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孙 宇 周宏峰 苏 婷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眼科,辽宁丹东 118002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0例,观察组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并分析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内膜功能的影响。...

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孙 宇 周宏峰 苏 婷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眼科,辽宁丹东 118002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0例,观察组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并分析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内膜功能的影响。结果 手术之后的第1、15、30天,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明显高于手术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1.20±0.32)、(0.98±0.23)、(0.69±0.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手术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为[(19.20±2.56)、(16.58±0.56)、(14.69±0.26)]mm明显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关键词 泪膜功能;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中图分类号] R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58-02 白内障属于一种典型的眼科疾病,在临床是非常见,且多发于老年群体。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的加剧,近年来,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白内障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对社会公共卫生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研究显示,影响患者内膜功能最重要的因素是白内障手术切口[1]。因此,该研究主要以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了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均为干眼症状,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全身结缔组织疾病,无影响泪膜稳定和泪液分泌的眼部用药史,均符合白内障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手术切口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有男性21例(25眼),有女性19例(22眼);年龄分布为45~70岁,平均年龄为(59.5±14.5)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85±1.95)年。对照组中有男性19例(21眼),女性21例(23眼);年龄分布为47~73岁,平均年龄为(61.5±15.5)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65±2.45)年。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极为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患者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体手术方法为: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角膜内皮镜、眼角A超;以及角膜曲率等等。然后均给与两组患者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处理,共点3次,每次15 min,同时选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点眼麻醉,浓度为5 g/L,并在术眼眼贴膜处放置已经进行常规消毒的铺巾,然后采用开睑器进行开睑处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于正上方角膜边缘透明角膜行水平直线切口,切口深度为角膜厚度的1/2,大小为3 mm,选用3 mm的穿刺刀刺入前房,并于1~3点方位角膜边缘用15°侧切口刀做辅助切口;给予对照组患者于角膜边缘后方1mm位置,11点半至12点半方向,以上方穹窿部为基底,行巩膜隧道切口,切口厚度为板层的1/2,弦长为3 mm,呈180°反眉弓状,巩膜隧道至透明角膜内2 mm左后处,选用3 mm的穿刺刀刺入前房,并于1~3点方位角膜边缘用15°侧切口刀做辅助切口,使内切口形成瓣膜状。手术过程中,均给与两组患者于前房注入粘弹剂,起到充填前房和保护患者角膜内皮的目的。然后选用撕囊镊进行连续环形撕囊,行超声乳化,充分水分离核与皮质,用双手法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利用植入器将聚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通过I/A进行粘弹剂的置换。所有患者均无需缝合切口,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用纱布对术眼进行遮盖处理。 1.3 观察指标 在进行手术前的第3天和进行手术之后的第1、15、30天对80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干眼主观症状。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BUT评分。干眼主观症状评分标准为:持续出现明显症状计3分,间断出现轻度症状计2分,偶尔出现计 1 分,未出现灼烧感、异物感以及干涩感记0分。干眼主观症状的总评分为3个主观症状相加,计分范围为0~9分。 1.4 统计方法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4.O软件实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组的构成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眼主观症状的得分比较 手术之后的第1、15、30天,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明显高于手术之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比较 手术之后的第1、15、30天,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手术之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白内障最安全有效地治疗方式是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从目前的实际条件来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与我国国情相符合且最有效的一种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式。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研究地不断深入,该手术方式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超声乳化术则属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最佳手术方式之一[2]。随着临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研究发现,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之后,由于手术切口导致的角膜闪光是影响患者裸眼视力的主要因素,这主要是由于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之后,患者角膜的形态发生了改变而引起[3]。患者角膜切口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术后角膜散光的程度,手术切口距离角膜越近,则散光程度越大,反之,如果手术切口距离角膜越远,则散光程度越小。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由手术带来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尤其是该手术很可能破坏患者的眼表结构,对患者泪膜功能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量研究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个月之后,仍然有近20%的患者无法恢复正常的泪膜功能,甚至部分患者的内膜功能与手术之前相比较显得更加不稳定,使患者眼部出现灼烧感、异物感、干燥感等各种不适症状[4]。 从结构方面来看,泪膜可以分为黏蛋白层、水液层和脂质层,是一种液体薄膜,附着于人体的眼球表面。相关研究发现,泪膜具有营养角膜,能够构成屈光间质,如果其量与质发生变化,将直接对泪膜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泪膜不稳定[5]。泪膜在正常情况下,能够使眼表皮细胞维持正常的功能和结构,而泪膜的结构组成部分包含了眼表上皮细胞所分泌的黏蛋白。因此,泪膜与眼表上皮细胞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相关研究发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表结构几乎没有影响,但能够导致泪膜功能的不稳定,泪膜造成较大的影响[6]。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通过实施手术之后,在术后的第1、15、30天,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明显高于手术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1.20±0.32)、(0.98±0.23)、(0.69±0.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手术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为[(19.20±2.56)、(16.58±0.56)、(14.69±0.26)]mm明显多于对照组。该结果提示,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能引发结膜上皮炎症,导致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出现干眼症状。由此表明,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相关研究发现,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之后给予人工泪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眼表面组织的黏度有所提高,有效降低对泪膜造成损伤,能够使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能够促进患者泪膜功能的恢复[7]。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8]报道的数据极为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时,为有效降低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应该合理选择手术切口,而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综上所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中不同手术切口的选择会对内膜功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该谨慎选择手术切口方式。而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是更为理想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江月,马立威,张劲松.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角膜的组织学改变[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4):77-79. [2] 陈光约,林淑玲,张采华.隧道巩膜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6,14(3):219-221. [3] 徐莺歌,刘冬瑞,张红.波形蛋白与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6(24):3-5. [4] 武胜霞.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86例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8(10):2-3. [5] 秋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折叠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的病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6(20):4-7. [6] 李毓霞.硬核白内障患者应用同轴微切口扭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9(20):7-8. [7] 王素芝.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5(8):5-7. [8] 赵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白内障20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3(21):7-9. (收稿日期:2014-12-08) 1
本文档为【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档
千万精品文档模板,下载即用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8-10-07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