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fl

fl

举报
开通vip

fl 甘肃发展年鉴·附录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Appendix 甘肃发展年鉴·附录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Appendix 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了全面掌握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省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全省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

fl
甘肃发展年鉴·附录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Appendix 甘肃发展年鉴·附录 Gansu Development Yearbook·Appendix 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了全面掌握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省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全省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决定,我省于2008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普查对象是在我省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经过全省各级普查办和有关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近两年的共同努力,全省经济普查的登记填报及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基本完成。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分层随机等距整群抽样方法,对14个市(州)、26个县(区)的数据质量进行了抽查,共抽查26个普查小区的331个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抽查比例约为2.21‰),1037户个体经营户(抽查比例约为1.64‰)。抽查汇总结果,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 2.92‰,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要求,经省政府批准,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将向社会发布经济普查公报。现将第一号公报发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08年末,全省共有法人单位94367个,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加9087个,增长10.66%;产业活动单位139866个,增加11140个,增长8.65%;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419146户,增加117247户,增长38.84%(详见表1)。 表1 单位数与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   单位数 (个) 比重 (%) 一、法人单位 94367 100 企业法人 40106 42.5 机关、事业法人 24910 26.4 社会团体及其他法人 29351 31.1 二、产业活动单位 139866 100 第二产业 17723 12.67 第三产业 122143 87.33 三、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 419146 100 第二产业 28760 6.86 第三产业 390386 93.14 2008年末,企业法人单位40106个,比2004年增加6818个,增长20.48%。其中,国有企业2122个,减少1959个,下降48%;集体企业2675个,减少2961个,下降52.54%;股份合作企业714个,减少248个,下降25.78%;联营企业192个,减少2个,下降1.03%;有限责任公司6233个增加367个,增长6.26%;股份有限公司1504个,增加637个,增长73.47%;私营企业25372个,增加10306个,增长68.41%;其他内资企业1045个,增加698个,增长201.1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是106个和143个,分别减少了13个和7个单位(详见表2)。 我省法人单位数名列前五位的市州依此是:兰州、天水、临夏、陇南、白银;产业单位数名列前五位的市州是:兰州、天水、陇南、临夏、定西;个体经营户较多的前五位市州是:兰州、天水、庆阳、平凉、陇南。 在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单位50434个,占36.06%;教育18760个,占13.41%;批发和零售业18057个,占12.91%,以上三个行业合计占62.38%(详见表4)。 表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   单位数 比 重 (个) (%) 合  计 40106 100 内资企业 39857 99.38 国有企业 2122 5.29 集体企业 2675 6.67 股份合作企业 714 1.78 联营企业 192 0.48 国有联营企业 28 0.07 集体联营企业 78 0.2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21 0.05 其他联营企业 65 0.16 有限责任公司 6233 15.54 国有独资公司 97 0.24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6136 15.3 股份有限公司 1504 3.75 私营企业 25372 63.26 其他企业 1045 2.6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06 0.26 外商投资企业 143 0.36 表3 单位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的地区分布   法人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 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 数量 (个) 比重 (%)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个) (%) (户) (%) 合 计 94367 100 139866 100 419146 100 兰 州 20774 22.01 25996 18.59 61586 14.69 嘉峪关 1423 1.51 2259 1.61 6467 1.54 金 昌 1927 2.04 2913 2.08 12743 3.04 白 银 7150 7.58 9386 6.71 28230 6.74 天 水 9308 9.86 14225 10.17 53416 12.75 武 威 6311 6.69 10273 7.34 28502 6.8 张 掖 5118 5.42 9075 6.49 30266 7.22 平 凉 5699 6.04 9164 6.55 33546 8 酒 泉 5364 5.69 7895 5.65 31747 7.58 庆 阳 6668 7.07 9639 6.89 35815 8.55 定 西 6645 7.04 10357 7.41 25369 6.05 陇 南 7268 7.7 11957 8.55 31947 7.62 临 夏 8115 8.6 11603 8.3 27338 6.52 甘 南 2597 2.75 5124 3.66 12174 2.9 表4 产业活动单位的行业分布   单位数(个) 比重(%) 合 计 139866 100 农、林、牧、渔业 * 1033 0.74 采矿业 1688 1.21 制造业 10997 7.8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932 1.38 建筑业 3106 2.2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605 1.8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822 1.3 批发和零售业 18057 12.91 住宿和餐饮业 2315 1.66 金融业 4689 3.35 房地产业 2221 1.5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496 2.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3531 2.5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43 1.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365 0.98 教育 18760 13.4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333 5.9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39 1.3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0434 36.06 *此处的农、林、牧、渔业为第二、三产业法人兼营的第一产业活动单位。 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较为集中的五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33566户,占55.72%;交通运输业56288户,占13.43%;住宿和餐饮业38187户,占9.1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6795户,占8.78%;工业26272户,占6.27%(详见表5)。 表5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的行业分布   单位数 (户) 比重 (%) 合计 419146 100 工业* 26272 6.27 建筑业 2488 0.59 交通运输业 56288 13.43 批发和零售业 233566 55.72 住宿和餐饮业 38187 9.11 房地产业 333 0.0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080 0.7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6795 8.78 教育 428 0.1 卫生和社会福利业 15133 3.6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041 0.73 其他 3552 0.84 * 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省第二、三产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3]数为447.85万人,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减少1.72万人,降低0.38%。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68.60万人,减少了12.52万人,降低6.91%;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79.26万人,增加10.81万人,增长4.03%。在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327.22万人,占73.06%;个体经营人员120.63万人,占26.94%。 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制造业72.79万人,占22.2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7.50万人,占17.57%;建筑业49.44万人,占15.11%;教育33.89万人,占10.36%;批发和零售业18.33万人,占5.6%(详见表6)。 表6 单位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从业人员(万人) 比 重(%) 合 计 327.22 100 农、林、牧、渔业 1.57 0.48 采矿业 14.58 4.45 制造业 72.79 22.2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97 2.44 建筑业 49.44 15.1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5.65 4.7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29 0.7 批发和零售业 18.33 5.6 住宿和餐饮业 6.66 2.03 金融业 8.5 2.6 房地产业 5.41 1.6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94 2.4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6.53 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62 1.1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76 0.54 教育 33.89 10.3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0 3.0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79 0.8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7.5 17.57 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1.34%、13.36%、22.21%、32.99%和30.1%。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共71.7万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21.91%;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共41.91万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12.81%(详见表7)。 表7 单位从业人员学历、职称、技术等级情况   从业人员(万人) 比重(%) 一、从业人员合计 327.22 100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 4.4 1.34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 43.72 13.36 具有大专学历者 72.68 22.21 具有高中学历者 107.94 32.99 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者 98.48 30.1 二、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合计 71.7 100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 7.3 10.18 具有中级技术职称者 26.32 36.71 具有初级技术职称者 38.08 53.11 三、具有技术等级证书人员合计 41.91 100 高级技师 1.34 3.2 技师 3.26 7.78 高级工 16.88 40.27 中级工 20.43 48.75 三、企业资产总额 2008年末,全省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额[3]为13527.05亿元,比2004年末增加5073.89亿元,增长60.02%。其中,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402.55亿元,比2004年末增加192.13亿元,增长5.98%;集体企业资产总额679.19亿元,减少8.23亿元,下降1.2%;股份合作企业资产总额882.31亿元,增加769.91亿元,增长684.97%;私营企业资产总额1483.58亿元,增加1013.28亿元,增长215.4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109.77亿元,增加8.54亿元,增长8.44%;外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212.96亿元,增加141.46亿元,增长197.85%(详见表8)。 表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亿元) 比重(%) 合 计 13527.05 100 内资企业 13204.32 97.61 国有企业 3402.55 25.15 集体企业 679.19 5.02 股份合作企业 882.31 6.52 联营企业 19.25 0.14 国有联营企业 5.4 0.04 集体联营企业 3.39 0.03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7.02 0.05 其他联营企业 3.44 0.02 有限责任公司 3413.47 25.24 国有独资公司 1390.02 10.28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2023.45 14.96 股份有限公司 3280.85 24.25 私营企业 1483.58 10.97 其他企业 43.12 0.32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09.77 0.82 外商投资企业 212.96 1.57 四、企业实收资本 2008年末,我省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不含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实收资本[4]总额为2839.53亿元,比2004年末增加956.56亿元,增长50.8%。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总额中,国家资本1425.32亿元,增加184.68亿元,增长14.89%;集体资本132.90亿元,减少80.64亿元,降低37.76%;个人资本502.16亿元,增加114.27亿元,增长29.46%;港澳台资本16.12亿元,减少12.07亿元,降低42.83%;外商资本42.60亿元,增加29.89亿元,增长235.16%。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本次普查未包括国际组织。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3)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是指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单位。即按照《民法通则》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具体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活动的个体劳动者。 [3]从业人员:是指2008年12月31日在第二、三产业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在岗的从业人员。未包括上述范围之外的从业人员。 单位从业人员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的年末实有人员数。包括: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港澳台方工作人员、兼职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但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4]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企业实收资本按照投资主体划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六种。 [5]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工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27万个,比2004年末增长4.96%。从业人员94.90万人,比2004年末下降6.0%。工业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5.88万户,从业人员11.73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下降23.93 %和42.89%。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0.06万个,占4.36%;集体企业0.09万个,占7.41%;私营企业0.89万个,占69.9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60个,占0.28%;外商投资企业560个,占0.44%;其余类型企业0.03万个,占2.04%。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9.2%,集体企业占2.9%,私营企业占44.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0.7%,外商投资企业占11.7%,其余类型企业占21.1%(详见表1)。 表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 (万个) 从业人员 (万人) 合 计 1.2708 94.8958 内资企业 1.2616 93.4892 国有企业 0.053 15.2455 集体企业 0.0942 5.4024 股份合作企业 0.0248 1.5843 联营企业 0.006 0.47 国有联营企业 0.001 0.17 集体联营企业 0.0031 0.0953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0.0009 0.1775 其他联营企业 0.001 0.0272 有限责任公司 0.1377 31.2808 国有独资公司 0.0024 13.4649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0.1353 17.8159 股份有限公司 0.0315 9.1527 私营企业 0.8885 29.546 其他企业 0.0259 0.8075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0.0036 0.6552 外商投资企业 0.0056 0.7514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0.15万个,制造业1.04万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8万个,分别占12.05%、81.89%和6.0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15.32%,制造业占76.3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8.35%。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4.81%、8.83%和8.58%(详见表2)。 表2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企业 法人 从业 人员   企业 法人 从业 人员 (万个) (万人) (万个) (万人) 合计 1.2708 94.895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0059 3.3226 采矿业 0.1531 14.541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0616 6.615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0311 8.3783 医药制造业 0.0203 1.545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0009 0.9802 化学纤维制造业 0.0009 0.2746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0228 1.3213 橡胶制品业 0.0053 0.197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0259 2.1016 塑料制品业 0.0349 1.6341 非金属矿采选业 0.0693 1.688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3051 14.054 其他采矿业 0.0031 0.071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0228 6.4498 制造业 1.0354 72.433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0135 8.1454 农副食品加工业 0.1345 5.6538 金属制品业 0.0532 1.6204 食品制造业 0.0478 2.0119 通用设备制造业 0.0461 2.9654 饮料制造业 0.0341 2.4295 专用设备制造业 0.0309 3.0234 烟草制品业 0.001 0.253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0323 1.5466 纺织业 0.0161 1.59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0252 2.6101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0083 0.433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 0.0042 1.0472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0092 0.412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0048 0.3915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 制品业 0.0129 0.3459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0.0241 1.0921 家具制造业 0.0161 0.4235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0035 0.1494 造纸及纸制品业 0.0162 1.070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0811 7.8932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0428 1.085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0.0642 6.7231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0018 0.0379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0027 0.178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0142 0.9921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原煤 万吨 3952.37 天然原油 万吨 365.39 天然气 万立方米 14773 汽油 万吨 288.07 柴油 万吨 591.89 硫酸(折100%) 万吨 203.16 乙烯 万吨 70.15 合成氨(无水氨) 万吨 4887.2 水泥 万吨 1572.09 焦炭 万吨 241.47 生铁 万吨 556.35 粗钢 万吨 515.78 钢材 万吨 583.63 原铝(电解铝) 万吨 92.3 氧化铝 万吨   金属切削机床 万台 0.42 大中型拖拉机 台   汽车 万辆 0.93 其中:轿车 万辆 0.9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686.27 其中:火电 亿千瓦小时 456.36 (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8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4942.13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84.83%;负债合计2698.60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60.56%;所有者权益合计[1] 2243.53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25.89%(详见表4)。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采矿业为42.64%;制造业为52.4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69.38%。 (四)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8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3975.86亿元,比2004年增长134.22%。其中,采矿业占9.50%,制造业占80.5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9.93%。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行业有14个,比2004年增加6个。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192.05亿元,比2004年增长200.22%。其中,采矿业占64.63%,制造业占28.6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6.72%。利润总额超过亿元的行业有25个,比2004年增加14个(详见表5)。 2008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前五位的市州是:兰州、金昌、嘉峪关、白银、酒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市州是:庆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嘉峪关、张掖。 二、建筑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我省共有建筑业法人企业单位2058个,从业人员49.44万人;建筑业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2345户,从业人员11.63万人。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0.02万个,占7.3%;集体企业0.02万个,占7.6%;私营企业0.10万个,占49.9%;其余类型企业0.07万个,占35.2%。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13.4%,集体企业占11.5%,私营企业占30.4%,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32.5%,其余类型企业占12.2%(详见表6)。 表6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2058 49.44 内资企业 2049 49.37 国有企业 145 6.10 集体企业 156 5.66 股份合作企业 25 1.39 联营企业 8 0.16 国有联营企业 0 0 集体联营企业 2 0.05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3 0.05 其他联营企业 3 0.06 有限责任公司 504 16.58 国有独资公司 6 0.51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498 16.06 股份有限公司 73 3.25 私营企业 1026 15.04 其他内资企业 112 1.2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 0.06 外商投资企业 6 0.01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62.1%;建筑安装业占16.0%;建筑装饰业占16.9%;其他建筑业占5.0%。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6.4%;建筑安装业占10.2%;建筑装饰业占2.3%;其他建筑业占1.1%(详见表7)。 表7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合 计   资质内企业 资质外企业 企业法人 (个) 从业人员 (人) 企业法人 (个) 从业人员 (人) 企业法人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2058 494422 965 424697 1092 69717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1279 427001 638 373938 640 53055 建筑安装业 330 50252 164 41436 166 8816 建筑装饰业 348 11299 134 5745 214 5554 其他建筑业 101 5870 29 3578 72 2292 (二)建筑业总产值 2008年,我省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555.44亿元。其中,资质内企业完成[2]482.89亿元,资质外企业完成72.55亿元。 在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4.0%;建筑安装业占11.6%;建筑装饰业占2.6%;其他建筑业占1.8%(详见表8)。 表8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建筑业总产值的行业分布 单位:亿元 合 计 资质内 企业 资质外企业 合 计 555.44 482.89 72.55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466.79 413.28 53.51 建筑安装业 64.59 56.98 7.61 建筑装饰业 14.34 5.57 8.77 其他建筑业 9.72 7.06 2.66 (三)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 2008年,全省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92.4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43.08万平方米,竣工价值182.64亿元,其中住宅建筑竣工面积1158.79万平方米,竣工价值105.19亿元(详见表9)。 表9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 房屋建筑 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房屋建筑 竣工价值 (亿元) 合 计 1843.08 182.64 厂房、仓库 185.19 28.18 住宅 1158.79 105.19 办公用房 151.99 18.09 批发和零售用房 29.40 2.95 住宿和餐饮用房 36.26 4.52 居民服务业用房 16.67 1.99 教育用房 97.18 9.14 文化、体育用房 17.70 1.99 卫生医疗用房 22.78 1.95 科研用房 1.08 0.13 其他用房 126.04 8.51 (四)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8年末,我省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的资产合计为438.73亿元,负债合计为275.33亿元,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63.4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2.8%(详见表10)。 表10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行业分布 单位:亿元 资产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 权益合计 合 计 438.73 275.33 163.40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374.13 236.78 137.35 建筑安装业 43.74 27.45 16.29 建筑装饰业 8.69 2.95 5.74 其他建筑业 12.17 8.14 4.02 (五)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8年,我省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工程结算收入464.23亿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6.0%,建筑安装业占11.4%,建筑装饰业占1.1%,其他建筑业占1.5%;利润总额15.73亿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4.7%,建筑安装业占12.3%,建筑装饰业占0.6%,其他建筑业占2.4%(详见表11)。 表11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 单位:亿元 工程结算收入 利润总额 合 计 464.23 15.73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399.18 13.33 建筑安装业 52.81 1.93 建筑装饰业 5.12 0.09 其他建筑业 7.13 0.38 注释: [1]所有者权益合计: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2]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是指依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2001年第87号)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2001]82号),已经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资质外建筑业企业指虽然没有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但实际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 [3]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总承包企业是指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可以对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行施工承包的建筑业企业。专业承包企业是指具有专业承包资质,可以承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的建筑业企业。不包括资质以外的建筑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 [4]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三号) 甘肃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省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0.13万个,比2004年末增加0.05万个;从业人员15.65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0.95万人(详见表1)。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交通运输业[1]占81.49%,仓储业占16.10%,邮政业占2.41%;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交通运输业占89.01%,仓储业占4.72%,邮政业占6.27%。 表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1329 15.65 铁路运输业 7 5.05 道路运输业 669 4.92 城市公共交通业 145 2.59 水上运输业 6 0.01 航空运输业 25 0.30 管道运输业 1 0.00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230 1.06 仓储业 214 0.74 邮政业 32 0.98 (二)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80.95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28.81%。在资产总计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89.94%、8.18%和1.88%。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212.38亿元,比2004年增长60.43%。在营业收入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85.27%、11.47%和3.26%。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11.55亿元,比2004年增长373.36%。在营业利润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98.17%、6.24%和-4.41%(详见表2)。 表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单位:亿元   资产总计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合 计 580.95 212.38 11.55 铁路运输业 424.67 108.45 8.74 道路运输业 45.40 28.13 3.64 城市公共交通业 18.21 11.14 1.04 水上运输业 0.26 0.04 0.01 航空运输业 18.47 8.16 -5.38 管道运输业 0.02 0.01 0.00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15.50 25.16 3.28 仓储业 47.52 24.36 0.72 邮政业 10.91 6.93 -0.51 二、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表3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就业人员   企业法人(个) 就业人员(万人) 合计 14040 18.33 批发业 7745 9.89 农畜产品批发 641 0.8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713 1.69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 298 0.40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201 0.18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372 0.77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2911 3.31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2161 2.16 贸易经纪与代理 57 0.07 其他批发 391 0.50 零售业 6295 8.44 综合零售 1009 2.8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557 0.59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574 0.73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447 0.48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428 0.67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701 0.92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1199 0.96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 729 0.54 无店铺及其他零售 651 0.74 2008年末,全省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4040个,从业人员18.33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25.58%和-12.26%。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7745个,零售业6295个,分别占55.16%和44.8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3.95%,零售业占46.05%(详见表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575个,占4.10%,集体企业830个,占5.91%,私营企业9527个,占67.8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1个,占0.15%,外商投资企业27个,占0.19%(详见表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11.39%,集体企业占6.81%,私营企业占50.2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4%,外商投资企业占0.65%。 表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就业人员   企业法人(个) 就业人员(万人) 合计 14040 18.33  1.内资企业 13992 18.17   #国有企业 575 2.09   集体企业 830 1.25   股份合作企业 228 0.36   国有联营企业 9 0.01   集体联营企业 24 0.01   国有独资公司 26 0.08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1992 3.48   股份有限公司 432 1.27   私营企业 9527 9.21  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1 0.04  3.外商投资企业 27 0.12 (二)资产总计 200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58.84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51.98%。其中,批发业法人单位资产665.47亿元,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193.37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58.53%和33.05%(详见表5)。 表5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单位:亿元 合计 858.84 批发业 665.47 农畜产品批发 43.26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76.95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 8.42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8.09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28.62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373.43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106.17 贸易经纪与代理 9.64 其他批发 10.90 零售业 193.37 综合零售 55.76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11.06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9.37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12.22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7.39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37.23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21.83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 8.79 无店铺及其他零售 29.74 (三)主营业务收入 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867.69亿元,比2004年增长78.99%。其中,批发业1620.29亿元,零售业247.40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84.83%和48.27%(详见表6)。 表6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合计 1867.69 零售业 247.40 批发业 1620.29 综合零售 57.58 农畜产品批发 29.4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10.90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106.23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5.36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 12.18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9.90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8.28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8.44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39.18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106.34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249.49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24.29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162.49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 7.73 贸易经纪与代理 1.47 无店铺及其他零售 16.86 其他批发 11.57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省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884个,从业人员6.66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12.54%和5.75%。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992个,餐饮业892个,分别占52.65%和47.35%。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52.71%,餐饮业占47.29%(详见表7)。 表7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就业人员 企业法人(个) 就业人员(万人) 合计 1884 6.66 住宿业 992 3.51 旅游饭店 244 2.08 一般旅馆 671 1.26 其他住宿服务 77 0.18 餐饮业 892 3.15 正餐服务 757 2.82 快餐服务 43 0.15 饮料及冷饮服务 21 0.03 其他餐饮服务 71 0.15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1884个,占9.50%,集体企业168个,占8.92%,私营企业1167个,占61.9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个,占0.21%,外商投资企业4个,占0.21%。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17.68%,集体企业占5.18%,私营企业占48.7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61%,外商投资企业占1.62%(详见表8)。 表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   企业法人 (个) 就业人员 (万人) 合计 1884 6.66  1.内资企业 1876 6.51   #国有企业 179 1.18   集体企业 168 0.35   股份合作企业 21 0.03   国有联营企业 1 0.01   集体联营企业 6 0.01   国有独资公司 4 0.01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210 1.36   股份有限公司 5 0.16   私营企业 1167 3.24  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4 0.04  3.外商投资企业 4 0.11 (二)资产总计 2008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92.85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30.16%(详见表9)。 表9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合计 92.85 住宿业 68.24 旅游饭店 47.81 一般旅馆 17.45 其他住宿服务 2.98 餐饮业 24.61 正餐服务 21.16 快餐服务 1.31 饮料及冷饮服务 0.16 其他餐饮服务 1.99 (三)主营业务收入 2008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37.06亿元,比2004年增长48.37%。其中,住宿业18.25亿元,餐饮业18.81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33.23%和66.75%(详见表10)。 表10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合计 37.06 住宿业 18.25 旅游饭店 12.34 一般旅馆 5.25 其他住宿服务 0.66 餐饮业 18.81 正餐服务 16.12 快餐服务 1.85 饮料及冷饮服务 0.14 其他餐饮服务 0.71 四、房地产业 (一)企业单位数 2008年末,全省共有房地产业企业2062个,比2004年末增加703个。其中,房地产开发业1079个,物业管理企业684个,中介服务业253个,分别比2004年末增加278个、301个和147个;其他房地产46个,比2004年末减少了24个(详见表11)。 表11 房地产业企业单位地区分布 地 区 房地产企业 (个) 房地产 开 发 物业 管理 中介 服务 其他 房地产 合 计 2062 1079 684 253 46 兰 州 1020 463 352 193 12 嘉峪关 52 18 26 6 2 金 昌 52 26 16 3 7 白 银 141 71 52 14 4 天 水 173 106 46 11 10 武 威 89 62 21 6 0 张 掖 95 58 34 2 1 平 凉 86 66 20 0 0 酒 泉 96 50 34 10 2 庆 阳 68 44 23 1 0 定 西 79 37 34 5 3 陇 南 55 43 8 0 4 临 夏 49 29 17 2 1 甘 南 7 6 1 0 0 (二)从业人员 2008年末,我省房地产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合计5.41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1.41万人。其中,房地产开发业2.79万人,物业管理企业2.31万人,中介服务业0.21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加0.64万人、0.69万人、0.1万人;其他房地产0.10万人,比2004年末减少0.02万人(详见表12)。 表12 房地产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地区分布 地 区 房地产从业人员 (人) 房地产开 发 物 业 管 理 中 介 服 务 其他房地产 合 计 54075 27958 23096 2051 970 兰 州 26959 10827 14509 1378 245 嘉峪关 964 437 441 73 13 金 昌 1197 532 457 90 118 白 银 2830 1352 1282 139 57 天 水 4269 3120 1002 111 36 武 威 2913 1151 1708 54 0 张 掖 1421 759 648 11 3 平 凉 2537 2264 273 0 0 酒 泉 3023 1683 1277 53 10 庆 阳 2512 1829 605 78 0 定 西 1490 836 552 53 49 陇 南 809 715 55 0 39 临 夏 3051 2364 276 11 400 甘 南 100 89 11 0 0 (三)主营业务收入、实收资本和营业利润 2008年,我省房地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31.87亿元,比2004年增长99.3%,其中,房地产开发业121.99亿元,物业管理企业8.91亿元,中介服务业0.79亿元,其他房地产0.17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99.9%、109.7%、347.1%和-76.1%。(详见表13)。房地产企业实收资本133.6亿元,营业利润15.32亿元。 表13 房地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地区分布情况 地 区 房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房地产开发 物业管理 中介服务 其他房地产 合 计 1318655.2 1219871.8 89146.7 7931.9 1704.8 兰 州 636444.3 578430.2 54297 2993.2 723.9 嘉峪关 34834.7 33179.1 1036 547.4 72.2 金 昌 35703.7 34231.4 970.4 132.4 369.5 白 银 79718.5 73580.1 4957.7 1014.5 166.2 天 水 75224.2 72212.1 2553.7 357.4 101 武 威 62018 59388.9 703.3 1925.8 0 张 掖 52724.1 47870.9 4458.7 392 2.5 平 凉 87315.5 85591.6 1723.9 0 0 酒 泉 89797.3 77328.9 12138 210.9 119.5 庆 阳 77349.5 72938 4185.2 226.3 0 定 西 33216.3 31391.9 1752.4 72 0 陇 南 20627.7 20430.9 46.8 0 150 临 夏 33677.7 33297.8 319.9 60 0 甘 南 3.7 0 3.7 0 0 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五亿元的地区共8个,依次为:兰州、平凉、酒泉、庆阳、白银、天水、武威、张掖。 五、其他第三产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省共有从事其他第三产业[2]的法人单位数5.97万个,比2004年末增加0.34万个。从业人员134.81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21.49万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0.60万个,从业人员22.42万人,行政事业及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5.38万个,从业人员112.39万人(详见表14)。 表14 其他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企业 行政事业及其他 企业 行政事业及其他 合 计 5959 53787 22.42 112.3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716 88 2.15 0.15 金融业 465 60 7.89 0.6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418 493 7.45 0.4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681 1282 2.14 4.3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9 702 0.24 3.3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999 160 1.5 0.26 教育 180 8794 0.26 33.6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16 3344 0.31 9.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65 856 0.48 2.3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38008   57.5 (二)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其他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227.55亿元,营业收入188.37亿元,营业利润11.05亿元。在资产总计中,金融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分别是84.5%、3.0%和9.9%,三个行业合计占97.4%。在营业收入中,金融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分别是1.8%、47.0%和23.5%,三个行业合计占72.3%。(详见表15)。 表15 其他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单位:亿元   资产 总计 营业 收入 营业 利润 合 计 6227.55 188.37 11.0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87.73 88.61 17.34 金融业 5259.36 3.37 0.2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87.73 88.61 17.34 金融业 5259.36 3.37 0.2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17.9 44.27 -9.3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77.52 27.29 0.8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97 1.24 -0.0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8.45 12.02 1.42 教育 18.46 2.49 0.2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7.41 3.89 -0.4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76 5.19 0.69 (三)行政事业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收入和支出(或费用)。 2008年末,其他第三产业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原价925.62亿元,全年收入合计785.06亿元,全年支出(或费用)合计766.94亿元(详见表16)。 表16 行政事业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收入和支出 单位:亿元   固定资产原价 本年收入合计 本年支出 (或费用)合计 合 计 925.62 785.06 766.9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62 0.58 0.56 金融业 3.57 1.06 2.6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10 2.54 2.1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43.90 45.96 34.5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82.36 25.94 22.4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11 1.42 1.36 教育 318.38 196.31 226.0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92.42 109.04 101.2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4.29 16.52 16.12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53.88 385.68 359.94 注释: [1]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2]其他第三产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表4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的行业分布 单位:亿元  � 资产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 益合计� � 合 计� 4942.13� 2698.6� 2243.53� � 采矿业� 562.05� 239.69� 322.37�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32.26� 133.42� 98.84�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47.37� 21.25� 126.12�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60.67� 28.45� 32.22�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2.56� 49.35� 53.22� � 非金属矿采选业� 17.93� 6.8� 11.13� � 其他采矿业� 1.26� 0.42� 0.84� � 制造业� 3423.25� 1795.17� 1628.08� � 农副食品加工业� 186.31� 93.04� 93.27� � 食品制造业� 38.6� 19.7� 18.9� � 饮料制造业� 101.03� 55.67� 45.36� � 烟草制品业� 79.75� 25.58� 54.17� � 纺织业� 22.64� 11.5� 11.14�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4.17� 2.07� 2.1�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2.22� 5.96� 6.27�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4.2� 2.43� 1.77� � 家具制造业� 3.04� 1.25� 1.78� � 造纸及纸制品业� 14.74� 8.61� 6.13�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5.47� 5.88� 9.59�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38� 0.15� 0.22�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477.3� 171.09� 306.22�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65.57� 130.74� 134.83� � 医药制造业� 72.4� 27.63� 44.78� � 化学纤维制造业� 50.64� 25.72� 24.93� � 橡胶制品业� 7.92� 5.08� 2.84� � 塑料制品业� 27.65� 14.82� 12.8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39.65� 140.19� 99.46�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83.02� 399.55� 183.47�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21.83� 399.64� 422.19� � 金属制品业� 38.23� 21.3� 16.93� � 通用设备制造业� 65.94� 40.1� 25.85� � 专用设备制造业� 85.79� 47.46� 38.33�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8.97� 22.76� 16.21�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6.12� 35.15� 20.97�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3.85� 24.92� 18.92�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46� 1.54� 1.93�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59.61� 53.89� 5.72�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2.76� 1.77� 0.99�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56.64� 663.72� 292.92�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885.44� 640.2� 245.24�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4.79� 5.73� 9.05�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6.42� 17.79� 38.63� � 表5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行业分布 单位:亿元  �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 合 计� 3975.86� 192.05� � 采矿业� 377.91� 124.13�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24.8� 14.12�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50.47� 86.72�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37.68� 8.53�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45.34� 8.35� � 非金属矿采选业� 19.15� 6.24� � 其他采矿业� 0.47� 0.17� � 制造业� 3203.24� 55.01� � 农副食品加工业� 124.31� 18.95� � 食品制造业� 31.42� 4.97� � 饮料制造业� 60.86� 5.68� � 烟草制品业� 69.82� 8.1� � 纺织业� 14.39� 1.61�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34� 0.68�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 9.79� 0.88�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87� 0.77� � 家具制造业� 2.97� 0.88� �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 1.2�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0.65� 1.91�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59� 0.13�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801.75� -116.54�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14.94� -6.71� � 医药制造业� 37.8� 9.25� � 化学纤维制造业� 17.27� 0.09� � 橡胶制品业� 2.25� 0.13� � 塑料制品业� 24.35� 2.26�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45.89� 31.98�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10.61� 11.52�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36.4� 54.09� � 金属制品业� 28.94� 4.72� � 通用设备制造业� 54.67� 5.72� � 专用设备制造业� 66.43� 3.49�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8.26� 2.34�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0.64� 2.71�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4.31� 1.5�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51� 0.27�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23.08� 1.99�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2.14� 0.43�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94.7� 12.91�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76.06� 11.92�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8.75� 0.73�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9� 0.25� � 808 809
本文档为【fl】,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96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2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8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