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子藏总序

子藏总序

举报
开通vip

子藏总序正值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文化强国决策之际,华东师范大学《子藏》大型编纂工程推出了首批成果,必将对海内外子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今征得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子藏》总编纂方勇教授同意,将《〈子藏〉总序》全文转载于此,以便读者了解《子藏》的编纂理念、大致框架和诸子学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并借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编者宇宙绵邈,唶高才之陵替;时移世易,惟百家之代兴。信乎诸子之为显学也!方今海内右文图治,操觚怀铅之士,希风前秀,争崇国学,穿穴百氏,出入九流,不惟后生小子,皆翕然从风,抑或百工商贾,亦欣然景慕矣。...

子藏总序
正值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文化强国决策之际,华东师范大学《子藏》大型编纂工程推出了首批成果,必将对海内外子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今征得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子藏》总编纂方勇教授同意,将《〈子藏〉总序》全文转载于此,以便读者了解《子藏》的编纂理念、大致框架和诸子学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并借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编者宇宙绵邈,唶高才之陵替;时移世易,惟百家之代兴。信乎诸子之为显学也!方今海内右文图治,操觚怀铅之士,希风前秀,争崇国学,穿穴百氏,出入九流,不惟后生小子,皆翕然从风,抑或百工商贾,亦欣然景慕矣。乃华东师范大学,敢以振兴文教自任,启动《子藏》工程,蒐天下之遗籍,极百家之大观,其沾溉子学,嘉惠来兹,蔑以加矣。今值是书成编,揆以古例,用制序文,以弁简端云尔。   昔周道既微,诸侯放恣,上下失序,九流并作。孔丘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修《春秋》,辟私学,裒其遗言,是为《论语》。孟轲闻其风,慕而悦之,私淑有得,斯有《孟子》。老聃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知雄守雌,知白守辱,因有《老子》。庄周以虚远之说,恣纵之言,卮之寓之,重之覆之,遂成《庄子》。墨翟用夏政,倡兼爱,崇节俭,而《墨子》出焉。荀况尊孔氏之学,采众家之长,而《荀子》备焉。若斯之俦,后先接踵,皆英才特达,奋其智虑,腾口舌以竞辩,著文章以立说,乃中土学术之源头,华夏文化之瑰宝也。   逮嬴政即位,灭典禁学,惟韩非、李斯,相继鸣高,而百家竞唱,顿失声响。汉承秦政,亦鄙文事,然经世致用之学,廷议对策之文,实因君主望治,固已应运而生。若贾谊《过秦》、《治安》,晁错《贤良》、《贵粟》,不让战国之纵横;陆贾《新语》、贾氏《新书》,比美诸子之盛藻。方是时也,文帝、窦后,推尊黄老,风被草上,士臣效焉。淮南刘安,广致门客,纂成《鸿烈》,思以“统天下,理万物”(《淮南子·要略》),旨近老庄,而博采孔、墨、阴阳、申、韩,黄老之学,至此而集大成。洎汉武改运,一尊儒术,诸家之说,悉摒弗用。迨元、成以还,扬雄著《法言》,王充成《论衡》,发论煌煌,复振子学。汉季士尚横议,王符作《潜夫》,荀悦张《申鉴》,踵武前修,经纶天下,无愧百家,诸子于是乎腾声,著述以此而增价。   爰及魏晋,士习苟安,虚慕玄远,为学空追柱下,博物不离七篇。何晏、王弼之伦,依傍老聃,启玄风之溟溟;嵇康、阮籍之俦,寄情庄周,避世情之炎炎。向秀、郭象之辈,虽乏奇藻,惟雅尚《庄子》,自有会心;司马、崔譔之徒,咸有根柢,训诂《庄》书,类多可述。凡此皆道家之余响,俗世之殊韵也。嗣后南北悬隔,王道沦失,百家之书,学者未遑,非力有不逮,实世风之日替。然中流有在,绵绵若存,若葛洪《抱朴》,意新辞茂;元帝《金楼》、推之《家训》、佚名《刘子》,皆识见非凡,不让前秀。   李唐尊佛老,崇释道,收士人之心,广开科第。《老》、《庄》、《列》、《文》,并驾六经。治子之风日盛,注述彬彬而出。然此为梯进之媒,实非中心好之,固与魏晋玄士有间矣。赵宋谋国,权术是依,承安三教,意非进取。太宗、徽宗,寄心道流,而名士荆公、子瞻之伦,皆助澜推波。是以老庄复兴,阐述者众。若陈景元、吕惠卿、王元泽、林希逸、褚伯秀,咸有可述。然正议格辩,亦复高涨。吕公著上书请禁,以为:“主司不得出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老庄书,举子不得以申、韩、佛书为学。”(《宋史·吕公著传》)叶适则谓:“盖周之书,大用于世者再,其极皆为夷狄乱华、父子相夷之祸,然则杨、墨、申、韩之害,曾不若是之远已!”(《水心先生别集·庄子》)固知老、庄、杨、墨、申、韩之迹未替,与儒学并世而异流矣。   明正德以还,王守仁高张宗旨,与朱子殊科。其后天下从风,若杨慎、焦竑、李贽、方以智者,天资既非寻常比,而笔底风云,或以佛老通义理,或由庄周自照心,老庄浸盛,一时沛然不可御者矣。而傅山力倡“经子不分”(《杂记三》),以为“有子而后有作经者也”(同上),持论高旷,足以动俗。其于《老子》、《庄子》、《列子》、《管子》、《墨子》、《公孙》、《邓析》、《荀子》、《鬼谷》、《亢仓》、《尹文》、《鹖冠》、《商君》、《淮南》,靡所不究,岂非近代子学之先声耶!   清帝右文,但严于防备,为政多忌,禁网重罹。故士惮不意之殃,下笔谨慎若寒蝉,放言之未敢,岂高论之煌煌!全身之计,惟耽朴学,此不得不然。高士若卢文弨、王念孙、洪颐煊、俞樾之俦,姚文田、江有诰、马国翰、孙冯翼之辈,皆智在上人,学通四部,咸矻矻于辨音,肆意于考订,孜孜于钩韵,穷年于辑佚,无分经、子之畛域,一视而同仁。子学骎骎,同并经史,朴学实与有力焉。至于辞章之士,贝锦于百家,妙析文理,翫之不已。若林云铭、宣颖、胡文英、刘凤苞皆其俦也。清社既屋,政体更易,国运殊艰,禁网难张,兼以西学东渐,观念开放,论述恣纵,横议随心,亦势所必然。如章炳麟、刘师培、闻一多、钱穆、冯友兰、于省吾、王叔岷、陈奇猷诸公,或以其襟抱之宽博、气度之恢奇,或以其视界之宏远、思维之深邃,奋书申志,遥接华夏学术之慧命;铺议精义,大明九流乎西学汤汤之时;提振子学,百家之说洋洋乎大兴,厥功伟矣。   清季新学肇兴,民智大张,承学之士,皆思撰述,或倡“西学源于诸子”之论,务欲张扬国粹。邹伯奇以泰西科技、宗教、文字滥觞于《墨子》,薛福成以西洋电学、化学权舆于《庄子·外物》,张自牧以西人算学、重学、数学、声学、热学、光学、电学、化学、医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机械学、测量学、植物学出自《墨子》、《关尹》、《淮南》、《亢仓》、《论衡》。邓实《古学复兴论》则谓:“墨荀之名学,管商之法学,老庄之神学,计然、白圭之计学,扁鹊之医学,孙吴之兵学,皆卓然自成一家言,可与西土哲儒并驾齐驱者也。”如斯之类,皆有激于时,持论虽偏,无补于学术,然推挹九流,用昭万邦,用心可谓良苦矣。   百年以来,地不爱宝,逸文故书,时有出土,关乎诸子者,在在而有。若敦煌之《老》、《列》、《庄》,黑水城之吕惠卿《庄子义》,马王堆之《老子》,定州之《文子》,银雀山之《孙子》、《孙膑》、《六韬》、《尉缭》,虽残损不完,亦可补上古文献之不足,订传世文书之讹误,其为用也亦大矣。   观夫百家竞声,流溉无已,至于近世,新境别开,动人心魄。其形诸文字,足以充栋,于六艺以外,蔚为大国,而于中土文化,影响至巨,且至深也。历世通才硕学,或嗜古耽文者,岂能自外于此乎?   昔者庄周,慨百家众技之蜂起,悯道术将为天下裂,乃奋著《天下》之篇,放眼古今学问,历叙其渊源之所自,风流之所及,举凡墨翟、禽滑釐派,宋銒、尹文派,彭蒙、田骈、慎到派,关尹、老聃派,庄周派,惠施、桓团、公孙龙派,靡不较论,褒贬偏至,归宿大道。评较诸子,此为滥觞。荀况明道,著为《解蔽》,深讥诸子之偏弊,以为“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虽见机颖,未必服人;复为《非十二子》之论,大类诃詈,皆有所激,难称持平。惟其评骘诸子,流别部居,区分学派,若它嚣、魏牟派,陈仲、史鳅派,墨翟、宋銒派,慎到、田骈派,惠施、邓析派,子思、孟轲派,仲尼、子弓派,胪陈列示,类多可征,振响庄周之后,宜乎与《天下》并传。其门人韩非,著《解老》、《喻老》,融法入老,变混宗旨,曲柱下以非其义,意未深接,难免有狂躁之讥。然治老之作,实导乎此也。   炎汉司马谈,著为《要指》,范围学艺之名实,综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司判得失,先秦学术,大体粗定。刘歆复撰《七略》,增益纵横、农、杂、小说,定为十家。此百氏分合之归宿,家数定称之厥初也。班固《艺文志》深探本源,论定诸子皆起于“王官”,曲承庄周《天下》“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之论绪,观流索源,惟义说烂漫而无可征信。然于儒术得令之际,敢次列儒家于诸子之间,足见学术公论,不为利禄所淹杀也。孟坚诠叙诸家,虽辟犹水火,然相灭亦相生,诚见理识。至于书录,儒家五十三,道家三十七,阴阳家二十一,法家十,名家七,墨家六,纵横家十二,杂家二十,农家九,小说家十五,统四千三百二十有四篇。十家著述载录,盖云备矣。百世之下,班《志》所述,稽古犹须赖焉。   典午以后,簿录云构,郑默《中经》、荀勖《新簿》、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刘遵《梁东宫四部目录》,多承前志,别类各殊,然大势所趋,则合为四部,所谓甲、乙、丙、丁是也。迨《隋志》修纂,参酌先例,定名经、史、子、集,以代甲、乙、丙、丁,后世式焉。其子部则并班《志》诸子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所谓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诸类是也。尔后簿录相承,递为损益,见备《四库》,若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咸归子部,所谓“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总叙》)   六朝以还,道术承变,颇思颉颃儒释;羽流不甘,亦广访秘典,博搜奇编,汇为道经。始则刘宋陆修静,总括三洞,校理目次,成《三洞经书目录》。唐人复辑《三洞琼纲》,递至赵宋,《宝文统录》、《大宋天宫宝藏》、《政和万寿道藏》之集,煌煌矣。金、元刊刻,板亦漫灭。今存明正统《道藏》,收录凡五千三百零五卷;万历《续道藏》,凡一百八十卷,皆道典之总汇。清彭定求《道藏辑要》、闵一得《道藏续编》,近世守一子《道藏精华录》,续有增补。而诸子遗编,其涉道术者亦录其中,文献有存,则藏之为用亦大矣。   宋龚士卨始辑《五子纂图互注》,所录五书,一曰《纂图互注老子章句》,二曰《纂图互注南华真经》,三曰《纂图互注荀子》,四曰《纂图互注扬子法言》,五曰《文中子》。后此以往,丛刻迭见。明李瀚《新刊五子书》、欧阳清《五子书》、张懋寀《杨升庵先生评注先秦五子全书》、许宗鲁《六子书》、顾春《六子书》、陶原烺《六子全书》、谢汝韶《二十家子书》、陆明扬《紫薇堂四子》、吴勉学《二十子全书》、史起钦《诸子纂要》、董逢元《四子全书》、陈楠《四子书》、黄之寀《二十子》、张登云《中立四子集》、闵齐伋《三子合刊》,皆明人标榜家数之遗风;复有周子义《子汇》、冯梦祯《先秦诸子合编》、方疑《且且庵初笺十六子》、佚名《合诸名家批点诸子全书》、汪定国《诸子褒异》、归有光《诸子汇函》,清有吴鼒《韩晏合编》、王子兴《十子全书》、王纕堂《廿二子全书》、冯云鹓《圣门十六子书》、崇文书局《子书百家》、浙江书局《二十二子》、鸿文书局《二十五子汇函》、育文书局《子书二十八种》,民国有五凤楼主人《子书四十八种》、陈乃干《周秦诸子斠注十种》、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则学术为宗,入门称便。若斯之类,陈陈相因,或采择未精,或板刻漫漶,然其别裁分体,或配隶自殊,或橐函众家,或笼罩百氏,不惟惠及学人,即今从事编纂,亦可酌采其法,渔弋其所录之文也。   纵览千祀,详观众志,目录所载,子部所列,不啻充栋汗牛,抑亦塞乎区宇矣。然历世编录,子部所收,端绪茫如,最称庞杂,举凡凌杂不伦,无可附丽者,皆可强入之,不足以为准式。且儒者用心,排斥异端,官方纂辑,六艺为先,子书非所瞩目也。若《四库》标榜“全书”,所收《管子》、《晏子》、《老子》、《庄子》、《墨子》、《商君》、《荀子》、《韩子》、《吕览》、《淮南》白文本,与乎相关研治之著作,仅得数十。   宋明以还,虽好事者恒有,动辄灾梨祸枣,刊为子书丛编,亦不过攫要摘精,岂可窥其大全乎!两岸隔绝之日,台湾有严灵峰者,用展襟抱,旁搜广辑,日有孜孜,于《老》、《列》、《庄》、《墨》、《荀》、《韩》诸子,所得甚夥,影印成编,汇为《无求备斋诸子集成》,功驾前人之上。然严公以一己之力,虽黾勉从事,盖有不支焉。且以一水相隔,所储子学卷帙,实以大陆为富,而得之为难,岂可谐其夙愿!又为技术所限,所印六子集成,模糊不清者,盖居其泰半,学人多病之,可为叹息者也。   今海内升平,文运昭回,凡志怀天下者,莫不欲高翥青冥,周览八极,收古今政道人生之智慧,综历代成败得失之经验,鉴别中西学艺,重建强国话语,亟思奋励,所以修齐而治平也。华东师范大学,用敢以振兴文命自任,以副天下之望,遂勉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垂意,广征高识学人,搜四方遗文,综百家大观,嘉惠学人,贻功来叶。予虽不敏,岂敢不勉!先是创办《诸子学刊》,用弘斯业;继而编纂《子藏》,求全且精,庶或无愧于古人,而来业知所归。年前春三月,礼邀宿儒硕学,共论沪上。大德如傅璇琮、卿希泰、陈鼓应、许抗生、陆永品、王水照、萧汉明、张双棣、赵逵夫、郑杰文、张涌泉、廖名春诸先生,皆慷慨相持,莫不奋言,学人共识,皆融此际。未克与会之李学勤先生,欣然惠赐雅论,亦云:“如能汇集成为《子藏》,实在是功莫大焉。”是知编纂《子藏》,乃人心之所向,为时代之事业,以故当下起行,一往无前也。夫“子藏”者,言网罗放佚,次第编摩,俾子学遗籍,尽汇一藏也。“藏”为储物之所,佛典之总谓《佛藏》,道经之汇称《道藏》。今总汇子学遗编,则谓之《子藏》也。盖汉孝武以还,儒术独尊,莫与比盛,公私册府,皆庋藏其籍,而他家子书,则多散佚,难以寻觅,故采掇搜罗,汇为一藏,与天下共之,其嘉惠学林也甚溥矣哉!   刘勰云:“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文心雕龙·诸子》)诚哉斯言!然披观志录,子部配隶,殊有可议。如《汉志》所列“农家”,多劝农桑,或言耕稼之书;“小说家”则有《周考》二十六篇,班固自注曰“考周事也”,亦非“入道见志”之书明矣。《隋志》合《汉志》诸子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而为“子部”,归摄天文、历数、五行、医方,此皆方术,殊非见志。《四库》“子部”,旨在兼包,采择失统,诸如推步、算书、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书画、琴谱、篆刻、器物、食谱、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杂事、异闻、琐语,无所不包,门类有失于冗杂。然沿用已久,积非成是,见诸《中国丛书综录》。准是以求,则津逮多迷,杂学充斥,而子学“入道见志”之旨,益惑于簿录。今之治子学者,若尤而效之,援为法戒,则必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矣。   若乃观诸丛刻,宋明以降,“子学”固与“子部”别矣。其中尚见疑似者,如王纕堂《廿二子全书》录《古三坟》一卷、《忠经》一卷、《农说》一卷、《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葬经》一卷,崇文书局《子书百家》录《齐民要术》十卷、《焦氏易林》四卷、《燕丹子》三卷、《山海经》十八卷、《海内十洲记》一卷、《搜神记》二十卷、《博物志》十卷,浙江书局《二十二子》录《竹书纪年统笺》十二卷、《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皆非入道之书,亦无关见志。惟严灵峰辑《无求备斋诸子集成》,并《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去取之间,颇具识力,足资参详。   扬搉古今,参稽旧说,折衷群议,杂以私意,辄以为《子藏》之“子”,当取思想史“诸子百家”之“子”,而非因袭目录学“经、史、子、集”之“子”也。善乎章炳麟《诸子略说》所言:“所谓诸子学者,非专限于周秦,后代诸家,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为主。”持是以求,本藏所录,非止先秦,其汉魏六朝之子书,并历世学人校核、注释、研究专著,皆搜罗尽备。故子书正言,可得而理,曰:《老子》、《庄子》、《墨子》、《子华子》、《管子》、《鬻子》、《晏子》、《邓析子》、《文子》、《尹文子》、《亢桑子》、《惠子》、《公孙龙子》、《曾子》、《子思子》、《孔子家语》、《孔丛子》、《商君书》、《慎子》、《申子》、《尸子》、《鬼谷子》、《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素书》、《关尹子》、《鹖冠子》、《阴符经》、《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新语》、《新书》、《淮南子》、《春秋繁露》、《盐铁论》、《新序》、《法言》、《太玄》、《桓谭新论》、《白虎通》、《论衡》、《独断》、《中论》、《申鉴》、《昌言》、《傅子》、《抱朴子》、《金楼子》、《刘子》,流别清晰,皆子学之本体。若以思想史言之,儒术本为子学,视彼《汉志》,即以《孟子》入诸子。讫乎“五四”,儒学受挫,学者坚称,《论语》、《孟子》,亦莫非是子,故《诸子集成》以置简首。以彼例此,《子藏》亦当录之,方可名副其实,而此二书,亦体有所适,义有攸归焉。至于历世校核、注释、研究专著,录止于民国卅八年,而出土简帛,其有关乎诸子者,则下限无隔。   《子藏》之纂,要义有二,一曰“全”,二曰“精”。“全”也者,即凡例合收录原则者,务必搜尽无余,俾世之治是学者,得尽窥全豹焉。“精”也者,仿《四部丛刊》之法,版本必善,务欲精益求精,庶无贻讥于大方也。故手稿、抄本,搜辑具备,用昭册府;诸印本并存者,则较善甄择,然后去取焉。明清以还,传学多有眉批、圈点,皆足见读者会心,若标点整理,或仅摘版心,缩小影印,则大失原意,此学者之所病也。《子藏》版面,设为十六开本,原大影印,以存本真,不施点画,以免重蹈诸丛编之失。全藏收书,约计五千。今视阮孝绪《七录》,析“子兵录”为十一部,若“儒部”、“道部”、“法部”、“名部”、“墨部”、“杂部”、“兵部”是也;又《道藏》分“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正乙”诸部,佛藏亦多分部以统众经。故《子藏》特设诸“部”,以标识各家,分摄众子,亦利分辑刊行,士林称便焉。并为众著,各制提要,按子系列,先出单行之本(较小系列作适当合并),后则汇为总目提要。提要其备,务求准确简要,著者生平、世次、爵里,悉为胪列,以为知人论世之资;简述内容,大体先存焉;详叙版本流变,读者知所用力焉。   然则《子藏》之纂,广搜博采,荟萃群籍,若渤澥纳百川之流,太仓聚万斛之粟,自有子书以来,无有如斯之富有美备,蔚然称盛,不特策府藉资充盈,用垂久远,凡四方治子学者,盖不俟于遐搜之力,患乎旁稽之艰,亦可惬意餍心,足资观览矣。惟工程浩大,周折殊多,且是非交至,弗暇接将。然一意学术,虽千万人,吾往矣。志意既立,则义无反顾;兼且诸路(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等)学者之鼎力支持,四方同仁之通力合作,公私庋藏,若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科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莫不相助,编纂遂称顺利。信乎夫子之言,德不孤,必有邻也!   辛卯(2011年)仲秋谨撰   作者:信乎夫子之言 德不
本文档为【子藏总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157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2-03-18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