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盛世才与马仲英滋泥泉子之战研究

盛世才与马仲英滋泥泉子之战研究

举报
开通vip

盛世才与马仲英滋泥泉子之战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新疆大学论文题目(中文):盛世才与马仲英滋泥泉子之战研究论文题目(外文):StudyonthebattleofZiniquanzi研究生姓名:王嘉学科、专业:历史学中国史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导师姓名职称:管守新教授论文答辩日期2019年5月23日学位授予日期年月日I摘要滋泥泉子之战是盛世才掌握督办大权后与马仲英一系列交锋中最为重要的战事之一。盛世才和马仲英都希望通过此役达到个人目的。为了赢得胜利,盛、马双方都在战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滋泥泉子之战的背景,涉及新疆当...

盛世才与马仲英滋泥泉子之战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新疆大学论文题目(中文):盛世才与马仲英滋泥泉子之战研究论文题目(外文):StudyonthebattleofZiniquanzi研究生姓名:王嘉学科、专业:历史学中国史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导师姓名职称:管守新教授论文答辩日期2019年5月23日学位授予日期年月日I摘要滋泥泉子之战是盛世才掌握督办大权后与马仲英一系列交锋中最为重要的战事之一。盛世才和马仲英都希望通过此役达到个人目的。为了赢得胜利,盛、马双方都在战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滋泥泉子之战的背景,涉及新疆当时的局势、马仲英第二次入新、盛马和谈及黄慕松抚新等内容。第二部分论述滋泥泉子之战的经过与结果,内容包括盛马双方的备战、交战情况,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的盛马双方战前兵力调动及战时投入兵力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三部分是对滋泥泉子之战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和盛世才之所以能够获得胜利原因的分析。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滋泥泉子之战所造成的影响。滋泥泉子之战后,张培元见盛世才凭借战胜获得的空前威望巩固了统治,便一改之前隔岸观火的态度,准备和马仲英联手,而这又促使盛世才向苏联寻求更为有力的援助,从而对新疆接下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盛世才;马仲英;滋泥泉子之战IIAbstractThebattleofZiniquanziwasoneofthemostimportantbattlesinaseriesofexchangesbetweenMaZhongyingandShengShicai,afterShengShicaireceivedthetoprulingpostofXinjiang.BothShengShicaiandMaZhongyinghopedtoachievesomepersonalgoalsthroughthiscombat.Inordertowinthevictory,bothShengandMamadeelaborativepreparationsbeforethebattle.Thispaperismainlydividedintofourparts.ThefirstpartdiscussesthebackgroundofthebattleofZiniquanzi,involvingthesituationofXinjiangatthattime;MaZhongyingenteredXinjiangforthesecondtime;negotiationsbetweenShengShicaiandMaZhongying;HuangMusongwenttoXinjiangtomediatedisputes.ThesecondpartdiscussestheprocessandresultofthebattleofZiniquanzi,includingthepreparationforwarandthesituationofengagementbetweenShengandMa.ThethirdpartistheanalysisofsomeimportantproblemsinthebattleofZiniquanziandthereasonwhyShengshicaiwasabletowin.ThefourthpartmainlyintroducestheinfluencecausedbythebattleofZiniquanzi.Afterthewar,ShengShicaiconsolidatedhisrulewiththeunprecedentedprestigegainedfromvictory,ZhangPeiyuanchangedhisattitudeandwasreadytocooperatewithMaZhongying,whichpromptedShengShicaitoseekmorepowerfulassistancefromtheSovietunion,sothenseriouslyimpactedthesubsequenthistoricalprocessofXinjiang.Keywords:ShengShiCai;MaZhongYing;ThebattleofZiniquanzi目录绪论.....................................................................................................................................................1(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二)研究概况及相关史料介绍...........................................................................................2(三)研究内容及方法...........................................................................................................41.研究内容........................................................................................................................42.研究方法........................................................................................................................5(四)创新之处与研究中要突破的难点................................................................................51.创新之处........................................................................................................................52.研究中要突破的难点....................................................................................................5一、滋泥泉子之战的背景.................................................................................................................6(一)“四一二”政变前后的新疆政局................................................................................6(二)马仲英二次入新与盛马和谈........................................................................................8(三)黄慕松抚新..................................................................................................................15二、滋泥泉子之战.........................................................................................................................18(一)盛马双方的战前准备..................................................................................................181.盛世才的战前准备......................................................................................................182.马仲英的战前准备......................................................................................................29(二)马“攮”滋泥泉子......................................................................................................321.盛、马双方战前兵力调动及战时投入兵力的情况.................................................332.省方的作战预案..........................................................................................................383.省方的设防情况..........................................................................................................404.马仲英的作战部署......................................................................................................415.交战经过......................................................................................................................426.战役结果......................................................................................................................44三、对滋泥泉子之战的分析...........................................................................................................48(一)“天公作美”的背后..................................................................................................48(二)一个问题—马军的溃逃现象......................................................................................50(三)马仲英失败的原因......................................................................................................52四、滋泥泉子之战的影响...............................................................................................................55(一)盛世才借机巩固统治................................................................................................551.黄慕松图新失败,盛世才获得真除..........................................................................552.掌握东北抗日义勇军..................................................................................................57(二)张培元策略的转变......................................................................................................58(三)苏联的选择..................................................................................................................59结语...................................................................................................................................................61参考文献...........................................................................................................................................63附录...................................................................................................................................................66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67致谢...................................................................................................................................................68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691绪论(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933年6月的这场滋泥泉子之战,是盛世才完成由东路剿匪总指挥到新疆省临时边防督办的身份转变后,与马仲英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滋泥泉子之战恰好发生在“四一二政变”之后不久,盛世才所谓的“三角同盟”谋叛即“二次政变”之前。由于此战发生的时间节点极为巧妙,故对盛、马双方均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对于盛世才来说,他凭借此战的胜利,赢得了极为宝贵的喘息之机,得以整顿内部、巩固自身的地位。对于马仲英来说,他原本企图一举攻下迪化,造成事实上新疆主宰者的计划也随此役的失利而偃旗息鼓。由于攻取新疆的节奏被打乱,马仲英不得不对第二次进入新疆前所制定的攻新策略重新进行调整。新疆的政局也随滋泥泉子一战发生了转变。首先,由于陈中和李笑天两人在滋泥泉子一战中的种种异常表现,引起了盛世才的怀疑。盛世才返回迪化后,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决了陈中、李笑天、陶明樾,并借机对省府内部进行了整顿。盛世才与刘文龙军、政同心的蜜月期也在此时结束。其次,此役使得之前据守伊犁一直隔岸观火的张培元终是无法再袖手旁观,开始积极采取行动阻止盛世才进一步巩固统治。面对此种情形,盛世才为防止张、马联手,对争取苏联的支持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前人在研究中涉及到盛、马滋泥泉子之战时,往往只注意到了此役的结果,却忽视了盛、马双方在战前所做的准备以及这一战造成的影响。记录此役的文献资料又多属回忆性的体裁,其中的时间和数字或多或少因为记忆的模糊而存在偏差。滋泥泉子之战作为盛、马大战中极为重要的战事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时人回忆与档案资料相结合,对此役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希望对盛、马双方的军事理念、性格特点及此役后新疆政局演变等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盛世才与马仲英的战事对决,不论最终鹿死谁手,战端一旦开启,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新疆的普通百姓。学校停课,商户停业,许多青壮年被强征入伍,无数家庭在战火纷飞中支离破碎,新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得不到最基本的保2障。通过回顾这段历史,能够使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二)研究概况及相关史料介绍著述上,曾问吾在《中国经营西域史》[1]一书中对盛、马滋泥泉子之战的情形略有提及。蔡锦松的《盛世才在新疆》[2],在使用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勾勒了盛世才的人生轮廓。此书的第四章“新疆边防督办公署的新主人”中提到了盛、马滋泥泉子之战的相关情况。周东郊在《新疆十年》[3]一书中,对滋泥泉子之战的情形作了简要的叙述,并指出盛世才在此战中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天公作美。包尔汗在《新疆五十年:包尔汗回忆录》[4]中,将滋泥泉子之战作为使盛世才转危为安的三次重要战役之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一些游记类的著作对于我们研究盛、马滋泥泉子之战的相关情况也有很大帮助,如吴蔼宸所撰《新疆纪游》[5]和(瑞典)斯文·海定的《马仲英逃亡记》[6]。吴蔼宸亲历了1933-1934年间新疆政坛的诸多大事,如“四一二政变”、“二次政变”等。通过他在书中提到的,1933年5月19日,和加尼牙孜出席省政府会议及南山马德祥率部来归等情况,可略窥盛世才在滋泥泉子一战前所做之准备。《马仲英逃亡记》的作者斯文·海定在20世纪30年代受国民党政府委派,率领一支公路勘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新疆。当他抵达新疆之际,正好碰上了“盛、马大战”的尾声。斯文·海定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马仲英自身的局限性。在滋泥泉子一战中,我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缺乏现代化作战素养对马仲英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马仲英逃亡记》是作者根据当时的 日记 出纳日记账表格下载出纳日记账表格二年级日记200字以上坚持写日记的英文笑猫日记读书分享 整理而成,由于作者本人从事科学考察工作,所以书中所涉及到的人物、时间、地点都较为准确。但是,也正是因为此[1]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2]蔡锦松:《盛世才在新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3]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编:《西北民俗文献(二编)》第三辑第八卷,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4]包尔汗:《新疆五十年:包尔汗回忆录》,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5]吴蔼宸:《新疆纪游》,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6](瑞典)斯文·海定:《马仲英逃亡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3书是由日记整理而成,关于马仲英在新活动的相关情况并不集中,只是零散的分布在书中。除以上著作外,《赵剑锋新疆见闻录1933-1940》[1]《西北马家军阀史》[2]《民国军事史》[3]等书中,对盛、马滋泥泉子之战的情况或多或少都有提及,但均不全面。新疆和甘肃两地的文史资料中对于盛、马滋泥泉子一战的相关情况多有涉及。如,《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四辑《马仲英史料专辑》[4]一书中收录的一篇名为《马仲英两次盘踞酒泉见闻》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仲英第二次盘踞酒泉时,为了谋取新疆所作的各种准备以及马仲英率领部队进入新疆的情况;《昌吉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5]中,《马仲英率兵过木垒》一文涉及到了马仲英在滋泥泉子战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沈玉顺口述整理而成的《十二个月的当兵经历》一文中,记录了沈玉顺在1933年5月左右被马仲英部队俘获后的所见所闻。沈玉顺从一名普通士兵的视角出发,提供了关于滋泥泉子一战时,交战双方比较具体的一些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新疆》[6]和《马仲英在新疆》[7]中涉及到滋泥泉子一战相关情况的文章较多,如殷宗林、王德祥的《马仲英盘踞奇台18天见闻》、张好学的《马仲英在奇台侧记》及杨国梁的《记盛世才与马仲英滋泥泉子之战》等等。与盛、马滋泥泉子一战相关的各种档案资料主要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甘肃省档案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苗普生和马振犊主编的《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8]中,将当时的一些专码密电照实刊出。其中黄慕松在入新前[1]赵挺:《赵剑锋新疆见闻录1933-194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2]师纶:《西北马家军阀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3]姜克夫:《民国军事史》第二卷,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四辑《马仲英史料专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昌吉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内部发行,1986年。[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新疆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疆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马仲英在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8]苗普生,马振犊主编:《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年。4后,向南京国民政府汇报新疆情况的一系列密电,对本文讨论盛、马滋泥泉子之战具体细节上的一些问题有很大帮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所编的《马仲英在新疆档案史料选编》[1]中,有部分内容直接涉及到盛、马滋泥泉子一战及战后的情况。如1933年6月13日和14日,在盛世才接连向黄慕松发出的两封电文中就有“马仲英头部左额负伤,即时乘马车沿南山小道仅带千余轻骑向东潜逃”,及“查马部步兵四团仅剩百余人……主力大部丧之,已无战斗能力”等语。书中收录的电文是研究盛、马滋泥泉子之战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沈志华编译的《俄国解密档案:新疆问题》[2]中,虽然没有直接涉及盛、马滋泥泉子之战相关情况的档案材料,但其中部分文件却反映出滋泥泉子一战后,苏联在盛世才与马仲英两者间的态度倾向。虽然关于盛世才和马仲英的论文资料很多,但其中只有部分论文对滋泥泉子之战略有提及,如李嘉谷的《盛世才与新疆》[3]、文志勇的《民国新疆民族关系研究》[4]等,均未对滋泥泉子之战进行专题论述。综上所述,在以往的研究中,盛、马滋泥泉子之战并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部分文献材料中对于滋泥泉子之战相关情况的描述也不尽客观、真实。故本文拟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广泛的收集、获取材料,对盛、马滋泥泉子之战的过程及影响尽可能的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并对这两位历来争议颇多的历史人物,提出自己的看法。(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以1933年6月盛世才与马仲英之间发生的这场滋泥泉子之战为研究对象,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滋泥泉子之战的背景,涉及新疆当时的局势、马仲英第二次入新、盛马和谈及黄慕松抚新。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滋泥泉[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编:《马仲英在新疆档案史料选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2]沈志华编译:《俄国解密档案:新疆问题》,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3]李嘉谷:《盛世才与新疆》,《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6期。[4]文志勇:《民国新疆民族关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5子之战的经过与结果,内容包括盛马双方的备战、交战情况以及对此战的分析。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滋泥泉子之战对盛马双方、新疆政局及新疆人民生活所造成的影响。2.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本文在广泛而细致地搜集所需材料的基础之上,对所得材料进行认真的梳理、辨析。用传统史学的论证方法辅以军事学理论对此战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做一系统的论述,以求能尽量全面地考察此役。(四)创新之处与研究中要突破的难点1.创新之处首先,滋泥泉子之战是“盛马大战”中极为重要的战事之一,但前人在研究过程中涉及此役时往往是一笔带过,甚至部分文献材料在记载此役的相关情况时,存有明显的错讹之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档案材料与时人回忆,首次对盛、马滋泥泉子之战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其次,盛世才在新疆之崛起与马仲英有着莫大的关系,然而,对盛世才和马仲英的研究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很少把二人放在一起。本文以滋泥泉子之战作为一个切入点,以小见大,尽可能的在对滋泥泉子之战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之上,对盛、马二人的性格特点、军事理念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2.研究中要突破的难点首先,现有、已见的研究成果之中,没有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可以借鉴,相关的文献材料也往往是碎片化的,需要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其次,鉴于在军事学界所公认的一条准则,即在战事发生后,交战双方关于作战的具体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的公布从来不会是准确的,甚至有时会故意作假,这都为本文解读此役增加了难度。6一、滋泥泉子之战的背景(一)“四一二”政变前后的新疆政局1931年初,哈密人民因不满金树仁的残暴统治,起而反抗。起义者认为省军实力强大,便派人前往甘肃酒泉,邀请马仲英赴新支援。当时马仲英被甘肃、青海、宁夏三省联合声讨,正是走投无路之时,得此邀请,正中下怀,便于1931年5月带兵入新。同年9月,马仲英在乏马塘一战中受伤,遂撤回酒泉养伤。金树仁在上台之初,本就因杨增新突然被杀,外界对其是否有能力肃清政局颇为怀疑,加之其空有一手遮天的野心,能力和手段却远逊于前任,应付哈密所生事端时已是手忙脚乱,马仲英又乘乱入新,火上浇油,纵使金树仁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控制局面,事态的发展却完全偏离了他所预期的方向。1933年3月22日,焦头烂额的金树仁在发出的一封关于请求支援的电文中如此形容他当时所面临的危局:“月余以来,匪焰日炽,到处驿骚。兵到则匪散,兵去则匪来,飘忽起灭,以牵制我军,绝我粮食……而哈密、镇西俱告绝粮,饿莩载道,惨不忍闻。通盘筹划,省城战兵仅三四千人。伊、塔、阿山、喀什各处地方重要驻兵均不能调省,匪势猖獗日益增多,以言战守实难兼顾。”[1]眼看粮食告绝,兵力难以为继,仅凭一己之力实难力挽狂澜的金树仁只能寄希望以“一俟边局粗定,自当解甲退归田里,以谢国人”[2]这般说辞争取援助。1933年3月27日,金树仁盼望已久的“神兵”—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第一批黑龙江抗日救国军,由俄境取道塔城,在郑润成的率领之下抵达迪化。[3]东北抗日义勇军初到迪化之际,金树仁就赶忙借势安民。省政府于4月1日发布的一则公告中称“已奉南京政府电准,派精兵一万五千人,带同大炮、坦克车、飞机多件,由俄道[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编:《马仲英在新疆档案史料选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0页。[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编:《马仲英在新疆档案史料选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1页。[3]今乌鲁木齐。7来新”。[1]除大肆宣传这支部队的到来以扭转不利舆论外,金树仁更希望将这支军事力量的作用发挥到实处,最好是能够“暂行收编为边防军”,[2]协同平乱。谁知事与愿违,这支军队的部分人员却在迫使金树仁下台一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4月12日,陈中、李笑天等人利用归化军的厌战心理,拉拢他们发动了政变,但当时在迪化的归化军只有二百余人,无力与金树仁的部队相抗衡。在决定胜负的紧要关头,东北抗日义勇军郑润城旅的数百人,由东门上了城墙,响应归化军。正是由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加入,才使得战局扭转,金树仁见大势已去,便匆忙退出迪化。金树仁的离去,为蛰伏已久的盛世才创造了绝佳的机会。1933年4月14日,在临时主席刘文龙召开的临时维持委员会议上,决定将新疆军权统一,恢复督办制,盛世才被选为临时新疆边防督办。金树仁的统治结束了,盛世才迎来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第二阶段。然而,对于盛世才来说,成功接手了金树仁的权利,也就意味着他必须得处理金树仁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四一二政变”后,盛世才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就如同时人所评论的那样:“新政府成立以来,诸事进行疲缓,无可奈何,内部亦渐不一致,前途未可乐观”。[3]金树仁主政时期,政府内部已经极为腐化。盛世才就任临时督办后,省府内部官员之间不能团结、各自谋利的习气,并没有因换了新的领导者而发生些许改变,行政上的一切事务不但难上轨道,且因局势混乱,反而有江河日下之势。“四一二政变”的发动者自恃有功,纷纷要求分享权利。陈中、李笑天二人都曾向盛世才要求带兵,均未如愿。陶明樾虽是文人,也想要获得实权,结果只得到省府秘书长一职,因此他们三人都对盛世才感到不满。四月下旬陈中赴莫斯科,六月初陶明樾飞南京,二人虽均称所行目的在于向国民党中央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政变经过,并为盛世才、刘文龙谋得正式任命,但实际上陈中和[1]吴蔼宸:《新疆纪游》,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60页。[2]苗普生,马振犊主编:《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第十二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年,第374页。[3]吴蔼宸:《新疆纪游》,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91页。8陶明樾都怀有一定的个人目的,所以前者于莫斯科谒见颜惠庆大使后,后者于兰州遇到宣慰使黄慕松后,便均返迪。陈中和陶明樾的举动使盛世才时刻保持警惕。归化军将领参加反金政变的目的是为了自身谋取利益,他们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并非盛世才的利益,除非盛世才抛出的诱饵足够满足他们的胃口,否则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复演倒金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盛世才上台之初不仅实力十分薄弱,处境也并不理想。内有称霸伊犁的张培元拥兵自重,外有马仲英第二次重整旗鼓入新,且对省府虎视眈眈。马仲英派来的人马在北疆各处活动,致使省政府管辖的范围逐渐缩小,北疆只剩伊、塔两区尚称完好。阿山区行政长魏镇国在得知金树仁退出省城的消息后,遂率部弃职,准备带军退入苏境。马仲英部将马赫英乘机进入阿山,紧接着于6月间自阿山进攻塔城。马世明部驻于焉耆,马全禄率二千余人马盘踞在迪化南山大、小东沟。盛世才上台后所能控制的范围东不过阜康,南不过达坂,西不过绥来,南京方面又迟迟不肯对“四一二政变”后形成的政府班底做明确的表态,盛世才最大的优势不过是掌握了新疆首府之迪化令其他势力有所忌惮。在这种情况之下,盛世才能不能够坐稳督办的宝座,充满了变数。而派系众多的政府官员,尤其是金树仁主政时期的高级官吏,对盛世才出掌政权,既不甘心,也害怕贸然支持,一旦盛世才失败,无以自处。“因之,有若干人与伊犁屯垦使张培元暗通声息,并与黄慕松宣慰使接触频繁”。[1](二)马仲英二次入新与盛马和谈1931年马仲英在新疆军事失利,负伤率残部回到酒泉。南京政府派代表团前往安抚,任命马仲英为中央陆军新编第36师师长,发给关防,划定防区。马仲英在安西接受了一段时间外国传教士的治疗后,便开始积极整训军队。据当时途经马部的林鹏侠女士观察,1932年的整个3月,马仲英都在大刀阔斧的练军。[2]大[1]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编:《西北民俗文献(二编)》第三辑第八卷,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第365-366页。[2]林鹏侠:《西北行》,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3-177页。9致在1932年4月或5月,马仲英将司令部迁到肃州,在该地继续训练和扩充军队。三十六师的师部位于酒泉旧肃州镇守使署,下设军需、军法、政训、参谋、军医、军械、秘书、副官等八处,并设直属教导连,由马仲英之弟马仲杰任连长。教导连负责选拔出对马仲英忠心的青年,然后将其培养成部队的官佐。三十六师中也有被服厂、军械修理厂等,负责为马部官兵提供服装、修理枪械。马仲英在肃州停留的一年时间内,依靠一手扶植起来的教导连,以雷霆之势清除异己。然后另起炉灶,遣散旧士兵,就地强征农村子弟入伍。将新兵三千余人,编为两旅,分发武器,并令亲信马仲杰与马虎山分别担任旅长,从此军容整齐,指挥统一。马仲英除积极整训军队外,还频频与新疆内的反金势力进行联络,为再次入新做准备。1933年5月,马仲英整军西上,“甘州驻军报称马仲英本人率八大处于支日(4日)已出玉门关”。[1]马仲英此次入新,对外宣称是为了帮助新省平叛匪乱,保卫边防。临出发前,马仲英召开了团以上的动员会议。他在会上称,此行的目的是要推倒金树仁之残暴统治,拯救新疆人民于水火,宣扬革命精神。由于新疆自“四一二政变”后,百端待理,东防空虚,马仲英的部队得以从容通过星星峡、沁城等地,向哈密长驱直入。马仲英将人马分驻在廖家湾、新庄子、陶家宫、龙王庙等地,准备向称之为哈密心脏的新城、老城开火。当时负责守城的黎海如,觉得兵力不足,缺粮短草,形势不利,便派特务连突围,伙同县长逃离了哈密。哈密的商团、民团[2]在内无粮食,外无支援的情况下,仍然奋力抵抗。大约四五天后,马仲英的部队依靠城中内应,兵分几路攻进城中,哈密被围期间组织起来的商团、民团及商人、农民纷纷撤至奇台。[3]至此,马仲英完全占领了哈密。马仲英到达哈密后,先与和加尼牙孜和尧乐博斯会合,在进行休整后,由和加尼牙孜为前导,马仲杰为先锋,配合尧乐博斯部,全师向省城方面开进。对于进军[1]苗普生,马振犊主编:《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第十五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年,第344页。[2]哈密商团、民团是在马仲英第一次入新围困哈密期间成立的群众武装组织,由汉族商人和普通百姓组成,具体人数不详,因经过短期的训练且有对马部作战的经验,所以在哈密再度被围的情况下能挺身而出。[3]奇台,位于宜禾县西,乾隆四十一年设县,光绪十五年奇台县治移驻古城,奇台之名亦转移到古城,旧县治被称为旧奇台或老奇台。10路线,马仲英曾与僚属商议,考虑到如果从吐鲁番、鄯善进军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响应和声援,但要经过天山险要的关口,路途遥远,粮草供应可能会成为问题,且省方可能会在达坂城设重兵。但如果从哈密向木垒进发,沿途各地不仅均有草场,而且木垒、奇台兵力薄弱,易于攻克,还存有大批枪支弹药和粮秣,因此决定先攻木垒,再取奇台,最后直扑迪化。马仲英留少数部队驻守哈密后,分路向巴里坤、瞭墩进军,并用中央陆军新编三十六师司令部名义一路颁发印文布告,宣布前主席金树仁的十大罪状,“云奉中央令率部西征”,[1]已于5月9日到达哈密。马仲英在瞭墩小休后,按照计划经车轱辘泉、羊肠子沟、天山向木垒逼近。1933年5月22日,马仲英率部到达木垒一碗泉地方,集结兵力,将步兵作为先遣主攻部队,其弟马仲杰为前线指挥官,率队向县城挺进。当时在木垒的守军为黎海如部,有两团兵力,兵虽少而武器却很精良。木垒河东郊有一斜坡式山梁,山梁以外,是一片沙碛戈壁。如有军队想攻进木垒河,则必经此平原戈壁,故在马仲英部未到木垒之前,驻军团长关得胜令城内百姓在县城东门外东梁高地挖了战壕,在此设兵防守警戒,另派兵把守离木垒河半里许且与东梁高地互为犄角的一个小土堡,作应敌之策。马部进至照壁山红山咀附近后,并不急于进攻,令军队隐藏休整。马仲杰于次日晨曦未发、晓色朦胧之际,率少许步兵向东梁高地展开进攻,木垒守军虽有准备,但因平时缺乏军事训练,战斗力差,毫无敌情观念,完全不知马军已经进入阵地前沿,等到马军冲进战壕时,守军才惊慌失措地做出反应。约经一小时交战后,马军便拿下山梁。据马部官员称,当时东梁高地驻军若能与土堡驻军配合,只需两挺机关枪,马军快攻木垒河的图谋便决难得逞。岂料东梁高地驻军疲弱无用,萎靡不振,一任马军袭击,“又兼声息不通,迄至山梁失守,唇亡齿寒”,[2]土堡之众遂成瓮中之鳖。马军于黎明时分占领东梁高地,即向木垒县城东城门楼进攻。关团指挥所设在城内东南角上,闻知东梁守军全部覆灭,城内官兵已成惊弓之鸟。马军攻势猛烈,战斗不久,防守东城墙的关军被击溃。马军攻下东城楼并占领驻军指挥所,守军[1]苗普生,马振犊主编:《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第十五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年,第428页。[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疆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马仲英在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9页。11四散逃命,关得胜本人也逃到西营躲藏起来。马军利用县城东南高西北低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火力直压西城门楼。当时西城门楼还有守城官兵四十余人,加上逃难的老百姓共约六七十人。马军派人摸上西城门楼,守军失魂落魄,呆若木鸡,根本不敢还击。马军继续集中火力进攻西营盘。当时留守西营盘的驻军虽不满百人,但战斗力较强,固守到黄昏尚未攻破。城内的几个头面人物见驻军失败已成定局,为避免地方遭受过大的损失,主动出面去东城楼见马仲英,马允许他们前往说降,但限定时间要快。于是他们立即来到西营盘。西营盘营门紧闭,不让进入,双方隔门交谈,一夜往返数次。攻方令速降,守方想拖延待援,直到次日黎明,不仅未见援军,电报也不通,只好缴械投降,至此战斗结束。当时省城发生“四一二”政变不久,盛世才夺取政权只有月余时间,内部政局不稳,对马仲英二次入新一事还未及反应。战事结束后,马军缴获了守军的武器,掠取了部分库存粮食,即离开木垒,直扑奇台。马军先头部队进至西距木垒十公里左右的咬牙沟丘陵地带,与奇台派来援救木垒的李荣华营遭遇,双方展开战斗,李营因众寡悬殊,败回奇台,马军尾追西进奇台。当时驻在奇台的军队约一万八千多人,由原驻奇台的张治贤和从哈密撤至奇台的黎海如负责指挥,另外还有约三百多蒙古人组成的骑兵队,这些军队的武器配备都比较好。地方上组织了四百人的商团,配发了一些破旧武器。城市居民组织起了几百人的联防队,俄文法政学院、省立第一中学等学校的数十名学生也组成执法队。正规部队、商团和学生武装合起来总共有近两万人的兵力,守卫着这个县城。守城的正规部队只有一少部分部署在城外不到五百米的地方,里外三层战壕都是老弱残兵和一些嗜吸大烟的士兵。这些士兵都是炮灰,有战斗力的嫡系部队全守卫在司令部。由于当时邮电迟缓,信息不通,驻奇台省军在马部攻占木垒后,才得悉马仲英第二次入新疆的消息。奇台县长博孝昌[1]曾向张治贤和黎海如请命,拨给人马并配发精良武器,趁马军人困马乏之际,截断水路击败马军。张治贤和黎海如认为贸然出击反而会使形势更为不利,没有同意。博孝昌只得与蒙古独立骑兵团长尔孜塔、哈密前敌指挥李荣华等人于仓促间组织防守。奇台制定的防守方案是:先将驻在别处的两个连调回城内;李荣华带领所部及有战斗经验的[1]博孝昌,满族,1931-1933年5月马仲英攻破奇台前,任奇台县县长。12哈密商团、民团防守西城一带;张治贤组织奇台商团防守东南、东北城墙;临时以重金招募逃亡到奇台的少数白俄组成归化军,参加东南、东北城墙的防守;黎海如在城内负责全盘指挥。奇台城外居民听说马仲英就要攻打奇台,也纷纷搬进城内避难,一时人心惶惶。马仲杰率先锋部队先到达奇台,他在城下向城内喊话,要求城内军民及早缴械投降。约在5月26日下午,马军大部赶到水磨河一带,加上马仲杰的先锋部队,兵力大概有五六千人。[1]马仲英将司令部设在水磨河的一户人家院内,经过短暂休整后,马仲英派出两路人马形成对奇台城的钳形包围。这时在奇台城内的春秋楼和鼓楼上,挤满了人,有的人用望远镜看着,嘴里还在喃喃道:“白汗衫、青马、都是小伙子,穿着裤衩……”小孩子急着看热闹,上了年纪的人叹着气说:“奇台又要遭劫了!”妇女们无助地说:“这可怎么办?”人们站在街道上,三、五成群地议论着:“怎么不出兵迎击……”[2]5月26日半夜,马仲英派了几个侦察兵对着城墙放了几枪,奇台守军非常紧张,乱枪迎击了一阵。马军通过火力侦察将守军在奇台城外围的部署,基本探清后,全数撤走。约在5月28日上午八九点钟左右,马仲英的先头部队先从奇台南面城壕潜入,杀死了不少恹恹欲睡的士兵,马军大队人马直扑城下,马仲英亲自指挥总攻。一声号响后,各城门外炮声震耳欲聋,守城官兵事先于城墙上备有很多用石油浸透过的易燃物品,一旦发现有马军用云梯攀城,守城士兵便立马将之点燃掷向云梯,以此减缓马军的进攻速度。年轻气盛的马仲杰负责攻打东城,见周遭士兵虽死伤惨重,城门却久攻不下,一怒之下不顾猛烈的机枪扫射,身先士卒登梯仰攻,马部官兵随即蜂拥而上。负责守卫东城门的奇台商团和归化军,见马部官兵来势汹汹,忙加大火力,用架设在城角上的六轮机枪猛烈扫射。马仲杰在将到城堞之时,被机枪射中肩窝,落梯殒命。[3]与此同时,负责攻打西城的马赫[1]一说马仲英进攻奇台的兵力,约有三千多。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昌吉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内部发行,1985年,第7页。[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昌吉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内部发行,1985年,第35页。[3]关于马仲杰之死,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说在攻城之时,马仲杰曾提着手枪逼着士兵上云梯爬城墙,城头上架满了机关枪,子弹密集,专朝云梯上射,有些云梯上的马军士兵拼命上到城墙顶,脚跟未站稳,又被燃烧的掷物打了下来,一些士兵见状不由得脚下迟缓。马仲杰当场打死了两个行动迟缓的士兵,自己带头爬上了云梯。大家一看,横竖都是死,索性都拼了命的往上爬。这时在马仲杰身边的某士兵,对马仲杰不顾士13英率领黑虎队,同城内安排好的内应里应外合,已进入城中。攻打南城的马兵攀云梯拥上城头后,扔出自造的手榴弹,对南城墙之守军形成了里外夹攻之势,南城守军伤亡严重,无力继续抵抗,南城门也被攻破。马赫英和攻入城内的其他队伍随后前往东城门支援,以杂草、破木、门板等引火助势,部分马军士兵借机潜入,然后与城外士兵里应外合,大批攻城马军一拥而入,东城门终被攻破。在城内负责指挥的黎海如得知马仲英部已经进城的消息后,赶忙将李荣华调离原防,令其抢先堵击进城的马部官兵。当李荣华赶到梨铧尖附近时,大批马部官兵已进入城中,李荣华见城已被攻破,遂破釜沉舟,指挥官兵上刺刀在巷间与马军展开激战,无奈势单力薄,李荣华在“鹤鸣轩”商号附近中弹身亡。随后马军陆续进入城内,并占据奇台主要街道和防守指挥中心。黎海如被俘,张治贤从营房中逃出,藏在某居民家中。战事约经三小时,马仲英虽然获胜,但双方伤亡都很惨重,黎海如以下军官均为之解甲,马部亦伤亡逾半。奇台城内外,横尸遍地,尤其是在双方激战过的犁铧尖街上,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后人因战况之惨烈将此役称为“血染古城子”。[1]战斗结束后,马部缴获大炮九门,又获轻重机枪五十余挺,步枪八千多枝,弹药无数,实力益厚。马仲英痛恨爱弟身亡,愤将俘虏的归化军二十余名全部处死。为补充伤亡,马仲英从投降的一千五百余名省军之中,选留三百余名年富力强的俘虏用以补充伤亡,其余均给资遣散。盛世才在得到马仲英已经出了玉门关的消息后,因忙于厘清内部纷乱,且希望当马仲英获知金树仁已经下台后,双方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故对马仲英的动向放松了警惕,对东路之败绩也得知的很晚。1933年5月17日,省政府突然接到黎海如自奇台传来的消息,方知马仲英之弟仲杰,已率领数千人进驻哈密,且马军在一路张贴的布告中,“仍以反对金氏(金树仁)为词”。[2]大约在5月20兵死活的行为十分不满,便举枪向马仲杰后背射了一枪,马仲杰一头栽了下来,一命呜呼。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哈密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哈密市文史资料》第五辑《马仲英兴衰记》,内部发行,1994年,第101页;另一说为马仲英军中很多甘肃籍的汉族士兵是在往奇台探亲的路上,被马仲英强征入伍的,马仲杰对奇台下了屠城令后,这些士兵害怕城中亲人城破后遭遇不幸,对马仲杰怀恨在心,于是趁攻城混乱时,将马仲杰击毙。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昌吉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马仲英两次进疆及攻占奇台的经过》,内部发行,1985年,第12页。[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哈密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哈密市文史资料》第五辑,内部发行,1994年,第102页。[2]吴蔼宸:《新疆纪游》,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98页。14日左右,迪化方面收到奇台来电称,马部进占哈密后,继续前进,已在木垒河与防军有所接触。[1]眼见马军步步逼近,盛世才将省城防务交由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高级将领郑润成负责后,急忙于5月26日以督办身份率领官兵约五千人出发,27日抵达阜康。为保险起见,盛世才又于28日连连发电,急调东北抗日义勇军部分与归化军星夜向三台前进。29日,盛世才率军进驻位于奇台与省城中心之三台,并在此接到了从省城转来的新疆驻南京办事处张凤九给新疆省党务特派员宫碧澄拍发的电报。电文的大致内容为:中央已严令制止马仲英前进,并派胡宗南师跟踪监视,希望“新省当局努力抵抗。”[2]5月31日,盛世才在致南京行政院的一封电文中称,马仲英兄弟近期侵扰木垒河、奇台的行为实属“一意横行,不可理喻”,并表示“与彼接洽,如能就范甚善,否则不能不诉以武力”。[3]从这封电文中的语气来看,盛世才对于用武力解决马仲英是有一定信心的。岂料正当盛世才在三台多方筹谋、调兵遣将之时,马仲英已势如破竹拿下奇台。盛世才在得到留任奇台无线电台台长张好学关于马军具体兵力的情报后,既恐执意进军会陷入险境,又忧省城内部空虚事端再起,且之前从迪化转来的消息称南京方面已派胡宗南师一路跟踪监视马军,纠纷有望通过外力得到解决。几经权衡后,盛世才决定停止进军,并于6月1日夜间匆匆乘车返回迪化,三台的驻军也随之西撤。盛世才在此次决断中表现出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在当时,前线之胜利与省城之安危相比,显然是后者更为重要。马仲英占领奇台后,因面临马仲杰之阵亡、内部对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产生严重分歧,以及获知金树仁已经出走,不能再以反金为名行动等种种问题,一时陷入犹豫之中。为了赢得缓冲时间、借机厘清头绪,马仲英向迪化方面试探性地发电,表示愿意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盛世才为了不落舆论下风,同时也为争取时间做进一步的部署,欣然同意马仲英的请求。盛世才6月1日连夜从三台赶回迪化后,便马不停蹄的于6月2日选派代表前往奇台与马仲英进行和平谈
本文档为【盛世才与马仲英滋泥泉子之战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草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历史学
上传时间:2019-10-14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