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院建设方案

研究院建设方案

举报
开通vip

研究院建设方案附件6xx研究院有限公司热管理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xx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4月18日一概述1.1项目名称xx研究院有限公司热管理创新平台建设1.2单位概况1、概况xx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研究院)是xx科技公司和公司团队人员100%持股的以高导热材料民用开发为主方向的科研企业。xx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国防大学情报中心指导支持组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经多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高导热材料,该材料性能独特优异且具有良好的工程适应性,在军用、核能和工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很高的社会经济价值。xx研究院...

研究院建设方案
附件6xx研究院有限公司热管理创新平台建设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xx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4月18日一概述1.1项目名称xx研究院有限公司热管理创新平台建设1.2单位概况1、概况xx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研究院)是xx科技公司和公司团队人员100%持股的以高导热材料民用开发为主方向的科研企业。xx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国防大学情报中心指导支持组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经多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高导热材料,该材料性能独特优异且具有良好的工程适应性,在军用、核能和工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很高的社会经济价值。xx研究院于2015年10月在广州设立。公司贯彻中央提出军民融合,富国强军的方针,坚持市场先导,技术领先的原则。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为民用市场提供传热和散热系统解决方案。xx科技团队受国防大学的领导,优先为国防科研服务。技术团队成员主要以国外留学和中科院博士为主,具有多年的研发经验,曾参与多类型的传热和散热系统项目和国家863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项目。公司研发的新型高导热材料,具有独特的原创性和良好的工程适应性,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种自主可控的战略高新技术和重要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公司和多家国内着名公司有着广泛的战略合作,业务触及能源,交通和通讯等行业。公司参与合作单位:中国核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工业动力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联通、华为、格力等。2、创新情况公司目前共申请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已经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为6项,是国内先进的高科技热管理系统材料商及应用产品研发制造企业。xx研发团队根据市场需求,运用具有独特优异性和良好的工程适应性的高导热材料,实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着重在能源、交通、通讯、IT行业快速进入市场运用阶段。(1)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主要包括碟式聚光和槽式聚光两种。碟式太阳能高效聚光发电,成本降低,使用寿命长。槽式太阳能具有更强的功能稳定性,批量化的太阳能发电成本接近火电成本。高效太阳能聚光系统结合高导热技术还可以进行海水淡化,提升淡水出量及品质,降低淡化成本和能耗。此项技术可应用于能源、海水淡化等行业。(2)IDC机房换热技术。可普遍用于芯片散热、机房机柜散热、各类换热器散热,元件绝缘、阻燃特性优良,使用寿命长,完全满足电子及大多数工作设备的使用标准,实现节能减排效果。此项目已通过国家工信部相关部门测试,可应用于IT、家电、通讯等行业。(3)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技术。将结构技术、材料技术、电子控制等诸多技术融合,完成了xx自己独特的功率电池热管理系统----BHMS,使电池包在最佳温度下工作,抑制热失控的发生。此项目已联合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大学新能源电池管理研究部试验检验,可应用于汽车行业。(4)电子冷却技术。可最大限度地解决困扰各类电子器件的大功率、大热流散热问题,包括大功率激光核心部件冷却、大功率固体激光器冷却、大尺寸光纤激光冷却、电动汽车功率电池冷却、超级计算机芯片冷却等,实现超导传热技术民用化。此技术可应用于电子、汽车、IT等行业。(5)均温厨具技术。只需底部加热,传统厨具整体迅速达到均温,升温速度快,安全可靠,使用常规烹饪就可以使食材口感得到非常显着的改善。已通过产品效果测试,可应用于家电行业。(7)空气密度补偿器技术。强化了换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的散热能力,可避免压缩机长期高温下运行带来的效能下降,甚至过热停机等严重问题。吸附沉降环境中杂质的能力很强,可达到净化空气,净化换热器表面的效果。雾化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此技术可应用于IT、家电、环保等行业。3、国家级项目承担情况公司承担的国家级项目有:……等项目。1.3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2、《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3、《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4、《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5、《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6、《关于研究推进高导热材料项目落户广东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省政府工作会议纪要xx号);7、《关于加快推进高导热材料项目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省政府工作会议纪要xx号)。1.4项目提出背景2015年9月2日,xx省长听取了xx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关于高导热材料项目的专题汇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研究推进热超导材料项目落户广东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省政府工作会议纪要xx号)。广东省大力支持xx公司研究制定研发机构筹建工作方案,同时,为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建议xx公司下一步考虑将生产基地等项目配套产业一并落户广东,并建议相关部门在相关配套政策上给予该项目大力支持。2015年10月21日,xx研究院有限公司在xx区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公司股权由xx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核心团队持有。xx研究院有限公司于广州注册成立以来,因其材料的先进性和独有性,受到了市场的极大关注,目前已与华为、格力、比亚迪以及北汽、奥新汽车、安泰科公司在网络能源、数据通信、移动终端、白色家电、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方面签订了技术及商业合作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其中与格力合作的均温电饭锅、与比亚迪合作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进入了产品测试阶段。公司还与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双方正积极开发世界领先的核电安全系统,马凯副总理对该技术项目非常支持,公司正积极运作将此类高导热材料用于重大科技装备制造的项目落户广东。1.5建设内容公司依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优势和广东创新创业优质的土壤和活力,采取开放式、集团式的发展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建设新材料技术开发、市场无缝对接、产业链集聚发展的科技转化新型驱动模式,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项目从2015年开始启动,计划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中新知识城征用总面积10万平方米(约150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广东xx新材料热管理创新产业基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发展。1、xx研究院研究院院本部建设内容为行政办公用房及办公设备设施,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用于研究院本部各部门日常行政办公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商务办公,可满足150名左右工作人员的办公需要。2、xx新材料热管理研究创新和孵化中心主要功能为开展热管理材料和应用领域的科研实验、第三方检测认证、中试生产与科技孵化、展览展示与交流、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具体如下:(1)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分中心建设内容包括用于热管理材料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各相关实验室及科研用房,可满足热工、电子、机械、环保、新能源等专业的实验科研需要,项目用房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2)热管理技术产品检测与认证分中心建设内容为可面向社会开放的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主要专业方向为热管理相关方面的技术、产品的检测和认证。项目用房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3)热管理科技孵化分中心建设内容为具有科技孵化器服务功能的中试生产线,通过中试生产孵化技术项目和项目企业,核能热管理项目、军工防务热管理项目等入驻中试并孵化。项目厂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4)热管理技术合作国际交流分中心建设内容为2个2000平米的标准厂房单元,用于热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产品设计、展览展示和交流活动,同时作为孵化事业部扩能备用厂房。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5)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内容为办公和会议培训用房,用于院士专家和博士在研究院开展科研和教育培训工作。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3、xx新材料热管理技术产业化(生产)基地产业化生产基地主要是对已经完成中试的新材料和产品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项目用房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主要用于以下生产业务板块:(1)网络能源热管理产品制造基地用房面积5000平方米。针对电功率器件、太阳能发电、通讯行业的中央数据机房、通讯基站、大型计算机的空调散热,生产行业专用的直接空冷成套设备和专用制冷模块系统产品,年产热管理设备和模块单元10万台(件)。(2)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制造基地用房面积2500平方米。制造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和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形成年产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系列产品1万台套,年产动力(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1万台套的生产能力。(3)家用电器热管理产品制造基用房面积2500平方米。为各类家用电器提供均温及热管理系统产品,形成年产家用电器热管理系统10万套。4、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主要是为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生产员工及孵化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及生活配套设施。用房面积5000平方米,满足500名左右工作人员需求。二项目实施的意义及可行性2.1广东产业发展及规划情况2.1.1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近年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产业规模位于全国前列。201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1.1万亿元,增加值2800亿元,居全国前列。其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约4848亿元,增加值约1212亿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量约占全国的40%,居全国首位,部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液化天然气(LNG)客车车型已开始批量生产;LED封装产量约占全球一半,2010年全行业总产值约800亿元;生物医药成为广东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迅速;轨道交通装备、航空等产业技术进步和发展速度走在全国前列。2、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三大领域共申请专利18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00多项,取得突破性技术50多项。如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DRA)”成为国家标准和国际蓝光光盘标准。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顺利投产。深圳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建造的国内8.5代液晶平板显示(TFT-LCD)生产线成功试产。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纳米冷阴极及其器件制备、木质素磺酸盐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改性技术、新型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制备、微胶囊电泳显示的电子纸制备等重要成果。3、拥有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发展了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华为、中兴、广晟、TCL、彩虹、金发科技、风华高科、比亚迪、晶科电子、达安基因等公司已分别发展成为我国电子信息、改性塑料、电子元器件、电动汽车、大功率LED芯片、分子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广药集团、联邦制药、三九医药、丽珠集团、康美药业等发展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势骨干企业。中山明阳电器成为国内风电领域的主要设备供应商之一。4、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全国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和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地。其中,广州成为全国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产业基地;深圳成为全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电动汽车等产业基地;深圳、佛山、东莞、河源等地成为太阳能光伏产业聚集地。新一代通信、新型显示和软件业已发展成为规模超千亿元的大产业。但同时必须看到,广东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培育阶段,仍存在产业链尚不完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同构化明显,市场有待培育,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有待加强等问题。(二)面临形势。1、国际环境。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振兴经济、获取发展新优势,纷纷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布局,培育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通信、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一场绿色能源科技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浪潮正在全球掀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大调整,为我国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缩短与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距,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我国站在高起点上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但另一方面,当前发达国家对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专利技术的封锁,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严峻,也为我国引进顶尖技术、消化运用国际产业革命最新成果带来新挑战。2、国内环境。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现有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作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明确“十二五”期间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为全国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根据国家部署,各地纷纷制订出台了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新一轮地区之间资金、技术、人才、标准、市场等资源配置竞争更加激烈,给广东抢占发展先机带来新挑战。3、省内环境。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广东省已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基础设施、研发创新、人才培育、产学研合作等必要保障。特别是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实施,珠三角产业一体化格局加快形成,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要求到2015年,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三大产业率先突破,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着增强;在主要领域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显着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创新力强的中小企业,企业实力显着增强;形成3-5个产业链较完整、配套体系较完善、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三、产业发展重点(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为重点,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业态,突破高端环节,提升基础产品,实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群,抢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1)新型显示。做大做强液晶平板显示(TFT-LCD),加快发展有机电激光显示(OLED),择机布局发展电子纸、激光等新型显示,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工艺并形成知识产权。加快高世代液晶平板显示项目和2.5代OLED项目建设并尽早达产,布局建设4.5代以上OLED显示屏项目。推进液晶电视终端应用创新,向三维(3D)化、网络化、LED化升级发展。以手机屏应用为重点,推动OLED显示器件产业化,形成规模生产能力。(2)新一代通信。强化广东省通信设备制造领先优势,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打造新一代通信产业链。重点突破第三代移动通信(3G)及其增强/长期演进型(LTE)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建立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核心标准体系。加大新一代通信系统(含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设备、智能天线、智能终端、专用芯片、操作系统、业务平台及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加快无线宽带城市建设,打造珠三角国家宽带通信产业集聚区。2、培育新型业态。(1)物联网。突破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嵌入式智能装备、物联网IP组网,以及物联网标准、交换接口、信息安全等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嵌入式芯片、RFID、传感器和网络设备等物联网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运营业,培育物联网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加快建立广东物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智慧广东,实施电力、交通、水利、物流、环保、家居、医疗、安防等领域的应用项目和试点示范工程,积极推进智慧城镇试点,争取将广东省建成全国物联网应用先行示范区。(2)云计算。突破云计算协同技术、中间件与平台、云安全等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的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以及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平台。创新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制造业等行业领域的云计算应用。(3)“三网融合”及网络增值服务。创新“三网融合”和网络增值服务模式,大力发展高清双向互动数字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移动支付,以及以互动电视为平台的娱乐、商务融合新业务,促进“三网融合”网络接入设备、智能终端、芯片、基础软件、运营支撑平台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设跨区域的“三网融合”基础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探索广东省“三网融合”发展新模式。(4)下一代互联网。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由试验向商用转型,支持IPv6规范的G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IPv6高性能路由器/交换机、基于万兆高性能下一代互联网关,以及固定、移动融合的多媒体子系统(IMS)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在科研、商业以及其他重要行业的广泛应用。加快标准化进程,鼓励产学研建立IPv6产业联盟并积极参与国家、国际标准的制定和验证工作。(5)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研发和突破卫星定位导航、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开发北斗卫星导航高性能芯片、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终端等重点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实施珠三角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示范系统工程,发展面向政府、行业、公众的智慧型信息服务和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数字广东”空间服务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3、突破高端环节。(1)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主要发展嵌入式软件、中间件、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管理软件、工具软件、信息安全产品、虚拟现实与平台、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等高端软件以及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软件服务外包,促进行业应用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在通信、电力、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等芯片设计,发展系统级封装(SIP)、芯片级封装(CSP)等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测试工艺与技术,推进芯片设计的知识产权布局及产业化。(2)数字家庭。发展具有“三网融合+高清互动+智能控制”功能的新型高端系列产品。建设统一的家庭网络和多业务平台,发展和推广数字家庭文化公益应用服务。推动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AVS)、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DRA)、数字高清互动接口(DiiVA)等标准的产业化,打造从标准、芯片、软件、终端到系统设备等完善的数字家庭产业链。(3)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抓住新兴技术应用带来的产品更新换代机遇,重点支持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整机设计技术和关键件的研发,重点发展高清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高端产品,推动采用新型显示技术的个人智能移动消费电子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家用电子产品高端化发展,支持信息家电、家庭医疗保健电子、智能安防监控等网络化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4、提升基础产品。(1)关键元器件。按照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化及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向,突破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电磁兼容技术、高精度高性能传感器技术、绿色环保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微小型表面贴装元器件、高端印制电路板及覆铜板、新型绿色电池、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高亮度发光二极管、高性能传感器与敏感元件、新型机电组件、光通信器件、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及模块等产品。(2)专用电子设备。重点发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新型显示器件专用设备、OLED镀膜、蒸镀、光刻设备、TFT-LCD检测设备、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电子整机装联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设备等专用电子设备产品。(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应用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15年形成2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含中、重混动力汽车)综合生产能力。1、整车制造。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中混以上混合动力客车及乘用车,鼓励发展特种用途电动汽车、新一代轻型纯电动汽车和LNG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和行业准入。布局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等其他新能源汽车。2、关键零部件。围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规划、整合、发展上游配套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方面,重点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支持优化发展镍氢动力电池;支持燃料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发展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加快发展锂离子电池隔膜等关键材料。电机方面,重点发展大功率永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加快发展永磁电机耐高温材料、电力电子模块、高可靠控制器等配套产品。在电控方面,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加快开发混合动力多能源管理系统,积极发展大功率车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车用功率型电子元器件。积极发展车用电动助力转向、能量回馈式电动助力制动、电动空调以及LNG储气罐等零部件。3、应用环境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充气、维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整车租赁、快换电池等新型商业模式。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检测和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消耗、污染物排放等地方标准,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地方标准体系,支持成熟的地方标准申请成为行业和国家标准。(三)LED产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LED市场应用需求为目标,以产业化和应用示范为抓手,整合优化LED产业链,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推动建设世界知名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1、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加强200流明/瓦(lm/W)以上白光LED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突破LED外延及芯片制备、大功率器件封装等关键技术,开展白光LED光源系统集成及智能化、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关键设备及原材料的国产化等技术攻关。重点支持新型衬底材料、外延片及倒装芯片(flip-chip)及模组、大功率芯片制备封装设备、LED背光及照明产品、LED驱动及适配器、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等产业化。2、应用示范与支撑平台。实施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探索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能源管理(EMC)、买方信贷、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服务新机制。建设集专业展示、物流服务、市场交易、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展示交易体系,建立国际性产品交易中心和综合应用体验馆,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展览和交易会。鼓励半导体照明产业集聚区建立展销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加快建立可持续长效机制与创新环境,在LED外延及芯片、汽车等重大应用领域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建立辐射珠三角的检验检测机构,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广东省建设国家级半导体光源产品检测中心。(四)生物产业。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尤其是南方常见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着力发展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发展生物育种产业。1、创新药物。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和化学合成新药,力争在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蛋白质工程药物,加大治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着疗效的小分子药物,促进手性合成、激素合成、抗生素半合成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加强溶栓药物、急救药物、心血管药物、代谢病药物、老年病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进缓释、控释、靶向、透皮、粘膜给药制剂等各类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药物制剂整体水平。2、现代中药。做强特色“南药”,着力发展中药新药、现代新型中药饮片、生物培养和拟生态条件下规模化种植的濒危稀缺中药材等。加强中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优先发展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艾滋病、抑郁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流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的中成药。开展数字化中药研究。3、新型疫苗。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推动产业化。以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为目标,加强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性疫苗研制和产业化。加快治疗性疫苗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临床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新药。提高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麻腮风、肺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统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效果。4、生物医学工程。大力推进生物医学材料、生物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与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及产业化,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开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创伤、突发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技术和设备。重点发展新一代具有组织诱导性的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及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开发一批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大力发展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易维护、易操作的超声影像设备、核磁共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设备、数字化X射线机、生物分子核医学显像等先进医疗设备。建立和完善多种来源成体干细胞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标准与规范,建设综合性干细胞库。5、海洋生物。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发掘和筛选,开展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鉴定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基因,建设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一批防治重大疾病的海洋生物药物和新型海洋生物制品,促进海洋农业高效开发利用。6、生物育种。研究良种杂交、高效转基因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新品种,推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示范,加快海水养殖新品种研发及推广应用,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通用飞机和公务机为主的航空装备,打造通用航空制造产业链,积极谋划布局航天产业。依托高速铁路和珠三角城际轨道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修造业。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支持发展高端农业机械装备。1、航空装备。以通用航空制造业为核心,以航空关联产业制造为支撑,以航空服务业为配套,建成全国主要的航空产业基地之一。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以整机生产为龙头,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产品,通过消化吸收,突破部分关键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形成6座以下涡桨通用小型飞机规模生产能力,带动航空发动机、飞机零部件、机载电子设备、航空材料等配套产业协调发展。培育通用航空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的航空维修企业落户广东,依托骨干企业推动航空维修产业率先发展。2、轨道交通装备。围绕配套珠三角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网建设,大力发展城际和城市轨道车辆等轨道交通装备;稳步推进大功率机车修造。重点发展与车辆修造配套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强度型材产品。3、海洋工程装备。积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制造及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港口物流机械、海洋石油勘探装备设施等制造业,发展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专业化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以及操锚作业拖船(AHTS)等特色海洋工程辅助设备。延伸产业链,发展大型铸锻件等配套产业。4、智能制造装备。大力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及系统。提高机床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重点支持开发用于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核心零部件加工的镗铣机床、精密压力机、数字化工具系统及测量仪器等产品。大力发展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智能化电工仪器仪表和试验机、电工电气行业专用检测仪器设备、汽车仪器仪表和环境、安全监测仪器仪表。鼓励发展机器人及成套系统。(六)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制造业,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业,为推进广东省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提供有力支撑。1、节能产业。(1)研发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建材、钢铁等行业实施锅炉窑炉改造;在电力、有色、石化等行业实施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在钢铁、水泥、石化等重点耗能行业推广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及先进燃烧技术;在冶金、医药、建材等行业组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对于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应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产技术。鼓励开发液化天然气冷量回收和利用技术。支持研发高效率的工业锅炉、内燃机、电动机等新一代节能机电产品,新一代室内外节能照明产品和系统,以及符合国家最高能效标准,与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标准对接的空调器、电冰箱等居家用能产品。鼓励发展包括智能调度系统、智能计量系统及智能技术系统等子系统的智能电网。重点发展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柔性交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运行技术支持、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控制保护及接入等关键设备。(2)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按照做精、做专、做强的目标,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培育节能咨询、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等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2、环保产业。培育环保龙头骨干企业,研究开发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成套装备、污泥处理技术和设备、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环境污染监控及预警技术与装备等,提高广东省环保装备工业水平。开发生产高性能膜材料、防渗材料、环保建材等环保产品。建立和完善环境服务业体系,重点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全面推进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环保产品认证等环保咨询服务业。3、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固体废弃物等的循环利用。开展垃圾分类和厨余回收利用试点并率先在大中型城市推广。推广垃圾清洁焚烧发电技术。支持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拆解回收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水平高、成规模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拆解回收及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实施板材行业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工程。(七)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科学严谨地推进核能产业发展。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1、核电。培育核电装备自主化的核心能力,规模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核电设计服务业,推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1)核电站主设备。重点形成核电主设备成套制造能力,加快发展百万千瓦级核电关键设备制造,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核蒸汽供应系统(NSSS),培育中国第一个核蒸汽供应系统供应商,逐步增强供货能力。积极发展核级锆产业和第三代核技术燃料组件制造产业。(2)核电站辅助设备。在核安全级泵、阀、管道、仪控系统等关键配套设备领域形成小成套供货能力。引导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拓展核电设备新领域,支持有潜力的企业开展核级直流电源和蓄电池的开发工作,促进省内机械制造企业参与核电结构部件、中小铸锻件的加工制造,着力发展大锻件制造能力,规划核级特殊用钢等原材料发展。(3)核电设计服务业。通过阳江核电、台山核电一期等重点核电项目的建设,加快提升核电工程总承包能力,掌握二代加和第三代技术核电站各阶段设计核心能力。推动调试专业化发展,促进核电建设安装产业规模化,培养核电建安工程领域更多专业资质企业。(4)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以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落户广东省为契机,推动核技术在各产业领域的应用。积极参与中微子实验研究项目,积极跟踪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前期研究,大力推动应用型加速器产业化,推动核技术在工业和医疗领域的应用。2、太阳能。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扩大光伏电池组件出口,形成出口拉动;做好国内光伏市场大规模应用的准备,推进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优化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广东省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和国内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重点突破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成套装备制造、专用材料、器件工艺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等关键技术。引进国内外光伏电池、装备、材料等龙头企业,构建完善的光伏产业链。加强产业链协作,突破成套装备制造、专用材料、器件工艺等瓶颈,以自有装备技术支撑形成电池组件高性价比制造优势。创新发展光伏发电应用模式,充分利用接入条件好、电力负荷大、建筑面积充裕的工业园区,以及工矿、商业、公共建筑等建设太阳能光伏系统,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动太阳能光伏类产品省级授权质检机构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光电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支持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3、风电。着力发展风电整机制造,积极推进风电技术开发及配套产业发展,逐渐形成整机与关键部件基本配套、协调发展的风电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加快3兆瓦以上风电机组的研发和产业化。进行5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发,部署发展超级紧凑型、抗台风型风电机组。围绕风电机组、关键部件领域,重点开发风电机组变桨控制技术、并网控制技术、海上风电叶片制造技术、数字化风力发电场调度控制技术等。积极开展风电用齿轮箱、发电机、轴承、偏航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开展风光储一体化供电系统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建设,发展适用于风能储能的蓄电池的研发和生产。积极推进小型风机和风光互补系统的装备制造业。大力推动风电互补与蓄能等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支持开展风能资源评价和风电场规划、咨询、设计等服务,加强风能资源测量和对风能资源规律性的研究。结合风电开发建设进度,加快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提高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4、生物质能。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推进规模化、基地化种植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开展以木薯、油茶、小桐子、黄连木、光皮树以及植物纤维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适度推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的发展。(八)新材料产业。根据广东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面向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重点产业发展对新型材料的需求,重点发展先进金属等新型材料,加快培育和布局发展前沿新型材料。1、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发展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高性能铁氧体磁性材料等系列靶材、高效散热材料和短流程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石油天然气输送钢管等高性能特种钢材。积极发展高纯金属有机源(MO源)材料、核级海绵锆材料,以及高性能铝合金、镁铝合金、轨道交通用大规格工业铝型材等高端有色金属合金和金属基复合材料。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用玻璃基板以及偏光片、滤光片材料,以及节能环保陶瓷、新能源陶瓷等高性能陶瓷材料。积极发展片式无源电子元件用陶瓷材料、电子敏感陶瓷材料等电子元器件用材料。3、高性能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重点发展新型隔膜、电解液等新能源材料,以及高性能合成树脂、导电(热)胶、高档合成纤维、塑料合金等材料。积极发展OLED有机发光材料、非硅系半导体光伏材料、光学硅胶、工程塑料(ABS)、有机玻璃(PMMA)等合成材料。4、特种精细化工材料。重点发展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配套试剂等电子化学品。积极发展电子墨水材料,高性能环保涂料、粘合剂和油墨,以及高效、多功能、安全的食品、化学工业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5、新型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发展荧光粉等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和新型稀土功能助剂等稀土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性能稀土储氢、超级电容器等新型电池材料。6、前沿新型材料。重点突破纳米材料及制品的制备关键技术,开发纳米碳管、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纳米功能涂层、纳米催化剂等纳米材料。加强超材料机理、制备、封装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快超材料中试线建设,积极开发超材料在通信、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2.1.2新材料产业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广东省既是新材料生产大省,也是新材料需求大省,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在改性塑料、薄膜、涂料、化学建材等高分子材料,电子陶瓷及片式电子元器件,印刷电路板,铝、铁轻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二次电池材料,大功率LED(发光二极管)芯片,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新型发光显示材料及器件等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整体带动作用不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60亿元(较2005年增长1.99倍),实现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较2005年增长2.2倍),产业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新材料领域的商新技术企业470多家,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4%,其中新材料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00余家。近年来,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培育出一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龙头骨千企业,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小巨人”企业。但从总体上看,广东省新材料产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较少,综合竞争力不强,对地方经济和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链条基本成型,但综合配套能力不够强。广东省新材料产业的若干重要门类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已经建立石油化工——合成树脂——改性塑料——塑料助剂——塑料加工——塑料机械——制品应用——再生塑料的产业链条;半导体照明材料基本形成衬底材料——外延片生产——芯片制造——封装——检测和应用示范的产业链条;新能源电池材料初步构建起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生产的产业链条。但其它新材料领域的产业链尚待培育和完善,新材料企业总体上仍集中在相关产业链的中低附加位环节,后续加工能力和应用推广偏弱,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但集群优势不突出。广东省已建成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材料产业基地15个、省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32个,初步形成了广州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深圳国家半导体照明基地、佛山光伏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并培育出一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新材料龙头骨干企业。但大部分产业基地或园区内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仍较突出,企业问专业化分工和差异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影响了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基础较好,但缺乏关健核心技术。广东省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基础较好,已形成包括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在内的新材料研发和科技创新体系。有国家级重点实脸室5家,国家级工程中心1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5家,省级工程中心85家,在纳米冷阴极及其器件制备、电子陶瓷材料及器件制备、木质素磺酸盐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改性技术、新型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制备技术、徽胶囊电泳显示的电子纸制备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从总体上看,广东省新材料产业中前沿领域比重仍较低,产品跟踪仿制的多,前瞻性技术储备不足,集成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市场需求空间广阔,但产品应用推广进展缓慢。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石化等支柱产业位居国内前列,新电子、新医药、新能源等新兴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建筑材料、钢铁有色、纺织服装、轻工造纸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相关产业对新材料的应用规模逐年扩大,新材料对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的先导和基础作用日益突出,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增强,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广东省新材料企业与下游应用企业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纽带关系,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同步开发合作不多,特别是一些品种比较新、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新材料产品应用推广进展缓慢。(二)发展环境。——主要发达国家不断拓宽新材料应用领域。新材料产业是21世纪初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新材料产业,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是将发展包括新材料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随着全球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速和传统材料高技术化步伐加快,新材料的市场错求将迅猛增长,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发展空间也将不断拓展。——我国新材料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新材料等7大产业作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工程建设要求提高,以及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新材料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潜力巨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东省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了成熟的加工制造体系。随着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实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广东省对新材料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任务,坚持政府引导推动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相结合,以推动新材料产业结构战略牲调整为主线,以提升新材料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为突破口,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突破一批关健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鼓励新材料应用推广,推动新材料产业成为广东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全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排头兵作出重要贡献。(二)发展目标。至2015年,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显着增强。工业总产值达11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0%以上;工业增加位达3300亿元,年均增速达25%以上,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万亿元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在新材料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创新能力较强的成长性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10家以上,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50家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100家以上。——产业集聚进一步凸显。通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不断优化完善产业链条。培育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全省新材料产业整体层次。依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培育15-20家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面向新材料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战略性产品,培育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20个以上,省级技术创新平台100个以上,公共检测服务平合10个以上,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端产品,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一)主要任务。——实施重点产业扩容计划。针对广东省已具有较强优势,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对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材料产业,统筹省内资源,实施扩容计划。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在保持既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加大项目研发、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竟争力的企业(集团),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广东省重点新材料产业整体发展优势。——实施优势产业提升计划.选取目前产业规模不大。但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排作用的斩材料产业,实施提升计划。支持骨干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产学研联合攻关的形式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不断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支持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扶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形成产业集聚,不断提升优势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实施潜力产业孵育计划。选择目前市场需求不大,产业市场尚未成型,但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新兴潜力新材料产业,实施孵育计划。鼓励投资创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健核心技术公关和创新成果储备,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二)发展重点。根据广东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重点为支柱产业进行配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不断延伸产业链,现阶段优先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等三大领域;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特种精细化工材料、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等五大领域。1、优先发展三大新材料——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材料。围绕完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高世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偏光片、浦光片材料,发展导电胶、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新型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铁氧体滋性材料、ZTO(氧化锌锡)、CIGS(铜铟镓硒)系列靶材等.大力扶特企业突破高性能液晶材料、金属氧化物TFT(薄膜晶体管)材料、硅单晶片及外廷层、引线框架和封装材料、非晶硅及化合物薄膜大阳能电池材料等制造技术。积极发展OLED有机发光材料、载流子输运材料、驱动芯片、电子墨水材料、非硅系半导体光伏材料、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所需的多晶硅、单晶硅等材料产品。——半导体照明材料。围绕完善半导体照明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LED用荧光粉、散热材料、高纯气体等关键材料及LED用导热胶。大力扶持企业突破衬底材料、封装材料、电极材料等制造技术。积极发展高纯金属有机源(MO源)、光学硅胶等材料产品。——新能源汽车材料。围绕完善新能源汽车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动力或储能电池用新型隔膜、电解液、储氢、氢氧化亚镍、高纯石墨负极、锰酸锂、钛酸锂、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汽车轻量化高性能镁铝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其先进复合材料等关键结构材料。大力扶持企业突破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等制造技术。积极发展氮能及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池材料产品。2、重点培育五大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一是高性能特种钢铁材料:重点发展短流程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高强、耐蚀、耐候、耐磨合金钢,石油天然气物送钢管,高性能轻量化汽车覆盖件钢、汽车用高强、高韧金属材料,3兆瓦以上大型和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用风电齿轮箱、主轴、轴承材料等。大力扶持企业突破先进金属材料的熔融还原、洁净钢生产、连铸连轧、连铸连挤等高精度、高质量产品深加工等关健共性技术.积极培育发展新型耐磨涂层与薄膜、耐腐蚀涂层、耐高沮表面涂层等材料。大力发展满足国家能源、桥梁、交通运输、军事等重大工程需要的高性能特种钢铁材料和板、管、线型材、大型构件等产品的产业链。二是高端有色金属合金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铝合金、轨道交通用大规格工业铭型材、高精度铝化成箔、亲水箱、电子铝箔等,钨基合金材料、高性能金属粉体材料,高纯阴极铜、高性能铜合金、超薄电解铜箱等,兼具高强、高韧、耐热和优异成形性能的高性能镁合金,以及铁合金、高纯和低偏析材料、快速凝固金属与合金(非晶态、准晶、微晶材料)、固相连续复合层状金属材料、颗粒或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高性能特殊功能金属材料。大力扶持
本文档为【研究院建设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4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悦目是佳人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10年,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实操及管理经验
格式:doc
大小:83KB
软件:Word
页数:88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3-13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