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21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21

举报
开通vip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21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3.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4.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检 查   1.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3.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诊 ...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21
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3.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4.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检 查   1.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3.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诊 断   1.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2.抗菌药物治疗。   3.中药治疗。   4.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二、小儿败血症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高热及全身不适:如头痛、纳差、苍白、婴幼儿可惊厥、吐泻。2.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史、皮肤疔疖、脓肿史、胃肠道症状及尿路感染史。检 查   1.全身检查,重要的生命体征。2.专科检查:皮肤感染病灶、出血点、肝脾有无肿大。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局部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及涂片及其他有关检查。  诊断   1.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血象可初步做出诊断。    2.确诊需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毒痢及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2.抗菌药物治疗: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3.中毒症状严重者需加用激素治疗。4.脓性病灶切开排脓。5.免疫疗法。6.严重者转上级医院三、小儿腹泻病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3.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4.有无中毒症状。5.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检 查   1.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2.血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检查。3.病毒学检查,大便细菌培养。 诊 断   1.根据大便性状、次数即可诊断,病因未明确之前,统称腹泻病。2.尽可能找出腹泻的病因以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1.合理饮食。2.控制感染。3.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5.脱水程度、中毒症状严重又缺乏相应检查及治疗手段者需送上级医院治疗。   疗效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1.治愈: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脱水纠正。2.好转:大便次数减少,性状明显好转,脱水基本纠正。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四、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不是疾病名称,是临床表现,它由多种因素引起,多见于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有先天畸形者,以及伴有慢性病灶、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小儿易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1.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一般以喉部为界,喉以上(鼻、咽、扁桃体等)部位的感染,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喉以下(气管、支气管、肺、胸腔等)部位的感染称之为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2岁7次3次-6岁6次2次-14岁5次2次每年上感的次数不够,可加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如若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加上感次数则不能诊断,且两次感染之间应无症状体征≥1周。2.以上诊断标准,须具备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咽痛、发热等。体征:咽红、鼻粘膜充血、肺部啰音及相应的检验指标,如X线胸片等。3.应做进一步的检查(1)除外呼吸道及至全身器官的先天畸形或缺陷,例如呼吸道纤毛活检,纤维支气管镜,肺CT、MRI等。(2)寻找隐性感染病灶结核感染、鼻窦炎、慢性中耳炎等。(3)做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检查。治疗1.循因治疗、去除病灶。2.对症可根据病情予以中、西结合治疗。3.予以免疫调节治疗。五、小儿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指的是:婴幼儿时期起病,经常为3个月至5岁之间,伴有发热但非颅内感染所引起,惊厥无其他明确原因,如发作前曾有无热惊厥发作,则此次发作不考虑为热性惊厥。分类及诊断1.单纯性热性惊厥(1)首次发病年龄在4个月-3岁,最后复发不超过6-7岁。(2)发热在38℃以上,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于发热24小时内。(3)惊厥为全身性抽搐,伴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4)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5)可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辅助标准:(1)惊厥发作2周后脑电图正常。(2)脑脊液检查正常。(3)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4)有遗传倾向。2.复杂性热性惊厥(又称非典型性热性惊厥)。除符合单纯性热性惊厥的诊断条件外,凡有以下某一种情况者应考虑为复杂性热性惊厥。(1)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2)在24小时内惊厥1次以上。(3)发作形式呈部分性发作或发作后有阳性神经系统异常体征。治疗热性惊厥一般发作短暂,多不需用药,如果正在发作中可针刺人中或合谷穴位,也可肌注鲁米那5-8mg/kg次,静脉推注安定,每次0.3-05mg/kg,最大剂量10mg/次,静脉推注速度每分钟1-2mg,同时给予解热,对症处理。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每人每年常有数次,一般通过飞沫传播及直接接触,偶可通过肠道。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约占10%,另外还有肺炎支原体。诊断(一)普通型感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居多,临床最多见。早期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咽痛、鼻塞、喷嚏、咳嗽。可有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如兵变侵犯到咽喉部可有声音嘶哑。病程3-7天,但也可更长或甚至持续数周。(二)咽炎型除有流涕、鼻塞、咳嗽和全身不适外,咽部症状更为突出,局部红肿,扁桃体淋巴增生,有时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可肿大、触痛。病程3-5天。(三)流感综合征为突然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咽喉痛、咳嗽等。多数病人可于3-5天缓解,但咳嗽、乏力可持续较长时间,两周或更长。另外,约10%病人可有合并症出现: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肌炎、蛋白尿、脑炎等。治疗(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食易消化食物,增加维生素,保持室内通风,适宜的温湿度。(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剂,鼻堵严重给滴鼻剂等。(三)病因治疗因上感多为病毒所致,目前尚无较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现常用有病毒唑口服液或静点;双黄连对病毒也有效。早期有条件时可先用干扰素。七、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并为麻疹、百日咳、伤寒及其他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一年四季均可患病,但以冬春季为高发。病原体是病毒、细菌、支原体或为其混合感染。病程7-10天,有时延续2-3周,或反复发作。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全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畏寒、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及腹泻、呕吐等,但较轻微。呼吸道症状可有上感症状,另外咳嗽较重,并咳粘液痰,白色或黄色,偶有痰中带血丝,也可干咳为主。咳重时影响学习与休息,有时可伴有喘憋发作。2.体征病情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或发绀,听诊双肺可散在干啰音、痰鸣音及不固定大水泡音。(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增多,血沉稍快,C-反应蛋白正常或增加。胸部X线检查可正常或显示肺纹理增多,也可有肺气肿表现。有条件可做痰涂片或培养以明确病原菌。治疗(一)一般治疗保持室内通风,适宜温湿度,适当休息,多饮水,保证入量。(二)对症治疗如发热可用退热剂,咳嗽用止咳祛痰剂,痰多时可雾化、拍背、吸痰等。(三)病因治疗有细菌感染者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如为病毒感染可应用病毒唑或中草药治疗。当气道梗阻影响通气功能时则应及时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八、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易由粘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故临床症状似肺炎且喘憋更著。病原体由不同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此外,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引起,亦可是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病季节以冬春为主。诊断(一)年龄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尤以6个月以下婴儿多见。(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见。(三)临床表现起病较急,有感冒前期症状,如咳嗽、喷嚏,1-2天后咳嗽加重,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三凹症(+),肺部体征早期喘鸣音为主,继之出现细湿啰音。症状严重时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体温不超过38.5℃,病程1-2周。(四)辅助检查血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增加。血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以及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升高。胸部X线片以肺纹理增粗、双肺透亮度增强或有小片阴影和肺不张。有条件可做呼吸道分泌物病毒快速诊断以明确病毒种类。治疗(一)一般处理保护气道畅通,加强湿化,保持室内温湿度、通风、吸氧、吸痰、翻身拍背、加强超声雾化吸入。(二)补液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而定,一般以每日100ml/kg为宜,有水电解质紊乱时应及时纠正,注意热卡的维持。(三)对症治疗镇静、祛痰、止喘,对喘憋者可短期应用激素治疗。有何病症时也应及时处理,例如出现心力衰竭时积极控制心衰。(四)病因治疗应用抗病毒药物:三氮唑核苷、双黄连等。交叉细菌感染时应用相应的抗生素。九、肺炎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炎的诊断分类至今尚无统一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三种:①按病理形态分类,在临床沿用已久,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②按病原分类,如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性肺炎(肺炎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支原体肺炎等;③根据病程长短还可分为:急性肺炎(病程在一个月以内);迁延性肺炎(病程在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在3个月以上)。临床一般采用以病原分类为主,结合病理、病程的分类方法。因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故多以支气管肺炎为重点讲解小儿肺炎的诊断治疗。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多由细菌引起,尤以肺炎球菌多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病毒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起病多急骤,新生儿或小婴儿有时发病迟缓。诊断(一)临床表现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一般较急,有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2.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唇和鼻唇沟及指趾端发绀。3.肺部体征早期往往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以后可听到中、粗湿啰音;细小湿啰音或捻发音。4.重症患者常有其他系统症状或体征,如呕吐、腹泻、抽搐、心音低钝、心率快等。5.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为肺气肿或肺不张、心力衰竭、呼吸衰歇及中毒性脑病。(二)辅助检查1.胸部X线检查可见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中内带较多,少数可融合成大片浸润阴影。2.血象及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大多数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多数减低或正常。治疗(一)一般治疗保持室内一定湿度,保证病儿休息。保证热卡供给,保证液体入量。(二)对因治疗1.细菌感染或混合细菌感染者可用适当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2.病毒性肺炎,可选用抗病毒药:三氮唑核苷、双黄连等。(三)对症治疗1.氧气疗法根据病儿缺氧程度决定输氧大小及持续时间。注意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2.退热及镇静。3.止咳平喘。4.合并症的治疗对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的患儿应及时对症处理。支原体肺炎诊断(一)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肺炎。1.起病可急可缓,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剧烈阵咳、痰少。2.肺部体征少,大部分病人仅呼吸音粗或减低。3.部分病人有肺外损害,例如神经系统损害,包括无菌性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此外还可并发皮疹和肌肉、关节病变。4.本病病情一般较轻,发热持续1-3周,咳嗽可延长至4周或更长。严重肺外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二)肺部X线表现1.大片阴影,以右肺中、下野为多见。2.弥漫或局限性纹理增多为间质型。3.间质病变基础上并有斑片影为混合型。(三)实验室检查1.血清冷凝集素测定大部分病人>1∶64。2.支原体抗体(IgM)阳性可协助诊断。治疗治疗原则与一般肺炎大致相同,控制感染常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柔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重症病人红霉素疗效不满意者可加用利福平。腺病毒肺炎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为我国北方地区病毒性肺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3、7型腺病毒为主要病原。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潜伏期3-8天,起病多急骤,先有上感样症状或咽结膜热,3-4天后出现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同时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烦躁。咳嗽初为干咳,3-5日后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征、发绀等。2.体征初期肺部体征不明显,3-5日后可听到湿啰音,病灶融合者可听到管状呼吸音。3.合并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一般病情重,易合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高。4.易继发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多见。重症多遗留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不张等。(二)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粗模糊,伴肺气肿改变,发病3-5天出现片状模糊阴影并形成融合病灶。(三)实验室检查有条件者可做咽、鼻分泌物的腺病毒抗原或病毒分离。治疗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综合治疗,同支气管肺炎治疗。抗病毒可选用病毒唑。活血化淤中药有较好疗效。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继发于败血症之后。多见于婴幼儿及新生儿,年长儿也可发病。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急骤,进展快,呈弛张热型,但新生儿、早产儿可低热或无热。可伴有猩红热样皮疹。中毒性肠麻痹,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惊厥及休克发生。呼吸道症状与其他肺炎相同。2.体征肺部体征出现早,呼吸音低,散在湿啰音,合并脓气胸时叩诊浊音,呼吸音及语颤减低及纵隔移位。3.并发症易合并肺脓肿、肺大泡、脓胸、脓气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休克、脑病、DIC等。(二)X线检查多合并小脓肿、脓气胸、肺大泡及小泡型肺气肿。(三)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大,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2.细菌培养、痰培养及涂片可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胸腔积液时,脓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一)抗生素常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葡肺炎,目前临床多选用万古霉素,或头孢菌素类加氨基糖苷类。(二)对症治疗同支气管肺炎。(三)合并胸腔积液的处理可据液量多少,行穿刺或施胸腔闭式引流术予持续引流排脓。十、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咳嗽喘息的频度及强度,持续时间及诱因,有无发热。3.有否存在哮喘持续状态。4.既往有无喘息史、过敏性疾病史及有无家族过敏史。5.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检 查   1.入院后1小时内完成体检2.实验室检查:作血象、X线等相关检查,病情严重者作血气分析诊 断1.具有反复喘息史,肺部哮鸣音,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者可作出明确诊断。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能缓解者,可诊断哮喘持续状态。2.对疑诊病例可作肾上腺素或舒喘灵试验,或气道反应性测定及变应原检测,结合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有助于诊断。3.需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及呼吸道异物等疾病鉴别者,应做相关检查。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气道,保证热量及水份供给。2.纠正低氧血症。3.镇静:对烦躁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4.抗生素应用: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5.气管扩张剂应用:b2-受体激动剂: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氨茶碱;异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仅用于哮喘持续状态。6.糖皮质激素应用:对重症或哮喘持续状态者,应早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常用的药物有: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及强的松等。7.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重症患儿因呼吸急促不显性失水增加,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脱水,注意纠正脱水。一般补液量增加生理量的50%。有混合性酸中毒时,可适当应用碱性药物。8.机械通气治疗:对持续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虽经治疗仍逐渐加重者须进行机械通气。9.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及是转上级医院治疗。疗 效   1.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稳定。3.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好转或加重。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十一、小儿急性喉炎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发热、咳嗽、声嘶、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    3.治疗经过及反应。        检查    1.入院后15分钟必须完成体格检查。        2.应作血象检查,有条件者可作分泌物培养,严重喉梗阻者应作血气分析。       诊  断   1.根据急性起病、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典型表现,可作出诊断。但注意与咽后壁脓肿等疾病相鉴别。2.按呼吸困难的程度,将喉梗阻分为4度,可据此掌握气管切开的时机。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雾化吸入以利分泌物排出。2.控制感染,及时静脉输入足量抗生素。3.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制剂有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等,宜与抗生素合并使用。4.对症治疗,烦燥不安宜用镇静剂。5.Ⅳ度喉梗阻,或Ⅲ度喉梗阻经治疗无缓解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疗效标准1.治愈:体温正常、喉炎症状和体征消失。2.好转:体温正常,气促及犬吠样咳嗽和喉鸣减轻。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有加重。十二、小儿呼吸衰竭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病因、诱因、呼吸困难的形式(吸气性、呼气性或混合性)及其严重程度、有否呼吸节律紊乱。3.有无紫绀、意识障碍及其它系统功能损害的表现。4.治疗经过及治疗反应。检 查   1.入院后15分钟内完成体检。2.实验室检查:须作血气分析,并作动态监测至结果基本正常,其它相关检查包括血象、血电解质及X线检查等。诊 断   根据临床表现、原发疾病和血气分析结果可作出明确诊断,应判断中枢性呼吸衰竭或周围性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PaO2≤6.67kpa。Ⅱ型呼吸衰竭(合并高碳酸血症):PaO2≤6.67kpa,PaCO2≥6.67kpa。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呼衰的原因和诱因治疗。2.保持呼吸道通畅。3.氧疗:注意氧气的加温和湿化。PaO2保持在8.65~11.31kpa (65~85mmHg)为宜,谨防氧中毒。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主要用于中枢性呼衰,对限制性呼吸衰竭慎用。对气道阻塞、心跳骤停、哮喘的患儿禁用。5.呼吸衰竭引起颅内压增高者,及时应用脱水剂。并发心力衰竭者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有脑水肿、肺水肿者,要限制补液量,必要时可用利尿剂。6.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7.  病情经治疗后效果无明显好转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疗效标准   1.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血气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血气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呼吸困难症仍存在,甚至病情恶化,血气无改善。十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史。2.前驱病毒感染症状。3.有无神萎、面色苍白、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腹痛等。4.重型病例应了解有无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及脑缺血综合征。检 查   1.体格检查:入院后一小时完成,重型病例15分钟完成。应注意心脏大小、心音、心律、心脏杂音及有否奔马律,血压,肝脏大小等。2.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即应采血送检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追踪。还应作X线检查。有条件者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争取做病毒分离、血清抗体测定等。必要时做心内膜心肌活检。 诊断   1.根据前驱病毒感染史,一般心肌炎的相关症状及重型病例的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症状,心脏扩大,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特别是同功酶增高,可临床诊断心肌炎。2.对临床上怀疑而未能明确者,应做为疑似病例随诊。治疗原则   无特殊治疗,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1.休息:强调充分休息的重要性,重型病例应绝对卧床休息。2.改善心脏代谢的药物,可选择VitC,辅酶Q10,能量合剂等。3.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急性重症病例及对其它治疗无效者。4.控制心力衰竭,抢救心源性休克,处理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等。5.控制或预防感染,酌情加用抗生素、干扰素。 6.对病情复杂,危重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疗效标准   1.治愈:心肌炎症状消失,体征消失,心脏形态功能恢复正常,心电图正常,心肌酶谱正常。2.好转:心肌炎症状减轻,体征好转,心影大致正常,心电图改善,心肌酶谱基本恢复。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出院后应坚持随诊,对疑似病例及轻症患者定期随诊。十四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史。2.尽可能明确导致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及诱因。3.气促、刺激性干咳、喂养困难、多汗、苍白、发育落后、水肿等临床表现及其发展过程。4.洋地黄使用情况。检  查   1.体格检查:入院后15分钟完成。2.作心电图、心脏X线检查等。3.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等。诊  断   1.根据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体检发现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奔马律,肝脏肿大或短期进行性增大,可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2.应进一步明确引起心衰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和诱因。2.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3.烦躁者酌用镇静剂。4.吸氧。5.控制水、盐摄入。6.洋地黄制剂:急性心衰选用快速类的洋地黄制剂,慢性心衰应使用地高辛口服维持,常用慢饱和法。7.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常用的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8.利尿剂的应用:根据病情选用速尿,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等,注意联合用药及间歇用药,并监测血清电解质。   9.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常与洋地黄类及利尿剂联合应用,常用的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受体阻滞剂。10.对病情复杂,危重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心衰体征恢复正常。2.好转: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好转,心率仍偏快。3.未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者可出院随诊。十五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前驱感染:发病前1~3周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3.水肿、高血压、尿量、尿色情况。4.既往有无浮肿、血尿史。5.有无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检 查   1.物理检查:判断水肿程度及性质,测血压,寻找脓皮症、扁桃体红肿、龋齿等感染病灶,及时详细检查有无循环充血的表现。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沉、ASO、CRP、血清蛋白测定、必要时查乙肝二对半、尿FDP、24h尿蛋白的定量、血脂等。诊 断   1.具有前驱感染的病史,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2.对不典型病例需与尿路感染、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进性肾炎、病毒性肾炎进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起病1-2周内应卧床休息。2.调整饮食:对水肿、高血压者限盐及蛋白质。3.控制感染。4.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的治疗。5.少尿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处理:严格控制液体入量、纠正代谢紊乱、透析治疗等。6.循环充血的治疗:积极利尿、可用硝普钠静点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一般不用洋地黄类药物。重者可透析治疗。疗效判断   1.治愈:水肿、少尿、高血压、血尿消失,血生化正常,尿常规检查转阴,并保持3月以上。2.好转:临床症状及重症并发症消失,尿常规检查仍有少量红细胞、肾功能正常。出院标准   病情好转、并发症控制后可出院。定期随诊。十六 小儿肾病综合征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水肿。3.过去有无类似浮肿史及当时情况。4.过去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剂量、疗程、效果。5.询问有无血尿、高血压及氮质血症之表现。检  查   1.全身水肿的程度及性质,测量腹围,有无腹水征,测血压,心脏体征,肺部体征。 2.辅助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蛋白、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血沉、胸部x线检查。诊 断   1.具有典型的“三高一低”临床表现可诊断单纯性肾病,若同时伴有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补体持续降低四项之一或多项者可诊断为肾炎性肾病。  2.本病应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相鉴别,并需详尽参考病史及有关家族史除外狼疮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紫癜肾炎。治疗原则   1.一般疗法:休息、饮食、感染的防治。2.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1)初次治疗:短程疗法;中长程疗法。(2)复发病例治疗:重复短程疗法或改中长程疗法;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3.对症治疗:利尿消肿、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4.中药治疗。疗效标准   1.缓解:症状及体征消失,尿常规、血生化恢复正常,并发症完全控制者。2.好转:水肿、少尿消失、高血压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尿常规:尿蛋白+~++,各种并发症明显好转。                                               出院标准             达缓解或好转者,可出院,定期随访治疗。十七 小儿泌尿道感染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痛、偶有血尿等泌尿系局部表现。           3.发热、精神不振、拒奶、呕吐、腹泻、体重不增等全身症状。4.询问既往病史。慢性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高血压、贫血、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检  查   1.测血压、体温,特别注意腹部检查,肾区、输尿管、膀胱区有无肿块及压痛、叩痛,排尿前后肿块的变化情况,有无包茎,尿道口及其周围有无炎症。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尿涂片镜下找细菌,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肾功能检查。3.器械检查:双肾B超、腹部平片。诊  断   1.具有典型泌尿系局部表现,可伴有全身感染症状,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即可确诊。2.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尿道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多饮水、勤排尿,急性期卧床休息。   2.抗菌治疗:选用广谱、强效杀菌药物,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疗程要足,结合年龄、临床表现程度及选用不同的药物,通常7-14天,慢性或复发者疗程更长。3.积极治疗不利因素:尿道畸形、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等。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尿Addis计数正常,尿培养阴性。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菌尿转阴。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者可出院,后者门诊随访治疗。十八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有关病因的病史:如急慢性肾炎、毒物及药物中毒、肾结核、急性感染或脱水所致循环衰竭等。    3.有无少尿或无尿。    4.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烦躁甚至昏迷。  检 查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注意酸中毒之呼吸深长,注意高血钾所致心率缓慢、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四肢肌张力减弱。注意因血容量过多致急性心力衰竭(循环充血)、急性肺水肿的表现。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及心包摩擦音。                                           诊  断   1.凡急性出现少尿(每日尿量少于250ml/m2)或无尿(指每日尿量少于50ml/m2或无尿排出),伴有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即可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    2.应注意肾前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与肾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并寻找其病因。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一般治疗:饮食:坚持“二高一低”(高热卡、高必需氨基酸、低蛋白);体液平衡:严格限制液体入量,每日补液量=前日尿量+异常损失量+400ml/m2;补充VitC、VitB6、叶酸、铁剂。3.对症治疗:   (1)高钾血症:补碱性液、钙剂、葡萄糖加胰岛素;   (2)水中毒:利尿、透析;   (3)低血钠的处理:当血钠<120mmol/L,补钠;   (4)低钙、高磷的处理:口服碳酸钙或醋酸钙,有抽搐者静脉补钙;   (5)酸中毒:无症状者暂不补碱。    疗效标准   1.治愈:尿量正常,尿毒症症状消失,尿常规、血生化、肾功能正常。 2.好转:尿量正常或接近正常,尿毒症消失或好转,血生化检查改善。出院标准   治愈或明显好转者可出院,后者门诊随诊、带药治疗、定期复查。十九 小儿营养性贫血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病历。2.面色苍白发生的时间、程度;神经精神的变化;不良喂养史;慢性疾病、腹泻或失血史;是否早产、双胎等。检 查   1.体格检查应注意有无智力、发育落后,震颤、肌张力增高,有无贫血性心脏病。2.实验室检查:必要时作骨髓检查。诊  断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2.应与地中海贫血、感染性贫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红白血病等鉴别。治疗原则   1.加强护理,防治感染,改善喂养,适当增加富铁食品。2.病因治疗:仔细查找病因,如肠道失血、钩虫病等对因治疗。3.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4.严重病例伴有心力衰竭或其它并发症者可考虑适当输血。5.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疗效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且保持3个月以上,有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病因去除。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HB增高20g/L以上,有关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3.无效:经充分治疗后,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无改变。二十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病历。2.出血的缓急、程度和部位。3.有无神经系统症状。4.发病前期有无感染史,治疗经过及反应。检 查   1.入院后1小时内完成体检;重症15分钟完成体检。以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症状,应注意颅内出血的症状及体征。2.实验室检查:血象及出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等)检查。诊  断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2.应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败血症等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防治感染。大量出血时可予输血,必要时输浓缩血小板。2.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常用的药物有强的松。如出血已控制,应逐渐减量。疗程4周左右。3. 止血药物及辅助生血小板药: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保留、安络血、止血敏可有止血作用。恢复期可加用氨肽素、利血生等,可能有利于血小板恢复。7.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疗效标准   1.治愈: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100×109/L,持续3个月以上无复发。2.恢复: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100×109/L,观察尚不足2个月。3.好转:出血症状消失或好转,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增加>20×109/L,但未达到100×109/L,连续检查和观察2周以上。4.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者,至少观察4周以上。二十一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详细询问近期有无局部化脓感染性疾病。3.全身感染中毒表现:高热、精神萎糜、肌肉关节酸痛、易激惹、烦躁不安、厌食等。 4.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肢体瘫痪、部分颅神经受损的相关表现。检  查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全身系统体查,仔细寻找感染病灶、皮肤出血点、瘀斑。2.神经专科检查:头围、前囟、颅缝情况,判断意识障碍程度。3.辅助检查:  诊  断   1.有感染性疾病史,结合典型的神经系统表现、脑脊液改变可明确诊断。2.本病应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Mollaret脑膜炎鉴别,主要依据脑脊液检查确定诊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注意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2.及时处理高热、惊厥及感染性休克。3.及时处理颅内压增高,预防脑疝发生。4.抗生素治疗:早期、联合、足量、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疗程3-4周。5.并发症治疗:常见硬膜下积液、脑性低钠血症、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等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脑脊液检查正常,并发症完全控制,无后遗症者。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脑脊液检查正常,各种并发症明显好转。出院标准   达治愈标准者可出院,好转者可出院门诊治疗随访。二十二 小儿病毒性脑炎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发病季节、接触史、预防接种史。3.前驱症状:发热、头痛、肌痛及呼吸道、消化道等表现。4.脑炎的症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精神及行为异常的表现、瘫痪及颅神经受损的症状。检  查   1.监测生命体征、瞳孔变化,仔细检查有无疱疹、水痘、腮腺肿大。2.神经专科检查:意识状态、前囟张力、运动感觉系统、颅神经及各种深、浅及病理反射,了解眼底情况。3.辅助检查:   诊  断   1.有前驱表现,结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及脑实质损害的体征,脑脊液检查可正常或轻度炎症改变,有条件者病原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包括:经过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原发性或继发性脑肿瘤、Mollaret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瑞氏综合征、急性中毒性脑病等,可通过脑脊液的全面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予以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降温、保证水电解质及营养供给。2.控制惊厥发作:可选苯巴比妥、安定等。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等。3.抗病毒治疗:4.其他对症治疗: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治疗。5.康复治疗:针对有神经系统(肢体瘫痪、癫痫、智力低下等)、视、听及其他系统后遗症者,需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及体症消失,辅助检查正常。2.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各种辅助检查未完全恢复正常。出院标准   凡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恢复期肢瘫尚须进一步康复治疗。二十三 小儿肠套叠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是否有阵发性哭闹或腹痛、腹部包块及腹胀的情况、是否伴有呕吐及有无果酱样血便等。治疗的经过和对治疗的反应。    检 查   1.体格检查重点注意检查腹部情况,作肛门指诊。   2.怀疑肠套叠必须行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必要时行腹部B超检查。    3.血常规检查及血电解质检查是必要的。   诊  断   1.凡具有典型的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腊肠样包块等可作出诊断。    2.凡临床症状不典型又怀疑为肠套叠,可以利用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来帮助诊断。    3.肠套叠的鉴别诊断包括细菌性痢疾、蛔虫肠梗阻、腹型紫癜、直肠脱垂等。X线检查、B超检查及实验室常规化验检查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1.肠套叠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2.非手术治疗包括空气或钡剂灌肠等方法,这既是诊断过程又是治疗过程,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为发病时间不长而全身情况尚好的病例。禁忌证为发病时间长而全身情况显著不良者;腹部异常膨胀,X线透视可见小肠严重积气,并有多数张力性液平面者;肠套叠达到脾曲的远端者;试用空气灌肠时如逐步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动,形态不变者。3.对空气灌肠复位的鉴定包括碳剂试验等方法。4.空气或钡剂灌肠如出现肠穿孔等情况,必须立即用粗针头行腹穿减压,并进行急诊手术。5.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补液、纠正水盐失衡、胃肠减压、给氧、退热等对于手术后的康复是有益的。6.处理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及裂开、感染性休克、肠坏死及穿孔、肠粘连等。7.病情复杂或处理困难者,需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疗效标准   1.治愈:经空气或钡剂灌肠或者经过手术治疗肠套叠整复,症状消失,各项并发症均已治愈。2.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二十四 小儿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发热的热型及与皮肤出疹的关系。3.关节的病变受累部位、出现时间、有无活动受限、僵硬及游走性。4.视力有无减退。检  查   1.全身体检及重要的生命体征。2.关节局部表现,是否对称并累及四肢以外的其他关节,有无僵硬变形。3.皮疹特点,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5.关节的X线检查。诊  断   1.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凡关节炎或全身症状持续6周以上,能排除其他疾患的应考虑该病,并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临床特征分型。2.凡诊断不明确又怀疑该病时应与风湿热、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结核病、急性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疾病相鉴别,并做相应的检查。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宜早采取综合疗法,适当休息、营养,并采用医疗体育、理疗、热敷等预防局部强直或畸形,同时要尽量避免及控制感染。2.采用阿司匹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加用环磷酰胺,三种药物的选择、剂量及疗程视病情而定,注意用药副作用及处理方法。3.病情严重、治疗效果无明显好转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二十五 小儿过敏性紫癜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2.皮疹出现时间、顺序、部位、特点及可能诱因。3.胃肠道症状,腹痛部位、性质,大便性状,是否呕吐。4.关节受累,小便量及颜色,有否浮肿。检  查   1.全身体检及重要的生命体征。2.皮疹的部位、特点,腹部体征、局部关节特征。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大小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及查血沉、类风湿因子等。诊  断   1.根据典型的皮肤紫癜,尤其是伴有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及关节、胃肠道或肾脏损害表现时可确诊。2.凡诊断不明确又怀疑过敏性紫癜者,应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性关节炎、外科急腹症、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等疾病相鉴别,并做相应的检查。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与可疑过敏原接触,存在感染时要抗感染治疗,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P。2.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法,前者对控制严重胃肠道出血和腹痛疗效显著,后者对长期肾脏病变者试用。3.对症处理及中医治疗。。二十六 小儿麻疹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发病前与麻疹病人接触史。2.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3.皮疹出疹时间、顺序、蔓延速度及持续时间。4.与之鉴别的症状及皮疹特点。检 查   1.全身检查及主要生命体征。2.专病检查:皮疹形态、分布部位、口腔颊粘膜处见麻疹粘膜斑。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4.器械检查:胸部X线片, 必要时做心电图检查。诊  断   1.依据麻疹接触史,病前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出现的时间、顺序、蔓延速度、持续时间等
本文档为【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2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新教育从业者
格式:doc
大小:253KB
软件:Word
页数:85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7-24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