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草——因为爱,所以艾

艾草——因为爱,所以艾

举报
开通vip

艾草——因为爱,所以艾艾草——因为爱,所以艾 艾:古多借爲乂( yì)字。治也。又訓養也。 《玉篇》蕭也。《詩?王風》彼采艾兮。《傳》艾,所以療疾。《急就篇註》艾,一名冰臺, 一名醫草。《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本草註》醫家用 灸百病,故曰灸草。 又《博雅》老也。《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疏》髮蒼白,色 如艾也。《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爾雅?釋詁》艾,歷也。《註》 長者多更歷。 又《爾雅?釋詁》艾,相也。《疏》謂相視也。 又美好也。《孟子》知好色 則慕少艾。 又養也。...

艾草——因为爱,所以艾
艾草——因为爱,所以艾 艾:古多借爲乂( yì)字。治也。又訓養也。 《玉篇》蕭也。《詩?王風》彼采艾兮。《傳》艾,所以療疾。《急就篇註》艾,一名冰臺, 一名醫草。《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本草註》醫家用 灸百病,故曰灸草。 又《博雅》老也。《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疏》髮蒼白,色 如艾也。《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爾雅?釋詁》艾,歷也。《註》 長者多更歷。 又《爾雅?釋詁》艾,相也。《疏》謂相視也。 又美好也。《孟子》知好色 則慕少艾。 又養也。《詩?小雅》保艾爾後。 又止也。《左傳?哀二年》憂未艾也。《註》未絕也。 又報也。《周語》樹于有禮,艾人必豐。 ài 〈名〉 (1) (形声。本义:草名) (2) 即艾蒿 [Argy wormwood;mugwort wormwood]。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Artemisia argyi ),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艾,冰台也。——《说文》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则得火,故曰冰台。——《博物志》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求三年之艾也。——《孟子》。 (3) 又如:艾人(用艾草结成的草人。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4) 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 [the old] 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 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郑玄注:“艾,老也。”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梅尧臣《田家语》。 (5) 又如:艾老(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6) 漂亮的人 [handsome man;pretty girl;beanlty] 国君好艾(此指男色),大夫殆。——《国语?晋语》 积得些金帛,娶了些娇艾。——《桃花扇》。 (7) 又如:艾色(美丽;漂亮。多指女色) (8) 小人 [person of low position]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 (9) 姓 yì 〈动〉 (1) 通“刈”。刈割;斩除 [mow;cut;reap] 一年不艾,而百姓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2) 又如:艾命(舍生;捐躯) (3) 通“乂”。治理;安定 [manage;redress;stabilize] 或肃或艾。——《诗?小雅?小旻》 海内艾安,府库充实。——《汉书》 艾草 艾(《诗经》),又名: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 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 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又名:火艾、五月艾。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 青、蒿枝 冰台 艾的别名。见《尔雅?释草》。《本草纲目》:“陆佃《埤雅》云:《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其以此乎?”意指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艾承其下,故名。 我国古书《淮南万毕术》曾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说的是将坚冰削磨成凸透镜,举向太阳,能使光线折射会聚为太阳的像,把艾绒放在那里就能发光 而燃。 “艾”:艾绒,中国、日本民间医药用于灸疗的艾制细丝。 “影”:这里的“影”实际上是光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形成的光影,可以认为 “承”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受” 是焦点。 阳燧取火,见崔豹《古今注》。阳燧是凹面青铜镜,形如杯碟,对着太阳,聚焦艾绒,很快点燃。四 法是用水晶球取火。《旧唐书》云:“罗刹国出火珠,状如水精。日午时以珠承影,取艾依之即火出。”古罗刹国在今印度境内。火珠即水晶球,当作凸透镜用,亦聚焦燃艾绒,与阳燧同。五法就奇特了,用冰取火。 有古书说“削冰令圆”,取火如凸透镜之聚焦太阳光。惜乎冰怎样削,语焉不详。别以为原始人都很蠢,他 们懂得就地取材,降成本于最低限度。这种方法比希腊神话有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方法要高明得多。 蕲艾:湖北蕲艾,是最好的艾。艾灸时渗漏力强于其它艾。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 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 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菊科,艾属。《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 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 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 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 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 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 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 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 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 “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 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 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 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 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 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 回阳救逆等作用。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 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 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 为医家最常用之药。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 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 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艾叶煮水来泡脚,且不说这样做的效果,只将一双冰冷、疲劳的脚,放进那琥珀色的热 乎乎的艾叶水中,闻着它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就已经能感受到一种散漫的享受了。更何况, 它的作用,它的热性,也正在从脚的底部缓缓渗入人体。 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是一种灸用最好的原料。现代研 究发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的脉络惟有艾叶最均匀,早在三千年,聪明的中国人 就发现了艾草用作灸的原料最为适宜。 艾草,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 性温芳香,五月采集,叶入药用。以湖北蕲州者为佳,叶厚而绒多,称为蕲艾。 艾草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 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 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 救逆。 艾草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 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 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 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 灸疗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灸疗历史悠久,其起源已难稽考。但从文物出土、 社会发展规律、文献记载等方面探索,远在文字创造前即已萌芽。火的应用为灸疗的产生创造了 必要的条件。当人们发现身体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的烘烤而感到舒适或缓解,在利用火的过程中 不慎被灼伤了某处,竟使某种疾病得到减轻或消失,于是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通过 长期的实践,从用各种树枝施灸,发展用艾施灸。形成了灸法。 关于灸疗,考古学者在甲骨文中发现了商周时应用灸法治病的记载,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见 于《左传》,它详细记载了公元前518年医缓给晋景公诊病时的一段话,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所讲的“攻”,即指灸法,“达”即 指针砭。“灸”字,在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的是《庄子?盗跖篇》,“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灸疗就已经盛行。 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两种传本的古代经脉著作,一种是《足臂十 一脉灸经》,另一种是《阴阳十一脉灸经》。 产生于战国至秦汉时代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该书对灸疗的起 源、适应证、处方及禁忌证记载颇多,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为灸疗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贵要略》二书,不仅被后人推崇为经方的鼻祖。 而且也是关于灸疗的宝贵文献。书中论火灸者27条,其“阳证宜针,阴证宜灸”,对后世医家有深远影响。 随着灸疗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灸疗专著,其中三国曹操之子魏东平王曹翕撰集的《曹氏灸 方》,魏晋时期黄甫谧编著的《针灸甲乙经》,详载全身349个经穴的部位、主治、艾灸壮数。 该书对后世颇有影响,并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对灸疗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东晋葛洪撰《肘后卒救方》。书中收录了多种灸疗方法,对危重病症施灸方法记载较详细, 首创了隔物灸。葛洪是倡导灸疗的先驱,并引起人们对灸疗治急症的重视。葛洪的妻子鲍姑,擅 长灸法,尤以治疗赘瘤与赘疣而闻名。 晋隋时医家陈延之所著《小品方》的特点是取穴少,而灸壮多。 唐代孙思邈撰集的《备急千金要方》,提倡艾灸与药物结合运用,注重灸量,施灸壮数多至 几百壮,书种收载了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蒜灸、隔盐灸、黄蜡灸等。还有用竹筒及苇筒塞入耳中, 在筒口施灸以治耳病的“筒灸”。唐代王焘注重灸疗的应用,指出:“适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故书中“不录针经,唯取灸法”。唐代已有了“灸师”这一专业之称,如唐代韩愈的《谴疟鬼》诗云: “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说明此时我国灸疗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中分述“皇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中为防止和减少烧灼痛,还载有睡圣散,使病人在昏睡中施灸,这是将麻醉方法应用于灸疗的最早记载。王执中的《针灸 资生经》对于灸疗论述甚详,为后世针灸医籍所引用。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庄绰的《灸膏 肓俞穴法》对后世颇有影响。 元代罗天益,著《卫生保健》一书,主张针灸与药物并重,强调温补脾胃用灸、防治中风用灸。 明代是我国针灸的全盛时期,初现了“桑枝灸”、“神针火灸”,后又发展为“雷火针灸”。张介宾的《类经图翼》介绍了各类病证的灸疗处方。 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决》介绍了19种病证的灸疗处方及操作方法。吴亦鼎的 《神灸经纶》是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灸疗专著 大众对艾灸的认可正在呈上升趋势,也充分得到了肯定,艾灸到底有什么好处 呢? 艾灸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 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的好处有很多。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 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 目的。 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 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 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 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 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 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 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还要追溯到古代。古人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 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 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 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 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 年间,历时几千年。 艾灸经典语句 1.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2.《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3.《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4.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 5.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 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6.《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7.《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8.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 9.《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10.《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晋隋时代 陈延之) 11.《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唐代孙思邈) 12.不与不灸三里者同行 (日本) 13.不灸三里者不做旅人(日本) 14.《针灸易学》甚至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15.《皇帝内经》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 16.宋《备急灸法》:“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 17.《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18.《庄子》“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19.《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 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20.《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 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21.《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 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22.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 能”。 23.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24.《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为上 策。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日本--八偶景山) 25.《东医保健》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 (朝鲜--许浚) 26.《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唐代韩愈) 27.《诗经-王风》:“彼此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8. 孔璠之《艾赋》“奇艾急病,靡身挺烟。” 29. 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30. 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31.“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首诗歌可谓是我国人民对艾的最好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 32.清?吴亦鼎《神灸经论》记载,“夫灸取于火,以性热而至远,体柔而用刚,能清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李时珍曰:“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故孟子云„ ’。” 偏方: ?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治疗寻常疣 采鲜艾叶擦拭局部,每日数次,至疣自行脱落为止。治疗12例,最短3天、最长10天即行脱落 ?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 (许国桢《御药院方》) ?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艾叶煎鸡蛋》 做法: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可。 作用:令人开胃。 《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作用:用于痛经。 《姜艾鸡蛋》 做法:生姜15克,艾叶10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 作用:用于月经过多。 《艾叶饼》 做法:将五月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 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妇女坐月子必吃的点心,还可治感冒。 《艾叶阿胶粥》 做法:阿胶20克,干艾叶10克,红糖1大匙。干艾叶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月经期间经量过多 时服用。每日2次。 作用: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痛经、小腹冷痛的调理。汉方把艾叶当作止血剂, 其能缩短出血、凝血的时间,喝艾叶汁可改善月经量过多或经期过长。阿胶所含的胶蛋白, 能帮助血液凝固,故有止血作用;同时又可以加速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长,也有养血的功效。 阿胶滋阴补虚、益肺,常用于功能失调型的子宫出血、血虚等症状。适用血虚体质者。注意, 吃太多有的人会腹泻、胀气。 小小艾叶 药用功效大 艾作为药用,主要取其叶片。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苦、辛,功效为温经止血, 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 胎动不安、月经不调、痛经、心腹冷痛、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痛疡、疥癣。 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其中外用以火灸为著名,而内 服用途甚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艾叶 具有抗菌、增强网状上皮细胞的吞噬、平喘、抗过敏性休克、镇咳、祛痰、缩短 凝血时间、利胆和兴奋子宫等作用。现将临床应用有效的验方介绍如下。 治寻常疣、扁平疣:采新鲜艾叶,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肤微热或微 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每日2次。 治臁疮:取艾叶60克,桃仁18克,凤仙花15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 治阴囊湿疹:将鲜艾叶20克放在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脱脂棉或 小块毛巾浸入热药液,敷于阴囊,或洗阴囊,或趁热熏洗阴囊,再以热毛巾敷于 阴囊上。 治风湿气两腿作痛:取艾叶60克,葱头1根捣烂。上用布共为1包,蘸热白酒擦患处,以痛止为度。 治习惯性流产:取陈艾叶30克,鸡蛋2只,先将艾叶煎汤去渣,取汤煮鸡 蛋,熟后连蛋带汤1次服食,每月连服7剂,轻者连服2~3个月,重者连服3~5月。 治寒型痛经:取当归30克,艾叶15克,红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温服。 治寒性泄泻:取艾叶6克,生姜2片,水煎去渣代茶饮。 治支气管炎:取艾叶18克,蒲公英、鲜鱼腥草各30克,共炒干研末,炼蜜 为丸黄豆大,日服2次,每次9克。 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取蕲艾叶适量,研成粉末,取少量吹入或蘸擦患耳, 每日2~3次。 治肠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取艾叶、辣蓼各2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可入菜,可入药的神奇之草 艾叶是野菜,也是一味中药,南方人经常食用,而北方一般药用较多。 艾米果、艾糍粑、艾叶煎蛋、艾叶肉丸子,一个个清香可口,软香黏糯,色似翡翠,每年的 阳春三月,这些传统小吃就开始摆上客家人的餐桌。 在南方,艾叶是很平常的小菜,一年四季都有的,像冬天打火锅吃到最后都会拿新鲜艾 叶当小菜的,也可以哂干,和鸡一起炖,呵呵,我是时不时拿干艾叶来煲骨头汤的许多人家 都会用采来的艾叶,与枫树叶、桉树叶等一起煮水,给产妇洗澡驱寒,这对产后疼痛、关节酸痛等都有好处。 对于岭南一带的客家人来说,艾叶更是一种美味。除了总书记包的艾叶粄(把艾叶与糯米粉 和在一起,像包饺子一样包上各种馅儿),还可以像香椿一样,做成艾叶炒鸡蛋。 客家人还喜欢用艾草来煲鸡汤,认为艾草鸡汤既可以祛风暖胃、清热解毒,又可以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艾草鸡汤也就成了当地餐桌上的常客。 艾叶,性温有小毒,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可以外用,也可内服。主要用于虚 寒性疾病,如腹部冷痛、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妇科疾病,还有止痛的作用,治疗关节炎等;还能止血,用于治疗崩漏、妊娠下血等症。此外,皮肤瘙痒者,也可以用艾叶煮水后洗澡。 春天,尤其是清明节至端午节,艾叶又鲜又嫩,是最佳的食用时间。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 说,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艾叶正好可以帮助人体升阳,抵抗外邪,还可以开胃健脾,增进食 欲。 不过,由于艾叶有小毒,贪嘴的人这一点可一定要牢记,千万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马悦凌热荐泡脚艾叶: 规格:50克 (1到2次用量) 包装:自封袋包装 “如果大家有上火较重的情况的话,可以用艾叶煮水后泡脚,2-3次(每晚一次,也就是二至三天),体内寒 火就会祛除,经烙通了。各方面肠胃调节吃什么效果会更好。”—— 马悦凌 功效: 现代人普遍新陈代谢低落,寒湿重,艾叶能祛寒、除湿、通经络,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 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 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 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使用方法: 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就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四分之 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 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一般连泡2-3次,也就是2-3天后,同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 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的,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 停吃所有寒凉的食物,还可以在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这样即去 了寒又不泻气。 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虚不受补,吃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就等 什么时候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就继续食补,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如果又上 火了,仍然用艾叶水泡,但同时必须停掉所有寒凉的食物,不要再有寒湿侵入,慢慢地 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慢慢地增强。以后还是一 样,只要没有明显上火时,每天只用温水泡脚,不要用艾叶水泡脚。 当受凉感冒、流清水鼻涕、咽喉疼痛、浑身酸疼或伴有发烧时,都可以用艾叶水泡脚, 这是要泡到身体发汗,但必须同时喝生姜红糖水,发热时加葱白,有咳嗽时加几瓣大蒜, 要连喝几次,喝到身体发热了,不再浑身酸疼流清水鼻涕了再大量的喝白开水,将病毒 及寒火及时排出,并注意休息,你的感冒会很快痊愈。 多年生草本,高45-120cm;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绵毛。单叶,互生,茎中部叶卵状 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深裂,两侧2对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中间又常3裂,裂片边缘均具锯齿,上面暗绿色,密布小腺点,稀被白色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白色绒毛;茎顶部叶叶全缘或3裂。 头状花序排列成复总状,总苞卵形,密被灰白色丝状茸毛;筒状小花带红色,外层雌性花,内层两性花。 瘦果长圆形、无冠毛。花期7-10月。 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 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 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 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 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 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半斤成熟的艾草(没有成熟的艾草不能使用, 因为它的药力不够)放置在盆子里,在房子里点燃,把窗户关起来,这样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在熏的时候, 一定要烟熏,不能是明火,因为实验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烟熏杀菌的效果比明火要好得多。烟熏的时候人要离开房子, 因为艾草有大量的挥发油,挥发油是艾草杀菌的重要成分,但它有毒性,容易引起皮肤粘膜潮红,使人的 中枢神经兴奋,严重的会导致抽搐,一般应该离开房子半个小时就不会中毒。艾叶浴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 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取新鲜艾叶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 可沐浴.艾叶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内服3-10g。 可内服,可烟熏,可外洗。 止血宜炒炭用;理气血宜生用。 : 艾附暖宫丸、当归调经丸、乌金丸、暖宫孕子方、胶艾汤 艾叶粥 苦艾与艾草的区别 应该不是一种东西,但比较相似。 苦艾又叫针叶火绒草,别名钻叶火绒草、小火草、 火绒草、白特。 而艾草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 绒、艾叶、青。 苦艾,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主根单一,垂直,稍木质化,径达3cm。根状茎稍粗短,垂直。茎单一或2-3个,竖立,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上部斜上分枝。茎下部 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长卵形或卵形,长8-12cm,宽7-9cm,叶柄长6-12cm,中部叶长卵开或卵形,二回羽状全裂,长6-9cm,宽3-7cm;叶柄长2-6cm;上部叶羽状全裂或5全裂,长4-6cm,宽2-4cm,近无柄;苞片叶3深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球形或近球形,下垂,于 茎端或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总苞片3-4层,中、外层总苞片有白色柔毛,内 层者的膜质,几无毛;花序托密生白毛;雌花1层,15-25朵,花冠狭圆锥状,花冠桅部有 2裂齿,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分叉长两性花4-6层,30-90朵,花冠管状,花药披针形,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柱头有睫毛。瘦果长圆形,先端微有不对称的冠状边缘。 花、果期8-11月。 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 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一150(一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 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 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 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 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一o.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一8厘米,宽4一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 锈色,叶柄长0.2一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 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 针形。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3(一3.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每数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并在茎上通常再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 花后头状花序下倾;总苞片3—4层,覆瓦状布列,外层总苞片小,草质,卵形或狭卵形, 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膜质,中层总苞片较外层长,长卵形,背面被蛛丝状绵毛, 内层总苞片质薄,背面近无毛;花序托小;雌花6一1O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紫色,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或高美脚杯状,外面有腺点,檐部紫色,花药狭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不明显的小尖头, 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先端2叉,花后向外弯曲,叉端截形,并有睫毛。瘦果长 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同属菊科。 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将一种草发展成千年的文化;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 那样以炽热的情怀来对待一种草;世界上也没有哪种植物能够比肩与众生,数度救民于疾苦;如 果世界上能有一种草能称之为“百草之王”的话,那它只能是——艾草! 艾,古时又称艾草、冰台、医草、艾蓬、香艾、灸草、蕲艾、黄草、艾蒿等名称。《博物志》 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意指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 取火,艾承其下,故艾名“冰台”;医家用其灸百病,故又曰“灸草”。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最早的植物,收载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总集的《诗经》中就记载有艾,《诗经》“王风?采葛”条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后,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撰写的长诗《离骚》中也提到艾,云“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经普遍应用了,而且 是以医药用途为主的。《庄子》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由生长,以湖北蕲州产的艾为最佳, 叶厚绒多,疗效亦佳,故以蕲州艾为著名。艾在春季抽茎生长,茎高60-120厘米,叶形为羽状 深裂,叶片尖端有不规则的粗锯齿,表面灰绿色,有白色毛绒,质柔软,折断为白色,秋季在茎 梢上开淡褐色的花,有圆筒状的花冠,其中排列着小头状花序。艾叶有芳香性气味,在农历的 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置于石臼或其 它器械中,反复捣碎,使之细碎如棉絮状,筛去灰尘、粗梗及杂质,留下的柔软纯艾纤维,即成 柔软如棉的艾绒,其色淡灰黄,干燥易燃这为佳。《本草纲目》中说:“拣去净叶,扬去尘屑, 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箩去渣滓,去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躁,则灸火得力。”艾 绒质量的好坏,对施灸的效果也有影响,艾绒质量好,无杂质,而干燥,存放久的效力高,疗效 好,反之则差。劣质艾绒,燃烧时火力暴燥,易使病人感觉灼痛,难以忍受,且因杂质较多,燃 烧时常有爆裂的流弊。在《孟子—离娄篇》中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明古人对艾的选 择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三年之艾就是陈艾,陈艾的优点是含挥发油少,燃烧缓慢,火力温和, 燃着后烟少,艾灰不易脱落;而新艾则没有这些优点,新艾气味辛烈、含挥发油多,燃烧快,火 力强,燃着后烟大,艾灰易脱落,容易伤及皮肤和血脉等等。故临床上应该用陈艾而不用新艾。 在《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关于用艾叶水泡脚的利与弊 艾叶能祛寒、除湿、通经络,因现代人普遍寒湿重,所以艾叶就成了我治病不可缺少的帮手。 我 喜欢用8-10根艾叶制成的清艾条扎成一排熏后背、小腹、小腿、手臂的方法,能快速祛寒湿, 在《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的第24页,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了怎样操作及注意事项。我还喜欢用 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 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你就取艾叶一小把煮 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 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一般连泡 2-3次,也就是2-3天后,同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这些因虚火、寒火 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有的人看到用艾叶泡脚有这么多的好处,就经常用艾叶泡脚,有的人几乎每天泡,这样又过了。因为用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 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等。有 一天下午,我在家中,突然伤感起来,特别想哭,可仔细想想,这两天并没有让我伤心、生气的 事,但心里总是一阵阵莫名其妙的伤心,我就认真回想这两天的饮食,是不是吃错了什么,可这 两天的饮食并没有泻气及寒凉的食物,主要就是牛肉、土豆、洋葱这些。后来才想起这两天用艾 叶水泡脚了,是因为前几天累了,又吃了羊肉火锅,有些上火,就用艾叶水泡脚了,只是连泡了 两天,上火的症状是没了,但人又气虚了,气一虚,心里就不作主了,莫名的忧愁、伤感全上来 了。知道是气虚引起的,我就上街买了一斤活海虾,吃了一斤白灼的海虾后,整个人抑郁的情绪 一扫而光,又心情开朗,宁静祥和了。就因为我的身体过于敏感,而且我的情绪变化是随着身体 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我就用我的这些感受去治疗抑郁症、自闭症,只是给这些病人停掉所有 泻气的食物及按摩,专心地用性平及性温的食物调补,很快都能使这些病人走出抑郁、自闭的世 界。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的,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 吃所有寒凉的食物,还可以在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这样即去了寒又不泻 气。 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虚不受补,吃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你就等 什么时候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就继续食补,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如果又上火了,仍 然用艾叶水泡,但同时必须停掉所有寒凉的食物,不要再有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 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慢慢地增强。以后还是一样,只要没有明显上火时, 每天只用温水泡脚,不要用艾叶水泡脚。 当受凉感冒、流清水鼻涕、咽喉疼痛、浑身酸疼或伴 有发烧时,都可以用艾叶水泡脚,这是要泡到身体发汗,但必须同时喝生姜红糖水,发热时加葱 白,有咳嗽时加几瓣大蒜,要连喝几次,喝到身体发热了,不再浑身酸疼流清水鼻涕了再大量的 喝白开水,将病毒及寒火及时排出,并注意休息,你的感冒会很快痊愈。 正确使用艾叶,能有效地缓解和治愈我们身体的病症,而过量的使用艾叶,却会使身体出现亏虚,会出现头痛、头晕、 耳鸣,还会出现眼睛干涩、人乏力,以及情绪低落,重者会出现咳喘。所以,任何东西都是好的, 只要使用的恰到好处,才能促进我们身体的健康。 艾草的历史 艾为古今灸治的主要材料,因为艾具有其它温热灸所不能代替的效能,并适用人体各区穴位的各种灸法, 所以《内经》把艾作为灸法的代名词。 *艾草的认识 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黃草、家艾、甜艾、艾蓬、香艾。艾是古代人取火的重要材料 之一,又因远古时代的医家用艾来灸百病,所以也把艾称作为灸草。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成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是古代诗人对艾草的真情描写。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在收载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诗歌总集的《诗经》中就载有艾,《诗经》“王风?采葛”条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风兮。”从这部公元前的著名诗集中载有“艾”的情况看,艾叶在当时的知名度已是很高的了,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 这种应用当然是以医学用途为主的,这一点可从与《离骚》同时期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的记载中 得到证实。《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此外,《春秋外传》有“国君好艾,大夫知艾”,孔璠之《爱赋》有“奇艾急病,糜身挺烟”等记载。可见艾在当时已成为重要而常用的治病药物。 艾在民俗应用上十分的普及,自古以来有着“清明插枊,端午挂艾”的习俗,端午节到来,老百姓在自家的门窗上挂上艾叶,用来“避邪”、“袪毒气”。在一些经史书籍身上还记载着在端午节时“悬艾人、藏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等民间习俗的记载。 *艾草的应用 艾在中国的民俗史上的运用很广泛,但是它有真正作用确是在医药的运用价值上。著名的医药学家李 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曾写过两本《蕲艾传》和《人参传》,李言闻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此书可能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艾叶的专著,这在中国几千年的草药史上,为一味地道药材而著书 的只有“ 艾”,并把艾的价值和人参的价值相媲美。 在众多的草药中,艾的自身功效极为特殊,它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服之则 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经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安康”这充分肯定了艾的功效,它被古人称之为百草之王。 此外,李时珍对产自家乡的道地药材蕲艾更是十分推崇,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 也。”此术被后世视为有关蕲艾的经典论述而被历代医籍所转载,蕲艾也因此而名传渐远,闻名天下。 艾叶在民间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大部分地区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由此可见,民间对艾叶治病作用的肯定。如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叶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在囟门和肚 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它疾病。产妇在产后三天和满月,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毒辟 秽,温运气血,可以预防产后体弱受病。 成年人一旦感受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七至九片,葱三至五根,煎汤温服取汗,即可 造愈。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儿童受寒而致腹痛泄泻,妇女痛经、经行不畅、少腹坠痛或崩漏带下等 经寒症及妇女产后虚寒性腹痛等用艾制成围兜,兜其脐腹,效果显著。这些用艾方法在全国很多地方民间 都习惯采用。 *艾绒的制作 我国各地均产艾,普遍野生,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田林、土梗之中,春天抽茎生 长,叶有不规则的粗锯齿,表面灰绿色,背面灰白色,被白色丝状毛绒,质地柔软,折断为白色;秋季在 茎梢上开淡褐色花,艾叶有芳香型气味,在农历的四五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 连株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 艾绒的制做方法是,将端午节前后采集的艾叶,置于露天反复经日晒夜露1个月左右(如此做法油脂易挥 发,达到陈艾的程度),趁干置于非石臼或其它器械中,充分捣碾,待叶质全碎后,继续捣令其细软如棉, 用25 目的筛子去灰尘及杂梗(要反复捣筛才能制成不含有叶质的白色或黃白色净绒),再行培燥即成艾绒, 装于塑料袋中备用。一般说艾绒有两种,用上述方法炮制的为粗艾绒,每500克艾叶可得350克艾绒,适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细加工,经数十日晒杵,筛拣数十次者,500克艾叶多只得150克艾绒,变为土黃色,为细艾绒,可用于直接灸法。 *艾绒的特点 艾绒的特点是,燃烧时火力温和,其温热能直透皮肤、肌肤深处,使人有舒快之感。艾绒质量的优劣,可 影响施灸的效果。一般来说,艾绒的优劣,与采集时间和艾的品种、艾生长的茂盛程度和放置时间有关。 阴历五月初五的艾,为生长将成熟时期,叶纤维已形成,此时采集的艾绒富有弹性,绒长而柔韧,为优良 艾绒。目前,我国艾有两种,一为蕲艾(大叶艾),多产于江北,叶宽而厚,可制出优质绒,一种是野艾(又 称小叶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其艾香不如大叶艾, 为劣质艾绒。同一种艾,土壤肥沃者产绒较优, 反之则劣。此外,新采集的艾与存放3年的艾,所制出的绒也有区别,陈艾取绒较新艾柔韧,易燃,这与 油质挥发有关。 不同的艾绒对皮肤刺激的感觉也有区别。质量优、无杂质、已干燥而存放日久的艾绒,燃烧速度较慢,在 皮肤上的热感是由轻至重达到灼痛缓慢地进行,温热时间长,热渗透力较大,因此疗效较好。劣质绒燃烧 速度快,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病人有灼痛感,感觉即温则痛,渗透力较弱,患者难以忍受。此外,新制 的艾绒,因含挥发油较多,施灸时火力过强,故应选择陈旧的艾绒为佳,所以历来针灸家强调应用蕲艾和 陈艾。 *艾草的性能 传统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气味芳香,易燃,用做灸料,且有温经通络、 行气活血、袪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用。现代研究表明:艾在燃烧时散发多种成分,其中的挥 发油又名艾叶油,主要成分为苦艾醇、苦艾酮(苦艾酮有兴奋中枢作用),苦艾中含有钾类、鞣酸、氯化钾 等,故有解热、止血、镇痛的作用。艾叶油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甲链球菌、奈瑟菌、肺炎球菌,以及 多数革兰阴性肝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 的近似種遍布歐亞大陸 溫帶至亞熱帶地區,包括 英倫及 日本。A. indica 分布於 東亞地區。台灣 3000m以下向陽地都可能出現;海濱至低海拔山區株高多在50cm以下,中、高海拔則會出現達20 0cm的亞灌木植株。 右:台北 新店,左:宜蘭 頭城。右邊的型態接近所謂的 甜艾,葉較厚實、香氣濃郁;左邊的型態接近所謂的苦艾,葉單薄味苦。 艾是常見野草,也是常見的田園栽培植物,在東、西方它都是民間常用的植物。尤其在 中國更是深入民間的民俗植物,端午節門口綁的幾種避邪植物一定少不了就是 菖浦和 艾草;艾草也常見於 中藥漢方與民間草藥,以及養生的藥酒、精油。客家人對 艾草的使用尤其廣泛,艾糕、艾粿、艾草粄 等等多種添加 艾草的食物。在 苗栗當兵時吃過 艾糕,是 客家傳統甜食;我經過 桃、竹、苗傳統市場時會刻意去找,但有時攤販拿出來的是鹹的粿狀點心,不是我懷念的 艾糕。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 绿色的叶子盘旋而上,像宝塔似的非常可爱。这时,女人们会把它们采下来,回家将糯米蒸 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 里蒸熟,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艾糍味道浓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如果吃不惯,可以在做艾糍时少放些艾叶,这 样吃起来就会满口清香,还带着一种特有的甘味,让人顿时胃口大开。 其实艾草做的菜并不只限于艾糍,只是艾糍太过出名让人忽略了用这种食材烹制的其他 菜式而已。客家菜里面的梅州狗肉是出了名的美味,却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有咸、甜之分。而 甜狗肉就是用糯米酒糟和艾叶来煮的,个中滋味十分美妙,却又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有亲 自尝过才能体会。这种做法可能只有客家才有,即使在把甜味用得出神入化的淮扬也没能找 到这样烹制的狗肉,可算一绝。 艾草本身还有祛风的作用,所以客家女性坐月子时会用艾干来炖鸡,一来滋补身体、二 来驱除风邪,只要放量适当,味道会非常好。对于南方潮湿的春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年年艾叶绿,岁岁艾糍香。又到清明节,街上已到处飘着艾糍的香味。据说艾糍原是扫 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但到现在,吃跟做,已经成了一种习俗。 嫌买来吃不够气氛也不够合口味,决定捋起袖子自己做。才发现,要做一个好看又好吃 的艾糍,有如此多的步骤。 首先要摆平的是艾草。烧开锅中水,把洗干净的艾草放进去煮,几分钟后,眼看着艾草 煮熟了,就赶紧捞起放入准备在一旁的大盆冷水里,不然老让它待在热水里,那样很容易变 黄,会影响“成品”的色泽。而且,这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不断测试水温,如果冷水逐渐 变暖,就要另换冷水,直至艾草完全冷却,并漂洗干净,捞出,挤干水分,把艾草“弄”碎。 第二步是和粉,注意控制好水量。和好的粉团白白嫩嫩的,加入捣碎的艾草,立马变得 绿绿的,当然,前提是面跟草要揉均匀了。 然后依据喜好把粉团摘成大小均匀的小坨,用手搓圆后捏成厚薄均匀的小碗状,放入自 己喜欢的馅料,封口,雏形初现。这里要提醒一点,搓粉团前最好手上抹点色拉油,以免湿 粉沾手。至于馅料,甜的有白糖芝麻、豆沙、奶酪„„咸的可以放笋、肉、豆腐干、雪菜等 炒制而成的大杂烩„„总之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想放啥放啥。 梅州等地区的客家人喜欢用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等)来煲鸡汤,认为艾草鸡汤既可以祛风暖胃、清热解毒,又可以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所以艾草鸡汤已 成为客家人餐桌上的常客。特别是在秋冬时节,客家地区的妇女更是喜欢用艾梗、艾根 熬鸡汤,认为艾梗、艾根的食疗作用更大。 鲜艾梗?????????????150克;(晒干的艾梗可以减半) 老母鸡?????????????1只;(大约1500克左右) 精盐???????????????适量; 生姜???????????????10克; 清水???????????????适量; 1、将老母鸡放血宰杀,拔毛、去内脏,然后洗净、切成大块。 2、把生姜洗净(不要去皮),再拍扁。 3、瓦锅洗净,放进老母鸡、艾梗、生姜;加入清水。 4、先用猛火烧开,煮约5分钟后,转换成小火煮,以水面有滚沸为度,约煮1.5~2小时即可。 5、调入适量的精盐即可饮用。 清香四溢,味苦辛,对身体保健特别有益处。 因老母鸡去风效果好,故煲艾草汤一般选用它。若用新鲜艾梗煲汤,味道会更香。 吃鸡肉时,若味太淡,可以点蘸酱油。汤中也可以加一点味精或鸡精,以增加鲜味感。 艾蒿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性 凉、清热解毒,具清凉、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等功效。因含有侧柏莲酮芳香 油而具有独特风味。其中抗癌微量元素硒是公认抗癌植物芦荟的10倍。另外,它对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是一种典型的保健蔬菜。 把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 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把猪肉或鸡肉以及艾草分别剁碎后加入盐、味精、生粉搅拌成馅,包成饺子煮熟即 可。 嫩鸡一只切块放入砂锅内,加入姜丝,煮至开后再加入艾叶,见艾叶熟即可起锅。 用新鲜艾草煲鸡没有老艾那么苦,食之有一股浓香。 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可。可当菜 下饭,令人开胃。 艾叶6克,鸡蛋1个,薏仁50克,花椒、盐适量。将薏仁加水煮粥,备用。将艾 叶与鸡蛋同煮至鸡蛋熟,取汤放入薏仁粥内;鸡蛋去壳,蘸花椒、细盐,与粥同食,每 日2次。 艾叶15克,生姜25克,鸡蛋2个。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后,剥去蛋壳复入原汁中煨片刻。饮汤食蛋,每日2次。具有温经,止血,安胎,散寒作用。 研究证明,艾叶可宣通气血、温暖经络,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 功效,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在农村,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艾叶便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少的“供品”,据说在这一 天,喝上一碗艾叶汤,即可除百病。殊不知,艾叶不仅能入药,在家中自制灸罐配艾叶进行 艾灸疗法,操作方便,还不失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养生法。 艾叶,为菊科灌木状草本植物。中医学认为:艾叶,味苦、辛,能通十二经,为中医之草。 《本草纲目》中说:“艾叶能灸百病。”研究证明,艾叶可宣通气血、温暖经络,在提高机 体免疫力的同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灸法是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以艾叶配灸罐疗穴,其应用如下: 操作: 将艾叶放在手心搓成直径大小约8毫米的小艾球,用火柴点燃后放置在灸罐内,再将灸罐移 到关元穴(关元穴为任脉的穴位,在脐下正中线的三寸处)或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处),进行艾灸。中医认为关元穴和足三里穴是保健 穴、长寿穴,经常艾灸可以保证肝、肾、脾三经的协调舒畅。 用量:根据被施灸者年龄、体质的不同,每次可灸2~5个球,每周可灸2~5次。 特点:1.艾球点燃后,所散发的热量在灸罐中能较为集中地作用于经络上的某一段,通过火 热透达穴位,可起到宣通气血、温暖经络的保健功效。 2.艾灸疗法是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保健方法,且艾叶价格低廉。同时艾灸的操作过程简便易行, 无须他人辅助。 注意: 1.因关元穴在腹部,半躺位为较理想的姿势。 2.艾球燃烧时会冒出一股香烟,烟过后,罐内达到最高温度,要等余热散尽后再加入第二个 艾球。 3.每次灸后,一定要等艾球燃尽,再把灰烬倒入水池。并保持灸罐的清洁卫生。 此外,每周用艾叶在室内熏蒸1~2次,不仅可净化空气,还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 艾叶频道 > 混伪品: 1、:内蒙古、宁夏、东北、河南、福建等省区用同属植物野艾蒿入药。其区别点为: 叶二回羽状深裂,裂片条状披针形或线形,边缘通常卷曲,叶基分裂为假托叶,叶表面绿色, 上面有腺点。 2、四川、湖北用作艾叶药用,其叶与艾叶极相似,唯其叶心表面无蛛丝状柔毛 及白色腺点。 第一, 灸时的禁忌。不宜在过饥、过饱、酒醉、大恐、大怒、大渴时施灸, 妇女经期时亦不宜施灸。 第二, 疾病的禁忌。 灸疗虽然适用范围广泛,但对于一些热性病,阴虚阳 亢(五心烦热、面红耳赤)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施灸。 第三, 防止晕灸。晕灸虽属罕见,但亦应注意。在施灸中若突然出现头晕、 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是为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开窗通 风。 第四, 扑除艾灰。艾绒易燃,在施完艾条灸后,一定要将火熄灭,避免发 生火灾。艾灰积压过多时,则需离开人体吹去,避免因火灰掉落而灼伤皮肤或衣 物。艾罐灸则只需每次施完灸后,把艾灰倒掉就可以。 第五, 灸后的调养。施灸一般无任何不适之感,但也有少数人会出现疲倦、 口干、全身不适等感觉,一般不需处理,继续施灸多能消失。 施灸后要注意调养,要情绪乐观,心情愉快,静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度疲 劳,宜食清淡而有营养的食品。 灸疮,又叫灸花,是指艾灸熏灼穴位局部后,该处皮肤起水疱后所致的无菌 性化脓状态,并依赖其损伤的形成及程度,起到调理和养生作用的一种方法。古 代医家把灸花这种现象称为“开门驱邪”,并认为灸疮的起发与否是灸花成败的 关键,只有灸疮起发才能发挥其调理和养生的功效。正如《小品方》所说:“灸 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太平圣惠方》也讲:“灸炷虽然数足, 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针灸易学》甚至强调: “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现代的实验研究,证实灸疮 发否与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灸花对于调理和保健的效果是其他疗法无法比拟 的,因此现在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艾绒作为施灸的主要材料,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艾绒的优 劣与艾叶的采集时间、品种、存放时间和制作工艺密切相关。 艾叶的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蕲艾,另一种为野艾。 蕲艾多产于江北,叶宽而厚,绒毛多,可以制出优质艾绒。李时珍在其著作 中曾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 艾。” 野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其艾香亦不如蕲艾,为劣质绒。 艾的采集有着严格的时间。每年阴历的五月中旬,是艾叶生长将成熟的时期, 其叶新鲜肥厚,叶纤维已形成,此时采集的艾绒富有弹性,绒长而柔韧,是优良 的艾绒。 艾绒的制作方法不一。一般是将采集的艾叶充分晒干后,放入石臼中,反复 捣舂压碎,使之细碎如棉絮状,筛去灰尘、粗梗和杂质,就成了淡黄色洁净柔软 的纯艾绒。另有一秘制法,是将艾叶与一定比例的上等黄土,用水共同搅拌,搓 成艾泥圆球,放于阴凉处自然风干,然后捣碎,用细筛反复过筛数十次,所制之 艾“柔烂如棉”即为上等精艾。此外,当年新采的艾与储存的陈艾也有区别,新 艾施灸火烈有灼痛感,陈艾施灸火温柔和,灸感明显,疗效好。正如李时珍所指 出的:“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所以施灸应选用陈年老艾,这也是历代医家 所反复强调的。 目前,在各大药店均有制作好的艾条出售,可以根据艾绒的软硬、香味来判 断和购买。 艾条是把精挑细选的优质艾绒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质地柔软疏松 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再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封口而成。为了增加艾 条的功效,也有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肉桂、干姜、丁香、椿、浊活、细辛、白芷、 雄黄、乳香、没药、川椒等药物,制成的艾条称为药条。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 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 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 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 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 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 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 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 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 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 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 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 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 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 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 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 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 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 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 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 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取那种分段的艾条,一次性截取两段,然后裁稍宽些的纸胶布或者就用平时常用 的透明胶带两小段(大约四厘米长左右就可以),粘贴于截取的艾条的一端的两 侧。然后把艾条正对着穴位放好,粘于其端的胶布便把截取的艾条固定在了穴位 上。最后用打火机点燃另一端。 很多人有误解,以为艾条一定要点火的一端对着穴位,取其火气,其实是错误的。 艾的更多功效是取艾的气,在一端点燃艾火,把未点燃的另一端放于穴位处,艾 之气便会下行进入穴位起作用。除非很特殊的情况,并不需要用点燃的一端对着 穴位。 随着艾条的燃烧,过一段时间后,穴位附近的皮肤会感觉到有点热,这时候也往 往是截取的艾条燃烧了四分之三的样子,这时候就需要取下来了,否则容易烫伤。 取的时候要注意些,用一双筷子,先夹住艾条,然后用另一只手,小心地剥开粘 在皮肤上的胶带,这样就会容易的取下。 需要注意的是还在燃着的艾条用一般的方法很难熄灭,所以准备一盆水,把取下 的艾条扔进去就可以了。 然后可进行下一次同样的操作。 这种方法很简单,不疼不痛,也没有烫伤的危险,疗效却很好。我和一些同学好 友因为常常使用,所以也介绍给大家。 买不到分段艾条的朋友可以用不分段的艾条切开分段。
本文档为【艾草——因为爱,所以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6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8K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6-13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