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

举报
开通vip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 ? 460?No.32010 医学信息 MEDICALINFORMAlION论着 着性(P<0.05). 4.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同时 与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主要表现为足 部溃疡与下肢坏疽,具有病情重,发展快,截肢率高的特点,糖尿 病病史5年,10年以上并发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分别为23%,66%, 其截肢目前已成为非外伤性截肢的第一位原因,所以,有效降 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 ? 460?No.32010 医学信息 MEDICALINFORMAlION论着 着性(P<0.05). 4.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同时 与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足 部溃疡与下肢坏疽,具有病情重,发展快,截肢率高的特点,糖尿 病病史5年,10年以上并发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分别为23%,66%, 其截肢目前已成为非外伤性截肢的第一位原因,所以,有效降 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对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 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知识的了解,减少对 疾病的顾虑,如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 况评分差异无显着性,干预后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通过心理干 预,使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对待疾病,降低了抑郁和焦虑程度,如 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有效的 护理于预措施,可以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提高了自我管理 能力,如合理膳食,坚持体育锻炼,遵医嘱合理用药控制血糖,同 时建立良好的日常足部护理行为和观察,及时发现足部的变化, 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几率,如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为3. 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二者差异存在显着性(P<0. 05). 总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病变发生 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丽凤,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 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7):1377. [2]WoddHealth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andclassifica. tionofdiabetesmellitusanditscomplicationsrepo~ofaWHO consultation.Part1.Diagnosisandxlassificationofdiabetesmel— litus[R].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1999,1(7):151. .生存质量测定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 [3]万积乾 学出版社,2000:28—30. [4]元鲁光,王永山.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41—743. [5]黄少薇,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 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2):242. [6]王文女.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15(15):2116—2117. [7]曹庆玲,李月辉,李晓慧.如何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依 从性[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8):738.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 杨弟芳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400700 【摘要】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病,其病因--3-~局部刺激因素,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性 激素及其受体影响,某些病原体感染,P53,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自由基等分子生物学因素,微量元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 【关键词】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 ResearchProgressontheEtiologyofLichenSclerosusofVulvaYANGDi—fang.ChongqingNinthPeoplesHospital,Chongqing (400700),China 【Abstract】LichenSclerosusofVulva(VLS)isadermatosisonthevulvarandperianalskin,whichbecom eshrinkedandthinned.Thedis— easewascasedbythelocalstimulation,immunedysfunction,theinfluenceofsexhormonean ditsreceptor,thepathogeninfection,themolecular biologicalfactor,suchasP53,EpidermalGrowthFactoranditsreceptor,traceelementandpsy chologicalfactors. 【Keywords】LichenSclerosusofVulva;Etiology;Researchprogress 外阴硬化性苔藓(1ichensclerosusofvulva,VLS)是一种以外 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妇女, 以40岁左右的妇女多见,因其病因不清,目前治疗方法有限.多 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其病因进行了较多研究,有一定进展,但仍 未明确,现对其可能相关病因综述如下. 1.局部因素 外阴因局部解剖生理特征,长期处于潮湿和阴道排出物刺激 状态.局部创伤,放射治疗和性虐待等也可能成为刺激因素,研 究发现硬化性苔癣常在外阴切除术疤痕组织周围复发.刺激因 素作用于神经纤维和末梢,引起局部皮肤瘙痒,通过反复搔抓引 起炎症反应和表皮生长异常,使皮肤增厚,粗糙,变硬,皮沟加深, 皮丘突出,形成苔癣样变;增厚的角质长期浸渍在潮湿的环境中, 可能局部神经血管营养失凋而致局部色素减退或消失,导致皮肤 变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人的皮肤中存在着一种叫抑素的特 殊蛋白,其由表皮产生,作用于表皮局部,可抑制表皮细胞分裂, 分化及生长;而真皮中则有使局部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表皮代谢 的刺激物.正常情况下,抑素与局部代谢刺激物处于平衡状态. 若此平衡失调,即在VLS局部病变组织中出现抑素分泌过多,引 发皮肤局部代谢失调,可使表皮分化生长受到抑制,逐渐发生硬 化性萎缩改变.虽然VLS有局部皮肤变薄,即"萎缩",但许多学 者通过过氚标记胸腺嘧啶测定,发现其表皮代谢仍甚活跃,所以 并不认为VLS真的存在萎缩改变.国内外学者均做过以下试验, 将外阴病变的皮肤与大腿部正常皮肤交换移植,经过一段时间 后,被移植的原病变皮肤转为正常,而被移植至外阴的原正常皮 肤发生病变,支持VLS同局部因素相关. 论着 医学信息 MEDICALINFORMATIONN0.32010?461? 2.免疫因素 有报道约21%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 能减退症或亢进症,白癜风,恶性贫血,斑秃等,且表皮有淋巴细 胞浸润,提示局部组织有免疫反应,推测本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反 应引起上皮下损伤有关.有学者发现VLS患者总T细胞及Ts细 胞较正常人明显减少,外阴皮损中基底膜带处有IgG,C3沉积,真 皮中广泛分布有活化的T细胞及朗罕多核巨细胞细胞,提示免疫 反应可能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显示 VLS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外阴皮肤或黏膜中的某种靶抗原的自身 抗体产生,大量抗原提呈细胞识别并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T细胞 捕获抗原后介导发生了免疫反应.有研究显示,40%一74%VLS 患者体内自身抗体阳性.Simpkin等…检测142例VLS患者体内 的多器官的多种自身抗体,发现其中20%的患者甲状腺相关自身 抗体阳性(其它器官相关抗体未作详尽报道),而其中的17%检 测出的甲状腺相关抗体蛋白却各不相同.目前,细胞外基质蛋白 1(ECM1)是比较公认的可能相关抗原之一,该蛋白具有影响角化 细胞分化,血管生成,能与基底膜蛋白多糖等多种重要分子结合 等功能,可解释外阴白色病变的一些特征性病理改变如表皮萎 缩,基底层细胞液化,胶原纤维玻璃样变等.有学者研究发现,抗 ECM1抗体在近75%的VLS患者血清检测呈阳性,对照组仅7%, 提示体液自身免疫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Chan等研究抗 ECM1抗体作用的活性区域后也发现,ECM1蛋白上的多个抗原 活性区域可被XgG抗体识别.Tchorzewski等对22例VLS患者 和l9例相同部位接受过整形外科手术的健康妇女进行了对比研 究,发现VLS患者外阴病损区CD4+CD25+抑制性T淋巴细胞增 多,同时CD3+CD26+活化T淋巴细胞减少,且外周血淋巴细胞 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0(IL一10)增多(IL一10在天然免疫中是重 要的负调节细胞因子),认为VLS病变可能是局部免疫反应失调 的结果.近年应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治疗VLS能缓解临 床症状,某种程度上也反向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了T细胞介导的局部免疫失调在 VLS发病中的作用. 3.基因遗传 ,姐妹等直系亲属中有家族性发病的 有学者发现VLS在母女 现象,并进行了相关研究.HLA即人类主要组织兼容复合体,参 与免疫应答遗传的控制,带有某些特定HLA型的个体易患某种 疾病(阳性关联)或对该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阴性关联).目前 对硬化性苔癣的HLA表现型尚无一致看法,曾发现在患者中出 现率增高的有HLA—B40,HLA—AW31,HLA—B44,HLA—A29, HLA—DQ7,HLA—Q8,HLA—DQ9等.但有较多研究发现患者中 HLA—B40的阳性率较无该病的妇女显着增高,故认为此病与 HLA—B40关系密切.HIJA通过影响细胞及体液免疫决定个体 对炎性疾病的易感性,Xing等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 研究一些与VLS相关的HLA—DQ和DR,发现HLA—DRB1$12 和单倍型DRB1$12/DQB10301/04/09/010同VLS的易感性相 关,DRB10301/04及其单倍型DRBIO301/04DQB10201/02/03对 VI.S有抵抗性. 4.性激素及其受体影响 因青春期前的VLS患者在月经初潮后可缓解,且本病还多发 生于绝经期妇女或绝经后妇女,有的发生于卵巢放射治疗后或是 双侧卵巢切除后人工绝经的妇女,故认为VLS的发病可能与低雌 激素水平有关.有学者研究发现VLS患者血清二氢睾酮水平明 显降低于正常同龄妇女,且临床上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VLS有一 定疗效,可使血清睾酮水平升高,认为睾酮水平低下也是其发病 原因之一,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推测可能与5一还原酶 活性降低,导致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受阻有关,然而又有研究显 示,在5d一还原酶缺乏患者,其患VLS的危险性并未增加.此 外,一些学者还对VLS患者病变组织中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 受体进行了检测,发现以上受体阳性率在VLS患者中均有不同程 度的降低,且随病情进展,受体进行性减少,表明性激素分泌及其 受体异常均可能是致病因素.最近有报道缺乏雄激素受体者,皮 质激素治疗有效. 5.感染因素 有研究发现,VLS同博氏疏螺旋体感染有关,有一些学者陆 续从外阴病变皮肤标本中检测和分离到此种病原体,且发现在患 者体内有高滴度的相应抗体存在,而且用抗感染治疗本病有疗 效,说明博氏疏螺旋体感染可能是硬化性苔癣的重要病因.又有 学者研究了高危型HPV感染同VLS的关系,认为VLS虽然也 起源于瘤性增生,但与高危型HPV感染无关.不过也有支持 HPV感染同VLS相关的研究.另学者研究了沙眼衣原体感染 同VLS的关系,发现有32%的VLS患者有或曾经有沙眼衣原体 感染,而更深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能同VLS恶变 有关.目前学术界还对VLS同抗酸杆菌,抗酸球菌,多形杆菌等 感染的相关性作了研究,但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其相关,有 待进一步的研究. 6.分子生物学因素 6.1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水 平的提高,有不少学者从基因水平探查VLS的病因.研究发现, VLS中有基因蛋白P53,MDM一2,Bcl一2,fas等的异常表达,推测 这些基因及蛋白可能参与了病变组织中细胞凋亡调控,使细胞增 殖异常,导致VLS的发生.近年来,学者们多次在VLS标本中检 测到突变型p53基因J.国外早有学者研究了VLS中P53和Pc— NA(PCNA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阳性则说明细胞增殖活 跃)的表达,检测到在病变组织的角阮细胞的基底及基底旁有大 量的P53和PCNA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说明VLS病病 变组织增殖活跃,并提示可能同t)53相关.HantschmannP等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P53基因蛋白在正常组织,外阴白色病 变组织及外阴癌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皮肤中无P53 基因蛋白的表达,而40%VLS中有该基因的表达.还有许多的学 者对VLS跟外阴不典型增生及外阴癌中的P53表达作了进一步 对比研究,认为VLS中若出现P53的表达,可能是VLS发生癌变 的高危因素.Mdm一2基因产物是P53的结合蛋白,P53在mdm 一 2的调节下参与细胞周期调控.Mdm一2对野生型p53基因具 有负性调节功能,在维持野生型p53基因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mdm一2的异常扩增和过表达,可使野生型p53基 因抑癌活性丧失,导致基因的不稳定性及细胞增殖.CarlsonJA 等]研究了P53,MDM一2蛋白在硬化性苔癣组织中的表达,发 现P53,MDM一2的表达异常,并呈相关性,而硬化性苔癣组织存 在细胞增殖异常的表现.Bcl一2是迄今研究得最深入,最广泛的 ? 462?No.32010 医学信息 MEDICALINFORM_ATl0N论着 凋亡凋控基因之一,对凋亡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其在细胞内表达 增强可以抑制或防止多种因素或因子诱发的细胞凋亡,延长细胞 的寿命,是许多生理或病理凋亡的关键性调节因子.赵志强 等采用免疫姐化法检测4l例妇女外阴白色病变组织(包含外因鳞 状细胞增生和VLS)中的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el一2的表达情况, 并以11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硬化性苔癣组与正常的外阴 皮肤组织间相比差异无显着性,未证实VLS病变组织中有Bcl一2 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国外一些学者也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了正常组织和硬化性苔癣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 一 67及Bcl一2,发现ki一67,PCNA在正常组织及硬化性苔癣中 的基底旁细胞有大量着色,而Bcl一2在正常和硬化性苔癣中染色 相同.Fas蛋白是个典型的I型膜蛋白.属肿瘤坏死因子/神经 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Fas的天然配体(FasL)是一种分子 量约为40ku的II型跨膜糖蛋白,FasL与Fas蛋白表达阳性细胞 结合,诱发细胞调亡.研究认为,Fas/FasI是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 系统,是导致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赵志强还同时对Fas 蛋白的表达在VL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了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外 阴白色病变组织Fas基因蛋白表达总的阳性率为39.0%,与正常 组织阳性率90.9%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VLS表 达阳性率46.7%,表明VLS组织中存在Fas低表达,并认为Fas/ FasL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外阴白色病变(包括VLS)的发 生相关.而另有学者的研究显示VLS中Fas表达明显增加.认 为Fas系统功能的亢进可能是VLS发生的机理之一. 6.2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 factor,EGF)是从颌下腺分离出的一种6kDa多肽,其同EGF受体 结合,可引起细胞增殖分化.EGF对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 细胞生长分化均有促进作用.有学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VLS 患者病变部位皮肤组织,自身正常外阴皮肤组织,正常妇女外阴 皮肤组织及患者与正常妇女随意尿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发现 病变组皮肤表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高于自身对照组及正常 组,说明外阴皮肤hEGF含量升高及生物学作用失调,可能与VLS 的发病有关.而病变组与正常组随意尿hEGF含量比较差异无显 着性,提示hEGF可能是通过局部起作用.刘海莉等[13]的研究 也发现EGF广泛存在于正常皮肤基底层,而VLS组织中EGF还 存在于棘细胞层,且含量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而后者又明显 高于正常人外阴皮肤.提示VLS发病与EGF有一定的关系.另 有学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正常皮肤,外阴白色病变, 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VLS病变组织中 EGF受体表达高于正常皮肤,说明EGFR与VLS的发生也可能有 一 定的关系. 6.3自由基.人体在代谢过程中通过酶系统与非酶系统产 生氧自由基,其能攻击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 化作用,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严重时可 致细胞死亡.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ntase,SOD)和全血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机体中重要的抗氧化分子,对机体 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清除氧自由基,保 护组织免受氧化损伤.近年来有研究认为VLS正常生理结构的 改变同自由基的作用相关.当局部皮肤组织中SOD和GSH含量 明显下降时,自由基就会增加并不断积累,累积的自由基会造成 局部组织的强氧化,使其代谢发生障碍,局部生理结构受到破坏, 从而诱发本病的发生.有学者对VIS病变妇女血清SOD活力水 平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终末产物丙二醛(MDA)的检测发现,患者 SOD总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显着降低,而MDA水平明显升高,表明 该病患者脂质过氧化作用显着增强,抗氧化能力显着降低.所以 有报道尝试用GSH及SOD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并取得了良好效 果,反向证明了本病的发生与活性氧自由基增加,清除障碍有关. 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试验. 7.微量元素 有学者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F)测定VLS患者毛发 的微量元素,发现患者组发锌明显低下,发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 异.但也有研究显示,VLS患者血清锌,铜水均明显降低,国内还 有学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后检测患者血 清锌,铜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反相说明VES可能同以上两种人体 微量元素相关. 8.心理因素 也有学者研究了VLS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了评价检测,结果 VLS患者的焦虑情况及对焦虑的控制能力均在正常范围. 参考文献 [1]SimpkinS,OakleyA.Clinicalreviewof202patientswithvulval lichensclerosus:Apossibleassociationwithpsoriasis[J].AustJ Dermatol,2007,48(1):28—31. [2]OyamaN,ChanI,NeillSM,eta1.Autoantibodiestoextracellu— larmatrixprotein1inlichensclerosus[J].Lancet,2003,362 (9378):118—123. [3]ChanI,OyamaN,NeillSM,eta1.CharacterizationofIgGan— toantibodiestoextracellularmatrixprotein1inlichensclerosus [J].ClinExpDermatol,2004,29(5):453—582. [4]TchorzewskiH,RotsztejnH,BanasikM,queeta1.Theinvolve— mentofimmunoregulatoryTcellsinthepathogenesisoflichen sclerosus[J].MedSciMonit,2005,11(1):CR39—43. [5]GinarteM,JaimeT,Vulvarlichensclerosussuccessfullytreated withtopicaltacrolimus[J].EurJObstetGynecolReprodBiol, 2005,123(1):123—124. [6]XingHG,BarnardoM,WinseyS,eta1.Theassociationbetween HLADR,DQantigens,andvulvallichensclerosusintheUK: HlJADRB112anditsassociatedDRBI12/DQB10301/04/09/ 010haplotypeconferssusceptibilitytovulvallichensclerosus, andHLADRBlO301/04anditsassociatedDRB10301/04/ DQB10201/02/03haplotypeprotectsfromvulvallichenselero— SUS[J].JInvestDermatol,2005,125(5):895—899. [7]UedaY,EnomotoT,MiyatakeT,eta1.Analysisofclonalityand HPVinfectioninbenign,hyperplastic,premalignant,andmalig— nantlesionsofthevulvarmucosafJ].AmJClinPathol,2004, 122(2):266—274. [8]Ol~ekA,Kozak—DarmasI,eta1.Chlamydiatrachomatisinfec— tioninwomenwithlichensclerosusvulvaeandvulvarcancer [J].NeuroEndocrinolLett,2009Nov29:30(5). [9]RosenthalAN,HopsterD,RyanA,eta1.Immunohistochemical 论着 医学信息 MEDICALINFORMATIoNNo.32010?463? analysisofp53invulv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andvulval Squamouscellcarcinoma[J].BrJCancer,2003,88(2):251 — 256. [10]HantschmannP,Sterzers,eta1.P53expressioninvulvarcar— einoma,vulv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squamouscellhyper— plasiaandlichensclerosus.AnticancerRes.2005,May—Jun, 25(3A):1739—45. [11]CarlsonJA,AminS,MalfetanoJ,eta1.ConcordantP53and MDM—-2proteinexpressioninvulvarsquamouscellcarcino-? [12] [13] maandadjacentlichenscleroses.ApplImmunohistoehemMol Morphol,2001,9(2):150—163. 赵志强,李广太.凋亡蛋白Bcl一2,Fas在外阴白色病变的 表达.齐齐哈尔医学院,2006,10(27):1153—1155. LIUHai—li,XUEXiang,eta1.Expressionandsignificanceof EGFRandanti—oncogeneproteinp53invulvadystrophyand carcinomaofoldwomen[J].ChineseModemMed,2004,14 (7):4—7. 小儿手足口病63例临床分析 刘建设赵彤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 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5—2009.9收 住院的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1—3 岁患儿居多,男女比例1.625:l;患儿均有皮疹,以手 和足最常见,其次为口腔,双膝和臀部;发热是常见症状;重症病例血常规白细胞,c 一反应蛋白可升高;约1/3患儿出现心肌酶谱改变. 结论:HFMD的高发年龄为1—3岁,发病情况与儿童抵抗力低及不良卫生习惯有 关.病情以轻型为主,有部分重症病例出现不同程度 的并发症.但这些病例临床经过良好,预后好.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分析;儿童 Clinicalanalysisof63casesofhand—foot—mouthdiseaseinchildrenLIUJian— she,ZHAOTong.Mianyanghospitalofchinesetraditional medicine,Sichuan 【Abstract】Obser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andepidemicalfeathersofhand—foot— mouthdisease(HFMD)andtoprovideevidence forclinicaldiagnosis,treatmentandpreventionofHFMD.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 wasmadeontheclinicaldataof63eases,whowere hospitalizedbetween2008.5—2008.9.Results:Amongthecases.Mostchildrenwereof1— 3yearsold.Theratioofmaletofemalewas1.625: 1.A1Icaseshadrash,mostcommonlyinhands,feetandmouths,someeasesoccurredinknees andhips.Feverwasthemostcommonsymptom. ThelevelsofWBC.C— reactiveproteinincreasedinseverecases.Myocardiaenzymologychangedin1/3ofthecases. Conclusions:Childrenofl 一 3yearsoldaremainlyattackedbyHFMD.TheincidenceofHFMDisrelatedtochildren~lowresistanceandbadhealthhabits.Mostcasesof HFMDareclinicallyslight.Inspiteofsomeseverecasesandtheoccurrenceofcomplicationsi ndifferentdegrees,theclinicalprocessandthe prognosisarefine. 【Keywords】Hand—foot—mouth;Diseaseclinica1;Analysis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以手,足和/ 或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自限性疾病…. 自2008年3月底以来,我国安徽阜阳等地相继发生由肠道病毒 (enterovirus,EV71型引起的HFMD疫情,并有死亡病例出现. 现将2008年5,9月我院收治的63例临床诊断为HFMD的住院 患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其中男39例,女24例,男女比为 1.625:1.病程3—14天,发病年龄<l岁者10例,1—2岁27例,3 — 4岁19例,5,6岁4例,大于7岁者3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患 儿接触史者41例. 1.2一般表现:63例患儿均有发热,其中低于38~C者29例, 38—39?者21例,大于39%者13例,多数患儿为中低热,发热持 续时间1—5天,平均2.2d.食欲减退者48例,腹泻和/或呕吐者 22例. 1.3口腔表现:63例患儿中58例出现口腔粘膜疱疹,多分 布于颊粘膜,软硬腭,唇及牙龈黏膜,以颊粘膜,软腭最多见.疱 疹数目为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多l一3mm,边缘充血,多1—2天后 破溃,形成表面覆盖黄色假膜的小溃疡.溃疡所致的疼痛明显, 患儿有流涎,拒食等表现. 1.4皮疹表现:63例患儿均有疱疹,多发于手掌,足底,指趾 的屈面等表皮厚而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直径多在3—5mm左右, 疱疹清澈透明,周围绕以红晕,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较厚,不易 破溃,一般1周内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1.5辅助检查:63例患儿均做检查,其中49例细胞总数及 分类正常,11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3例白细胞总数 及粒细胞比例减少;CRP增加者15例;做心肌酶谱检查者28例, 其中CK—MB增加者9例. 2.治疗及预后 本病由病毒感染所致,治疗上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症 状较轻者口服清开灵或口炎清冲剂,利巴韦林或板蓝根冲剂等, 发热患儿及症状较重者给予炎琥宁,病毒唑或阿昔洛韦等静脉滴
本文档为【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学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9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