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学案

举报
开通vip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学案科学之旅(序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关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喇叭、烧瓶、玻璃杯等。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学案
科学之旅(序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关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喇叭、烧瓶、玻璃杯等。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1、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科学之旅引入课题,得出: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2、学生实验:(1)、凸透镜的使用——成像(2)、惯性、过山车学生讨论,得出结论:3、物理是有趣的学生观看第二部分录像——有趣的物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物理有用吗?有什么用?你在日常生活用到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讨论,得出结论:5、物理是有用的学生观看第三部分录像——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念。6、探就:如何学好物理?讨论小结如下:(1)、注重观察与实验。(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学生观看第四部分录像——怎样学好物理,利用实例说明。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测评: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四、课后活动:我生活中的物理探索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科学之旅(序)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2、物理是有趣的。3、物理是有用的。4、如何学好物理?(1)、注重观察与实验。(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课题: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___新授___课时:__2个课时______ 【学习目标】1.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3.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体验国际单位制的确定及测量方法。【学习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学习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学法指导】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会正确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知识链接】国际单位制1.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______来测量,2.测量需要有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______在我国过去采用的单位是     ,英国、美国采用的单位是     3.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                  ,世界各国人民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           ,叫         。【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利用10分钟通读教材填写下列问题)1、阅读课文1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2、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m=dm=cm=mm=nm4、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时间?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分、秒。二、练习反馈填空题: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决定的,测量结果是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2、写出下列长度单位对应的符号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km=_____m=______cm=_______μm357.8cm=___________m=_______nm0.35cm=_______m=_______km82mm=_______μm=_______nm=______m6×105nm=m=cm4、补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158____,物理课本长度25.81______,我们大拇指甲宽11.2______。5、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符号。1h=min=s.2小时12分=s6分02秒=s7、和之间的差别是误差。是减小误差的方法。【合作探究】科学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1)、提出问题:怎样知道课本的长、宽、厚?(2)、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估测一下课本的长、宽、厚,讨论交流并记录估测的结果。(3)、小组讨论:如何用尺测量?(4)、学生自己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与估测结果相比较。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5)完成下列练习: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1张纸的厚度。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整理学案】总结:(1)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本节内容的知识点:【达标检测】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3)一课桌的高为0.52;(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2.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万,则在地图上长1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______km,地图上1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______m23.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cm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24dm,1.25dm,2.24dm,1.26dm,1.25dm,求该物体的长度.第二课时【知识回顾】复习:1、长度的国际单位制是什么?有哪些其它单位?2、长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刻度尺是如何使用的?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三峡大坝下游刚修建的西陵长江大桥全长是4853m=________km=________cm(2)集成电路中电子元件的直径约为0.8um=____________mm=____________nm(3)9×104m=____________km=____________um(4)70mm=___m=____cm2、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1)张三的身高172__________(2)李四的胸围69.3__________(3)课桌桌面长60.0__________(4)成人正常行走时一步的长度(步幅)约为50_______(5)一棵小树的高度为0.83__________(6)物理课本的宽是182.5__________(7)课桌的高度约为8.54__________(8)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5______【知识链接】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最多。用这些“尺”来估测某个物体的长度(如教室的宽度)像长度一样,时间也是我们经常要测量的量。测量时间也要先规定它的单位,很久以前人类就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称做一天(日)。【自主学习】1、时间的国际单位制是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等。2、在古代,人们用、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你还知道有哪些测量时间的方法?3、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_____来测量时间。4、1h=_____min,1min=______s,1h=________s,1s=________h,1s=_______min5、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眼睛迅速眨一次B、人正常呼吸一次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D、人打一次哈欠6、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错误能避免,误差只能,不能。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合作探究】1、停表的使用和如何用停表测量时间?2、如何在停表上读数?【整理学案】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有:【达标检测】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实验室常用_____来测量时间间隔,如图是小刚在一次长跑比赛到达终点时停表的位置示意图.所表示的时间为____min____s,合____s.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精密仪器就能消除误差3、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s.4、四位同学分别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A.25.82cmB.25.82dmC.25.81D.25.816cm5、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A.mB.cmC.nmD.mm6、小明同学是个集邮爱好者,他收集的2010上海世博会邮票珍藏版,他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长度时,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正确的是()A.3.5cmB.3cmC.3.51cmD.3.512cm7、某同学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50.1mm、50.1mm、50.2mm、48.0mm、50.3mm,则他的测量结果应是()A.50.2mmB.49.75mmC.50.18mmD.50.175mm8、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2.56cm=12.56×10-2m=0.125mB.12.56cm=12.56cm×10-2m=0.125mC.12.56cm=12.56÷102m=0.125mD.12.56cm=12.56×10-2cm=0.125m 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课题:2、运动的描述课型:_新授_课时:__1个课时__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知道参照物.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法指导】体验通过日常现象,自主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有利于辨别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分析法)【知识链接】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章的章首图片和短文,这是人与鸟的“比翼齐飞”。从中我们能想到的一句话是“生命在于运动”。请同学们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运动的?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的。【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观察课本16页甲、乙、丙图可知这些物体都在_____2、思考:桌子上的书、树木、桥梁它们在运动吗?恒星是静止的吗?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3、物理学里,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举例:1.夏天,蚊虫在灯下飞舞;2.秋天,落叶纷纷飘落;3,“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请你再举三例。、、。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五四运动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激动D、铁生锈了5、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的物体叫参照物。6、一起描述图1.2—4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收割机是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车辆是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7、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8、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合作探究】1:机械运动讨论课本图1.2—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根据已有的知识,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1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得出结论:在物理学里,我们把叫做机械运动。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2:参照物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一时间,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相反方向开去了。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1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结论: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图1.2—4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收割机是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车辆是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整理学案】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达标检测】1、有一首歌曲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面B、云朵C、人D、月亮2、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3、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课题:3、运动的快慢课型:___新授___课时:__1个课时__ 【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习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学习难点】理解速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学法指导】由生活事例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取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比较法)【知识链接】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长短。b图:是通过:比较通过相同所用的长短。2、速度(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3)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5m/s=__________km/h10km/h=__________m/s(4)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是,高速路上小轿车运行的速度是。3、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和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比,与t成比。)【合作探究】1.速度:(1)物理意义:!!(2)定义:问题1: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路程: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路程的单位是米或千米等。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间。(3)公式:(4)单位及换算:1米/秒=千米/时;1千米/时=米/秒(5)具体的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6)课本例题:2.平均速度:问题2: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1)匀速直线运动:定义:(2)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3)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例题:我国优秀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是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整理学案】小组内交流我的收获:【达标检测】1、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2、有三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每小时通过54km,乙车每秒通过20m,丙车每分钟通过600m,则速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2、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需要2min,该隧道长m;若它返回时匀速通过此隧道用1min20s,则火车速度是。3、某运动员跑百米的成绩为12s,他在百米中的平均速度是m/s。4、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为2:1,则速度之比为;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速度之比为。5、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6、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min内行驶了360m,在接下来的3min内行驶了540m,在最后3min内行驶了180m。则物体在三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全部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课题:4、测量平均速度课型:___新授___课时:__1个课时______ 【学习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学习重点】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学习难点】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实验器材】学生:斜面、停表、米尺、小红旗。地点:操场【实验方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二、新课教学(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物体运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可以求出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展示交流】(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外面顶端,将金属片至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巩固拓展】学生有时间可以去操场完成实验:(测量跑步时的平均速度)介绍实验步骤下面老师先将今天的实验步骤介绍一下:1、在操场上,测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次记号。[来源:]2、选出三位同学做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处。3、选出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4、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的路程。[来源:]5、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6、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书本设计的表格中。[来源:Zx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课堂小结】1、可以利用公式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布置作业】1、完成书第25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2、完成本节课的实验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和建议。 教师复备栏[来源:学|科|网]教师复备栏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2、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重点和难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教学准备】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教学过程】(一).声波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来源:学|科|网Z|X|X|K]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声波的产生·分组实验: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图一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现象。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图二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3.作业:(1)思考与练习—2。(2)预习声波的传播,收集有关现代声纳技术的应用。(二).声波的传播1.声波传播的条件(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2)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7—1和2(其中2可当堂选择几名学生实践后当堂交流)图三[来源:学&科&网Z&X&X&K]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P27—3,教师事先用录音机录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阅读课文2.声速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P15(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 物质 速度(米/秒)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空气 340 1.0倍 水 1500 4.4倍 木材(松树) 3300 9.7倍 铁、玻璃 5000 14.7倍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2)声波的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3)回声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4)声波的接收——耳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3.作业思考与练习—1、3、4、5。(三)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活动卡P28中的实验。1.选择相同实验内容的学生分组交流。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进行交流。3.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结。4.作业:学习指导“基本训练”。【教学反思】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老师还要注重第一次对学生的作业指导。第2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了解骨传导。·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重点和难点】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难点:骨传声。【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人耳的构造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2、骨传声·“想想做做”:(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介绍贝多芬的故事。3、双耳效应由学生自习完成。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三、作业布置教材第18-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多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全探究过程。立体声首先,立体声是什么?你应该了解一下。普通立体声(2.0),从声音来源开始。录音时,由两个麦克风同时在声源两边进行录音,录出来的音乐信息是同时进行的双声道。播放音乐时,由双声道进行还原,分别到两个扬声器中(音箱就为两组)(左,右)。利用人的双耳效应,人听到的音乐就会富有立体感。当然两个音箱的摆放要有一定距离。到现在的信息时代,记录音乐已经不用磁带了,改为用电脑。同样的,电脑里的音乐文件一般是双声道立体声(大多数),所以平时(多数)用电脑,手机或MP3,MP4播放器,听到的都是(2.0)的立体声,(当然前提是耳机和音箱没问题)。还有更先进的环绕立体声(7.1),我就不说了,只不过多几个声道而尔(对音箱的要求更高)。第3节声音的特性【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2.教学重、难点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3.教学模式: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教学器材】1.演示用:多媒体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二、新课教学1.响度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投影: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检验。“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实验。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2.音调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学习。(投影: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想。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想。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投影:音调部分信息快递内容)(投影: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4一段文字。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投影: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3.音色(投影:活动3:辨别声音)(听一听)、(辨一辨)播放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游戏)“闻其声,知其人”,找几位学生读一段文字,其他人闭上眼睛,能否说出读书人的名字?“正因为各各位同学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们才可以区别出他们。”(投影:声音的另一特性──音色)阅读课本“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投影: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看编钟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小节:四、课堂练习1.听力题:2.填空题:①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②我市溪桥镇素有“小提琴之乡”的美誉。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线非常讲究,如弦线有羊肠线、尼龙线、钢线等,不同的弦线做出的弦在发音时( )不同。A.响度 B.音调 C.音色③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有一段变声期,经过边声期,发出声音的( )变低了。A.响度 B.音调 C.音色五、课后作业1.课本24页1、2、3、42.找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杯时,听到的声音有高有低,试试看,并将音调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A         B        C       D【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名词、术语较多,如音调、频率、响度、振幅等,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釆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来源:学_科_网Z_X_X_K]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教学过程】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1、噪声的来源·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学生活动(1)观察书本P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怎样防治噪声?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媒体】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光现象(收集一些光现象图片)教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二、进行新课1、光源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思考、讨论列举例子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讨论、交流反馈练习·反馈练习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萤火虫。C.水母。D.霓虹灯。提出问题2、光的传播教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学生:观察、思考猜想假设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师: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小组实验·分析实验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讨论、交流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A.光手电、水B.激光手电、汽水瓶C.激光手电、玻璃砖D.激光手电、白纸E.激光手电、平面镜·信息交流得出结论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讨论、归纳举例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讨论回答巩固·反馈练习: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练习贴近生活3、光速⑴.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联系实际(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⑵.讨论应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观察生活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阅读比较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反馈⑶.反馈练习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巩固练习三、本课小结1.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3.光速。四、作业设计1.阅读课文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想想有哪些知识?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后反思】(1)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但是笔者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第二节光的反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知道光路可逆。·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过程和方法·通过试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探索光的反射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2、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学器材】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三、进行新课1.光反射的规律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
本文档为【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学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用户4371444094
一线资深教师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11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