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篇法律第一章法理法的含义: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法的特征:1.对象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进而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法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而道德、宗教规范主要是通过约束控制人的思想来完成社会关系的调整。国家性。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规范性。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权利和义务是主要内容,道德、宗教也规定义务,但轻视权利。不承认利益。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其它许多社会规范也...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篇法律第一章法理法的含义: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法的特征:1.对象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进而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法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而道德、宗教规范主要是通过约束控制人的思想来完成社会关系的调整。国家性。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规范性。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权利和义务是主要内容,道德、宗教也规定义务,但轻视权利。不承认利益。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其它许多社会规范也有强制力,但不具有国家性。法的规范作用:大体上概括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五种作用。指引作用是指对个人行为起导向和引路作用。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预测作用指根据法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之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教育作用是指法的实施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用来制裁、强制、约束违法犯罪行为。法的分类:1.按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分为成文法(又称制定法,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法律条文形式出现的法律)与不成文法(一般指习惯法,有法律效力,但不具有条文形式);2•按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分为实体法(以规定和确认权利与义务或职权与职责为主的法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与程序法(以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按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分为根本法(即宪法)和普通法,普通法指宪法以外的法律。一般法与特别法,这是按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同所作的公类。国内法与国际法。(以上五种分法是法律的一般分类)法律的特殊分类: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普通法是专指11世纪后由法官通过判决形式逐渐形成的适用于全英格兰的一种判决例法;衡平法是指英国大法官们在14世纪以后以公平正义原则和规则对普通法的修正和补充而出现的一种判决例法。法的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范围和适用范围,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适用的效力。时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2.由该法本身规定生效时间;3.由专门决定规定某法的生效时间;4.规定法律公布后满足一定条件时生效。法的终止效力的时间,有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两类法的制定与实施: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为“一元,两级,多层次”,一元指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元化的,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两级指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等级。多层次是指根据宪法规定,不论是中央级立法,还是地方级立法,都可以各自若干个层次和类别。国家机关立法职能及权限:1.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补充和修改。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3.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季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5.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制定规章6.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适用于本民族区域自治范围内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制定程序:法律案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草案表决;法律的公布。法的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及授权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有以下特征:主体是国这行政机关和所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及人员;执法内容广泛性;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司法:又称为“法的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这种专门活动是以国家名义实现其司法权的活动,属于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是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重要标志。法律关系的结构: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法律上的人主要包括法人与自然人。法人一般可分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社团法人。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力,特定类型的法律除此之外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备的前提条件。公民的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和特殊权利能力(如选举权要达到法定年龄为条件)。行为能力是法律所确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三类自然人:完全行为能力人(成年且神智正常);限制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且已满一定年龄的人和患有精神疾病但尚具有识别能力的人);无行为能力人(未达到一定年龄的幼童和完全失去控制与识别能力的精神病人)。法律关系的客体通常包括:物、人身利益,智力成果,行为。法律责任: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的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分为民事、刑事、行政、违宪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民事责任可由当时人协商解决;分为违约、一般侵权、特殊侵权、公平责任。法律责任构成: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其实现形式:惩罚(制裁)、补偿(赔偿)、强制。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二章宪法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修改方面三个小知识点:第一,宪法的修改有两个主体有权提出,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由全国人大以全体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第三,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1918年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苏俄宪法》。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国家主席)、权力机关(人大及常委会)、行政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法院与检察院)、军事机关所构成。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1.民主集中制原则;2.法治原则;3.责任制原则。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每届任期5年。职权有:修改宪法和监督安宪法实施;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监督权,全国人大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决定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的人选,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委员人选。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是最咼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咼国家行政机关。国家主席的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和驻外全权代表;外交权;荣典权。中央军委每届任期5年,但宪法没有对军委主席连续任职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作出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监督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共有五级人大,即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人大。乡级人大没有常委会,也不有刑事豁免权。我国有五级人大,相应有五级政府,即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有:1•平等权;2•宗教信仰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具备三个条件: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4•监督权;5•人身自由;6•财产权;7•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8•特定主体的权利。公民的义务: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此外还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第三章行政法行政法:就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工作原则和活动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有以下特征:行政法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实体法典;行政法律规范的数量众多、内容广泛;行政法的内容定于多变性。行政法基本原则;1.行政合法性原则;2.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行政主体,主要包括: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不是所有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能灰飞烟灭的有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主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地主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派出相关及派出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相对人,简称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规章对一个本无独立行政职权的机构或者组织,授予行政职权从而使具备行政主体的资格的行为。行政委托:是指导行政机关在其他职权职责范围内依法将其行政职权或行政事项委托给有关行政机关、这会组织或个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特征有: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也称“行政立法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对称,其对象具有普遍性。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对象的普遍性;2.效力的普遍性的持续性;3.准立法性;4.不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行使政权力,对特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的有关其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行政处罚,是指法定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破坏行政法律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所实施的惩戒行为。处罚类型有:(1)警告;(2)罚款;(3)没收;(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有的行政行为;是授益性行为,是要式行政行为。分为一般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原则上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党委会、国务院和省级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强制措施及强制执行。对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有以下几种:强制隔离;强制治疗;收容教育;强制戒毒;除以上几种外,还有对不接受传唤或逃避传唤的人实施的强制传唤、对公共场所酗酒的人实施的强制约束、对闹事者采取的强行带离现场或驱散等。针对涉案财产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有:查封;扣押;冻结。强制执行;分直接和间接执行(代执行和代行罚)行政裁决,其特征为: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对象是特定的民事纠纷;是行政主体实行的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准司法性,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裁决时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决民事纠纷,有司法性质,同时又是以行政机关的身份裁决争议,具有行政性质。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等等。行政复议程序:申请一►受理与决定一►复议决定的执行。申请期限为60天,可书面申请,也可口头申请,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收到申请后应当在5天内进行审查,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日起60天内作出复议决定,可延长限期,但不得超过30天。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和一种诉讼活动,有以下特征: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告只能是作为行政管理方的行政主体;行政诉讼是法院作为中立的裁判者通过适用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复查对象是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人民法院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且只有在例外挂情况下才审查其合理性。下列情形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管辖:(一)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行政案件: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案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二)地域管辖(三)裁定管辖,不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是由人民法院直接确定行政和管辖法院。第四章民法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我国民法有如下基本原则:平等原则;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原则;4•公序良俗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因为民法的调整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要素: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能成为民事主休的主要有公民、法人两种;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在我国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有物、行为和智力成果、人身利益。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平等;物权法定;公示、公信;物权优先,物权优先债权,债权优先物权是例外——买卖不破租赁物权不得滥用。物权的效力:1.物权的追及效力,,又称追及权;物权的排他效力,指在同一标的物上不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内容不相容的物权;物权的优先效力;物上请求权,是指物权的权利人在其权利的实现上遇有某种妨害时,物权人有权对于造成妨害其权利事由发生的人请求排除此行妨害,具体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返还财产。所有权的积极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人身权法的法律特征: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有着密切联系,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人身权有如下法律特征:人身权具有非财产性;具有不可转让性;具有不可放弃性;具有法定性;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人身权分两大类: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指民事主体依法固有的维护其人格独立所必备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一种民事权利。身份权,指民事主体基于其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维护一定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权利。身份权具体包括有亲权、亲属权、配偶权(配偶间相互扶助、扶养的权利和义务;忠诚的权利和义务;配偶间姓氏决定权和住所决定权;社会活动自由权和日常事务代理权)。具体人格权:1生命权;2.健康权;3.身体权;4.姓名权;5.名称权;6.肖像权;7.名誉权;8.隐私权;9.荣誉权。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法: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合同的特征有:合同是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具有相对性,是约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本着合同自愿、当事人地位平等、合同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订立程序是要约f承诺。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著作权是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依法产生的权利,包括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专利权,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权,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标明自己、区别他人而在息怕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可视性标志,即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学、三维标志和颜色以主上述要素的组合志构成的标志、。婚姻法与继承法:结婚;离婚,对女方的特殊保护,有如下情况,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怀孕期间;女方分娩后一年内;女方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夫妻财产关系:夫妻共同财产主要包括工资及资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和受赠所得的财产、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所得的收益、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住户补贴、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费、婚前承租和婚后用共有财产购买的房屋。法定继承:继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遗嘱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设立遗嘱,依法处分自己财产的资格,在我国,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赠扶养协议:公民与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的关于扶养人承担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的协议。第五章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的一般原则和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刑法典;广义的刑法是指包括刑法典和单行刑事法律及非刑法规范性文件中的刑事规范。通常称狭义的刑法为普通刑法,称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为特别刑法。我国现行的刑法典是1979年通过,并经过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9年12月25日开始,我国采用《刑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刑法进行了数次修改。最新一次是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1.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效力所及的地域、人及事的范围。《刑法》第11条所规定的“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就是本条所讲的“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之一。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生效的时间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即时生效,二是隔时生效;失效时间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明示废止,二是自行废止。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就是指新刑法颁布实施以前的行为,原则上适用行为当时的法律,即新刑法无溯及力,从旧;但是如果新刑法对该行为处罚更轻时,则适用新刑法,即有溯及力,从轻。犯罪:是指刑法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首要特征。也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即具有刑罚当罚性。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四个有机部分。犯罪客体,是指为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同类客体(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直接客体(指某一具体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行为(必要条件)、危害对象、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危害对象也称犯罪对象,它不等于犯罪客体,两者区别在于:危害对象只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客体则是一切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危害对象不是犯罪分类的根据,犯罪客体则是犯罪分类的依据。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应当而且能够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分为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两大类。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行为、触犯刑律的有生命的人,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14—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现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能辩论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精神正常的人,包括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论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主客要件:是指犯罪主体对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等因素。罪过表现为犯罪的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或犯罪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1•起因条件,即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所实施的。2.时间条件,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实行。3.对象条件,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都本人实行,不能及于第三者,至于不法侵害者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不影响正常防卫的成立。4.主观条件,是指防卫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5.限度条件,是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是区别防卫的合法与非法、正当也过当的一个标志。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措施。分为主刑(又称基本刑)和附加刑。主刑分五种:1..管制,是我国刑法中最轻的一种刑罚方法,属于限制自由刑,限制罪犯一定的自由。期限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另外,数罪并罚时,管制刑的刑期最高不超过3年;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减刑时,减刑后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2•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具有以下特征:剥夺罪犯的自由,即罪犯羁押于特定的设施或者场所之中,剥夺其人身自由;期限较短,为1—6个月,数罪并罚时,拘役刑期最高不得超过1年,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1/2.o3•有期徒刑,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进行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具有以下特征: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即将犯罪分子羁押于特定的设施或者场所之中,包括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等;具有一定期限,刑期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被判死缓的犯罪分子在刑缓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执行刑期最高不超过20年,总和在35年以上的,执行刑期最高不超过25年。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4•远期徒刑,被判远期徒刑的罪犯终身剥夺人身自由,罪犯在判决执行以前的羁押时间不能用着折抵;除了无劳动能力的外都要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中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必须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刑后的刑期也不能少于13年。5•死刑,也称生命刑,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死刑,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所谓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暂不执行死刑,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不能判处死缓。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不是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附加刑(又称从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资格刑;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适用有三种情况: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被判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刑罚的具体运用:累犯,分为一般和特别累犯。自首,分为一般和特别自首两种。缓刑适用于被判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赦免,分为大赦和特赦,大赦是指对于某一时期内犯有一定罪行的不特定的犯罪分子,免予追诉或免除其刑罚执行的制度。特赦是指对于某一时期内犯有一定罪行的特定的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执行制度。我国现行宪法只规定了特赦,没有规定大赦。国家工作人员相关的几种常见罪名: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第六章劳动法劳动法原理: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在我国是指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劳动法学上的劳动法研究范围是广义上的劳动法。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主要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有以下特征: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立间既具有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性,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又具有实现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即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贪污制订的内部劳动规则,服从其行政领导和指挥。劳动法还调整与劳动关系有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这些关系主要有: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劳动工作方面的关系;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调处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工会组织因履行职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发生的关系;监督劳动执法方面的关系等。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排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中,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它是劳动法的核心与灵魂。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劳动法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应的,劳动法主体利益包括国家和利益、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劳动者的利益。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就是要求尽量实现这三方利益的平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包括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择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加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参加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得,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得,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的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义务包括: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依法律规定,在一个昼夜或一周之内从事生产或工作的时间。工作时间既包括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也包括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前必需的准备和工作中必要的间歇、排除故障及工作结束时整理的时间。劳动法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根据1995年5月1日实行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用人单位因生产需要,与工作和劳动者协商后可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原因要延长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报酬。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法》对于工资分配确立了两个原则:一是按劳分配原则,即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数量和质量来确定所得工资额。二是同工同酬原则,即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绩的劳动者,应当支付同等的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保障,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资金、津贴、补贴。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的因素有:劳动者本人平均赡养人品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延长工作和夜班。女职工生育享有不少于90天的产假。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保护内容有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从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社会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在失业时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劳动者在1•退休,2•患病、负伤,3•因工伤残或患职业病,4.失业,5•生育时依法享受保险待遇。社会保险项目主要有: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障和生育保险等。劳动争议的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如下争议: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障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及方式,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1•调整;2•仲裁;井偉论到怡霑娶朮賠镇:出林质惟不合務的商晶磊声呐的;迪汁戒谓抱付和瓷轴:杯叶聊就缶扎弐者羽毀啊悶便阳1年诉蛊时娥“蚊樓呃扎0,D撫能时就为i耳』却迪唄使閘2年第七章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特征劳动合同具有一般合同的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协调、意思表示一致、真实、内容合法等特征外,还有独有的特征:即1.主体的特定性(一方是用人单位,一方是具有相应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2.标的的单一性(劳动合同的标的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3.内容的特殊性。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这五个原则。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的,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三年以上固定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下列劳动合同无效: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协议解除;劳动者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三种形式。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是广义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广义劳动合同泛指用人单位与劳动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狭义的劳动合同仅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事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的协议)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适用对象不同,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是人事制度分类管理的产物,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主要为企业经济组织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聘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国有事业单位和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正式工作人员。二是管理内容不同,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是依据国家事业单位人事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进行管理,劳动合同是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进行管理。三是制度内涵不内,劳动合同的管理注重的是调整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结果,强调维护双方特别是弱势一方劳动者的权益;聘用合同的管理,属于国家对公职人员管理的范畴,侧重维护双方权益,注重程序,强调管理的过程。第二篇公民道德建设第一章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一种精神现象,是在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理想信念与信仰有联系也有区别。信仰是理想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并统率和影响着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理想信念受信仰的影响和协调,既支撑着信仰,又归总于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信念。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是无产阶级的唯一科学世界观,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怎样对待人生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人生观与世界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为人生观提供一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贯彻和应用,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而一定的人生观,总是这样那样地表现着一定的世界观。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中,主要有两种人生观:一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二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社会主义的“义”,就是正确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道德准则,“利”则包括公利和私利。社会主义义利观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与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反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子而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务观。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核心、原则与基本要求: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体、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体、有纪律四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有文化是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另外三者是对于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四有中,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文化是条件;纪律是保证。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道德规范的灵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集体主义的特征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体位主义的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要注意以下6点:第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第二,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第三,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第四,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第五,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第六,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使社会成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特定人的权利;监督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道德以及公道德建设道德是调整各种关系的规范体系,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是指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规则,道理。“德”是指“道”的表现,即一个人思想上的道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公民道德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发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加强自我修养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关键,自我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我修养是形成道德品格和塑造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自我修养是实现道德职能、发挥道德社会作用的重要途径。个人道德修养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道德认识是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感是道德修养的感染激励机制;道德意志是道德修养的自律能力;道德行为是道德修养知与行统一的最高表现。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途径与方法:1•学思结合,严于剖析自己;积善成德,努力做到“慎独”;慎独指我们无论是在有人无人的情况下,都要注意克制自己的言行,锻炼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身体力行,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4•积极参加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锤炼优良的道德品质;5•积极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奉献社会是集体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二章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公道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第三章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对“荣”和“辱”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荣辱观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第三篇四川省情省策第一章社会历史概况行政区划:四川省现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181个县,列全国之首,其中有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省会成都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内陆特大开放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现代化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成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几年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人口与民族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8000多万,列全国第四,占西部人口的22.3%,列西部第一。除汉族外有彝、藏、羌、土家、苗、回、满、傣、傈傈、蒙古、壮、白、纳西等55个民族,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民族自治区土地面积30.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历史沿革: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设巴蜀两个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同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音kui)四路,总称四川路,始此有四川之名。,元代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天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四川的南部省界。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划归四川。1997年,四川被发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四川自古有“天府之国”美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考古证明,旧石器时代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很早兴起。■堆文化是蜀人鼎盛时期的代表。公元前237—227年,蜀地水患尤重,战国时期,秦国水利专家、蜀郡守■在原蜀地治理水利的基础上,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将岷江一分为二,右方外江流向南,作泄洪之用,内江引入成都附近县,作东灌溉运输之用,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元荒年”。四川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四川辛亥保路运动,1911年秋,是四川人民反对清王朝对四川铁路权的出卖和帝国主义对四川的抢夺的一次革命,使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首先在四川补冲破,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导和重要一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长征经过四川;抗日大后方;重庆谈判和政治协调会议。历史文化遗产截至2011年2月,四川已有12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578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以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景观;以武侯祠、剑门关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景观;以及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青城山(道教文化)一都江堰(水利工程)、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佛教文化)景观,秦代时期,巴蜀文化得到空前发展,最突出标志是,汉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在成都创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学校“蜀郡郡学”,又称文翁石室,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所连续办学2000多年未曾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四川著名学者郭沫若、王光祈、李一氓、李劼人、蒙文通、魏时珍都出自于该校。四川有8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泸州、自贡、宜宾、乐山、都江堰、阆中、会理县。金饰国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r弟二早自然地理概况2005年8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地理位置东连重庆,南邻滇、黰,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5万平方千米,,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居全国第五。地形地貌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特别明显,西部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国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四川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mm.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西部高原则是全国光土地资源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的主要产区。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恶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湿地资源极其丰富,有河流、湖泊、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享有“大熊猫故乡”的美誉,大熊猫数量占全国的85%以上,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1031种,其中鸟类625种,兽类217种,爬行类92种,两栖类9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白唇鹿等种,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小熊猫、大灵猫等112种。四川森林面积746万公顷,是全国第二大林区。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维管植物居全国第二位,松杉植物种类居全国第一水利资源河流1400多条,省内河流年径流量约3000亿立方米,居全国之冠。四川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之一。全省发现流里温泉354处,地热水钻孔114个,四川属长江水系,大小河流1419条,号称“千水之省”。长江横贯全省,宜宾以上称金沙江,宜宾到湖北宜昌又名川江■江。天然湖泊1000余个,是大的是位于四川盐湖县与云南宁蒗县之间的泸沽湖,面积约48.45平方千米。邛海|位于西昌市东南5千米,面积31平方千米,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矿产资源已找到130种,占全国总数70%,有2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三,其中,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一,钒、钛居国界之冠。、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有九寨沟、黄龙和大熊猫栖息地三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即都江堰一青城山|;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即峨眉山一乐山大佛。第三章经济概况四川经济作物油菜籽、甘蔗、茶叶、柑橘、蚕丝产量居全国前列,银耳、毛笔等享誉全国;林副产品油桐、生漆产量分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发电量、天然气、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丝、原盐、啤酒、彩电等产量均居西部第一第四章基本省策一主、三化、三加强即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四篇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一章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公文的概念和特点:公文即公务文件,是国家机关级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有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格式的文件。特点有:作者的法定性;所谓的作者法定,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义务、任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也就是说,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法定的社会组织才有权制发公文。以领导人的名义发文,在个人名字前面都应冠以机关的名称与职务,代表他所在的机关来发文的。效力的权威性;
本文档为【事业单位综合知识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茉莉花开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8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07-11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