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学生物制品学

药学生物制品学

举报
开通vip

药学生物制品学1、生物制品: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1、生物制品: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2、生物制品学: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

药学生物制品学
1、生物制品: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1、生物制品: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2、生物制品学: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与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3、基因工程:又称DNA的体外重组技术,即重组DNA的实际应用,它是把细胞中的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后引入到适当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4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获得某种有用的活性物质或生物制品的过程。 5发酵过程:也称微生物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生在速度快、生在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简单特殊等特点,在合适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所需产品。 6蛋白质工程: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又称第二代基因工程技术,属亚分子水平的基因工程技术,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蛋白质化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操纵基因内部的一至几个核苷酸来人为定向突变或改造等手段,从而达到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拼接,以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目的。 7抗体工程:又称多克隆抗体,即第一代抗体。它是由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的病原微生物抗原,刺激人或动物机体后,其B淋巴细胞产生多种抗体分子的混合物,分泌人血清中,即成为多克隆抗体。 8生物芯片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生物传感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指各种来源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受体内,以代替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患者正常的造血及免疫功能得以重建。 10基因治疗:将外源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实施防治病的一种新技术和新治疗方法,它能从根本上治愈一些现有的常规治疗方法不能解决的疾病。 11生物传感器:是与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生物控制论、仿生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一起处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区域,它们探索和揭示生命系统中的信息的产生、存在、传输、加工、转换和控制等基本规律。探讨用于人类经济生活的基本方法。 12生化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各种生物传感器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发酵动力学研究、反应过程条件优化、发酵工艺,过程检测与监控,反应规模建立,过程自动化以及产品的提取纯化、包装在内的下游加工工艺等。 13基因工程抗体:是第三代抗体,尤其多种小分子的基因工程抗体,由于其抗原性弱,不易产生人抗鼠抗体,故在试剂中有替代单抗的趋势。 14染色体工程:即分离提取某一染色体或某一段染色体,然后将其转移至另一细胞来分析其遗传效应,或通过染色体的附加系、三倍体、多倍体等进行遗传育种。 15盐析:指将硫酸铵或硫酸钠等中性盐加入到蛋白质溶液中,破坏蛋白质的胶体颗粒在溶液中的稳定因素,而使其沉淀的方法。 16有机溶剂沉淀法: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来沉淀蛋白质,操作方便,分辨率高,但对蛋白质有变性作用,所以必须在低温下进行,且蛋白质沉淀后要立即分离。 17超滤:滤膜孔径为0.001—0.1微米,用于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子浓缩和分级分离。 18微滤:滤膜孔径为0.1—10微米,常用的规格有0.2微米、0.45微米和0.6微米,可用于取出细胞、细胞碎片、包含体等,浓缩蛋白质。 19透析:用于去除蛋白质提取液中的盐类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也可用于蛋白质溶液浓缩,首先将待去盐的蛋白质溶液放于透析袋内,扎进口后置于去离子水或低浓度缓冲溶液中,盐类或小分子物质即可被透析出来,若不断更换袋外透析液则可完全去除盐类或小分子物质,当袋外放吸水剂时,则水伴同小分子物质一起透出袋外,达到浓缩的目的。 20Seveg法:利用蛋白质在氯仿中变性的特点,以正丁醇与氯仿按(4-5):1混合,混合溶液按照1:5加入到多糖提取液中,混合物经剧烈振摇后离心,变性蛋白即可从水层中分出,位于水与氯仿层的界面。 21包含体: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真核生物重组小分子目的蛋白,可占菌体总蛋白的10%--50%,这样的高产量使某些蛋白质在细胞还原性环境中,以不溶性形式产生并聚集形成蛋白质聚合物。 22色谱:一组不同分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介质中分配比不同而相互分离的技术,与固定相作用强的分子通过色谱介质的速度小于作用相对较弱的分子,借此可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23脂肪:又称真脂、中性脂肪及甘油三脂,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并不相同,因此脂肪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取决于脂肪酸。 24血液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将血浆中的有效组分分离出来,并用于治疗,较好地解决了全血不易运输和大量长期储存中的问题。 25血液成分制品:专指用物理的和机械的方法分离出来的血液的一部分,如各种血细胞、血浆等,属于单供者制品,即从单个和血型相同的供者血液中采集的。 26新鲜冷冻血浆:新鲜采集的抗凝全血在4摄氏度条件下离心后分离的血浆。 27普通冷冻血浆:又称冷冻血浆,与新鲜冷冻血浆的区别是来源不同。 28冷沉淀:又称冷沉淀抗血友病因子。 29融化血浆:指在30—37摄氏度中融化后的新鲜冷冻血浆,因故未输注而在1—6摄氏度保存,且存活期在5天以内。 30血浆蛋白制品:从人血浆中分离制备的有明确临床疗效和应用意义的蛋白制品的总称,国际上将这部分制品称为衍生物。 3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剂:通过对献血者血浆的检测筛选,或给志愿献血者注射各种疫苗进行超免疫,获得针对某种抗原具有高效价抗体的血浆,用于分离制备免疫球蛋白制品。这种免疫球蛋白制品对相应的病原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效价,因此成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32补体系统:是由一系列蛋白质分子组成的,是机体的主要防御体系之一,在许多生物学的反应中,如吞噬、调理、趋化和细胞融解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33色谱技术:指用各种组分与固定相亲和力或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实现各种组分的分离。 34人尿:是一种有形的物质,它源于人体的血液,经肾脏细胞的循环与过滤作为排泄排出机体外,其成分包括许多人体未吸收的物质与人体的代谢产物,其中的许多成分是具体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对许多疾病有治疗作用,对人体有保健功能。 35白介素(IL):细胞因子中由白细胞或其他体细胞产生且在白细胞间起调节和介导作用的因子。 36疫苗:传统的定义是指用人工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减毒或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制剂,或者用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制备的生物制剂,用于人工自动免疫,以使人或动物产生免疫力,这些制剂被称为疫苗,即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疫苗的现代定义是致病原的蛋白、多糖或核酸,以单一成分或含有有效成分复杂颗粒的形式,或通过活的减毒致病原或载体,进入机体后能产生灭活、破坏或抑制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37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指利用加热或甲醛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培养的玩转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染性而保持其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 38减毒疫苗:又称弱毒疫苗,是将微生物的自然弱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用这种毒株制备的疫苗就叫减毒疫苗。 39基因工程疫苗:也称遗传工程疫苗,是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40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又称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主要是指将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抗原纯化后制成的疫苗。 41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是指将病毒微生物的免疫原基因,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分离,然后与载体DNA相连接,实现遗传特性的转移与重新组合,再经载体将目的基因带进受体进行正常复制与表达,从而获得增值培养物供制疫苗用,或直接将活载体接种宿主,直接在其体内表达抗原,诱导免疫反应。 42核酸疫苗:或称基因疫苗、基因免疫或核酸疫苗,是将一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原基因,经质粒载体DNA通过肌内注射等途径接种给人或动物,能在动物体细胞中经转录、翻译合成抗原物质,刺激被免疫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核酸免疫有两层含义:一、它是一种核酸分子,即疫苗制剂的主要成分不是基因表达产物或重组微生物,而是基因本身即核酸;二、它能够起到免疫作用。 43遗传重组疫苗:是指使用经遗传重组的方法获得的重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44合成肽疫苗:也称为表位疫苗,是指使用化学方法合成能够诱发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多肽制成的疫苗。 45细菌性疫苗:有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疫苗称为细菌性疫苗。 46活菌疫苗:又称弱疫苗,是采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培育出的弱毒菌株或无毒菌株而制成的疫苗。 47灭活菌苗:是指通常采用自然强毒菌株或标准菌株人工大量培养后,经加热处理或福尔马林、戊二醛、В-内酯等化学处理而制成。所以可见死菌疫苗须加佐剂以提高其免疫效果。 48多糖—蛋白结合苗:将多糖与载体蛋白工价连接,通过载体蛋白提供适当的T细胞表位,由T细胞协助B细胞产生多糖特异性抗体,使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转变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这类菌苗称为多糖-蛋白结合苗。 49广义治疗性疫苗:指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患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生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修饰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生物制品。 50自身免疫病:(AID):是临床常见、治疗困难的一大类疾病,是由于机体识别“自我”的耐受机制在某些情况下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抗原产生过度应答,破坏正常组织结构,从而导致一系列病变。 51多发性硬化症:是由细胞毒T细胞介导的、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慢性进行AID。 52重症肌无力:是由T细胞调节关节失调引起的疾病,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AID,这些抗体通过减少肌肉中的AchR的数量或阻碍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影响突触传递而使骨骼肌变的无力,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发挥病理效应。 5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的、由多种自身抗体介导的AID,其发病涉及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 54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它是将编码靶抗原的目的基因经基因重组技术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再用一定方法免疫动物或人体,使其在宿主体内表达相应的蛋白产物并刺激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55非特异性治疗疫苗:是通过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到协助药物清除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56特异性治疗疫苗:定位于提高诱生针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 57抗体:是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58抗毒素:血清中能特异性中和外毒素的成分。 59溶解:被溶解物质(溶质)分子扩散进入液体内部的过程。 60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61单域抗体:抗体结合抗原主要由V区决定,只含有V区基因片段表达小分子抗体,即只有VH或VL一个功能结构域,也能保持原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这种小分子称为单域抗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仅为完整抗体分子的1/12,故也称为小抗体。 62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双特异性的抗体分子就称为双特异性抗体或双功能抗体。 63血液代用品:是指具有在O2功能、维持血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及扩充容量的人工制剂。 64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盈于心血管系统之中,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到全身。 65循环血液:指在心血管中迅速地循环流动着绝大部分血液。 66氧饱和:在足够的氧分压下100%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称为氧饱和。 67血红蛋白氧含量:指血红蛋白在一定条件实际结合氧量。 6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指血红蛋白氧含量所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 69趋化性:是指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 70吞噬作用:指白细胞按照某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某些物质的周围,把异物包围并吞入细胞内的作用。 71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72凝集原:指在凝集反应中起抗原作用的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 73凝集素:指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发生反应的特异性抗体。 74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75血清:指在不加抗凝剂的情况下,经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76等张溶液:能使悬浮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 77细胞因子:是一组由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或中等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多肽)与糖蛋白。 78天然细胞因子:通过免疫细胞或肿瘤细胞株体外培养,从培养上清液中获取微量的细胞因子制剂。 79重组细胞因子:利用大肠杆菌、酵母菌、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工程细胞大规模生产的细胞因子。 80基因组药物:指利用人类基因序列数据,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高通量基因表达、高通量功能筛选和体内外药效研究开发利用得到新药候选物。 81人类基因重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是一项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课题,最终目的是到2005年得到全部人类基因组序列。 82特制动化药物筛选技术:大规模测试化合物方法采用机器人自动寻找特殊生物的技术 83生化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各种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发酵动力学研究、反应过程条件优化、发酵工艺、过程检测与控制、反应规模建立,过程自动化以及产品的提纯、包装在内的加工工艺。 84下游工程或高效分离纯化系:包括细菌体细胞破碎技术、固液分离、萃取技术,纯化物质,膜分离介质与器件,色谱分离技术与方法,电泳分离技术,生物工程的质量监控与分离等。 85三氯乙酸法:利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的原理,用3%-5%三氯乙酸在低温下搅拌加入到等体积的多糖提取液中,离心弃沉淀即可达到脱蛋白的目的。 86季铵盐沉淀法:酸性多糖在溶液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这样就使碱性表面活性剂长链季铵盐或其碱形成配合物而沉淀,酸性强、分子量大的酸性多糖首先被沉淀。通过控制不同季铵盐浓度便能够分离不同的酸性多糖。 87等电点沉淀法:由于各种氨基酸、肽、蛋白质、酶等均为两性电解质,具有其等电点,在离开PI时,便会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等电点时,化合物嘴稳定,最易沉淀,故人们设计了等电点沉淀法。 88变性沉淀:变性沉淀是根据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理化因子的作用下稳定性不同的原理,而常用于除去提取液中杂蛋白,选择性较强,方法简单,但使用范围较窄。 89、24h内冷冻血浆:全血采集后24h内分离血浆,并用-30度冰箱或速冻冰箱冷冻成冰块。 90血浆蛋白制品:从人血浆中分离植被的有明确临床疗效和应用意义的蛋白制品的总称,国际上将这部分制品称为。 91粘多糖:是一类胞外生物大分子,是动物体内糖蛋白分子中的糖链部分。 92血红素:是动物体内血红蛋白的成色成分,由原卟啉与一个二价铁原子构成的称为铁卟啉的化合物。 93基因缺失活疫苗:应用基因操作技术将病原微生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独立基因序列除去,使之成为无毒或弱毒菌株,但仍保持优良的免疫原性,从而制成的安全有效的疫苗 94遗传重组疫苗:指使用经遗传重组方法获得的重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95合成肽疫苗:也称表位疫苗,是使用化学方法合成能够诱发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多肽制成的疫苗。 96抗独特性抗体疫苗:指使用与特定抗原的免疫原性相近的抗体做抗原的疫苗,是免疫调节网络学说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每一种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的高变区有独特结构称独特性。 97微胶囊疫苗:也称可控疫苗,使用微胶囊技术将特定抗原包裹后制成的疫苗,是一种使用现代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和工艺技术改进现有疫苗的剂型,简化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的新型疫苗 98基因工程菌苗:主要是指用重组DNA技术研制的菌苗。 99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基因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性基因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么免疫制剂称为DNA疫苗,这种免疫成为核酸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 100超变区多肽:抗体结合抗原都要通过CDR来实现,因此CDR是抗体结合抗原的最小结构单位,这种只含有一个CDR多肽的抗体就称为超变区多肽。 101重组细胞因子:利用大肠杆菌、酵母菌、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工程细胞大规模生产的细胞因子。 102贮备血液:是指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等处,流动较慢的血液。 103Hill系数:是指血红蛋白亚基之间结合氧分子的协同作用的指标。 104P50:是指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达50%时,血液中氧分压。 105波尔效应:是指血液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 生物制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结构、功能、制备工艺、开发现状与发展策略等内容。 生物制品学发展史分为3个阶段:经典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细胞工程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融合、核移植、细胞器移植、染色体附加系、多倍体、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缺体、三体等技术。 常有的色谱分离或高效色谱的方法有离子交换色谱、疏水色谱、反向色谱、凝胶过滤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最新发展起来的色谱包括固相金属亲和色谱、超扩散色谱、灌注色谱。 常用的色谱分离或高效色谱的方法有离子交换色谱、疏水色谱、反向色谱、凝胶过滤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最新发展起来的色谱包括固相金属亲和色谱、超扩散色谱、灌注色谱。 广义的遗传工程包括: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是将可以分泌单一抗体的淋巴细胞与可以无限增值的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兼具两种细胞特性的杂交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大量增殖。 重组人α-肿瘤坏死因子(TNF)衍生物3α是一种新的α-肿瘤坏死因子,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将重组人α-肿瘤坏死因子结构的第80位、90位和92位的Ile、Lys和Asn分别置换为Ser、His和Val,得到的重组人α-肿瘤坏死因子衍生物3α体内抗肿瘤提高了1.4倍,但毒性仅为原来药物的1/10。 α-肿瘤坏死因子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因为它对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曾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癌药物。 Crick提出生物学中心法则所体现的遗传信息转移规律,奠定了遗传工程的理论基础,Temin等发现了逆转录酶,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心法则。 11 已知人类基因大约有3-4万左右的基因,其中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基因有5000个,现代科学证实人类所有疾病都能在基因水平上找到原因。 12 在世界范围内,用途最广的生物制品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基因工程疫苗、各类抗体、激素、诊治试剂盒和细胞因子。 13 具有工程乙肝疫苗在两种表达系统中获得成功,一种是酵母系统。另一种是哺乳动物细胞系统。 14细胞因子是人类或动物的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因子,它们是可溶性物质,是一组不均一的蛋白质分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15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细胞因子中的一大类,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糖蛋白,其相对分子量大约为34000-38000。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能促进红细胞系列的增值、分化和成熟。 16白细胞介素是淋巴因子家族的一类,分别有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他多种细胞产生,它能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使之增值分化,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体免疫力。 17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使用药物动员剂促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释放到外周血,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循环血中收集造血干细胞。 18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胎儿脐带血中含有大量具有增值活力的造血干细胞,且免疫原性不成熟,在同胞兄妹中人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完全相合者也能植活,不过无关供着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仍需要进行HLA配型。 19 目前采用基于治疗的疾病有3类:致死性遗传病;用传统方法很难根治的癌症;艾滋病、心脏病。 20 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实施防治疾病的一种新技术和新治疗方法,它能从根本上治疗一些现有常规治疗不能解决的疾病。 21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是如何将有用的基因引入到靶组织中,并使之在合适的地方以及合适的时间表达适量的活性肽或蛋白质。 22 单抗最主要的特点是专一性和单克隆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单一的、特异的、均质的抗体。 23 基因工程抗体是第三代抗体,尤其多种小分子的基因工程抗体,由于其抗原性弱,不易产生人抗鼠抗体,故在试剂中有替代单抗的趋势。 24试剂盒: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研发了多种针对传染病、肿瘤病、免疫病、心脑血管病等普通病类的诊断试剂盒和生物导弹类治疗试剂盒。 25机械搅拌式发酵罐的结构包括筒体、搅拌装置、换热装置、挡板、消泡装置、电动机与变速装置、空气分散装置,在壳体适当位置设有溶氧电极、二氧化碳电极、热电偶、压力表等检测装置,排气、取样、放料和接种口,酸、碱管道接口和补料口等部件。 26 鼓泡反应器是以气体分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涉及气液界面的反应器。 27 气升式反应器是在鼓泡式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气体为动力,靠导流装置的引导,形成气液混合物的总体有序循环。它的结构简单,不需要搅拌,因此造价较低,易于清洗、维修,不易染菌,能耗低装置系数可达80%-90%。 28 固定床和流化床反应器主要用于固定化酶反应、固定化细胞反应和固态发酵。 29 固定化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重复利用生物催化剂,便于将生物催化剂与反应产物分离,通过固定化酶技术可以将酶截留在反应器内以便连续进行酶反应。有些酶固定化后化学和物理性质发生到较高的细胞密度。 30 各种反应器的应用原则一般是:进行悬浮培养,可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及陶质矩式通道蜂窝状生物反应器;进行包埋培养,可用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31 与生物反应器相连的生物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消泡传感器、罐压传感器、溶氧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氧流量传感器、二氧化碳流量传感器、氮气流量传感器、尾气分析传感器、氨基酸传感器、总氮传感器等。 32 原位传感器:即传感器安装在发酵罐内,直接接触发酵液,可给出连续的响应信号,显示于计算机屏幕上。 33 在线传感器:传感器与自动取样系统相继对变量连续自动测定。 34 离线传感器:传感器不安装在发酵罐内,由人工取样系统进行手动或自动检测,再将测得数据通过人机对话输入计算机。 35 膜过滤法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 36旋流分离技术关键部分是选分离器,简称旋流器,旋流器可用于液液、固液、气液、固气、液气以及固固等非均相混合物澄清、增浓或脱水、分级、洗涤等分离过程,甚至还可集强化、传热、传质和分离于一身。 37 色谱包括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反相色谱、疏水色谱、亲和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色质连用分离技术。 38 电泳技术包括垂直板电泳、平板电泳、连续凝胶电泳、等电点聚焦电泳、双相电泳、连续流动电泳、无载体连续流动电泳、脉冲电泳、毛细管电泳。 39生物能源的研究集中在3个方面:由生物秸秆、作物纤维、废弃木材及其生物酶降解产物制造酒精;用油料作物生产生物柴油;利用多种微生物进行生物制氢的研究。 40 我国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发展策略:各国建立战略联盟以增加竞争力,是国外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策略;向中小生物技术公司投资、收购、兼并等国际战略;联合研发等国际化战略。 41 原料保存方法:冷冻法、有机溶剂脱水法、防腐剂保鲜法。 42 提取保护措施:采用缓冲系统,可以防止提取过程中某些酸碱基团的解离导致溶液的PH的大幅度变化,使某些物质失活,或因PH值变化影响提取效果;添加保护剂;抑制水解酶的作用;其他保护措施。 43分离纯化过程:分离纯化一般不应超过4-5步骤,包括细胞破碎、固液分离、浓缩与初步纯化直接得到纯品以及成品加工。 44离子交换色谱分辨力强,分离量大,尤其对于PI值处于极端位置(PI小于5或PI大于8)的生物制品分离应首先此法。 45脂肪酸一般由4-24个碳原子组成,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3类。 46 人源性生物制品的特点:一效价高、疗效可靠;二安全性好、不易产生副反应;三稳定性好;四资源有限,研究意义重大。 47人源性生物制品的种类:血液制品、尿液制品、胎盘制品、人体液细胞中的活性物质。 48血液成分制品包括:红细胞制剂、白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和血浆制剂。 49血液制品的安全性:1可经血液制品传播的病毒2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 50 人尿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有尿素、氯化钠、钾、磷酸、硫酸、尿酸、肌酐、氨、马尿酸及微量的酚、草酸、尿蓝母、钙、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叶酸、尿激酶及多种激素。 51 胎盘能产生多种蛋白、激素、调节肽、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 52 尿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从健康男性尿液中可制备尿激酶、激肽释放酶、尿抑胃素、蛋白酶抑制剂、睡眠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SF);从妊娠妇女与绝经妇女尿液中可制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3 人体来源的白蛋白有两种,一种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制得的人血清白蛋白,另一种是从健康产妇胎盘中分离制得的胎盘白蛋白。 54 动物源性生物制品按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血液制品、组织和器官来源的生物制品、腺体来源的生物制品、乳源生物制品及禽蛋来源的生物制品等。 55 动物源性生物制品按其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成分可分为动物蛋白质与多肽类制品、酶与辅酶类制品、核酸类制品、糖类制品、脂类制品等。 56酶的化学本质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基于其功能不同于其他蛋白质,故单独列为一类。酶是很好的治疗药物,只要极少量就能在生理PH及体温下迅速产生巨大的、非常专一的效应。 57 核酸类制品主要有核苷酸、核苷、碱基及其衍生物。 58 动物来源的脂类药物主要包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磷脂类、胆酸类、卟啉及其衍生物等。 59 胰蛋白酶是从牛、羊、猪胰脏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 60 胰蛋白酶易溶于水,不溶于氯仿、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61 胰酶是从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胰腺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混合酶制剂,主要成分为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还有羧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酶和核糖核酸酶。 62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在动物体内具有促进葡萄糖氧化及肝糖元合成的生理功能,注射胰岛素后能使体内血糖降低,肝糖元增加。 63 胰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A链和B链两条肽链。A链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B链含有30个氨基酸残基,两链之间由两个二巯基相连,A链还有一个链内二巯基。 64 胸腺肽是从冷冻的小牛胸腺中经提取、部分热变性、超滤等工艺过程制备的一种具有提高活力的混合肽类药物制剂。 65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代谢后的还原产物,是一个直链的四吡咯化合物,属于二烯胆素类。 66肝素是一种含硫酸脂的粘多糖,属于不均一的多糖分子,由动物结缔组织的肥大细胞产生,它广泛分布于动物的各种器官与组织中。 67 溶菌酶又称包庇脂酶,全称为1,4-β-N-溶菌酶,是由129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球蛋白。 68天花已在全球绝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疫苗消灭的传染病。 69 1796年5月14日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 琴纳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疫苗接种试验。 70 传统疫苗的研制和生产主要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或在不同寄主动物上传代是致病微生物毒性减弱,或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其灭活来完成,称为第一代疫苗。 70国内将细菌制作的生物制品的人工主动免疫生物制品称为菌苗,将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狭义的疫苗,现在国际上一般将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素统称为疫苗。 71 建立与DNA重组技术基础上的基因工程疫苗,也称遗传工程疫苗,被称为第二代疫苗。 72 灭活疫苗中含有的病毒颗粒或菌体及寄生虫经过灭活处理后,其感染性已被灭活剂所灭活,而其抗原性仍然保留。灭活疫苗一般只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外膜蛋白的循环性抗体IgM和IgG,,表现一定程度的保护力。 73 灭活疫苗具有制造工艺简单、免疫原性的稳定性高易于制备多价疫苗等优点。 74制备减毒活疫苗首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减毒疫苗菌、毒株,其减毒标准应达到足以产生模拟自然发生的隐形感染、引起免疫应答的满意水平,但不诱生临床症状。 75 体外减毒及体外连续传代减毒,在异源宿主中连续传代,在单一宿主中反复连续传代。 76 冷适应筛选将病毒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连续或逐步传代,以诱导产生减毒的包含病毒基因组多出突变或损害的冷变异株。 77活疫苗可采取局部使用的免疫途径。 78活疫苗在临床上可以为宿主提供长期的保护效果,通常是以模拟微生物自然感染状态来刺激免疫应答。活疫苗是以减毒形式存在的病原体,减毒一般是以生物学或其他技术降低或消除病原体的致病性,并保存了有效的感染性,既可刺激体液免疫,也可刺激产生细胞免疫。 79亚单位免疫仅有几种表面蛋白,因而能消除病毒的许多无关抗原决定簇和粗制或半提纯的病毒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 80 用基因工程表达的抗原的优点:产量的、纯度高、免疫原性好、安全性高。 81 亚单位是利用单一蛋白质抗原分子来诱导免疫反应的。 82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多为载体疫苗,重组体用量少,抗原不需纯化,载体本身可发挥佐剂效应,增强免疫效果。 83 “复制型”载体,即重组微生物用于机体后,只保留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功能,因此能有效产生保护性抗原,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不能产生感染性的后代,这类载体具有高度安全性,并可能用作再次免疫。 84 核酸疫苗能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一类和二类抗原的途径提供给动物免疫系统而激起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故具有亚单位或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又具有活疫苗的免疫全面的优点,核酸疫苗又称第三代疫苗。 85 基因疫苗导入动物体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注射、粒子轰击(基因枪)技术和口服、鼻内滴注等。 86 合成肽疫苗优点:纯度和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长期在常温下保存。 87 合成肽疫苗缺点:其抗原性单一,免疫原性弱,合成肽疫苗的直链结构缺乏天然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合成肽的半衰期。 88 理想的疫苗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高度有效,绝对安全,产生免疫快,适用于人群,方便贮存和运输,价格合理。 89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传统疫苗不同方面:需要明确在保护性免疫过程中的特定抗原,需要特定的载体与表达系统。 90 保护性抗原成分的选择是疫苗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有效的抗原应能模拟诱生有效保护性抗体的应答的抗原决定簇,为病原体蛋白中具有免疫优势的抗原决定簇;对人体是绝对安全的;对某一病毒是特异的。 91基因工程中用作宿主的原核表达系统包括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真核表达系统主要有哺乳动物细胞、酵母细胞和昆虫细胞。 92 非致病的细菌或非致病的病毒均可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疫苗的载体,在基因工程载体疫苗设计中,载体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93 与病毒载体相比较,细菌载体操作更为简便,更易于实现多抗原的运输,其缺点是所表达的抗原具有原核系统产物的特点,不经过真核细胞的糖基化等翻译后加过程,免疫原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94 基因缺失活疫苗设计的关键是选择要删除的靶基因。 95 对于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的要求是:DNA重组后的产物无致病性、无毒性,也没有因基因工程操作引起的有害因素,或潜在的危险性。 96 基因工程疫苗的有效性是要保证DNA重组后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97 基因工程疫苗有效的检验方法有:可用于特异抗体的结合能力的体外试验;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能抵抗攻击的免疫保护力等体内方法。 98 基因工程疫苗的载体要求详细说明用于研制基因工程疫苗的载体来源及各部分的功能。 99 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HIV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感染HIV的人数也日益增多。 1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分类上归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亚属,已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有HIV-1和HIV-2两种。 101 HIV是一种直径为100cm的球形病毒,由类脂胞膜和正二十面体的核衣壳组成。 102 HIV病毒有病毒核酸、病毒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组成。 103 霍乱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急性腹泻病之一,其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且危害严重,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霍乱是由革兰阴性霍乱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104 口服疫苗的主要缺点是需要间隔1-2周接种2剂或3剂。 105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始终居24种法定传染病前2位,主要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其致病特点是定居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且能迅速溶解吞噬胞膜进入胞浆,临床表现为发热、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甚至引起神经症状和血尿综合症。 106 痢疾疫苗开发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减毒活疫苗,一个是化学组分苗。 107 肠毒素大肠杆菌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婴幼儿和旅游者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主要表面定居因子抗原和耐热肠毒素与不耐热肠毒素共同作用导致腹泻,是ETEC疫苗的重要成分。 108 大肠杆菌O157:H1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病原菌。致病特点是通过特殊粘附分子粘附靶器官,产生类似核毒素和肠溶血素等,症状表现为出血性腹泻,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9 伤寒是一种极性全身性感染,感染网状内皮细胞系统、肠道淋巴组织及胆囊,病原是伤寒沙门菌,临床表现为长期发高热、胃肠炎、败血症等。 110 伤寒杆菌Ty21a减毒活疫苗能被很好的耐受。该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包括脊髓灰质炎、霍乱和黄热病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联合疫苗同时接种。 111 结核病是一种流传广,危害大的传染病,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多重耐药性菌株的流行,以及MTB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双重感染,导致TB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112 亚单位疫苗可选择性地集中针对免疫保护效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抗原蛋白,避免了无关蛋白的免疫应答,这一方面由于卡介疫苗,但是亚单位疫苗需要加入佐剂,这一点在应用时不易接受。 113 流感嗜血杆菌为革兰阴性的有荚膜短小杆菌,可引起人类多种传染性疾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是脑膜炎,其次是肺炎。根据其主要的毒力因子、荚膜的有无,可将其分为两大类,有荚膜型和无荚膜型。 114 DNA疫苗是用编码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NA直接于体内接种后,被细胞摄取并转录翻译,表达相应抗原,通过不同途径诱导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15 与裸DNA释放相比,用细菌释放DNA优点如下:增加靶向性;增加免疫原性;增加免疫途径。 116目前大约1/4世界人口受到五大寄生虫感染:疟疾、血吸虫、利士曼原虫、丝虫、锥虫。 117 疟疾是流行范围最广的寄生虫病,人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它是热带寄生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118 疟疾是通过按蚊虫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其病原体为疟原虫。 119 疟原虫子孢子通过叮咬进入人体,经在肝脏发育繁殖引起的肝、脾及肾脏等器官的损害。 120 疟原虫属于孢子虫纲、血孢子目、疟原虫属,是由按蚊虫传播的脊椎动物寄生虫。 121 根据疟原虫在人体的生活史,疟疾疫苗可分为3种:即抗红前期原虫疫苗、抗红内期原虫疫苗和传播阻断疫苗。 122 在疟原虫的生活史中,唯有红内期原虫能使人体致病乃至死亡,人们期望的红内期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有效的疫苗,这种疫苗能产生比天然感染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另一种是有一定程度免疫保护力的疫苗,能使原虫血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123 传播阻断疫苗通过阻断疟原虫在蚊体内的有性生殖达到阻断疟疾传播的目的。 124 基因疫苗一般由病原体抗原编码基因和以真核细胞作为表达载体的质粒构成。抗原编码基因可以是完整的一组基因或单个基因的cDNA,也可以是编码抗原决定簇的一段核酸系列。 125 孢子体表面蛋白2(ssP2)是一种含有826个氨基酸残基的保护性免疫靶抗原,孢子体表面和红外期正在生长的虫体膜上具有这种抗原,用于制备孢子体表面蛋白2基因疫苗。 126 环孢子蛋白含有391个氨基酸残基,孢子表面、虫体原生质膜和正在生长的红内虫体的空泡膜上都有广泛的分布。 127 疟原虫蛋白17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的蛋白质,存在于疟原虫感染过的肝细胞空泡和红细胞膜上,能被NYLS3单克隆抗体识别。 128 治疗性疫苗发展的基础:微生物的持续性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免疫学理论的发展。 129 根据治疗性疫苗作用机制可分为治疗性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 130 根据治疗性免疫疫苗针对疾病总类的不同,可分为细菌型治疗性疫苗、病毒型治疗性疫苗、肿瘤型治疗疫苗、自身免疫病治疗性疫苗。 131 根据治疗性疫苗所用免疫原的种类可分为核酸型治疗疫苗、重组蛋白型治疗疫苗、天然蛋白型治疗疫苗、免疫复合物型治疗疫苗、嵌合型治疗疫苗。 132 细菌性感染因由抗生素等治疗,可以控制,故治疗性疫苗仅限于少数几种慢性感染,如结核病、麻风病及不氏病等。 133 病毒性疫苗中研究最多的是生殖道单纯孢疹病毒治疗性疫苗、慢性乙肝治疗性疫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治疗性疫苗。 134 单纯疱疹治疗性疫苗按血清学分为两型,一型主要引起皮肤、粘膜感染,二型主要引起生殖器、肝门感染。 135 艾滋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而且死率极高,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是在首次发现艾滋病例2年后才分离成功。 13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进行性免疫缺陷,最终可发生致死的严重后果。虽然在感染过程中机体可产生中和抗体、病毒受体阻断抗体、自然杀伤细胞、特异性杀伤细胞等,HIV仍可在免疫系统中造成进行性损伤而导致死亡。 137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DNA病毒,感染人及动物的皮肤或粘膜上皮细胞。 138 人类乳头状瘤细胞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139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肿瘤是机体中的正常细胞在各种外部致病因素和内部遗传因素长期共同影响和作用下,发生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所形成的物质。 140 以细胞为组成的疫苗是肿瘤治疗性疫苗设计的热点,主要有肿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免疫,肿瘤细胞中包含着光谱的肿瘤抗原,但缺乏协同刺激分子以有效识别和激活免疫细胞。 141 免疫球蛋白不一定是抗体,但抗体一定是免疫球蛋白。 142 抗体不同功能归因于其分子的不同结构域,对恒定区,由于轻链恒定区没有特定效应,所以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功能由其重链结构不同而异。对可变区,需要考虑两个V区结构,因它们的基本功能是结合抗原,此为超可变区也可以与V区结合。 143 制备单克隆抗体包括细胞融合前准备、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抗体的检测、杂交瘤细胞的克隆抗体。 144 免疫细胞的制备一般要经过初次免疫、第二次免疫、加强免疫,然后选择合适的免疫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进行细胞融合杂交,获得高质量的McAb。 145 加饲养细胞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分泌一些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生长和繁殖,同时还可以吞噬一些衰老的细胞和微生物。 146 电融合的基本原理是对融合室施加一定的正弦交变电场,当细胞位于电融合室电解质溶液中时,由于在融合室正负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使电解质溶液中的细胞在电场中沿电场力线排成串状,即所谓珠串状态;紧密排列形成串的细胞如果进一步在瞬时作用下施加高幅脉冲电场,当电场压力超过细胞膜局部区域的脂双层有序排列的弹性作用时,则该区域膜结构紊乱,许多膜微孔、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与邻近细胞紧密接触部位的微孔就有物质的交流,形成膜桥和质桥,继发产生细胞融合。 147 细胞融合的选择培养基中含有三种关键成分:次黄嘌呤、甲胺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取三者的字头为HAT培养基。 148 检测抗体的方法应根据抗原的性质、抗体的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筛选方法,以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方法为原则。 149 抗体检测常用的方法有ELISA用于可溶性抗原、细胞和病毒等McAb的检测;RIA用于可溶性抗原、细胞McAb的检测;FACS(荧光激活细胞分类仪)用于细胞表面抗原McAb的检测;IFA用于细胞和病毒McAb的检测。 150 抗体人源化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保持或提高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大大降低或消除抗体的免疫原性。 151 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可以将Ig的重链分为五类,以希腊字母表示,即IgG、IgA、IgM、IgD和IgE。 152 融合剂能使细胞融合的任何生物或化学试剂都称为融合剂。 15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有的血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其中血小板不是完整的细胞,而是细胞碎片。 154 血液的相对密度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浓度。 155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在组织中则有不同程度的变形。 156 白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大类。 157 粒细胞根据胞浆颗粒的嗜色性质不同又分为中型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158 在红细胞的25个血型系统中,较重要的是ABO、Rh、MNS、Lutheran、Kell、Lewis、 Duffy及Kidd等血型系统。 159人血液代用品的主要适应症包括出血性休克/创伤治疗;败血症休克;手术期的血液稀释;局部缺血组织的灌流;肿瘤治疗。 160 细胞因子作用与特异性的靶细胞表面受体,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和第二信使介导,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出血、骨发生、免疫过程、创伤愈合、炎症反应等。 161 1957年Isaacs等人发现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一种因子,可抵抗病毒感染,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这是发现的第一个细胞因子。 162干扰素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是由于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糖蛋白。 163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光谱抗病毒、抗肿瘤的蛋白质,除此之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引起发热等作用。 164 干扰素(IFN)根据其来源和结构,可将IFN分为IFN-α、IFN-β、IFN-γ。 165 目前已批准生产的干扰素品种有IFN-α1b、IFN-α2a、IFN-α2a、IFN-γ四种。 166 IFN-α1b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干扰素,临床它对慢性活动肝炎、白血病、尖锐湿疹、带状疱疹等疗效明显。 167 集落刺激因子为一类刺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向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分化,并使其发育成熟粒细胞、巨噬细胞的体液性造血因子,其化学本质是一组能控制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某些造血细胞繁殖和分化的糖蛋白。 168 根据作用使用范围,集落刺激因子可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多重集落刺激因子。 169促进红细胞生成素(EPO)是1977年从人尿中纯化获得,可由肝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分子量为30-39Kda,它可促进血液中红细胞增殖,大大地提高了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170 白细胞介素是一类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一种调节蛋白,可用于癌症等治疗,刺激机体免疫力。主要作用是促使T细胞和B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强NK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的杀伤活性;刺激造血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诱导抗体产生;促进血小板的生产等。 171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除此之外还能引起发热和炎症反应,进行性消瘦,因而又称恶液质素。 172 肿瘤坏死因子根据其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两种即TNF-α和TNF-β。 173 趋化因子是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它们多为小于或等于100个氨基酸的小分子多肽。 174 生长因子是机体不同组织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细胞因子,可以特异地与细胞表面的专一受体结合而发生作用。在细胞培养中之所有加入牛血清是因为血清中含有多种的生长因子的缘故。 175 表皮生长因子是多种生物学功能,对多种细胞增殖有刺激作用,其受体为跨膜蛋白,两者结合后引起后者变构使受体C末端的3个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随后激活酪氨酸激酶,通过信号传递诱导原癌基因的表达。 17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恶性肿瘤进展的关键因子之一,与其受体的作用是促进新血管新生及肿瘤进展。 177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经典的神经营养因子,其在周围神经系统参与交感神经元、神经脊起源的感觉神经元的发育、存活,其维持及损伤修复作用。 178 多重集落刺激因子(IL-3)的受体分子质量为140Kda,属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成员,而且具有该家族的2个结构域,IL-3胞浆区是酪氨酸激酶的底物。 生物制品大题 1.代谢工程(途径工程)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⑴生物合成相关的代谢调控和代谢网络理论⑵代谢流的定量分析⑶代谢网络的重新设计⑷中心代谢作用机理与相关代谢分析⑸基因操作 2.经典生物技术阶段特点及代表:8000-20世纪30年代属于经典生物技术阶段⑴特点①人们在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各种生物资源(微生物,动植物等),将之生产为各种产品为人类服务,人们还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掌握了一些古老的生物技术,如酿酒,制醋,发明等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人们对生物的认识逐渐深化,如1676年发命令显微镜,才能真正感受到了微生物的存在,后来渐渐从“感性-理性-感性”即“实践-理论-实践“认识了许多的生理变化过程,指导了生物技术实践发展③19世纪中叶,在实践探索中建立纯培养技术,逐渐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生物产品,(如疫苗,酒精,乳酸,丙酮,柠檬酸,淀粉酶等),但尚未形成生物制品学。⑵代表①8000-5000年前就出现了酿酒,制醋,泡菜等酿造技术②1957年利用实践方法证明了酒精发酵是活酵母的作用③免疫研究机制的启动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陆续出现了许多产品的工业发酵,开创了工业微生物的新世纪,生产出的新产品有乳酸,酒精,柠檬酸,丙酮,丁醇,淀粉酶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特点与代表⑴特点①生物制品的类型多了,除初级代谢产物如蛋白质,有机酸,酶制剂,多糖等外,还有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嘌呤,生物碱等,生物转化产品如甾体化合物等转化物,酶反应产品②生物技术要求高③生产设备技术规模巨大④技术发展速度快,以发酵工业中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所需的关键物质-酶种为例,其活力与性能均得到了惊人的提高⑤由于生命科学与化工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生物学家和化工学者的联合开发研究发酵过程,一个新兴学科-生化工程诞生了,并得到了迅速发展。⑵代表①1929年英国伦敦圣玛丽亚学院细菌学博士,讲师A发现了青霉菌可生产青霉素,1940年剩余澳大利亚的英国牛津大学F,C等提纯了青霉素,又临床证明了其卓越的抗感染且低毒的疗效,明显优与当时的磺胺类药物②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红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的相继问世,兴起了抗生素工业③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多种氨基酸发酵工业④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多种酶制剂与维生素,淄体激素等工业制品⑤许多固体发酵法改为深层发酵培养法,即表面培养法生产产品改为沉没培养法⑥出现了更多品种的人,畜疫苗,多克隆抗体与抗血清的广泛应用 4.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特点:1953年至今属于现代生物技术阶段,它有可分为三个阶段: 代谢控制发酵阶段(1953-20世纪60年代),开拓发酵原料时期(20世纪60-70年代),基因工程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⑴特点①由于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的融合,使得生命科学进入了分子生物时代,DNA分子结构的揭秘,及其功能的研究,带动了基因工程的技术的诞生②由于产生了基因工程技术,许多新的生物制品不断出现③许多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带动了一批新一代的生物工程产品,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出现,后来的基因工程抗体,细胞工程中的细胞培养技术,酶固定化技术,现代生物反应工程,蛋白工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 5.生物制品的分类:①按来源分为:人源生物制品,动物生物制品,植物生物制品和微生物生物制品。②按使用对象
本文档为【药学生物制品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83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16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