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灵魂之锚

灵魂之锚

举报
开通vip

灵魂之锚这部灵修笔记是写给那些想认识上帝之人的 这部灵修笔记是写给那些想认识上帝之人的。 关于这部笔记--- 此时此刻,它是你随时随地的帮助。 展望未来,它为你铺设成长的道路。 这部灵修笔记是写给那些想认识上帝之人的。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我有好消息告诉你。首先,你完全有可能深入地认识上帝;其次,通过对上帝的认识,你可以亲身经历他在你生命中彰显的大能。 这个好消息可不是来自我的,而是来自上帝。在《圣经》中,这个好消息被称为“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的意思,因为它讲述了上帝做成的事情,以及人因上帝的作为得以与造他们的那一位建立...

灵魂之锚
这部灵修 笔记 哲学笔记pdf明清笔记pdf政法笔记下载课堂笔记下载生物化学笔记PDF 是写给那些想认识上帝之人的 这部灵修笔记是写给那些想认识上帝之人的。 关于这部笔记--- 此时此刻,它是你随时随地的帮助。 展望未来,它为你铺设成长的道路。 这部灵修笔记是写给那些想认识上帝之人的。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我有好消息告诉你。首先,你完全有可能深入地认识上帝;其次,通过对上帝的认识,你可以亲身经历他在你生命中彰显的大能。 这个好消息可不是来自我的,而是来自上帝。在《圣经》中,这个好消息被称为“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的意思,因为它讲述了上帝做成的事情,以及人因上帝的作为得以与造他们的那一位建立关系的事情。 这里所讲的内容基于两个事实。一是,人生来就需要认识上帝。如果不认识他,人的心就不能真正得到满足,世上的一切也都无法和认识上帝这件事相比。二是,《圣经》并没有把我们想了解的所有事情都告诉我们,却详尽地向我们讲述了应该如何与上帝建立美好的关系。可以十分确定的是,创造人类的上帝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所以凡他所说的,我们都应该听从。这部笔记中的经文虽然不多,但其内容都是以《圣经》真理为基础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无论你现在的景况如何,这部笔记都会给你带来益处。虽然有很多人认识上帝,但他们的状况各不相同。有的正在寻求,有的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有的干脆持怀疑的态度,还有一些对基督教信仰知之甚少。更有甚者,他们虽然在基督教环境中长大,却早已远离上帝。 你是否希望认识上帝,这一点很重要。你可以把自己看成信仰的追随者,也可以把自己当作旁观者。其实,你到底是哪种人并不重要。今天,虽然很多人还没有任何宗教背景,但他们对精神层面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如果你是这类人,那么我这些文字正是给你写的,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 你或许有问题想问。这是好事。严肃认真的问题我一定会认真作答。以下是可能你想问的一些问题---- *上帝是什么样的? *我怎样才能认识上帝? *我是个罪人吗? *我的罪怎样才能得赦免? *耶稣是谁?他都作了哪些事? *要想得救,我该怎么办? *成为一名基督徒意味着什么? *我怎么才能得到上帝所赐的平安? *如何确定我能上天堂? 《圣经》讲的好消息能够改变你的生命。《圣经》讲述的是有关我们自己、我们最大的问题,以及上帝对这些问题的奇妙解决办法。除此之外,《圣经》还向我们展现了基督耶稣这个人,并阐述了他把新生命赐给每一个信他的人。这是《圣经》所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如果你对于《圣经》有关的事情有疑问或问题的话,希望你能敞开心扉读一读这些内容,然后再来决定是否接受这部笔记的观点。 很有可能,你完全不接受“认识”上帝这一说法。也许是教条化的宗教所致,也许是一些有名无实的基督徒使你对“认识”上帝这件事产生了抵触情绪。诚然,基督徒的言行有时会成为他们信仰的反面教材,但我希望你在阅读这部笔记时不要带着成见。 如果你不打算信耶稣。请放心!我并没有说服你改变主意的意思。因为信仰的真谛需要感悟而不是证明,所以我不想通过与人争论来说服他们接受基督耶稣。《圣经》说,若不是上帝藉着圣灵做工,没有人能认识上帝。因而,如果你是个怀疑论者,请不要担心,你的意志不会因为阅读这部笔记而改变。 从另一方面讲,这些文字可以使你的生命得到改变。如果福音的确是从上帝来的好消息,那么,当你通过基督耶稣亲自认识了上帝,并且生命发生了彻底改变的时候,你也不要吃惊。 至此,这里要谈的是《圣经》启示出来的好消息,是来自上帝的好消息。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慢慢地阅读每一章,仔细品味其中的内容。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简单的祷告,作为对你心灵的引导。我鼓励你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读这个祷告。如果这些话表达了你的心意,请默默地向上帝做这个祷告。 上帝啊,我想认识你。如果你确实存在的话,请亲自向我显明。请将与我有关的真理向我启示。请打开我心灵的眼睛、并在我里面建立信心。赐我力量,好让我敞开心扉接受你的真理。请藉着这些文字向我说话,使我能够认识你。恳求你用真理来回答困扰我的最深切问题,帮助我全心地寻求你。愿我寻到你,并以我所寻找到的一切为满足。阿门! 上帝永远不会向那些真心寻求他的人掩面,因而你不必害怕做类似的祷告。如果你全心地寻找,那么你一定会找到他。为了表达内心的渴望,你可以将自己的名字和今天的日期写在那份祈祷文的上边。 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吧!认识上帝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明白他到底是谁? 让我们从这儿说起 如果我对你说“用不超过20个字来描述一下上帝”,并且只给你30秒钟的时间,你会如何作答?你答得上来吗?这样的要求对你是否有点不公平?那么,我给你30年的时间,用20万字来回答,又怎么样?是不是容易点了呢?你是不是离真理更近了一步呢? 上帝是万物之源,因而我们无法确切地给他“下定义”。然而,我们可以这样说:认识上帝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活了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或者八十年都不认识上帝,那么你生命中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无关紧要了;如果你不认识上帝,你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错过了认识上帝的机会,就无法得知宇宙的真理。与“认识造你的那一位”相比,其他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 我们的需要----认识造我们的那一位。 我们生来就是要认识上帝。我们的内心深处有某种迫切地想认识他的渴望,我们的天性中存有不可扼杀的宗教情结。因此,人类社会的每个阶段——无论多么原始的阶段——人的头脑中都存有这样的观念,即有一种更高级的能力存在着,在大自然之外,还有一种眼不能见的东西真实地存在着。这也解释了,日新月异的科学为什么不能将宗教从这个世界上根除。科学永远无法根除宗教,因为技术的日臻完善并不能满足人心灵深处的需要。因而,无数人每天早上要查看自己的星象图,还有更多的人在拨打灵媒热线。 关于生命,有三个基本问题: • 我从哪里来? • 我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 • 我要到哪里去? 为了寻求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投入金钱,通过书籍、磁带、讲座去寻找;我们还会长途跋涉去寻找;几年前,有本登上销量排行榜首位的畅销书,该书记述了一位过世妇女的天堂之旅。最近还有一本书,声称发现了希伯来文《旧约圣经》所隐藏的信息,此书也己售出了上百万册。人们渴望得到关乎生命的真理。如果找不到真理,他们就会用其他东西来替代,但是替代物往往是一些号称“能够提供答案”的东西。 世界各地的人其实都一样,从表面上看,人与人的外貌、背景、语言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只要深入探究,你会发现:一个出生在海地的穷人和一位华尔街律师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的一位教师和新加坡的一位计算机专家也是一样。无论在哪里,人都一样,都有渴望、懊悔、梦想和希望;同样有爱与被爱的需要;都渴望死后仍被人记念;也都觉得一定有某一位神灵存在,是他造了我们。我们生来就需要认识上帝。因为是他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了我们。他进而承诺,用他来填充我们的内心,我们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有句至理名言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洞′,只有上帝才能填充它”我们可以转向上帝,也可以用偶像或自己祖先的灵魂去填充心里的这个‵洞′。我们心里有某种东西,在驱使着我们去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这个“东西”就是上帝放在我们里面的。奥古斯丁有一句话常常被人引用,就是“为着他自己的缘故上帝造了我们。如果不在上帝里面安息下来,我们的心就不能得到安宁。” 上帝的心愿----我们应该认识他 整本《圣经》向我们揭示的都是上帝希望我们认识他。从某种程度上讲,《圣经》的主题是“上帝多么爱我们,而我们对他又多么悖逆,以及上帝是如何拯救我们这些悖逆之子的”。所有这些,《圣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上帝差遣了先知、祭司和各路信使来启示这些事情。除此之外,他还以书面形式向我们传达信息。尽管他做了这一切,但我们(人类)对他的作为不以为然------我们忽视它的信息,甚至杀了他的信使。然而上帝差了他的儿子耶稣基督,以表达他终极之爱,可我们还是杀了基督耶稣,但是,上帝藉着耶稣的死,为所有的人----也就是为每一个有罪的人-----开了一条出路,使他们的罪可以得到赦免。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故事的开头看看。起初,上帝创造世界,他是“照着他自己的形象”,也就是“照着他自己的样式”,造了亚当和夏娃。《圣经》中这简单的几句话对我们来说意味深长。我们是照着上帝的形象被造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里面有着与上帝一致的东西。你我最初被设计得目的就是为了要亲自认识上帝。小狗不会祷告,小鸟无法敬拜,鱼儿不能赞美,但我们能做这一切。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一种关于上帝的意识,正是这种意识,使得我们想要找出自己存在的理由。 父爱情结 讲到这里,我要告诉你故事的另外一个情节。自从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犯了罪,我们每个人里面所拥有的上帝的形象就被罪玷污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一下---- 我把“上帝的形象”这几个字写在一张纸上。在亚当和夏娃犯罪之前,这张纸平整干净。可现在由于罪的缘故,这张纸肮脏、破烂不堪。并且满是皱褶,但即使这样,这张纸绝对没有被彻底毁坏。这就是说,尽管我们都堕落了,但我们仍然有认识上帝的需要,我们仍然想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在哪儿能找到。 用一句很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存有某种“父爱情结”。“父爱情结”描述的是那些生长在没有父爱或家中缺乏父爱的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或许父亲死了,或许父亲抛弃了家人,或许父亲太忙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人。由于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很少关系,孩子极度渴望得到父亲的爱和认可----哪怕一点点也好。生长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他们非常渴望能有一位父亲,有时甚至不惜用其他人(或物)来填补自己心中空落的角色。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正是整个人类的光景。我们被造是为了认识天父上帝。我们渴望认识他,但我们的罪使我们与他隔绝了。结果是,我们心中总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父爱情结”。 我们总是找错了地方 那么,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我们总是到不该去的地方寻找爱。我们可以画一张图来说明这一切---- 找一张纸,在纸的右侧画一座悬崖,并标上“上帝”,在纸的左侧画另一座悬崖,并标上“我们”,在两座悬崖中间的鸿沟处标上“罪”。这幅图所说明的,正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在一边,上帝在另一边,而罪横在我们和上帝之间。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告诉我们,我们原属于对面那一边,即属于造我们的上帝那边。于是,我们就会努力去建造跨越这条鸿沟的桥梁。 现在,从“我们”这边开始,向“上帝”那个方向画几条线,线条的终点分别位于鸿沟的某处。每条线代表一种我们想靠自己的努力回到上帝那边去的方法,也就是一座桥梁。给这些桥梁分别标上:“金钱”、“教育”、“好行为”、“性”、“权力”、“科学”、“成功”、“被认可”、“关系”、“宗教”。你想画多少座桥梁就画多少座,但没有一座桥梁能够带你抵达对面,因为每座桥都在鸿沟的某处终止了。这表明你靠自己的努力绝对无法找到真理,无论走哪条路,你都将落入深渊,并且会在嶙峋的岩石上跌得遍体鳞伤----现实生活带给人的就是这种后果。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总是找错了地方”。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吸引我们回到上帝那里,也没有任何东西能满足我们内心的渴望。我们需要的答案,这个世界肯定无法提供。 几千年前,有一个名叫所罗门的智慧人,他试着寻找生命的意义的坐标,最后把自己的感悟记在了《传道书》中。书中,所罗门讲述了自己奢华的人生体验。他建造房屋、开辟花园、尽情享乐、积聚财富;他拥有众多的书籍及丰富的人类知识;凡他想要的,尽都如愿,没有什么是他得不到的。当他尝尽了世上一切之后,便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 所罗门用“我恨恶生命”这三个简洁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发现(传道书2章17节)。当你尝尽了一切,再没有什么能满足你,你可以平静而确定地说“能做的已经都做了”,此时,你的内心仍觉空虚,那你还能做些什么呢?所罗门的结论可以作为所有世代的墓志铭。 简而言之,这正是我们的问题所在-------我们生来就渴望认识上帝。我们每个人里面都有“上帝留下的空白”,这个“空白”驱使我们寻求造我们的那一位。但我们总是找错了地方,所以我们永远找不到他,因而我们对上帝那不竭的渴望也无法得到满足。 上帝的拯救----使自己能够被人认识 最终,上帝向我们显明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那就是除非他向我们亲自启示,否则我们永远无法认识上帝。我们已倾尽所能,却总是迷失在黑暗中;虽然知道上帝就在那里,但似乎总也无法找到。然而,上帝没有让我们永远活在黑暗中,他通过四种主要方式亲自向我们显明---- •通过受造物、每个人都可以看见受造物。 •通过人的良心,每个人都有良心。 •通过他书面的话语、也就是《圣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 •通过他的儿子耶稣基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这一点。 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种方式。耶稣是“神道成了肉身”的。也就是说,上帝以肉身的人向我们显现。在世上生活的耶稣,他既是上帝也是人;他是完全的神,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人。耶稣是至高者的显现,耶稣的出现就是上帝的出现。你想知道上帝的样子吗?看看耶稣就知道了。 有关上帝的一些事实 关于上帝是谁,上帝如何启示他自己,《圣经》说了很多。但关于上帝的事实,你首先需要知道以下六点。 1.他永远以三个位格存在 关于上帝的真理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他永远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形式同时存在。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也是神,但圣父、圣子、圣灵不是三位神,而是一位神。圣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灵,圣灵也不是圣父。三位中的任何一位都是神,但只有三位加在一起才能完整体现《圣经》所说的独一真神,这就是所谓的“三位一体”教义。 有人曾问丹尼尔•韦伯斯特:“像你这么有才智的人,怎么也相信‘三位一体’呢?”丹尼尔回答说:“现在我还不能假装明白天堂的逻辑。”“天堂的逻辑”,这个词用得多好啊! “三位一体”引导我们谦卑地俯伏在上帝面前尊崇他,他远非我们的心智所能理解。为了救我们,他预备好了一切。当我们仍沉沦在罪中的时候,他亲自扮演每一个角色来救我们。圣父舍了圣子,圣子在十字架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圣灵把我们引向耶稣。 2.他是至高的主 上帝是宇宙中最纯洁、最简单、最基本的存在。他是有位格的存在,不是一种没有位格的力量。他是无限的,因而他不受时空限制,也不会朽坏或衰败;他是永恒的,在宇宙中无所不在;他是“永不动摇”的,也是“自有永有”的;他是一切的源头,也是一切力量背后的源动力。 他的品格永不改变,因而他完全值得信赖。他的话既出口就必成就,因而他是宇宙中真正的,也是惟一的“自由意志”。他可以随心所欲,但他从不任意妄为,无论做什么,都符合他完美的品格。 上帝是圣洁的,也就是说,他是纯全的,毫无瑕疵,与恶全然无关。圣洁使上帝成为上帝。他从不降低自己的标准,也从不妥协,凡他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公义和良善的。在他里面或从他而出的没有虚假。他制定法则,没有人能抗拒。他本身就是一切是非曲直的最终标准。因而,关于你我的一切,他所说的尽都真实。 3.他创造了万有 上帝创造了他设计的一切。他从无到有地创造了一切受造物,并亲自成就了一切。宇宙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由意外或元素杂乱碰撞的结果,更不是宇宙随机进化的结果。上帝说“有”,于是就有了宇宙。他如此有能力,以至于成了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者的源头。万有都是他所造的,他大能的话语一出口,万有就存在了。也就是说,他亲自造了你,你被放在这个世界上是有理由的,你生命的终极目的是要认识那位造你的上帝。请花一点时间,想一想这一切。创造万有的上帝造了你!他当然想让你亲自认识他! 4.他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你 你被造是为了认识上帝。你里面有某种渴望,要去认识造你的那一位。这种渴望,可能深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也可能此时就在你心中燃烧。或许,你曾经尝试着用世上的某种东西去熄灭这种燃烧的渴望;或者,你曾设法使这种渴望得到满足。然而,你一切的努力都无济于事。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满足使你被造时就有的渴望。只有上帝才能填满你心里的洞,也只有上帝才能以你所渴望的方式爱你。 5.他知道与你有关的一切 神学家称之为“无所不知”。简单地说,这意味着上帝明了一切事,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宇宙中,没有任何发生在他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逃过他的眼目,包括你隐秘的想法、你的梦想以及你未实现的愿望。在你的想法生成之前,你还没有将一切说出,他就早知道了。他知道你昨夜在哪里,也知道你和谁在一起。无论好坏还是美丑,他全然了解你的生活。那些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又怎样呢?他也知道,没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 6.他在乎你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是“上帝是爱”,那是完美、无瑕、无条件的爱。他的爱是白白给予的。他的爱不是对好行为的奖赏,因为没有人能用好行为“赚取”上帝的爱。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是我们不配得的。没有什么礼物能比上帝的爱更贵重。《圣经》说上帝爱那些不可爱的人,更为奇妙的是,上帝甚至连他的仇敌都爱。我们伸出手去攻击他,向他犯罪,但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上帝就差派自己的儿子来到世上为我们死了,上帝的爱就在此显明了。我们需要认识如此爱我们的这位上帝。错过了对他的认识就错过了整个宇宙的终极真理。就像到罗马观光,你去了罗马所有的地方,但是没有到圣彼得广场一样;还像去华盛顿旅游,哪儿都看了,但就是没看白宫一样;也像是到巴黎没参观埃菲尔铁塔一样;还有,去看超级杯,什么都看了,就是没看足球比赛。 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上帝 让我们用一个年轻人的故事来结束这一章的内容吧。我认识的这个年轻人,离世时年仅26岁。尽管他在基督教家庭长大,但在20岁前,他深切地经历了悖逆和心灵上的探索阶段。当医生查出他患了脑部肿瘤后,他的生命发生了改变。手术只切除了部分肿瘤,癌症后来又复发了。 几个月后,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信心反而越来越大。他开始寻求主——他以前从未这样做过。上帝的话语变得越来越甘甜。他热切地向别人作见证,尤其是在众多朋友面前。他请求上帝使用他把别人带到基督面前,无论他在世上的时间还剩多少。 在葬礼上,他的妹妹说起了自己对哥哥的爱,说起了作为一个年轻的女孩,她是多么想象他那样,他是那样富有激情。当癌症袭来的时候,她所看到的一切是那么不同,又是那么刻骨铭心——一切都改变了,因为她的哥哥已经找到了生命的真谛。哥哥向她表明,无论你在世上活多久,无论你多么富有,无论你的事业多么成功,与认识上帝相比,这一切都无关紧要。最终,他的信心传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信息;没有上帝,生命全然没有意义。令她感到惊异的是,竟然有人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悟出生命的意义,而他就是自己的哥哥。她满怀感激,因为哥哥将至关重要的真理留给了自己——没有上帝,生命全然没有意义。 女孩子分享完了。几分钟后,我站起来分享我的信息。我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把那个女孩的话重复了一遍:没有上帝,生命全然没有意义。 随后,我在这句话的基础上做了应用性总结。即使你活到80岁,倘若没有发现这一真理,你就没有真正的理由存在;即使你赚到了100万、1000万,也有成百上千的朋友前呼后拥地恭维你,但倘若没有悟出这一基本真理,你在灵性上仍然是个婴孩。 你找到生命的真谛了吗?没有上帝,生命全然没有意义;没有上帝,一切只不过是过眼烟云。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认识那位造我们的上帝。认识了他,其他事情才有意义,你所做的一切才有目的。不认识上帝,其他事情都是无足轻重的。 因而,我们要问的是, •你认识上帝了吗? •如果不认识,你想认识他吗? 好消息是,你能够认识他。然而,在了解好消息之前,我们不得不先面对坏消息。这是我们下一章要谈的内容。 与你有关的真理 几年前,一位朋友给我看了从当地报纸上剪下来的一则讣告,隐藏在这则讣告中的信息有些奇特(见1992年2月25日的«芝加哥论坛报»)。从讣告中我们得知“情报大盗”威利死了。通常情况下,这种消息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可是,当我读那则剪报的时候,我意识到“情报大盗”威利可不是一般的窃贼。 广告上称他是“不可思议的芝加哥重罪犯”。他参与了“类似于达蒙•鲁尼恩笔下的社会底层人物所犯下的罪行”。他肆无忌惮地为自己的客户窃听电话,他的客户中不乏各类臭名昭著的暴徒。显然他是一名惯犯。可以确定的是,在他的犯罪生涯中,威利曾参与诈骗公司的保险,冒充联邦代理人,利用赛马比赛骗取钱财(用电子仪器对已经在其它城市开赛的赛马比赛设赌----这正是保罗•纽曼和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的电影«骗中骗»中的故事)。 在威利漫长的犯罪生涯中,曾经有好莱坞的制片商追逐过他,他们想把他的生活拍成电影。然而,有人劝威利不要去拍片。他的土匪朋友曾经语重心长地与他谈论过这件事。威利说:“我的黑道朋友曾经问我,‘如果你死了,那怎么才能花掉你拍电影赚来的钱呢?’我听了我朋友的话,拒绝了好莱坞制片人的邀请。” 威利的真名是怀尔特•丹威•普莱查德(与作者同姓)。知道了他的真名,我对他的故事越发感兴趣了。1984年普莱查德先生因在多个州进行诈骗活动而被判刑。当时主审法官对他作了生动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虽然普莱查德先生态度不错,但他不具备任何减免罪责的条件。”我不禁想:“威利和我是否曾经出自一个家族呢?虽然当时我没找到什么直接的关联。但是,我敢打赌,如果追溯下去的话,我也许是他的远亲。” 我所想的不止这些。当我思考这件事的时候,我意识到威利的故事也是在说我呢!威利“叔叔”与我之间的共性,比我愿意承认的要多。稍微想一想就能得出一个令人气恼的结论:法官对“情报大盗”威利所说的话其实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普莱查德先生态度不错,但他不具备任何减免罪责的条件。”从«圣经»角度看,这真是个精辟的陈述。是的,没有任何事实可以使我免罪。 到底什么是罪 为了避免对自己的评价过于苛刻,需要考察一下G.K.查特森说过的话:“无论其它事情怎么样,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生活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并不是我们自己所希望的。”可以确信的是,我们没有必要就这一点花太多的时间去争论。就人的罪性而言,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你可以随便到世界的任何地方,随便买一份报纸-----哪种语言的都可以------只要读头版,你就能相信我说的话。 25年前,精神病医生卡尔.曼宁格(Karl Menninger)写了一本里程碑式的书,书名是《到底什么是罪?》(Whatever became of sin?)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我这里的答案肯定是对的:罪没有什么问题,出问题的是我们。我们当然不愿意过多谈论罪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不礼貌的话题,特别是一些“高雅”的场所。下次,你参加聚会的时候不妨提一提“罪”这个问题,同时可以观察一下,过多长时间之后别人就转换了话题。 然而,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并不能改变真理。整个人类都出了问题,没有人能否认这一事实。我们根本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无论我们怎么夸口自己的先进技术,但事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仁不义在周而复始地上演。情节和角色在不断地变化,但故事的内容从来都没有变过。有某种邪恶的东西潜伏在每个人的心里,没有哪个人对它有免疫力,也没有哪个人能豁免,更没有哪个人是真正无辜的。 你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人类的光景都可以-----扭曲、被玷污、喜欢犯错。在某个地方,或多或少地,人类的血液中被注射了毒素。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虽然知道什么是对的,却常常喜欢选择做错的事情。我们任意妄为、肆无忌惮、乐此不疲地去做错事! 我们看到,整个世界一片乌烟瘴气。因为我们自己一塌糊涂,所以世界才乌烟瘴气。问题不在“外面”,而在“里面”。由于我们的败坏,这个世界败坏了;由于我们里面潜伏着邪恶,这个世界才是邪恶的。 别忘了锁你的车 今天,当人们谈论邪恶的时候,常常把邪恶的原因归咎于环境恶劣、教育水平低和贫困。很多人认为,只要这些条件改变了,我们就可以根除世界上的邪恶。我们希望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人,但上亿的资金投进去了,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将来也不会。当今,我们已经造就了一代具备高科技作案手段的罪犯。这些人懂得如何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小的代价杀更多的人。种族主义仍然存在,杀戮仍然在继续,犯罪在不断地蔓延,国与国之间战事不断。种族暴力在今天已司空见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心里面有邪恶。 不久以前,我问教会的听众,有多少人在来教会之前,要把家门和自己的车锁好?几乎所有人都给了我肯定的答案。人类的本性一直不见好转,因此我们的安全设施越来越精良。 我们的问题在于罪使我们与上帝隔绝了。我们不愿意直面这一事实,我们粉饰它,给它贴上美丽的标签。但这些作法都无济于事。你可以给一瓶“鼠药”贴上“橙汁”的标签,但这无法改变鼠药的性质。人喝了它肯定死。毒药就是毒药,无论你叫它什么。 罪的本性 什么是罪?任何一种对上帝的公义品格的违反都是罪,任何一种不符合上帝完美标准的言、行、心思意念或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也都是罪。《圣经》用了许多词汇来描述罪---- •罪是违法的。也就是说,对上帝写在《圣经》中的标准的任何忽视或违反都是罪。 •罪是错过目标。请想象一下,一个弓箭手射箭射偏了。箭不但没有射中靶心,连靶子都没有射中。罪使我们的生活完全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错过了上帝为我们设立的目标,我们也没能成为上帝想让我们成为的样子。 •罪是逾矩。也就是说,我们越过了上帝所预定的良好以及恰当的界限。 •罪是不正直。这是个语气很强烈的词,它意味着故意选择去做错事。不正直就是预谋要背叛。 •罪是偏离了标准。这是指灵魂的扭曲,导致生命中充满了扭曲的选择、恶行和破裂的关系。 •罪触及到人灵魂深处最丑陋的一面。涉及到我们所思所想,以及别人不知道的隐秘动机。然而,上帝无所不知。有很多事情我们企图藏而不露,也成功地瞒过了别人,甚至瞒过了自己,但我们无法瞒过上帝。在他无所不见的眼睛面前,一切都是赤露敞开的。 《圣经》将罪追溯到伊甸园。上帝告诉亚当和夏娃,有一棵树上的果子你们不要吃。蛇欺骗了夏娃,她吃了那棵树上的果子,并把果子拿给自己的丈夫吃。虽然蛇没有欺骗亚当,但亚当还是吃了。罪就是通过这种有意的选择进入世界的。在那之前,亚当的灵魂住在一个永不朽坏的身体里。在那之后,一个已死的灵魂住在一个正在走向死亡的身体里。如果当时你在场的话,你看到的只是一个男人从他妻子手里接过果子吃了。当时,没有电闪雷鸣,没有警钟大作,没有令人惊恐的背景音乐。然而,就因为那一次悖逆行为,灾难一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泛滥。 神学家称亚当的那次悖逆为“堕落”。它意味着,亚当吃那个果子的时候,他就从无罪状态进入了有罪状态,从恩典之中落入了审判,也从生落入了死。 当亚当开着公共汽车冲出了悬崖 亚当做的那件事与你我有什么关系呢?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就如同你我也身在其中一样。当他犯罪的时候,你与他一同犯了罪,我也一样,这是原罪教义最简单的表述。也就是说,亚当犯罪的时候,你我也犯了罪;当亚当悖逆的时候,你我也悖逆了;当亚当堕落的时候,你我也堕落了;当亚当死的时候,你我也死了。换一种说法,按时间来说,当时你我并没有在伊甸园里,但因为我们是亚当的后代----我们与他一脉相承。所以,我们要承受他做那件事的后果。 再换一种方式来说。亚当是人类所乘坐的公共汽车司机。当他开着车冲出悬崖的时候,我们与他一同坠落了下去。或许你会说,出事的时候是他在驾驶啊!虽然你当时正在后排的座位上看电影,但车坠毁了就是坠毁了,你说什么都无济于事,当他坠落下去的时候,我们全部都坠落下去,并且被烧得面目全非。你也可以想象亚当是飞机驾驶员。当飞机坠毁的时候,是他在操控,而我们这些无辜的人正在机舱中看电影。然而,我们与他一同化为灰烬。 几年前,著名网球手阿瑟•阿什死于艾滋病。这是由于在他做心脏手术时,输入了带有爱滋病病毒的血液所致。他本人不知道自己输的血液被污染了,医生也不知道。没有人希望发生这样的事。但是,当血液注入阿瑟•阿什身体的时候,致命的爱滋病病毒就进入了他的身体。一切已经无济于事了。最后,被污染了的血液所引发的疾病夺去了阿瑟•阿什的生命。 当亚当犯罪的时候,他污染了人类的血液。罪的病毒进入了人类的血液。其结果是,每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感染了那致命的病毒。每个人生来都有做错事的倾向,人人生来都有罪性。 也许,我们不喜欢面对这一与自己有关的真理,并且要大声抗议:我们与亚当的罪无关。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爸爸患有痛风病,所以三个儿子也都有痛风。他说他爸爸经常开玩笑地对自己的儿子们说:“你们没选对父母。”可是,我们无法选择父母,无论是肉身的还是灵性上的。对于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身体特征,我们无可奈何。同样地,我们从亚当那里遗传了罪性。因为,如果追溯下去的话,他是全人类的祖先。 很多人认为,上帝有一只表,上面标着“善良”、“中性”和“邪恶”。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这只表可以测量人的灵魂。表的指针大概指着“中性”----既不“良善”也不“邪恶”。这样的人认为,自己不是善良的,但也不是邪恶的。可是《圣经》告诉我们,由于亚当的罪,我们的指针不偏不倚的指在“邪恶”上。如果不是上帝施恩典的话,这种邪恶的本性要伴随我们一生。 不是因为你做了邪恶的事,使你变得邪恶;而是你那邪恶的本性导致你做出邪恶的事。你的本性坏了,你堕落了,这是从亚当那里遗传来的。你出生的时候,血管中就流淌着不驯服的血液。你生来就有缺陷,这已是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在案的。你在伊甸园里拐错了方向,自此之后,你一错再错。 这一切始于亚当,但并没有在他那里终止。错误在你我的生命中不断重演。亚当是第一个罪人,但绝不是最后一个。我们亦步亦趋地跟着我们祖先亚当的脚步,因为我们血管中流淌着被污染了的血液。 如果罪是蓝色的 我能想象得出来,有人读到这儿的时候会说:“难道没有好消息与我们分享吗?难道我没有希望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大家都很有希望。好消息就在眼前,但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去听它。为了更好地聆听上帝那奇妙的救恩,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 问题有多严重呢?最严重的问题在于,罪已经污染了你生命的每一个层面——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你的意志,你的头脑、你的道德观、你的决策方式和你的言语行为。你生命中,没有哪个层面可以幸免于罪的腐蚀,正如有人说:“如果罪的是蓝色的,那我全身上下都是蓝色的。”区别只不过在于,有的地方是深蓝色的,有的地方是天蓝色的,有的地方是浅蓝色的——虽然深浅有差别,但总归都是蓝色的。 这正应验了上帝那庄严的宣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3:10)当上帝察看世人的时候,他看不到一个义人,连一个也看不到。怎么会是这样呢?上帝怎么可能在近六十亿人口中看不到一个生命令他喜悦的人呢?下这个结论是不是太草率了呢?答案在于上帝的评判标准与我们的不一样。我们看到邻舍的时候会说:“我不像他那么坏。”我们总是与那些使我们自己显得比对方更好的人相比较,或是内心里总是存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比他人“强”。 然而,上帝可不是用这种方式评判的。当他俯瞰世人的时候,他使用的是他自己与罪无份的完美标准。他把我们与他自己毫无瑕疵的圣洁相比较,与他自己完美的爱相比较,与他自己完美的智慧相比较,与他自己完美的公正相比较。与上帝的完美相比较,没有人,哪怕一个,在他看来是公义的。 寻找一个义人 既然这样,在地上到哪儿才能找到一个义人呢?在比利时吗?找不到。在柬埔寨吗?找不到。在日本?在南非?在土耳其?在以色列?在美国?都找不到。在国会议员中能找到一个义人吗?找不到。在教会里总能找到一个义人了吧?根本不可能。在全地,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找到一个义人。 说实在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肯定在愤愤不平地埋怨说:这个结论太草率了。当上帝察看世人的时候,他只看到一类人,即彻头彻尾有罪的人。我们就像一篮子烈日暴晒下的水果,在上帝看来,我们“已经烂了”。 结论是怎样的呢?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有着不同的种族、肤色、背景、语言和文化。这些差别没有什么错,也不应被忽视或轻视,甚至我们更应该懂得彼此欣赏。但就这一点来看,我们要说的是:虽然在人看来差异很重要,但在上帝眼里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在上帝看来只有一个种族存在,就是人类。因而其他差异也就无关痛痒了。 我们都是亚当的后代,我们根本没有理由自以为或自认为比别人强,我们如出一辙,由上帝所造;我们同样彻底堕落了,又被上帝深深地爱着;而且,我们也都需要被基督耶稣拯救,需要被他得着。 问题得一方面是据我们很容易给别人定罪。假冒为善的天性以多种微妙的方式显现。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喜欢为“罪”重新命名。自己做的,哪怕是再坏不过的事情,我们也总能把它归咎于别人,或用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 •别人这么做是在说谎,而我这么做是在“扩展真理”。 •别人这么做是在欺骗,而我这么做是在“遵守原则”。 •别人在发脾气,而我在发义怒。 •别人是个傻瓜,而我只不过是今天过得不好。 •别人既发誓又诅咒,而我只不过是发泄一下。 •别人太爱干涉,而我是在努力实现目标。 •别人是在贪婪,而我不过是在做生意。 •别人是疑病症患者,而我是真的病了。 •别人真臭,而我有泥土的芳香。 除了以上的例子,我还能列举出很多。当我们做与别人同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有一千种理由批评别人,同时为自己的行为开脱。难怪耶稣会说:“谁没有罪就可以先用石头打她。”如果我们都用耶稣的标准来评判的话,世界上就听不到任何批评的声音了。 我曾经与一个婚姻出现问题的好友交谈。我问他,他和妻子的主要问题各是什么,好友苦笑着说:“我看她的问题大过我自己的。”我笑着承认,我也与他一样,我总是觉得自己挺好的。这就是人性,你说是吧?我们所有的人,即便是那些英雄模范,也都有假冒伪善的倾向。因为我们都有轻易为自己开脱的天性,当一个借口站不住的时候,我们还有另一个。我们到底都是罪人。 你在生活中的地位并不能改变你在上帝面前的真实光景,无论你是一个学生,还是一个员工,公司行政人员、家庭主妇、居家男人、单亲家长、老人、资深人士、富婆、好公民。这一切都是无关紧要,因为在上帝看来你仍是个罪人。 罪的后果 这一切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让我总结一下吧,因为罪,我们—— •失丧了。丧失意味着处在极大的危险当中,因为你无法找到安全。 •与上帝隔绝了。罪在上帝和我们之间制造了一条鸿沟。我们被造是为了要认识上帝,但“罪”使我们与上帝隔绝了。我们能感觉到这一点,我们也知道这是真的。在我们与上帝之间有一堵厚厚的墙,有一座不断长高的山,有一条深不可测的鸿沟。这是我们不得安宁的原因。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我们对上帝的渴望得到满足。正因如此,我们一直在寻找、探求、摸索、挣扎着。 •眼瞎了。“罪”破坏了我们看清楚事物的能力。从此,我们便生活在罪所导致的黑暗中,甚至没有一丝光线能穿透黑暗照到我们里面。 •死了。死人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有嘴不能说、有脚不能走。灵性的死亡也是如此,使人失去了对上帝做出回应的能力。除非他们被重新赋予生命,否则将永远无法认识造他们的上帝。 •成为奴隶。因为罪,我们成了自私自利的奴隶,甚至我们的心都已经败坏了。我们自己所能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做错的事。虽然我们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最终还是无能为力。卡通人物Pogo说:“我们遇到了敌人,那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成了奴隶,并且无法使自己得自由!上帝说“不!”而我们却说“我要!”说完我们又恨恶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是“罪”的奴隶。“罪”掌管、控制、支配着我们。我们的理想虽远大、意志却薄弱;我们眼高手低,心里所愿意的善却行不出来。 •无助。有这样的结局是合情合理的。一个失丧、与上帝隔绝、瞎眼、死亡、成为奴隶的人绝对是无助的。他始终处在没有盼望的光景中。对他来说,无论是哪种帮助,肯定来自于别处。 艰难的第一步 不久前有人写信给我,跟我分享了他与妻子从事的一项事工。他们的目标是帮助酗酒的人戒除酒瘾。他说:对于大对数酗酒者(这是他的现身说法,因为他从前就是个酗酒者)而言,戒除酒瘾最艰难的一步是承认自己需要帮助。他谈到,诚实地面对自己糟糕的生活状态是多么的困难,而为自己找借口、文过饰非、在真理上打折扣,又是那么的容易。有过同样经历的人会告诉你,踏出第一步是最艰难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当你敢于面对自己的糟糕处境时,你才真正地、完全地将自己的生命转向上帝,并寻求他的帮助。 无论你个人的实际情况怎样,我们所有人的光景的确都是这样的。罪使我们束手就擒。我们成了它的奴隶,完全没有能力救自己。只有当我们承认这一点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才能发生真正的改变。 你很可能会说自己的生命并不是这样的。说你是个罪人,但并不意味着自己已经坏到了极点。我们当中很少有人堕落到了自己罪恶倾向的最低点。如果我们是诚实的,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既便在最良善的日子里,我们仍与上帝绝对完美的标准相差甚远。即便你的生命看起来不错,但《圣经》上说你仍然是个罪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裁决。 以下是你真实的光景,无论如何,你都是这样的:你生在罪中,你与上帝隔绝了,你堕落了、败坏了,你的灵魂死了,你的肉体也正在走向死亡。你对自己所犯的每一个罪负有责任。 你的麻烦很大。除非有人介入来帮助你,否则你绝不可能得救。 顶级心脏手术专家 我有好几位好朋友都有过癌症化疗的艰难经历,这当然是令人不快的经历。我知道没有人因为好玩去做化疗。去做化疗,是因为医生说:“不做化疗的话,你就得死。”所以,你把化疗当作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如果罪是灵魂的癌症,那么福音就是上帝的疗法。事实上,也是“罪”的特效药。 最近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在芝加哥高速公路附近有一面广告牌,上面有达拉斯市橡树坪地区基督教医院所做的心脏治疗广告。那块广告牌上写着:基督教医院有顶级心脏手术专家为您服务。我不了解那家医院的情况,但从名字上我能确定一些东西:基督耶稣是顶级的心脏手术专家,他从来没有失手过。当你凭信心来到他面前时,他会给你一颗新造的心。 福音是好消息。但当我们不知道坏消息有多坏的时候,永远都不明白好消息是多么好。 如果此时你仍在读这部笔记的话,请不要放下。厄运就要过去了,好消息近在咫尺。 奇异恩典 在《恩典为何如此奇妙》(What’s so Amazing About Grace)这本书中,杨腓力(Phillip Yancey)说,恩典是“最后一个伟大的词”。他的意思是说,恩典是保留了原意的有限英语词汇之一。恩典的意思是“免费的、不配得的恩惠”。他指出,我们谢饭祷告时说“say grace (感谢上帝赐给我们食物);别人对我们友善,我们心存“grateful”(感激);当别人给我们帮助,为了表达感谢,我们会给一些“gratuity”(小钱)了表心意;我们从图书馆借书,有一个还书的“grace period”(宽限期),也就是说,你还书的时候,如果过了还书的期限,但没有超过宽限期,你仍然不要交费(译者注:在英语中,以上单词都是从“grace”派生出来的,“grace”的意思是“恩典”。) 总的来说,基督教是一种关于恩典的宗教。这当然是真的。我们唱的歌与恩典有关,写的诗与恩典也有关,我们甚至用“恩典”为自己的教会或孩子命名,但我们并非真正理解恩典的涵义,也时常并不真正相信恩典。恩典这个词我们虽然用得很多,但很少思考其涵义。我们的问题在于“恩典本身的性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觉得恩典令人反感,觉得恩典难以接受,难以相信,也难以得着。比如说,电信公司推销员告诉你:“我不想向你推销任何东西,我只不过想邀请你去夏威夷免费旅游。”你的自然反应会是:“他到底想干什么?”我们都有疑心病。因为我们一直接受的教导是“没有免费的午餐”。 杨腓力指出,恩典所提供的东西把我们吓住了,因为这绝对不是这个世界所能提供的。恩典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给罪人的,所以我们害怕了。恩典让我们明白,上帝为别人所做的是我们从来都不为别人做的——上帝从娼妓开始他的工作。恩典是一份礼物,施与者倾其所有提供了它,而接受者不需要为其付出任何代价。恩典是给那些不配的人的,他们很难意识到它,也很难珍惜它。 我和吉弗瑞•迪穆 在我思考杨腓力说的话时,同时想起了不久前读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吉弗瑞.迪穆。他被捕入狱后接受了基督耶稣。也就是说,他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认了自己的罪,他也请求耶稣的饶恕。由于他在入狱后不久被毒打至死,我们也就无从知道故事的全部。 当我们想到吉弗瑞.迪穆,想到他可能在犯了滔天罪行之后真的得救了,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恩典居然也给像吉弗瑞.迪穆这样的人?”实际上,他的光景就是我们的光景。我们每个人喜欢去想我们比吉弗瑞.迪穆好,我(绝对)不像他那么坏。实际上,我们的确是这样想的。我也毫不犹豫地认定我比吉弗瑞.迪穆要“好”,他所做的事我从来没有做过,我甚至连做梦都没有想过。所以,当我说恩典居然也是给吉弗瑞.迪穆那样的人时,我是把他划在上帝应该拯救的范围内,但没有把自己划进去。我确信我比吉弗瑞.迪穆强。 讲故事的人作了这样的评论。只说“恩典居然也给吉弗瑞.迪穆这样的人”还不够。按照真理的说法,恩典只是给这个世界上像吉弗瑞.迪穆这样的人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救。 你的心里可能会想:“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人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在抵挡这个结论。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呢?难道上帝偏爱邪恶的人,恩典是对真正罪犯的奖赏?罪越大,难道就越容易体现上帝的恩典吗?这恐怕不对吧? 吉弗瑞•迪穆和特雷莎嬷嬷 当“迷雾”消散的时候,真理就会显现出来,我们也必然会思考真理。很多宗教人士会像法利赛人那样祷告:“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路18:11)这些人可能还会说:“感谢上帝,因为我不像吉弗瑞•迪穆那样。”这是真的,他们不像吉弗瑞•迪穆。但是,他们做完了祷告后又带着罪回家去了,而那个被众人恨恶的税吏最终却悲伤地看为义。 如果你认为自己比别人好,那说明你还没有做好“被从罪中拯救出来”的准备,因为你还没有清除认识自己的罪到底有多大。耶稣来,不是要拯救那些自认为还不错的人。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在“罪”这个词前面加一些合理的修饰,你就还没准备好来到耶稣面前,你也没有看到你需要上帝的恩典。 这并不是否认人与人之间得到的差别。难道在吉弗瑞•迪穆和特雷莎嬷嬷之间就没有差别吗?当然有了。一个是虐待杀人狂,另一个是上帝向众多受伤害的人施恩典的器皿。虽然我们的角度没有错,但让我们来这样想象一下--- 我们把吉弗瑞•迪穆扔进地底最深处,然后我们登上芝加哥中心的希尔大厦(Sear Tower)。我们远远地望着被囚禁在脚下的吉弗瑞•迪穆感到庆幸:我们离他有这么远,并且高高在上。现在,让我们看看上帝怎么看。他从天堂看世界的时候,犹如站在亿万公里之外。那么,我们和吉弗瑞•迪穆之间的距离算什么呢?在上帝看来,这段距离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是零。所以,《罗马书》3:22说“没有分别”。同样,接下来的经文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我们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不管你愿不愿意。 寻找一个义人 我在橡树坪地区牧养一间教会。在一次周日的布道中,我谈到橡树坪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过了一个星期,也是在周日,一位妇女握着我的手说想要问我一个问题(我敢说,她正被什么事困扰着):“上个星期,您说在整个橡树坪没有一个义人。”“这是真的,我的确是这么说的,”我还说,“在周围的任何城市或城镇中也没有义人。除非上帝的恩典临到,否则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公义。”那位妇女一脸严肃地问:“可是雷牧师,如果你不是义人。我们到哪儿去找义人呢?” 她提问的时候是严肃认真的。我想告诉她:“如果你像我的家人一样了解我,你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了。”但我还是把话咽了回去,我请她继续来听我布道,那样她就会找到答案。我把这件事讲给会众听,然后告诉他们橡树坪惟一的义人是谁,或者是答案在哪里。我指着讲坛后面墙上的十字架宣告说:“在所有曾经生活在世上的人当中,耶稣是惟一的义人。” 与他相比,我是吉弗瑞•迪穆。 无论在哪方面,耶稣基督都是纯洁和完美的。他从来没有犯过罪,一次都没犯过。虽然受到很大的试探,但他从来没有妥协过。与他相比,我们所有的人都堕落了,以至根本无法与他相比。在这个世界上,他是惟一的义人。 但是,我们钉死了他。为了完成上帝的旨意,他付的代价是被钉死在罗马人血迹斑斑的十字架上。这就是恩典的奇妙之处。通过让一个完美的人死,而把人类救赎出来----这就是上帝的计划。 我认为,这就是杨腓力所谓的“恩典令人害怕”。的确是这样的,没有什么比恩典的教义更令人扎心了。因为这迫使我们承认:因为自己的罪,我们的确很无助。 我们需要恩典 关于恩典,常常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我们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坏。我们有可能变得更坏,但毕竟还没有违反《十诫》的每一条啊!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的确如此的 至少从表面上看、从字面上说是这样的。然而,《圣经》说,违反了上帝众律法中的一条就是违反了全部。从这个角度来看,《十诫》就像一条有十个环节组成的链子,这条链子从世界通往天堂。任意打断了其中的一环,则另外九环即便不断也没有用。也就是说,打断了一个环节和打断了所有的环节,其后果是一样的。 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时我的孩子们还小。有一次,我太太带大儿子出去买东西,我在家照看两个小儿子。太太出去没多久,我便听到后院传来一声巨响,像是什么东西打碎了。还没等我从椅子站起来,小儿子就跑进来说:“马可打碎了屏风的一块玻璃。”老二马克随即跑进来说:“爸爸,别担心。我只不过打碎了那块玻璃上的一小块。”“你打碎了哪一块?”“就是下边靠近门角的那一块。” 我走到院子里一看。玻璃屏风的右下角有一个拳头大小的洞。不用说,肯定是马克那糟糕球技的“杰作”。可是,马克一再向我强调,屏风只不过破了一块,并没有全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耐心地向他解释,即使屏风只坏了一小块,也不能再用了。玻璃破了一小块和全部打碎了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整块玻璃都必须换新的。 上帝的律法也是一样。根本没有“不好也不坏”的罪,正如没有所谓“没怎么怀孕“一样。要么你是个罪人,要么不是。你部分违背了上帝的律法,就是违背了全部。你不可能通过在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的罪而改变自己的状况。上帝也不可能接受你这种弥补。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好,你都需要上帝的恩典。 赐下恩典 恩典的意思是:当我们完全彻底、绝对地死在罪中的时候,上帝决定采取行动搭救我们。他采取的行动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描述:爱、怜悯、恩典。“爱”是上帝向他所造的人伸出慈爱的双手。“怜悯”是上帝收回他本应施行的惩罚。“恩典”是上帝将我们不配得的好处给了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上帝的爱是那恩典的泉源,像涓涓溪流缓缓流向我们,最后汇成恩典的洪流浇灌在我们身上。 这样可以帮助你记住怜悯和恩典间的区别。怜悯是上帝没有把我们应得的审判加给我们;恩典是上帝把我们不配得的救恩给了我们。把恩典描述成“浇灌到我们身上的洪流”的确很形象,因为恩典总是从上帝那里,从高处,倾倒在人身上。恩典的定义是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我们不配得的而且是我们无法赚取的东西。 接受恩典 恩典是怎样进入人心的呢?答案很简单-----藉着信心。我们不可能靠行为、宗教“赚得”恩典,我们也不可能靠任何自己想象的东西“赢得”上帝的喜悦。靠着恩典,藉着信心,我们得救了------这是惟一的途径。我们总是凭自己的主观意愿给恩典添加条件。一方面,我们应该谦卑地承认,我们无法做什么使自己从罪中得释放;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恩典之外再添加什么,也同样是删改了恩典的意义。 恩典一定是白白得来的,否则根本就不是恩典了。恩典是白白得来的吗?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得着恩典呢? 恩典是源头,信心是途径,救恩是结果。或许,我们应该这样来比喻:恩典是泉源,信心是渠道,救恩就是洗净我们罪的溪水。并且,所有这一切都是上帝所赐的礼物,包括信心,也是上帝所赐的礼物。我们的光景非常令人绝望,以至于救恩必须从别处临到我们。我们需要外力的帮助。我们得救不是因为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基督耶稣为我们所做的。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并不是藉着行动,也不是靠着一切人的“良善”。救恩是白白得来的,并且是单单靠信心得着的。 你、我和耶稣 “好人”很难接受恩典的观点,因为按照恩典的定义,要想得救,我们必须放弃自己的“良善”。我们还必须承认,上帝的宽恕与我们做了什么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人必须靠行为赚取上天堂的机会,那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那里很可能是政客们争权夺势的名利场。每个人都站在那儿声嘶力竭地用钱为自己的候选人拉票。“我出5000。”“那我出1万。”“这算什么,我出5万!”“都给我靠边站,我的候选人归我了,因为他拿了我30万!”…… 如果天堂之路可以赚取的话,那天堂岂不成了名利场?“我是长老会的主席。”“我为盲人制作了录音带。”“ 我为普世宣教捐献了100万。”“我帮老太太过马路了。”“我帮烧伤病人换药了。”是的,这些都是好事,但对罪的饶恕没有帮助。这些事情不能救你,也无法帮助你得救。 为了赚取救恩,将永恒浪费在“听别人吹嘘自己的善行上”是不是很可怕?如果人靠自己的
本文档为【灵魂之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190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0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2-12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