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病心法

杂病心法

举报
开通vip

杂病心法《杂病心法要诀》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中风总括 属性:1.风从外中伤肢体, 痰火内发病心官, 体伤不仁与不用, 心病神昏 不语言. 当分中络经腑脏, 更审虚实寒热痰, 脱证撒手为脾绝, 开口 眼合是心肝, 遗尿肾绝鼾声肺, 闭证握固紧牙关, 初以通关先取嚏, 痰壅不下吐为先. 【注】风, 谓虚邪, 贼风从外而中, 伤人四肢躯体, 故名曰中风. 痰 火,谓痰火从内而发, 病人心主之官, 故名曰痰火. 体中风邪, 轻则 顽麻不仁, 重则瘫痪不用. 心病痰火, 轻则舌强难语, 重则痰壅神昏...

杂病心法
《杂病心法要诀》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中风总括 属性:1.风从外中伤肢体, 痰火内发病心官, 体伤不仁与不用, 心病神昏 不语言. 当分中络经腑脏, 更审虚实寒热痰, 脱证撒手为脾绝, 开口 眼合是心肝, 遗尿肾绝鼾声肺, 闭证握固紧牙关, 初以通关先取嚏, 痰壅不下吐为先. 【注】风, 谓虚邪, 贼风从外而中, 伤人四肢躯体, 故名曰中风. 痰 火,谓痰火从内而发, 病人心主之官, 故名曰痰火. 体中风邪, 轻则 顽麻不仁, 重则瘫痪不用. 心病痰火, 轻则舌强难语, 重则痰壅神昏 .此证或内或外, 单病轻, 兼病重, 当细辨其中络, 中经, 中腑, 中 脏,及中经络兼中腑脏. 并细审其兼虚, 兼实, 兼寒, 兼热, 兼痰与 夫脱证, 闭证之浅深缓急而治之. 凡初中宜先用通关散取嚏, 有嚏可 治,无嚏多死. 口噤者, 用开关散, 擦牙软之. 痰涎壅盛, 用诸吐法 涌之. 若口噤不开, 汤药不能下咽者, 则将应服之药, 随引调如面茶 ,含不病人口内, 用苇管或笔管插入病人鼻孔, 使气连药吹之, 其药 自能入咽. 不可用金器撬之, 恐伤齿也. 【按】中风一证, 分中血脉, 中腑, 中脏, 始自李东垣. 中血脉者, 大秦艽汤; 中腑者, 小续命汤; 中脏者, 三化汤. 然从未见有三化汤 中脏之证, 惟『金匮』书中分为四证: 曰络, 曰经, 曰腑, 曰脏, 其 说最为得当, 可为后世法. 盖口眼喎斜, 肌肤不仁, 邪在络也; 左右 不遂, 筋骨不用, 邪在经也; 昏不识人, 便溺阻隔, 邪在腑也; 神昏 不语, 唇缓涎出, 邪在脏也. 学者细阅诸家之论, 自知不谬云尔.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中风死候 属性:2.寸口脉平卒中死, 生气独绝暴脱之, 五脏几息呼吸泯, 譬如堕溺 岂能期. 脉来一息七八至, 不大不小尚能医, 大小浮昼沉夜死, 脉绝 不至死何疑. 脱证并见皆死候, 摇头上窜气长嘘, 喘汗如油痰拽锯, 肉脱筋痛发枯直. 【注】寸口脉平, 谓寸, 关, 尺脉俱平之人, 忽然卒中而死者, 皆因 中邪太甚, 闭塞九窍天真之气, 不能与人之生气相通, 则独绝于内也 .譬如堕跌溺水, 岂能预期其死耶! 脉来一息七, 八至者, 不大不小 虽困可治. 若大而无伦, 小而如纤, 浮主昼死, 沈主夜死, 不可治也 .五脏脱证, 若三脏, 四脏并见, 及摇头上窜等证, 皆死候也. 通关散 开关散 熏鼻法 解语法 3.通关星皂细荷半, 开关乌梅冰片南, 巴油纸皂烟熏鼻, 龟尿舌下 点难言. 【注】通关散, 南星, 皂角, 细辛, 薄荷, 生半夏为末, 吹鼻有嚏可 治.开关散乌梅肉, 冰片, 生南星为末, 擦牙, 其噤可开. 巴豆油纸 卷皂角末, 烧烟熏入鼻内, 人事自省. 取龟尿点在舌下, 言语自易. 三圣散 瓜蒂散 金蝎散 五元散 巴矾丸 4.无汗吐宜防藜蒂, 有汗瓜蒂入蝎全, 重剂藜豆矾皂胆, 痰壅吐以 巴矾丸. 【注】痰涎壅盛, 无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实, 用三圣散, 即防风, 藜芦, 瓜蒂吐之. 有汗里实, 用瓜蒂散, 即瓜蒂, 赤小豆; 或用全蝎散, 即瓜蒂散加全 蝎吐之, 此皆吐之轻剂也. 甚则用五元散, 乃藜芦, 赤小豆, 白矾 , 皂角, 胆矾. 巴矾丸, 即巴豆, 枯白矾, 吐之. 乌药顺气散 5.乌药顺气实中络, 喎斜顽麻风注疼, 麻黄枳桔乌蚕共, 白芷干姜 陈草芎. 【注】实中络, 谓风邪中络之人, 形气实者也. 喎斜, 口眼 歪斜也. 顽麻, 肌肤麻木也. 风注疼, 风气攻注骨节疼也. 是方麻黄 ,枳壳, 桔梗, 乌药, 僵蚕, 白芷, 陈皮, 干姜, 甘草, 川芎也. 大秦艽汤 6.大秦艽汤虚中络, 喎斜偏废减参珍, 秦艽生地石膏共, 羌独防芷 细辛芩. 【注】虚中络, 谓风邪中络之人, 形气虚者也. 偏废, 谓半身不遂也 .灭参珍, 谓八珍汤减去人参, 加入秦艽, 生地, 石膏, 羌活, 独活 ,白芷, 防风, 细辛, 黄芩也. 偏废是中经之证, 而亦可治之者, 以 此方能养血荣筋, 为久病风人调理之剂. 换骨丹 7.中经气实宜换骨, 喎斜瘫痪芷芎防, 冰麝朱香槐苦味, 仙人麻首 蔓苍桑. 【注】中经气实, 谓风邪中经之人, 形气实也. 瘫, 左不用也; 痪, 右不用也. 换骨丹, 白芷, 川芎, 防风, 冰片, 麝香, 朱砂, 木香, 槐角, 苦参, 五味子, 威灵仙, 人参, 麻黄膏, 何首乌, 蔓荆子, 苍 术,桑皮也. 麻黄膏者, 以麻黄熬成膏, 和前药为丸, 朱砂滚衣也. 8.小续命汤虚经络, 八风五痹总能全, 麻杏桂芍通营卫, 参草归芎 气血宣, 风淫防风湿淫已, 黄芩热淫附子寒, 春夏石膏知母入, 秋冬 桂附倍加添. 【注】虚经络, 谓风邪中经, 中络之人, 形气虚也. 八风, 谓八方之 邪风中人为病也. 五痹, 详见痹门要诀中. 黄耆五物汤 9.黄耆五物虚经络, 偏废虚风无力瘫, 心清语蹇因舌软, 舌强神浊 是火痰, 补卫黄耆起不用, 益营芍桂枣姜煎, 左加当归下牛膝, 筋瓜 骨虎附经添. 【注】黄耆五物汤, 治因虚召风, 中人经络而病半身不遂者. 然审其 人若舌强难言, 神气不清, 则是痰水为病, 不宜此方. 若心清语蹇, 舌软无力难言者, 乃是营卫不足之病, 宜用此方. 经曰: 卫虚则不用 ,营虚则不仁. 此方君黄耆而补卫, 以起不用; 臣桂枝, 白芍而益营 ,以治不仁; 佐生姜, 大枣以和营卫也. 不仁不用在右者属气, 宜倍 加黄耆; 在左者属血, 则加当归. 在下两腿两膝软者, 则加牛膝. 骨 软不能久立者, 则加虎骨. 筋软难于屈伸者, 则加木瓜. 周身或左或 右经络不宣通者, 则加炮附子, 有寒者亦加之. 此方屡试屡效者, 其 功力专于补外, 所以不用人参补内, 甘草补中也. 三化汤 搜风顺气丸 10.三化气实风中腑, 昏冒闭满小承羌. 形气俱虚及风燥, 搜风顺气 自然康. 【注】气实风中腑, 谓风邪中腑之人, 形气实也. 昏冒, 谓神昏不知 人也. 闭满, 谓二便阻隔腹满胀也. 小承羌, 谓小承气汤 --- 厚朴, 枳实, 大黄, 加羌活, 即三化汤也. 若其人形气俱虚, 则当以搜风顺 气丸缓缓治之, 自然康也. 久病风之人, 大便多结燥, 谓之风燥. 或 用续命汤汗过, 三化汤下过, 津液枯干, 以致结燥. 凡病不论中经络 脏腑, 但有二便阻隔, 形气不足, 难堪攻下者, 均宜此法, 以搜六腑 之风, 通肠胃中之气, 二便自利矣. 牛黄清心丸 11.牛黄清心实中脏, 痰壅神昏不语言, 口眼喎斜形气盛, 两手握固 紧牙关. 【注】牛黄清心丸, 治风邪中脏之人, 形气俱实, 其证痰涎壅寒, 神 昏不能言语, 口眼喎斜, 形气满盛, 两手握固, 牙关紧急之闭证, 皆 可服之. 参附汤 12.参附汤治虚中脏, 唇缓涎出不语言, 昏不知人身偏废, 五脱证见 倍参煎. 【注】参附汤, 即人参, 附子也. 治风邪中脏之人, 形气俱虚, 其证 唇缓不收, 痰涎流出, 神昏不语, 身肢偏废, 或与五脏脱证并见, 宜 大倍人参, 先固虚脱, 次治风邪可也. 千金还魂汤 13.经络闭证卒中恶, 气促神昏不识人, 无汗拘急身偏痛, 肉桂麻草 杏还魂. 【注】经络闭证, 谓风邪中经络之闭证也. 气促, 谓气粗盛也. 无汗 四肢拘急, 身体偏痛, 乃表邪固闭, 宜用肉桂, 麻黄, 甘草 , 杏仁, 即还魂汤以开之. 夺命汤 14.脏腑闭证腹满闭, 昏噤痰结在喉间, 危急汤药不能下, 夺命巴芷 半葶南. 【注】脏腑闭证, 谓风邪中脏腑之闭证也. 腹满闭, 谓腹满二便闭也 .兼以神昏口噤不开, 结痰喉间不下, 宜用四方吐下之, 巴豆, 白芷 ,半夏, 葶苈, 生南星也. 三生饮 15.三生饮治中风寒, 厥逆沉伏涌气痰, 星香乌附俱生用, 气虚加参 脱倍添. 【注】中风寒, 谓不论经络脏腑, 风邪中脏寒之人也. 厥逆, 谓四肢 冷也. 沉伏, 谓六脉沉伏也. 是方生南星, 生川乌, 生附子, 木香也 .惟寒盛气实者宜之, 若气虚者加人参, 虚极将脱者大倍人参, 始可 用之而无倒戈之害也. 袪风至宝汤 16.袪风至宝中风热, 浮数面赤热而烦, 通圣加蝎天麻细, 白附羌独 连柏蚕. 【注】中风热, 谓不论经络脏腑, 风邪中腑热之人也. 浮数, 谓六脉 浮数也. 热而烦, 谓身热心烦也. 通圣, 谓防风通圣散. 方中加全蝎 ,天麻, 细辛, 白附, 羌活, 独活, 黄柏, 黄连, 僵蚕也. 防风通圣 散,详在伤寒门. 青州白丸子 17.青州白丸中风痰, 喎斜瘫痪涌痰涎, 小儿惊痰为妙药, 白附乌星 半夏丸. 【注】中风痰, 谓不论经络脏腑, 风邪中表, 有痰饮之人也. 涌痰涎 ,谓痰涎涌盛也. 是方生白附子, 生川乌, 生南星, 生半夏, 法制为 丸也. 羌活愈风汤 18.羌活愈风治外中, 手足无力语出难, 肌肉微掣不仁用, 大秦艽汤 参再添, 官桂黄耆杜防己, 知枳柴荷蔓菊前, 苍麻半朴杞地骨, 调理 诸风症可安. 【注】治外中, 谓风从外中之病也. 此病之来, 必有先兆, 如手足无 力,语言蹇涩, 时有肌肉微动牵掣, 大指次指麻木不用, 皆风邪外中 之先兆也, 宜用此汤. 大秦艽汤参再添, 谓大秦艽汤方中, 再添人参 ,官桂, 黄耆, 杜仲, 防已, 知母, 枳壳, 柴胡, 薄荷, 蔓荆子, 菊 花,前胡, 苍术, 麻黄, 半夏, 厚朴, 枸杞, 地骨皮. 调理诸风症可 安,谓凡中风内邪将除, 外邪渐尽, 更服此药调理以行导诸经, 久则 大风悉去, 清浊自分, 荣卫自知矣. 清热化痰汤 19.清热化痰治内发, 神短忽忽语失常, 头眩脚软六君麦, 芩连菖枳 竹星香. 【注】治内发, 谓痰火内发之病也. 此病之来, 必有先兆, 如神短忽 忽,言语失常, 上盛下虚, 头眩脚软, 皆痰火内发之先兆也. 宜用此 汤. 即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橘红, 半夏, 麦冬, 黄芩, 黄连, 石菖蒲, 枳实, 竹茹, 南星, 木香也. 地黄饮子 20.四肢不收无痛痱, 偏枯身偏不用疼, 其言不变志不乱, 邪在分腠 五物能. 甚不能言为瘖痱, 夺厥入脏病多凶, 地黄桂附蓉巴远, 萸斛 冬味薄菖苓. 【注】风痱, 偏枯, 瘖痱三病, 皆属外中, 而有微甚浅深之别也. 风 痱,谓四肢不收, 身无痛处. 偏枯, 谓半身不遂, 身有痛处, 其言不 变志不乱, 乃邪微浅, 病在分腠荣卫之间, 以黄耆五物汤能补荣卫而 散风邪也. 甚者不能言, 志乱神昏, 则为瘖痱, 乃肾虚内夺, 少阴不 至而厥, 其邪巳入于脏, 故曰病多凶也. 地黄饮子是治肾虚内夺之方 ,是方熟地, 肉桂, 附子, 肉苁蓉, 巴戟, 远志, 山萸, 石斛, 麦冬 ,五味子, 薄荷, 石菖薄, 茯苓也. 涤痰汤 21.涤痰内发迷心窍, 舌强难言参蒲星, 温胆热盛芩连入, 神昏便闭 滚痰攻. 【注】内发, 谓痰火内发, 迷人心窍, 令人精神恍惚, 舌强难言也. 涤痰汤, 即人参, 菖蒲, 南星, 合温胆汤也. 温胆汤, 橘红, 半夏, 茯苓, 甘草, 竹菇, 枳实也. 热盛加黄芩, 黄连, 大小二便闭, 用礞 石滚痰丸攻之可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类中风总括 属性:1.类中类乎中风证, 尸厥中虚气食寒, 火湿暑恶皆昏厥, 辨在喎斜 偏废间. 【注】类中风证, 皆名尸厥, 谓形厥而气不厥也. 故口鼻无气, 状类 死尸而脉自动也. 中虚, 中气, 中食, 中寒, 中火, 中湿, 中暑, 中 恶等证, 虽忽然昏倒, 人事不省, 类乎真中风病, 但不见口眼喎斜 , 偏废不仁不用等证, 自可辨也. 独参汤 参附汤 星香汤 三物备急丹 夺命散 2.尸厥无气而脉动, 或脉微细有无间. 缘于病后气血竭, 人参参附 星香痰, 气闭腹满二便闭, 或腹急痛备急丹, 服后转鸣吐下验, 喉间 痰结夺命先. 【注】尸厥之证, 有虚, 有实. 虚者, 以独参汤. 虚兼寒者, 以参附 汤.虚兼痰者, 以星香饮加人参汤. 实者气闭似死, 脉动有力, 腹满 胀,二便闭或腹急痛, 气闭前后不通者, 以备急丹. 实兼痰者, 以夺 命散. 补中益气汤 生脉补精汤 3.补中益气疗虚中, 烦劳过度气不升, 虚冒有痰加苓半, 欲冒生麦 地归茸. 【注】补中益气汤 ( 黄耆, 人参, 甘草, 当归身, 橘皮, 升麻, 柴 胡,白术 ) 治虚中之证, 即李杲所云: 内伤气虚之人, 烦劳过度, 清气不升, 忽然昏冒也. 欲冒, 谓因房劳过度昏冒也. 生脉饮即人参 ,麦冬, 五味子合熟地, 当归, 鹿茸, 名曰生脉补精汤也. 木香调气饮 4.木香调气实气中, 暴怒气逆噤昏痰, 风浮肢温气沉冷, 木藿砂蔻 草丁檀. 【注】实气中, 谓形气俱实之人中气也. 因暴怒气逆, 忽然昏倒噤急 也.风浮肢温气沉冷, 谓中风之人, 脉浮手足温; 中气之人, 脉沉手 足冷, 可别也. 是方木香, 藿香, 砂仁, 白蔻, 甘草, 丁香, 檀香也 . 八味顺气散 5.八味顺气虚气中, 标本兼施邪正安, 参苓术草扶元气, 乌芷青陈 利气痰. 【注】虚气中, 谓形气俱虚之人中气也. 宜用此标本兼施, 邪正相安 之剂也. 瓜蒂散 姜盐汤 6.食中过饱感寒风, 或因怒恼塞胸中, 忽然昏厥肢不举, 瓜蒂姜盐 探吐平. 【注】瓜蒂散, 挟痰者用之. 姜汤, 挟寒者用之. 盐汤, 过食者用之 ,探吐, 谓作此汤数钟, 令病者饮一钟, 随用指探吐, 不吐再饮再探 ,以吐通快为度, 可立愈也. 附子理中汤 7.附子理中疗寒中, 腹痛拘急噤牙关, 有汗身寒或吐泻, 附子参术 草姜干, 无汗身寒加麻细, 阴毒川乌用生煎, 呕吐丁香吴萸入, 脉微 欲绝倍参添. 【注】寒中之证, 即腹痛诸证者是也, 宜用附子理中汤. 若无汗加麻 黄细辛; 阴毒加生川乌; 呕吐加丁香, 吴茱萸; 脉微欲绝倍加人参. 阴毒寒极也, 详在『伤寒心法』. 凉膈散 8.凉膈散中神昏冒, 栀翘芩薄草硝黄, 兼治一切胸膈热, 便燥谵妄 与斑狂. 【注】火中之证, 即刘完素所云: 七情过极, 五志之火内发, 则令人 昏倒无知, 筋骨不用也. 香薷饮 藿香正气散 辰砂益元散 熨脐法 苍术白虎汤 人参白虎 汤 9.暑中须分阴与阳, 阴邪无汗似寒伤, 壮热心烦或呕泻, 香薷扁朴 二香汤, 更兼昏愦蒸蒸汗, 面垢喘渴证为阳, 不省熨脐灌蒜水, 益元 苍参白虎汤. 【注】阴邪无汗似寒伤, 谓暑中阴邪, 似伤寒头痛身痛, 恶寒无汗, 而更壮热心烦, 或呕或泻也. 得之于受暑纳凉, 寒外暑内, 宜香薷饮 .二香汤, 谓香薷饮合薷香正气饮, 详在霍乱门. 若有如上之证, 更 兼精神昏愦, 蒸蒸自汗, 面垢喘渴, 则为暑中阳邪, 得之于赤日长途 ,中外皆热, 初中昏愦不省者, 急以热物熨脐, 蒜汁合水灌即省, 继 以辰砂益元散. 气实者苍术白虎汤; 气虚者, 人参白虎汤, 选而用之 可也. 渗湿汤 10.渗湿湿中内昏冒, 震亨湿热热生痰, 厚味醇酒生冷水, 胃苓香附 抚砂连. 【注】湿中内, 谓湿从内生之病, 即朱震亨所云: 湿热生痰, 昏冒之 证,得之于伤厚味醇酒生冷水物过节也. 渗湿汤即胃苓汤加香附, 抚 芎,砂仁, 黄连. 除湿汤 11. 除湿阴雨湿蒸雾, 卧湿涉水瘴山岚, 头身重痛便溏肿, 羌?? 升 柴防术煎. 【注】除湿汤, 即羌活,?? 本, 升麻, 柴胡, 防风, 苍术, 治湿因外 中.得之于天阴淫雨, 晴后湿蒸, 早晨雾露, 及久卧湿地, 远行涉水 ,瘴气山岚. 其证头身重痛, 甚而昏冒大便溏泻, 皮肤浮肿也. 调气平胃散 12.调气平胃疗恶中, 庙冢忤恶卒然昏, 面黑错忘苏合主, 次以木香 平胃匀. 【注】苏合主, 谓中恶之病, 以苏合香丸为主也. 次以木香平胃匀, 谓以中气木香调气散之方, 合平胃散之药调理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伤风总括 属性:1.伤风属肺咳声重, 鼻塞喷嚏涕流清, 鼻渊脑热不喷嚏, 浊涕秽久 必鼻红. 【注】伤风属肺, 故喷嚏也. 鼻渊属脑, 故不喷嚏也. 伤风寒邪, 故 涕清也, 鼻渊热邪, 故涕浊也. 鼻渊病久或有秽气, 则热深, 故脑衄 鼻血也. 川芎茶调散 2.参苏饮治虚伤风, 实者茶调及头疼, 芎芷薄草羌茶细, 荆防痰半 热膏清. 【注】参苏饮方, 在咳嗽门, 治气虚之人伤风之病. 若气实者, 用川 芎茶调散, 即川芎, 白芷, 薄荷, 甘草, 羌活, 茶叶, 细辛, 荆芥, 防风, 伤风头痛者, 亦可用也. 有痰者加半夏清痰, 有热者加石膏清 热可也. 苍耳散 3.苍耳散治鼻渊病, 风热入脑瞑头疼, 涕流不止鼻塞热, 苍耳辛夷 止薄葱. 【注】鼻渊病属风热入脑, 故目瞑而头疼涕流不止, 较之伤风为甚焉 .鼻塞, 气不利也. 热, 鼻孔中热也, 甚者孔热而痛及其脑也. 苍耳 散, 即苍耳子炒去刺, 研破一两, 加辛夷三钱, 白芷, 薄荷各一钱, 葱三茎也. 黄连防风通圣散 4.鼻渊初病施苍耳, 黄连防风久病方, 孔痛胆调冰硼散, 鼻血犀角 地黄汤. 【注】鼻渊, 风热伤脑之病, 初病则风邪盛, 故用苍耳散, 以散为主 .久病则热郁深, 故用防风通圣散加黄连, 以清为主也. 热气涌涕伤 其鼻孔成疮故痛也, 宜以猪胆汗调冰硼散敷之. 热蕴于脑, 伤及所过 营血, 故衄也, 宜以犀角地黄汤凉之可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痉病总括 属性:1.痉病项强背反张, 有汗为柔无汗刚, 生产血多过汗后, 溃疮犬咬 破风伤. 【注】痉病之证, 详在『伤寒心法』, 有汗为柔痉, 无汗为刚痉. 产 后去血过多, 伤寒发汗过多, 则为内因. 溃疡破伤, 狗咬, 则为外因 .皆风邪乘虚入太阳经而成此病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痉病死证 属性:2.痉证脉散多应死, 反张离席一掌亡, 眼小目瞪昏不语, 额汗如珠 命必伤. 【注】反张离席一掌, 调离席四, 五指许也. 眼小, 谓目睫紧小也. 目瞪, 谓眼珠不转也. 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 小续命汤 桂枝加附子汤 当归补血汤 大 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 3.刚痉葛根汤发汗, 柔痉桂枝加葛良, 苦兼杂因小续命, 过汗桂枝 加附汤, 伤血桂枝合补血, 里实瘀血承气方, 溃疡十全加风药, 破伤 狗咬另参详. 【注】刚痉用葛根汤, 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柔痉用桂枝加葛根汤, 即桂枝汤加葛根汗之. 杂因, 谓风寒湿杂揉为病, 用小续命汤, 随风 寒湿轻重治之. 过汗表虚, 汗出不止, 因而成痉, 用桂枝加附子汤, 即桂枝汤加附子也. 伤血, 谓产后金疮大伤血后, 用桂枝汤合补血汤 ,即当归黄耆也. 里实, 谓痉病腹满二便闭, 以大承气汤; 及产后恶 露不尽, 少腹硬急, 以桃仁承气汤下之. 溃疡去脓血过多, 为风所袭 者,用十全大补汤加袪风之药治之.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破伤风 属性:4.破伤亡血筋失养, 微伤风入火之端, 燥起白痂疮不肿, 湿流污水 紧牙关. 【注】破伤去血过多, 筋失所养, 经络空虚, 风邪乘之为病, 即经曰 风邪乘虚而入也. 为风虚邪, 宜桂枝汤合当归补血汤治之. 夫伤重出 血过多而病风者常也, 然时有微伤浅损, 去血甚少, 风邪乘之而病者 ,以其人素热, 因风而然, 即刘完素曰: 热甚风搏并于经络也, 为风 火邪, 宜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治之. 凡此证不论虚实, 风毒内蕴不发于 外,疮口周围燥起白痂, 疮不甚肿, 湿流污黑之水, 牙关微紧, 不似 寻常活动, 皆破伤风之先兆也. 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方 全蝎散 斑蝥大黄方 5.火盛通圣加蝎尾, 风盛全蝎左龙丸, 外因烧酒火罐法, 犬风斑大 酒同煎. 【注】破伤火盛者, 多阳明证, 用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治之. 风盛者, 多太阳证, 用全蝎散, 即生蝎尾七枚研末, 热酒服之. 服后不解, 渐 深入里, 用左龙丸, 即野鸽粪, 江鳔, 僵蚕, 雄黄, 蜈蚣, 天麻, 朱 砂,巴豆霜为丸也, 方详在『丹溪心法』诸破伤风门内. 皆宜外用砂 烧酒壶两个, 盛多半壶烧酒, 先以一壶上火令滚无声, 倾酒即按在破 伤疮口, 拔出污黑血水, 满则自落. 再以次壶仍按疮口, 轮流提拔, 以尽为度, 其风立愈. 以咬风毒入腹成痉风者, 用斑蝥七枚, 以糯米 拌炒米黄, 去米为末, 生大黄末一钱合匀, 黄酒一盏, 煎至半盏, 空 心温服, 取下毒物, 弱者减半服之可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痹病总括 属性:1.三痹之因风寒湿, 五痹筋骨脉肌皮, 风胜行痹寒痹痛, 湿胜着痹 重难支. 皮麻肌木脉色变, 筋挛骨重遇邪时, 复感于邪入脏腑, 周同 脉痹不相移. 【注】三痹之因, 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病也. 其风邪胜者, 其痛流走 ,故曰行痹. 寒邪胜者, 其痛甚苦, 故曰痛痹. 湿邪胜者, 其痛重着 ,故曰着痹. 此为病之因而得名, 曰三痹也. 又有曰五痹者, 谓皮, 脉,肌, 筋, 骨之痹也. 以秋时遇此邪为皮痹, 则皮虽麻尚微觉痛痒 也.以夏时遇此邪为脉痹, 则脉中血不流行, 而色变也. 以长夏时遇 此邪为肌痹, 则肌顽木不知痛痒也. 以春时遇此邪为筋痹, 则筋挛节 痛屈而不伸也. 以冬时遇此邪为骨痹, 则骨重酸疼不能举也. 曰入脏 腑者, 谓内舍五脏之痹也. 以皮痹不巳,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肺, 成肺 痹也. 脉痹不巳, 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 成心痹也. 肌痹不巳, 复感 于邪, 内舍于脾, 成脾痹也. 筋痹不巳,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 成肝 痹也. 骨痹不巳,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肾, 成肾痹也. 此皆以病遇邪之 时,及受病之处而得名, 曰五痹也. 所谓邪者, 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周痹亦在血脉之中, 随脉上下为病, 故同脉痹, 但患有定处, 不似 脉痹左右相移也. 近世曰痛风, 曰流火, 曰历节风, 皆行痹之俗名也 .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周痹 属性:2.周痹患定无歇止, 左右不移上下行, 似风偏废只足手, 口眼无斜 有痛疼. 【注】周痹, 或痛, 或肿, 或手, 或足, 患有定处, 痛无歇止. 或从 上病及于下, 或从下病及于上, 而不似众痹痛有歇止, 左右相移流走 也. 周痹, 或两手, 或两足, 或只手足, 或偏废不仁不用, 似中风, 但不口眼喎斜, 身有痛疼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痹病生死证 属性:3.痹在筋骨痛难巳, 留连皮脉易为功, 痹久入脏中虚死, 脏实不受 复还生. 【注】痹在筋骨则受邪深, 故痛久难巳. 痹在皮脉则受邪浅, 故易治 也.凡痹病日久内传所合之脏, 则为五脏之痹. 若其人中虚受邪, 则 难治多死, 其人脏实而不受邪, 复还于外, 则易治多生. 假如久病皮 痹,复感于邪, 当内传肺而为肺痹, 若无胸满而烦喘咳之证, 则是脏 实不受邪. 余脏仿此.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痹入脏腑证 属性:4.肺痹烦满喘咳嗽, 肾胀尻踵脊代头, 脾呕痞硬肢懈堕, 心烦悸噫 恐时休, 数饮卧惊肝太息, 饮秘胀泻在肠究, 胞秘沃痛鼻清涕, 三焦 胃附胆无忧. 【注】久病皮痹, 复感于邪, 见胸满而烦喘咳之证, 是邪内传于肺, 则为肺痹也. 久病骨痹, 复感于邪, 而见腹胀, 尻以代踵, 足挛不伸 ,脊以代头, 伛偻不直之证, 是邪内传于肾, 则为肾痹也. 久病肌痹 ,复感于邪, 而见呕涎心下痞硬, 四肢懈堕之证, 是邪内传于脾, 则 为脾痹也. 久病脉痹, 复感于邪, 而见心烦, 心悸, 嗌干, 噫气, 有 时则恐之证, 是邪内传于心, 则为心痹也. 久病筋痹, 复感于邪, 而 见喜饮小便数多, 夜卧则惊, 太息之证, 是邪内传于肝, 则为肝痹也 .久痹不巳复感于邪, 脏实不受而传腑者, 凡见喜饮小便秘, 不胀则 泻,不泻则胀之证, 是邪内传于大小肠, 则为肠痹也. 凡见少腹胞中 ,按如沃汤状而痛, 小便秘涩, 鼻流清涕之证, 是邪内传于膀胱, 则 为胞痹也. 三焦之痹附于膀胱, 从水道也. 胃痹附于大, 小二肠, 从 传化也. 胆为清净之腑, 不受痹邪, 故曰无忧也. 小续命汤 增味五痹汤 5.痹虚加减小续命, 痹实增味五痹汤, 麻桂红花芷葛附, 虎羊耆草 二防羌. 【注】痹虚, 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 宜用加减小续命汤, 风胜行痹倍 防风, 寒胜痛痹倍附子, 湿胜着痹倍防己, 皮痹加黄耆或桂枝, 皮脉 痹加姜黄或加红花, 肌痹加葛根或加白芷, 筋痹加羚羊角或加续断, 骨痹加虎骨或加狗脊. 有汗减麻黄, 便溏减防己, 寒胜减黄芩加干姜 ,热胜减附子加石膏, 加减治之. 痹实, 谓气血实之人病诸痹也. 宜 用增味五痹汤, 即麻黄, 桂枝, 红花, 白芷, 葛根, 附子, 虎骨, 羚 羊角, 黄耆, 甘草, 防风, 防己, 羌活也. 行痹以羌活, 防风为主, 痛痹以麻黄, 附子为主, 着痹以防己, 羌活为主, 皮痹以黄耆, 桂枝 皮为主, 脉痹以红花, 桂枝为主, 肌痹以葛根, 白芷为主, 筋痹以羚 羊角为主, 骨痹以虎骨为主, 增味于五痹治之可也. 木通汤 附子五苓散 苍术五苓散 6.三痹木通长流水, 湿加防己风羌防, 寒痹附麻分汗入, 胞肠五苓 附子苍. 【注】三痹; 谓行痹, 痛痹, 着痹也. 宜用木通一味, 不见水者二两 ,以长流水二碗, 煎一碗, 热服取微汗, 不愈再服, 以愈为度. 若其 痛上下, 左右流走相移者, 加羌活, 防风以袪风邪. 其痛苦甚者, 有 汗加附子, 无汗加麻黄, 以去寒邪. 其痛重着难移者, 加防己以胜湿 邪.其所应加之药, 不可过三钱, 弱者俱减半服. 胞痹宜用五苓散加 附子, 肠痹宜五苓散加苍术, 以利寒饮也. 五苓散方在伤寒门. 三痹汤 独活寄生汤 7.三痹十全无白术, 牛秦续杜细独防, 独活加桑除耆续, 入脏乘虚 久痹方. 【注】三痹, 谓三痹汤, 即十全大补汤无白术, 加牛膝, 秦艽, 续断 ,杜仲, 细辛, 独活, 防风也. 独活, 谓独活寄生汤, 根据三痹汤方加 桑寄生, 除去黄耆, 续断也. 此皆治五痹不巳, 乘虚入脏, 反留连日 久,谓理痹病之方也. 黄耆益气汤 8.黄耆益气虚皮痹, 皮麻不知痒与疼, 补中益气加红柏, 味秋芩夏 桂加冬. 【注】气实麻木, 用小续命汤加麻黄治之. 气虚麻木, 用黄耆益气汤 ,即补中益气汤加红花, 黄柏也. 秋加五味子, 夏加黄芩, 冬加桂枝 皮. 蠲痹汤 加味升阳散火汤 9.蠲瘟冷痹身寒厥, 附归耆草桂羌防, 肌热如火名热痹, 羚犀升阳 散火汤. 【注】蠲痹汤, 即附子, 当归, 黄耆, 炙草, 官桂, 羌活, 防风, 治 痹病而身寒无热, 四肢厥冷, 名曰冷痹也. 加味升阳散火汤, 即内伤 门升阳散火汤加羚羊角, 犀角, 治痹病而肌热如火, 名曰热痹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痿病总括 属性:1.五痿皆因肺热生, 阳明无病不能成, 肺热叶焦皮毛瘁, 发为痿躄 不能行, 心热脉痿胫节纵, 肾骨腰脊不能兴, 肝筋拘挛失所养, 脾肉 不仁燥渴频. 【注】五痿, 心, 肝, 脾, 肺, 肾之痿也. 痿属燥病, 故皆因肺热而 生也. 阳明者, 五脏六腑之海, 主润宗筋. 阳明无病, 则宗筋润, 能 束骨而利机关, 虽有肺热不能成痿也. 肺热叶焦, 阳明虚弱, 津液不 化,筋骨失养, 皮毛瘁痿, 发为痿躄不能行也. 因而心气热为脉痿, 则经节纵而不任地, 肺兼心病也. 因而肾气热为骨痿, 则腰脊不能兴 举,肺兼肾病也. 因而肝气热为筋痿, 则筋失所养, 拘挛不伸, 肺兼 肝病也. 因而脾气热为肉痿, 则胃燥而渴, 肌肉不仁, 肺兼脾病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痿痹辨似 属性:2.痿病足兮痹病身, 仍在不疼痛里分, 但观治痿无风药, 始晓虚实 别有因. 【注】痿痹之证, 今人多为一病, 以其相类也. 然痿病两足痿软不痛 ,痹病通身肢节疼痛. 但观古人治痿, 皆不用风药, 则可知痿多虚, 痹多实, 而所因有别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痿病治法 属性:3.痿燥因何治湿热, 遵经独取治阳明, 阳明无故惟病肺, 胃壮能食 审证攻, 控涎小胃湿痰热, 阳明积热法三承, 胃弱食少先养胃, 久虚 按证始收功. 【注】痿属燥病, 因何而用治湿热苦燥之药? 盖遵『内经』之治法, 独取于阳明胃也. 故胃家无病, 虽有肺热, 惟病肺而不病痿也. 是知 病痿者, 胃家必有故也. 或湿热, 或积热, 或湿痰, 不论新久, 若胃 壮能食, 当先审证攻之. 胃有湿痰, 用控涎丹攻之. 有湿热者, 用小 胃丹攻之. 有积热者, 用三承气汤攻之. 此治胃壮能食之法也. 若胃 弱饮食减少, 气血津液不足, 当先以补养脾胃为主. 其有久病留连, 诸虚燥热, 或攻下之后调理, 当审证治之, 始收全功也. 加味二妙汤 4.加味二妙湿热痿, 两足痿软热难当, 防己当归川萆薢, 黄柏龟板 膝秦苍. 【注】热难当, 谓两足热难当也. 膝秦苍, 谓牛膝, 秦艽, 苍术也. 清燥汤 虎潜丸 十全大补汤 加味金刚丸 5.时令湿热清燥效, 阴虚湿热虎潜灵, 久虚痿软全金主, 萆瓜牛菟 杜苁蓉. 【注】清燥汤在内伤门. 虎潜丸有成方. 全金主, 谓十全大补汤, 加 味金刚丸, 久病气血虚, 以十全大补汤为主, 筋骨痿软, 以加味金刚 丸为主. 加味金刚丸, 即萆薢, 木瓜, 牛膝, 菟丝子, 杜仲, 肉苁蓉 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脚气总括 属性:1.脚气风寒湿热病, 往来寒热状伤寒, 腿脚痛肿热为火, 不肿不热 是寒干. 【注】脚气内有湿热, 外感风寒, 相合为病, 故往来寒热, 状类伤寒 .两脚腿痛肿热如火者, 是火盛也. 不肿不热而痛者, 是寒盛也, 名 曰干脚气.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脚气死证 属性:2.脚气脉急少腹顽, 不三五日入心间, 呕吐喘满目额黑, 恍忽?? 妄 命难全. 【注】脚气脉急, 少腹顽木, 不知痛痒, 不过三, 五日内, 其邪必入 心间, 若入心间, 呕吐喘满, 是为脚气冲心之证. 目额皆黑, 恍惚?? 妄,则是水来克火之征, 故曰命难全也. 攒风散 羌活导滞汤 胜湿饼子 五积散 独活寄生汤 3.脚气表解攒风散, 麻桂杏草萆乌良, 里解导滞羌独活, 防己当归 枳大黄, 湿盛重肿胜湿饼, 二丑荞面遂成方, 寒湿五积加附子, 寒虚 独活寄生汤. 【注】初病脚气, 表实无汗, 用攒风散汗之, 即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萆薢, 炮川乌也. 里实热盛, 二便不利, 用羌活导滞汤下之, 即羌活, 独活, 防己, 当归, 枳实, 大黄也. 湿盛重肿, 用胜湿饼子 ,即黑丑, 白丑头末, 甘遂末, 各五钱, 荞麦面一两五钱, 水和作饼 ,三钱, 煮熟, 空心茶清服逐之. 寒湿者, 用五积散加附子治之, 方 在伤寒门. 寒虚者, 用独活寄生汤补之, 方在痹门. 当归拈痛汤 4.当归拈痛虚湿热, 茵陈四苓与羌防, 人参当归升苓草, 苦参知母 葛根苍. 【注】湿热脚气而形气虚者, 宜用当归拈痛汤, 即茵陈,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羌活, 防已, 人参, 当归, 升麻, 黄芩, 甘草, 苦参 ,知母, 葛根, 苍术也. 加味苍柏散 5.加味苍柏实湿热, 二活二术生地黄, 知柏芍归牛膝草, 木通防己 木瓜榔. 【注】湿热脚气而形质实者, 宜用加味苍柏散, 即羌活, 独活, 苍术 ,白术, 生地黄, 知母, 黄柏, 赤芍, 当归, 牛膝, 甘草, 木通, 防 己,木瓜, 槟榔也. 大防风汤 6.两膝肿大而疼痛, 髀胫枯细鹤膝风, 大防风附羌牛杜, 十全大补 减茯苓. 【注】两膝肿大疼痛, 膝上至髀, 膝下胫足枯细, 但存皮骨, 两膝状 若鹤膝, 故名鹤膝风也. 宜大防风汤, 即防风, 附子, 羌活, 牛膝, 杜仲, 人参, 白术, 炙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炙耆, 肉桂也 .此病若得之于痢疾病后者, 名曰痢风, 亦用此方. 医宗金鉴 四十卷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内伤总括 属性:1.内伤劳役伤脾气, 饮食伤胃伤其形, 伤形失节温凉过, 气湿热暑 火寒中. 【注】劳役伤气, 伤元气也. 饮食伤形, 伤胃腑也. 伤气宜补, 有热 中,湿热, 暑热, 火郁, 寒中之不同. 伤形宜消, 有饮食失节, 过于 温凉之不一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内伤外感辨似 属性:2.内伤脉大见气口, 外感脉大见人迎, 头疼时痛与常痛, 恶寒温解 烈火仍, 热在肌肉从内泛, 热在皮肤扪内轻, 自汗气乏声怯弱, 虽汗 气壮语高声, 手心热兮手背热, 鼻息气短鼻促鸣, 不食恶食内外辨, 初渴后渴少多明. 【注】内伤外感脉皆大, 内伤之脉, 气口大于人迎, 不似外感之脉, 人迎大于气口也. 内伤外感皆头痛, 内伤之头痛有时而痛, 有时不痛 ,不似外感之头痛, 常常而痛不休也. 内伤外感皆恶寒, 内伤之恶寒 得就温衣而即解, 不似外感之恶寒, 虽近烈火而仍恶也. 内伤外感皆 发热, 内伤之发热, 热在肌肉, 以手扪之, 热从内泛, 不似外感之发 热,热在皮肤, 以手扪之, 热自内轻也. 内伤外感皆自汗, 内伤之自 汗,气短乏声怯弱, 不似外感之自汗, 气壮促语声高也. 内伤外感手 皆热, 内伤之热手心热, 不似外感之热, 手背热也. 内伤外感皆鼻不 和,内伤之鼻息气短而喘, 不似外感之鼻息, 气促而呜也. 内伤外感 皆不食, 内伤之不食口中无味, 不似外感之不食, 闻食则恶也. 内伤 外感皆渴, 内伤之渴初病即渴, 其饮甚少, 不似外感之渴, 三日后始 渴,其饮甚多也. 补中益气汤 3.补中益气升阳清, 热伤气陷大虚洪, 头痛表热自汗出, 心烦口渴 畏寒风, 困倦懒言无气动, 动则气高喘促声, 保元甘温除大热, 血归 气术补脾经, 佐橘降浊散滞气, 升柴从胃引阳升, 阴火肾躁加地柏, 阳热心烦安神宁. 【注】补中益气汤治内伤, 清阳下陷, 因劳役过度, 热伤元气故脉虚 大而洪也. 内伤头痛, 时作时止也. 内伤表热, 尝自汗出也. 心烦, 气虚恶烦劳也. 口渴, 气陷不蒸化也. 畏寒畏风, 表气虚失卫也. 困 倦懒言, 气乏不周也. 动则气喘上气, 不足息也. 保元, 谓人参, 黄 耆,甘草, 名保元汤也. 臣当归和脾血, 白术益脾气, 佐橘皮降浊, 散胸中滞气, 升, 柴, 升清, 从胃中引阳也. 阴火时显躁热, 加黄柏 ,生地, 补水救阴. 阳热昼夜心烦, 合朱砂安神丸, 泻火安神. 调中益气汤 4.调中弦洪缓沉涩, 湿热体倦骨酸疼, 气少心烦忽肥瘦, 口沫食出 耳鸣聋, 胸膈不快食无味, 二便失调飧血脓, 保元升柴苍橘柏, 去柏 加木亦同名. 【注】调中益气亦治内伤, 清气下陷, 浊气上乘, 清浊相干而兼湿热 者,故二便不调, 飧泻脓血也. 此汤与补中益气汤, 虽互相发明, 然 其证脉则不可不分别也. 内伤之病, 脾胃元气一虚, 四脏失其调和, 所以五脏之脉, 交相混见, 故肝弦, 心洪, 脾缓之脉反见于上. 按之 沉涩, 肺脉而反见于下也. 身肢重倦, 气不周也. 骨节酸疼, 血不荣 也.气少, 中气乏也. 心烦, 心血少也. 忽肥忽瘦者, 火乘土位, 上 并阳分, 则血脉上行而上盛, 故面赤红而肥; 下并阴分, 则血脉下行 而上虚, 故面青白而瘦. 即今之虚损病人, 早则面青白瘦而恶寒, 午 后则面红赤肥而发热者是也. 口沫, 谓口中沃沫, 脾不散精也. 食出 ,谓食入反出, 胃虚不纳也. 耳鸣聋, 谓耳鸣, 耳聋, 阴火上冲也. 胸膈不快, 浊气滞也. 饮食无味, 胃气伤也. 二便不调, 谓大便时泻 不泻, 小便时利不利, 脾湿不分也. 飧, 谓完谷不化之飧泻, 脾虚湿 不化也. 血脓, 谓大便后或见脓见血, 脾湿热酿成也. 保元, 谓保元 汤,即人参, 黄耆, 炙草, 升麻, 柴胡, 苍术, 橘皮, 黄柏也. 去黄 柏加木香, 亦名调中益气汤, 以热少气不和者宜之也. 升阳益胃汤 5.内伤升阳益胃汤, 湿多热少抑清阳, 倦怠懒食身重痛, 口苦舌干 便不常, 洒洒恶寒属肺病, 惨惨不乐乃阳伤, 六君白芍连泽泻, 羌独 黄耆柴与防. 【注】内伤气虚, 湿多热少, 遏抑春生清气不得上升脾胃之证, 宜服 此汤. 其证倦怠懒食, 身重而痛, 口苦舌干, 便不常, 谓大便不调 , 小便频数不如常也. 洒洒恶寒, 卫气不足, 属肺皮毛之病也. 惨惨不 乐,面色不和, 乃阳气伤而不伸也. 六君, 谓人参, 白术, 茯苓, 炙 草,橘皮, 半夏也. 加白芍, 黄连, 泽泻, 黄耆, 羌活, 独活, 柴胡 ,防风, 即是升阳益胃也.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6.补中升阳泻阴火, 火多湿少困脾阳, 虽同升阳益胃证, 然无泻数 肺阳伤. 补脾胃气参耆草, 升阳柴胡升与羌, 石膏芩连泻阴火, 长夏 湿令故加苍. 【注】内伤气虚, 热多湿少, 阴火困脾, 阳气不得上升, 脾胃之证, 宜服此方. 此方所治, 虽同升阳益胃之证, 然无大便不证, 小便频数 ,洒洒恶寒肺病, 惨惨不乐阳伤之证也. 内伤补中, 调中, 益胃等汤加减法 7.冬加姜桂草蔻益, 秋芍白蔻缩槟榔, 夏月气冲芩连柏, 春加风药 鼓清阳, 长夏沉困精神少, 人参麦味泽苓苍. 肺热咳嗽减参去, 春加 金沸款冬芳, 夏加麦冬五味子, 秋冬连根节麻黄. 头痛蔓荆甚芎入, 巅脑?? 本苦细尝. 沉重懒倦或呕逆, 痰厥头疼半夏姜. 口干嗌干或 表热, 加葛生津清胃阳. 大便燥涩元明粉, 血燥归桃熟大黄, 痞胀香 砂连枳朴, 寒减黄连加炒姜. 胃痛草蔻寒益智, 气滞青皮白蔻香. 腹 痛芍草芩桂审, 脐下痛桂熟地黄. 内外烦疼归和血, 胁下痛急草柴良 .身重脚软己苍柏, 身疼发热?? 防羌. 【注】冬加干姜, 官桂, 草豆蔻, 益智, 助阳气也. 秋加白芍, 白豆 蔻,缩砂仁, 槟榔, 助燥收也. 夏月加黄连, 黄芩, 黄柏, 降阴火也 .或腹中气上冲逆, 属阴火冲上, 虽非夏月亦加之. 春加风药, 谓羌 活,独活, 防风,?? 本之类, 佐参耆之品, 能鼓清阳之气上升也. 长 夏身肢沉困, 精神短少, 加人参, 麦冬, 五味子, 恐暑伤气也. 加泽 泻,茯苓, 苍术, 去脾湿也. 肺中有热咳嗽, 减人参, 远肺热也. 春 加金沸草, 款冬花, 散肺风也. 夏加麦冬, 五味子, 保肺气也. 冬加 连根节麻黄, 散肺寒也. 头痛加蔓荆子, 引太阳也. 痛甚加川芎, 上 行捷也. 巅痛脑痛加?? 本, 入督脉也. 苦头痛加细辛, 走少阴也. 痰厥头痛, 沉重懒倦, 或呕逆痰涎, 加半夏, 生姜, 治痰逆也. 口干 嗌干, 或表发热, 加葛根, 生津解肌也. 大便燥涩加元明粉, 血虚燥 加当归, 血实燥加桃仁, 热实燥加大黄, 心下痞胀气不快加木香, 食 不消加砂仁, 心下结热加黄连, 心下结气加枳实, 胃气壅塞加厚朴. 如胃中寒, 或冬月, 减去黄连, 加炒干姜. 胃痛加草豆蔻, 胃寒或唾 沫加益智, 气满不快加白豆蔻, 青皮, 腹痛加白芍, 甘草, 审其有热 加黄芩, 有寒加官桂. 脐下痛加肉桂, 熟地黄. 腹内身外刺痛, 此属 血涩不足, 加当归以活血也. 胁下痛或急缩, 加甘草, 柴胡, 以和肝 也.身重脚软, 加防己, 苍术, 黄柏, 去湿热在内也. 身痛发热, 加 ??本, 防风, 羌活, 疏风在表也. 清暑益气汤 清燥汤 8.长夏湿暑交相病, 暑多清暑益气功, 汗热烦渴倦少气, 恶食尿涩 便溏行, 补中去柴加柏泽, 麦味苍麴甘葛青, 湿多痿厥清燥地, 猪茯 柴连减葛青. 【注】长夏之令, 暑湿炎蒸, 交相为病. 暑多湿少为病, 其证则自汗 身热, 心烦口渴, 倦困少气恶食, 小便涩少, 大便稀溏, 宜清暑益气 汤,即补中益气汤去柴胡, 加黄柏, 泽泻, 麦冬, 五味子, 苍术, 神 曲,甘葛, 青皮也. 若湿多暑少为病, 则成痿厥之证, 腰以下痿软, 难于转动, 行走不正, 两足欹侧, 宜清燥汤, 即本方更加生地, 猪苓 ,茯苓, 柴胡, 黄连, 减去甘葛, 青皮也. 升阳散火汤 火郁汤 9.血虚胃弱过食凉, 阳郁于脾散火汤, 肌肤筋骨肢困热, 扪之烙手 热非常, 羌独芍防升柴葛, 人参二草枣生姜, 火郁加葱减参独, 恶寒 沉数发之方. 【注】二草, 炙甘草, 生甘草. 恶寒, 谓身虽有如是烙手之热而反恶 寒.脉来沉数, 则可知火郁肌里, 宜以此方发之. 白术附子汤 加味理中汤 10.内伤水来侮土病, 寒湿白术附子汤, 涎涕腹胀时多溺, 足软无力 痛为殃, 腰背胛眼脊背痛, 丸冷阴阴痛不常, 苍附五苓陈半朴, 虚宜 理中附苓苍. 【注】东垣内伤, 热中之病, 用补中益气汤; 寒中之病, 用白术附子 汤.寒中为水来侮土, 寒湿之病, 其证内则腹胀多溺涎涕, 外则足软 胛脊腰背睾丸痛. 脾胃寒湿而气不虚者, 宜用是方, 即五苓散加苍术 ,附子, 陈皮, 半夏, 厚朴也. 若脾胃寒湿而气虚者, 则宜用理中汤 加附子, 茯苓, 苍术是也. 人参资生丸 11.资生脾胃俱虚病, 不寒不热平补方, 食少难消倒饱胀, 面黄肌瘦 倦难当. 【注】缪仲醇制资生丸方, 为脾胃俱虚, 不寒不热平补之药. 其所治 之证, 乃饮食减少, 过时不化, 倒饱胀闷, 面色痿黄, 肌肉渐瘦, 困 倦无力也. 方见诸书, 故不录药味. 清胃理脾汤 12.清胃理脾治湿热, 伤食平胃酌三黄, 大便粘秽小便赤, 饮食爱冷 口舌疮. 【注】清胃理脾汤, 即平胃散加黄连, 黄芩, 大黄也. 酌三黄者, 谓 有热滞而不实者, 不可入大黄也. 伤食, 谓伤食病证, 如痞胀, 哕呕 ,不食, 吞酸, 恶心, 噫气之类. 更兼大便粘臭, 小便赤涩, 饮食爱 冷,口舌生疮, 皆伤醇酒厚味, 湿热为病之证也. 理中汤 13.理中治虚寒湿伤, 食少喜热面青黄, 腹痛肠呜吐冷沫, 大便腥秽 似鸭溏. 【注】白术附子汤, 治脾胃寒湿形气实者也. 理中汤, 治脾胃寒湿形 气虚者也. 虚者, 其证食少, 喜食热物, 面色青黄, 腹痛肠鸣, 吐冷 涎沫, 大便腥秽不臭, 似鸭粪澄彻清溏也, 故宜此汤. 消食健脾丸 14.胃强脾弱脾胃病, 能食不化用消食, 平胃炒盐胡椒共, 麦蘖查麴 白蒺藜. 【注】脾胃病中, 有胃强脾弱一证, 胃强所以能食, 脾弱不能消化. 宜服消食健脾汤丸, 助其消化. 用苍术, 陈皮, 厚朴, 甘草, 炒盐, 胡椒, 山查, 神麴, 麦芽, 白蒺藜, 末, 蜜丸服之. 更节其饮食, 自 然脾胃和而能健运矣. 开胃进食汤 15.开胃进食治不食, 少食难化胃脾虚, 丁木藿香莲子朴, 六君砂麦 与神麴. 【注】此方治不思饮食, 少食不能消化, 脾胃两虚之证. 方即六君子 汤,加丁香, 木香, 藿香, 莲子, 厚朴, 缩砂, 麦芽, 神麴也. 平胃散 16.一切伤食脾胃病, 痞胀哕呕不能食, 吞酸恶心并噫气, 平胃苍朴 草陈皮, 快膈枳术痰苓半, 伤谷二芽缩神麴, 肉滞山查面莱菔, 滞热 芩连柏大宜. 【注】伤食等证, 宜用平胃散, 即苍术, 厚朴, 甘草, 陈皮也. 快膈 加枳实, 白术, 有痰加半夏, 茯苓. 伤谷滞者, 加麦芽, 谷芽, 缩砂 ,神麴. 伤肉滞者, 加山查. 伤面滞者, 加莱菔. 有热者, 加黄芩, 黄连, 黄柏, 大黄, 酌而用之. 葛花解酲汤 17.葛花解酲发酒汗, 懒食热倦呕头寒, 参葛四苓白蔻缩, 神麴干姜 陈木青. 【注】伤酒宜用葛花解酲汤汗之, 汗出立愈. 其证头痛懒食, 呕吐身 热,倦怠而烦, 似乎外感而实非外感, 皆因酒所致也. 方即人参, 葛 花,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蔻, 缩砂, 神麴, 干姜, 陈皮, 木 香,青皮. 秘方化滞丸 18.秘方化滞寒热滞, 一切气积痛攻方, 巴豆醋制棱莪术, 青陈连半 木丁香. 【注】秘方化滞丸, 治不论寒热一切气滞积痛, 攻下之妙药也. 即巴 豆,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 黄连, 半夏, 木香, 丁香也. 此方出 『丹溪心法』附余书中, 屡试屡验, 按证随引, 量其老少虚实, 增损 进退, 以意用之, 久久自得其效.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虚劳总括 属性:1.虚损成劳因复感, 阳虚外寒损肺经, 阴虚内热从肾损, 饮食劳倦 自脾成, 肺损皮毛洒寒嗽, 心损血少月经凝, 脾损食少肌消泻, 肝损 胁痛懒于行. 肾损骨痿难久立, 午热夜汗骨蒸蒸, 从下皮聚毛落死, 从上骨痿不起终. 恐惧不解则伤精, 怵惕思虑则伤神, 喜乐无极则伤 魄,悲哀动中则伤魂, 忧愁不巳则伤意, 盛怒不止则伤志, 劳倦过度 则伤气, 气血骨肉筋精极. 【注】虚者, 阴阳, 气血, 荣卫, 精神, 骨髓, 津液不足是也. 损者 ,外而皮, 脉, 肉, 筋, 骨, 内而肺, 心, 脾, 肝, 肾消损是也. 成 劳者, 谓虚损日久, 留连不愈, 而成五劳, 七伤, 六极也. 因复感者 ,谓不足之人, 阳虚复感外寒, 则损从皮毛肺始; 阴虚更生内热, 则 损从骨髓肾始; 内伤饮食劳倦, 则损从肌肉脾始. 此虚损成劳之因,
本文档为【杂病心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409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4KB
软件:Word
页数:5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06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