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的影响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编辑可编辑精品文档可编辑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的影响林松婷2012级护理学【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名产妇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入组后首先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然后对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研究者本人给予护理干预。两周后再次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母婴分离的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干预前...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的影响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编辑可编辑精品文档可编辑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的影响林松婷2012级护理学【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名产妇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入组后首先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然后对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研究者本人给予护理干预。两周后再次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母婴分离的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试验干预后实干预组的心理状况较试验前明显好转,干预组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有效减轻产妇心理的应激反应。【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妇;抑郁;护理干预一、前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婴儿在出生后与母亲分离,对母亲来说是一件意外的精神创伤性事件,阻碍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正常接触和情感的沟通[1]。有文献报道,母婴分离的产妇存在较高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被认为是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的前驱症状。母亲不良应激水平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与她们婴儿的情况相关。有关资料显示[2],产后妇女第一位的心理需要是看见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而对自身疾病的关心程度则有所降低。如果分娩后母亲迫切见到自己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高危妊娠产妇由于母婴分离所造成的精神创伤与压力以及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房胀痛加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在妊娠终止后未有明显好转,而出现产后焦虑、抑郁。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产妇的心理保健己成为围产保健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并且,独生子女这一代己开始步入婚后分娩期,产后焦虑、抑郁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针对以上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所出现的身心问题及不良影响,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义。(二)研究目标1.评估母婴分离产妇的焦虑、抑郁状况(三)关键词定义1.母婴分离:本研究中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转入治疗,造成母亲和新生儿分离。2.焦虑:焦虑是应激情绪反应的一种,是人应对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本研究中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测量。3.产后抑郁:是指产后周内出现,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本研究中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量。(四)文献回顾1.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影响:分娩过程对于产妇来说是一系列的身心应激过程。正常情况下,产后母婴安排在同一间病房。而当新生儿需要转入进行治疗时,母婴之间的正常联系被破坏,不能与孩子接触,导致母婴感情建立延迟。Feldman[3]发现,母婴分离的产妇会产生很高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母婴情感的发展。2.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状态影响的干预性研究:国外研究发现,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有效干预能够影响其对于应激压力的承受力[4]。国内也有研究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达到减轻产妇因不良心理应激而导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母亲角色适应,提高母乳喂养率等目的[4]。(1)给予产妇连续的信息支持:信息支持是社会支持的一种形式,指为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指导、建议和咨询。House[5]认为信息支持可通过减轻人们对觉察到压力的感受,或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以减轻人们压力反应,减缓压力所致的影响。在Cox[6]的调查中母婴分离产妇都表达了急切需要从医护人员那里获取信息支持的愿望。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得到个体化的护理,获得连续的信息支持,可增加她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照顾孩子的信心。母婴分离产妇对于信息需求的重要性在几年前瑞典的一项研究中也被证实,对产妇进行连续的信息支持以及心理辅导可帮助母亲克服由于母婴分离产生的心理问题一。(2)教育家属提供家庭支持:研究发现,具有有效的家庭支持的产妇能够更好的进行调解并可与孩子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互动。特别是,那些能够从其伴侣那里获得亲密支持的产妇,可以更好的进行母婴之间的交流[7]。一些学者指出,通过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丈夫可以使产妇作为照顾者的责任感增强。家庭成员在母婴分离早期给予产妇积极连续的支持,有助于减轻产妇的负性情绪[8]。通过以上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母婴分离更易对产妇造成身心健康的影响,延迟母亲角色的确立,阻碍母婴依附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新生儿的认知、情感和身体发育。因此,及早发现母婴分离产妇产后身心状态的变化,进行预防性干预,能有效地减少对母亲的危害以及对婴儿潜在的损伤。二、对象与方法(一)本实验采用的是类试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二)研究对象本研究应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5月在莱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生育的产妇。纳入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①产妇可进行母乳喂养,己婚,既往无精神心理障碍。②新生儿无先天性疾病,孕周,出生体重。③无产后合并症或医疗纠纷。④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有智力或认知障碍的产妇。②有精神疾病或病家族史者。③不同意参加本实验者。(三)研究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收集产妇和新生儿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婚龄、既往孕产史、此次是否计划妊娠、产前检查、高危因素新生儿性别、出生时的孕周、出生体重、出生即刻新生儿阿氏评分、转入原因等。2.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测量。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第1-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AI),主要用于评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境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第21-40项为特质焦虑量表(T-AI),主要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STA-I每一项进行1-4级评分,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体验选出最合适的分值。分别计算S-AI和T-AI的累积分,反映状态或特质焦虑的程度,得分越高,焦虑水平越高。3.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抑郁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量。是由Cox等人于1978年编制而成的,用于筛查可能患有抑郁症的产妇,评估抑郁症状。为自评量表,共有个项目,分别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等。每个条目的描述也分为4级,按其所显示症状的严重程度从无到极重,分别赋值0~3分,即:0分(从未)、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推荐用总分9分作为筛查产后抑郁患者的临界值,用13分作为筛查严重产后抑郁患者的临界值。(四)样本量计算样本量估计方法:根据实验研究中连续变量样本计算得样本总数为103例。按照10%的失访率,实取样本数为110例,每组样本55人。(五)研究步骤1.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莱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母婴分离产妇,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查,符合条件者按研究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于产后1天调查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焦虑、抑郁水平,测量静息状态心率、收缩压及测定空腹血搪。3.收回产后1天问卷后开始对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护理。4.术后7天再次调查两组焦虑、抑郁水平,测量静息状态心率、血压,测定空腹血糖。5.出院时,干预组发放健康指导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出院后干预组进行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于产后6周复查时再次调查两组焦虑、抑郁水平,并统计母乳喂养率。(六)资料分析:本研究应用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运用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一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结果本组资料为2007年3月~2008年5月在我院的母婴分离产妇,实验组56人,对照组58人,年龄22~31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34人,高中及以上的有80人。来自城市的有71人,农村的有43人。(一)母婴分离产妇产后1天比较。表1两组S-AI和EPDS对比项目实验组对照组P值例数5658均数S-AI43.41+6.7543.18+8.090.653EPDS10.16+4.2610.20+4.640.607(二)母婴分离产妇产后7天、6周比较。表2两组S-AI和EPDS对比项目实验组对照组P值7天6周7天6周例数5658均数S-AI40.53+5.247.23+6.1<0.05EPDS8.08+3.036.38+3.3710.10+4.458.18+2.89<0.05干预前两组S-AI、EDPS分值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实施干预七天及六周后试验组的S-AI、EPDS的平均分值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焦虑抑郁明显降低。四、讨论(一)母婴分离产妇的心理状态国外报道中,大约10%左右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因种种原因要与母亲分离几小时到几个月不等。母婴分离这一应激因素阻碍着产妇产褥期的恢复及身心发展。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回顾,调查并分析了114例母婴分离产妇的身心状态,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进一步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以下针对调查结果及干预效果展开讨论。1.母婴分离产妇术后1天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是指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坏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起机体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对于母婴分离妊娠产妇,母婴分离因素作为较强的应激源诱发产妇机体产生一系列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反应和行为异常,继而诱发生理、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异常。焦虑和抑郁是由不良应激源引发的由紧张、焦急、担心、忧虑和恐慌等多种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这些负性情绪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母婴分离后母亲迫切见到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安慰,从而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本研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作为测量母婴分离产妇心理应激强度的指标。结果显示,研究对象S-AI分值明显高于我国正常女性人群;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达到57.9%,远高于国内外使用EPDS所调查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10%~15%。说明母婴分离妊娠产妇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他生理及内分泌监测指标在入院当日符合临床正常范围,未见显著升高。可见母婴分离产妇所表达的应激反应中心理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母婴分离产妇希望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以及对信息支持的强烈需求。国外多项研究也强调了护理人员与母婴分离产妇建立亲密关系和交流的重要性。2.母婴分离产妇术后1天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及资料报道,影响心理应激水平的因素有多种,包括患者的人格特征、年龄、文化程度、所从事的职业类别、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负担能力、从家庭及社会所获得的支持程度等等。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人口学、人格特征、不同的产科特点及新生儿情况的产妇,其焦虑水平不同。新生儿出生孕周、产妇特质性焦虑、是否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是影响产妇心理应激水平的重要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是否进行常规产前检查、新生儿出生体重对产妇心理应激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人格特征的差异:汉斯.塞里的应对理论提出,良好的适应能力是有效提高应激反应中应对能力的关键,而个体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个体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着个体的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产妇母婴分离期间的焦虑抑郁程度。Cattell和Spieberger认为,焦虑分为特质性焦虑和状态性焦虑2种,前者为一种人格特质,它是构成一个人人格的成分,是焦虑表现在人格中的一般概况。拥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个体容易把一些本来没有很大危害的事物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因而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状态性焦,是指处于某种特定情境时产生的紧张不安、担心害怕等行为特征的情绪反应,此情绪较短暂,脱离情境后其情绪反应也会排除。面对同一应激状态,焦虑特质者通常会比非焦虑特质者有更为强烈、更持久的焦虑体验,并可伴随着相应的生理与行为变化。本课题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特质性焦虑评分,发现S-AI分值与EPDS分值具有统计学相关性,呈正相关。这意味着,就内心体验而言,焦虑特质者母婴分离期间比非焦虑特质者更为紧张不安、担忧和害怕。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是否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是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的又一独立影响因素,表示患有妊娠期合并症或并发症的产妇由于母婴分离所产生的心理应激水平,要高于其他高危妊娠产妇。本组资料中,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占高危妊娠产妇的。产妇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在孕期可影响胎儿生长,导致早产儿出生率增高,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增加。这些新生儿出生时往往需要行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等紧急抢救,这些情况会对产妇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除此之外,在产褥期这些产妇还要应对自身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因此更易出现负性情绪。3.护理干预的干预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母婴分离产妇常常陷于严重的情感压力之中。她们一方面在经历痛苦的分娩后感到精疲力竭,另一方面又因不能亲自照顾孩子而感到自责。冲突的加剧以及心理应激强度的无限度增高可对患者造成一系列身心损害,及时抑制心理应激的发展和降低心理应激强度是护理干预的目的。本研究中,产妇们都表达了急切需要从医护人员那里获取支持的愿望。一些研究中也指出护士对住院婴儿的父母可起到很大程度的帮助作用,强调护理人员与家属的密切联系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大量的灌输信心和希望的观念,是人类关系学教育学说中激发生命潜能的一项基本、最佳的方法,它能够减轻痛苦并将痛苦转化为动力,从而增加勇气和信心。五、结论(一)结论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回顾,应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于剖宫产术后天调查并分析了例母婴分离产妇的身心状态,并收集了当天的生理及内分泌指标,就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以及人格特征对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评价刊厂’理干预模式对于缓解母婴分离产妇身心状态的干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对母婴分离产妇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提供了参考。小结如下:1.母婴分离产妇术后天状态焦虑分值明显高于我国正常女性人群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达到,远高于国内外使用所调查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一。说明母婴分离产妇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2.不同的人口学特征、人格特征、产科特点及新生儿情况的产妇,其心理应激水平不同。新生儿出生孕周、产妇特质性焦虑、是否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是产妇心理应激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5.1.3研究中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后周抑郁分值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天生理指标静息状态的心率和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本研究的不足1.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它是一种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尽管其便捷,但不能计算抽样误差,这就意味着评估和预测总体数据质量和结果存在一定困难,对总体的推论难免会有偏差。2.由于研究人力有限对产妇出院后只进行了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很难满足母亲的需要,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加强随访工作,针对不同患儿给予家访。3.本研究在护理干预中未涉及社会和家庭支持。有研究指出,对于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社会和文化背景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发挥健康照顾的提供者和家庭的作用,减轻母婴分离期间产妇的负性情绪反应。4.由于研究时间、人力与物力的不足,本研究调查范围较窄,样本例数不够大,希望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1]郭永松,李丽萍,阮芝芳.非母婴同室产妇焦虑与抑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健康心里学杂志,1998,6(3):359-360.[2]赵玉芳,秦瑛.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46-47.
本文档为【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熊猫图文
公司专注课件、范文、教案设计制作等。用户至上,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29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