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NS泼盆凉水

SNS泼盆凉水

举报
开通vip

SNS泼盆凉水从一个SNS换到另一个SNS的成本是多大 话说SNS除了“社会性网络服务”这个解释之外,还有另一个更常用的解释就是“社交网站”。对于大部分的SNS网站来说并不是指“社会性网络服务”,因为除了玩玩WebGame长长级之外,看不出其本质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所以我们现在说的SNS基本上指的是“社交网站”。 换成这样的解释,那标题即可说成是“从一个社交网站换到另一个社交网站的成本是多大”。当然这里指的社交网站专指的是国内的SNS网站。事实上,国内的所谓SNS网站,除了少数专业性的垂直SNS社区(如...

SNS泼盆凉水
从一个SNS换到另一个SNS的成本是多大 话说SNS除了“社会性网络服务”这个解释之外,还有另一个更常用的解释就是“社交网站”。对于大部分的SNS网站来说并不是指“社会性网络服务”,因为除了玩玩WebGame长长级之外,看不出其本质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所以我们现在说的SNS基本上指的是“社交网站”。 换成这样的解释,那标题即可说成是“从一个社交网站换到另一个社交网站的成本是多大”。当然这里指的社交网站专指的是国内的SNS网站。事实上,国内的所谓SNS网站,除了少数专业性的垂直SNS社区(如专注于IT圈的5Gme)外,基本上都只是套着SNS外套的WebGame网站而已。 在这样的一群SNS网站中,从其中一个换到另一个的成本是有的,但成本不大。 由于缺乏真正吸引用户的核心应用,只是在靠WebGame撑着场面,所以用户在这样的SNS网站里建立的关系网并不牢固,甚至可以说并没有建立真正的关系网,有的只不过是为了诸如偷菜方便而加的名为好友实为陌生人的ID号而已。对于这样的关系网络来讲,可以很快的在一个新的SNS网站中建立,这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丢弃也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而另一个造成关系网络在转移网站中成本降低的原因是,对很多用户来说,并不只是拥有一个SNS网站的帐号,再加上SNS网站的从邮箱导入好友功能,在不同的网站中的好友关系网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 国内互联网的模拟能力向来是超群的,只要A网站有的WebGame,B网站很快也就会有,所以这对于用户来说,从一个网站换到另一个网站,该有的功能还是有,能玩的游戏还是可以玩。这里真正的成本应该就是在一个网站中的游戏积累起来的等级积分之类的属性。如果这些属性将来都由第三方开方商进行存储,那么这些数据将可以随用户一并转移,这样换一个SNS网站的WebGame方面的成本也将几近为零。 当然,还没有任何一个SNS网站傻到会让这些用户数据上第三方开发商掌控。 而在用户的操作习惯来说,这方面的成本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谈,Facebook的界面架构已经成一种标配,用户的习惯也已经被养成,所以没有SNS网站会想着去改变这个习惯。于是不论到哪个网站,界面的结构几乎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视觉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而已,所以这对用户转移网站来说,并不构成什么额外的成本。 真正造成用户转移网站的成本应该是用户自身创造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比如上传的相片等,除了内容本身,还有由内容衍生出的诸如评价之类的内容,这些才是用户转移网站中相对较高的成本。 额外的一个猜测:对于SNS网站中的文字内容来讲,大部分仍然只是一句话的形式而已,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大段的有价值的文字内容,一般还是写在博客上的居多,毕竟博客才是做为思想承载的好地方。 也许用户转移网站还有一个成本,那就是在浏览器习惯了输入的网址,要换成另一个网站的话,需要适合一段时间。 再给SNS网站泼盆凉水 前段时间,又一个SNS网站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量互联网人士的关注,那就是搜狐推出的“白社会”。除去依托于搜狐这个大平台外,还因为其在细节方面的设计要比现有的SNS网站更到位一些。 然而即使“白社会”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诞生的,在设计上也许要好于那些前辈们,但却依然没能解决SNS网站最核心的东西——优质的内容。“白社会”依然如同其他的SNS网站一样,是一个娱乐性质的网站,甚至可以说,撑起“白社会”半边天空以上的,仍然是WebGame。 也许搜狐推出“白社会”的目的本来就不在于要将它打造成一个足够经典的产品,只是搭上SNS热的顺风车给门户多一个配置而已。新浪有了,腾讯有了,搜狐当然不能落下。 事实上,在这些门户网站配备的SNS社区里,腾讯是做得最好的,腾讯对于用户的粘性是做得最好的,甚至可以说腾讯是目前国内最好的SNS社区搭建者。 国内众多的SNS网站因为一直无法基于用户产生优质的内容,所以只能沦为靠WebGame来聚集人气的娱乐性质的网站。然而这样的网站又是很容易让用户产生疲劳感的,所以用户粘性到了后期会下掉得很厉害,网站的持续发展性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而门户网站庞大的架构更是无法为SNS社区提供一个准确的着落点,相较而言,垂直性质网站的SNS社区化之路会更行得通,只是关键仍在于能否为这个社区提供一个可以产生优质内容的核心。 用户之间的关系网,并不是靠抢几个车位、偷几棵菜等小把戏就能建立的,这样的关系网犹如建立的空中楼阁一样,是虚无缥缈的,实际价值也不大。 现在的SNS网站只能是空余时间的休闲,说白了就是增强了沟通的WebGame站而已,社会性网络在这里仍然只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理论! SNS网站之死 国内的互联网向来缺乏创新模式,但从来不缺乏抄袭模式,特别是在所谓的Web2.0的时代,抄袭国外互联网的模式显得尤为突出,竟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 Twitter火了,于是国内“饭否”、“叽歪”、“滔滔”们纷纷在互联网上出来冒泡,一时之间炒得微博客服务火热火热的;Youtube被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于是国内的“土豆”、“优酷”、“六间房”们纷纷向网络视频进军,一时之间又搅得互联网以为一个新黄金时代来临;Myspace成功后,“51.com”等又一批面向个人交友类的网站风风火火的上线从VC那拿投资;…… 而做为近一段时间被炒得火热火热的SNS(社会性网络服务),因了Facebook的红火,“海内”、“校内”们纷纷抢着在国人的面前上镜,而且不但身材一个样,竟然连长相都一模一样!因此也成就了国内目前为止最“正宗”、最“成功”的抄袭事件。 于是,任何一个在国外(说白点就是美国)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在中国都能找到雷同甚至是相同的版本。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技术已经不再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互联网上今天红了个Facebook,明天就有个海内、校内之类的“孪生兄弟”诞生的事情发生,而且还会有更多的后续“孪生兄弟”出生。最后,康盛创想干脆直接开发个开源的UCHome,于是建一个SNS类的网站的几乎不存在技术门槛的限制,建网站的费用也降至了最低,几乎只剩域名跟服务器的费用。于是几乎是一夜之间,相同长相不同名字的所谓SNS网站们横扫大半个互联网,成就了迄今为止国内互联网最大的模式抄袭事件。 可是SNS真的能成就国内互联网的下一个霸主吗? 当只有一个Facebook存在时,Facebook能红火翻天;如果两个Facebook同时存在呢?也许也能红火,但肯定没有仅有一个时那么红火,因为它的用户群被分散掉了;那么,当三个、四个……无数个Facebook同时存在呢?当一批的Facebook向网民涌来的时候,结果只会让网民感到困惑。 在我的理解里,SNS网站从最本质上来说,仍然只属于交友类的网站,只不过给这个交友加上了“实名制”还有其他的一些现如今交友类网站没有的功能,准确的说应该是以交友为基础衍生出一些附加的功能应用的交友网站,SNS网站只是在交友网站的基础上集成了一系列平常在网上所需要运用到的附加功能,只是更深一层次的交友网站而已。 因为国内大部分SNS网站都是直接使用开源程序来建的,所以网站的基础模式是如出一辙的,仅有几家独立开发的SNS网站也是完全抄袭了Facebook的模式,然后再制作添加一些小插件以适用于自己的用户。可是这些小插件一旦有一个SNS网站推出了,那么马上又会变成固定的一种功能。 可是如此单一的模式,却有不计其数的人在参与,就好比蛋糕就那么小,却有无数人再瞄着这块蛋糕。 SNS网站所要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毁誉参半的“实名制”,注册SNS网站时需要实名注册,还需要填写一些相关的真实信息,这是SNS网站所希望也是所提倡的。可是谁来保证这个个人隐私不会被泄露?一旦这个问题能不到保证,那么“实名制”无异于纸上谈兵。 SNS网站现在很火,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SNS网站很火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些互联网大佬们在炒作,炒作SNS这种“新兴”模式,于是网民们开始抱着凑热门的心情都去试一下这种所谓的“新兴”模式;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康盛创想的开源UCHome的推出,一下子将进入SNS网站领域的门槛降至了最低,于是很多站长都抱着试水的心态都去建个SNS网站,当成批的SNS网站从互联网上涌现的时候,网民们想不知道想不了解都困难。所以SNS网站这里面的用户数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虚假”的,并非是从本意上了解了SNS这个模式然后加入的。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SNS铺站,自然就少不了猛烈的撕杀,到最后能生存下来的SNS网站也许只剩那些背后有财团支持的企业。但即使是撕杀的最后仅剩下一个SNS网站,也不可能再成就一个Facebook! 如果说SNS模式在国内互联网能正常稳定的发展的话,肯定是在康盛创想推出UCHome之前。 SNS社区中群组难逃鸡肋宿命 SNS社区中群组难逃鸡肋宿命群组基本上是每个SNS社区的一个必备组件了,但是基本上没有一个SNS社区中群组能够真正火起来,这一现实情况使得SNS网站和使用群组的用户感到很困惑和尴尬。为什么一向作为社区的最有聚合人气效果的“话题”类工具,却在SNS社区中被冷落呢? 事实上,群组是第二代社区的产物,比起第一代的BBS论坛,群组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它比BBS最大的进步在于开放度和自由度。任何一个BBS网站,总是会有热版和冷版,并且往往是热版越来越热,冷版越来越冷。这个现象也很正常,因为论坛的架构是基于“注意力焦点”,热点版块的话题以及话语领袖总是能够吸引最广泛的群体关注度的。但是这样的架构也限制了话题的扩展性和人群的自组织。从这个角度来看,BBS论坛可以归于“大众社区”,而群组的结构则是偏向于“小众社区”的需求,一小部分人,需要小范围群体的交流。同样是发帖,同样是期望得到别人的回应,但是需求特性是不同的,群组里发帖,希望的不是最大范围的群体回应,而是“三两知己的会心共鸣”,单个群组发展大了,也就会逐步向论坛化发展。所以,即使是分众结构做的最好的豆瓣,据统计,其热门小组也只占到了所有小组1%不到,但是话题数和访问量却占了超过60%以上。所以,即使是“长尾”,这个尾巴比起身子和头部仍然是比较小的。 追述社区发展历史,真正意义上成功的群组只有一个——百度贴吧。在百度贴吧迅猛发展的时候,很多网站都纷纷效仿,在功能和用户体验上都不比百度贴吧差,但是即使是Q吧以及搜狐贴吧都没有真正形成爆发式增长。原因很简单,百度贴吧的成功不在于贴吧本身的产品结构,而是在于它并非独立的社区产品,它是和百度的强大搜索引导密切相关的。因为巨大的搜索导入,这个互联网最大的应用成为贴吧能够成功的最大核心动力。无论是和BBS比较还是和其他社区比较,贴吧的用户使用成本都非常低,你根本不需要记住版块的名称,不需要记住斑竹和里面的话题,随时搜索就可以进入。事实上,对于百度贴吧本身来说,它的热度一定是和搜索热度相匹配的,所以它的长尾效应是来源于搜索的长尾效应的,并非来自于社区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长尾效应。 由于群组本身的产品架构,除了用户自建这一个特性外,它本身和BBS没有特别大的差异,由于也是发帖回应,新帖靠前这样的传统论坛机制,同样是以“话题”作为吸引关注和回应,因此,它在本身的内容吸引力和交互促进动力上也是遵循着论坛同样的原则,也就是说,除非群组的人群在加入群组之前本身就有很强的“信任关系”,否则它一定也是热版更热,冷版更冷。话题质量,回应人数,回应的质量,传播的途径,这些都会影响参与者的参与热情。一般来说,对于新论坛或者新群组,每日新帖更新少于5条,跟帖少于10条,总帖子页数少于3页以上,发帖人数少于20人,那么这类小组就比较难以形成持续的活跃。豆瓣相对来说,有一点例外,这基于两方面,一方面,豆瓣上的很多好友的建立是基于较强的信任关系;另外一方面,豆瓣以社区文化作为其非常重要的一个聚合因素,而这类社区文化则更多的是以“共同的话题内容”作为聚合的点,所以小众群体比较容易形成针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互(事实上,豆瓣的用户本身的UGC贡献度也比一般社区高) 前面讲了这么多,回到SNS的话题,SNS有几点特性对于群组的活跃分别有不同的影响,有好的方面 ,也有不好的方面。 1、SNS本身的信息组织和传播方式是通过以个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圈来传播的,内容的组织也是以关系来组织的,“我”看到的信息都是我的朋友创建和分享的信息,这些信息并不局限在某类“话题”。 而SNS的主要信息传播渠道是FEED(好友动态),大部分用户只通过这一主渠道来消费信息。用户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和调整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控制自己好友的品质,而这一点,基本上只有少数高端用户才会做,并且使用成本并不低。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于以话题来聚合人群的群组,在SNS社区架构下,本身就已经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它只占据了SNS中的二级渠道,所谓二级渠道,就是用户并不能在SNS网站的首要渠道(FEED)里面集中地看到,而只能通过好友FEED中的话题内容这个相对零散的入口来参与。而这种零散的入口结构,本身就不符合对于“话题消费”的社区用户的需求。事实上,大家可以看到百度贴吧的改版,原来百度贴吧只有一个搜索框,但是改版后的贴吧首页,增加了很多推荐内容和聚合专题,为什么要这么改,因为即使百度如此强大的搜索入口,依然无法满足“话题消费”的用户需求,用户需求上需要对聚合内容进行选择。所以现在的百度贴吧,事实上是兼顾了传统BBS的大众社区的需求和贴吧的分众社区的需求。 2、SNS对于群组有一方面应该是有力的,那就是SNS是基于关系型的社区,因此,从用户间的信任关系来说,比起纯话题社区应该具有更大的交互动力。按说,你的朋友发了一个话题,你应该比一个陌生人发一个话题更有回应的动力。 然而,两方面的因素,使得SNS对于群组的这一优势被消耗掉了。一方面是因为前面讲过的SNS的信息消费的主渠道已经被FEED占了,这就形成了用户在SNS网站形成了FEED消费的习惯,而不太愿意切换到话题消费去。另外一方面,在于目前大量的中国的SNS并非真正意义的基于现实人际关系的网络,比如,我的好友中,只有极少数是我熟悉是的人,虽然号称好友,但是很多依然是陌生人。这些“好友”甚至远远不如豆瓣里面彼此认同的“装13知音”更有交互动力。 所以,对于SNS来说,群组势必沦为鸡肋应用,这是由于用户信息消费的特性和SNS的信息组织形式特性本身所决定的。运营上基本上很难有太大促进。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一下:SNS社区里群组难以形成热度的原因: 1、没有巨大的搜索入口作为支撑 2、SNS主体信息引导渠道是基于人脉传播,而非“共同话题”,话题消费在SNS里是二级渠道。 3、群组由于曝光渠道的少,所以内容的数和量难以达到一个引发爆发响应的临界点。 4、SNS的人际关系大多是弱关系,所以很难形成基于关系的热回应。 最后,大家可以注意新浪朋友的做法,他们试图发挥新浪的特性(优质内容的普遍关注),整个SNS强调共同关注话题,把热门话题和话题搜索作为核心突出。但是这样的尝试我认为很难真正的成功,因为从根本上,SNS的基于人际信息交互传播的方式和基于共同话题的交互方式从结构上是冲突的,这样的整合会非常难。
本文档为【SNS泼盆凉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0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0-08-16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