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教育论文: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

大学生教育论文: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生教育论文: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地理教育资料:如何在地质地形图上判断地质结构——由一道地理题引发的思考 大学生教育论文: 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被害案件时常发生,大学生普遍缺乏被害预防意识与教育,往往导致严重后果。加强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应充分认识到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的基础理论是被害人学,内容主要包括被害预防的意识教育、心理教育和时空教育。   关键字:大学生; 被害预防教育;被害性   一 概述   近年来,大学生被害案件时常发生,并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社...

大学生教育论文: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
地理教育资料:如何在地质地形图上判断地质结构——由一道地理题引发的思考 大学生教育论文: 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被害案件时常发生,大学生普遍缺乏被害预防意识与教育,往往导致严重后果。加强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应充分认识到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的基础理论是被害人学,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主要包括被害预防的意识教育、心理教育和时空教育。   关键字:大学生; 被害预防教育;被害性   一 概述   近年来,大学生被害案件时常发生,并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虽然我国高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但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在面对犯罪侵害时,往往缺乏被害预防意识和防范技巧。   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国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容易成为犯罪被害对象。按照犯罪学研究,从被害人的年龄分布上看,青少年属于极易被害人群。我国统计数据表明,16-28岁的人被害几率最高,达到总数的64.9%。在我国,杀人、抢劫、盗窃、强奸、诈骗等几类常见犯罪的被害人中,易被害人群的年龄范围是18-35岁之间。[1] 我国大学生群体年龄分布正好处于其中。因此加强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教育的意义   1、 有助于减少被害,预防犯罪。   犯罪行为发生后,被害人有权获得救济、赔偿,但这些都是事后救济,对于被害人来说,损害已经发生,创伤已经造成,有的甚至无法弥补。所以如果能在被害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避免陷入被害状态,从而有效防止自己成为犯罪被害人,减少由此造成的身心损伤、感情痛苦、经济损失和基本权利的重大损害,对社会和个人将更有价值。   2、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较低,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受传统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是温良恭让,互相友爱。可却没有告诉学生在受到威胁和伤害的时候该怎么办。实际上,教给大学生生存能力和被害预防的意识及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最切实的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3、有助于促进我国被害人学理论研究,保护救助水平和立法进程。   我国的被害人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时间较短,与世界范围的被害人学研究相比,相差甚远。大学生是社会的知识群体,对大学生进行被害预防教育,将“被害预防”观念渗透到各行各业,逐渐沉淀为一种文化价值被社会普遍重视、关注和接受。对于深入被害人理论研究,推动被害人救助水平,制定被害人保护法律,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的内容   犯罪被害预防教育就是对潜在被害人进行的针对刑事犯罪被害的各种条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训练活动。   1、 被害预防意识教育   被害预防意识教育是指对自己可能成为潜在犯罪被害人的倾向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警惕和自我控制的培养、训练活动。   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预防意识,例如,大学生财产被盗案件在校园中比较突出,许多就是由于疏忽大意,疏于管理造成的,例如把手机、钱包等放在宿舍,不锁门便去串门或洗衣服,结果被盗。   犯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一种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条件及人本身的行为密切联系起来的一种社会现象”。[2]对于犯罪,社会只能将其控制在社会能容忍的范围内,而不可能将其完全消灭。大学生要理性的认识到犯罪现象存在的客观性,了解刑事犯罪被害的普遍性,以增强刑事被害的意识,摒弃侥幸心理。   2、被害预防心理教育   被害预防心理教育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其进行关于认识和控制自身被害性的心理防范的培养和训练活动,使其形成自觉抵御被害的良好心理素质。   被害预防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并控制自身的被害性。被害人的被害性是被害人学的重要内容,是指被害人本身的一种特性,是诱发加害人实施加害行为的一种带有主动诱使和强烈刺激的因素,或者是加害人实施加害行为时可以利用和必须利用的有利条件。   被害性一般包括以下特征:   诱发性:指被害人在心里和行为中存在着容易引起犯罪人侵害而导致自己受害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被害人在被害前对加害人实施了刺激性、挑衅性或诱惑性行为,如首先殴打、凌辱、诽谤、虐待、要挟他人等等。这些行为是诱发犯罪人犯罪的重要条件。诱发性能否诱发犯罪行为发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诱发的强度,一般情况下诱发强度与犯罪发生成正比。二是客体的承受能力,由于个体差异性,诱发性对于不同的犯罪及作用于不同的人身上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引起的后果也有很大不同。诱发性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举止轻浮、色情诱惑;恶语相激、武力挑衅;仗势欺人、侵犯非难;露富显财、自我炫耀等。   易感性:指被害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处于无意识状态,存在着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被选作侵害对象的因素。   诱发性与易感性的区别在于,诱发性是刺激了犯罪人的加害行为,对犯罪人起刺激作用,易感性是吸引了犯罪人的加害行为,对犯罪人起吸引作用。个人的易感性特征与被害的危险性成正比。例如,有的大学生因急于求职而被犯罪分子利用被骗取钱财。   受容性:指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和侵害后的一种顺应状态,并被犯罪人认为具有犯罪得逞的因素”。[3]   在大学生被害案件中,多以诱发性被害或易感性被害居多,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大学生对个性化的追求,其前卫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等都容易成为诱发犯罪的诱因,如过于暴露的衣着、轻佻的举止、爱慕虚荣的心态、标新立异的行为、特立独行的习惯等,常常为犯罪行为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预防诱发性犯罪,首先要树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现实案例中,有的女大学生举止轻佻,遭受性侵害;有的大学生露财显富,导致被盗被抢;有的大学生恃强凌弱,招致受害人的报复加害等等,都是因为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错误甚至扭曲。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洁身自律,修身养性,抱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生活目标,这样才能自觉地以理智约束欲望,规范自身行为,才能有效地减少被害。   其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75%的杀伤案件起源于人际冲突,尤其是被害人未能处理好与加害人人际关系的占多数。马家爵案就是典型。因此,大学生只有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平等尊重、互惠互利、诚实信用、耐心宽容等基本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理智的解决矛盾,减少矛盾,降低犯罪被害可能性。   大学生从学校到学校的独特成长经历,使其社会知识十分贫乏,易于轻信他人,缺乏必要的警惕,这就容易因自身的易感性而遭受被害。   因此,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要保持必要的慎重。要注意社交安全,尤其是对个人财产、家庭情况等隐私信息的保护。大学生要克服自身的心理弱点,节制自己的欲望,遇事冷静,谨慎决策,面对突如其来的“好事”、“运气”警惕、三思,对自己不懂的专业知识先咨询再决定,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成为犯罪被害人。   3、被害预防时空教育   被害预防时空教育就是针对易被害的高发时段和空间环境,矫正生活方式,改善行为活动,调整活动范围以规避被害,防止犯罪的训练活动。   从时间上看,根据调查显示,一年当中,秋冬季以及节假日期间多发生财产类犯罪,而春夏季则多发生性犯罪。一天当中,每日的18时至4时这一时段是犯罪被害的高发时段。   从空间上看,易发生犯罪的地点主要有偏僻的郊外、阴暗的街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车站、码头、娱乐场所等公众临时集结且人员复杂的公共场所,以及城乡独立楼院等。   大学生活时空范围扩大,部分学生往往难以自持,四处游荡,进出各种娱乐场所,独自外出探险,擅自在外租房等等,这些行为使自己处于易于被害的时空内,往往会遭受犯罪侵害。   因此,大学生应当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调整自己的活动范围,警惕身处的复杂环境,减少易被害时段的非正常或非必要活动主动规避易被害地点以防止犯罪被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可、周纪兰、董新臣:《一个被轻视的社会群体――犯罪被害人》,群众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10页   [2]赵可、周纪兰、董新臣:《一个被轻视的社会群体――犯罪被害人》,群众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1页   [3]刘文成:《犯罪学――犯罪现象、原因、对策》 群众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83页
本文档为【大学生教育论文: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49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0-12-08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