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

举报
开通vip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高二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学习(一)*/中.・・.•r:-«。。,sS・C1T官职201809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着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L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关管监新秘书工作W«»"■O.aoOOe•*•••••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二,・。。Ve•「,・.tf5O“飞/T.''•••・•Q•OS•-••三省六部制p三省为中书省(决策八门下省(...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
高二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学习(一)*/中.・・.•r:-«。。,sS・C1T官职201809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着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L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关管监新秘书工作W«»"■O.aoOOe•*•••••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二,・。。Ve•「,・.tf5O“飞/T.''•••・•Q•OS•-••三省六部制p三省为中书省(决策八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护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6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18.・s••・・•・a•:・・..:•«.・。・0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b兴甑是指吏眼户部,礼舐其觎刑甄土部。吏就管官吏任氟春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孥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T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囊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厂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r・U・・■•・•・•JUR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夕汉称太守口•隋、唐主要行政属官区是州等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曾称知州,县官称知县一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此外,汉代也设州一天下分土儿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儿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P・P•・01O•0■■^b••宋代全国分T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一■L®®•••・•®®丁,Q•®••a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二)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识1.任职授官(1)任:担当,担任b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史记•蒙恬列传》)•・工、.!■",・J'•。''o・•ab»•or・L°,•,授官,任命.即军中拜授d.《《汉书,翟方进传》)(3)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口(《陈情表》)拜;授给官职。拜亮为丞相。6《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⑸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史记•吕太后本纪》)⑹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一任以官职g连辟公府不就q(《张衡传》)(7)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g(荀)或荐嘉°(《三国志•魏书,郭嘉传》)(8)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举孝廉不行.(《张衡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放举于海,百.。车、,―、••.••...7-fk<---.<>,-0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9)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o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晶于韩,:起樗里子于I0三人者,皆张仪之雕也.(《战国策•秦策二》)口0)提:提拔〃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OO>0.CO4MC•希名望和德行)(《北史,魏收传》)(11)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口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0(《与韩荆州书》)(12)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陈涉日)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JC《孔丛子•答问》)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步夫人卒,追赠皇后口(.《三国志♦吴书,吴主传》)(14)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武以故二千万与计谋立宣帝一赐爵关内侯Q(《汉书•苏武传》)(15)赏:由皇帝特后颁布,赐予官职或爵位,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2」提升职务•.二.,a①热,升,接擢;用于由微辍乳獭的升正•©V.••ooso•o•o•c••»••彳tXtfeBe•3••卡擢为后将军.保将军:武官名乂《汉书•赵克国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⑵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0(《出师表》)⑶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1.•《谭嗣同传》)律)文帝说之,,超迁,岁中全太中大夫口《史记、贾谊传》)3,调动职务⑴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W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徒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七(《史记•淮阴侯列传》)程大元一季和以下将士六千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宋史•理崇纪》)⑵迁;调动官职曼一般指升官红售方进传》)数年,迁蛹方刺史。(《汉书♦・ra•co.卬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a(《后汉书•张衡传》)⑶出:指出京受任。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口(《张衡传》)口)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T(《汉•・・•0°.•・••0•书•萧望之传》)4」兼职(1)领:本职之外兼较低职.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范晔)服终步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口(服终,■为父亲服丧结束)(《来书•范晔传》)■y•01•00®(2)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g举副摄司马Q《羊舌畿八抄(《龙修・曲公十三争》)(3)权:临时代职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6(权知,代理主管)(《上孝宗皇帝第一书》)⑷假,哲时代理0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史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举苏武传》)(5)行》代理官职口太祖行备武将军Q(《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口(欧阳修;《洸冈阡表》)(6)署W代理,暂任。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⑺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即有”统辖,统率”的意思.0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史记•陈丞相世家》)・,•«■・■ate**9*9*•。5,降级免职(1)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a窦太后大怒,•尸”乃罢逐赵维%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兔富削爵a(《汉书•责禹传»)•?0°,••••r—一•公将蹄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Q9,•••・••・□♦・理乱不知,黜陟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答序犷)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⑵放:驱逐,流放b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口(《战国策》)(3)贬、.辄因过失而降级贬连州刺史电(《旧唐书•刘禹锡传》),>•L•・0。•・•••,—・■Pbr,滕子京谪寺巴陵郡Q(《岳阳楼记》)④革、礁'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口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口(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上搜才表》)⑸左迁;降级使用,贬官口心犹恨之,遂左迁毓口C《三国志♦魏书•卢毓传》)(6)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娥,另选他人充任.⑺致仕:退休不(三)选官制度及相关知识1.汉代实行征辟制和察举制■,.,•_•Q:⑴征辟制。•丁・•••••・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静损官吏制度丁主要莅翰征『”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Q①公车特征拜郎中Q(《后汉书•张衡传》)②永元中一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C《后汉书•张衡传》)⑵察举制乂称举荐制6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是由地方长宵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o•'•/。••O:・事•・•••«v•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前太守臣建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0(,陈情表》号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土而得名叁明*清形成了龛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即、共分四皱《见后袤底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0.OC”'***■■―0.L,。Jr*w.,•・■*:隋文帝废除贵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诸科之中.唯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o«»•••••-•»ur«*•■•・•«.V・・*•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王安有改用经义。元、明、,清均用其法。明本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黄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依朱黑的《四书集注》等书.光绪二十七年(190D,一度改变科举办法¥废止八股跳凝失败后复旧以光绪三十一年(1903)推行学T教育,科举制度即被废除佻明清科举简表科别内容项口院试y.P多试(秋闱)学政巡回京城和各考场案临考场b。0・1,省城贡院,QR・C(府、县)侑城)O»CT会试椿匍)院(礼部)皇宫C宫殿)。•,一•0主营入各省学政中央政府特派官员礼部侍郎或钦差大臣■»■■■■,皇帝参加者中者名称童生(儒生)生员(秀才)生员及举人黄士ibi举人贡士进士日期三年之内两次第一名案首*虬隼勺西荤八月,桂榜解元会试同月:,会元第二名状元榜眼j•jhT*-・第三名:«r=S=>・・・“搽花3.与科举相关的内容⑴童生试考"明3潘西代时取獴生员送出誉格由入学榭端倚秋"童百工亦称・小餐小试”6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宜泉州.厅)试与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录取者为生员,送入府飞县学宫一称“入学性。岁考、科考则为考核已“操童子业”是说正入学的生员的考试。《促织》中,曷有成名者,操童子业"・•»••••c•a在准备参加童生试?(2)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T赐“进士及第才的称号才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ffC••T.・•、・r・r.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我的称号。二、三甲第T茗皆称传胪,一、二、三甲■■••r•'石d'。统称进士。通俗地讲力考中-%二、三甲都可以叫进士及第/及第后称考官为座主.恩门,对座主自称门生,同科及第的人互称同年.同年日:“君赐不可违也。"f《训偷示康》)(3)连中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NF,3e•ft«•/•••4••a"••七5•E••.aVa•元吗5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r名,称裕连中三元”。•。•<•・•»•"0o”・「。・••»**•»0'•>⑷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一探花i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4,■\-,•0•/°'*.«®«o•:0之首,因而别称鼎元?(5)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绻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有时也指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监生“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佰)八股文O,.”,•丁・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几比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专
本文档为【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陨辰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2-3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