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

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

举报
开通vip

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济南校区) 毕业论文   学    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年级专业:10级临床三班           姓    名:郑慧慧           学    号:201022003039           指导教师:李霞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 论文题目     糖尿病的分型与治疗 2. 主要目标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年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为了满足广大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需求,使每一个糖尿病患者或者有糖尿病危...

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济南校区) 毕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学    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年级专业:10级临床三班           姓    名:郑慧慧           学    号:201022003039           指导教师:李霞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 论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     糖尿病的分型与治疗 2. 主要目标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年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为了满足广大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需求,使每一个糖尿病患者或者有糖尿病危险的人都能了解关于糖尿病的教育、预防和治疗。 3. 主要文献 1. 孙成杰 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临床研究 [期刊论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1(16) 2. 潘长玉;尹士男 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期刊论文]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01) 3. 周翔海;纪立农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尿病的研究 [期刊论文]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3) 4. 朱志蔚;许雯;廖志红 早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期刊论文]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05) 5. 冯栋 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初诊糖尿病疗效对比 [期刊论文] -广西医学2011(4) 6. 魏庆芳,《糖尿病防治策略》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 7. 静思之,《糖尿病防治一本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论文摘要    1 1、 HYPERLINK \l "_Toc214816194" 糖尿病的概念    2 2、糖尿病的病因    2 (1)遗传因素    2 (2)病毒感染    2 (3)自身免疫    2    3、糖尿病的临床现    3 (1)无症状期    3                                                                      (2)症状期    3                                                                  4、糖尿病的诊断    3 (1)空腹血浆葡萄糖(FPG)    3 (2)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    3 (3)糖尿病的诊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4 5、糖尿病的分型    4 (1)1型糖尿病    4 (2)2型糖尿病    4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    4 (4)妊娠糖尿病    4    6、糖尿病的危害    4 7、糖尿病的治疗    5 (1)宣传教育    5 (2)饮食治疗    6 (3)运动锻炼    7 (4)药物治疗    7 (5)自我监测    9    8、糖尿病的预防    9 9、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论文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秘代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突出表现,未治疗状态下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近年来在糖尿病领域不但其患病率明显增加,而且糖尿病的临床面貌在变化,概念在变迁。本文对糖尿病及其防治进行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论文题目: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 一、 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秘代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突出表现,未治疗状态下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该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对糖尿病已有详细的记载,对糖尿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和预后都作出了论述,到汉代在《金匮要略》中把糖尿病作为一个独立疾病来对待,唐代《外台秘要》中最先记载了糖尿病尿甜的表现。而西方国家直到1672年才有土耳其人Areteus较系统的描述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他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甜如蜜”,并详细记载了糖尿病患者从开始发病到病情恶化,直至昏迷死亡的临床过程。 二、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糖尿病病因较明确,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内分泌疾病中的胶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长期服用具有致糖尿病副作用的药物如强的松、噻嗪类利尿剂等。继发性糖尿病只占少数,绝大多数是原发性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还不很明确,已知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     ㈠遗传因素: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已被公认。国内外许多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人中遗传因素更为明显。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有不同的遗传病因。Ⅰ型糖尿病由于体内存在易感性因素与人类的细胞抗原有联系,使遗传易感性增强,一旦病毒感染和/或自身免疫的作用下就会发病。Ⅱ型糖尿病基因的遗传占主要地位,其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且是多基因遗传(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病基因)。把异常基因遗传下去,使后代具有糖尿    病易感性,在遇有外因如肥胖等情况下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㈡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重要环境因素。当具有糖尿病易感性的人感染了脑炎、心肌炎及柯萨奇B4病毒后,病毒可直接侵犯胰岛 B细胞,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坏死而丧失功能;或病毒长期滞留在 B细胞内,激发自身免疫系统,引起体内 B淋巴细胞产生抗胰岛素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使胰岛 B细胞损伤破坏,造成胰岛素合成减少,引起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一般病毒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它仅可使隐性糖尿病外显,使化学性糖尿病转化为临床糖尿病。     ㈢ 自身免疫:糖尿病人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桥本氏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等。由于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 B4病毒感染,使胰岛组织及B细胞产生炎症、破坏,引起了自身免疫反应。在病毒加抗体作用下,胰岛细胞进一步大量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弱,从而导致糖尿病,特别是Ⅰ型糖尿病。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琳巴细胞浸润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血中可检出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及胰岛 B细胞膜抗体等证实糖尿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在临床上为慢性进行性疾患,可分为无症状期和症状期两个阶段。Ⅰ型起病较急,Ⅱ型一般起病缓慢。   ㈠无症状期多为中年以上Ⅱ型糖尿病患者,食欲好、体胖,精神体力如常人。常在查体或诊疗其他疾病时发现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或高于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正常, 糖耐量试验显示耐量减低。   ㈡症状期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⒈ 多尿、烦渴、多饮 由于血糖浓度增高,超过肾糖阈值,导致尿糖、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和尿次数增多,一昼夜可20余次,总量达2~3升。由于多尿,患者口渴多饮。    ⒉ 多食善饥 由于大量糖尿,糖未能充分利用,加之血糖增高后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因此食欲亢进,有饥饿感,每日进食5~6次,每顿可达l~2斤。但有时仍不能满足。    ⒊体重减轻、疲乏无力 由于糖代谢失常,能量利用减少,负氮平衡,失水等,患者感疲乏、虚弱无力。 ⒋ 其他 皮肤瘙痒,尤其多见女性外阴,由于尿糖刺激局部而引起,或可并发真菌感染,此时瘙痒更严重。另外,四肢麻木、腰痛腹泻、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也常见。 四、 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根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取静脉血浆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比全血血糖高约15%.OGTT的葡萄糖负荷量成人为75g,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服糖前及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测定血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标。     ㈠空腹血浆葡萄糖(FPG):FPG<6.0mmol/L(110mg/dl)为正常,≥6.0~<7.0mmol/L(≥110~<126mg/d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7.0mmol/L(126mg/dl)为糖尿 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㈡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2hPG<7.8mmol/L(140mg/dl)为正常,≥7.8~<11.1mmol/L(≥140~<200mg/dl)为IGT,≥11.1mmol/L(200mg/dl)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㈢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FPG≥7.0mmol/L(126mg/dl),或0GTT中2hPG≥11.1mmol/L(200mg/dl)。症状不 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不主张做第三次OGTT. 五、 糖尿病的分型     ㈠ 1型糖尿病   患者有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有酮症酸中毒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代谢紊乱症状明显,患者需注射胰岛素以维持生命。包括免疫介导和特发性两种亚型。免疫介导糖尿病常有一种或多种自身抗体存在,例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等。   ㈡2型糖尿病   患者大部分超重或肥胖,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年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在疾病初期大多不需要胰岛素治疗。通常无酮症酸中毒倾向,但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也可诱发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糖尿病强烈。由于高血糖发展缓慢,许多患者早期因无典型症状,未能引起足够注意,多年未就诊、未发现糖尿病,发现糖尿病时已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   ㈢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此类型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分为8种亚型:⒈口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⒉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⒊胰腺外分泌疾病;⒋内分泌疾病;⒌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⒍感染所致糖尿病;⒎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⒏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㈣妊娠糖尿病   指妊娠期初次发现的IGT或糖尿病,原来已有糖尿病而现在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一类型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有效地处理高危妊娠,从而降低许多与之有关的母、婴围生期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产后血糖正常者应在分娩后6周做OGTT,重新评估糖代谢状况并进行终身随访。 六、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者的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很轻易引起病菌感染,严重者可由于感染、其他并发症而诱发急性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所以,你不要看有些病者表面很好,他(她)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尽管目前治疗技术有很大发展,使糖尿病者寿命大大延长,但心血管、神经系统的一些慢性并发症仍很难避免,这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㈠在血管病变方面,常有两种类型,即大血管、微血管的病变。前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足背动脉等大中动脉,并由此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坏疽等。微血管病变常累及很多器官、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心肌病变、视网膜病变,后者常是糖尿病者失明的主要原因;㈡在神经病变方面,由于糖代谢障碍,使神经能量供给不足,加上微血管病变,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如累及植物神经,还可引起瞳孔、出汗改变、腹泻、便秘、尿失禁、阳痿等。如因血管硬化而并发脑血管病,则后果更严重。由糖尿病派生出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医疗上称它们为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可算得上是“百病之母”。 七、 糖尿病的治疗     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包括: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维护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预防各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和伴随症的发生,延长寿命,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糖尿病治疗的原则为:持之以恒、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治疗不仅包括高血糖的控制,尚需同时针对一些合并症(如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和各种并发症等采取综合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一般包括合理运用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使糖代谢控制正常或接近正常。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HbA1c<7.0%或6.5%;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h血糖8~10mmol/L,HbA1c<9.0%;超过上述值为血糖控制差。   近年来虽对遗传问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和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等许多病因学上问题进行研究,但至今尚乏病因治疗措施,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仅对少数早期Ⅰ型病例有效,胰岛移植及胰腺移植仅初见成效,人工胰脏(胰岛素泵),虽能较好控制代谢,但对长期防治慢性并发症尚乏可靠数据。因此,临床上对于患者的治疗目的着重于严格控代谢紊,尤其是高血糖症,纠正肥胖和高血压等并存症,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保证正常生长发育与妊娠过程,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自从93年美国多中心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研究(DCCT)结果发表以来,严格控制高血糖可以明显减少各种慢性并发症50%~70%,已为各国糖尿病医务人员所接受而不再怀疑。   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㈠宣传教育 由于约有半数以上的早期患者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不能及时确诊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让已确诊的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逐渐熟悉饮食,运动,用药和尿糖、血糖监测等基本措施的综合治疗原则,配合医务人员提高控制质量;让>50岁的对象,尤其是前述高危对象,每年做一次餐后2小时的血糖筛选检查,使无症状的患者尽多尽早得到确诊和防治。   教育内容中尚需包括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尿糖和血糖仪检测方法,必须注意胰岛素治疗者,还应学会无菌注射法,低血糖反应及初步处理等。   ㈡饮食治疗 适当节制饮食可减轻β细胞负担,对于年长、体胖而无症状或少症状的轻型病例,尤其是血浆胰岛素空腹时及餐后不低者,往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疗法。对于重症或幼年型(Ⅰ型)、或脆性型病者,除药物治疗外,更宜严格控制饮食。饮食中必须含有足够营养料及适当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比例。根据患者具体需要和生活习惯等估计如下:   ⒈按病人年龄、性别、身高从表2得出标准体重。 或应用简单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算出标准体:   ⒉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根据标准体重及工作性质,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休息者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热量0.1~0.13MJ(25~30kcal)、轻体力劳动者0.13~0.15MJ(30~35kcal)、中度体力劳动者0.15~0.17MJ(35~40kcal)、重度体力劳动者0.17MJ(40kcal)以上。儿童(0~4岁,每日每公斤体重0.2MJ(50kcal)、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可减至每日5MJ(1200kcal)以mw ),使病人体重下降到正常标准5%以下,常可使本病得到满意控制。   ⒊食物中糖、蛋白质、脂肪分配比例(按热量计)   ⑴蛋白质按成人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0.8~1.2g(平均1.0g)计算,约占总热量的15%~20%。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有消耗性疾病者可酌加至1.5g左右,视需要而定。    ⑵从总热量减去蛋白质所供热量为糖及脂肪的热量,脂肪量可根据体征、血脂高低及饮食习惯等需要而定,约每日每kg标准体重0.6~1.0g,占总热量的30%~35%以下。其余为糖类,占总热量的50%~65%。按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常用的主食量(碳水化合物)250~400g/d,糖尿病人可进食200~350g或更多,脂肪量约为40~60g。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蛋白过高者,或有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宜适当控制于总热量的30%以下。如血胆固醇过高或为高脂蛋白血症Ⅱ型,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300mg,如甘油三酯过高或为高脂蛋白血症Ⅳ型者则宜限总热量及糖和脂肪摄入量。如有乳糜微粒血症者(第Ⅴ、Ⅰ型)亦宜限制总热量及脂肪摄入量。使体重缓慢下降到正常标准5%上下。所用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宜。完全休息的病人第d主食200~250g(米饭或面食)、轻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500g以上。   ⒋热量分布 三餐热量分布大概为1/5、2/5、2/5,或分成四餐,1/7、2/7、2/7、2/7,可按病人生活习惯及病情控制情况调整,如用药后有饥饿感或濒于发生低血糖者可按病情稍进食或减少药量。   ⒌随访时调整 在长期疗程中宜根据尿糖、血糖、HbA1c、体重及症状等控制具体病情随访观察疗效,且按具体情况调节饮食量。肥胖者经限制进食最后体重渐下降,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而血糖及血脂均可下降,故对于肥胖的Ⅱ型病者饮食控制常为较有效治法,常常不需药物治疗便可控制血糖。消瘦病人则可根据体重等情况于随访中适当增加进食量。   ⒍粗纤维饮食 可减慢糖等吸收,减低血糖血脂等。国外采用Guar、果胶(Pectin)等,国内试用海生植物、玉米梗叶等,初见成效。且可通便,减轻便秘等。   ㈢运动锻炼 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为本病有效疗法之一。除非病人有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病等并发症,否则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多休息。对Ⅱ型肥胖病人,尤宜鼓励运动与适当体力劳动。但须避免过度疲劳和神经紧张的体育比赛,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α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 经医师鉴定,可以进行运动锻炼的患者每周至少锻炼5~6次,每次约半小时左右,锻炼时合适的心率每分钟约为170减去年龄的余数。锻炼后应有舒畅的感觉。 ㈣药物治疗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近年来有迅速的发展,从原有磺酰脲类及双胍类外,已有第3类α-葡糖苷酶抑制剂供临床应用,第4类胰岛素增敏剂不久也将引入国内。 ⒈磺酰脲类 此组药物有多种。第一代药物目前还常用者为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因其对肝脏的毒副反应和长效,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不宜选用,醋磺已脲和安拉磺脲等在国内也少用。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甲磺吡脲,达美康)、格列拎海,吡磺环已脲,美吡达或优哒灵)、格列波脲、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药,其剂量和作用时间见表4。目前国内较多选用达美康,美吡达和优降糖等第二代药物。糖适平的代谢产物主要自胆汁排泄,仅5%左右自肾脏排泄,故与其他磺酰脲类药物不同,也可用于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但肾小球滤过率降至30%左右时应禁用。第一代药物中的D-860目前仍常采用。     ⒉双胍类 临床应用者有苯乙福明和甲福明二种。由于化学结构的特性,苯乙福明的毒副反应明显大于甲福明,有效剂量和副反应剂量甚接近,常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甚而可发生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尤其在肝、肾和心、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故而临床上现已少用,在某些欧洲国家中甚而被禁用。甲福明的副反应明显低于苯乙福明,只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剂量不要过大,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机会极少,仅有胃部不适、厌食、腹泻和皮疹,采用餐后或进餐中间服药可以减轻消化道副反应,因而近年来又重被接受,广泛用于临床获得良好效果。   双胍类适应证:轻型,尤其是肥胖型Ⅱ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疗效,效果不满意者;需减肥的患者可列为首选药物;用类药物,效果不理想者,可联用本类药物;Ⅰ患者者在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对IGT的对象可用以防止其发展成糖尿病。   凡有肝肾功能濒于衰竭、心肺功能衰竭、心肌梗塞、失水失血等低血容量性休克、酒精中毒者不宜用此组药物,以免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⒊α-葡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通过竞争抑制小肠粘膜刷膜内的α-葡糖苷酶,延迟蔗糖。糊精,麦芽糖等多糖分解为单糖并在肠道的吸收,因此主要降低餐后高血糖和缓解高胰岛素血症。本类药物目前常用者为拜糖平。本药经国内试用适用于轻、中度Ⅱ型糖尿病,可单独应用,在较重度者中可与其他口服药或胰岛素联合使用;在糖耐量异常对象中也可用拜糖平干预处理。临床应用时注意自小剂量开始,如50mg2~3次/d,以后渐增至100mg三次/d,可以减轻副反应;服药时要和第一口食物同时摄入,才能发挥效果。   本类药物主要副反应为胀气,鼓肠和轻泻,小剂量开始用药可减轻,用药中且可适应。   原来已有胃肠道疾病和合并妊娠的糖尿病患者不宜应用本药。   口服药中的胰岛素增敏剂,国外已有临床报道,对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型糖耐量减退者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改善糖耐量。 ⒋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作用快慢及长短可分为三类。其中快效者包括正规胰岛素、锌结晶胰岛素、半慢胰岛素锌悬液,三者可经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但中效及长效者均不可静脉注射,仅可经皮下或肌肉注射。正规胰岛素(RI)、锌结晶胰岛素(CZI)及珠蛋白胰岛素的pH为3.0~3.8,其余为7.2,故与长效鱼精蛋白锌(PZI)或中效NPH联合应用时由于pH不同混合后必须迅速使用,不可久留。NPH为RI2份及PZI1份的混合剂,为了适应病情需要,可将各种短效制剂如长效或中效制剂配合成各种联合制剂,如将RI或CZI与PZI混合后,由于PZI中多余的鱼精蛋白可吸附一部分RI或CZI,转化为长效或中效类,故RI与PZI之比为1∶1时则其作用近似PZI;如PI与PZI之比为2∶1,则其作用为NPH;如超过2∶1,则其作用类似CZI+NPH。CZI与PZI的混合剂可成任何比例,视病情需要而灵活掌握。CZI可与任何慢或中效胰岛素混合成各种不同比例,但混合后不可久留。此种混合剂仅可给皮下或肌注,不可静脉注射。为了减少过敏反应,近年来已有高纯度的单峰纯制剂和极高纯度的单组分制剂,胰岛素来源自牛和猪胰岛素,通过半人工合成或遗传工程技术发展为人胰岛素,且已制成pH在7.3左右的中性制剂。目前临床应用的进口胰岛素中, HM(诺和灵R)即系快效的人胰岛素;protaphane和monotard HM(诺和灵 N)即中效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即30%短效和70%中效人胰岛素的预混制剂。   在本类药物中优降糖作用快而强,降糖作用约为D-860的500~1000倍,且其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较持续,临床上较易引致低血糖反应,虽停药后仍可断续出现,应引起注意,尤其在老年患者。D-860,达美康,美吡达和糖适平降糖作用较温和,达美康对微血管病变当有一定作用,均适用于老年患者。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于早餐前1/2小时服用,根据血糖,参考尿糖,需要时每周增加剂量一次,可改为每日2次,直至取得效果。在病情较重者也可从每日2次服药开始。 原来已取得满意结果,数年后又渐趋失效而又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者,称为继发治疗失效。可以在原来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其他类型的口服药,如二甲双胍或(和)拜糖平,或联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以扬长补短,再次取得疗效。 ㈤自我监测 糖尿    方便、无创,但不准确 血糖    三餐前后、睡前、0AM、3AM HbA1c  2~3月 每年1~2次全面复查,包括  血脂水平、心、肾、神经、眼底情况 八、 糖尿病的预防 ㈠防止和纠正肥胖。㈡避免高脂肪饮食。㈢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㈣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㈤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㈥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㈦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㈧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此外,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这三道“防线”是: 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二级预防。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九、 结语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参考文献: 8. 孙成杰 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临床研究 [期刊论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1(16) 9. 潘长玉;尹士男 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期刊论文]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01) 10. 周翔海;纪立农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尿病的研究 [期刊论文]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3) 11. 朱志蔚;许雯;廖志红 早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期刊论文]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05) 12. 冯栋 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初诊糖尿病疗效对比 [期刊论文] -广西医学2011(4) 13. 魏庆芳,《糖尿病防治策略》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 14. 静思之,《糖尿病防治一本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                                                                                                                             指导老师:李霞
本文档为【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9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