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弗莱明

弗莱明

举报
开通vip

弗莱明 一、山丘上的童年 弗莱明的家人称他“亚历山大”或“亚历”。他生长在一个与他成长后 的工作地点——伦敦大不相同的环境里;后者既拥挤、脏乱,又乌烟瘴气, 然而他却在那儿度过了50年的工作生涯,还发现了拯救世人的盘尼西林。 他的出生地,位于苏格兰西南部一个遍布山丘、峡谷、长年受狂风吹袭 的地方——亚尔郡高地。他在那儿度过了生命中最初的14年黄金岁月。 1881年8月6日,弗莱明出生于距离达佛镇有4英里之遥的一个小山丘 的农舍里。农舍面前是一片崎岖不平的农牧地,后面则是石南植物丛生的荒 原。 随着四季更迭...

弗莱明
一、山丘上的童年 弗莱明的家人称他“亚历山大”或“亚历”。他生长在一个与他成长后 的工作地点——伦敦大不相同的环境里;后者既拥挤、脏乱,又乌烟瘴气, 然而他却在那儿度过了50年的工作生涯,还发现了拯救世人的盘尼西林。 他的出生地,位于苏格兰西南部一个遍布山丘、峡谷、长年受狂风吹袭 的地方——亚尔郡高地。他在那儿度过了生命中最初的14年黄金岁月。 1881年8月6日,弗莱明出生于距离达佛镇有4英里之遥的一个小山丘 的农舍里。农舍面前是一片崎岖不平的农牧地,后面则是石南植物丛生的荒 原。 随着四季更迭,农场上一整年的生活情况是:春天绵羊生小羊;初夏剪 羊毛;秋天则劈木柴、堆干草准备过冬。严寒常常威胁着家畜的生命;湖地 镇的狂风和大风雪来临时,常可在数分钟内将羊活埋。 弗莱明的家庭是一个大家族。他父亲的首任妻子,在生了4个孩子后死 了。60岁时,父亲又娶了第二位妻子——葛瑞丝。不久,他们又有了4个孩 子,亚历便是其中的老三。 当亚历7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是他的大哥——休及母亲共同经营牧 场,才把亚历和几个弟弟抚养成人。 亚历的童年可说是无忧无虑又生活充实。他有许多的时间从事户外活 动。他们平常由较大的孩子照顾家畜及处理家庭琐事,包括汲水及添木料生 火;较小的男孩则照料羊群。亚历成天与大他2岁的约翰和小他2岁的罗勃 在一起;他们在谷仓里嬉戏,在农场及荒地上闲荡,还到溪流中探险。溪流 地处峡谷中,形成了瀑布及深冷的池塘,他们在那儿游泳和钓鱼,生活悠闲 而愉快。 弗莱明说:“我很幸运,生长在偏远农场上的一个大家庭里。我们没什 么钱可花,事实上,也没地方可花钱。不过,在那样一个环境里,找寻娱乐 是很简单的。农场上有许多动物玩伴,溪里还有鳔鱼。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我们学到了许多,那是城里的人们所学不到的。” 二、荒地上的求学生涯 亚历的求学生涯也是由小山村里开始的。当他5岁时候,进入当地一所 简朴的小学就读。学校距离罗契田村一英里。10几个同学都是来自附近农舍 的孩子。由一位年轻的老师教导。他们集中在唯一的一间教室里上课,天气 晴朗时,他们干脆就到河边上课。 多年后,亚历成为知名之士,他仍很怀念他这一生中所受过的最棒的教 育——也就是在荒地小学里那段无忧无虑、融入大自然的岁月。童年时的亚 历着迷于大自然的一切,耳濡目染之余,蕴育发展出他犀利的观察力及超人 的记忆力,那些都成为他日后发现盘尼西林的先决条件。 1891年,当亚历10岁时,他和弟弟罗勃转学到达佛镇附近的一所学校, 这是个专门制造蕾丝的小镇;一个顺着上艾文河绿色河谷延伸开来的小镇, 离家约有4英里。他们兄弟俩一年四季,每天都周而复始地往返于这条路; 早上走四英里路上学,黄昏再走同一条路回家。 12岁时,亚历成了中学生,他不能再呆在罗契田或达佛镇这些熟悉的小 镇上了。他来到了克尔马那克——一个拥有3万居民的重要工业城。 1895年的夏天,他的命运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他的母亲及大哥们—— 休和汤姆,开始为这些小弟弟——亚历和罗勃的前途担忧。当他们的父亲去 世时,留给休农场里的租地,由体和母亲合力经营。而汤姆则进入格拉斯哥 大学念医科。如今约翰、亚历和罗勃的前途该如何计划?应不应该让这些小 弟弟继续留在农场里帮大哥的忙,还是像汤姆一样外出求学? 最后,大家决定让他们学汤姆的样儿,继续念书。1893年,汤姆成为合 格的眼科医生,开始在伦敦执业。他们的大姐玛丽也搬来一起住,并帮忙处 理家务。汤姆又找了约翰一起同住,并为他在一家镜片制造公司找一个做学 徒的差事。 1895年的夏天,汤姆也让亚历搬过来。他并且建议弟弟到伦敦继续完成 学业。 就这样,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弗莱明,离开了从小生长的故乡苏格兰, 搬进了紧张、嘈杂,且遭严重工业污染的大城市伦敦。他可没想到,这个繁 华的大都市,居然会成为他后半辈子的第二故乡。 他和弟弟合租了一间房子,每当蒸汽火车经过他家的地底下,房子就被 震得摇摇晃晃、隆隆作响。弗莱明在伦敦一家船务公司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 作,当一名办事员。并且在那儿呆了4年。 生长在苏格兰农场的兄弟,深为伦敦的繁华景象所着迷。弗莱明是他们 兄弟几人之中,在伦敦探险行动的带头者。由于长年生活在荒地里,将他们 的脚程训练得都不错,所以他们不论天气好坏,常常走很远的路或跳上公共 马车去观赏伦敦的风景。 弗莱明曾经身着“伦敦苏格兰来福枪自愿队”制服,他和兄弟都参加了 自愿队。1899年,自愿队被编入短期军团,以支持参加前去波尔战争的英国 军队。当时英国军团正在南非对抗荷兰移民(也称波尔人)。不过弗莱明他 们却一直留在军团里,并未被派往南非。在那儿他们遇到了新朋友,也学了 许多新把戏;同时在来福枪的技法上,也越来越精。他大概连自己也没想到, 有一天,这项技法会引导他走向发现盘尼西林之路。 三、在伦敦工作 6个月之后,小弟弟罗勃也加入他们的阵营。在伦敦的生活很快乐。这 3 个当年一同在荒地上嬉戏的兄弟,如今又团聚了;约翰学习镜片制造的贸易 业务,罗勃则进入弗莱明的学校——雷津街工艺技术学校。这个学校收费极 为低廉,以鼓励有心学习的孩子们习得一技之长。这时弗莱明已16岁了,也 通过了学校的所有考试。但是,他对于未来该从事哪一行,仍然不很清楚。 于是他暂时到美国海运找了一份船务员的工作。这家公司是专门经营横渡大 西洋、大型定期货轮的业务。 做为一名基层办事员,弗莱明必须动手抄写文件、记帐,或是详实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一些货轮和乘客的基本资料。他做得很仔细,表现得也不错。然而,他老觉 得工作很僵化呆板。他在那儿干了4年,正当他感觉前途一片黑暗时,生命 中突然有了转机。 1901年,一个意外的机会降临在弗莱明身上。弗莱明家的一位叔叔去世 了,留给他们兄弟每人一笔遗产。 汤姆·弗莱明医师得到了他的那份遗产,马上在伦敦哈雷街上开了一家 诊所,病人也逐渐多了,罗勃跟着约翰学习镜片制造,两人都很喜欢这份工 作,而且小有成就。当他们得到遗产后,便开设自己的镜片制造公司,而且 不久,也在各地成立了连锁分公司。亨利·蓝勃特在1942年是这家公司的董 事,当他得以从濒临死亡的边缘被拯救回来时,令亚历·弗莱明极感安慰。 汤姆看得出来,弗莱明并不满意于他那份办事员的工作。他很纳闷,他 弟弟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呢?医学对汤姆来说,是一份既有保障又有趣的工 作。他想,何不建议弗莱明利用这笔遗产去念医学院,将来做一名医师呢? 弗莱明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主要这样可以使他脱离无聊的船务工作。 然而,他年近20岁,比同年级的医学院学生大上好几岁。其次,他从13岁 半起就离开了正规学校教育,因此他没有任何足以进入伦敦医学院就读的资 历。 可是他决心要通过所有医学院要求的考试。于是他请了家庭教师,每天 傍晚帮他复习功课。1901年7月,他终于顺利地通过了16个学科的测试。 同年10月,亚历·弗莱明成为圣玛丽医科大学的学生。当时他一定无法想象, 早年曾被拒绝于门外的学生,数十年后,竟被同一所医院聘请担任终身职务, 同时也成为最著名的科学家。 四、无涯的知识 弗莱明很快便适应了新生活,这跟他前几年在船务公司做办事员的生活 真有天壤之别。现在他必须细心地研究人体结构、组织及器官,以及各部分 的作用及运作方式。 虽然这些知识在现代早已为大众所熟知,然而在弗莱明当学生的时代, 大部分成果却还未研究出来。因此,即使是专业的医学家,对这方面也是懵 懂无知的。 弗莱明原先只是为了逃离无聊的船务工作,才选择就读医学。不料他现 在发现在这个行业中,他还真是如鱼得水。在学校里,没有一个科目他不喜 欢,而且在同学间,他因表现良好经常得奖。 可是读书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精力充沛的弗莱明在课余之暇,也参加 了许多医院的社团活动。他爱打水球,又参加戏剧社及辩论社,而且还是来 福枪俱乐部里一名出色的队员。 当1904年7月,弗莱明22岁时,他通过了第一次医学考试,开始有当 一名外科医师的念头。 第一次考试之后,学生们就不再待在教室里上课了,是被安排到医院, 跟着医师巡视病房,收集资料并整理病人档案、照片,以便对病人进行正确 的治疗。 在这儿,有许许多多的事务可待学习。然而事实上,以当时的医疗水准 而言,就连在颇具盛名的圣玛丽医院,也还没有几个真正有把握治疗各种疾 病、能对症下药的医生。 X光的发现,距当时才不过9年,而圣玛丽医院直到好几年后,才拥有X 光部门,医生也才详细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器官。但至于它们有何功能,结合 起来又如何运作,他们却仍是一知半解。 科学家们迫切想要解开人体对抗疾病的秘密。然而在当时,医生对于各 式各样的微生物侵入人体,甚至摧毁、威胁到人类的生命仍感束手无策。人 与微生物之间的抗争,几乎还没有半点眉目。 亚历·弗莱明原来有许多机会选择其它方面的医学,然而无意中他却选 择了微生物这个领域。他不知道在其他地区,抵抗微生物的研究也正如火如 荼地进行着。他的一位老师,也是这场对抗微生物大战中的先驱者,就是奥 姆罗斯·来特。 五、难得的导师 1880年,当奥姆罗斯·莱特还是个年轻人时,他跟随着当时的几位医学 大师在欧洲学习。那时在欧洲的科学界,是一个进步神速、令人兴奋的年代。 17世纪之后,微生物就被陆续地观察及记录。巴斯德的贡献,更在1850 年将科学家带入行动的潮流中。1870年,德国科学家柯霍首次证实疾病的原 因,是被特定的微生物感染所致。 所有欧洲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无不倾全力寻找新的方法来研究及了解微 生物。特别是针对所谓“细菌”。细菌标本染色法的复杂技术,此时已有长 足发展。因此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观察到细菌,并追踪其活动。 奥姆罗斯·莱特学习这些技术后,将这门知识引进英国。此时的英国还 停留在传统的医疗方法里。 后来他到一所陆军医学院工作。他对于伤口被细菌感染而造成的疾病特 别关注。如霍乱、伤寒和痢疾等。它们常发生在卫生条件较差的战时,伺机 侵入士兵体内。战时的脏乱、拥挤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以致于这致命 的疾病到处蔓延。 虽然巴斯德在1870年已为科学家找到新的研究方向,他证实注射疫苗到 人体内,可促使人体的自然防御系统产生作用,并减轻一些症状,然而万一 真的感染这些疾病,仍然是无法医治的。 特别是这种先进的观念在英国尚未广泛被接受。奥姆罗斯·莱特便成为 疫苗治疗法的先驱,同时也是狂热的拥护者。1902年,奥姆罗斯·莱特身为 圣玛丽医院瘤理学及细菌学的教授,他深信正确的疫苗接种不仅能预防细菌 疾病,且绝对能治疗这些疾病。 亚历山大·弗莱明正是受奥姆罗斯·莱特影响最深的学生之一。奥姆罗 斯·莱特是位令人称奇的人物,他有独特的见解,思想活跃,且为坚持自己 的信念而奋斗,因而名气很响亮。 战胜细菌的念头,为弗莱明提供了新的理想目标,但他这时还没有想要 成为一位细菌学家。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当一名外科医师。而且他也已经通过 1905年1月份的初级考试了。 1年后,也就是1906年7月,当他刚过完25岁生日时,他已经通过最 后一次医学考试,正式成为一位合格的医师。同时他也可以选择留在圣玛丽 医院或是到别家医院担任医师,或像他哥哥汤姆一样,自己开业。 可是他只想继续留在医学院里,参加更高层次的考试,以便使自己未来 的事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问题是他的积蓄快用完了。当务之急是先得赚钱 维持生计,学业只好以后再说了。 碰巧这时一位在医学院的朋友,执意要弗莱明留下来。他就是约翰·费 尔曼——一位圣玛丽来福枪俱乐部热心的队友。来福枪队很希望赢得当年的 国际大赛,而弗莱明在队中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约翰·费尔曼为了让他安 心留下,特为他安排了一个工作,使他不致为生活发愁。 费尔曼也是奥姆斯·莱特部门的一员。他知道莱特正缺一名助理,于是 便推荐弗莱明去担任。 就在1906年的夏天,亚历山大·弗莱明加入了奥姆罗斯·莱特的研究部 门,他的生活问题也获得解决。弗莱明很快就被他的新工作所吸引,从而全 神贯注地投入。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工作岗位。 六、细菌学的早期研究 45岁的奥姆罗斯·莱特当时正处于事业的巅峰。由于他首创的研究,使 得声誉如日中天,同时他还有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朋友,包括英国政府官员在 内。 他的认真负责以及热忱感染了整个实验部门的同仁,八九名年轻的硕 士、博士,正以无比充沛的精力着手进行研究,而弗莱明正是其中的一员。 他们都深信自己正领导着一项医学大革命。 有时,当实验中遇到重要的测量步骤,需要仔细观察时,他们经常彻夜 工作。每天下午午茶时间,大伙儿聚在一块进行热烈的讨论。一天的工作终 了,午夜时再聚会一次,检讨这一天的工作成果。实验部门永远充满朝气、 活力。 弗莱明对他的工作感到愉快,虽然一开始他显得有点沉默。但他随和的 个性和浓厚的研究兴趣,不久便使他拥有极佳的人缘。再加上纯熟的技巧, 他成为实验部门不可多得的人才。凡是认识他的人,无不赞赏他灵巧而熟练 的手指。 在工作中经常伴随着一些实际而复杂的难题,例如:如何测量或处理微 量的物质。弗莱明经常会在听完奥姆罗斯·莱特说明一些新观念后,一声不 响地离开实验室,在失踪几个小时后,忽然又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巧妙的 小道具回来。 疫苗接种对人体的防卫系统——即免疫系统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疫苗注 射到人体后,会发生何种状况?他在人体内是如何作用的?还有,人体跟疾 病作战的详细过程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实验室正专心致力于研究的项目。 莱特相信这种可跟细菌作战的人体天然防卫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他认 为想要控制(预防及治疗)细菌疾病,必须先刺激人体本身,使人体本身不 致受伤害。 可是他们对于天然防卫系统或免疫系统所知并不多。莱特研究部门的工 作人员想尽各种方法,企图了解它们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举例来说,当他确定某一种细菌是发某种疾病的原因时,就培养这种细 菌,然后将死菌溶入液体中,制成注射疫苗,当他们确定每一疫苗都含有数 量相同的死菌后,便将它订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剂量。然后,他们将这些疫苗注射到 动物、病人以及自己身体里。然后再从这些注射了疫苗的动物或人体采集血 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什么变化,以及这些血液与正常人的血液有什 么不同? 七、决定性的一年 1908年,弗莱明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另一次考试,并且获得一枚金质奖 章。他决定继续朝着专门医师鉴定考试的目标努力。如果通过这次考试,他 将成为一位合格的外科医生;然而,他想要获得实际的临床经验,就必须进 入像“意外灾害外科医院”之类的机构担任门诊工作。就在1909年6月,当 他27岁那年,果然通过了医师鉴定考试。此时的弗莱明已经取得了一切的合 格证明,只等着随时当外科医师了。 但是,与人们预料的相反,弗莱明决定继续追随奥姆罗斯·莱特,因为 他已完全被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深深吸引了。他的弟弟罗勃回忆当时的情况 说:“那时家里人都注意到弗莱明的兴趣发生了转移。他不再谈论有关外科 手术的种种情况,反而不断谈论莱特的想法。他甚至开始在家里做起了实验, 只要谁的噪子痛、感冒或者患了轻微的传染病,弗莱明就会立刻采集他们的 痰或血液,做成标本加以观察,然后制作疫苗,注射到那个“病人”身上。 随着研究工作的持续进展,弗莱明为自己赢得了治疗法专家的美誉。然 而在另一领域,他也拥有同样杰出的表现。他总结出一套很好的方法,只要 用一两滴血液,就可以检验出患者是否患有梅毒。 在早年医学史上,这种被称为“杨梅大疮”的疾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 疾病。它会逐渐腐蚀人体达数年之久,什么药也难治好。同时,它还会通过 母亲的血液传染给未出世的胎儿。而最糟的是,在患病早期,医生根本无法 判断病人是否患了这种疾病,因为梅毒的螺旋形细菌很难分离得出来。现在, 弗莱明可以借血液检测的方法查看人体是否含有此种细菌。因此,他的这项 改良试验,可以说是医学史上的一项卓越贡献,许多病人纷纷登门求诊,并 得到了正确的诊断结果。自 1910年起的几年之间,对于梅毒的治疗有了很大 的进步,而弗莱明就是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人之一。 在德国有位名叫保罗·艾立克(Paul Ehrlich)的科学家,一直在寻找 一种既可以有效地对付微生物,又对人体没有害处的化学物质。换句话说, 他希望发现一种“魔子弹”,既可以杀死微生物,而又不会伤害到其他的细 胞。他尝试了605种化学药品,终于发现第606种物质具有对付梅毒病菌的 杀伤力,而且对人体不造成伤害。他把这种化学物质称为“六○六”。也就 是后来被命名为“撒尔代散”的药物,它可以通过注射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去 杀死梅毒病菌。 奥姆罗斯·莱特认识艾立克,他也是最早将实验引进英国的科学家之一。 艾立克要求弗莱明和另一位研究人员李奥那·柯尔布鲁克(Lenoard Colebrook)继续以“六○六”从事试验,结果非常成功,弗莱明从此在梅毒 的治疗领域中建立了权威地位,同时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八、战争爆发了 非常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弗莱明的研究工作在1914年被迫中断,他也从 熟悉的圣玛丽医院赶赴几里外的法国医院去工作。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了。 奥姆罗斯·莱特自动将他长期研究出来的伤寒疫苗提供给战时的士兵。 随着战争的爆发,他毫不犹豫地献出全部的力量给军队。 他坚持所有的部队都必须立刻接种伤寒疫苗,而伤口已被感染者,则必 须注射一种新研制出来的疫苗,他坚信,将已经破坏的细菌注射到人体内, 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以便和伤口的细菌作战。在长达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 战中,如果不是莱特的疫苗,英国军队因为伤口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可能高达 12万人以上,而事实上,在注射疫苗之后,死亡人数只有1200人。然而军 医并不承认“莱特的疫苗可以治疗伤口感染”的说法,他们建议莱特在战地 医院设置一个研究小组,以便作查证工作。莱特采纳了这个意见。 1914年10月,从圣玛丽医院来的莱特、弗莱明、约翰、费尔曼、李奥 那、柯尔布鲁克和其他细菌学家,共同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开始调查来自 战场上受伤的伤兵们。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里,泥土、血液、灰尘,加上潮湿和拥挤,为 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最好的温床。有些危险细菌的孢子可以挨过恶劣的环境甚 至长达数年。等到环境适宜,它们又会活过来,变成细菌。破伤风菌就是其 中的一种,它会产生毒素,造成肌肉痉挛,使患者死去。至于坏疽,除了截 肢以外,便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治疗了。 临时的战地医院设在布尔隆的一所大型俱乐部里。天花板上悬吊着美丽 的豪华灯饰,这里曾是有钱人消遣娱乐的地方,现在却挤进了一排排的行军 床,躺满了痛苦呻吟、流血不止的伤兵,等待着开刀或治疗。他们有的已经 躺了好多天,伤口看起来既肮脏又恶心,许多都已经发炎溃烂了,有的甚至 形成了可怕的气性坏疽,它们的罪魁祸首当然是各式各样的细菌。 气性坏疽是由一种毒性很强的微生物所造成的,它们以惊人的速度繁殖 传播,不但毒害伤口,也使周围的肌肉和皮肤全都变成黑色;仅仅在数小时, 伤口处便充满了腐败的气味。唯一的治疗方法只有立即截肢,这样或许还能 保住性命,如果稍有延误,伤者便会无法挽救而死亡。 在这种情形下,医生们所能做的就是将杀菌剂倒在伤口上,对来势汹汹 的细菌做些消极的阻止工作。这种治疗方法始自1860年的一位苏格兰医生约 瑟芬·李斯特(JosephLister),是他首先引进这种杀菌药剂。其后数十年, 医生们都是用这种方法来医治伤口。小组成员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工作场所从 事实验。首先,因为污水渗漏,地下室的几个小房间内充满了令人无法忍受 的恶臭;其次,房子里空气不流通,缺水,排水不良,他们只好搭起一间临 时的实验室,供水、排水设备也十分简陋。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做起了实 验。 李斯特是在1867年读到巴斯德的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后,才了解到伤口的溃烂是由 于细菌感染所造成的,它会随着开刀时手术不洁而发生。他于是采用一种叫 做石碳酸的物质,避免医疗器材、空气及手术后的伤口受到细菌污染。 李斯特使得外科手术从此有了很大的转变。倒不是他使别的医生也使用 石碳酸做为杀菌剂,而是他让大家逐渐了解清洁、无菌的必要性。 可是要在已经发炎的伤口上杀菌时,问题可就不简单了。要怎么样使用 杀菌剂才能有效地杀死细菌而又不伤及身体组织呢?李斯特试着稀释石碳 酸,希望除了细菌以外,不会伤害到其他。多年来,为了寻找这样一种破坏 细菌而不影响人体组织的化学药剂,李斯特尝试了许多实验,然而还是一事 无成。 又过了70年的时光,许多研究者也为相同的目标而努力,然而直到亚 历·弗莱明的盘尼西林被发现后,探索的工作才有了结果。 现在,莱特的研究小组已经在布尔隆工作了。此时一般的医生和军医们, 对于用化学杀菌剂治疗伤口仍然深信不疑。可是,任意地将杀菌剂倒在伤口 上,并不能出现预期的效果,发炎仍然持续发展,有时伤口更加恶化。事实 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物质对人体组织有何影响?尤其是已经受伤的伤 九、战争年代的弗莱明 为什么有时杀菌也会失败?到底是哪些细菌造成伤口发炎?发炎时,血 液会出现什么变化?如果再将杀菌剂倒在伤口上,又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 最奇怪的是,这种杀菌剂在实验室的试管测试时有效,但遇到了真正的 伤口却又失灵了! 这些问题正等着莱特、弗莱明等人来解决。他们将所有资料及状况收集 起来,描绘出一幅可能的情景。例如他们想到,衣服也许是致病的媒介,而 肮脏的衣服正是细菌的温床。 还有一项尤其重要的发现,在刚受伤或尚未处理过的伤口上,所流出来 的液体和血液里,都布满了正在吞食细菌的“吞噬细胞”。可是在使用过杀 菌剂的伤口上,研究人员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吞噬细胞还存活,其余的不是死 了,就是即将死亡,反而是那些原本想要杀死的细菌却都很活跃地活着,且 正成倍地滋长。 事实胜于雄辩,多年来他们一直相信的理论,如今就在眼前证实了:人 体内的吞噬细胞是与细菌对抗时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医生所使用的杀菌剂 却将它们杀死了。 由于怀疑防腐剂的功效,弗莱明再次做了一个有价值的实验,且在技术 上做了巧妙的改进,他怀疑杀菌剂产生不了作用,因为它根本无法接近伤口 深处被撕裂的肌肉组织。于是他利用试管制造了一个人工伤口。 首先,他将试管加热,让玻璃软化,然后将其做成中空、犄角状的长管, 模仿伤口参差不齐的形状。他将包含发炎细菌的液体填入,再倒空,然后再 装入杀菌剂。果然,细菌又开始繁殖扩散了,因为杀菌剂并没有杀减隐藏在 犄角深处的细菌。 根据收集齐全的证据,莱特鼓吹医界改变伤口消炎的方式,他坚持绝对 不要再使用杀菌剂了,只要用稍强的食盐水清洗伤口,倒可以促进吞噬细胞 继续它们的任务,而病人只要保持衣服的清洁,便可以防止新细菌感染。 这些观念领先当时的医学界数年之久,但很遗憾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这群在布尔隆的细菌学家精心研究出的结果,并没有改变大部分医生 的工作医习。一直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方法才被广泛采用。 在战场上多年来总结的工作经验,对研究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 不可磨灭的可怕记忆。他们努力研究,企图扑灭感染和发炎,然而最后他们 还是得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大部分经过他们手中的伤患,并没有获得 实质的帮助。 就在战争即将结束的前夕,他们亲眼目睹到传染病的猖狂肆虐。1918 年,一场流行性感冒袭击了整个欧洲,2000多万人病死。当时没有任何医生 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一个健康活泼的年轻人,经常是第一天稍感不适,第二 天就突然病发身亡了。一时之间,死于流行性感冒的人,比死于战争的人还 多! 陆军医院里挤满了伤者。莱特研究小组的成员,尤其是弗莱明本人,正 急于研究为何一种普通的轻微疾病,竟会忽然变得如此气势汹汹呢? 然而他们依旧找不到答案,并且再一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如何寻找一种 只会杀死细菌而不会伤及人体组织及吞噬细胞的东西。 十、结婚 随着流行病的平息及战争的结束,研究小组在布尔隆的工作也暂时告一 段落了。1919年,弗莱明回到了圣玛丽医院的预防接种研究部门。可是时光 不会倒流,他再也不能恢复从前的生活方式了。 原来,在离开布尔隆之后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他做了件出人意料的事, 大家起初还不相信,直到他出示结婚照片后,才知道他真的结婚了。 战争之前,他就和一对名叫莎琳和伊莉莎白·麦艾洛伊的孪生姐妹交往 密切。她们在自己经营的一家私人护理站里当护士。 莎莉,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莎琳”的女孩,个性活泼可爱,外向好动, 与沉默寡言的弗莱明相比,莎琳爱笑而且健谈,和他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为此,他们的朋友决定撮合他俩。 莎琳和弗莱明终于在1915年12月23日在伦敦成婚了,那一年弗莱明 34岁。婚后他去了法国,而莎琳仍旧留在当地管理护理站。虽然夫妻分隔两 地,但弗莱明和麦艾洛伊一家反倒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原因是莎琳的妹妹伊 莉莎白·麦艾洛伊也嫁给了弗莱明家的约翰。 当弗莱明再度回到英国,也就是1919年1月,他的婚姻生活才算是真正 的开始。1921年,他和莎琳买下了位于杜恩附近的一幢别墅,那是一幢隐蔽 在浓密的树林间的乡村小屋,尤其令弗莱明满意的是小屋附近有一个大花 园,并且伴着潺潺流水的小溪。他和他的家人经常在那儿游泳、划船及钓鱼。 这幢房子伴随着他们度过了许多个周末,也带给他们很多美好的回忆。1924 年,当弗莱明的儿子罗伯诞生以后,莎琳更是几乎完全以家庭生活为中心。 此时,弗莱明的兄弟——罗勃和汤姆的孩子们也经常来拜访他们。杜恩别墅 成了他们的生活中心;在这儿,他们一家人互相厮守着,过着美好而快乐的 生活。 十一、第一个重要发现 1921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从 11月21日起,亚历·弗莱明就在他的笔 记本上记载了两件重大的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发现天然杀菌剂——溶菌酵 素。 长久以来,有一个观念一直萦绕在弗莱明的脑海中,那就是企盼找到一 种完美的杀菌剂。因此他的实验室里培养了各式各样的微生物,以便观察它 们的行为、习性,特别是它们对不同物质的反应。 弗莱明和他实验室的同事阿力森医生之间有一段趣事,那就是阿力森医 生太爱干净了,弗莱明总笑他有洁癖。举例来说:他总是在每天工作结束之 后,仔细清扫座位四周,将用不着的细菌培养基清除掉,并洗干净容器、器 皿,以便下次再用;而弗莱明刚好相反,他的座位总是堆满了各种细菌培养 基,而且一堆就是好几个礼拜,他习惯在用不着它们之后,再留置一段时间, 看看有什么变化。 一天,弗莱明正准备丢掉一个旧的细菌培养基,忽然有个奇怪的现象吸 引住他的眼光。他拿起那个培养基仔细地端详了半天,然后递给阿力森医生, 说道:“这可真有意思!” 原来弗莱明感冒、流鼻涕已有好几个星期了,但为了工作,他没有请假 休息,实验研究也继续在进行。他就这样一边擤鼻涕,一边做实验,无意中 竟创造出一项奇迹。 说起来,这得感谢老天帮忙,弗莱明就这么巧,不偏不倚地擤了一些鼻 涕在培养基上,也就是他拿给阿力森医生看得那一个。 阿力森医生看着那个培养基——它上面布满金黄色的细菌菌落,奇怪的 是鼻涕贴附的那部分竟然没有!要再过去一点,超越了鼻涕的落点,菌丝才 又开始生长,不过也很模糊,它像被溶解了一样——原来这些金黄色的菌落 只有在与鼻涕保持一段距离之后,才能正常生长。 弗莱明以他独特锐利的眼光,看出了其中隐含着某种不凡的意义,只是 他自己还不能确定——难道鼻涕中含有可以杀死细菌的成份? 弗莱明赶紧又擤了一些鼻涕出来做实验,结果情形也一样,细菌不会在 鼻涕周围生长。“这真是划时代的一刻”,弗莱明心想,“前所未有的重大 发现啊!” 那么别人的鼻涕是不是也一样呢?他开始到处向别人索要鼻涕来做实 验。他发现,即使不用患有感冒的人的鼻涕做实验,其周围也同样生长不出 细菌。 他反复思索着,那么人体其他部位的液体呢?他拜托朋友、同事为他流 泪,而后拿着珍珠般宝贵的泪水,直奔实验室。又尝试拿唾液、脓液、血清 (血液凝固后,其上层泛澄清部分)等来做实验。结果全都显示:所有的体 液都会阻止细菌的繁殖! 这些年来,亚历·弗莱明一直忠实地遵循着奥姆罗斯·莱特所传授的知 识,不懈地工作。然而,眼前的这一切,却是有史以来从不为人所注意的、 自己的心血结晶!这对弗莱明而言,犹如看到了东方地平线上初露的曙光— —难道它就是长久以来人们急欲了解的、会跟吞噬细胞共同抵抗细菌的人体 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几周,弗莱明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一连串的实验记录,包括:可 溶解细菌的物质到底是哪些液体?它们存在于人体的哪些部分?它们又能杀 死哪些细菌?⋯⋯ 实验结果显示,这种物质几乎无所不在!包括人体的皮肤、粘液和大部 分的体内器官及组织,甚至连头发、指甲都有!弗莱明又发现在其他的动物、 植物、花和蔬菜中都存在这种可溶解细菌的物质。 继而他发现,这种物质好像只对某几种细菌有杀菌功能,但对一部分具 危险性的细菌就起不了作用了。当然,我们现在都已知道,弗莱明当时发现 的物质是人体防卫系统中的第一道防线,它若不幸被细菌攻破,则第二道防 线——吞噬细胞才会发挥作用。 事实上,那就是一种天然杀菌剂。可是在当时,它的意义还没有被人们 全部了解。直到许多年后,防卫系统的神秘面纱,才被科学家所揭开。但当 时由于它对危险的细菌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 弗莱明为这种物质取了个名字——“溶菌酵素”,而且更为此投下了数 年的研究心血。虽然这次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使弗莱明成名,可是,他并不后 悔,并且认为那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实验时光。 在那段时间里,亚历·弗莱明、阿力森和数位共事多年的年轻细菌学家, 共同发表了许多篇有关溶菌酵素的研究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只是,由于没有人抓住研究的 重要关键,因此,弗莱明等也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青睐。 十二、一种相当有趣的微菌 在圣玛丽医院实验室里工作的伙伴们,后来在回忆起那段与弗莱明共事 的时光里,都还记得,他总是那么兴趣十足地忙进忙出。在他的实验室里大 门随时为来访的宾客敞开着,而他自己也时常跑到其他几个主要实验里聊 天,或是看看那里的年轻科学家有什么新进展。 1928年9月的一个早晨,弗莱明如往常般地来到主要实验室,但带着特 别兴奋的神色,手里小心地捧着一个细菌培养基。但是其他人对那个培养基 并没有特殊的感受,心想那只不过又是另一种溶菌酵素罢了。 直到14年后,那些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弗莱明手上捧的,就是鼎鼎 大名的青微菌,也就是后来被牛津大学的佛罗礼及厄尼斯特·简所提炼成功、 有史以来最神奇的药物——盘尼西林! 那个貌似乎平凡的细菌培养基,在当时虽没有赢得众人的重视,却仍逃 不过弗莱明锐利的双眼,这种微菌可以办到其他常见的溶菌酵素所办不到的 事。 换而言之,它可以消灭一种极普遍,而又深具危险的葡萄球菌——那是 一种排列很像一串串葡萄的细菌。 弗莱明发现盘尼西林的过程和当年发现溶菌酵素一样充满了戏剧性。但 整件事情的始末,由于经过媒体一次又一次的传播和夸大不实的渲染,早已 失去本来的面貌。如今要想得知真正的经过情形,只有从弗莱明在牛津大学 正式提炼盘尼西林成功后,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他本身及他的助理的实验 记录中,才能得知实情。 就像当初在偶然情形下发现了溶菌酵素一样,青微菌的发现过程也十分 偶然⋯⋯ 1928年的某一天早晨,弗莱明一如既往地前往实验室工作。今天,他准 备将放置已久的细菌培养基做一番淘汰清理工作。这时,他往日的助手普利 斯(Pryce)来访,普利斯曾和他共同从事过许多实验,包括从发炎的脓脂、 脓疮、鼻腔、喉咙及皮肤组织中培养葡萄球菌,再将细菌培养基放置在室温 下,观察它会有什么变化。 弗莱明和普利斯一边闲聊着,一边检视准备丢弃的细菌培养基,然后一 一加以杀菌、清洗。就在他把一个培养基递给普利斯时,忽然像发现了什么, 又把它拿回来仔细地端详,他不禁惊叹道:“这可真有意思!” 普利斯接过来瞧了瞧,没说什么,那不过是一种常见的平滑的、呈群落 状散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罢了,没什么嘛! 他们轻轻地掀开了盖子,发现有一小片绒毛状的微菌,自边缘处慢慢生 长,而在这片微菌的周围,竟然没有半点葡萄球菌的踪影! 普利斯回想起那天早晨的情形:在当时,几乎所有在实验室里看过那个 细菌培养基的人,都和他一样,觉得它没有什么惊人之处。 直到多年以后,他才想出从那个培养基上显露的不凡意义! 只有弗莱明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不同,且内心为这雀跃不已!太奇妙了! 葡萄球菌竟然被微菌杀死了!弗莱明赶紧拍照存证,并将那个培养基保留下 来。如今它还被妥善保存在大英博物馆里。 弗莱明不再浪费时间重复同样的实验,他直接拨了一些微菌到清洁的培 养基里,然后观察葡萄球菌是否能在其附近生长。 果然不出他所料,结果是不能生长!看来这种微菌能分泌一种抑制葡萄 球菌繁殖的物质。 弗莱明为了寻找一种能杀死细菌的物质,已经费时多年,而且也尝试了 无数种的药品及物质。如今这一切的努力终于露出一线曙光,弗莱明工作得 更加起劲了。他不断实验微菌液的性质,想得知它们是否也能杀死其他的细 菌?对血球中的吞噬细胞是否有害?以及它们会不会破坏人体的精密组织? 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地令人满意,微菌液不但可以抑制某些危险细菌的繁 殖,而且对人体不会产生毒性。 这项结果太令人震惊了。一种无意中进入培养基的不知名的微菌,居然 可以溶解细菌,最令人兴奋的是它居然对人体无害!因为在显微镜下,吞噬 细胞依然生龙活虎地活动着。把它注入兔子或小白鼠体内,也没有不良的副 作用。即使大量地将之稀释,它仍会对可怕的细菌产生致命的威胁。 弗莱明这回真的发现一种比石碳酸更具威力的物质了,而且还对红血球 没有任何伤害。 然而经过一连串的测试之后,它的效力也并非尽如人意,还有不少难以 克服的问题。举例来说,一般化学杀菌剂可以在几分钟内杀死微生物,可是 微菌液却要花上好几小时。而且更糟是,将它放入血清中时,似乎完全失去 功效了。 这项结果真是令人感到泄气,它似乎意味着,当伤口一渗出血清时,微 菌液就完全无用武之地了,幸好11年后,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难题一一解 决了,把微菌液变为神奇的救命仙丹——盘尼西林,而其优异的功能,也永 远改写了医学史。 十三、“盘尼西林” 一位在研究微菌学方面有专长的科学家告诉弗莱明,他所发现的微菌属 于青微菌(发音即是“盘尼西林”)类的一种。1929年2月,弗莱明正式把 这种可以消灭细菌的物质,命名为“盘尼西林”(即青微菌)。 起初,弗莱明并不相信“盘尼西林”是唯一具有神奇药效的物质。于是, 他热心地收集各种微菌,自己或朋友家中发霉的乳酪、果酱、旧衣服、长统 靴、鞋子、旧书或古董等等,无不成为他收集的目标。 甚至连家里的所能找到的每一样东西的灰烬或尘土,都逃不出弗莱明的 眼光。一经发现,他就会立刻带回去做实验。 尽管如此,仍然只有微菌液才是唯一的灵丹。弗莱明对它做了越多的实 验,就越发现它的不凡。它甚至能杀死骇人听闻的坏疽——那是一种曾让弗 莱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穷于应付的致命恶疾。 弗莱明请奈德利和克莱达克两位助理帮忙,制造更多的微菌液,并进行 相关的研究。他们在一个敞口大瓶子里装满肉汁,让它自然腐坏发霉。几天 后,肉汁的表面就积存了一层绒毛般的微菌层,下层的肉汁则变得越来越黄, 实验显示青微菌所产生的“盘尼西林”的杀菌力也越来越惊人。 弗莱明、奈德利和克莱达克3人尝试以各种培养基来繁殖青微菌,结果 青微菌在室温下的肉汁里生长情形最好。当表面一层微菌形成时,底下的液 体变得越来越黄,杀菌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先将其倒出,并过滤掉残渣, 然后使用脚踏气管加压,迫使其通过极细的过滤网,然而其中还掺杂有肉汁 及其他物质。现在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盘尼西林从其中分离出来。 要把“盘尼西林”从肉汁或微菌液中分离出来是很困难的,即使勉强分 离出部分来,它的杀菌功能似乎又消失了。这个问题直到多年后,才由牛津 大学的研究群加以克服,并提取出纯化盘尼西林。 在1929年前,一项特殊的事件吸引了弗莱明的注意力。原来“盘尼西林” 并不能杀死所有细菌,至少它不能伤害一种当时科学家认为是造成流行感冒 的菲佛氏杆菌(Pfeiffer’sbdcillcs);同时这种细菌也很难分离得出来。 弗莱明当时马上就联想到,可以利用“盘尼西林”纯化流行性感冒疫苗; 它的作用就像是除草机一样,可以先清除掉其他细菌,只留下菲佛氏杆菌, 然后再将之分离及培养。10年前的严重流行注感冒曾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 命,至今令弗莱明心悸犹存,所以寻找对抗流行性感冒的利器,一直是他的 心愿。 同时,他也联想到,也可以利用它来分离其他的细菌,例如儿童最易患 的百日咳。 这种在实验室里选择培养细菌的技术,使得“盘尼西林”成为第一种有 效的抗生素。弗莱明大量地繁殖青微菌,周而复始地工作,将之制成菌。不 久,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也都纷纷来信向他索取样品,以便用来分离难缠的流 行性感冒细菌。 自1910年,“撒尔代散”被艾立克研究成功之后,科学家们无不致力于 寻找一种可注射到体内、杀死细菌的物质;就像当年找到可杀死梅毒菌的“撒 尔代散”一样。 1935年,一位名叫杰哈德·道麦柯(Gerhard Domagk)的科学家声称他 已经发现一组新药,可经由服用或注射,使老鼠免于链球菌的侵袭,这组药 剂中最有效的,是一种称为“普浪多息”(Protosic)的红色药剂。 这种药剂口试用于人体,尤其是妇女身上,可免于生产时受到产褥热的 感染。 “普浪多息”被发明的消息不胫而走,科学家们于是都从事制造类似的 物质。不久,一组被称为“磺胺药”(Supluon- amides)的药物问世了。其 中的一些非常有效,尤其对于治疗危险的链球菌所感染的猩红热、肺炎、耳 部感染以及医生一直束手无策的脑膜炎。 可是,磺胺药同样有一些缺点。首先它们不能抑制所有的细菌;其次, 在用药后,有些细菌会产生抗药性,而变得更难以对付。最糟糕的是使用后 会有副作用,包括皮肤出疹、严重呕吐等,病人甚至可能死亡。 1935年,正当磺胺药产生革命性影响之际,霍华德·佛罗礼正担任牛津 大学威廉顿病理学院的病理学教授。他是一位澳洲医学家。1921年,当他23 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念书。由于他对于人体各部分的详细作用有独到的见解 及联想力,因而成就非凡,且享誉国际。 佛罗礼同时也是制造“盘尼西林”的研究群的领导者。他本身不但是位 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位好的领导人才,他启用了数位有特殊才能的同僚, 以信心、热诚鼓舞研究人员,并使他们成为一个专注又有决断力的群体。 1929年,他对研究人体胃部的作用颇有心得,尤其对能杀死某些细菌的 胃液特别感兴趣。他记得弗莱明在1922年发表的论文中,曾提到存在于人类 体液中的天然杀菌剂——“溶菌酵素”,它同时也存在于胃液中。 佛罗礼马上进行“溶菌酵素”的实验,以了解其作用的关键。这项研究 一共进行了八九年。1938年,他和厄纪斯特·简联手合作从事研究。厄尼斯 特·简后来和佛罗礼、弗莱明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此时磺胺药的革命,给予科学家们一项崭新的观念。那就是他们逐渐了 解,对抗感染不应该是直接将杀菌剂撒在身体被感染的部分,而正确的做法 应该是将它注射到流动的血液里,藉由血液的循环系统,使人体自行产生杀 菌的力量。 自从这个新的观念逐渐在医生和科学家间普及以后,他们更兴致勃勃地 加入这场细菌大战,全力寻找更有效的循环系统利器。 1938年,随着“溶菌酵素”的研究工作进行到一段落,佛罗礼和简决定 同时着手于另一种天然杀菌物质的研究。简收集了世界各地的文献报告,其 中包括将近两百篇有关阻止细菌生长的报告。其中一篇就是弗莱明在1929 年发表有关“盘尼西林”的论文研究报告。佛罗礼和简从这堆报告中选择了 3种物质进行研究,“盘尼西林”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在威廉顿学院其他实验室要来一些青微菌,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样, 青微菌一直都被用来从事分离细菌的工作。当佛罗礼和简对它做更进一步的 了解时,也遇到了早先人们所遇到的困难,那就是很难自微菌液提炼出杀菌 物质;即使勉强提炼出来,“盘尼西林”的功能也似乎消失了。 从他们设法解决难题,直到制造出适用于动物或人类身上的“盘尼西林” 为止,真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结合智慧、想象力、毅力及科学技术的马拉松 竞赛。不只是佛罗礼和简,研究群里的所有的人,几乎都贡献了他们全部的 心血。 牛津研究群坚信“盘尼西林”的重要性,然而,在他们尚未证实其对人 体有效前,没有一家制药公司愿意出资制造它,然而,假使没有大量的“盘 尼西林”,他们又无法进行实验来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只好依靠自己的力 量。他们艰难地拼凑了一个临时工厂,甚至连牛奶搅拌器、浴缸、书架、铅 制薄片、软管、响筒、闹钟和灯泡等,也一一派上用场。他们已将威廉顿病 理学学院,从一所从事教学研究的实验医院,转变为“盘尼西林”的制造工 厂。很难想象,“盘尼西林”居然真的就这样制造出来了。这真是一场结合 想象力、科学技术和无悔奉献的马拉松竞赛。 牛津研究群的工作,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几个月。在这段黑暗的 日子里,英国人民都忙着挖掘防空洞,忍受食物、燃料及衣服配给的艰难, 并从大都市迁往较少被轰炸的乡间。 他们之中压根儿没有人会想到,他们所研究的“盘尼西林”,居然会成 为赢得大战胜利的重大功臣!在 1940年3月中旬,厄尼斯特·简成功地研制 出第一批“盘尼西林”。他提取出足够的份量,并在动物身上做实验。他用 了100毫克的棕色粉末,结果药力比弗莱明未经提炼过的微菌液要强得多, 尤其令他所惊讶的是,这种粉末不会对动物本身或体内的吞噬细胞及组织有 任何不良影响。 5月底,佛罗礼准备从事一项弗莱明不曾做过的实验。他想了解“盘尼 西林”是否可以经由注射,而挽救一只被严重感染的实验动物。 他知道在试管里,“盘尼西林”需要花费4小时以上,才可以杀死细菌; 而通过动物体内到达尿液,则只要2小时。对他来说,唯一要做的事,就是 试着由身体组织的功能,来降低因时间延迟所产生的障碍。 1940年5月25日星期6的早上,佛罗礼进行了一项将医学史带入一个 崭新纪元的行动。11点钟,佛罗礼将致命的链球菌,注射到8只小白鼠体内。 他将其中4只放入笼子里,另外2只各注射1剂“盘尼西林”,剩下的 2只则在10小时之后,再分别注入5剂少量的“盘尼西林”。 第二早上,4只没有注射“盘尼西林”的小白鼠全都死了,另外接受过 注射的小白鼠则都活了下来。他们又重复这项实验,又做了其他各种不同的 实验。他们从事这些无止境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讨“盘尼西林”在人体内 到底能或不能做哪些事?如何注射?多久注射一次?每次又要多少剂量?为 了进行实验,佛罗礼和一位名叫詹姆斯肯的助理日以继夜地工作。他们夜间 每3小时必须醒来给动物注射一次,并持续地观察、记录。他们这样周而复 始地工作了好几星期。 直到7月,他们才正式完成实验过程,并将结果发表于1946年8月24 日“刺胳针”医学期刊上。虽然这份报告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许多人注意,然 而无疑地,它将成为新纪元来临之前的第一道曙光!尽管战争引起的死亡人 数已超过数百万,然而“盘尼西林”的发明却将解救无以数计的性命。 人类的体型是小白鼠3000倍大,对这些从事动物实验历时良久的牛津研 究群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 治疗一个人,需要用的剂量为小白鼠的3000倍,然而大量的微菌却只能 提炼出一点点的“盘尼西林”。他们计算过,必须持续工作数个月,每个礼 拜制造出500升的微菌液,而这些剂量却只够医治五六个病人而已。尽管如 此,这些剂量对于他们简陋的设备而言,已经是相当沉重的负担了。要怎样 才能制造出大量的“盘尼西林”呢? 除非他们先能证明“盘尼西林”对人体真的有效,否则是没有哪一家药 厂愿意出资来生产制造它的。然而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制药厂的协助,他 们又怎么会有大量的“盘尼西林”,用以做重要的人体试验呢?看来这“两 难”似乎已成为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了。 事到如今,也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他们把威廉顿学院转变为一家小型 工厂。在一间教室里,6个“盘尼西林女孩”使用喷雾器,将微菌孢子分布 到培养器内。另一批容器则在形成微菌液后,调节到最适当的温度,继续繁 殖。另外又有7名科学家和10名助理负责日以继夜地提炼及纯化“盘尼西 林”,以便供应一大堆病人使用。 十四、来到牛津 当弗莱明得知牛津正在从事“盘尼西林”的实验工作时,是在阅读到他 们发表在“刺胳针”期刊上的动物实验之后。他马上动身去拜访他们。就在 9月2日的早上,他来到威廉顿学院。当他看到牛津研究群所做的一切有关 “盘尼西林”的努力以后,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他是多么高兴!弗莱明不改 性情,依然是话说得不多,但看得很多。佛罗礼带着他到处参观,解释每一 个细节,最后还送他一些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样品。 弗莱明回到伦敦以后,也赠佛罗礼一些能生产“盘尼西林”的青微菌培 养基,并热诚地祝福这群化学研究人员:“唯有你们,才能纯化出如此活跃 的成份,并将它合成一种灵药。这样一来,磺胺药将彻底被挤垮了!” 1941年年初,牛津的“工厂”总算生产出能够应用在人体的剂量。这时, “盘尼西林”的药效已比当初应用在小白鼠身上的强了2倍还多。 1941年2月12日,他们从事治疗首位病人亚柏·亚历山大。他是位警 察,感染的是“玫瑰脓疮”。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了他的脸颊、头皮和双 眼。大量的磺胺药依然无法使他好转。直到注射了“盘尼西林”的24小时, 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然而亚柏·亚历山大的实验最终以悲剧告终。原 因是“盘尼西林”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不间断地一直供应,才能完全将细菌消 灭殆尽,虽然这位警察的健康情形曾一度好转,但体内的细菌没有完全消灭, 所以不久细菌又展开肆虐。最糟糕的是,正巧此时“盘尼西林”已用完。他 终于在3月15日去世了。 第二名病人是位年仅15岁的男孩,他在一次髋部手术后受到感染。但在 使用“盘尼西林”治疗之后,已经完全康复。之后,又有6位的病人相继痊 愈。且每个人都奇迹般地复原。尤其有2位,是从死亡边缘被拯救回来的! 佛罗礼知道,即使有这么好的成绩,也还不够向世人证明什么。至少要 有100名以上的病人被治愈才行。然而,现在只剩下2000公升的微菌液了, 这点量只够救活1个病人。 佛罗礼无法从英国药厂得到任何支持,他终于转向美国求救了。 他们首先在伊利诺州皮奥里亚市(Peoria)的一间农业研究试验所寻到 目标。同年的12月,珍珠港事变发生后,美国也被卷入了大战中。美国预知 “盘尼西林”在治疗伤兵上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因此为了应付战争中可能遇 到的灾害,立即下令展开“盘尼西林”的制造工作。 牛津研究群又再次积极地投入研究当中。他们准备了足量的“盘尼西 林”,以进行第2组医学测试。这组测试执行于1942年,更证实了“盘尼西 林”奇迹般的药效。15位已被医生认为是无可救药的病人,在注射了“盘尼 西林”之后,除了一人,其余的全都完全康复。不幸失败的那一位是由于他 体内的细菌已经对“盘尼西林”产生抗药性,而终于回天乏术。 霍华德·佛罗礼说:“在战时的外科手术中,使用‘盘尼西林’是项革 命性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李斯特梦想中的杀菌剂确实存在!它可 经由血液,也可以注射在适当的局部而发挥药效,最令人惊奇的是,它能抵 抗许多病原性的微生物,而且不会产生像使用磺胺药那样的副作用。” 1942年8月,亚历山大·弗莱明也见识到了“盘尼西林”的威力。就在 圣玛丽医院,他亲自为蓝勃特注射了“盘尼西林”,而终于将他自死亡边缘 拯救回来。 而此后几年间种种的惊奇与兴奋之情,都可由乔治·宝尼(George Bonney)所著的回忆录中看到。乔治·宝尼医生自1943年便一直随行在弗莱 明身边。他还记得医院刚接收了一批来自牛津的“盘尼西林”,明确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必 须在一位病人身上试用。 乔治·宝尼就是当时弗莱明为了这次试验所请的住院医师。时至今日, 45年时光过去了,但他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到“盘尼西林”时的印象,那 好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一样。 第一
本文档为【弗莱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76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1-24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