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经》的教育价值

《诗经》的教育价值

举报
开通vip

《诗经》的教育价值《诗经》的教育价值 《诗经》的教育价值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3-30 17:26 共27人浏览[大] [中] [小]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选集,包括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采诗之官“以木铎徇于路”,[1]为皇家采诗,从中了解民风、民情,提供给“王者,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2]所谓“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故曰风。”[3]是提供王者的参考资料,从一开始就具有政治的性质。   《诗经》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

《诗经》的教育价值
《诗经》的教育价值 《诗经》的教育价值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3-30 17:26 共27人浏览[大] [中] [小]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选集,包括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采诗之官“以木铎徇于路”,[1]为皇家采诗,从中了解民风、民情,提供给“王者,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2]所谓“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故曰风。”[3]是提供王者的参考资料,从一开始就具有政治的性质。   《诗经》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诗言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名。”[4]“不学诗,无以立。”[5]在孔子编定三百零五篇之前,《诗》就是先王之教、王者之学的基础,在道德伦理、政事外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孔子“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以备王道,成六艺。”[6]的工作后,《诗经》更是成为年轻一代了解世情、明辨事非、陶冶性情的基本途径,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7]其作用远较于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为了对《诗经》的教育价值有全面了解,我们从《诗经》的内容、形式及其在当时和以后的教育影响来看《诗》教的作用。   一、《诗经》的教育思想及价值   《诗经》的教育价值是通过内容和形式体现出来的。主要有:   (一)厚人伦,美风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8]在大量关于家庭伦理、男女情爱的诗篇中,表现出纯正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观。   首先,孔子编定的《诗经》,在编排次序上就体现出厚人伦、正教化的目的。《关睢》是《诗经》的第一篇,《史记.外戚世家》中说:“《易》本乾坤,《诗》始《关睢》,《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疏》云:“孔子论《诗》,以《关睢》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诗经》的头几篇中,《关睢》讲一青年爱上了美丽的姑娘,日思夜想,渴望结为夫妇;《葛覃》写一女子归宁前的心情,她自己收割、煮葛、织布、作衣,勤俭并且孝敬;《卷耳》写丈夫远征,妻子思念;《螽斯》祝贺人多子多孙;《桃夭》贺新婚,希望新娘宜室宜家,这些都是建立家庭前后的大事,从中可以反映民俗、道德状况,看出统治者教化效果。按王安石的说法,“王者之治,始于其家。家之序,本于夫妇正。夫妇正者,在求有德之淑女为后妃,配君子也,故始之于《关睢》。夫淑女之所以有德者,其在家本乎女工也,故次之以《葛覃》。有女工之本,而后妃之职尽矣,则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故次之以《卷耳》。”[9]总之,是为了劝化风俗,匡正道德。   其次,《诗经》在表现真挚感情、健康情爱同时,突出男女主人公对高洁道德的追求主旨。除了《周南》中的《关睢》提倡以淑女配君子、《葛覃》着力表现女孩子的勤俭孝顺、《桃夭》中希望新娘子宜室宜家外,《国风》中多主张女子应贤德。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小伙子对迎来的新娘--孟姜,不仅“颜如舜华”,走起路来“将翱将翔”,态度大方,而且贤惠高洁,十分赞叹,小伙子对其“德音不忘”,充满了对她的爱意。在《小雅.车辇》中,前往宋国迎亲的诗人也对娶了贤德的新娘感到欣慰,好象手中的六根缰绳都成了弹琴的琴弦,表达了诗人的择偶价值观。可以说,汉民族对那种出乎自然、内蓄外发的风度美和品行端淑的内心美是同样重视的,要求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同时,对那种真挚、含蓄的情爱,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邶风.静女》、《邶风.绿衣》对青年男女真挚爱情,中年男子对贤淑妻子的怀念,都是至性至情的佳作,对后代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在《召南.行露》中,则借一个不畏强暴的女子,在法庭上对仗势欺人的男子据理力争,使之受到应有惩罚的描述,表明道德观念已在先秦时代普遍化。《庸风.鹑之奔奔》以一个有见识、明事理的女子之口,谴责了她平时视为有德有义的君子、实为无礼的男子;而在《庸风.君子偕老》中,对清扬红颜、仪表威严而行为不端的宣姜斥之曰:“子之不淑,云如之何?”在《齐风.敝笱》、《齐风.载驰》中,对齐姜与其兄齐襄公的乱伦行为极尽讽刺、揭露,表现了汉民族在感情生活中重视伦理道德的特点。   第三,《诗经》对其它人伦关系也采取美善相乐、以德怀人的方式加以褒扬。如《小雅.棠棣》以簇簇棠棣之花比喻同根生的兄弟,传说这是周公为管叔、蔡叔叛乱后,担心天下人看见身处高位的人兄弟不和起而仿效,因此作《棠棣》诗让人传唱,使天下风俗敦厚起来。作者提醒人们,在平安的情况下,兄弟看起来不如朋友,但是在危难的情况下,朋友往往考虑自己的利益,或者没有能力帮助,不像兄弟,在家中可能争争吵吵,但面临外侮却能同心抗暴,因此必须珍惜兄弟之情,和睦友爱。在《小雅.伐木》中,诗人以“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起兴,将鸟求同类、人需友朋的道理发明出来,强调用互相信任、诚挚邀请来巩固亲朋故旧之交。《小雅.白驹》以殷殷之情挽留有德义的朋友,表现了主客之间真挚的友谊。即使是闺中之伴,也强调德义为重。如《邶风.燕燕》为庄姜送别戴妫所作,除寓情于景、抒发家国兴亡,伤逝怀旧之情,更点明依依惜别的原因在于戴妫为人善良、性格温和、立身谨慎的人品难得,“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燕燕》之诗,之所以成为千古送别诗之祖,不在其写作技巧,而在作品主旨。   第四,《诗经》在褒扬高尚道德的同时,对人际关系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卑鄙小人也进行了尖锐批判,以申明大义,匡正道德。如《鄘风.载驰》记载了公元前660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师败绩”,[10]卫懿公阵亡,卫国覆灭,宋襄公率师迎卫遗民夜渡黄河,卫人拥立戴公为君,寄居漕邑,第二年戴公去世。当这不幸的消息传来,戴公妹妹许穆夫人决心冲破重重阻拦,赶回祖国吊唁卫候,为拯救祖国尽自己的力量。诗中马蹄翻踏,车轮滚滚,一派路途遥远,心情焦灼的气氛,许穆夫人回想与许国大夫辨论,感慨万千,终于形成了向大国求援的救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爱国女诗人的形象。在《秦风.无衣》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面对外族入侵,同仇敌忾的战士,高唱战歌前去迎敌,表现了战士英勇的气概。这些都是正面的形像,但是《诗经》中也有一些反面角色,如《鄘风.相鼠》对“无仪”、“无止”、“无礼”的人是毫不客气地加以赌咒;对那些阿谀奉承,善于伪饰的小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11]在《小雅.青蝇》中形象地再现了这些霄小之徒巧言令色、颠倒是非、挑拨离间的丑行,他们如同青蝇一样污秽事物;在《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中作者把这些在同僚、朋友中散布纷争,到处捣乱的人斥为“鬼蜮”;在《小雅.巷伯》中,更是以“缉缉翮翮”形容谗人在诋毁别人时来来往往、能言善辨的情状,使一个搬弄口舌,反复无常的谗者形象呼之欲出,令人深痛恶疾:“那馋人如此可恶可憎,甚至连豺狼都不愿吃他。”孔子之所以将这一诗篇纳入教材就是为了用反面人物教育年轻一代,帮助他们明辨是非。   总之,《诗经》对伦理道德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强调以仁义为本,以德劝人,以诗歌形象提供道德教育的材料,并且寓教于乐,“序善恶以示万世”,“使乱臣贼子惧,而天下劝焉。”[12]   (二)观风俗,知得失   《诗经》通过描述民风了解民意,分析王政得失,对统治者进行劝谏,使之警戒。如《邶风.北风》描绘了一个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阴沉天气里,一群扶老携幼的人们仓促离开家乡,发出“莫赤匪狐,莫黑非乌”的感叹,表明普天之下,“君臣为恶如一”,“并为威虐,百姓不亲”[13]的社会现实;在《王风.黍离》中,一位东周官吏来到西周故都,看到当年宫阙已成农田不禁感慨万千,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周室衰败的情况;《王风.兔爰》更以“我生之前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表现面对家破人亡的内心悲怆;在《小雅.无将大车》中,一个体力、精神都极度疲乏的人喃喃自语:“不要推挽大车……不要去想那些烦恼……”;在《小雅.苕之华》中,“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14]百姓发出“何以食之,鲜可以饱”的长呼;在《小雅.渐渐之石》中,将士们征途困顿,忧虑天灾人祸的心情鲜明可见。“周夷王、厉王之时……桧之变风始作”,是因为社会在变,诗歌作为民众的心声也反映了这一现实,正如白居易所说:“闻《蓼肃》之诗,则知泽被四海也;闻《华泰》之咏,则知时和岁丰也;闻《北风》之言,则知威虐及人也;闻《硕鼠》之刺,则知重敛于天下也;闻广袖高髻之谣,则知风俗之奢荡也;闻“谁其获者,妇与姑之”之言,则知征役之废业也。故周风之兴衰,由斯而知也。”采诗的目的就在于此。   《诗经》中对统治者或颂扬、或讽刺,目的是为了“知得失,自考正”,[15]作为对统治阶级子弟进行教育的材料。如《大雅.文王》、《周颂.清庙》、《周颂.维清》对周文王光明德行的赞颂,《召南.甘棠》对“召伯听政,泽被召南”的怀念,《鄘风.定之方中》对卫文公生活朴素、贤明治国、经营农桑的肯定,《卫风.淇奥》中对道德文章堪为楷模的卫武公的盛赞,都是为了给年轻一代树立榜样。《毛诗序》中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据《史记》记载,卫武公在周宣王十六年即位为君,这时他已四十七岁,在此期间有二事可言:一是政治修明,得到百姓拥护,二是学诗习礼,进德修业。晚年时期,宗周覆灭,平王东迁,武公平定犬戎之乱,由卫入洛,封公为相,以年过九十作《宾之初筵》、《抑》,揭露弊政,自求警戒。《淇奥》一诗,借淇水岸边滋生的茂美修竹为兴,象征武公“质美德盛,有康叔之余烈”;由绿竹的抽笋、解箨、枝叶猗猗、箐箐,象征武公的德业由“切磋琢磨”而精进到“金玉之相”的境界,堪作庙堂之器;以宝石的光辉比喻武公因学问充实而风神洋溢,足为后人景仰。《淇奥》之诗,可谓用心良苦。相反,对于统治阶级中的暴虐、荒淫,也给予了讽刺和揭露。如《小雅.节南山》直刺乱国殃民的“赫赫师尹”,曲折讽刺了暴虐昏庸、委政佞人的周天子;《小雅.正月》更是对周幽王宠幸褒姒、荒淫腐朽、善恶颠倒的现象痛心疾首,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对统治者的乱伦行为,《诗经》也给予了辛辣讽刺,如《邶风.新台》将霸占儿媳的卫宣公比为癞蛤蟆,在《鄘风.墙有茨》中,百姓对宫廷淫乱斥之为:“太丑了!传出去太耻辱了!”表现了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是统治者不得不重视的。   《诗经》中也有一些旨在警戒的诗,目的在于缓和矛盾,延续统治。如《大雅》中的《板》、《荡》、《民劳》等篇,是周厉王时的诗。厉王为成王七世孙,为政暴虐,信任荣夷公等奸佞小人,封固山泽,专有其利,不听芮良夫等正直大夫的劝告,对人民实行高压政策,派出巫人监视臣民的言论,以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弄得天怨人怒,召穆公作诗批评,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为警告,但周厉王仍不悔改,人民终于起来造反,周厉王只好出奔于彘。《大雅.抑》为卫武公所作,他历经宣、幽、平王三朝,熟知历史经验,明知存亡之机,预见大动乱即将到来,因此在诗中谆谆告诫子弟,希望他们头脑清醒,立身谨慎,免致家国之祸。在《宾之初筵》中卫武公更是描绘醉鬼丑态,告诫不可贪酒误事,反映出当时祸患四伏,而统治阶级仍然醉生梦死的情景。如郑振铎所言,当时的一些“有识见的老成人,见世乱,欲匡救之而不能,便皆将忧乱之心,悲愤之情,一发之于诗,《板》是警告,《瞻印》与《召旻》则直接破口大骂了”。   总之,《诗经》在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方面是很成功的,作者是一些统治阶级中的清醒者,他们希望通过“采风”了解民情,改进统治方式,同时教育子弟不忘祖业,因此不能仅把劝谏诗看作是批判社会的作品。   (三)明美刺,倡温柔   《诗经》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诽”,为的是既明辨是非,又使爱憎感情有所节制,不致于导致统治基础的动摇。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在肯定男女情爱同时,要求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用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个人道德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乐而不淫”。如《邶风.静女》、《郑风.出其东门》、《唐风.绸缪》,都强调健康、真挚的爱情,而对其它一些直露情爱的诗篇则斥之为“淫声”。同时,《诗经》也十分重视明辨是非,所谓“美刺”,就是有所褒贬,并且不仅用形象,而且用意象来表达。如同为《载弛》之诗,《鄘风》中表现的是力排众议、奔赴国难的许穆夫人,而《齐风》中却揭露了齐襄公与其妹为淫乱而奔驰不息;同是穿著羔裘,一为“邦之司直”,“邦之彦矣’的郑大夫,一为只知奇装异服,不知国之将亡的桧君,爱憎十分分明。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然而表现方式深长蕴藉,并非直言。如《小雅.采薇》中的军人对“王事靡盐”十分痛苦,因为军人的职守是守边,但是思念家人又是如此深刻,以致在归途中充满痛定思痛的感情,抚今追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为乐,一倍增其哀乐。”[16]亦如方玉润所说:“此诗之佳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怀,别有深情,非可言语。”[17]在《王风.黍离》中,出使的诗人看到故都已成荒郊,心中忧愁无以复加,加上朝内有人诽谤,使他发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呼喊,然而并没有直接点出是周王导致的祸患,仍属于爱国忠君的感情。《小雅.雨无正》、《十月之交》都表达了诗人对天灾人祸、国运衰败的忧虑,但都“怨悱而不乱”。《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反映了人民大众在统治者的暴虐统治下流离失所的悲苦命运,许多人生的辛酸、心灵的创伤都成为《诗经》的描述对象,但其情感泄泻是节制的,所谓“哀而不伤”。如《邶风.旄丘》,从一个流亡贵族三次呼喊“叔兮伯兮”,表达了对人情浇薄的感受,然而并没有愤慨到斥责亲戚的地步。在《邶风.北风》中,以“北风其凉”,“北风其喈”,“雨雪其滂(雨方)”,“雨雪其霏”,景为情设,反衬残酷现实,虽然喊出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口号,但也只是曲折地反抗最高统治者。在《秦风.黄鸟》中,人们愿以百身来代替被秦穆公殉葬的三个“良人”,但也没有直接针对秦穆公。《曹风.下泉》中,曹人赞颂板荡中力挽狂澜的明王贤伯,实际是对安定和平的渴望。这种“意在象中”的手法,让读者自己去追索、回味,比直接说出要好得多。即使在对统治者的批判,所谓“刺”中也是如此。如《卫风.凡兰》写惠公好武,骄慢大臣,并没有直陈其事,而是通过对惠公佩饰的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暗示这种性格的人会做的事,起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这也就是叶燮所说的“美而非谄,刺而非顸,怨而非愤,哀而非私”,对后代文学和士人性格的形成有很大作用。   总之,《诗经》重视民众情感宣泄,因为统治者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同时一些诗人本来就是统治集团中的成员,也不会采取过分的手段,因此节制地抒发纯正情感就是统治阶级所希望和赞赏的,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和教育的传统。   虽然“诗无达诂”,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经历和当时心境理解《诗经》中的有关诗句,但我们必须记得自夏商周开始,教育和政治、军事、外交一样,是由国家控制的,教育目的、内容都由统治阶级所指定,《诗经》虽然收录了许多里巷俚俗之作,然其道德价值观是统治阶级所认可的,卜子夏所谓“风者,教也。”只不过是西周统治者用来为自己的政治服务罢了,而春秋末期的孔子希望回复到周公时代的政治;汉儒有将《诗经》政治化的倾向,但《诗经》本身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则是事实,汉儒只是继承这一传统并适应汉武帝的政策加以发扬而已。   二、《诗经》与先秦教育状况   先秦时代的教育,尤其是《诗经》作为基本教材的作用,今天固然已不可详知,但在与《诗经》同时或稍后的典籍中可见其端倪,推知当时的教育状况。   《诗经》中有一些篇章涉及到先秦时代的教育,是我们了解当时教育的重要资料。据《周颂》、《鲁颂》记载,当时已有正规学校,在天子之治曰辟雍,在诸侯之地称泮宫。如《鲁颂.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18]描述人们在泮水之滨欢迎鲁君的到来,歌颂鲁君的武功、美德,作为教育莘莘学子的楷模;《周颂.振鹭》中说到商后人微子来周助祭,地点就在西郊的大学堂(于彼西雍)。《诗经》中可见,西周、春秋时代自王至士都很重视积学成德,如成王自箴要以积累学问来发扬美德,“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19]《卫风.淇奥》中的卫武公更是学诗习礼,进德修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把自己修养成文章斐斐、威仪抑抑、能文能武、品德优美的人物,堪作庙堂之器,天子卿士。《诗经》中有些诗篇谈到当时尊师重教的情况,如《小雅.箐箐者莪》以向阳山坡生长茂盛的抱娘蒿联想到教师培养的许多有用人材,感谢教师使学生不仅增长知识、本领,而且懂得待人接物和修养品德的道理,胜过万贯家财。尤其可贵的是,诗篇中以水中漂流的小船不知深浅、不辨方向的危险性来反衬教师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教师工作的敬重感情,是尊师重教传统的鲜明表现。   在《诗经》中还有许多关于社会教育的记载。如《周颂》中的《臣工》、《噫嘻》是在始耕典礼上演唱的乐歌,而《丰年》则为秋收以后的祭祀诗,《载芟》、《良稆》是国君鼓舞臣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颂诗,可以看出周部落自后稷以来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也是对人民进行教化的手段。即使是那些歌功颂德的诗篇,也有其社会教育的意义。如《大雅.江汉》、《常武》,以宣王时平定淮夷为歌颂内容,实际上是一种强调安定统一的教育题材;《周颂》中的《清庙》、《维天之命》、《烈文》、《我将》等,都是周天子及诸侯祭祀祖先的祷词,传达了一种天人相应,以自警求得祖宗保佑的信息,使听者顿生敬畏之心,更不用说那些赞美统治阶级模范人物的诗,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   与《诗经》同时并且可以相互印证的《左传》,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其中也记载了不少《诗经》对言语、行为、政事、外交的重要影响,反映出《诗经》作为当时基本教材的作用。如:   1、家庭伦理   周王、诸侯的家庭伦理,往往影响到政治,因此《左传》中郑重加以记载,并以“君子”的评论来强调正统观念。如隐公元年,郑庄公镇压母弟的叛乱之后,发誓不再与母亲相见,但过后又懊悔。一次宴请颖考叔,颍考叔不仅用自己的孝行软化了郑庄公的心,并使其与母亲言归于好,史官用《大雅.既醉》中“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来肯定颖考叔的言行。隐公二年,宋穆公临终将国位归还给其兄之子,君子评论说,穆公之兄宣公真可谓知人,行事道义,所以后代保有君位,如《商颂.玄鸟》中所说,“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僖公二十四年,周、卫因请求郑国不要攻打滑国而不获响应,打算联合狄人一起进攻郑国,大夫富辰用《小雅.棠棣》中“棠棣之华,鄂不骅骅;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劝谏周王依靠同姓,不可亲近外族的狄人。说明《诗经》中的家庭伦理道德已成为普遍的观念。   2、言语行为   先秦时代士大夫言语行为的重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诗经》中的有关论述。如僖公九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想接纳文公为国君,而奚齐的辅佐大夫苟息因不能实现先君的遗命而自杀,史官用《大雅.抑》中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认为苟息的行为堪当此言。僖公十二年,齐桓公派管仲处理戎人与周王室的纠纷,周王以上卿之礼宴请管仲,管仲循礼而行,只接收了下卿礼节回国。因此“君子”评论说,管仲因谦逊有礼,世代接受祭祀是应该的啊!正如《大雅.旱麓》所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鲁成公十四年,卫候设宴招待苦成叔,宁惠子为相。苦成叔表现傲慢,宁惠子说:“苦成叔家大约要灭亡了吧?古代举行亨礼,是用来观察威仪,审察祸福的,《小雅.桑扈》中说‘角杯弯曲,美酒柔和,不骄不傲,万福来到’,相反苦成叔如此傲慢,乃召祸之道啊!”鲁昭公八年,晋候与师旷谈论石头说话的事,师旷直言,认为是暴政导致怨谤,叔向认为师旷之言诚实,是君子之言,因此怨恨远离他的身边。叔向用《小雅.雨无正》中“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贺矣能言,巧舌如流,俾躬处休。”来说明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的区别。总之,《诗经》把德性作为言语的基础,强调言语必须符合礼的规定,否则“无以立”;而“不学诗,”则“无以言”。   3、政事外交   春秋时代,各国之间矛盾重重,各种任免、会盟、外交、战争事务繁杂,《左传》中记载《诗经》作为政治要则被引经据典达一百五十四次。如僖公二十二年,鲁君因瞧不起邾国,不经布防就贸然出战,臧文仲用《小雅.小旻》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簿冰”告诫僖公,但不被采纳,结果鲁军大败,鲁公的头盔被挂在邾国城门上。僖公三十三年,晋文公为冀缺父亲有罪而犹豫是否用他,臼季就用《唐凤.采苓》中“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说明用人用其长处就可以了。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评论家就用《小雅.棠棠者华》中“惟有贤德之士才能荐举与自己相同的贤能之士”这句话来赞美他。在决定国家政策方面《诗经》也是重要依据。僖公十五年,晋献公占卜,韩简子引用《小雅.十月之交》中“下民之孽,匪降自天;俾沓背憎,职竞由人”说明祸福非天,皆人所致的道理。昭公二十六年,齐国有彗星出现,齐景公想请巫师消灾,晏婴认为是无益的,用《大雅.大明》中“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韦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强调德政与民众拥护的关系。   在外交场合,《诗经》引用的恰当与否,宾客理解的正确与否,不仅表明文化素养的高低,而且对该国的兴亡有直接关系。如文公四年,卫宁武子来鲁国访问,鲁文公赐宴款待他,用《湛露》、《彤弓》,宁武子认为这是诸侯朝见天子时用的诗,不宜用于重修卫、鲁两国的邦交,因此不辞谢也不答唱。而鲁襄公二十七年,齐国庆封来鲁国访问,叔孙豹招待他,庆封的吃相很不礼貌,叔孙豹吟诵《庸风.相鼠》讽刺他,庆封居然不懂,说明此人文化素养不够。鲁襄公二十七年,郑简公宴亨赵武,由大夫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印叔、公孙段作陪,赵武请各大夫赋诗以明志,于是子展赋《召南.草虫》篇,伯有赋《庸风.鹑之奔奔》,子西赋《王风.黍离》,子产赋《小雅.隰桑》,子大叔赋《郑风.野有蔓草》,印叔赋《唐风.蟋蟀》,公孙段赋《小雅.桑扈》,过后赵武评论说,伯有赋诗以泄愤,其祸不远;子展身居高位而不忘谦虚,是家业维持最久远的。昭公十六年,郑国六卿在郊外宴请韩起,韩起也请各位大夫赋诗,其中有人赋《蔓草》,韩起称赞他是有为青年;子产吟诵《羔裘》,韩起表示不敢接受;游吉诵《褰裳》,子游吟《风雨》,子旗吟《有女同车》,子抑诵《箨兮》,韩起听后高兴地说:“郑国就要强盛起来了,诸位大夫用《郑风》中充满真挚友情的诗来款待我,我一定修好晋、郑外交,从此不必再畏惧别国了。”更不用说《秦风.无衣》和《庸风.载驰》在请求大国出兵援救时的作用了。   4、文化交流   东周列国时期,《诗经》不仅在中原各国广泛运用,同时也传播到东吴和荆楚之地,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如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来鲁国访问,“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庸》《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能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桧》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迂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出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季札是吴国贵族,说明《诗经》作为教材不仅在中原各国通行,在吴国也得到很大推崇,成为表示个人文化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   以上可见,《诗经》在西周、东周时期已是诗、史、礼相通的重要典籍,因而《诗经》的作用主要在政治教育而不在文学,它与《尚书》、《三礼》、《易经》、《春秋》、《乐经》一起作为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内容,使他们在学习文学的同时,吸收封建伦理观念,养成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品性。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疏通知达《书》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诗》教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必要途径。   三、《诗经》与中国传统教育   《诗经》是礼乐教育的重要基础。《诗经》不仅以其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方式养成了中国士人的基本素质,而且对历代教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思想和教育方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西周乃至夏商时期,《诗》就是礼教的重要途径。所谓“礼”,是王权意识的物化形态,也是由原始的巫术礼仪向氏族血缘文化发展的产物,它通过对天地祖先的祭祀和王族、诸侯之间的燕饮之礼,实现政治和社会教育的诸多作用。这些礼仪活动就有许多记载在《诗经》里,作为后来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如《周颂》中的《清庙》、《维天之命》为祭祀文王的诗,《思文》为祭祀后稷,《振鹭》、《载见》是周天子宴请诸侯时演奏的乐歌,具有深刻的社会伦理目的。即使是所奏的曲调,也因其象征意义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据《礼记》记载,大射礼仪中,天子用《驺虞》为节,诸候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萍》为节,士以《采繁》为节。乐舞的队列规模也有一定的等级标准,《论语》中记载了孔子见季氏“八侑舞于庭”,愤慨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20]总之,《诗》中表达的是确定上下尊卑秩序的思想,即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教育,如《礼记.礼运》篇孔子论礼:“礼必本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方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可以说,三代的文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使其相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诗》教。   《诗》不仅以仪礼形式传达了等级观念、政治制度,而且以其文字和音乐的方式传播了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宗法观念及其制度,以“孝”为本的政治思想,在用文学和音乐表达的《诗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诗经》对家庭道德十分重视,有关孝敬、勤俭、和睦、忠贞、识大体的教育比比皆是,对忠君、爱国的思想也很提倡,忧国忧民、居安思危的篇章也不少,俊杰人物、巾帼英雄成为国子模仿的对象,崇拜祖先、上帝是未来统治者的必修课,反之,对奢华、暴虐、虚伪等进行鞭挞,使国子形成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年轻一代的道德观念、政治思想,以及婚姻爱情观、齐家治国术等都是从小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的。   《诗经》通过寓教于乐实现封建教育目的。中国古代的乐教,其最初的形式是将音乐典礼化,“乐歌乐舞,咸辅五礼而行。”[21]一开始就与政治方略相联系。据《书经.舜典》的记载,周以前就有以音乐实施教育的活动,舜曾命乐正夔“兴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重要的在于“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乐以达礼。《诗经》作为“乐语”,是乐教的重要方面,如《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獲》、《大武》。”把音乐思想的学习,音乐诗篇的诵唱,音乐舞蹈的演习作为贵族子弟教育的开始,进行情感熏陶,为后来从事理性学习打下基础。如《礼记.内则》所言:“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礼记》的学习是个人人格完善的理性化阶段,而年幼学生往往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某些现象,因而通过《诗经》的学习了解有关的家庭道德、朋友君臣之道,通过情感熏陶和行为训练使之熟悉有关礼仪,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因此,礼教和乐教是相互促进的教育活动。《诗》教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重申礼乐教育作用,强调美育的教育家。孔子删定五经,其中也包括《诗经》,他开创私学,使官学下到民间,是大规模礼乐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了使年轻一代形成合乎正统的道德审美价值,养成完善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行为模式,孔子希望以“仁”的精神,“乐”的感化,“礼”的遵行,使人性本原处的善与超乎生理快感之上的审美愉悦相结合,实现人格完善和人际和谐。因此孔子乐教的标准是“尽善尽美”,他认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22]强调乐曲的社会伦理目的。孔子重视乐教的社会作用,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23]强调以外在的自然景物触发和抒发内心深刻的社会情感,通过欣赏文学音乐作品体会社会生活中种种情感、志趣,加强人们之间的情感、思想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并通过宣泄情感、好恶,批评社会风俗和政治得失。孔子的审美态度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诽”,提倡中庸,要求“发而中节”实现“和”的境界,[24]他赞赏一种谐和而丰富、清晰的音乐状态,以及情感表达的中正平和,因此将《关雎》篇放在首篇。可以说,孔子是将三代“神道设教”改为“人道设教”的第一人,也是正式编定礼乐教育基本教材的人。按今天的话来说,孔子是先秦时代“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奠定了《诗经》为基础的乐教理论,是中国传统教育“礼义之泽流于外,弦诵之声格于内,为恶也无所从,为善也有所归。”[25]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积极实行者。   综上所述,中国很早就把上古先民的风俗习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在殷代“有典有册”基础上,将文学、音乐、哲学、礼仪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具有完整的教材体系和教育方法模式,即以《诗》、《书》、《礼》《易》、《春秋》、《乐》为基本教材,以礼乐相辅、美善相乐为特点的传统教育,尤其是孔子把官学下到民间,扩大了这一教育影响。《诗经》作为中国礼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对于三代、先秦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后来的文学、教育,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有深刻影响,使“温柔敦厚”的诗教与“广博易良”的乐教相结合,铸造中国士人的性格,为“乐与政和”的目的服务。   [1]《汉书.食货志》   [2]《汉书.艺文志》   [3]《汉书.郑寿传》   [4]《论语.阳货》   [5]《论语.季氏》   [6]《史记.孔子世家》   [7]《礼记.经解》   [8]《论语.为政》   [9]王安石:《周召南诗解》   [10]《左传.闵公二年》   [11]《论语.公治长》   [12]王安石:《国风解》   [13]《毛诗序》   [14]《毛诗序》   [15]《汉书.艺文志》   [16]王夫之:《姜斋诗话》   [17]方玉润:《诗经原始》   [18]《毛诗序》   [19]《周颂.敬之》   [20]《论语.八侑》   [21]刘师培:《典礼为一切政治学术之总称考》   [22]《论语.八侑》   [23]《论语.阳货》   [24]《礼记.中庸》   [25]《吴县志卷二十六下舆地考文庙宋张伯玉六经阁记》    相关链接 ·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及作用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论析 ·教育起源问题新探 ·教育本质研究的论争及其反思 ·关于教师自我评价有效性的思考 ·试论判断教师社会地位的标准 ·我国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劳动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探析 ·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与压力同行—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管理 ·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教师人文精神的内涵探析 ·教师职业角色形象的改变与素质提高的策略选择 ·教师自我评价浅析 ↓最新网络班和面授班 ·2010年教育学考研网络课程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组)网络课程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组)网络课程 ·2010年教育硕士网络课程 ·2011年同等学力教育学考试网络课程 ·《简明中国教育史(第四版)》网络课程 ·《教育管理学(第三版)》网络课程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简介 ·圣才人才培养工程 ·联系方式 如何充值 ·圣才学习卡充值 ·在线支付充值 ·银行汇款充值 ·邮局汇款充值 下载与购买 ·下载说明 ·购买说明 ·网络课程辅导 ·常见问题解答 上传资料换现金 ·如何获得现金 ·如何上传资料 合作与加盟 ·合作与加盟项目 ·圣才学习卡销售点 ·高薪诚聘英才 关于代理 ·圣才学习卡代理 ·招生代理 我的账户 ·账户功能介绍 ·如何找回密码 ·汇款确认 其他 ·服务条款 ·投诉及建议 ·客户留言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客服热线:010-62029238 QQ咨询:564948255 QQ投诉/建议:393863190 中华教育学习网 版权所有 2007-2009 www.1000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4306号
本文档为【《诗经》的教育价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5228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6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2-10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