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及其影响

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及其影响

举报
开通vip

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及其影响 {枝牖日;—垫塑§一 # 目t』盟墼坠 目书分粪号一女 g—— 福建师范大学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及其影响 TheProsperityofChinShihintheNorth FujianduringSongDynastyandItsInfluence 邱海松 学科专业方向:———主—且—皇————一 研究方向:———j—』=__皇————一 指导教师:盟熊竖 墼篮 申请学位教别:直笠堂控兹监在望韭诖亟±堂焦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评阅人 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

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及其影响
{枝牖日;—垫塑§一 # 目t』盟墼坠 目书分粪号一女 g—— 福建师范大学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及其影响 TheProsperityofChinShihintheNorth FujianduringSongDynastyandItsInfluence 邱海松 学科专业方向:———主—且—皇————一 研究方向:———j—』=__皇————一 指导教师:盟熊竖 墼篮 申请学位教别:直笠堂控兹监在望韭诖亟±堂焦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评阅人 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学位授予单位 学位授予日期 2006年9月 §蛆旦生』—旦 2№生Ⅲ—a 盟盥监韭盘生—上卫 中文摘要 宋代是福建社会历史迅速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福建的物质文化和精 神文化都有很大的成就。特别在科举考试方面,宋代福建科举全国第一。 科举活动的盛衰和中举及第人数的多寡,往往是衡量一个地区文风高下和 教育水平高低最重要也是最客观的尺度。同全省一样,宋代闽北地区有许 多读书人考中了进士,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概况、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是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作者搜集了大量的福建省志、闽北各县的县志等 有关闽北进士的材料,阅读了相关的史书和一些专家研究福建文化的专著, 并对大量的史料和材料进行考证、分析、比较和概括。宋代闽北地区科举 考试出现了兴盛局面,有2092人考中了进士,呈现出各州县进士数地理分 布不平衡的特点;地理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发达、经济的发展、刻书业的 繁荣、浓厚的学风与劝学习俗与闽学的兴起是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兴盛的原 因;许多闽北进士是当时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知名人物,在 《宋史》和《八闽通志》中都做了记载,对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部 分的进士在福建做官,他们对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作了很大贡 献,使福建的刻书业更加繁荣,促进了闽学的最终形成并向全国扩展,使 程朱理学在全国占统治地位。 关键词:宋代,闽北,进士,兴盛,影响 Abstract SongDynastyisahistoricalperiodofrapiddevelopmentinsocialhistory, whenthematerialandspiritualcivilizationofFujianhadmadea great achievement.EspeciallytheImperialExaminationofFujianrankedfirstinSong Dynasty.TheupsanddownsoftheImperialExaminationandthenumbersof scholarswhopassedtheexaminationwouldalwaysbethemostimportantand objectivescaletomeasurethewritingstyleandeducationlevelofadistrict.No differentfromotherdistricts,plentyofscholarsfromthenorthFujianhadpassed thenationalexamination.Thispaperstudiestheprofile,causeandsocial influenceofChinShihinnorthFujianduringSongDynasty.Thewriternotonly collectsagreatnumberofmaterialonChinShihinthenorthFujian,suchasthe officialrecordsofFujianprovinceandthoseofcounties,butalsoreadssome historicalrecordsandmonographsconcernedandhascarriedtextualcriticism, analysis,comparisonsandsummariesontheabovematerials.TheImperial ExaminationinthenorthFujiantookonaprosperouslookduringSongDynasty while2092ofscholarspassedtheexaminationandthenumberofChinShih geographicallydifferedineachstateandcounty.Theprobablecauseofthe prosperityofChinShihinnorthFujianduringSongDynastycouldbethe geographicalelement,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andeconomy,thecarv吨 forprintingboom,livingstudyingstyleandtheriseofstudy—persuadingcustom andtheMinology(MinisthebynameofFujian).ManyoftheChinShihinthe northFujianwerecelebritiesinpolitical,economic,militaryandculturalfield. Theyhadmadegreatcontributionstothecountryandwererecordedinthe HistoryofSongandGeneralRecordofBaMin.MostoftheChinShihsecured anofficialpositioninFujian.Theycontributedalottothepolitics,economy, cultureandeducationofFujianatthattime⋯t11eyhadmadethecarvingfor printingmoreflourishing,finalizedandpopularizedtheMinologyand eventuallymadeChengandZhu’SNeo-Confucianismadominativeposition throughoutthecountry Keywords:SongDynasty,theNorthFujian,ChinShih,prosperity,influence 中文文摘 宋代是福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福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很 大的成就。特别在科举考试方面,宋代福建科举全国第一。科举活动的盛衰和中举及第 人数的多寡,往往是衡量一个地区文风高下和教育水平高低最重要也是最客观的尺度。 宋代闽北地区有2092人考中进士,这些进士对闽北地区以及福建乃至全国有着重大的 影响。 一、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概况 两宋时期的闽北,主要指闽江上游一带,它包括建州(南宋以后称建宁府)、南剑 州、邵武军等3个州(军)的辖区,建州下辖建安、瓯宁、浦城、建阳、崇安、松溪、 政和等七县,南剑州下辖剑浦、将乐、顺昌、沙县、尤溪等五县,邵武军下辖邵武、光 泽、泰宁、建宁等四县。 1、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地理分布概况 根据2003年10月出版的《福建省志·人物志》(上)的福建历代进士表,书中记 录的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统计如下:建州1352人,南剑州521人,邵武军219人,共计 2092人。 2、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分布特点 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地理分布有以下特点: (1)、集中分布在州(军)治所在地(如建安、南平、邵武)以及开发较早,经济、 文化、交通比较发达的县(如浦城、建阳、沙县)。(2)、经济、文化、交通比较落后的 县(如松溪、政和、泰宁、将乐)进士数稀少。(3)、北宋进士数多于南宋进士数。(4)、 绝大多数进士都出身于官宦世家或富裕家庭。 3、影响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分布的原因 宋代闽北地区各县进士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州县开发时间的不平衡性。(2)、人口的不平衡性。(3)、交通便利的不平 衡性。(4)、各县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开发时问早、人口多、交通便利、学田和书院 多的州县,考中进士的人数多。反之则少。 二、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兴盛的原因 宋代闽北地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考中进士,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各种复杂的原 因。 1、地理因素的影响 两宋时期的统治区域是秦汉以来各王朝中最小的。由于统治区域的缩小,加上北方 不断的战乱,使大量北方人民南迁福建。闽北地区是北方人民入闽的第一站,许多北方 人民在闽北定居,加上闽北地区自身人口的增长,使闽北地区人口剧增。闽北地区地狭 山多,耕地有限,导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严重失调,一部分人不得不从读书科举方面寻 找出路。 2、教育的发达 宋王朝实行重文政策,重视发展教育,提倡和健全科举制度,建立起影响后代千年 的文官政治体制。宋仁宗以后,朝廷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兴学,使学校遍设天下, 闽北各地都建立了州(军)学和县学等官学。除了官学,宋代还出现了众多的书院、精 舍等私学。官学和私学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福建教育的繁荣。繁荣的教育为闽北培养 了许多人才,也促进了闽北地区科举考试中举人数的增加。 3、经济的发展 两宋时期,闽北地区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农业方面,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非 常丰富。手工业方面,丝绸生产已跻身于全国丝绸重要产区之列,制瓷业发展到顶峰, 矿冶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和城市经济出现繁荣。闽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 平逐渐提高,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进而参加科举考试,促进了考上进士人数 的增加。 4、刻书业的繁荣 宋代闽北地区刻书业非常繁盛,建安(今建瓯)建阳地区最为有名。特别是建阳城 西30公里的麻沙与崇化两地坊刻,书坊林立,热闹非凡,南宋时已闻名天下,号称“图 书之府”。宋代闽北书坊以科举应试用书为刻书重点,这对科举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刻书的繁盛促进了闽北与福建以至全国的科举文化。刻书和科举同步发展,二者相互促 进。 5、浓厚的学风与劝学习俗 宋代吸取唐末五代的教训,采取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统治者积极倡导浓厚的学风。 闽北古来民风淳朴,学风较盛,家境贫寒者也要设法让孩子读书。民间有一种普遍存在 的观念,即认为人世问只有读书和耕田两件事最干净。为了发展教育,闽北各乡各村各 姓各族大多置有学田。俗称“书灯田”。浓厚的学风与劝学习俗促进了考上进士人数的 增加。 6、闽学的兴起 福建理学始于北宋。繁荣于南宋,继续于元、明清三代。福建的理学家在传播理学 的过程中,举办书院进行讲学,一大批士予和读书人纷纷投其门下学习。这些理学家许 多人本身是进士出身,很多理学家是闽北人,从而不仅促进了闽学的兴起,而且促进了 闽北教育的发展和文化学术的繁荣。教育的发展和文化学术的繁荣,又促进了更多的闽 北读书人考中进士,使闽北地区的进士更加兴盛。 三、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社会影响 两宋时期,闽北地区共有2092人考中进士。在这些进士中,很多人是当时宋朝的 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知名人物,在《宋史》和《八闽通志》中都做了记载,对国 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部分的进士在福建做官,他们对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 育作了很大贡献,使福建的刻书业更加繁荣,促进了闽学的最终形成并向全国扩展,使 程朱理学在全国占统治地位。 l、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对当时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两宋时期,闽北有一些进士当了宰相,据《宋史》记载,两宋时期闽北籍的宰相 分别有正宰相章得象等5人,副宰相吴育等8人。《宋史》予以立传的闽北进士或名人 共有82人。明代黄仲昭的《八闽通志》中记载的闽北各县的名臣、良吏、道学、儒林、 文苑人物达402人。他们对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科技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 贡献。 2、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浓厚学风的形成 两宋时期,闽北地区有2092人考中进士,并到全国各地任职。在任职期间,他们 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兴办州学和县学等官学,促进了官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一些理学 家(有的理学家本身考上进士)积极创办书院进行讲学,有的书院规模较大,知名度很 高,如朱熹创办的考亭书院和武夷书院,许多士予和读书人纷纷前来求学,使当时的学 风和劝学习俗更加浓厚。 3、促进了刻书业的更加繁荣 宋代是闽北地区科举的鼎盛时期,科举的鼎盛促进了刻书的繁盛。宋代福建书坊以 科举应试用书为刻书重点,科举文化的繁盛,使科举应试用书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又 促进了刻书业的繁荣。 4、促进了闽学的最终形成并向全国扩展 亭豇时人学内考黜当门子围了鸶了的朱范办氚到生,国创砌达一讲全,o平熹传在亭R水朱散学腊溃淋戗砑喜||建定其地弟程居一础,的的,铣镰撇鲠黼酝晚熬亭其由中熹糕考极或一朱.一的有,统。一晌占学弧厩卜肭站胖祷宗地大史地.¨学基重展宦地理要有发仕擎代重具化各蔚一的了文于北为究成想人.一成研形思门南.,术们代的河渚学子古士、减国弟国进北 汰全人我中湖。集为门在考、位憔黼邻晚肘风雌群稃抒熊删沌躺是时李的,江占熹当、维多浙并朱。道思众于,院味论子行行书叶理弟盛盛 序言 宋代是福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福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很 大的成就。特别在科举考试方面,宋代福建科举全国第一。科举活动的盛衰和中举及第 人数的多寡,往往是衡量一个地区文风高下和教育水平高低最重要也是最客观的尺度。 同全省一样,宋代闽北地区有许多读书人考中进士,对闽北地区以及福建乃至全国有着 重大的影响。 宋代闽北地区主要指闽江上游一带,包括建州(南宋时称建宁府)、邵武军、南剑 州三个郡16个县。对于闽北地区进士的研究,《宋史》中对闽北地区的进士、名人有专 门的传加以介绍,明代黄仲昭修纂的《八闽通志》列举了闽北地区考中进士的情况,对 闽北地区的名臣、良吏、理学家、儒林和文苑人物做了介绍,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进士 出身。另一方面,明清时期闽北各县的县志中的选举志都对本县的进士作了一些介绍, 有的还有专门立传加以介绍。从1990年到1998年,闽北各县重新修纂县志,对本县的 进士也做了一些简要的介绍。福建师大王耀华教授主编的《福建文化概览》一书,在第 十二章“福建科举”中对福建进士进行了全面的宏观的介绍,也涉及到一些闽北地区 进士的情况.上海复旦大学的林拓教授著的《文化的地理过程分析——福建文化的地域 性考察》一书。论述了福建文化格局及其中心地演变的过程,对宋代闽北地区的文化格 局进行了专门介绍,也涉及到一些闽北地区进士的情况。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的刘锡 涛老师在《福建师大学报》2005年第2期上发表的文章《宋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一文, 介绍了宋代福建各地区的进士分布及其特点,阐述了影响宋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的主要 原因,也涉及了一些闽北地区进士的情况。虽然有这么多材料介绍了宋代闽北地区进士 的情况,但都没有对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总体情况进行全面宏观的概括。因此,文章主 要探讨了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概况(包括各县进士人数的地理分布概况、分布特点 与分布原因)、闽北地区进士兴盛有哪些原因以及其闽北地区进士对当时社会有何重要 影响等问题。研究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及其影响,既可以对福建宋代文化发展有一 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又可以促进人们进一步探讨教育、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与 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 第一章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概况 两宋时期的闽北,主要指闽江上游一带,它包括建州(南宋以后称建宁府)、南剑 州、邵武军等3个州(军)的辖区,建州下辖建安、瓯宁(建安和瓯宁在民国时期合并 成为建瓯县)、浦城、建阳、崇安、松溪、政和等七县,南剑州下辖剑浦(今延平区)、 将乐、顺昌、沙县、尤溪等五县,邵武军下辖邵武、光泽、泰宁、建宁等四县。n1今天 的闽北主要指南平市,下辖延平区、建瓯市、建阳市、武夷山市、邵武市、顺昌县、光 泽县、政和县、松溪县、浦城县等1区4市5县,可见,宋代的闽北比今天的闽北辖区 更广。 一、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地理分布概况 关于记载宋代闽北地区各县的进士中举情况,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各县修撰的县 志中的选举志都有详细记载。明代黄仲昭修纂的《八闽通志》一书的《选举志》,对宋 代闽北地区各县的进士中举情况也做了详细的介绍。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 《福建省志》丛书的《人物志》里,也详细列举了宋代闽北地区各县的进士中举情况。 根据2003年10月出版的《福建省志·人物志》(上)的福建历代进士表,书中记录的 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统计如下:m 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分布表(单位:人) 州(军) 县名 北宋 南宋 合计 名次 总计 建安 49l 208 698 1 瓯宁 129 174 303 3 浦城 76 18 94 6 建州 建阳 39 38 77 8 1352 崇安 64 99 163 5 松溪 5 3 8 15 政和 2 6 8 15 南平 110 208 318 2 将乐 13 6 19 13 南剑州 顺昌 22 15 37 10 521 沙县 45 42 87 7 尤溪 23 37 60 9 邵武 83 73 156 4 光泽 13 9 22 12 邵武军 219 泰宁 4 11 15 14 建宁 7 19 26 11 二、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分布特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地理分布有以下特点: 1、集中分布在州(军)治所在地以及开发较早、经济、文化、交通比较发达的县。 建州的州治所在地是建安县。宋治平三年(1066年),划分建安县的部分辖区分置 瓯宁县。因此,瓯宁县受到州治所在地的影响最大。在宋代,建安县的进士数为698人, 在闽北地区位列第一,建州位列第一。瓯宁县的进士数为303人,在闽北地区位列第三, Ⅲ元{9J脱脱等撰‘束史·地理志'之福建路,中华书局出版,1977. 埘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人物志’(上),中国社会科学m版社,2003. 建州位列第二。建安县和瓯宁县的进士数合计为1001入,建州整个州的迸士数为1352 人,两县进士数约占整个州的74.04%.不仅如此,以县来计算,北宋有二千余县,南宋 有一千多县,今建瓯县(宋代的建安、瓯宁两县)进士数即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 之一,为全国以县计算进士数之冠. 南剑州的州治所在地是南平县(宋代称为剑浦县).宋代南平县的进士数为318人, 在闽北地区位列第二,南剑州位列第一,约占整个州的61.04%。邵武军的军治所在地是 邵武县。宋代邵武县的进士数是156人,在闽北地区位列第四,邵武军位列第一。约占 整个州的71.23%. 此外,建安、浦城、建阳、南平、邵武、沙县属于开发较早的县,经济、文化相对 发达,考上的进士数相对较多。而崇安、建阳、建安、南平、邵武、浦城的交通比其他 县更发达。福建东面临海,三面环山。在古代,福建远离中原,又有高山阻隔,形成封 闭性的地理环境。北方汉人入闽的路线主要有三条:“1一是由江西鄱阳、铅山经分水关 入闽。福建的闽北崇安、建阳一带与江西、浙江相毗邻,距中原距离最近,也是北方汉 人入闽最先到达的地方。二是由江西临川、黎川越东兴岭经杉关入闽。从江西的临川、 黎川越东兴岭,经杉岭、杉关到福建的光泽,这一路较为平坦.三是由闽浙边界山口入 闽。福建与浙江山水相连,闽浙边界有很多山口关隘,是入闽的交通孔道。如浦城枫岭 关,处在仙霞岭山脉和武夷山脉相衔接的低山丘陵地带,是闽浙古道之一。崇安、建阳、 建安、南平、邵武、浦城正好处于北方汉人入闽的三条路线的交通要道,交通相对发达。 2、经济、文化、交通比较落后的县进士数稀少。 松溪、政和、泰宁、将乐等县开发较迟,又没有处于北方汉人入闽的三条路线上, 因此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交通不发达。受这些因素影响,这些县的进士数较少。 松溪与政和县在整个宋代都只有8名进士,在闽北地区和建州都位列最后一名。泰宁在 宋代的进士只有15名,在闽北地区位列倒数第三,在邵武军中位居最后一名。将乐县 宋代的进士只有19名,在闽北地区位居倒数第四,在南剑州位居最后一名。 3、北宋进士数多于南宋进士数。 从建州来看,北宋有进士806人,南宋有进士546人,北宋的进士数多于南宋;从 南剑州来看,北宋有进士213,南宋有进士308人,北宋的进士数少于南宋;从邵武军 来看,北宋有进士107人,南宋有进士儿2人,北宋的进士数少于南宋。从整个闽北地 区来看,北宋的进士数为1126人,南宋的进士数为966人,北宋的进士数多于南宋的 进士数。 4、绝大多数进士都出身于官宦世家或富裕家庭。 从整个闽北地区来看,宋代闽北地区各县的进士绝大多数都出身于官宦世家或富裕 家庭,出于祖辈、父辈目不识丁的布衣百姓没有一个,仅有少部分是出身于破落家庭。 古代小说、戏剧中所谓的“寒窑苦读十二载,一朝登上天子堂”之类的现象,在现实生 活中实在难以找寻。 建阳刘氏为建州望族,其祖先刘翱为唐少府监开国公。刘氏家族有许多人中进士: “1刘淮,绍兴二年(1132年)张九成榜进士;刘煸,乾道八年(1172年)黄定榜进士; 刘崇之,淳熙二年(1175年)詹骥榜进士;刘炳,熵之弟,淳熙五年(1178年)姚颖 榜迸士;刘填,炳之子,绍熙四年(1193年)陈亮榜进士;刘铨,庆元五年(1199年) 曾从龙榜进士;刘炯,蝓之弟,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榜;刘子寰,嘉定十年(1217 年)吴潜榜进士;刘应李,填之子,咸淳十年(1274年)王龙泽榜进士。建阳莒口熊氏 宋代有8人均中进士:熊敦常,元丰五年(1082年)黄裳榜进士;熊克,绍兴二十一年 ⋯唐文基主编‘福建古代经济史'第82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叫刘建:‘大潭书).第270页.文物出版社.1994年. 2 (1151年)赵逵榜进士;熊可量,乾道五年(1169年)郑侨榜进士;熊以宁,淳熙五 年(1178年)姚颖榜迸士;熊节,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熊刚大,嘉定七年(1214 年)进士;熊禾,咸淳七年(1274年)王龙泽榜进士;熊新民,咸淳七年(1274年) 王龙泽榜进士. 崇安县翁氏家族父子均中进士:翁伸通,嘉佑二年(1057年)章衡榜进士;仲通次 子翁彦深,绍圣元年(1094年)毕渐榜进士;仲通季子翁彦国,绍圣四年(1097年) 何昌言榜迸士;伸通长子翁彦约,政和二年(1112年)莫俦榜进士。崇安县江氏家族有 6人中进士:江灏,宣和六年(1124年)沈晦榜进士;江埙,灏曾孙,嘉定元年(1208 年)郑自诚榜进士:江寅,灏从孙,宝庆二年(1226年)王会龙榜进士;江缝,灏玄孙, 宝庆二年(1226年)王会龙榜进士;江镕,埙三子,绍定五年(1232年)徐元杰榜进 士;江已,灏云孙,绍定五年(1232年)徐元杰榜进士。 浦城章氏家族一门二十四进士,中有一状元“】。章顿,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 其胞兄章频,景德二年(1005)进士。章得象,成平五年(1002)进士,章岷,仁宗天 圣五年(1027)进士;章岘,天圣八年(1030)进士:章俞,景佑三年(1036)进士, 章岵,宝元元年(1038)进士,章嶙,庆历三年(1043)进士,章沂,庆历六年(1046) 进士,章颖,皇佑五年(1053)进士,章衡,嘉佑二年(1057)状元;章悖,嘉佑四年 (1059)进士。章粢,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章甫,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 章绰,熙宁九年(1076)进士;章粹,元丰二年(1079)进士,章绎,元丰八年(1085) 进士,章授,哲宗元佑三年(1088)进士,章绝,元佑三年进士,章授,绍圣四年(1097) 进士,章持,绍圣四年进士,章谊,徽宗祟宁五年(1106)进士,章杰,宣和六(1133) 进士,章-獬,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 邵武县上官氏家族有许多人中进士:上官凝,庆历二年(1042年)杨置榜进士;上 官垲,凝之子,嘉祜二年(1057年)章衡榜进士;上官均,凝之子,熙宁三年(1070 年)叶祖洽榜进士;上官恺,凝之孙,垲之子,元丰八年(1085年)焦蹈榜进士;上官 恢,均从子,元丰八年(1085年)焦蹈榜进士;上官倍,均季子,政和二年(1112年) 莫俦榜进士。 南平县(宋代称剑浦)范迪简父子6人均中迸士:范迪简,庆历六年(1042年)贾 黯榜进士;范峒,迪简子,嘉祜四年(1059年)刘辉榜进士;范峋,迪简子,嘉祜六年 (1061年)王俊民榜进士;范皖,迪简子,治平四年(1067年)许安世榜进士;范蜗, 迪简子,元丰五年(1082年)黄裳榜进士;范蛲,迪简子,元祜三年(1088年)李常 宁榜进士.南平县吴辅祖孙5人均中进士:吴辅,天圣八年(1030年)王拱辰榜进士; 吴君称,辅四子,熙宁三年()叶祖洽榜进士;吴撂,君称子,政和二年(1112年)莫 俦捞进士;吴播,君称孑,政和五年(1115年)何桌榜进士;吴淳,君称孙,政和五年 (1115年)何桌榜进士。 三、影响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分布的原因 宋代闽北地区各县进士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州县开发时间的不平衡性 闽北地区各州县的设置开发时间有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与北方汉人入闽的三条路线 有很大的关系.各州县的设置时间如下表。脚 “1王榴华主编‘福建文化概览'.第242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埘[明]黄仲昭修纂‘八闽通志’(上)卷之一地理之建置沿革.福建A.t薏tti版社.1990. 3 闽北地区各州县的设置表 州(军)县名 设置时间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郡治建安。唐 建州 武德初,改名建州.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以孝宗旧邸升 为建宁府。 建安 建安初(196年),置建安县。 瓯宁 宋治平三年(1066年),置瓯宁县。 建安初(196年),置汉兴县。三国吴永安三年,改名 浦城 吴兴。唐天宝三年,始改浦城县。 汉建安十年(205年),置建平县。晋太康元年(280年), 建阳 改为建阳县。 五代时(941年),闽国置温岭镇。南唐(951年),改 崇安 崇安场。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崇安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东平县。宋开宝末(975 松溪 年),改名松溪。 五代时(941年),闽国置关隶镇。宋咸平三年(1000 政和 年),升为关隶县。政和五年(1115年),改名政和县。 南唐开运三年(946年),置剑州,州治延平(即南平)。 南剑州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名南剑州。 南平 建安初(196年),置南平县。 将乐 =国吴75.羹--:军-(2{50年),置将林县· 尤溪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置尤溪县。 沙县 刘宋元嘉中(405—418年),置沙封县。隋改名为沙县。 顺昌 五代汉乾祜元年,南唐置顺昌县。 邵武军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置邵武军。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昭武县。晋元康元年, 邵武 改邵武。 唐乾元二年(759年),置归化镇。后周显德五年(958 泰宁 年),升为归化县。宋元祜元年(1086年),改泰宁县。 建宁 宋乾隆元年(960年),南唐置建宁县。 光泽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置光泽县。 从各州县的设置表可以看出:(1)州一级的设置,建州最早,早在260年,就设置 了建安郡;南剑州次之,在946年设置剑州;邵武军最迟,在985年设置了邵武军;建 州比南剑州和邵武军设置早了近800年,开发的时间长,政治、经济、文化相对更为发 达,因此宋代建州的进士数最多,达1352人;南剑州比邵武军的设置早了近40年,在 宋代它的进士数达521人;邵武军最迟设置,宋代的进士数仅219人;(2)县一级的设 置,建安、浦城、南平、建阳、松溪、将乐、邵武等7个县的设置较早。其次是沙县、 尤溪,最后为顺昌、泰宁、建宁、光泽、崇安、政和、瓯宁。在宋代闽北地区考中进士 的县中,建安县排名第一,达698人,南平县排名第二,达318人:瓯宁县虽最迟设置, 但它原在建安县辖区内,1066年设置瓯宁县后,又离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安 县最近,因此它的迸士数排名第三,达303人:邵武县排名第四,达156人:崇安县虽 较迟设置,但因它处于北方汉人入闽最早到达的位置,文化比较发达,排名第五,达163 人;浦城排名第六,达94人;建阳排名第八,达77人。在进士数排名前八名中,有6 个县是较早设置的。县设置的越早,开发的时间越长,政治、经济、文化相对更先进一 4 些,考中进士的人数相对更多。 2,人口的不平衡性 在宋代,闽北各县的入口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各县人口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宋代闽北各县人口统计表 州(军)、县名 时间 户数(户) 人数(人) 建州 宋代 22770 142774“’ 建安 宋代 33800 76500啪 瓯宁 宋代 33861 75236 浦城 宋代 34316 77059o’ 建阳 宋代 41230 100648“1 崇安 宋代 28745 43897‘” 松溪 崇宁三年(1104年) 27620‘61 政和 宋代 14978 38717‘” 南剑州 宋代 157089 297145 南平 宋代 不详 不详 将乐 祥兴二年(1279年)1794I 40347嘲 顺昌 宋代 不详 不详 沙县 宋代 43580 60845叫 尤溪 祥兴二年(1279年)17752 38183‘。01 邵武军 宋代 212951 558846 邵武 庆元四年(1198年)不详 56840“‘1 光泽 宋代 不详 不详 泰宁 元奉占元年(1086年)30000 149700“21 建宁 咸淳七年(1271年)25318 128142【1” 从闽北各县人口统计表来看,泰宁、建宁县的人口数字有所夸大,与实际情况不符 合,但大体上很多县的人口数字还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从这一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 超过5万的县有建安、瓯宁、浦城、建阳、沙县、邵武,而这些县的进士数在闽北地区 分别排为第1、3、6、8、7、4名。人口少于5万的县有松溪、政和、将乐、尤溪等县, 这些县的进士数都排在闽北地区的第8名以后。这种情况说明了一个结论,人口多的县, 考中进士的人数也相对多。 3、交通便利的不平衡性 在宋代,福建和中原的陆路交通主要是经过闽北前往浙江和江西。福州是福建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从福州到南平的陆路交通是福建境内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宋代闽 Ⅲ[明】黄仲昭修纂‘八闽通志)卷之二十食货,第39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m建瓯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建瓯县志'.第100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 m【滑]黄恬修(嘉庆)‘浦城县志)卷之八户口. “1[明]冯继科修(嘉靖)‘建阳县志'卷之四户赋志 嘲武夷山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武夷山市志’,第139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Ⅲ松溪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松溪县志》,第95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1政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政和县志),第109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 “’将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将乐县志',第129页.方志出版社,1998. 嗍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李启宇主编‘沙县志',第95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尤溪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尤溪县志'。第87页,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9. Ⅲ1邵武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邵武市恚).第171页,群众出版社,1993. ¨钉豢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泰宁县志’,第96页,群众出版社。1993. m1建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建宁县志',第9I页,新华出版社,1995. 浙陆路交通,主要是由浦城过仙霞岭到浙东衢州江山县。闽赣通道有两条,一条由邵武 县经杉关东兴岭到江西抚州地界;另一条由崇安县经分水关到江西饶州地界。在这三条 出省路线中,闽浙陆路交通沿途经过的县有:浦城、建阳、建安、南平。闽赣杉关陆路 交通沿途经过的县有:光泽、邵武、建阳、建安、南平。闽赣分水关陆路交通沿途经过 的县有:崇安、建阳、建安、南平。因此,浦城、邵武、崇安、建阳、建安、南平6县 当时是闽北交通最发达的县,经济、文化更为发达,因而考中的进士数多。而松溪、政 和、将乐,泰宁等县由于高山峻岭和河流险滩的阻隔,交通十分不便,经济、文化相对 落后,考中的进士数也就更少。 4、各县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宋代的闽北地区,各州(军)县都很重视教育,各州(军)都建立了州(军)学, 各县也建立了县学。除了官学——县学之外,各县还建立了许多私学——书院。然而, 各县的教育发展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为了培养人才,官府专门设置学田,以学田租收入, 供学生日常生活之需。南剑州在福建路最早设置学田,天圣中(1023——1031年)太守 曹修古始置学田,元祜中(1086一1093年)太守王汝舟再增学田,“共得米三百斛, 养士百人”.南剑州学田最盛时,“岁可得米九百余石”。u,建州在北宋宝元年间(1038 ——1039年)设置,“赐田五顷赡士”,“元丰中,赐田至十顷”.⋯建安县在宝庆二年(1226 年)设置学田,“在官之田若干,岁租仅百石,悉举而归之学”。“崇安县在淳熙七年(1180 年),将县内废寺中山、白云、凤林、圣历、暨历田产收归县学,岁租米220斛。“1邵武 军学田在咸淳五年(1269年)前有500亩,此后陆续增置,最盛时“至收禾二万一千九 百九十九秤有奇”。脚各县建立的私学书院也是不平衡的。建阳县书院最多,有18所; 其次是崇安县,有8所;再次是沙县,有4所。学田多的县如南平、建安、崇安、邵武 等县,书院多的县如建阳、崇安、沙县等县,这些县考上进士的人数也相对更多。 第二章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兴盛的原因 宋代闽北地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考中进士,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各种复杂的原 因。 一、地理因素的影响 两宋时期的统治区域是秦汉以来各王朝中最小的。由于统治区域的缩小,加上北方 不断的战乱,使大量北方人民南迁福建。闽北地区是北方人民入闽的第一站,许多北方 人民在闽北定居,加上闽北地区自身人口的增长,使闽北地区人口剧增。闽北地区地狭 山多,耕地有限,导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严重失调,一部分人不得不从读书科举方面寻 找出路。这是两宋时期闽北地区进士兴盛的地理因素。 1、两宋时期的统治区域不断缩小 北宋的统治区域是秦汉以来各王朝中最小的。在北部地区,由于五代时期后晋政权 割燕云十六州之地给契丹,宋初曾派兵收复失地。结果无功而还,双方以自沟(今拒马 河)为界,宋的北界只及今河北、山西的中部地区。在西北地区,发展到今小金——泸 定——石梯——冕宁一线。在西南地区,北宋以黔、贵以西与大理为界。南部以今中越 边界与越南李朝为界。北宋的北方是辽朝政权,至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宋“澶渊之 Ⅲ嘉靖‘延平府志)卷18、19. Ⅲ嘉靖‘延平府志’卷77. Ⅲ嘉靖‘延平府志'卷77. Ⅲ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79‘建宁府崇安县学田记'. ⋯嘉靖‘邵武府志'卷7. 6 盟”时,辽的疆域“东至海(今日本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北至胪朐河(今克 鲁伦河),南至白沟(今拒马河),西南以大漠、河套与西夏为界。¨”北宋的西方是西夏 政权,西夏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尚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地 方万余里。”m北宋的西南是大理政权。 南宋的疆域又比北宋更小。南宋至“绍兴和议”之后,北以淮河——大散关一线与 金为界,北部是金朝政权,金之东北界,至日本海,北至外兴安岭:西以大兴安岭—— 大漠——河套黄河一线与蒙古各部以及西夏为界.西部和南部沿袭北宋的旧疆。 2、闽北地区地狭山多,耕地有限 闽北地区为内陆山区,山脉纵横,峰峦起伏。闽北地区的地形具有二个特点:伽 (1)山地丘陵与河谷盆地交错分布。境内山岭雄峙,丘垄起伏,山地丘陵占总面 积的80.3%,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综其间,形成以丘陵、盆谷为主的地形特点。盆谷分 布在河流沿岸,较大的有建溪及其支流所串联的松源、南浦、崇城、水吉、潭城、芝城 等盆谷;为富屯溪及其支流所串联的有杭川、邪武、双溪等盆谷。它们座落在山地丘陵 之间,均为居民密集的城镇所在地。 (2)地势西北、东南两侧高,中部低。主要的山脉有二列:南北一列为武夷山脉, 绵亘于闽赣边境,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被称为闽赣两省的“屋脊”。主峰黄岗山位 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海拔2158米,是福建省的最高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地区的 最高点。东南一列为鹫峰山,延伸在与宁德地区交界的地带,平均海拔约900米。这二 列山脉均星东北——西南走向,分别蜿蜒在西北、东南二侧,构成闽北地形的骨架。 位于两列山脉之间的中部地带,多丘陵盆谷,平均海拔低于500米,习惯上称为闽 北大盆地。从盆地中部向两侧山地各种地形作有规律的排列,即j;i£谷一低丘陵一高丘陵 一低山一中山,形成“凹”形的横剖面。 闽北地区土地面积约为3974万亩。其中山地面积占80.3%,水面面积约占9.7%, 耕地面积约占996,境内约“八山一水一分田”。闽北地形复杂,随地势增高,气候、植 被和土壤呈垂直分布。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河谷盆地是农业耕作土壤的集中分布地区, 大体上可分作二类:一类是耕作水稻土,占耕作面积的95.2%,多沿山间谷地和河岸顺 坡开垦,里梯田形式。另一类是早地,分布在缺乏自流灌溉水源的低丘地带,为栽培各 种经济作物、杂粮的用地。 3、两宋时期闽北地区人口急剧增长 宋代以来,福建人口急剧增长。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福建仅有74467 户“1,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_曲83年),增到467815户嘲,增长了52%,元丰 初福建户数已增至1043839户附,比太平兴国年间又增长123%。南宋初年,由于宋金战 争的影响,福建人口的增长又出现一个高峰。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福建户数 为1390566,口数为2808851,分别比元丰初年增长33%和37%。至嘉定十六年(1223 年),由于北方人民的大量迁入,福建户数和口数已分别达1599214和3230578,又比绍 兴三十二年增长了15%.宋代闽北山区人口最盛:建宁府宋时197137户,439677口; 南剑州宋时157089户,435869口;邵武军宋时212951户,558846口。田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而耕地不可能在同期内有相同的比率增长,导致人口与耕地, ”’‘辽史·地理志, ”1‘西夏弗事'卷12 ”’李秫铭编著‘围北地理'.第6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29,江南道5. ”’乐史‘太,卜寰宇记'卷100--102,江南东道12—14. ”王存等:‘元丰九域志'卷9,福建路. “1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0‘户口k 7 人口与粮食生产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南宋时期,闽北地区的人口与耕地所发生的尖锐 矛盾尤其突出。例如邵武军,该地因“宋都杭,入闽之族益众,始无不耕之地。川”在人 多地少的逼迫下,一部分人不得不从读书科举等方面找出路。曾巩丰《缘督集.送缪帐 干解任诣诠改秩序》云:“居今之人,自农转而为士.⋯⋯惟闽为多。闽地褊,不足以 衣食之也,于是⋯⋯所在学有闽之士⋯⋯夫人少则求进易,人多则求迸难。少而易,循 常碌碌,可以自奋;多而难,非有大过人之功,奠获进矣。故凡天下之言士⋯⋯惟闽人 为巧,何则?多且艰使然也。多之中不竞易而不获者也.故闽人⋯⋯凡为士者,多擅殊 举异科以进,凡自科举而为官且仕者,多擅清选华贯以显。” 二、教育的发达 宋王朝实行重文政策,重视发展教育,提倡和健全科举制度,建立起影响后代千年 的文官政治体制。福建远离北方,无战争破坏,社会比较安定。南宋时福建成为近都的 政治重心地区,朝廷比较倚重,任命许多重视教育的学者名流到福建做官。这些政策和 措施对福建教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宋仁宗以后,朝廷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兴学, 使学校遍设天下,各地都建立了州(军)学和县学等官学。除了官学,宋代还出现了众 多的书院、精舍等私学。官学和私学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福建教育的繁荣。 宋代闽北地区进士之所以兴盛,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发达。宋陈必复《林尚仁端隐 吟稿序》记载:“福建举子负笈不试于京者,常半天下,家有庠序之教,人被诗书之泽⋯⋯ 今世之言衣冠人物,必称七闽。”《宋史·地理志》记载:“闽人多乡(向)学,喜讲诵, 好为文辞,登科第者尤多。”南剑州的州学是福建八个州(军)中最早创建的,元代吴 虞集《延平路新修宣圣庙记》云:“南剑州学创于天圣三年(1025)⋯⋯庆历三年(1043) 天下始皆立学,而是邦之学先二十年成矣。”随后,福建八个州(军)都办有州学。除 了州学之外,每个县都有县学。闽北地区州学和县学的创建情况见下表。嘲 闽北地区宋代州(军)学、县学表 州(县)学名称 创建时『BJ 南剑州学 天圣二年(1024年) 邵武军学 天圣一年(1024年) 建宁府学(即建州州学) 宝元间(1038--1039年) 沙县学 唐代 松溪县学 开宝八年(975年) 建宁县学 天圣中(1027年左右) 顺昌县学 庆历二年(1042年) 光泽县学 庆历间(1041--1048年) 浦城县学 庆历间(1041—1048年) 瓯宁县学 治平二年(1065年) 建安县学 熙宁三年(1070年) 崇安县学 绍圣二年(1095年)重建 建阳县学 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 邵武县学 绍兴中(1146年左右) 政和县学 绍兴二十年(1150年)迁建 南平县学 绍熙间(“90一1194年) 泰宁县学 庆元间(1195—1200年) Ⅲ黄仲昭:‘邵武府志)卷5版籍. 喇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击·教育志'第18页.方志出版杜,1998年. 3 州(县)学名称 创建时间 l将乐县学 宋代 l尤溪县学 ‘ 庆历二年(1042年) 官学具有祭祀、教学、藏书以及社会教育等多种功能,成为地方文化教育的中心和培养 人才的基地:学校经费主要靠学田收租。学田的来源,除官拨公产或寺庙废产等外,也 有官私个人的捐赠。如元丰年间给建州赐田10顷,邵武军学田有500亩。各州学和县 学的学生数,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期起落波动也很大。在兴学运动期间,朝廷规定科举必 经学校,没有在学校学习一定年限者不得参加科举,学校成为入仕的必经之途,加以官 府重视,故学校很繁荣。就全国而言,。一般州县学生50人左右,百人以上者有三分之 一”。就福建而言,有些地方已大大超过,如“崇宁五年(1106)⋯⋯浦城县学生隶籍 者至干余人,为一路最,县丞徐秉哲特迁一官”(《宋史》)。建州州学在大观问(1107-- 1110)讲堂斋舍增至300问,可见生徒也在千人左右(《建宁府志》)。政和四年(1114) “建州教养文士一千三百二十八人”(《宋会要辑稿》54册)。官学的发展,培养了许多 人才,促进了科举考试中举人数的增加。 在官学发展的同时,闽北地区的私学也迅速发展,书院纷纷兴起,私塾遍于城乡。 宋代福建建书院100多所,创建时间南宋为多,创建与主讲人理学家居多,地点分布在 建州、南剑州等8个州军,以建州为多。详情请看下面的闽北地区各县的主要书院表。 宋代闽北地区主要书院表 所在地 名 称 创建时问 建阳县 鳖峰书院 唐乾符年间(874—879年) 邵武县 和平书院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 建安书院 宋嘉熙二年(1238年) 瓯宁县 环溪精舍 宋代 浦城县 西山精舍 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 建阳县 霄峰精含 宋景祜年间(1034--1037年) 瑞樟书院 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 庸山书院 宋乾道二年(1166年) 寒泉精舍 宋乾道六年(1170年) 云谷书院 宋乾道六年(1170年) 同 文书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文书英文书写纸用a4纸打印行政执法文书范本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及要求原告诉讼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 院 宋乾道七年(1171年) 庐峰书院 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 云庄书院 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 环峰书院 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 义宁精舍 宋淳熙元年(1174年) 西山精舍 宋淳熙二年(1175年) 溪山书院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 潭溪精舍 宋绍熙元年(1190年) 竹林精舍(考亭书院)宋绍熙五年(1194年) 南山书院 宋嘉定元年(1208年) 横渠书院 宋宝祜二年(1254年)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教育志)第58页,方志出版社,1998年. 9 所在地 名 称 创建时间 九峰书院 宋代 屏山书院 ‘ 宋建炎四年(1130年) 隐屏精舍(武夷书院)宋淳熙十年(1183年) 少微书院 宋代 云水寮书院 宋代 崇安县 南山书堂 宋代 独善书院 宋代 梓翁书院 宋代 希贤堂书院 宋代 云根书院 宋政和年间(111l一1117年) 政和县 星溪书院 宋政和年问(1tll一1117年) 梧峰书院 宋宣和年阃(1119—1125年) 南剑州 延平书院 宋嘉定二年(1209年) 东林书院 北宋年间 将乐县 龟山书院 宋成淳元年(1265年) 尤溪县 南溪书院 宋嘉熙元年(1237年) 沙县 风冈书院 宋淳熙十年(1183年) 了斋书院 宋嘉定二年(1209年) 谏议书院 宗嘉常=年(1210年) 星溪书院 宋代 顺昌县 双峰书院 宋咸淳十年(1274年) 邵武军 樵溪书院 宋景定年间(1260一1264年) 云岩书院 宋代 光泽县 西山精舍 宋代 东湖书院 宋代 建宁县 云谷书院 宋乾道二年(1166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闽北各县都设立了书院,但书院的数量是极不平衡的,建阳县的 书院最多,达18个,接着是崇安县,有8个书院,沙县有4个书院,排名第三,政和 与光泽县有3个书院,并列第四,其他县只有一两个书院。这些书院多建在远离尘嚣、 风景优美的地方,或借寺观、祠、庙而设,或选在历代有影响的名人、学者之读书、讲 学处。福建宋代书院一般都有奉祀、藏书、教学、学术研究与著述等几个方面的职能, 多数属于大学程度,包括部分成人教育,学术研究之风气较浓。经费来源多靠学田收租, 有私办、公办、私办公助、公办私助等多种形式,而以私办为主。学习内容以儒家经典 为主,具有学派特点,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结合会讲和个别指导,提倡独立思考,自 由论辩,教学相长,有良好学风,并逐渐形成一整套的教学方法与制度。书院的教学质 量较高,不少书院成为一时一地的学术思想与教育中心。其威信在官学之上,对社会风 气也有较大影响。书院的学生,没有学历限制,没有定额,不举行入学考试。门户开放, 不受地域限制,多数是自愿投师而来,有的是千里慕名而来。书院的兴办和发展,为闽 北培养了许多人才,也促进了闽北地区科举考试中举人数的增加。 三、经济的发展 两宋时期,闽北地区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不论广度或深度,都是唐代所不能比拟的。 1、农业的发展 宋代闽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耕地面积的扩大。闽北 地区是福建路开发较早的地区,唐以前这里的山间盆地基本垦殖梯田殆尽.‘古今图书 集成·艺术典》记录了闽北山区的开垦情况:“田尽而地、地尽而山、虽土浅水寒、山 岚蔽日,而人力所及、雨露所养、无不少获。”到了宋代,闽北农民向高处及僻处垦荒 开拓梯田。陈藻曾赞叹了建州、南剑州“田敷百级阶”的壮观图景,“’建宁县的奖山, “其山峭拔入云,山顶凹处有田百亩”,嘲,足见当时人们已开发至山峰与山坳。北宋末 年方勺的《泊宅编》对梯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其人虽至勤 俭,而所以为生之具,比他处终无有甚富者,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援引溪谷 水以灌溉,中途必为之铠,下为礁米,亦能播精(播精谓去其糠秕,以水运之,正如人 为,其机巧如此也)。朱行中知泉州,有‘水无涓滴不为用,山到崔巍尽力耕’之诗, 盖纪实也。” (2)物产丰富。宋代福建的稻米,粟麦、茶叶、甘蔗、油菜、麻、水果等,在全 国占有显著地位。水稻种植已很普遍,不仅在沿海地区,在内陆,闽北的建宁、邵武, 也已成为重要的产粮区。不同的是,闽北只有
本文档为【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及其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125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09
浏览量: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