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推荐书

中医推荐书

举报
开通vip

中医推荐书 中医推荐书目一览表 中医类:《名老中医之路》、《任应秋论医集》、《思考中医》、《中医走世界》、《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困笔斋中医随笔》、《诸病源候论》、《脾胃论》、《丹溪心法》、《四圣心源》、《本草备要》、《医宗必读》、《陈潮祖医案》、《山野遗方》 古代文学类:《菜根谭》、《古文观止》、《红楼梦》 11.《名老中医之路》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编辑室 22.《任应秋论医集》 任应秋 著 33.《思考中医》 刘力红 著 44.《中医走世界》 金宏柱 著 ...

中医推荐书
中医推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目一览表 中医类:《名老中医之路》、《任应秋论医集》、《思考中医》、《中医走世界》、《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困笔斋中医随笔》、《诸病源候论》、《脾胃论》、《丹溪心法》、《四圣心源》、《本草备要》、《医宗必读》、《陈潮祖医案》、《山野遗方》 古代文学类:《菜根谭》、《古文观止》、《红楼梦》 11.《名老中医之路》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编辑室 22.《任应秋论医集》 任应秋 著 33.《思考中医》 刘力红 著 44.《中医走世界》 金宏柱 著 45.《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 56.《困学斋中医随笔》朱炳林 著 67.《诸病源候论》 隋·巢元方 著 88.《脾胃论》 金·李杲 著 99.《丹溪心法》元·朱丹溪 著 910.《四圣心源》 清·黄元御 1011.《本草备要》清·汪昂 著 1112.《医宗必读》 明·李中梓 著 1113.《陈潮祖医案精解》 贾波 著 1314.《山野遗方》朱世增 著 1315.《菜根潭》明·洪应明 著 1416.《古文观止》清·吴楚材 吴调侯 著 1417.《红楼梦》清·曹雪芹 著 1.《名老中医之路》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编辑室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简介: 蒲辅周、秦伯未、岳美中、任应秋、周凤梧……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个个彪炳杏林的中医泰斗,他们的治学态度,他们的学术造诣,他们的医德医风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子,在现当代中医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王太仆云:“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学习中医,“勤苦”二字固然是探赜索隐的舟楫;精良的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登堂入室的门径。大医之道尽在于斯,本书曾使上世纪80年代的中医后学如痴如醉,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成为今天的名医;相信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医发展的关键时刻,本书带给您的不仅仅是惊喜…… 本书收载了近百位这样的现当代名老中医亲自撰写或其门人、后人回忆执笔的文章,内容包括名老中医的求学之路、治学之道、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及医德医风等等。其意义在于:第一,启迪中医后学,诱掖新的一代名医成长。名老们的求学道路、治学态度、医德医风等都是中医学子的楷模;第二,改善中医教育。中医教育有其特殊性,名老们对此有许多中肯、精辟的见解和建议,对于办好中医药院校的教育颇具指导意义;第三,名老们一生的成败得失对于今天中医学术的发展、中医现代化问题也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上篇、中篇为当代名老亲自撰写的文章,下篇为解放前后故去的名老的门人或后人回忆撰写的文章,都是名老们一生求学、治学的经验结晶,可谓字字珠玑、篇篇精华。 2.《任应秋论医集》 任应秋 著 作者简介:任应秋,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4岁即就读私塾,及长,入江津县国医专修馆攻读经学,其间曾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当时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聪敏好学,故悉心指点,并传授治学之法,使任应秋在治经学、训诂学、考据、目录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文学方面的根底。1936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57年调任于北京中医学院。任老从小熟背四书五经,在学医的过程中对中医的经典著作尤为重视,能随都背出《内经》、《伤寒》、《本经》、《金匮》等经典中的内容。 内容简介:本书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生前的论文集。该书收录任应秋教授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共119篇,临床验案21例,以及为他书所写的18篇序及部分诗词,反映了作者20世纪中叶前后30余年研究中医学的概貌。全书分为医学小议、学习指导、基础理论、医学史论、典籍研究、医学流派、方药琐言、争鸣碎语、论治管见、医案实录、诊余文钞等11部分。其中的“学习指导”尤其为我们初学中医的人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我们不会在学医的路上漫无目的,此部分详细介绍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难经》、《脉经》的学习方法,诚学医者之津梁。任老学识渊博,其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对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均有很深的造诣,本书基本反映了任老在以上诸方面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书中还附有其临床验案的详细记录和诊治思路解析,对喜爱临床的中医也定会有所启示。因此,本书对从事中医工作的各方面人员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思考中医》 刘力红 著 作者简介:刘力红,男,1958年生。医学博士,教授。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于院内师从陈亦人、陈治恒教授修习伤寒之学;于院外随李阳波、王庆余、曾邕生等师修习易、道、医学。现供职于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内容简介:《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作者以其对中医经典的执著和热爱,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解读和疑难病症研究。为了避免深奥晦涩,作者竭力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超越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是个案特点和学术规律结合研究的典范。该书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所以它既是中医书,也是传统文化学术书,更是一本超越了时空与领域的人文社科书。作者以其对中医的铁杆热情向我们生动易懂的介绍了中医的现况、作者的思考以及作者对《伤寒论》的理解,向我们展示了中医学的伟大,让我们这一代的后学者不在迷茫。 4.《中医走世界》 金宏柱 著 作者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内容简介:此书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金宏柱教授在世界各地授学济世的经历。金教授精通各种中医疗法。其中以针灸为最。他以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道德树立了良好的中医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医的神奇魅力。 当看到金教授只通过爱尔兰医学组织医生握手便能准确的说出病人的疾苦,使那些杨医生瞠目结舌的时候,你不得不感叹,中医的神奇;当看到金教授用一根木棍把对中医持有偏见的与轻视的外国官员的腰痛“打”好的时候,你不得不赞赏他机敏的反应与精湛的医技;当看到金教授仅靠针灸二十分钟就将西医苦苦不能解决的胎位不正纠转时,你不得不感叹中医的伟大。种种疾患,金教授都能用近乎神奇的方法轻松解决。这本书必定能将你对中医的热情充分激发,给你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 5.《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 内容简介:本书用通俗至简的语言,讲述了作者从牙牙学语开始,在老中医太爷的引导下学习阴阳、五行、脉诊、望诊和临床知识……历经曲折,最终成功走上中医之路的故事。从小被太爷带着去山上熟悉中药,如柿楴可以止呃逆,霜桑叶要霜后采收……跟着太爷上临床诊病;积累留在民间的中医谚语,如“头痛生,气血滞,莱菔汁,滴鼻愈。”“眼变赤,如兔眼,用桑叶,正好治。”等等。内容丰富,寓意颇深。书中结合现代常常被忽略的传统中医知识,我想着也是作者“传统”两字的用意吧!但是关于作者,作者仅仅用了“任之堂主人”五个字,如迷一般,甚至使得我们无法完全确认书中内容的真实性。或许是匿名的逍遥的医生,或许又仅仅是个医学痴迷者编写的一个传统中医的传奇,但是这又何妨?就当做这是我们的一次摄取知识及检验自身知识的机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吧! 6.《困学斋中医随笔》朱炳林 著 谈“潜力”---读《困学斋中医随笔》 作者简介:先生何许人也,江西鄱阳人氏,姓朱名炳林。先生家境一般,非世代行医,亦非书香门第,凭一腔赤诚之心学医,业医。自愧“无过目不忘之能,生而知之之才”。故“数十年来,白天临证,夜间读书,寒来暑往,不敢稍懈”。(《困学斋中医随笔-自序》)于“困学途中”唯恐滥芋杏林,妄人姓命。 内容简介:本书是先生几十载行医路上,随得随书,直道心源,写下了这些文章。其中有为医之道,习医之法,患者之情,临证所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一,为医之道:先生认为医生首先要有仁心,学医非为稻粱谋。概言之“存仁心,通儒道,精脉理,识病原,知气运,明经络,识药性,会炮制,莫嫉妒,忽重利”。二,习医之法:学医“恒”字当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弄文学的人,只要坚韧,认真,韧长就可以了。”三,患者之情:患者不但要择名医,肯服药,宜早治,母信邪,忽惜费,更要慎起居,绝空房,戒恼怒,息妄想,节饮食。四,临证所得:书中习医心得不枚胜举,如“不降而降”,“危证一例”等等。先生肺腑之言,于后学颇有启迪。笔者在生活中常见一词---“潜力”,“钱学森之问”会谈到“潜力”;“中小学生减负”会谈到“潜力”,然习中医者的“潜力”呢?笔者思。笔者认为这就要谈一下中医学的特点了。一: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其著作距今少则百年,多则千年。学医者如不懂其行文之意,亦不晓成书背景,很难“直入堂奥”。而这些就要深厚的文学修养。纵观历代名医,大抵如此。李时珍闭户读书十年,搜录百氏,子史经传无所不揽;秦伯未先生被誉为诗书医三绝。程门雪先生亦曾谓:“名医必然饱学,断无俭腹名医也”。二,中医讲究多临证,多读书,二者循环。朱炳林先生常常在夜色中,一灯荧荧,带着所遇到的棘手的,或从未见过的病例沉浸在书海中。笔者思“万丈高楼平地起”医术更是如此。无“厚积”怎能“薄发”。能“潜心读书,潜心临证”此方为习医的潜力。纵其人资质平庸,倘能广闻博识,在习医途中做到“精,勤,静”,虽不能成为一位大医,也不致为庸医吧!此有非“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吗? 7.《诸病源候论》 隋·巢元方 著 内容简介:诸病源候论由隋代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203936.htm" \t "_blank" 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39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 等。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诸病源候论》内容丰富,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证,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书中关于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的记载,都是世界外科史的首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医著的病因、病理分析,大多依据此书。 《诸病源候论》在中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大一以来,我们先后接触到《中外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我们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对诸病源候论在中医史上的地位有了明确的认识。相信大家都不难回答出这本书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贡献、历史意义。但是又有多少同学静下心来认真研读过这本书,研读过这本文言文加繁体字的医学古籍。坐在图书馆,翻开这本书,有一种超脱之感敬畏之情。这样的情感已经超越了攫取知识的渴望。而变成了对先贤的顶礼膜拜。难以想象在隋代—那个古老的封建社会,东方智慧已经在医学上熠熠生辉。难以想象1500年前的医家是如何发现绦虫的特征。而在那个时候,缺乏现代科技的支持。医家凭着肉眼的仔细观察和临床经验记载下了这样一句话:“连绵成串,几长数尺”“若多食牛肉则生寸白”。在那个时候,绦虫还是那样一个朴素的名字。叫寸白虫。除此之外,诸病源候论在很多疾病的认识上都有划时代的进步。但是毕竟这本书成熟年代较早。在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到中医的我们,中医功底尚浅。当发现这本书与课本内容有出入时就会显得困惑与茫然。如此书在对对淋证的认识上将淋证侯分为热淋、气淋、血淋、劳淋、膏淋、石淋、寒淋。并对淋证的病机有高度概括。但我们中内教材上就没有将寒淋作为探讨内容。然而本书上载寒淋的基本病机有肾气不足,这一点与劳淋相似,外加下焦受寒。先寒战而尿是也。寒气胜则战寒成淋。虽然淋证有虚实之分。但其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而寒邪所致较为少见。有的同学将书本上每句话都视为金科玉律。遇到有淋证患者就首先考虑到寒淋,执一家之言而否认其它。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我认为读书同样如此。对每本书都应加入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所取舍,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书本知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8.《脾胃论》 金·李杲 著 作者简介: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术理论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内容简介:《脾胃论》成书于l249年,为其晚年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是《脾胃论》的基础部分;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释,说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后,各种病证的证治原则,并阐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以及治疗饮食伤脾等证诸方、有关治验。《脾胃论》成书后,受到后世医家的大力推崇,尤其在内伤脾胃方面的诸多阐发,其创制的诸多名方,施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如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益气活血汤、升阳除湿汤等。 主要比较重要的篇目: 脾胃虚实传变论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 脾胃胜衰论 9.《丹溪心法》元·朱丹溪 著 作者简介: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浙江义乌县赤岸镇人,生于 1282年,卒于1358年。朱氏是我国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之一,创立滋阴学说, 被后世誉称“滋阴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河间)“寒凉派”、张从正(子 和)“攻下派”、李杲(东垣)“补土派”合称金元四大家。 内容简介: 1、注重气、血、痰、郁四伤学说 丹溪的主要学术思想是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湿热相火”为病的理论,其对杂病的治疗亦颇有心得,故有“杂病宗丹溪”、“杂病归朱彦修”之说。丹溪对杂病的治疗主要是从“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着手,《丹溪心法》中就比较好地体现了丹溪的这一学术观点。 2、深研经典 强调未病先防、治病求本 《丹溪心法》中首先阐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认为“昔黄帝与天师疑难答问之书,未曾不以摄养为先”丹溪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指出“将以施其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穷此而疗之,厥疾弗瘳者鲜矣。”他针对临床“大凡治痰利药过多,致脾气虚,则痰易生而多”的弊病,提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 10.《四圣心源》 清·黄元御 作者简介: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黄氏精研四圣之书,深得《灵》《素》《伤寒》之旨,《八十一难经》亦为其所精通。因感于后世对四圣之意不甚了了,而著述做解。《四圣心源》又为黄氏诸书之会极。《四圣》上溯《灵》《素》及扁鹊《八十一难经》,下究《伤寒》《金匮》,推论阴阳消长,比附五行生克,探本究源,一扫肤浅庸陋之习。 内容简介:黄氏认为:人秉天地之气生,天之六气化生阳腑,地之五行以生阴脏。五脏六腑皆秉气于天地,故五脏六腑各有其性:肝木主升,心火宜降,肺金主降,肾水宜升,中焦脾土,斡旋于中,以调升降;人身之病,皆以本气之偏,五脏气机升降得宜,则人身无病,一气即偏,病象即现。《四圣》以六气释病,一气周流,医理圆润,析奥理以浅言,释深意以常象。生理病理悉具书中。此书易于理解,适合新学。 坤载先生世居山东,北方寒凉,故多阳伤;先生之书论,多贵阳贱阴,而总宜于当地之用。今我学之辈,切不可不假思索,囫囵用之。若恰中病机,疾病能愈则为幸事,但若于阴伤之中妄投辛热,津伤病进则谨慎。 《四圣心源》主要以阴阳六气来解释人的生理病理,而辅以精气血津液学说,与教材不尽相同。如能体会两者的契合之处,则《四圣心源》不失为教材的良好补充。 11.《本草备要》清·汪昂 著 作者简介:《本草备要》为汪昂所著。汪师,字仞庵,安徽休宁人。壮年弃儒,集中精力与医学,尤热衷于将浩繁渊博的医理,方药典籍去粗取精,由博返约,先生虽非临床医家,但他编写的《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无一不脍炙人口。 内容简介:本书选药479味,每味药精选药效,并突出重点,其先在药名后用寥寥几字突出主要功效,如黄芪(补气,补表,生亦泻火)。然后将选出的功效用大字表示。此外还都采用谚语,警句以强化记忆,如紫菀“血痨圣药”,丹参“功兼四物,为女科要药”。本书还医药结合,学药同时亦可学中医辨证,立法处方。例“连翘”消肿排脓功效下注:“凡肿而痛为实邪,肿而不痛为虚邪,肿而赤者为结热,肿而不赤为留气”。以上介绍大多源于书中导读。笔者亦经师兄推荐而知此书,此书不但有助于吾等初学医者摆脱易拘泥于《中药学》课本的弊病,也可拓宽对中医学的认识。 12.《医宗必读》 明·李中梓 著 作者简介:李中梓,字士材,明末大医家。 内容简介:此书为明代著名医家李中梓的代表作之一,为其流传最广的著述。此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参考书。共十卷,含医论、诊断、药物、内科杂病及医案等内容。其中医论部分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诸论中“富贵贫贱治病有别论”别具特色的领悟并提出了贫富病人治法不同的观点。“苦欲补泻论”则提纲挈领的阐发了《内经》中关于五脏用药的法度。指出“夫五脏之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义也,不明乎此,不足以言医”。并详细阐述了“五脏苦欲补泻”的含义。药解部分以《本草纲目》为主,去繁就简,独留精要,字句整严,便于通读。其他各卷亦十分精彩:诊断部分,见解深刻,几近其意;医案部分,涵盖内科杂病;分析病机,引经据典,理法方药,详实有据。《医宗必读》确为医家必读之书。 13.《陈潮祖医案精解》 贾波 著 内容简介:陈潮祖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方剂学家和中医临床家,本书系统整理了其近年来的门诊病案,按语准确深刻,特色鲜明,内容翔实,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陈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此书先论陈老对常见疾病的诊治思路,后附典型医案,此书最后总结陈老的学术创见。贾老师新作《陈潮祖医案精解》收录内、外、妇、五官科典型医案,每按后附“侍诊心得”和“按语”。书后半部分总结陈老临床心得医论6篇和学术创见医论12篇。 书中之精髓: (1)提出膜腠三焦学说; (2)提出五脏宜通学说; (3)临床治疗注重气、血、津、液、精的盈虚通滞; (4)扩大了一些经方的应用范围; (5)对一些一般方剂书不选的方剂和民间偏验方的使用,积累了丰富经验。 特点及价值: 《陈潮祖医案精解》的特点与价值 特点: (1)通俗易懂:此书总结陈老经验明白晓畅,编撰者深入后而能浅出,确实不容易。 (2)以见解解医案:在医案后“侍诊心得”和“按语”中,用陈老的学术创见解读陈老的医案,比较容易理解陈老的学术思想。加之后面附录陈老经验和学术创见的总结医论,比较容易掌握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3)方剂思想阐发透彻:因为是方剂专业的老师编著的著作,因此陈老选方和加减药味的思想阐发透彻清晰。 价值: 此书通俗易懂地阐发陈老的学术经验,与《临证解惑》一起,构成了对陈老学术经验的全面总结。 14.《山野遗方》朱世增 著 作者简介:朱世增,1956年生于辽宁省,主任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吉林省吉林市中医学会会长,吉林市华侨医院院长,《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社长。作者曾主编《性医学药典》,著《奇方医话》《中药茶谱》,于《上海中医药杂志》等重点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曾有个老师曾教我用两朵芙蓉花治愈了一个烫伤脚月余但伤口却一直无法收口的患者;也曾有个朋友与我分享了她家祖辈的一个治疗各种疹子不留疤的秘方……这些知识是我们无法从课本上学到的,我们称它们偏方。《山野遗方》恰是收载了许多这样的宝物的好书。作者为完成舅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所托,毅然辞去公职,历时四载,历足珠江之滨、长江两岸、黄河上下、东北大地和内蒙草原。书中共载从民间收集的单方验方400多首,且附有作者游行各地时的读书笔记80篇,次数即可作为家庭常备医书,更可作为医学者扩展知识和经验的宝书。因此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教授为其所题的“有究乃大”应该不仅是对作者精神的赞赏,更是对读者要细察精详,认真研读的一种期许吧! 15.《菜根潭》明·洪应明 著 内容简介:《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16.《古文观止》清·吴楚材 吴调侯 著 内容简介:《古文观止》是迄今为止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写作名篇较精的一本古文书。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唐·刘禹锡《陋室铭》)内有清代之前文人名士比较有名的文章,和古人必须学的《四书五经》、《礼记》、《左传》等。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韩愈的《师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许多。能领略到他们的心里想法。它的确为读者搭建了一条最能领略古文精粹的捷径。 17.《红楼梦》清·曹雪芹 著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读《红楼梦》有感 粉随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题记 终不愿想起下阙,“草木亦知愁,韶华竞白头”。一个“竞”字叹出了不止在戏文里才有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个娇花照水,一个转盼多情。不知是前世的甘露之惠,还是今生的心有灵犀。眼前的妹妹竟熟悉若此。奈何,绛珠仙草虽生在西方灵河,却没能与神瑛侍者缘定三生。只得抛珠滚玉,用一生的眼泪去偿还。 谈到红楼,总有同学很是不平:“宝钗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宝玉却不爱她”。是呀,宝钗堪比停机之德,亦有杨妃之貌。可宝玉偏不惜这金玉良缘,只念着木石前盟。因为只有黛玉才真正懂得和欣赏宝玉。也只有黛玉摒弃世俗的条条款款去这样贴近一个真性情的宝玉。可是宝钗不会。湘云不会。当然,袭人更不会。 再也没有那样的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烟。除了黛玉。黛玉是幸福的,宝玉会一眼识出是妹妹所作《桃花行》并为之落泪;不惜物件却将她做的女红揣在怀里;自己挨打却担心妹妹受暑嘴里满是关切宽慰…… 只是冷月花魂,一语成谶。 我敬佩高鄂,却从不信他续的结局。高氏的续书让我想到贾母批判的陈腐旧套。世宦书香的大家怎么可能用这种冒名顶替的卑劣手法。于是偏执的相信八七版红楼,相信红学家周岭。也相信自己心中的那个红粉朱楼。贾母过逝,宝玉在外,潇湘命殒。书中最讨厌的人物便是袭人了。王夫人偏爱宝钗,却不敢违背贾母。是袭人提示王夫人去讨元春旨意。这一招可真是釜底抽薪。可是贾母那么疼爱黛玉,就算是不能抗旨不遵但至少也能拖延时日。可是贾母一死,黛玉也就没有了依靠。宝玉远赴他乡,颦儿红消香断,贾府残灯将近大厦倾颓。留得后人空嗟叹。 若如纳兰词“人生若只初相见”该多好。没有一往情深,也不会悲泣若此缘浅。
本文档为【中医推荐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33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01
浏览量: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