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茅忠群我的使命是证明中国式管理

茅忠群我的使命是证明中国式管理

举报
开通vip

茅忠群我的使命是证明中国式管理    茅忠群我的使命是证明中国式管理    李靖+谢丹丹2002年,一位深谙西方管理之道,所领导企业正蒸蒸日上的浙江青年企业家,突然陷入深刻的思考。——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国家,将来二三十年是否会像日本一样,既吸收了西方的现代管理,又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最有效的中西合璧管理模式?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这位企业家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试图从历史长河中寻求现代中国式管理的终极答案。很快,他就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吸引。2008年,在距离孔子故里曲阜800公里的浙...

茅忠群我的使命是证明中国式管理

 

 

茅忠群我的使命是证明中国式管理

 

 

李靖+谢丹丹

2002年,一位深谙西方管理之道,所领导企业正蒸蒸日上的浙江青年企业家,突然陷入深刻的思考。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国家,将来二三十年是否会像日本一样,既吸收了西方的现代管理,又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最有效的中西合璧管理模式?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这位企业家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试图从历史长河中寻求现代中国式管理的终极答案。很快,他就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吸引。

2008年,在距离孔子故里曲阜800公里的浙江慈溪,一所“孔子堂”赫然出现在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里。与此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中西合璧管理模式的探索,也正式拉开序幕。

这个企业就是方太。这位企业家就是方太掌门人茅忠群。从2008年到2017年,方太的企业管理导入儒家文化正进入有纪念意义的第10个年头,那么,茅忠群的中西合璧管理模式探索到底进行得如何?2017年7月,《中外管理》走进方太,独家专访茅忠群,探寻这个答案。

西式管理的中国困境

1996年,方太在宁波成立。早期,凭借过硬的产品研发能力,方太很快在行业建立了影响力。

在方太成立的第二个五年,茅忠群开始把目光转向内部管理。在攻读EMBA的同时,他开始引入世界500强管理人才,导入以卓越绩效模式为代表的西式管理。此外,通过出国考察、找咨询公司等多种途径,方太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具有传统家族基因的小企业脱胎出来,成长为一个大型现代化企业,不仅产品走上了高端路线,建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成功实现了“去家族化”,一时间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和商学院眼中的管理标杆型企业。

但茅忠群反而不踏实了。

事实是,西式管理确实在加强公司过程管理、提升公司利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制度越来越“健全”,但违规违纪现象仍旧频繁发生,可见人们对刚性制度的接受度和持续执行的情况,并不像管理者订立制度时想的那样乐观。

“制度背后的信仰支撑是关键,缺少信仰支撑的制度不是好制度。”茅忠群在观察与思考后顿悟,“人没有信念,制度也管不住。而人一旦有了信念,就会自己管自己。”

尽管方太一直进行着扎实的文化建设,但茅忠群隐隐意识到,方太缺少的不是一种简单的可以称之为“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调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高职企业文化管理 ”的要素,而是企业文化所依托的更深层次的精神信仰。

反观日本管理,它既充分吸收了西方的现代管理,同时又保留了自己文化上的特点。因此,100多年来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绝非偶然。“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现代科技”的李约瑟难题曾困扰了很多人。那么由此延伸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必然是:中国5000年的灿烂传统文化,为什么尚未演变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管理范式?但茅忠群坚信:假以时日,西方人一定会转过头来向中国学习中西合璧的管理。

2004年起,“理工男”茅忠群一头扎进了国学。经过四年的学习和沉淀,2008年,他正式将最具中国特色的儒学导入方太的管理中,加以推进。

“慢慢推”是方太儒道的落地哲学

怎么推?

方太和众多现代化民企在当时乃至现在,都面临的一个尴尬是:不少高管都是西方管理教育背景,甚至是全球500强出身,且不少60、70后员工都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让他们重新接受甚至积极推进儒学,可能吗?甚至必要吗?

因为看起来严重缺乏土壤,很多员工困惑不已:“不好好做企业,为什么要去搞这些东西?跟我们的业务增长有什么关系?”即便稍稍对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的干部,也有疑问:“学(温良恭俭让的)儒学,如何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虽然如此,但茅忠群很明确一个原则:慢慢推,一定不能引起大家的反感。边实践边思考,他决定先从形式上推起来,“外塑其形”,也许员工看多了,就会在耳濡目染中逐步接受。

1.润物细无声

最开始推的时候,茅忠群只是组织大家观看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听听讲座,就当换换脑子,也不要求写学习心得。在他看来,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如润物细无声,只要营造一种学习儒学的氛围,慢慢会有成效。

有一次,方太人资部门率先开始进行儒家文化的晨读。而后来,这种形式就逐渐蔓延到其他部门。经过一段时间推行,方太就形成了著名的“读经一刻”的惯例。每天早晨8∶15—8∶30间,朗朗读书声,会从方太的每一个角落传出来。

后来,不少部门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形式。例如:读经5分钟,结合业务解读5分钟,领导点评5分钟。而有的部门则选择在读经之后,分享好人好事。茅忠群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熏化,让员工每天都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之中。

2.领导垂范

儒家讲求领导垂范。按常理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从领导开始,再向基层扩展。但考虑到高管们学历高、有外企背景等两大特点,事实上,茅忠群首先选择在普通员工中推行儒学文化,等到形成一定的氛围之后,才开始抓领导干部,并且把重点逐渐放在领导垂范上——因为巩固和进一步提升,确实是需要自上而下的熏化。

针对高层管理者,茅忠群主要实行了两大举措:第一,每月举行一次学习会。第二,建立“致良知”微信群,主要交流国学经典的体会和感悟。且该微信群仅用于心性修煉的体会分享,不涉及工作交流。在茅忠群看来,这种学习的关键就是要持续,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关爱在前

直接去教育员工,员工可能会反感。所以,要先关爱员工,让他感受到企业的温情。方太的关爱不仅仅是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嘘寒问暖,更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方面,方太实行“全员身股”,哪怕是保洁阿姨都有分红股,只是数量多少不一样。员工只要工龄满两年,就可以享受身股,不需要自己出钱。在方太,全公司上下有大大小小的福利近40项。例如买车、购房贷款、班车、住宿免费等。

“如果现在回过头来复盘,我还是会‘慢慢推。”茅忠群对《中外管理》强调。他似乎并不急于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方太这10年来推行儒家文化的成果,在他看来,这一切都还在过程中,这将是缓慢、持续的。

不过,一个颇具说服力的数据是:从推行儒道后的前四年时间来看,员工整体的违纪违规总量每年下降一半。

儒家文化和现代管理的结合点在哪里?

学习归学习,但是如果要把儒学上升为一项管理范式,传统文化和企业管理到底如何结合?而且,茅忠群早年在清华和北大学习的也是纯粹的国学内容,并没有跟现代管理相结合。儒学内容涵盖范围广,从何处入手?学什么?如何学?学不好,就可能走歪。

在方太推行儒学一段时间后,有的销售人员感到困惑:人人都在谈仁义,是不是对竞争对手也要“心慈手软”呢?

后来,茅忠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意识到:尽管员工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更不知道学以致用。在他看来,“学”是一种工作之外的东西,更重要的还有在工作中的“习”,如果因为学习儒家文化,影响了工作,就是得不偿失。

这个问题怎么破?茅忠群的思路是:“如何面对竞争,儒家文化有不同的方法和智慧。你当然要面对竞争,否则就是逃避,但我们完全可以超越竞争,而不是盯在竞争上。如何超越竞争?儒家讲修己安人,我们提出以顾客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把自己修炼好,并真正的从仁爱之心出发为顾客着想,让顾客安心。”

“如果我们产品和服务能够让顾客获得十分,乃至十二分的安心,你说还存在竞争吗?起码竞争不是主要因素。我们由安心引申出来,提出五个心:让顾客动心、放心、省心、舒心、安心。”能看出来,方太儒道并非不关注竞争,而是超越了竞争,乃至在更高维度上提升竞争力。

经过多年探索,方太通过从高管的垂范抓起,用“仁义”重新审视原有企业制度,以及在产品和服务让用户“安心”等多方面,开启了用儒家文化翻新现代企业管理的过程。并且在儒学之道的统领下,茅忠群总结出了帮助文化落地的“两要五法”。

两要:以用户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

五法:教育熏化、关爱感化、礼制固化、专业强化、领导垂范。

这意味着,通过“两要五法”,方太要在儒学和企业管理之间,找到一个个完美的连接点。

建立“仁义”的制度

对比中西方管理的背景,西方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是建立在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契约精神之上的。然而,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某种程度上,人情比契约更管用。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个现状。

在茅忠群看来,企业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制度管理,另一条是信仰和价值观。企业家不能迷信制度管理的效果,更要加强员工教育,让员工产生羞耻感和敬畏感,从而自觉遵守制度。

一个典型的改变就是:在方太,原来员工迟到会被罚款。参照西式管理,员工犯的错误会被分为ABC三类,其中C类是比较小的错误,例如迟到、乱扔垃圾等。用仁义的价值观重新审视制度后,方太取消了大部分C类错误的罚款,改为主管谈话,把罚款变为关心和教育。结果,第二年方太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员工的C类错误就减少了一半,此后几年几乎每年都会再减少一半。

用仁义价值观重新审视和改造西方制度的实践,方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一个人,西式管理会基于一个共同的假设:人性是恶的。在这个假设下,制度是具有防范性的。管理者定制度的出发点,往往是因为出现了问题,需要制定一项制度去管住那些不听话的员工。而现实却是,尽管只有一个人违反,但这项制度把其他所有员工都约束了起来。在这项制度下,员工是站在对立面的。

建立任何一项制度都需要付出代价。然而,企业的制度也必须符合仁义的要求。“仁”就是替员工着想,“义”是公平公正。

还有一件事情,在方太儒道的制度改造上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过去,方太曾引入过“活力曲线”(即10%末位淘汰),这种管理方法被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推崇备至,被认为是给GE带来无限活力的法宝之一。但是,在方太引入儒学以后,这项制度就被修改了。在茅忠群看来,一个员工辛辛苦苦干到年底,却突然被告知,因为绩效排位进入末尾10%,面临被淘汰的局面。于是员工永远会有不安全感——如此怎么可能让员工修己安人呢?员工自己都是不安的状态,又如何让客户安心?

后来,方太把制度改成了3%-5%末尾淘汰,而且如果第一年排名靠后,只会被警告或者换岗,但是不会离职。只有在连续两次排在公司后3%-5%的情况下,员工才会被要求离开。如此,既有对员工的尊重,又给了员工“不二过”的机会。

儒家文化会滋养出“伟大的企业”

2014年,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茅忠群:什么樣的企业才称得上是伟大的企业?后来,他总结了四点:一是顾客得安心;二是员工得幸福;三是社会得正气;四是经营可持续。

这意味着,这四个方面将会成为判断方太探索中国式管理模式成功与否的标志。茅忠群初步预计:“2025年,方太就会成为一家真正伟大的企业。我的使命是证明中国式管理。”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讲过,21世纪,中国将与世界分享管理的奥秘。而方太,最有可能成为带动中西合璧管理模式在世界占据重要位置的主角。

 

-全文完-

本文档为【茅忠群我的使命是证明中国式管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T人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3-10-1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