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题名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

课题名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

举报
开通vip

课题名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课题名称: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与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DLA050175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拨付经费:2万元一学科分类:体育卫生美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6月主要成员:张友刚、曹安玉、桂美钰、黄玲、潘光玲、课题负责人:尹红南大学汪高原、研究总报告一、简介部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与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序言随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全面实施,引发了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蓬勃开展。目前全国学...

课题名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
课题名称: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与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DLA050175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拨付经费:2万元一学科分类:体育卫生美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6月主要成员:张友刚、曹安玉、桂美钰、黄玲、潘光玲、课题负责人:尹红南大学汪高原、研究总报告一、简介部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与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序言随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全面实施,引发了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蓬勃开展。目前全国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和音乐教育教学在我国营企业各地区各学校的发展是相当不平衡的,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相对明显滞后。从我们了解和掌握的资料和情况来说,目前在我国还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领域,更没有进行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和出版相关研究文献。因此,研究进入21世纪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如何更好地加快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步伐,如何充分地挖掘西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走出一条具有西南地区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改革新路,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尽可能地跟上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我们提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与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的科研课题,应该说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研究工作。相信这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将填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空白,进一步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几年来,我们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调研的基础上,在研究了音乐教育理论和《标准》精神,研究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们喜爱载歌载舞、自奏自娱的表现方式,研究了普通中小学校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普通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教育性、审美性、实践性、愉悦性特点,面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普通中小学校,开展了利用本地区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探索。我们对参研学校提出的口号是,让孩子们“唱起家乡的歌、跳起家乡的舞、奏起家乡的乐”。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需将民族音乐贯穿在唱歌、跳舞、奏乐等方面,让学生从熟悉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应该说,这一口号既体现了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目的,也体现了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从而使音乐课程改革更符合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几年来,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始终以我国新颁布的《标准》为理论基础,积极探索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和途径,重新审视《标准》音乐教材的研究及开发,并结合各地区及学校资源整合研究,开辟新的音乐课程资源,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等方面较过去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通过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开展,在学生层面,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并喜爱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更好地培养出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新世纪人才;在教师层面,进一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在学校层面,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促进了本课题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通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实验研究。本研究报告在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以及核心概念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标准》实施情况调研进行了简述,其中重点阐述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研究模式,同时对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形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对课题研究主要成效进行了概述。此外,还对民族特色音乐教学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内容结构图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二、主体部分{标准>实施的调研{标准>实施的由略1、研究问题1.1研究目的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全面启动,全国各个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蓬勃开展。为了了解《标准》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现状,为了更好地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学中体现《标准》精神,我们提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与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的科研课题,面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普通中小学校,开展利用本地区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探索。我们对参研学校提出的口号是,让孩子们“唱起家乡的歌、跳起家乡的舞、奏起家乡的乐”。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需将民族音乐贯穿在唱歌、跳舞、奏乐等方面,让学生从熟悉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并通过课题实验研究,探究适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增强《标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适应性,从理论和实践上厘清困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观念、理论和操作等问题,走出一条适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音乐教学改革新路。为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教改策略,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1.2研究意义1.2.1伴随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发生了解巨大变化。但是,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和音乐教学改革在务地区发展是相当不平衡的,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相对明显滞后。从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研究情况看,迄今还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领域,更缺乏进行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和出版相关研究文献。我国进入21世纪启动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地深入地开展,尤其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跟上全国音乐教改步伐,是加强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改革研究的必要。鉴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与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的需要,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审视并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音乐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得以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得到具体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发展。1.2.2开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音乐教育体系的需要。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欠发达地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研究是尚属于需要开垦发掘的一片处女地。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现象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确立新型的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等,这是全面贯彻音乐课程标准,推动我国音乐教学改革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素,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科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1.2.3音乐课程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也是我国国民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音乐教学是以音乐为手段的教育过程,在整个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体现着教育的意义。1.3研究假设通过对中外音乐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结合《标准》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实施以来学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本课题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假设和尝试性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第一、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从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研究情况看,迄今还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领域,更缺乏进行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和出版相关研究文献。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跟上全国音乐教改步伐,鉴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与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的需要,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审视并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音乐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得以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得到具体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发展。第二、开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音乐教育体系的需要。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欠发达地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育的研究尚属于需要开垦发掘的一片处女地。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现象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确立新型的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等,这是全面贯彻音乐课程标准,推动我国音乐教学改革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素,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科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第三、音乐课程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研究也是我国国民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音乐教学是以音乐为手段的教育过程,在整个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体现着教育的意义。第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是建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是以我国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根据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课程标准》精神,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善于载歌载舞、自娱自奏的表现方式,结合普通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和途径,重新审视《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材的研究开发,并结合西南地区学校资源研究,开辟新的音乐课程资源,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等方面较过去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走出一条具有西南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改革新路。第五、通过课题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开展,在学生层面,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并喜爱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更好地培养出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新世纪人才;在教师层面,进一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在学校层面,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1.4核心概念民族特色音乐教学资源开发:民族特色音乐教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是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理念,按《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纲要(试行)》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体制。依据《标准》中“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精神,地方、学校开发的音乐教材可以占课标音乐教材总量的15-20%,这为我们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开拓创新的空间。也就是说,地方和学校音乐教学在使用音乐教材的同时,还应结合当地民族音乐文化,开发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民族特色,通常是指历史形成的人群的一种共同体所独具的风格。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就是探讨独具的民族风格在中小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体现。我们在研究了音乐教育理论和《标准》精神,研究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们喜爱载歌载舞、自奏自娱的表现方式,研究了普通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普通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教育性、审美性、实践性、愉悦性特点,面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普通中小学校,开展了利用本地区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探索。我们对参研学校提出的口号是,让孩子们“唱起家乡的歌、跳起家乡的舞、奏起家乡的乐”。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需将民族音乐贯穿在唱歌、跳舞、奏乐等方面,让学生从熟悉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应该说,这一口号既体现了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目的,也体现了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从而使音乐课程改革更符合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2.研究背景我国在世纪之交,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全国各地区中小学校掀起了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纵观当今世界,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我们在对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世界各国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承都非常重视。最具代表性的如,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之所以能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就是基于其提出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基础上的观点;而德国在19世纪学校兴起的民歌运动,并将民歌作为教学的基础,也对其民族的凝聚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国,也在其国家标准、音乐教学大纲或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出了关于本国民歌、民谣必须进其中小学音乐教材的要求。可见,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已成为近现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从我国来看,无论是在20世纪后期国家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还是在21世纪初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都较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尤其是在新世纪我国掀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给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鲜明地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并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了相关要求。根据《标准》精神,全国各地相关部门组织编写了新课标音乐教材,并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始使用新课标音乐教材。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笔者对我国现行的一些新课标音乐教材作了研究,感到这些音乐教材虽然各有特点,但教材普遍对民族音乐资源作深度开发的不多,而且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资源在整套教材中作系统安排的更少。课题研究初期,笔者在对一些中小学校的调研中发现,中小学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不少教师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音乐教学资源,认为能完成教材内容就感觉不错了;二是一些教师对本地的民族音乐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还有的教师连本地的民歌都不会唱;三是部分教师对自身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较低,不愿去作开发本地民族音乐资源的工作;四是虽然也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引进了一些民族音乐,但基本是带有较大的随意性,音乐教学中引进民族音乐几乎是根据教师的临时兴趣和感受而开展。在课题开展初期,我们调研中还发现,一些学校音乐教师还不太清楚我国新课标精神,更有一些老师甚至不知道我国新颁布了《标准》。上述这些现状,可以说是导致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改革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改变上述状况,使学校音乐教育成为弘扬、继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渠道,使《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在研究了音乐教育理论和标准精神,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特点,我们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开展了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以期能探索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和途径,重新审视新课标音乐教材的研究及开发,并结合各地区及学校资源整合研究,开辟新的音乐课程资源,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等方面较过去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走出一条具有西南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改革新路。3.研究程序3.1研究设计3.1.1第一阶段(2006年)(1)音乐课程标准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实施情况调研。其中包括:①音乐课程标准在当地及学校的实施及适应情况。②研究音乐课程标准及其教材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实施的教学案例。(2)在调研基础上开展对音乐课程标准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适应情况的研究。(3)收集并整理适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民族民间音乐。3.1.2第二阶段(2006年——2007年)(1)探索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2)收集并整理适应中小学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音乐。(3)将撰写出的中小学民族特色音乐教学优秀论文在音乐教育刊物发表。3.1.3第三阶段(2007年——2008年)(1)撰写上报国家教育部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报告。(2)撰写并编辑出版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补充教材。(3)撰写并发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特色音乐教学论文。3.2研究对象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情况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3.3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采取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调研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开展音乐课程标准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实施情况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音乐课程标准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适应情况的研究,并采用文献分析法等手段整理研究有关国内外音乐教改的新趋势,收集并整理适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民族民间音乐。在第二阶段,本课题根据所研究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需要,开展了具体的行动研究,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三省一市的各地区参与课题实验学校积极开展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探索,通过作品分析法、课堂观察案例研究法以及现场音乐教学观摩研讨等手段,鼓励并引导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探索,为了指导各实验地区学校音乐教师更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总课题组长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三省一市的子课题组长深入实验地区学校通过大面积地听课、观课及研讨课例,共听取了各种类型的音乐课近200节,对实验学校教师的近100份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进行了分析、讨论评价,并举办了多种形式及内容的音乐教师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讲座(如关于“音乐课程标准的介绍”、“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等)近20余次,为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建议。在第三阶段,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谈话法等手段收集有关音乐课程标准在各实验学校实施的数据信息。通过讲座、录像分析、课案总结研讨等形式指导实验地区中小学撰写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教案、论文,并以研究报告、论文、教案、音乐作品分析等形式将研究成果整理出版。3.4技术路线本课题在调查分析、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遵循辩证的研究思路,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首先确立问卷结构及发放程序,同时与访谈、讨论多种方式结合进行,在收集资料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积极开展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进一步就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精神,开展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精选出部分优秀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从而能够最终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4.研究结论4.1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课程标准》实施4.1.1课题初期《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情况课题组通过云、贵、川、渝等三省一市子课题组,首先开展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调研,其主要是了解中小学对新课程标准实施情况;新课程音乐教材是否符合当地学生学习的需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情况等。我们通过对部分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座谈与访谈等,根据对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期间调研情况汇总,主要有以下情况:(1)《标准》强调了弘扬民族音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多数教师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对于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标准》提出弘扬民族音乐是非常必要的。(2)《标准》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有一定困难,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标准》的理解不够到位。以四川子课题的78份调查问卷为例:①在调查问卷中,关于您认为“影响《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栏中,我们得到这样的答案:回答“学校领导”的有4人,占10%;回答“教师”的有21人,占30%;回答“教学设备”的有43人,占60%;②在调查问卷中,关于“您熟悉《音乐课程标准》吗?”一栏中,我们统计的结果是:回答“非常熟悉”的只有3人;回答“大概了解”的有44人;回答“不太清楚”的有27人;回答“不知道”的有4人。③在调查问卷中,关于“您所在学校重视《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吗?”一栏中,我们统计结果是:回答“非常重视”的有6所;回答“一般重视”的有41所;回答“无所谓”的有15所;回答“不重视”的有16所。④在调查问卷“您认为《音乐课程标准》能否在你所在的学校顺利实施?”一栏中,我们统计结果是:回答“完全可以”的有1所;回答“基本可以”的有37所;回答“不太容易”的有36所;回答“不可行”的有4所。(2)音乐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基本的音乐教学需要,与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县城里的中小学情况基本良好,但乡、镇、村一级的中小学校情况令人担忧,例如,据四川子课题的调查,这类学校有95%的学校没有与《标准》要求配套的教学设备与音响资料,包括音乐课堂教学使用的录音机、磁带、钢(风)琴等均无,音乐课形同虚设。又如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部分老师认为,在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虽然教材里的民族音乐内容占有一定比例,但一方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资源还比较欠缺,而教材中器乐欣赏部分的教学内容不太适应民族地区的乡镇以及村级的小学音乐教学,因为教材中的器乐知识与民族地区学生生活经验太远;另一方面这类学校音乐教学又大多数受教学设备的限制,也无法完成教材这部分内容。(3)音乐教师队伍人员混杂,多数老师既缺乏对《标准》基本理念正确理解,又缺乏基本的音乐教学业务能力,无法驾驭新课标教材。根据四川、重庆子课题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令人十分尴尬的状况,即这些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从表面上看,音乐教师学历达标率是较高的,但其音乐专业素质和水平却不能用于音乐教学,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教师提高学历大多是通过函授、成人高考的非音乐专业学习途径。因此,这些教师的学历虽然达标了,但音乐教学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是不达标的;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镇、村一级的音乐教师大部分均为兼职教师,其情况更糟,他们没有接受过音乐专业培训,其专业知识和能力均较差,既不会弹奏,也不会识谱,有相当部分教师连旋律都唱不准,基本上不具备从事音乐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同时,许多兼职教师往往身兼几门课程,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很少花时间来钻研音乐教学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更谈不上钻研《标准》精神;再次,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研工作薄弱,县级教研室很少开展音乐教研活动,由于专职、兼职音乐教师得不到培训和提高,长此以往,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水平的差距将会被继续拉大,这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和教改发展造成严重影响。(4)部分中小学领导与教师对音乐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认识还很不到位,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标准》已将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校的重要性和目的阐述得十分清楚,但许多中小学对音乐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认识还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许多中小学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音乐课排进了课程表,但常被其他课程占用;多数学校的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基本上不开设音乐课;令人忧虑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检查和督导评估中,对《标准》在学校实施情况也并没有引起重视。(5)新课标音乐教材内容普遍偏多,教材给音乐教师开发本地教学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太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课题参研学校教师普遍反映,现行的新课标教材内容普遍偏多,教材给音乐教师开发本地教学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几乎少得可怜,而中小学音乐课时又紧张,根本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开发地方民族音乐资源15-20%的要求。笔者对人音版、人教版、湖南版、西师版等四套新课标音乐教材进行了研究,也发现这些教科书内容偏多,如小学音乐教科书通常每册均有十几个单元(还不包括选唱、选听内容),而每个单元均有2-5个部分内容组成。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每学期有19周音乐课,每周两节课,从理论上讲,一学期能上38节课,据笔者实际调查,事实上并没有这么多节课,如:每学期有几节课往往被用来排演节目;有几节课是被主课教师占用;还有几节课要准备参加音乐比赛;还有些音乐课因教师有事或病等原因停上,因此各种原因,均造成音乐课时紧张,导致教师忙于完成教科书本身内容而没时间去开发适合本地本校使用的教材空间。以上情况表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实施音乐课程标准还有一段艰难的路,主要困难有:一是教学设备缺乏,二是合格音乐师资缺乏;三是现行音乐教材与少数民族地区距离较大,缺乏与当地民族特色相契合的音乐文化知识。4.1.2课题研究中《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策略(1)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和课题研讨,提高老师水平通过各子课题组和总课题组的分别调研,我们感到要贯彻《音乐课程标准》,保证课题的开展,首先开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师资的培训是当务之急。为此,总课题组与各子课题组分别在云、贵、川、渝等三省一市的课题实验地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讲座,以及各种座谈会、研讨会,如下图: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帮助实验学校的领导老师们正确理解《标准》,确立了现代教育观念,以及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审美教育观、主体教育观、创造教育观等有了比较明晰的方向,对具体落实《标准》精神有了正确的认识,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了铺垫。(2)课题研究以《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标准》在实验地区中小学校得到切实贯彻。几年来,课题研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开展过程中,始终以我国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在积极探索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和途径的同时,组织课题实验学校老师学习《标准》,开展了重新审视新课标音乐教材的研究。各子课题在2008年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参与课题实验研究学校的调查表明,许多参研学校音乐教师开始不清楚甚至不知道我国新课标精神的状况已得到改变,目前,云、贵、川、渝三省一市参与课题实验研究学校的老师都基本掌握了《标准》精神,并在教学中自觉贯彻《标准》,从而保证了《标准》在课题参研学校实施的有效性。老师们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在各种形式的研讨中,学校等相关领导与老师进一步理解《标准》,并自觉根据《标准》精神探索民族特色音乐教学。老师们将现代教育理念逐步转化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得到加强。用云南勐海县第一小学校长的话说:通过参与课题,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出现了由音乐学科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引领学校其它学科的教育观念更新的可喜现象。总之,课题参研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学生对民族音乐及活动的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学校面貌整体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许多学校教师渐渐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并能结合自身优势及少数民族学生爱唱爱跳的特点,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创新了多种形式的民族特色音乐教学,逐渐探索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内容、形式和途径,形成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优质课和校园音乐活动,一些课题参研教师的民族特色音乐课,分别在全国或各省市的赛课中获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4.2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4.2.1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概述民族特色,通常是指历史形成的人群的一种共同体所独具的风格。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就是探讨独具的民族风格在中小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体现。我们在研究了音乐教育理论和《标准》精神,研究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们喜爱载歌载舞、自奏自娱的表现方式,研究了普通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普通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教育性、审美性、实践性、愉悦性特点,面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普通中小学校,开展了利用本地区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探索。我们对参研学校提出的口号是,让孩子们“唱起家乡的歌、跳起家乡的舞、奏起家乡的乐”。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需将民族音乐贯穿在唱歌、跳舞、奏乐等方面,让学生从熟悉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应该说,这一口号既体现了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目的,也体现了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从而使音乐课程改革更符合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几年来,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研究始终以我国新颁布的《标准》为理论基础,积极探索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和途径,重新审视《标准》音乐教材的研究及开发,并结合各地区及学校资源整合研究,开辟新的音乐课程资源,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等方面较过去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走出一条具有西南地区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改革新路。我们期待,通过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开展,在学生层面,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并喜爱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更好地培养出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新世纪人才;在教师层面,进一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在学校层面,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4.2.2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模式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研究,由于涉及地域跨度大、部门学校多、教师人员广,要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认真做好参研学校的组织工作是基础。总课题组自2006年5月开题后,建立了云南昆明、贵州、四川、重庆四个子课题组。为了有效地组织参研学校更好地有序参与,推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研究模式逐步形成,其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研究模式:(1)横向并行推进模式横向并行推进模式,即通过总课题组的总体规划部署,各子课题组分别在其所辖地区同时部署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在涉及面上能够全面同时展开,同步推进课题研究。这种模式展示出规律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发展趋势,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各子课题组在参与了总课题组的开题会议后积极行动,并分别在重庆、成都、贵阳、昆明等组织了各子课题的开题会,同时部署了课题实施计划,共确定了51所参研学校,使课题研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展开。许多子课题在开题后,还陆续组织发展一些中小学校又成立分课题组,不断加盟到课题研究之中,使课题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各子课题组根据总课题组的总体规划及“课题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各参研学校纷纷制定了研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使课题研究能全面有序地在云、贵、川、渝等各地区的参研学校及时展开。虽然这个课题研究地域跨度大,参研学校涉及的面较广,正是由于采取这种横向并行推进模式,基本保证了课题研究正常开展。(2)纵向互动推进模式纵向互动推进模式,即某子课题组在其课题研究中向所涉及的城乡地区纵深发展推行,形成市、县、镇(乡)、村等多级研究学校相互结合而共同联动的新型课题研究模式,这是本课题研究模式的一个创新探索。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城乡优势资源互补;二是各校共同合作互赢。在云南昆明调研期间,总课题组与昆明子课题组共同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思考如何让城乡统筹结合,形成资源共享,共同推进课题深入开展,从而共同探讨出这一课题研究的新型模式,即纵向互动推进模式。具体做法是,通过昆明西华园小学与西双版纳勐海县第一小学的“手拉手”活动基础上,将城乡地区参研学校联起手来进行课题研究,形成一种由城市学校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相结合的新型课题研究模式:即形成市(昆明)——县(勐海)——镇(勐混)——村(曼赛)四级参研学校共同联动开展课题研究。这是一种新型的跨越原有行政管理区域,由学校与学校之间平等合作基础上构建的新的课题研究模式。从课题研究的效果看是较为成功的。一方面,城市学校师资力量较强,以他们的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经验,带动县、乡、村地区的音乐师资进一步研究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改变乡村学校过去较为陈旧的教学方式,提高乡村学校师资的音乐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由于所处的地域优势,民族音乐资源相对更为丰富,通过学校间的联动方式加强交流,使城市学校的教师能够更深入了解及掌握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资源,为城市学校的民族特色音乐教学进一步提供大量的素材信息,形成城乡资源共享。在云南昆明与勐海四级学校纵向联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四所学校校长与老师多次交流,共同商定课题研究方案,使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研究更加多姿多彩,产生了很好的课题研究效应。4.2.3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基本条件。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还必须搞课程资源开发。按《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体制。根据《标准》中“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精神,地方、学校开发的音乐教材可以占课标音乐教材总量的15-20%,这为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开拓创新的空间。也就是说,地方和学校音乐教学在使用音乐教材的同时,还应结合当地民族音乐文化,开发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笔者对我国现行的一些课标音乐教材作了研究,感到这些教材虽然各有特点,但教材普遍对民族音乐资源作深度开发的不多,而且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资源在整套教材中作系统安排的更少。课题研究初期,笔者在对一些中小学校的调研中发现,中小学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不少教师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音乐教学资源,认为能完成教材内容就感觉不错了;二是一些教师对本地的民族音乐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还有的教师连本地的民歌都不会唱;三是部分教师对自身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较低,不愿去作开发本地民族音乐资源的工作;四是虽然也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引进了一些民族音乐,但基本是带有较大的随意性,音乐教学中引进民族音乐几乎是根据教师的临时兴趣和感受而开展。要改变上述状况,使学校音乐教育成为弘扬、继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渠道,使《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音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实施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关键,也是保证课题研究目标实现和课题实施顺利进行的基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宽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不同的地域,课程资源的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课程资源也各具特色。这些都使得课题研究地区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也是地方学校音乐教学办出特色的优势所在。在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研究中,从研究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唱起家乡的歌、跳起家乡的舞、奏起家乡的乐”的倡议,坚持民族音乐文化引进规划要体现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我们重点引入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如酒歌、山歌、劳动号子等)、民族歌舞(如摆手舞、花灯歌舞、彝族打跳舞、苗族反排木鼓舞、钱杆舞、傣族舞等)、民族乐器(如葫芦丝、竹笛、钱杆、象脚鼓等)等内容。对这些内容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主要采取资源开发、资源整合、资源创新、资源共享等策略来进行。(1)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我们鼓励并引导参研学校教师积极收集当地民族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再对所收集的民族音乐进行资源整合。搜集整理各类民族音乐文化资料,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进行:第一,走出校园,深入民间采风。许多地区音乐教研员、校领导、教师深入到村寨走访民间歌手,亲身体验民间音乐文化的奥秘与真谛,同时,广泛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整理出适应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料。第二,发动学生,参与民歌收集。由于课题参研学校大多数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指导学生参与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收集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一些参研学校的教师除了带领学生深入民间采风以外,还让学生回家收集本土民族音乐文化带回班上与同学交流分享,使音乐教学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第三,邀请民间艺人进入校园传授民族歌舞。民间艺人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者,一些参研学校采用定期邀请民间艺人进学校,为学生现场表演或传授民族歌舞音乐;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现场采访请进的民间艺人或本地音乐家,拉近了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第四,课题研究中,总课题组通过各种渠道为云、贵、川、渝各地区参研学校教师分别提供西南民族民间歌曲集共四册,同时鼓励并引导师生还从音乐书籍、杂志查找民族音乐资料,或通过网络查询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2)民族音乐资源的创新与共享。课题研究还注意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资源的整合中,将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相结合,并在西南地区参研学校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共享。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积淀厚重,既博大精深,又包罗庞杂。因此,对收集的民族民间音乐必须加以筛选和提炼。既需要努力挖掘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的作品作为音乐教学内容,也需要在原始基础上对作品进行适度改编创新,使之成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民族音乐资源内容的整合与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将民歌的曲调、节奏等方面较为繁杂的地方,在保持原有风格基础上,进行简化、改编。第二,利用民歌的旋律,重新编配内容健康、简单易懂,又保持原有风格的歌词。第三,为部分单声部的民歌编配多声部的合唱。第四,为部分单声部的民歌编配多声部的伴奏。第五,选用内容健康、又具有民族特点的童谣,运用民族调式与旋法创作新民歌。第六,教学中运用多种语言演唱民歌,如对同一首民歌,既可采用原汁原味的地方民族语言演唱,又可采用普通话演唱。此外,在音乐教学中的整合与创新就更为丰富多彩。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为民歌的演唱即兴编创节奏伴奏;有的教师还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如竹、树叶等引导学生做成简易的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还有的老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人声、乐器声及当地各种音源,即兴表现地区民族节庆场景等等。几年来,课题参研学校师生汇聚到大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研究资源,经过不断改编创新,目前已初步形成西南地区中小学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框架。为了将云、贵、川、渝少数民族地区各参研学校开发、整合、创新的民族音乐资源形成共享,课题组一方面将其整理出版供参研学校在音乐教学中选用;另一方面还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交流和研讨。同时还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与讲座、研讨会、座谈会等。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各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改革信息的沟通,使西南云、贵、川、渝各地的民族音乐资源形成共享。各子课题组还常常分别以片区为单位,进行集体协作备课,广泛建立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发挥群策群力集体备课的优势,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例如,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分课题组组长魏亚玲校长组织当地县——乡——镇三级纵向互动推进模式开展课题研究中,无论是改革学校课间操,开展少数民族韵律操舞,还是带领老师采访收集民间歌舞素材;无论是学校开展的民族特色音乐课堂中,还是组织课题老师参与说课、评课活动,她都总是积极带领勐海分课题组老师们共同研讨,她在组织县——乡——镇的活动中,创设了“主题联合式教研活动”,即以勐海县一小为牵头,包括勐混镇中心小学、勐混镇曼赛村小学、勐海县三中在内的四所学校形成了一个教学教研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里逐渐形成了每学期1-2次的有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联合体的教研活动增加到每学期3-4次。每次教研活动,所有音乐教师集中在县一小,大家把分头收集到的民间音乐素材摆出来,共同研究,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了所采集的民间音乐舞蹈素材应放到教材的那一部分合适,哪所学校的老师要上哪个年级的课程,哪所学校的老师要写出哪节课程的教案,下一次的教学活动要展示哪几节课程,具体展示的每一节课程要由谁来执教,谁来说课,谁来评课等等,这样一个集体定课程,集体讨论设计课程、说课、备课、上课、反思、评课等活动,在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中完成了“主题联合式教研活动”。同时,各种形式的研讨,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以及学校领导、教委相关部门领导进一步关心探讨各地区的民族特色音乐教学,使课题研究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音乐教改有机结合,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4.2.4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形式的创新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大都是歌、舞、乐融为一体。要形成具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音乐教学,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活动以及对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同,还必须在音乐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拓展和创新。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民族学生实际,使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形式呈现出地域性、多样性的特征而彰显出鲜明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格。其具体做法是:(1)融合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音乐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将经过整理改编的民歌、民族歌舞及民族器乐演奏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了民族特色的音乐综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或是引导学生在演唱民歌的基础上,学一些简易的民族舞蹈动作,鼓励学生边歌边舞即兴发挥;或是当学生会唱民歌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用简易的民族乐器奏一奏;或是在教室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唱、奏、舞的综合音乐活动;或是向教室外延伸课堂,如带领学生到操场或空坝上进行歌舞结合、或者是乐器演奏等各类活动。这些唱奏结合、唱跳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符合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受到学生喜爱。学生在唱、奏、舞的音乐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增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情趣。(2)开展各类课外活动,活跃学校民族音乐生活。以往学校音乐教学通常以课堂教学的形式为主。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个体差异及民族性格等多种因素,我们感到仅靠学校的每周一二节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参研学校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积极组织民族音乐特色的课外音乐活动。有的学校组建了学生的民族舞蹈、民歌演唱、民乐演奏等课外兴趣小组;有的学校组织师生乐器演奏队、合唱队等;有的学校利用校园板报常常推荐一些优秀的民歌作品,或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简介;有的学校还在课间十分钟时,利用学校广播播放民族音乐;有的学校还定期开展“民歌演唱会”,“民族歌舞会”,“民族器乐演奏会”等活动。这些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民族音乐活动的平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活跃了学校民族音乐生活。(3)结合本地民族歌舞,改革学校课间操。为了进一步让学校形成良好的民族音乐艺术氛围,大多数参研学校还在每周数次课间操时间进行全校性民族集体舞表演,尤其是改编的民族集体舞引入学校课间操,让学生倍感亲切,受到学生欢迎。如少儿韵律操有四川彝族的《笛脚畅想》,昆明《校园蹀脚》,西双版纳勐海参研学校编创了多套《民族集体舞》,重庆土家族的《摆手舞》,重庆秀山的《花灯操》,遵义的《钱杆舞》等。这些民族集体舞音乐欢快、节奏鲜明、运动量适度,让学生在健与美的锻炼中,得到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体验。参研学校课间操的改革,通常采用或是星期一、三、五做广播体操,二、四跳民族集体舞;或是先做一遍广播体操,再跳一遍民族集体舞等形式,这种课间操与民族集体舞的结合,既调动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同时也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传承了民族艺术。(4)利用社会民族音乐活动,多渠道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学校的音乐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校外的民族音乐活动也是传播和实践民族音乐的重要渠道。参研地区中小学校还积极组织师生走向社会,例如参与本地区的民族节庆、广场民俗活动,参加社会各类民歌、民族舞蹈及民乐演奏比赛等活动。利用这些场所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音乐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课堂和舞台,又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感受、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把自己融入所生活地区的民族艺术环境中的同时,拓展了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空间。4.2.5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主要成效总课题组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三省一市各子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几年精诚合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扎扎实实地搞课题研究,在与各地区的中小学校领导、教师、音乐教研员、教委教科院(所)以及相关教研(科)室一起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西南少数民族课题研究地区得到了社会好评。(1)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情趣,提高了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情趣,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如果通过学校音乐教学不能让学生喜爱我们民族的音乐,甚至于在学生的心中没有建立起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情感,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还能够算作成功的教学吗?正因为如此,《标准》不仅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和丰富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而且把“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列为音乐课程目标之中。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音乐教学,通过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并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民族音乐内容及多种形式,开创了音乐教学的新天地。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本地区、本民族音乐开始,将民族音乐有计划地融入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间、课外、社会等方面的民族音乐活动中,这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爱国应先爱家乡,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也应以爱家乡的音乐为出发点。通过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学生大大改变了过去漠视或不太接受民族音乐的状况,学生不仅能够接受民族音乐,而且许多学生已经喜欢上了自己本土的民族音乐。学生学习音乐、学习民族歌舞、民族乐器的兴趣得到了激发,由不会唱家乡的歌、跳家乡的舞、奏家乡的乐,到会唱家乡的歌、会跳家乡的舞、会奏家乡的乐。学生歌唱、舞蹈、演奏等综合能力得到加强,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民族情感得到培养。学生在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家乡及生活中的美好,把家乡的歌、舞、乐作为爱家乡爱祖国的起点,使爱祖国的情感从爱家乡音乐的情感中萌发并得到升华,进一步产生了对家乡、对民族、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和热爱。我们通过部分课题实验学校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家乡的歌家乡的舞家乡的乐会唱喜欢会跳喜欢会奏喜欢四川攀枝花平地校区4-6年级500名学生2006.192人占18.4%77人占35.4%76人占35.2%190人占38.%20人占4%201人占40.2%2008.6498人占99.6%444人占88.8%500人占100%448人占89.6%82人占16.4%403人占80.6%重庆酉阳后溪镇中心小学30人2006.123人占10%2人占6%5人占16%2人占6%2008.630人占100%27人占90%30人占100%24人占80%贵州凯里第八小学70人2007.615人占15%31人占44%8人占11%22人占31%2008.665人占92%66人占94%42人占60%60人占86%云南昆明西华园小学480人2006、624人占5%57人占12%2008、6432人占90%396人占87%云南勐海县第一小1396人2009、31396人占100%1270人占91%1396人占100%1186人占85%(2)民族特色音乐教学转变了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和科研水平。音乐教学改革的成功,首先是观念的变革。课题组在云、贵、川、渝等三省一市各地区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注意了提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贯彻实施国家颁布的《标准》,是我国21世纪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参与课题研究学校的调研表明,许多参研学校音乐教师开始不清楚甚至不知道我国新课标精神,也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通过参与本课题研究,在各种形式的研讨中,学校等相关领导与教师进一步理解《标准》,并自觉根据《标准》精神探索民族特色音乐教学。老师们将现代教育理念逐步转化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得到加强。用云南勐海县第一小学校长的话说:通过参与课题,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出现了由音乐学科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引领学校其它学科的教育观念更新的可喜现象。总之,课题参研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学生对民族音乐及活动的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学校面貌整体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许多学校教师渐渐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并能结合自身优势及少数民族学生爱唱爱跳的特点,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创新了多种形式的民族特色音乐教学,逐渐探索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内容、形式和途径,形成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优质课和校园音乐活动,一些课题参研教师的民族特色音乐课,分别在全国或各省市的赛课中获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3)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多方参与,使学校凸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教育。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多数参研学校都吸收了音乐专业以外的教师(如美术、体育、语文等)及相关人员(如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等)参与,尤其是学校课间操引进的如民族集体舞蹈、以及全校性的班班葫芦丝演奏等,几乎是动员了学校大部分师生参与。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动员教师参与全校性的民族歌、舞、乐等活动,使更多的师生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之中,激发他们参与课改热情。总之,民族特色音乐教学与学校各种民族音乐文化活动相结合,既为师生搭建了更多的学习、表现及展示的平台,又使学校的校园民族文化生活
本文档为【课题名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白学芝
热爱爱问
格式:doc
大小:70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2-26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