们,昨天你们有没有积累新的知识呢?愿意交流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积累一首古诗。2.看图了解诗意。(1)(出示插图)谁能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图意)(2)师总结:夏季的一天,一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唱着动听的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便停止歌唱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看见这一幕,诗人诗兴大发,于是便将此情景用诗句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3.了解作者。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4.初读古诗。(1)指名读古诗,教师对于其中学生读不准的字加以指导。(2)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樾:“树荫”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欲:想要。 捕:捉。 鸣:叫。)(3)再次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4)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①美美地读一读。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5)作者袁枚正欣赏着牧童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①牧童想干什么?(观察图中牧童的表情。)②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蝉?(引导学生找到“鸣”字。)③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开朗、可爱……)(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5.尝试背诵。布置作业:抄写成语,背诵“日积月累”板书设计:语文园地所见eq\b\lc\{\rc\}(\a\vs4\al\co1(牧童  黄牛,林樾  鸣蝉))迷人的田园风光图教学反思: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教学时间:教学分析: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夜书所见》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有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时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三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学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而这三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和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积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过程与方法】以读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教学重点: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课时:3课时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重点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难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整体读——感知美1.激情导入。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乍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指名说)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3.师配乐读。4.揭题解题。板书:山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指名说)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二、理解读——领略美1.“扶”学第一句。(1)先运用不同的手段突破“远上”“寒山”“斜”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寒山:用“借助注释”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2.“半扶半放”学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____的地方。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放手”合作学习第三、四句。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三、反复读——品味美1.想象意境。(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2.体会情感。(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不得志的时候,笔下的景物就显得萧瑟灰暗了。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吗?用心读读。(4)想象诗歌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5)同桌之间尝试背诵、默写古诗。四、指导写——生字教学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上部略扁,盖住“相”。4.学生练习书写。5.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板书设计:山 行 寒 径 斜 霜第二课时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难点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一、默写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学习生字:赠、刘。5.介绍诗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4.自学古诗。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指导朗读: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2)菊残。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__________的季节!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们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来齐读这首诗。四、熟读背诵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2.熟读背诵。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赠、刘、盖、菊、残、君、橙。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4.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5.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赠刘景文eq\b\lc\\rc\}(\a\vs4\al\co1(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爱秋天第三课时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重点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2.同学们的故事都很精彩!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夜书所见》。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进而解题。2.齐读题目。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4.老师正音,师生共同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画线,说说感受。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了什么?(板书:动客情)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教师解释诗意后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两句诗。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读、写、品“挑”,指导写“送”)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抄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文字中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浓浓的“想家”“乡愁”之情读出来。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自由读)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2.齐背诗文。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4.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两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作业布置:小小诗人,再现诗韵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将其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板书设计:夜书所见eq\b\lc\\rc\}(\a\vs4\al\co1(梧叶 寒声,秋风 动客情,挑促织 一灯明))eq\a\vs4\al(孤独,思乡)教学反思: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时间: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背书包上学时见到的水泥道上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课文文字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另一番情趣。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课已学过三首有关秋天的古诗,对于秋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这篇课文对平常水泥道上的落叶之景进行了描写,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境体验和发现,原来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平常小路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本课文字浅显易懂,充满诗情画意,学生会喜欢朗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理解“明朗、凌乱”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3.朗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4.拥有发现的眼睛,能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钻研文本,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体验,重视自学、合作交流等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情趣,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能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会认6个生字。2.理解、交流“明朗、凌乱”的意思。3.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重点1.会认6个生字。2.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难点理解、交流“明朗、凌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一、展示落叶,感受课题1.学生说说课前收集到的落叶形状。2.重点展示梧桐树的叶子,说说梧桐树叶的形状。3.大家说得真好,比一比,看看梧桐叶子像不像我们的手掌。这些手掌铺在一条水泥路上,这就是&helli
本文档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9MB
软件:Word
页数:34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0-04-10
浏览量: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