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模板】

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模板】

举报
开通vip

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模板】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组织编制: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单位: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文山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大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曲靖市规划局二〇一七年四月目录前言................................................1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审查要点..........................4第一章总则..........................................4第一条【制定目标】.............

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模板】
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组织编制: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单位:云南省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院集团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文山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大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曲靖市规划局二〇一七年四月目录前言................................................1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审查要点..........................4第一章总则..........................................4第一条【制定目标】........................................4第二条【制定依据】........................................4第三条【规划地位】........................................4第四条【适用范围】........................................4第五条【基本原则】........................................5第六条【法定化途径】......................................5第二章规划审查.......................................5第七条【编制主体】........................................5第八条【审查程序】........................................5第九条【公众参与】........................................5第三章编制内容与上报要求.............................6第十条【规划期限】........................................6第十一条【成果构成】........................................6第十二条【上报内容要求】....................................6第十三条【强制性要求】......................................9第四章附则..........................................9第十四条【概念界定】........................................9第十五条【执行与解释权】....................................9第十六条【施行时间】........................................9附图: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图纸内容.......................10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高原坝区规划核心指标一览表.....................11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14第一章总则.........................................14第一条【编制目的】.......................................14第二条【制定依据】.......................................14第三条【适用范围】.......................................14第四条【主要任务】.......................................14第五条【基本原则】.......................................15第六条【强制性内容】.....................................15第二章高原坝区空间规划主要内容......................15第三章高原坝区总体空间布局..........................16第七条【总体空间布局思路】...............................16第八条【优化坝区总体结构】...............................16第九条【划定坝区三生空间】...............................16第四章高原坝区生态空间规划..........................17第十条【构建坝区生态安全格局】...........................17第十一条【优化生态空间布局】...............................17第十二条【统筹山水林田湖生态空间】.........................18第十三条【合理引导坝区重点生态空间发展】...................19第五章高原坝区生活空间规划..........................19第十四条【合理预测高原坝区人口和用地规模】.................19第十五条【合理划定生活空间】...............................19第十六条【优化坝区居民点体系】.............................19第十七条【提出坝区一体化发展指引】.........................20第十八条【协调人地关系】...................................20第十九条【优化坝区建设用地布局】...........................23第二十条【合理确定坝区开发强度】...........................23第二十一条【完善坝区支撑体系布局】........................24第二十二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24第六章高原坝区生产空间规划..........................25第二十三条【引导坝区产业发展】............................25第二十四条【优化生产空间布局】............................25第二十五条【引导重要坝区生产空间发展】....................26第七章坝区整体风貌规划..............................26第二十六条【优化坝区景观风貌格局】........................26第二十七条【保护坝区景观风貌要素】........................26第二十八条【营造坝区特色景观风貌】........................27第八章高原坝区分要素规划引导要求....................27第二十九条【山要素空间规划引导】..........................27第三十条【水要素空间规划引导】.............................29第三十一条【林要素空间规划引导】..........................31第三十二条【田要素空间规划引导】..........................32第三十三条【湖要素空间规划引导】..........................33第三十四条【路要素空间规划引导】..........................34第三十五条【城要素空间规划引导】..........................35第三十六条【村要素空间规划引导】..........................36第九章统筹坝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37第三十七条【统筹坝区基础设施】............................37第三十八条【统筹坝区公共服务设施】........................37第十章高原坝区空间管制..............................37第三十九条【坝区空间管制目的与分区】......................37第四十条【三区管制】.......................................38第四十一条【五线控制】....................................39第十一章附则.......................................41第四十二条【条文解释】....................................41第四十三条【施行时间】....................................41条文说明............................................42本导则用词说明.......................................51前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文件要求,按照“一规律和五统筹”,全面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发〔2016〕18号)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小坝区建设的相关要求。针对高原坝区地理特征与规划实施管理的普遍混乱问题,统一我省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建立全省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规范编制内容与要点,明确工作内容与技术管理重点。治理全省高原坝区建设“乱”象,严格保护高原坝区优质耕地,杜绝坝区城镇无序扩展,彰显坝区景观风貌特色,全面提升规划水平,规范建设活动,健全审查管理机制,科学引导云南高原坝区空间发展,特制订本导则。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借鉴有关国内外优秀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与国际国内规划技术单位、地方规划局讨论,认真参与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多次咨询论证后,不断完善,形成该导则。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共分两部分。其中审查要点部分共四章,包括1.总则;2.规划审查;3.编制内容与上报要求;4.附则。导则部分共十一章,包括1.总则;2.高原坝区空间规划主要内容;3.高原坝区总体空间布局;4.高原坝区生态空间规划;5.高原坝区生活空间规划;6.高原坝区生产空间规划;7.高原坝区整体风貌规划;8.高原坝区分要素规划引导要求;9.统筹坝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10.高原坝区空间管制;11.附则。本导则中条文执行严格程度,应按照本导则用词说明执行。导则中以下划线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导则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拥金路1号,邮政编码:********),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编制单位及人员名单主编单位: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文山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大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曲靖市规划局主要起草人:苏涵王世福汤远洲师子乾王春芳唐颖璐主要审查人员:陈云丰邓宏旭苏涵张扬朱德宝刘鑫陆映梅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审查要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目标】为规范全省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工作,确立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地位,规范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审查重点,规范上报成果。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治理坝区建设“乱”象,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杜绝坝区城镇无序扩展,彰显坝区的景观风貌特色,打造生态优良、生产高效、生活美好高原坝区,制定本导则第二条【制定依据】为加强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的严肃性,保障规划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国家、云南省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及规划要求,结合云南高原坝区实际制定本导则。第三条【规划地位】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是云南高原坝区保护和利用的专门规定,是云南省城乡规划体系中的特色内容。第四条【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涉及云南高原坝区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原坝区空间规划专章以及单独编制的高原坝区空间专类规划。第五条【基本原则】编制和实施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应当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高原坝区自然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明确要素、集约节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共安全。第六条【法定化途径】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关于城乡规划制定与修改的相关要求进行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管理。第二章规划审查第七条【编制主体】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由高原坝区所处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实施和修改,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具体承办。第八条【审查程序】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高原坝区空间规划专章随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一同审查;单独编制的高原坝区空间专类规划参照城市专项专类规划审查程序执行。第九条【公众参与】对于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向社会公众征询解决方案。单独编制的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可以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网络等多种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第三章编制内容与上报要求第十条【规划期限】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第十一条【成果构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包含高原坝区空间规划专章,必要时应开展高原坝区空间规划专题研究,然后开展高原坝区空间专类规划,云南高原坝区空间专类规划由文本、图集和附件三部分构成。第十二条【上报内容要求】规划报审材料根据《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城市规划审查总则》及本导则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制,规划的其他材料作为附件。(一)高原坝区空间规划文本应直接表述为指标、结论和要求,措词准确,符合名词术语规定,体现法定性和政策规定。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期限、坝区规划范围、坝区发展目标与战略、高原坝区总体空间布局、高原坝区生态空间规划、高原坝区生活空间规划、高原坝区生产空间规划、高原坝区空间统筹规划、高原坝区空间管制、高原坝区空间要素规划、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实施管理措施和建议等内容。高原坝区规划核心指标详见附表。(二)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图集主要包括以下图纸:1、高原坝区区位图包括:明确坝区地理位置,说明坝区在区域中的位置、与周边坝区空间关系。2、高原坝区范围线图包括:界定高原坝区范围,明确与城市规划区的空间关系(以坝区汇水区为基础,将坝子周边面状山体和坝子上游区域纳入规划区范围)。3、高原坝区空间综合要素现状图包括:梳理和标明各类空间要素(山、水、林、田、湖、路、城、村等)分布、范围、景观价值与等级,按照生态空间资源要素、生产资源要素和生活资源要素分类梳理和标明各要素现状、特征及价值等级。4、高原坝区总体布局规划图包括:高原坝区空间结构图、总体空间布局图,明确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突出以生态景观格局为基底,科学布局产业用地,统筹城乡居民点布局,提出生态、生活及生产空间的划定方案。5、高原坝区生态空间规划图包括:在总体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细化高原坝区生态空间规划图,明确生态空间范围、总量、分类空间指标及管控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的生态坝区。6、高原坝区生活空间规划图包括:在总体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细化高原坝区生活空间规划图,明确生活空间范围、总量、分类空间指标及管控要求,合理引导布局坝区城乡居民点体系,促进城乡统筹。7、高原坝区生产空间规划图包括:在总体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细化高原坝区生产空间规划图,主要是明确生产空间范围、总量、分类空间指标及管控要求,明确基本农田、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集聚区、开放合作功能区布局。8、高原坝区空间要素控制引导图包括:对山、水、林、田、湖、路、城、村等空间要素分别标注明确其位置、范围、分级分区及管控要求,优化空间布局,形成“生态友好、建设有序、产城融合、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坝区空间格局。9、高原坝区空间统筹规划图包括:统筹城乡居民点空间、统筹坝区生态空间、统筹坝区生产空间、统筹坝区基础设施、统筹坝区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等分类统筹图纸。主要标明各类统筹空间要素协调布局关系,空间发展引导以及管制要求等。10、高原坝区空间管制图包括:划定高原坝区三区管制图(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以及五线控制图(生态保护红线控制线图、基本农田保护线控制线图、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图、产业发展控制线图和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图)。11、高原坝区重要节点规划控制图包括:可结合实际选取高原坝区内重要节点(如周边主要面山区域、重要水体区域、主要森林公园、主要田园风光区域、城市主要出入口及城市边界、重要开放空间、主要休憩地段等),标明位置及管控范围、规划控制要求等相关内容。(三)高原坝区空间规划附件主要包括规划说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基础资料、文件调查、征求意见等)及过程中形成的数字媒体文件等。第十三条【强制性要求】高原坝区空间规划涉及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等“三区”管制要求、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与人均用地规模、基本农田保护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历史文化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城市应急避难等内容为强制性要求,必须严格遵守。第四章附则第十四条【概念界定】本导则所称云南高原坝区是指以县(市、区)为单元,内部相对低平、周边相对较高,海拔低于2500米,内部地面坡度在8°以下,面积在1k㎡以上的山间中小型盆地、小型河谷冲积平原、河谷阶地、河漫滩和冲积洪积扇、起伏较和缓的高原面、剥蚀面及高原面上的宽谷低丘、较大的山谷等地貌类型,以及周边面山所包括的范围。第十五条【执行与解释权】本导则由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执行,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对本规定拥有最终解释权。第十六条【施行时间】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附图: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图纸内容1、高原坝区区位图2、高原坝区范围线图3、高原坝区空间综合要素现状图4、高原坝区总体布局规划图5、高原坝区生态空间规划图6、高原坝区生活空间规划图7、高原坝区生产空间规划图8、高原坝区空间要素控制引导图8-1高原坝区空间山要素控制引导图8-2高原坝区空间水要素控制引导图8-3高原坝区空间林要素控制引导图8-4高原坝区空间田要素控制引导图8-5高原坝区空间湖要素控制引导图8-6高原坝区空间路要素控制引导图8-7高原坝区空间城镇要素控制引导图8-8高原坝区空间乡村要素控制引导图9、高原坝区空间统筹规划图9-1高原城乡居民点空间统筹规划图9-2高原坝区生态空间统筹规划图9-3高原坝区生产空间统筹规划图9-4高原坝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图9-5高原坝区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图9-6高原坝区地下空间统筹规划图10、高原坝区空间管制图10-1生态保护红线控制线图10-2基本农田保护线控制线图10-3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图10-4产业发展控制线图10-5重大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图11、高原坝区重要节点规划控制图附表:高原坝区规划核心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值现规状划1总人口万人预期性2常驻人口万人预期性3城镇人口万人预期性4城镇化率%预期性总5生态空间面积平方公里约束性体6生活空间面积平方公里约束性结7生产空间面积平方公里约束性构8生产、生活、生态空类*:*:*约束性间面积比例9三次产业结构*:*:*预期性10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公里约束性11城乡建设用地平方公里约束性生12自然国家级自然保公顷约束性态保护护区面积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值现规状划保区面省级自然保护护积区面积类13生态国家生态公益公益林面积公顷约束性林面省级生态公益积林面积14水源保护区面积公顷约束性生15基本农田公顷约束性产16耕地保有量公顷约束性功17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占%预期性能城乡建设用地比例类18工业用地占城乡建设%约束性用地比例19劳动生产率元/人预期性20单位GDP能耗tce/万元约束性生21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平方米/约束性活人空22人均城乡建设用地平方米/约束性间人类23城镇路网密度%约束性24城镇人均绿地率%约束性25城乡公共设施覆盖率%约束性26城市综合管廊覆盖率%约束性27公交分担率%约束性28地下空间建成区面积公顷预期性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值现规状划29城市违章违章违法公顷违法建设建设用地约束性规模违章违法平方米建筑要30山坝用地比例*:*约束性素31河湖水面占坝区面积%约束性管比例控32林地面积占坝区面积公顷约束性类比例33森林覆盖率%约束性34田园风光带面积占坝%约束性区面积比例35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坝%约束性区面积比例36乡村建设面积占坝区%约束性面积比例37城镇特色风貌区规模公顷约束性38历史文化街区规模公顷约束性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全省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工作,明确编制内容与重点,提升规划编制水平。全面治理全省高原坝区建设“乱”象,严格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杜绝坝区城镇无序扩展,彰显坝区景观风貌特色,打造生态优良、生产高效、生活美好的高原坝区。第二条【制定依据】为加强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的严肃性,保障规划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国家、云南省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要求及规划,结合云南高原坝区实际制定本导则。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涉及云南高原坝区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原坝区空间规划专章以及单独编制的高原坝区空间专类规划。第四条【主要任务】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统一规划要求,保护高原坝区景观风貌,对坝区空间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安排,协调坝区空间要素关系,对坝区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进行整体规划,并进行坝区空间统筹规划,对坝区空间进行空间管制。第五条【基本原则】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应当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高原坝区自然环境格局与城市(镇)协调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明确要素、集约节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政府组织、部门协作、专家指导、公众参与,集思广益,提高规划水平。第六条【强制性内容】以下划线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第二章高原坝区空间规划主要内容高原坝区空间规划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高原坝区总体空间布局。优化坝区空间结构,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二)高原坝区生态空间规划。提出坝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三)高原坝区生活空间规划。优化生活空间布局,协调人地关系,进行坝区土地使用规划,提出坝区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四)高原坝区生产空间规划。提出坝区产业发展思路,优化生产空间布局,协调产城关系,引导特色产业空间。(五)高原坝区整体风貌控制。优化风貌结构,形成特色风貌。(六)高原坝区分要素规划引导。整体保护高原坝区风貌,对坝区山、水、林、田、湖、路、城、村各要素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七)高原坝区空间统筹规划。统筹坝区生活、生产、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地上地下空间。(八)高原坝区空间管制。确定高原坝区空间管制分区与空间控制线,提出划定要求、划定内容与控制要求。第三章高原坝区总体空间布局第七条【总体空间布局思路】衔接相关规划要求,结合坝区发展目标与定位,协调生态、生态、生活空间,统筹城乡建设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路、城、村空间要素,立足现实,谋划长远,合理进行坝区总体空间布局。第八条【优化坝区总体结构】整合坝区生态、生产、生活生空间要素,寻找城镇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空间脉络,优化坝区空间点、线、面、网络结构,形成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协调、统筹的坝区开发格局。第九条【划定坝区三生空间】严控生态空间底线,严格保护自然生态要素。划定大、小坝区三生空间,逐步建立以县(市)级行政区为单元,结合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优化全省坝区生态、生产、生活三类空间布局,划定三生空间,形成坝区空间蓝图。第四章高原坝区生态空间规划第十条【构建坝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坝区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和恢复重要天然林及生物栖息地,保证生态斑块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保留与保护现有的自然水系与原生植被;构建与城市山水特征相协调的绿地景观系统,形成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的生态系统。立足坝区的良好自然资源,以山、水、林、田、湖、路、城、村为核心组织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城市与山水空间融合的坝区生态空间,保育周边山体水系的生态涵养基地斑块作用;以重点生态区域形成坝区生态涵养斑块的核心区域,以生态廊道为纽带串联山水和城乡,形成城绿交融、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的生态安全格局。第十一条【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一)保护生态基底及大生态斑块。坝区周边的山体可以视为重要的生态基底。其中水库主要汇水区以及植被密集区是重要的大生态斑块。保护坝区生态基底。尽量保留区域生态骨架的完整性,减少建设活动对其切割;尽量保留斑块延伸进入建设用地的指状生态用地;禁止砍伐天然林、采取封山育林、护林和人工造林等措施,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保护水源涵养斑块。保护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二)合理确定坝区城镇生态战略点。坝区内生态战略点包括面积不大的斑块,但其质量好坏与区域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关联密切的区域。一般可包括:重要保护生物的集中栖息的,生态服务价值特别高的场所,水源地等。可将饮用水水库、山体与山体、山体与水系交叉点等视为生态战略控制点。保证重要生态战略点完整性,形成区域生态网络。生态战略点周边缓冲区,尽量减少人为对生态战略点的干扰。(三)建设包括水系廊道和道路绿化廊道等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控制可结合山体绿化、河流湖泊退线绿化、高速公路及国道两侧绿化带等进行建设。在生物多样性密集地区,宜建立生物通道。第十二条【统筹山水林田湖生态空间】(一)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思路,统筹保护坝区生态空间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保护坝区周边山体,加强面山治理,严控开发、修复生态,构建坝区外围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坝区生态景观格局;构建水绿交融的坝区水系空间体系。(二)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河流湖泊水系,在城镇外自然环境与城镇各公园绿地之间建立廊道,形成坝区水系生态网络;严格保护坝区林地。通过林地培育改善坝区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三)强化坝区田园风光,结合坝区空间总体布局及景观视线分析,将景观功能重要的坝区集中连片农田划为田园风光保护区,重点保护城乡居民点周边、重要交通设施沿线及河流湖泊周边的农田;加强坝区湖泊保护与治理。(四)禁止填湖、填湿地,在湖泊滨水一定范围内禁止所有农业活动及养殖活动,并将有条件的湖滨地区逐步恢复为天然湿地。第十三条【合理引导坝区重点生态空间发展】重点对高原坝区内的自然保护区、公益林、水源保护区、河流湖泊及重要湿地等重点生态空间进行引导。第五章高原坝区生活空间规划第十四条【合理预测高原坝区人口和用地规模】规模预测应建立在坝区人口、资源、产业、环境等城镇综合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布局进行综合预测。第十五条【合理划定生活空间】合理划定生活空间边界,明确生活空间内各类空间比例;提出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划定依据,明确城镇开发边界。第十六条【优化坝区居民点体系】(一)结合《云南省空间规划》构建中心城市体系和农村居民点体系。合理确定城镇职能结构、规模结构、等级结构,形成坝区网络化居民点体系,明确生活空间集聚方向。(二)优化坝区乡村居民点空间。结合生活空间重构,进行用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划分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等级为不适宜、低度适宜、中度适宜、高度适宜四级整治等级,并划分城镇吸纳型、挖潜型、保留型、迁弃型四类整治类型进行整治规划。编制坝区村庄布点规划,结合乡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生态涵养、地质灾害等因素,通过撤乡并镇、迁村并点、撤村建居、旧村整治、空心村改造、民居翻建改建等措施,优化坝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加强坝区农村居民点整治与管制。(三)统筹城镇、乡村居民点空间,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坝区各城镇村协同发展,抑制坝区城镇建设空间“摊大饼”式无序扩张。对坝区及其周边城乡居民点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结合坝区开发边界内的江河、湖泊、山林、湿地等自然景观进行优化布局,鼓励组团式布局。(四)优化城乡结合部空间布局,强化城乡结合地带景观风貌控制。结合城镇功能布局、村庄整治工作,综合考虑城乡结合部自然生态资源优劣,控制城镇集中建设区边缘土地使用强度,保护城镇界面,保护城镇绿地、视廊和景观与周边山水、田园关系不被割裂。适度将城镇旅游、景观休憩等延伸布置到城乡结合的山水林田湖泊包围的城镇组团、新型农村社区,提升城乡结合部活力,实现城乡景观风貌协调。第十七条【提出坝区一体化发展指引】综合评价大、小坝区社会、经济、环境、空间一体化条件,具备坝区一体化条件的应提出坝区一体化范围,提出坝区一体化发展布局。一体化发展区域宜单独编制一体化发展规划。第十八条【协调人地关系】(一)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策略。一是确定城乡土地利用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逐步降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结构性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是统筹山坝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山地比例。鼓励新增的城镇建设用地充分利用周边适建山地、坡地和荒地;村庄建设结合迁村并点和空心村整治,引导向山边或山坡发展。三是实行差别化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设占用坝子耕地,实行占一补多、先补后占的政策,占用山区耕地,实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的政策。(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以保护坝区耕地与生态用地为重点,坚持统筹协调、山坝结合、因地制宜、集约发展、突出特色、以人为本的原则,转变城乡建设用地发展方式,引导城乡居民点建设向适建山地发展,走内涵式提升与外延式拓展相结合的集约节约发展道路。近期2020年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km2以内,城镇建设用地2629-2854km2,中期年均增长90-110km2;远期2035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km2以内,城镇建设用地3329-3754km2,远期年均增长70-90km2。(三)控制坝区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城镇人均建设用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按坝区土地资源充裕型、充分型、满足型、紧凑型、紧缺型和稀缺型共六类地区分别控制和引导,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审查。城镇的坝区部分人均建设用地控制标准:1、充裕型地区的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m2以内;2、充分型地区的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m2以内;3、满足型地区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m2以内;4、紧凑型地区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5m2以内;5、紧缺型地区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m2以内;6、稀缺型地区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5m2以内。7、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人口较少的工矿城镇、风景旅游城市等具有特殊情况的城镇,应专门深化论证确定坝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且上限原则上不得大于125m2。(四)合理提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山坝利用要求1、充裕型地区是重点战略发展地区和第二产业重点布局地区,要促进人口跨区域集中,鼓励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向适建山地发展。2、充分型地区是发展地区性大城市的潜在空间,鼓励第二产业布局,要引导人口集中,20%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向适建山地发展。3、满足型地区以发展地区性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引导第二产业高效发展,要控制城镇人口规模,防止人口过度集中,40%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向适建山地发展。4、紧凑型地区要控制第二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小城镇,要调整县域城镇人口布局,控制城区人口规模,60%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向适建山地发展。5、紧缺型地区要控制县城规模,重点发展小城镇,80%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向适建山地发展。6、稀缺型地区要严控县城规模,促进人口跨区域迁出,100%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向适建山地发展。坝区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山地利用比例控制表控制类新增建设用地山地占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上限型比充裕型110m2/人鼓励充分型105m2/人20%满足型100m2/人40%紧凑型95m2/人60%紧缺型90m2/人80%稀缺型85m2/人100%第十九条【优化坝区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山水环境与城镇结构关系。按照宜建则建、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合理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功能应适度融合,优化各类用地比例。适度提高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面积。用地布局适度“留白”,预留发展空间,预留空间应指出远景用地属性的建议性方向。第二十条【合理确定坝区开发强度】(一)土地使用适度兼容。集约、节约使用高原坝区内的土地资源,对土地性质的确定要有一定的弹性余地,制定土地进行兼容使用,包括促进相关功能建筑的集中布置;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减少环境干扰;确保非营利性设施、市政设施用地不被占用;保持土地使用的有限灵活性,允许部分建筑、设施混合布置;土地使用兼容应注意到其宽度和灵活性以及提高应变能力同时又不和总体规划相违背。(二)合理进行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退让、建筑高度控制。容积率根据需要制定上限和下限,综合考虑坝区总人口、空间需求、土地供应能力、基础设施承受能力、交通设施的运输能力和城市景观要求等;对建筑密度控制其上限。高原坝区内的建筑应保持适当的密度,确保城市的每个部分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最多的日照、空气和防火安全,以及最佳的土地利用强度;绿地率控制下限,根据高原坝区内的用地布局形式、环境特点以及用地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保证必要的建筑后退距离,包括建筑的建造必须退用地红线一定的距离;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轨道交通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应保证必要的建筑退让;在城市公共绿地、公共水面等景观价值较高的地区进行建筑退让;高原坝区内的建筑高度控制应考虑建筑日照、消防安全等因素。第二十一条【完善坝区支撑体系布局】形成坝区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系统,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系统与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第二十二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一)同步规划、统筹建设,统一管理,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统一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重点坝区应以坝区为单元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合理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二)重点开发城市公共活动聚集、开发强度高的城市中心区域,包括老城传统商业中心、现代都市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地区的地下空间。以适地适时适宜的原则建设地下交通系统设施、地下基础设施、地下防空防灾设施、地下商业设施等。对城市中地质水文条件差、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地区应审慎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第六章高原坝区生产空间规划第二十三条【引导坝区产业发展】(一)合理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梳理坝区产业现状与问题,结合政策环境、资源本底、产业基础、空间承载等明确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二)优化坝区产业结构。调优一产、提升二产、加快三产发展。加强产业融合,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产业升级与转型。(三)转变发展方式,突出产业特色。加快包括绿色农业、绿色工业以及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坝区绿色产业发展。促进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更大、效益更好、质量更优的产业集聚效应,提高空间利用的质量和效益。第二十四条【优化生产空间布局】(一)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空间规划要求,产业向园区聚集,产城融合发展,加强现代产业园区布局引导,优化高原特色农业布局,引导产业园区向重要交通走廊、边境合作区、坝区城镇群集聚。(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周边毗邻坝区、大小坝区产业协同,产业园区集中布置,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坝区产业联动发展局面。(三)集约利用生产空间,优化传统支柱产业布局,促进坝区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合理引导产业园区规模,充分预留工业园区发展空间,提出坝区各类园区用地规模要求。(四)合理引导坝区内基本农田、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集聚区、开放合作功能区等生产空间与布局。(五)加快坝区小城镇产业与城镇功能融合,产镇融合发展。提倡产居一体,产业与乡村融合发展,实现集聚。第二十五条【引导重要坝区生产空间发展】(一)统筹坝区旅游空间发展,保障旅游发展用地,营造坝区城市旅游化区域、旅游小城镇、自然生态旅游区、旅游综合体、旅游乡村体系,促进全要素全域旅游发展。(二)统筹高原特色农业空间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园区与乡镇、农村居民点联动发展。(三)统筹工业园区空间发展,引导坝区工业向园区集中。整理整治圈地不用、粗放用地空间,集约高效发展,鼓励向坝区周边低丘缓坡地带发展。第七章坝区整体风貌规划第二十六条【优化坝区景观风貌格局】结合坝区内山、水、林、田、湖、路、城、村各项空间要素安排,协调自然生态要素、人工生态要素、人工建设要素间关系,体现所在坝区山水环境与城镇村聚落格局特征,提出重点突出、主线明朗、特色鲜明的坝区风貌格局。第二十七条【保护坝区景观风貌要素】提出坝区风貌整体保护框架。保护坝区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合理引导自然生态要素与城镇、乡村建设的关系。保护坝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要素,规范新增建设活动。从各要素保护出发,提出各要素保护利用、风貌控制要求与发展指引,控制坝区景观风貌,整治坝区“乱”象。第二十八条【营造坝区特色景观风貌】因地制宜,特色引领,打造沿山坡地、滨水临湖、田坝相间空间、沿路带状等高原坝区特色空间。最终形成传统与现代呼应、个性与整体协调、空间与环境宜人、特色与品质俱佳的高原坝区空间环境。第八章高原坝区分要素规划引导要求第二十九条【山要素空间规划引导】(一)分类控制引导山要素景观资源。一是环坝区四周的连绵山体,包括由碎屑岩组成的绵延丘陵景观。形成城市外围的天然屏障,构成城市背景大轮廓线以及构成城市外围重要的生态防护林带;二是市区重要景观的孤峰景观,星状排列于中心城区,可形成城市重要的景观节点、标志和地标。(二)合理划定山体保护与利用范围,合理利用山体资源。明确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山体界线。保护坝区周边山体,加强面山治理,严控开发、修复生态,构建坝区外围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坝区生态景观格局。禁止借城市建设、园区开发等理由,改变坝区开发边界内的山体轮廓。严禁在坝区周边山体的挖掘开采活动,关停面山现有开采项目,对开采创面采取工程手段恢复植被覆盖。(三)协调山、城空间关系,控制临山、沿山整体建设风貌。城镇肌理应与山体地形地貌相联系,道路走向、建筑布置应尊重自然环境肌理,将城镇毗邻的山水、林地、耕地等绿色空间引入城市,留住绿水青山,构建“显山露水,透绿见蓝”的空间格局,形成山城一体、千城千景的城镇景观。优化临山与山坡建筑空间组合,建筑布置依山就势,体现山地特征,采取依山就势、顺应山势、组团化、相对自由的组织方式,并区分对待不同坡度地段建筑、道路、绿地布组合方式。沿山坡地建筑应体现地域性,山地建筑设计忌大挖大填,应紧密结合地形,灵活采取吊脚式、挑台式、退台式、跌落式、错层式、嵌入式、架空式、窑洞式、覆土式等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应与传统风貌相协调,避免建筑“贪大、媚洋、求怪”。建筑形象、色彩应契合周边环境,避免突兀。建筑材质尽量以就地取材为原则。保护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镇之间良好的景观视线通廊,让城市居民“看得见山”,优化山体轮廓线,强化山城风貌特征。空间视廊应结合观山、山体对景,选取宜人视点,保证视线通透。临山、沿山坡地景观应组织形成包括人工建设景观、山水自然景观在内的点、线、面景观系统。点状景观包括绿地、公园等,线状景观包括景观通廊、慢行廊道等,面状景观包括建筑风貌景观、大地自然景观。景观营造应结合城内及毗邻山体打造市民公园、景观节点等空间。山溪流水应注重沿线景观设计性,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引水、蓄水、跌水、活水,充分发挥坡地城镇水体的动感特征,营造丰富的水景和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应重视用地的垂直分区和竖向设计,通过植物搭配、建筑组织,形成层次化、垂直化景观。注重近山景观层次变化与远山景观点缀。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人工绿地景观应与地形、建筑组合相适宜,形成城林交织、层林叠翠的景观。不可用做建设的冲沟陡坡地段应体现生态性,应结合景观绿廊一起建设。(四)加强山体安全隐患防治,保持水土,保护临山建设空间安全。保护坝区周边山体,加强面山治理,严控开发、修复生态,构建坝区外围生态安全屏障。在危岩、滑坡及其他破坏的地方,要加以排除和修复,保证山体安全稳定,并按山体自然灾害防治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加强临山建设空间内山体灾害防治设施建设。第三十条【水要素空间规划引导】(一)拟定水质保护目标,合理划分水环境功能区,引导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明确地表水水源地保护、水源地保护范围与保护措施。(二)构建水绿交融的坝区水系空间系统,控制流域沿线景观风貌。营造坝区水系的生态廊道。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在保护原有水系格局的基础上,重点保护城市现存的开畅水系,充分利用河流湖泊水系,在城镇外围自然环境与城镇内各公园绿地之间建立廊道,将水系格局与城镇格局融合,打造城镇与水系的景观视线通廊,视域范围内注意临水界面空间的连续变化。滨水空间应纳入公共空间规划系统,通过河道主题分段营造、生态河堤建设、湖滨亲水场所打造,为市民提供开放的亲水空间。注重滨水景观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的相互渗透,河流水域与绿地公园应形成系统,结合各类功能区形成相互联系、功能复合的城市功能性地带。强化城镇河道护岸景观设计,滨水绿地景观应注重景观空间的趣味性,避免采用钢筋混凝土堆砌而成的光秃乏味河岸。滨水驳岸形成针对不同区段的河流情况及景观设计的功能需求,使用不同的滨水驳岸设计方式。(三)流域空间开发与治理相协调。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统筹流域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山区坝区、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四)鼓励城镇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降低面源污染,保护水环境。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加强水污染防治。减小农业发展对水环境的污染。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城镇相对密集区、重点流域沿岸、大中型水库和水源保护区的禽畜、水产养殖的水污染防治。(五)建立坝区防洪安全格局,完善防洪体系。留出可供调、滞、蓄洪的湿地和河道缓冲区,满足洪水自然宣泄空间。通过控制一些具有关键意义的区域和空间位置,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结合城市防洪标准强化水库、河道网络、湿地、低洼地、河道缓冲区、地表径流和潜在湿地建设。第三十一条【林要素空间规划引导】(一)科学划分林地保护等级,严格控制使用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地。根据生态脆弱性、生态区位重要性以及林地生产力等指标,对林地进行系统评价定级,划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4个保护等级。公益林划定后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规定程序执行。经营性建设项目禁止使用重点公益林地,控制使用国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划灌木林地,控制使用重点商品林地。(二)优化林城关系,保护林地周边风貌,打造园林城镇。在坝区范围内,加强坝区绿化,提高林地覆盖率,积极植树育林,引导在城镇、村庄、水源地周边形成连片林地,在坝区交通线、河流水系两侧和耕地分区边界形成带状林地,与外侧坝区山体林地连接,构建联系周边山体与城镇的生态景观廊道。建立森林景观公园,培育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三)控制高原坝区内林地资源总量,保持城镇森林覆盖率与林地保有量。通过退耕还林、开发未利用地等措施增加林地供应,通过计划用地和加强管理,减少林地浪费和非法逆转,实现林地供需平衡;坚持总量控制与结构合理兼顾的原则,在林地利用上注意优化调整结构,尽可能把有限的林地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发挥其最大效益;坚持利用与保护协调的原则,在利用林地的同时做好林地保护工作,使林地数量不减少。(四)合理配置高原坝区林地资源,优化林业资源利用方式。充分利用现林地资源,借助区域土壤、气候等自然优势,培育稳产高产的特色经济林产产业基地。适宜地区,发展林下经济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要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第三十二条【田要素空间规划引导】(一)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明确保护要求。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收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严格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执行。(二)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使坝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结合生态保护和国家规定指标要求,优先将坝区优质耕地以及分布于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周边集中连片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保障农业生产空间,确保各县市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三)控制田园与城镇结合部景观风貌,打造田园风光带。建设空间不应围堵田园界面,尽量实现田园风光渗透。结合城市、镇周边田园风光良好、风貌独特以及传统风貌保持良好的村庄区域,划定田园风光带。丰富田园风光带功能组合,打造包括农业景观、特色村落景观、旅游休闲景观等在内的田园风光景观风貌。(四)优化基本农田布局,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向主体功能为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市倾斜,协调基本农田与重点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区的关系。(五)协调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基本农田布局关系。结合区域长远规划中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处理基础设施用地与基本农田布局的关系,保障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六)结合田园风光资源,拓展城乡生产和绿色空间。借助田园风光资源发挥农用地的多重生态保护功能,在坝区耕地、园地区适当种植生态经济林,与核心生态网络体系共同构建完善的城乡绿色生态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功能。(七)高效集约利用田园、耕地资源,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发展方向,结合周边村庄居民点、城镇、工业园区配套布局相应的农产品集散、加工和农业科技研发用地。第三十三条【湖要素空间规划引导】(一)保护自然湖泊空间。划定湖泊保护界限及流域保护范围,合理进行湖泊水功能区划。划定湖泊保护界限,严禁在湖泊保护界限内从事任何与湖泊保护无关的建设;对整个流域范围内、废水、废气、固废提出排放要求。(二)确定湖泊利用类型,优化湖泊水资源利用方式。区分景观湖、生产性湖泊、复合功能湖泊等不同类型的湖泊。景观型湖泊应注重对湖泊的水体、周边景观进行保护,生产性湖泊应结合水能资源发展水电水利工程、注重湖泊水产、航运、旅游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复合功能性湖泊应综合考虑保护因素和开发利用因素。(三)优化湖泊脉络与城镇格局关系。延续水脉,水城共融发展。城镇格局应结合湖的形态进行整体布局,用地布局避免单一性和片断化的用地形式造成滨湖区功能的隔离与分化现象,景观风貌设计应融入城镇整体风貌。(四)营造湖泊景观,引导滨湖建设开发,城湖景观协调发展。正确定位滨湖空间功能,滨湖空间应纳入公共空间规划系统,系统性设计景观。注重湖景、滨湖景观与城市各功能区,城市开敞空间、城市其他景观系统的融合。保证城镇与河湖水域的景观视线通廊。控制滨水临湖建筑界面,虚实结合;建筑天际线应呼应山水背景,强调变化与自由活泼。强化城市河道护岸景观设计。因地制宜形成城市主题型、功能复合型、文化展示型滨湖景观。保证城镇与湖泊的景观视线通廊,空间组织应确立不同
本文档为【云南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模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二姐爱干净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4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2-26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