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举报
开通vip

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1) 163 doi:10.3969/j.issn.1009-881X.2009.01.060 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陈翠云综述,沈海林审校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215006) 关键词:垂体腺瘤;影像诊断 中图法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1X(2009)01-0163-04 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是最常见的垂体原发良性肿 瘤,占鞍区肿瘤的90%,起源于垂体前叶,近年来发病率 亦有上升趋势...

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1) 163 doi:10.3969/j.issn.1009-881X.2009.01.060 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陈翠云综述,沈海林审校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215006) 关键词:垂体腺瘤;影像诊断 中图法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1X(2009)01-0163-04 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是最常见的垂体原发良性肿 瘤,占鞍区肿瘤的90%,起源于垂体前叶,近年来发病率 亦有上升趋势⋯。垂体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 30~50岁,女性多见。随着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 垂体腺瘤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率亦越来越高.近年来,特 别足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成像技术硬件 与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尤其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准确性显 著提高。下面就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1垂体的解剖 正常垂体为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内。 成人垂体重O.5—0.69。正常成人垂体宽度为14.1(11.10~18.10) mm,长度为lO.18(9.12~12.15)mm,高度为5.11(2.10~7.18) mml2J。其中正常垂体的高度根据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简单称之为6mm、8mm、10mm、12mm,即婴儿和儿童 为6mm,成年人为8mm,哺乳期妇女为lOmm,孕后期和 产后的妇女为12mmI)J。 垂体分前叶、中间都和后叶【1.41。 垂体后叶又称神经垂体,占整个垂体体积的10%~ 20%,主要由无髓鞘的神经纤维组成,胞体位于视上核及室 旁核,其功能是储存由此二核团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和 催产素)。 垂体前叶又称为腺垂体,占垂体体积的80%,分结节 部、远侧部,中间部亦归此部。结节部(parstuberalis)很 薄,紧贴正中隆起和垂体柄的前部,由大量毛细血管袢构 成(垂体初级门脉丛)。中间部被认为是Rathke裂的残余,内 衬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远侧部是腺垂体的主要部分, 至少包括5种细胞:催乳素(Prolactin,PRL)细胞和生长激 素(GrowthHormone,GH)细胞分布于两侧(翼部),促性腺 激素(Foi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和Luteinizing Hormone,LH)细胞和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1'SH)细胞分布于前中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细胞分布于中间部附 近。手术与病理观察到,上述5种细胞的分布特点与分泌相 对应激素肿瘤的发生部位一致。 垂体为人体内第二个具有门脉系统的器官,由门静脉系 和门外动脉系双重供血。通常垂体的动脉为垂体上动脉和垂 体下动脉。腺垂体的血供主要来自垂体门脉丛。发自颈内 动脉和后交通支的垂体上动脉在正中隆起和漏斗部逐级分支 形成的毛细血管网称初级门脉系统,后者汇合几条长短不一 的小静脉,沿漏斗干下行,在垂体前叶内再次分支形成毛 细血管丛(次级门脉丛):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激素日IJ经上述途 径输送至腺垂体。垂体后叶的血液供应直接来自垂体下动 脉。由于垂体前叶无直接动脉供血,因此发生坏死、出 血,原因亦在于此;同理,在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DEMRI)检查中,垂 体后叶即漏斗部的强化早于前叶。 2垂体瘤的发生机制及分类 2.1垂体瘤的发生机制有作者研究认为垂体瘤的发生机理主 要包括两种假说:一是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机理:即垂体细 胞处于功能亢进状态进而形成腺瘤;二是下丘脑调控失常机 理:则认为在下丘脑的冲动下,引起垂体功能亢进、增生 以致产生腺瘤。因此,腺瘤只不过是下丘脑内分泌功能紊 乱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 2.2垂体瘤的分类ISl 按肿瘤大小可分为两类:赢径>10mm为巨腺瘤;直径 <10mm为微腺瘤。 。 传统的染色方法依组织学上何利l细胞为主,在光镜下将 肿瘤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性及混合细胞腺瘤。这利t 方法已不适应临床的需要。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细胞生理学、临床内分泌学的发 展,将垂体腺瘤进一步按功能分类如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 表1垂体腺瘤功能分类 收稿日期:2009—01—17作者简介:陈翠云(198l一),女,河南郑州人,在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影像诊断。 万方数据 164 3垂体瘤的影像学检查 1912年,Cushing氏首次对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和术中所 见之蝶鞍变化作了经典的描述。同年,Schiillo"氏摄取了正 常与病变蝶鞍的X线照片,此后蝶鞍x线检查便常规用于垂 体瘤的诊断。Dandy氏设计的脑室和气脑造影,进一步提 供了对估计垂体瘤向上扩延的有用工具陋J。长期以来,头颅 平片和气脑造影一直是诊断垂体瘤的主要x线诊断方法。到 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垂体瘤病理的认识加深和内分泌测 定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已注意到垂体微小腺瘤(pituitary microadenoma)的存在,并对其早期诊断做了大量研究。所 谓垂体微小腺瘤,一般指的是局限于鞍内小于10mm的腺 瘤。此时垂体{砬微手术已发展到能选择性摘除垂体微小腺瘤 而保证正常垂体组织,这就对垂体瘤的x线诊断提出了更高 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与此同时,包括x线电脑计算机体层(简称CT)在 内的许多新的x线诊断技术相继用于临床、与内分泌激索测 定相结合,显著提高了垂体瘤的早期发现率和正确诊断率。 直到20世纪70年代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被引入到医学领域并用于人体成像,而MRI是基于人 体内H1的共振现象的成像原理。30多年的时间里,MRI得 到迅速发展,硬件设备和成像技术不断更新,使MRI设备 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有关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扫描的研究始 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集中于动态增强CT的研究,随着 动态增强MR技术的运用,日前,使得对垂体腺瘤MRI的 特征的研究成为可能,特别是对垂体微腺瘤的MRI动态增 强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 3.1垂体瘤的x线诊断 3.1.1头颅平片 标准后前位和侧位头颅平片可了解头颅和蝶鞍之大小和 结构,蝶窦发育程度及有无病理钙化。根据平片蝶鞍x线 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对较大的垂体瘤一般可作出正确诊 断,因而头颅平片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之一。 头颅平片虽然能提供许多重要资料,但作用有限。如 垂体微小腺瘤时头颅平片多表现正常。有人统计,手术及 组织学证实的垂体微小腺瘤,术前平片检查阳性率为27%~ 50%。垂体瘤和其它病变(如动脉瘤、空泡蝶鞍)所致的蝶鞍 增大,也难以鉴别;垂体瘤向蝶窦生长,平片往往显示不 清。由于骨结构的重叠,正位头颅平片多不能清晰显示鞍 底,从而影响病变的检出率。 3.1.2多轨迹体层 多轨迹体层机可作4~6种不同运动轨迹,有直线、圆 形、椭圆形、内圆摆线等,以内圆摆线一层(Hypocycloidal Tomography)最适于蝶鞍x线检查,其优点是体层间隔可薄 至Imm,可以显示蝶鞍骨质变化。自1974年Vezina和Sutton 报告20例采用多轨迹体层检查的泌乳索微小腺瘤以来,此 时已公认多轨迹体层为发现垂体微小腺瘤的较敏感方法之一 F1。虽然蝶鞍异常的发现率由于多轨迹体层技术的应用而大 为提高,但轻度的X线异常究竟确由垂体瘤引起,还是其 它病变引起的。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有作者对56个微小腺 瘤患者之蝶鞍多轨迹体层像和手术中肿瘤部位作了对比研 究,发现26%的病例其蝶鞍X线改变与手术中观察到的肿瘤 部位不符,提示对微细的蝶鞍x线改变,应取慎重态度。 3.1.3气脑造影 气脑造影主要用于了解垂体瘤向上发展情况和除外空泡 蝶鞍。垂体瘤鞍上扩延在气脑造影表现为鞍上池和第三脑室 前部的压迫变形,有时气体可勾画出肿瘤的部分轮廓。空 泡蝶鞍表现为充气的鞍上蛛网膜池向鞍内延伸,占据垂体窝 的一部分或全部。常规气脑造影时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 于侧裂池或颈内动脉池的气体重叠于鞍区,既可掩盖小的鞍 .f二肿物,又可能出现空泡蝶鞍的假象,并且大脑前动脉在 侧位相上易与视神经、视交叉混淆,从而造成诊断困难。 3.1.4脑血管造影 垂体瘤时常规脑血管造影,即颈动脉造影,目的在于 排除虹吸部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了解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关 系,并根据血管的移位判断垂体瘤向鞍外扩延的情况,但 对垂体微小腺瘤无价值。 3.2垂体瘤的CT诊断 1972年以来,横断CT已成功地用于诊断蝶鞍病变,并 取代了气脑造影,对诊断10mm以上和鞍上延伸的病变有了 质的飞跃,使人类首先能用放射学方法直接见到正常的垂 体,甚至腺内微腺瘤;常规轴位CT是原始图像,可提供 高清晰度及高精确度的横断面像,使大多数垂体瘤患者能得 到正确的诊断,但由于不能提供多个方位(冠状位矢状位) 像,没有整体观,不能为经蝶人路手术提供精确的线路 图。随着螺旋CT的问世,标志着CT技术又向前发展了一 大步,使扫描层厚变薄,扫描时间缩短,减少重建问隔, 增多图像的数据,从而提高了分辨率。又由于一次扫描可 获得较大范围的容积数据,再加上影像工作站的应用,将 扫描图像作一些特殊的后处理,可获得不同方位(冠状位矢 状位)的重建图像,使垂体瘤显示更清楚.从而使垂体瘤的 诊断与治疗都迈向了更宽阔的领域。 CT扫描可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CT平扫时,一般先 作轴位,辅以冠状位或若是螺旋CT可以行冠状位及矢状位 重建,骨窗或软组织窗观察均可调整,便于观察垂体瘤的 三维的影像表现,能更好的为临床外科提供手术入路途径。 增强CT包括常规增强和动态增强。垂体瘤的主要征象:(1) 巨腺瘤:多表现为蝶鞍扩大和骨质侵蚀,如肿瘤亦可向鞍 上、鞍底及两侧海绵窦侵犯生长。垂体巨腺瘤本身可为均 匀性等密度,或密度不均匀。增强后,除出血、坏死或 囊变、钙化外,整个肿瘤均有强化,速度慢于正常垂体组 织,但持续时问长,使病灶显示更清晰;(2)垂体微腺瘤: 腺体内异常低密度区是诊断微腺瘤的直接征象。低密度区可 位于偏侧、中央或鞍底,边界较清楚或模糊。子动态增强 像显示其早期强化慢于I临近正常垂体组织,若呈环形强化则 肯定为异常。但部分垂体微腺瘤呈高密度表现(出血)。同时 鞍区CT扫描受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VolumeEffect)的影响以 及扫描技术(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等因素.CT对其作出 明确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发现,临床内分泌检 查怀疑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微腺瘤,CT的正确率仅为7%~ 16%。因此CT扫描对发现直径小于10mm的微腺瘤的价值 万方数据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i) 165 有限。 3.3垂体瘤的MRI诊断 [|:1于垂体疾病多数病例要将临床病史和血清学激素水平 的测定结合起来才能作出一较为可靠的诊断。当垂体瘤为无 功能时,且又是微腺瘤时,仅通过此手段诊断腺瘤是较为 困难的。因此,MRI技术的应用一尤其是动态增强MRI技 术的临床应用,对垂体瘤的检出和确诊起着关键作用喁l。 MRI与CT对诊断垂体病变的比较:MRI与CT对于大 腺瘤的诊断正确率相仿;CT在显示钙化、轻微骨质改变方 面优于MRI,在鞍区较大的肿块鉴别诊断方而CT检查仍有 重要价值。CT除了在显示骨质破坏和钙化方面较好外。其 它方面均不如MRI:(1)定位:MRI可多平面三维成像显示 病变,且无CT骨骼伪影;(2)定性:MRl可清晰屁示病变 内部情况与临近结构的关系,特别是肿瘤与视交叉、视 束、血管及海绵窦的关系,更易定性诊断;(3)定量:MRI 对病变大小、范围等显示亦比CT境界清楚【9】。由于微腺瘤 远比巨腺瘤诊断更为困难,近年关于CT与MRI对诊断垂体 病变的对照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腺瘤的显示能力方面。一些资 料表明,cT平扫对诊断微腺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0%~70%、50%~65%,明显低于MRl平扫的敏感性 (80%~85%)和特异性(76%~80%lCT增强扫描与MRI增强 扫描对微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85%~90%,80%~85%。 随着MR成像技术的改进,特别是高分辨率MRI和 DEMRI技术的应用,其对微腺瘤的检出率有进一步的提 高。目前,较广泛使用的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是 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Echo,FSE或TurboSpinEcho, TSE)序列和梯度回波(GradientRecalledEcho,GRE)序列”oJ. (1)FSE成像的优点是能以较快的速度提供儿乎所有的常规自 旋吲波成像,其基本概念就是利用多个180。重聚焦脉冲, 允许在k空问内的一个TR填充多行,而在常规自旋回波 (ConventionalSpinEcho,CSE)中,充填k空间的一行需要 一个TR的时问。结果,与CSE相比,FSE的采集时间T 减少为ETL分之一,即T(FsE)=T(CSE)/ETL,其中回波链 长(EchoTrainLength,ETL)为一列180。脉冲和回波的数 目。由此,FSE明显较CSE扫描时间缩短,可以进行更快 速的扫摘。除此之外,FSE的优势还有:在提高扫捕速度 的同时,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高分辨成像;其信噪比 (Signal-to-NoiseRatio,SNR)可以保持小变;运动伪影将明 屁减轻;由于多个180。脉冲的强制同相作用造成FSE图像 中,在空气/组织界面或轻微的出血或金属物体所导致的变 形将减轻。即磁化率效应将减低;在FSE图像中对磁体匀 场条件的要求比CSE图像中要低得多。(2)梯度回波(GRE)序 列使用<90。的射频脉冲激励,在横向部分有相当大的磁化 矢量,而纵向磁化矢鼍Mz的变动相对较小,使得重复时间 TR(RepetitionTime,TR)明显缩短,图像采集时间可以 <800ms。扫描速度虽然可以快于FSE序列,但图像信噪比 和空间分辨率有所下降。ElsterIll研究认为,使用Gd.DTPA增 强后,MRI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可提高5%~10%,若行动 态增强扫描还能再提高5%~10%。姜新雅等⋯I报道,常规 MRI平扫对微腺瘤的检出率为25.0%(12/48),动态增强检出 率为95.8%(46/48),常规增强检出率52.1%(25/48),三者之 问均有统计学意义;任永芳等”2】、崔海燕等”叫研究结果表 明,均认为DEMRI对微腺瘤的检山率显著提高。同时动态 增强扫描亦可增加对微腺瘤的敏感性,这是因为垂体及漏斗 部缺乏血脑屏障,注射Gd.DTPA后明显快速强化,而微腺 瘤的强化峰值比正常垂体组织低,而表现为低信号。有文 献报道。注射后80s内.垂体漏斗部早期强化,接着垂体 前叶及周围部分也逐渐强化,而微腺瘤通常在正常垂体最显 著强化之后出现一微腺瘤峰值出现在60~120s,即在动态增 强扫描早期能很好地显示出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差异 |l”。由于正常垂体组织与微腺瘤组织增强时的对比强度率. 时间不同,因此选择动态增强扫描时间足提高垂体微腺瘤检 出率及敏感性的关键。此外,MRI在观察有无垂体柄异 常、垂体上缘局部突起等间接征象、肿瘤侵犯临近结构、判 断术后有无肿瘤复发、寻找尿崩的原因方而均优于CT检查。 4 展望 随着高性能梯度的出现,像三维FsE(3DFSE)或三维 GRE(3DGRE)成像,即MRI容积扫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可以采用更短的作用时间,从而缩短每个周期的时问,这 样就可以缩短最小回波时间TE(Time.to.Echo)和重复时间 ’FR,因此,使扫描速度更快;此外,还可以弥补层面较 厚和间隔造成的病变遗漏,像<5ram的垂体微腺瘤,以及观 察垂体柄的正常结构和显示细微变化时,但信噪比和空间分 辨率也有所下降,相信随着这些技术的逐步完善和临床应 用,将会对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及敏感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l】ElsterAD.Modernimagingofthepituitary[J].Radiology, 1993,187(1):IM4. 【2】王守森,张发惠,章翔,等.垂体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周 外医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分册,2000,27(5):225-228. 【3】蒋海清,钟俊远.垂体微腺瘤的MRj诊断与鉴别诊断【J】_中 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8):69~70. [4】SakamotoY,eta1.Normalandabnormalpituitaryglands: gadopentetatedimeglumine-enhancedMRimaging[J]. Radiology,1991,178(2):441~445. 【5】张云燕,高鸿举.垂体瘤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 术,1996,12(5):382—384. [6】TaverasMandWoodEA.DignosticNeuroradiology[M].2ed TheWilliams&WilkinsCompanyBaltimoe.1977.65~189 [7】RajiMReta1.Pituitarymicroadenoma:Aadiological-surgical correlativestudy[J].Radiology,198l,139:95. 【8】ElsterAD.High-resolutiondynamicpituitaryMRimaging: standardofcareoracademicpastime?[J].AJRl994,163(3): 680-682. [9】杨东奎,郑雷,孙跃龙,等.垂体瘤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优叨.医 疗卫生装备,2008,29(1):88—90. 【10】尹建忠,译.MRI基础【M】.第2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 公司,2004.252. 【11】姜新雅,仇斌.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MRI的临床应用【J】.中 万方数据 166 ChinJHcmorh.2009;19(1) 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1715-1717. 【12】任永芳,贾文霄.垂体微腺瘤不同增强方式MRJ的诊断价值 【J】.放射学实践,2005,20(1):18.-.20. 【13】崔海燕,田国才,黄胜,等.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 瘤诊断中的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5): 351-353. 【14】徐香玖.垂体瘤的MIu增强扫描【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 16(8)}:495--496. ●●●●●●●●●●●●●●●●●●●●●●●●●●●●●●●●●●●●●●●●●●●●●●●●●●●●●●●●●●●● (上接第149页) 2.4不良反应观察组有l例产妇宫缩过频,产妇疼痛难忍、 烦躁不安,取出后仍宫缩过强,于2h内阴道分娩,产妇无软 产道裂伤,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另l例因胎心频繁晚期减速 伴恶心呕吐,应产妇强烈要求行剖宫产术,术后母婴平安。 3讨论 众所周知,孕足月宫颈成熟度是阴道自然分娩的先决条 件。普贝生(含前列腺索E:lOmg)是前列腺素Ez阴道栓,化 学成分含地诺前列酮10mg,以释放速度为O.3m∥h的匀速释 放达12h。可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外源性的前列腺素E:有 松弛宫颈平滑肌的作用,有利于宫颈扩张,同时前列腺素 E:也能诱发宫缩,以达到引产的目的Bl。但一般如缩宫素引 产需静脉用药,专人管理,定时调节剂量及滴速,且产妇 不能随意活动。米索前列醇给药后难以控制给药的量,在 临床应用中有子宫破裂的发生,甚至有母体羊水栓塞引起死 亡的报道pJ。根据我院临床观察,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有效率 可达86.7%,增加了阴道分娩成功率。用药简单,易于放 取,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少,是一利·安全有效的促宫颈 成熟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盖铭英.控释前列腺索E2栓剂一普贝生用于足月引产的 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4):210~211. [2】 黄燕萍.宫颈成熟的研究【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3】HughesEG,KellyAJ,kavanaghJ.Dinoprostonevaginalinsert forcervicalandlaborinduction.Ameta-analysis[J].Journalof ObstericsandGynecolgy,2001,97(5):847~855. ●●●●●●●●●●●●●●●●●●●●●●●●●●●●●●●●●●●●●●●●●●●●●●●●●●●●●●●●●●●● (上接第159页) [19】何宇,杨述华,梁袁昕.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骨细胞凋亡初 探【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6):1238~1240. [20】PlotkinLi,Mattov,AguirreJi,eta1.Mechanicalstimulation Preventsosteocyteapoptostis:requirementofintegrins,Src Kinases,andERKs[J].AmJphysiolCellPhysiol,2005,289 (3):C63--C643. 【21】Han-JungChe,Sang-ChulKim,Kyung-SooHart,eta1.Hypoxia lnducesapoptosisbycaspaseactivationaccompanyingcy。 tochromeCreleasefrommitochondriaMC3T3E1osteoblasts. P38rnapkisrelatedinhypoxia-inducedapoptosis[J].Immun· opharmacolImmuno.toxicol,200l,23(2):133-152. [22】BejarJ,PeledE,BossJH.Vasculaturedeprivation-inducedOS- teonecrosisoftheratfemoralheadasamodelfortherapeutic trials[J].TheorBiolMedModel,2005,2:24. ●●●●●●●●●●.●●●●●●●●●●●●●●●●●●●●●●●●●●●●●●●●●●●●●●●●●●●●●●●●●● (上接第162页) OsteoarthritisandCartilage,2002,10:199~206. 【16】郭东武,孙正明,张向阳.关节镜清理术加透明质酸钠注射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7, 47(31):80. [17】GammerW,BrobackLG.Clinicalcomparisonoforgoteinand methylprednisoloneacetateinthetreatmentofosteoarthrosis ofthekneejoint[J].ScandJRheumatol,1984,13:108-l12. 【18】MazieresB,MasquelierAM,CapronMH.AFrenchcontrolled multicenterstudyofintra-articularorgoteinversusintra-ar- ticularcorticosteroidsinthetreatmentofkneeosteoarthritis: aone-yearfollowup阴.JRheumatol。1991,27(suppl):134,-.137. 万方数据 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作者: 陈翠云, 沈海林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215006 刊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HEMORHEOLOGY 年,卷(期): 2009,19(1) 参考文献(14条) 1.Elster AD Modern imaging of the pituitary 1993(01) 2.王守森;张发惠;章翔 垂体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2000(05) 3.蒋海清;钟俊远 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08) 4.Sakamoto Y Normal and abnormal pituitary glands: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enhanced MR imaging 1991(02) 5.张云燕;高鸿举 垂体瘤的影像学表现[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6(05) 6.Taveras M;Wood EA Dignostic Neuroradiology 1977 7.Raji MR Pimitary mieroadenoma:A adiological-surgical correlative study 1981 8.Eister AD High-resolution dynamic pituitary MR imaging:standard of care or academic pastime? 1994(03) 9.杨东奎;郑雷;孙跃龙 垂体瘤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优[期刊论文]-医疗卫生装备 2008(01) 10.尹建忠 MRI基础 2004 11.姜新雅;仇斌 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MRI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11) 12.任永芳;贾文霄 垂体微腺瘤不同增强方式MRI的诊断价值[期刊论文]-放射学实践 2005(01) 13.崔海燕;田国才;黄胜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5) 14.徐香玖 垂体瘤的MRI增强扫描[期刊论文]-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0(0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许志勤.苏长保 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期刊论文]-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2) 2. 周志刚.张炎.朱松涛.高剑波 脑原发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期刊论文]-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 3. 廖瑞真.刘倚河.张蓉.郑玉凤.刘舜辉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影像诊断[期刊论文]-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12(1) 4. 徐善水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诊断和治疗[会议论文]-2006 5. 杨智云 自发性脑出血影像诊断[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2) 6. 庄新海.邓志锋 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进展[期刊论文]-河北医药2009,31(2) 7. 陈刚.王文明 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诊断进展[期刊论文]-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1) 8. 焦保华 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会议论文]-2007 9. 蒋海清.钟俊远 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8) 10. 沈平.李洪江.黄理华.SHEN Ping.LI Hong-jiang.HUANG Li-hua 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附8例报告)[期刊 论文]-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xylbxzz200901060.aspx
本文档为【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312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5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3-17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