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孔子和孟子“仁”论浅析

孔子和孟子“仁”论浅析

举报
开通vip

孔子和孟子“仁”论浅析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9卷第1期 双月刊 2010年1月 孔子和孟子“仁”论浅析 朱 文 (襄樊广播电视大学,湖北襄樊441021) 摘要:儒学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有其精华和糟粕.我们的态度不是“厚古薄今”,而是“古为今 用.”为了充分发掘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作者拟采用纵横对比的方法,试图就孔、孟“仁”论各自的特点和 共同的方面进行对比,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为推动儒学思想的研究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孔子;孟子;论“仁”;浅析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

孔子和孟子“仁”论浅析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9卷第1期 双月刊 2010年1月 孔子和孟子“仁”论浅析 朱 文 (襄樊广播电视大学,湖北襄樊441021) 摘要:儒学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有其精华和糟粕.我们的态度不是“厚古薄今”,而是“古为今 用.”为了充分发掘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作者拟采用纵横对比的方法,试图就孔、孟“仁”论各自的特点和 共同的方面进行对比,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为推动儒学思想的研究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孔子;孟子;论“仁”;浅析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4X(2010)01—0053-03 儒家思想,或者说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 统统治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长达2000多年。儒 学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有其精华和糟 粕。我们的态度不是“厚古薄今”,而是“古为今用。” 为了充分发掘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 不准备就整个儒学的发展过程予以综述,而是侧重 就儒学发展的最初两位奠基人——“圣人”孔子和 “亚圣”孟子关于“仁”的论述进行比较。 一、孔子“仁”论的主要内容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称为“圣人”。由 于孔子述而不作,所以我们现在对其“仁”论思想的考 查,只能从仅有的其弟子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他和弟子们言行的书 《论语》中发掘。通篇《论语》,“言‘仁’者50有8章,凡 ‘仁’之处共105次”。(-嚯上述所有“仁”论中,孔子 “仁”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但主要的且对后世影响较 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本精神是重视人,爱人 《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日:‘爱人。’问知, 子日:‘知人”’(《颜渊》)。“子张问仁于孑L子。孔子 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 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 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孔子讲:“泛爱众, Ini亲仁”(《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事”(《学而》)。他认为,一个人若能做 纠“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那这个人小仅足f■人了,而 f|.简“是圣人r,尧舜这样的人也难以做到(《雍 收稿日期:2009--09-12 作者简介:朱义(197l一),男.湖北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也》)。《论语》记载: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 问道:“‘伤人乎?’不问马”。表明孔子首先关心的是 人而不是马,反映了孔子重视人,爱人。总之,他试图 通过“爱人”的说教,劝统治者应养民、利民、惠民、教 民,博施于众。减轻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以缓和 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二)“忠恕”为仁之方 仁不仅是一种精神,而且是一种行动。如何行 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仲弓问如何 做才是仁?孔子回答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 渊》)。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的行动准 则?孔子答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孔 子的学生曾子说,老师的以一贯之的道,“忠恕而已 矣”(《里仁》)。樊迟问仁,孔子日:“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子路》)。总之,孔子认为,对他人,一方面 要尽己,真心诚意帮助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这就是“忠”;另一方面,要宽容,谅解,不强加 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忠恕概括 了仁的两个方面,体现了仁的爱人精神。 (三)仁而由己,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 而》)。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孔 子认为,能不能行仁,在于自己,不在他人。他强凋个 人意志的蓖要作用。他说:“i军可以夺帅,匹夫不町 夺志”(《子罕》)。他认为.可以通过克已、内省等修养 方法来达到f■。他说:“克已复礼为f■,一日克已复 53 万方数据 朱文 礼,天下归仁焉。”孔子鼓励知错改错。他说:“过而不 改,是为过”(《卫灵公》)。他的学生子贡讲:“君子之 过也。如E1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 之”(《子张》)。注重人的能动性,注重人身修养,是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一大优点和特点。f3l 二、孟子“仁”论的主要内容 孟子是战国中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高潮中的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捍卫并 发展了孔子创立的早期儒家学说,成为该学派的主 要奠基人之一,后被尊称为“亚圣”。孟子“受业子思 之门人”.得孑L子学说嫡传,自称:“乃所愿,则学孔子 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雄辩,提出了较为系 统的“f■政”学说,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推 动r儒学理论的新发展。[41 (一)“仁政”是孟子伦理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仁政”思想内涵丰富,涉及到政治、经 济、教育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 在政治上,他反x,-J-暴政,主张宽省刑罚,“暴其民甚, 则身弑国灭;在经济上,他主张制民之产,恢复井田 制;使民以时,轻徭薄赋,发展农业。他还重视发展商 业,认为“市,廛而不争,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 而愿出于其路矣”(《孟子.公孙丑上》)。就会安分守 己,而不会铤而走险。他还认为好的政治措施不如 好的教育有效,“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尽 心上》)。所以,他极力推崇教育,并终身从事教育。[51 (二)“仁政”学说具有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 孟子强调的“4_-政王道”与广大“民众”的利害相 连,忧乐相通。4"g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反映他认 识到人民群众乃是国家兴亡的根本。而“得天下有 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 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 子·离娄上》)。所以,为了施“仁政”,以及“得民心”, 他还提出了一系列与人们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政治、 经济主张。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 (三)“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人天生有善端。他说: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这就是著名的 “四端”说。“四心”产生“四德”,即“仁、义、礼、智” 四种道德素质或品德。“四端”论表明,正足因为人 皆有“不忍人之一t2,”(侧隐之心).所以,先下可以行 “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上》),HIH-.政。这样,孟 子的“性善论”就成为其f:政丰张的哲学依据。 54 三、孔子与孟子“仁”论比较 比较两位儒学大师的“仁”论观,除上述各自基 本特点外,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思想主体上是一致 的,是源与流的关系。但是,孔子讲仁学,孟子倡仁 政。因此,孔孟“仁”论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并不相同。 下面将以孟子对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对象,把二 者的“仁”论进行比较。 (一)在思想渊源上.二者各不相同 “仁”字在上古时代就已出现,古人释为“相人 偶”,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继承 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 基本精神就是爱,“爱人”,就是只,l至ltl人施于爱。这是 儒家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般准则,也是孔子仁 学思想的核心。因此,孔子的“仁”是渊源于上古,同 时也体现了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发展。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论思想,直截了当地提 出了“仁政”说。孟子在孔子“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了 “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仁也”。认为人人都怀有同 情之心、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这与孔子的仁完全 是一致的,它构成了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论出发点,只 不过孟子又结合了他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个人实践经 验,认识到了仁政的作用,对现实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观察具有更 高的洞察力罢了。 (二)在理论基础上,二者各不相同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孑L子政治思想、 道德思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孔子关于 “仁”的论述很多,而且孔子的“仁”有多种含义,比较 集中地体现在《论语·颜渊》章节中。 “性善说”是孟子哲学的中心思想,也是“仁政” 学说的理论基础。关于人性问题,孔子讲得不多,只 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提出了性与 习的关系;孟子在人性问题上却力排众家,坚持并发 挥了“性善说”,他认为人天生有“善端”,“端”就是萌 芽,人有“四端”,推而广之,就是“仁、义、礼、智”四种 道德。正是因为有“不忍人之心”,才能行“不忍人之 政”,才能可以统一天下。“不忍人之政”就是4-政。这 样,“性善说”就成为他的仁政政治主张的哲学基础。 (三)在论述核心和体系上。二者各不相同 就孔子和孟子“仁”论的基本精神来说,二者是 一致的。孔子“贵仁”,以“仁”为核心,他对“仁”的最 基本解释是“爱人”,并辅之以“礼”,还包含有孝、忠、 恕、智、勇、信,以及爱憎分明、不怕困苦、说话谨慎有 分寸、坚强有毅力、牺牲精神、建功立业、民族感情、 正派耿自等内容,其中,“仁”是所有范畴之总和。孟 子“f■”论的核心思想足f■心,即爱人之心,并通过 “不忍人之政”和“小忍人之心”来论证f_=心。 孔fm然以沦“f一:”为核心,彳fⅢ1于他述而不作. 万方数据 主瞪龟垂t!’:{三!!硷送堑 他的“f■”论较为松散.常表现为“微言大意”;孟子则 较为系统地发展了“仁”的学说,提出了包括上述政 治、经济、教育等内容在内的体系.论述中还伴有许 多生动的例子。孔子只讲“庶之”、“富之”、“教之”, “近者悦,远者来”;孟子则强调以“仁、义、礼、智”为 核心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体系;更倾向于“仁政”的论述较孔子 的“仁”论也大大地向前发展了。 综观孔子和孟子对“仁”的论述,不论其在封建 社会中的作用如何,也不管人们至今对它评价如何. 单就它包含的“爱人”和重民思想内容本身来说,仍 然具有难得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在提倡“以人为本” 和特别关注重民、亲民和为人民服务的今天。还具有 特别重要的启发意义。儒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 思想流派,应当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也是对待 传统文化的一种正确态度。 参考文献: 11】徐志刚.论语通译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程昌明,译注.论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3】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孟轲.孟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5】廖加林,赵立华.试论孟子的。仁政”思想及现代价值【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5-48. (责任编辑:毛运海) BriefAnalysisontheHumanityofConfuciusandMencius ZHUWen (XiangfanTVUniversity,HubeiXiangfan441021,China) Ab鲥揪ConfuciusandMenciusarethefoundersofConfucianismSchoolfoundinganddeveloping.Their expositiononHumanityincludesrichandmanymeaningsfromlovingpeopleexpanding.Theauthortriestocorn- paretherespectivefeaturesandcommonsidesofConfuciusandMenciusHumanityinordertoexcavatethe quintessenceofourtraditionalcultureSOthathecanmakecontributionstopromotetheresearchintotheConfu- clanthought. KeyWords:Confucius;Mencius;onHumanity;Briefanalysis 55 万方数据
本文档为【孔子和孟子“仁”论浅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7250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02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