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乌昌战略策划(终稿)

乌昌战略策划(终稿)

举报
开通vip

乌昌战略策划(终稿)乌昌战略策划大纲 乌昌党委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 王志纲工作室 2009年2月 提 要 随着中亚区域合作进程加速,特别是十七大提出“提升沿边开放”,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之后,乌昌地区迎来了最为关键的战略机遇期。 新时期乌昌的发展必须勇于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跳出乌昌,站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提升沿边开放、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乌昌,完善发展思路;重新定位乌昌,完善发展格局;重新规划乌昌,拓展城市空间;拉开对外开放、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框架。 基于以上战略判断,我们建议:乌昌地区应定位...

乌昌战略策划(终稿)
乌昌战略策划大纲 乌昌党委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 王志纲工作室 2009年2月 提 要 随着中亚区域合作进程加速,特别是十七大提出“提升沿边开放”,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之后,乌昌地区迎来了最为关键的战略机遇期。 新时期乌昌的发展必须勇于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跳出乌昌,站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提升沿边开放、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乌昌,完善发展思路;重新定位乌昌,完善发展格局;重新规划乌昌,拓展城市空间;拉开对外开放、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框架。 基于以上战略判断,我们建议:乌昌地区应定位为“中亚枢纽,西域明珠”,整合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外促内、东西联动,构建乌昌一体化新格局,搭建中国-中亚多国全面合作的新框架。率先启动并推进“乌昌核心都市圈”的建设,打通跨国联运大通道,提升中心城,建设卫星城,优化城镇体系,构建枢纽城市,树立“西域明珠”城市品牌,大力推进城市营销,最终使乌昌成为提升新疆能级、深化西部开发、承接向西开放,促进中亚合作的战略支点,成为新疆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成为国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成为中亚经济圈的国际性区域中心,从而闯出一条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新路来。 目 录 TOC \o "1-2" \h \z \u 课题界定 4 第一部分 大势乌昌 5 一、乌昌:中国向西开放、参与中亚经济合作的先锋区 5 二、乌昌: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7 三、聚焦乌昌 9 第二部分 战略乌昌 14 一、战略思路 14 二、产业发展战略 16 三、空间发展战略 19 第三部分 突破乌昌 22 一、中亚枢纽计划 22 二、西域明珠计划 39 三、城市营销计划 46 致 谢 51 课题界定 乌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首先要界定其重点研究范畴。本策划报告以“乌昌核心区”为重点研究范畴。 从区域经济的研究角度来看,可划分为“三个乌昌”:第一个乌昌是“乌昌经济区”: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石河子市,以及吐鲁番地区的部分区域;第二个乌昌是“乌昌行政区”,即乌昌地区:包括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州的行政区范围;第三个乌昌是“乌昌核心区”,即乌昌大都市区:由乌鲁木齐市区以及昌吉、阜康、五家渠等中心城市构成的大都市区。 对比“三个乌昌”可知,乌昌经济区和乌昌行政区面积相当于内陆一个省的范畴,而乌昌核心区的面积就已经相当于一个大北京或者两个大上海,这是非常大的城市空间尺度。同时,乌昌核心区是乌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龙头,也是乌昌战略的关键区域,因此本策划将重点着眼于“乌昌核心区”的研究。 表:“三个乌昌”的对比 面积 主要城镇构成 类比 乌昌经济区 约14.6万平方公里 大乌鲁木齐都市圈: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石河子以及吐鲁番的部分地区 相当于辽宁省的面积 乌昌行政区 约10.6万平方公里 四市五县:乌鲁木齐、昌吉、阜康、五家渠、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呼图壁、玛纳斯 相当于江苏省的面积 乌昌核心区 约1.5万平方公里 乌鲁木齐都市区:乌鲁木齐、昌吉、阜康、五家渠 相当于北京市全市的面积 第一部分 大势乌昌 一、乌昌:中国向西开放、参与中亚经济合作的先锋区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地理上相接近的国家所组成的日益增多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显示出强有力的经济活力。目前,世界上已有130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的55%-60%是在各类区域经济组织内进行的,自由贸易区正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突出形式。世界上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达数十个,甚至出现了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正突破政治、军事与经济障碍,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中亚各国都有着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正凭借着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近、产业互补的合作潜力和合作空间,开展新一轮的跨国投资合作。 中亚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和谐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投入,中国广阔的市场容量和强大的生产力是推动中亚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与中亚的合作也为中国西部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因此,双方存有共赢的基础,这无疑让中国有更多的机会介入中亚发展的利益链。中国与中亚在经济合作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尤其在能源资源、基础建设、信息通讯、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领域。 【链接】中国推动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亚-里海地区石油储量多达328亿吨,天然气18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8%和5%,被称为世界“21世纪的能源基地”,也因此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舞台,美国、欧盟、日韩等经济体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比重都在逐年增强。中亚地区凭借能源优势迅速崛起,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逐年扩大,各国经济增长迅速,据亚洲开发银行(ADB)发表报告预测,2007年-2008年度中亚地区的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2007年增长10.3%,2008年增长9.4%。 中亚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和谐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投入,中国与中亚密切的地缘关系、广阔的市场容量、强大的生产力是推动中亚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与中亚各国的合作也对中国西部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国在推动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有着诸多优势,一、地缘大国优势。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能主动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唯一地区是中亚。作为该地区最大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中国与中亚各国均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为推动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其他主要国家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均保持着友好关系,为推动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获得广泛支持的可能性。二、资源产业互补优势。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五国已经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关系,是俄罗斯以及中亚五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发展,将为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带来更多的市场和商机。三、经济通道优势。中国能为中亚各国提供任何其他邻国均无法提供的战略机遇,即与世界最活跃的经济体——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圈的融合。同时随着第二欧亚大陆桥、空中丝绸之路以及跨境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都极大的促进中亚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四、合作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保障优势。上海合作组织开始从一个政治组织,演变成一个兼区域政治、地区安全及经贸交往于一体的国际组织,从以政治安全为主,进入到以经济合作为先导的战略转折期。在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不断扩大,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哈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已经迈出了成功一步。 乌昌地区正在成为中国向西开放,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先锋地区。十七大提出“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将沿边开放、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沿边开放呈现“三足鼎立”格局:面向东南亚,以南宁-昆明为支点;面向东北亚,以牡丹江-图们江为支点;面向中亚,以乌鲁木齐-昌吉为支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东北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正在积极谋划之中;而以乌鲁木齐-昌吉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区战略还亟待破题。我们认为,新疆自治区不应成为国家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旁观者,而应审时度势,主动走到前台,以乌昌为支点,及时实施向西开放和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西部陆上开放和东部沿海开放并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图:乌昌是中国沿边开放“三足鼎立”格局中的一极 二、乌昌: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新疆在中国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新疆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关键。 【链接】32号文件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新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新疆的定位: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新疆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较高水平;到2020年,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新疆在远西部地带开发中首当其冲。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对近西部地区和远西部地区分别制定和实施有差别的具体战略,确定了不同的经济布局重点和空间开发模式(西部地域广阔,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西部地带大体上以东经100度为界,以东为“近西部”,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中部地带;以西为“远西部”,那里则地广人稀,大部地区属于高山、荒漠和干旱草原,经济比较落后。在行政上包括青海、新疆、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地区、四川西部,如下图)。在第一阶段国家把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投入重点置于近西部地区。在第二阶段国家加强了对“远西部地区”的支持和投入,统筹“远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新疆责无旁贷,首当其冲。 图:中国的区域战略 图:中国的城市群分布图 新疆已经迎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站在了跨越式发展的拐点上,新疆将成为我国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统筹“远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的主要承接地,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任何一个区域战略必然落实到城市和城市群战略,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同样需要一个城市群作为引领和带动的核心增长极。正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之于我国的沿海开放战略,大武汉、长株潭之于我国的中部崛起战略,成渝之于近西部地带的开发,乌昌城市群将承担起我国统筹远西部地带的开发,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的重任。 【链接】乌昌地区最新进展。一、城市化水平:区域内共有4市5县127个乡(镇)团场,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占全疆的6.47%,人口371万人,占全疆的18.11%,城市化水平达到66.3%。二、经济发展水平:2008年预计乌昌地区生产总值1385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150亿元,增长3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增长23.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12000元和6200元。三、工业项目落定情况。2008年,乌昌新型工业化全面推进,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等新兴园区集群崛起,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并取得进展。2008年9月,在第十七届乌洽会乌昌交易团项目签约仪式上,乌昌交易团签约60个合作项目及贸易合同,签约总金额达190.97亿元。 图:乌昌城市群在乌昌地区的位置 乌昌兴,则新疆兴。乌昌地区是新疆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和交通中心,乌昌地区是新疆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乌昌地区以全疆十五分之一的面积,承载着全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疆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城市化水平达到66.3%。乌昌地区具备区位、资源、经济、文化、人才和环境等复合优势,是新疆乃至中亚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乌昌地区将成为振兴新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先导区,成为带动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聚焦乌昌 (一)发展阶段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乌昌地区是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从乌昌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镇空间发展等指标来看,目前乌昌地区正实现从“新疆的乌昌”到“中国的乌昌”乃至“世界的乌昌”的战略转型,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准确把脉区情,认清自身的比较优势与主要问题,关乎乌昌、新疆甚至整个中国的发展命运。 我们认为,乌昌地区的发展将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行政经济到区域经济”、“从内向自我经济循环到参与全球经济循环”的三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2004年):计划经济、行政经济主导下的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各自孤立发展的阶段。受制于计划经济的框架、行政区划的阻隔和利益格局的限制,乌鲁木齐和昌吉两地各自为政,追求自身利益,出现了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现象。乌鲁木齐市的区位、资金、市场和技术优势和昌吉州的土地、矿产、能源等资源优势无法有效互补和集约利用,严重制约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阶段(2005——2007年):市场经济、区域经济主导下的乌鲁木齐市、昌吉州之间的协作发展阶段。随着乌鲁木齐和昌吉州经济的发展,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开始提上日程,特别是以“财政统一、规划统一、市场统一”政策的出台和米泉市、东山区合并为米东区为代表,开始超越行政区域的限制,基本形成了乌昌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作发展新局面,为乌昌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快速现代化搭建了快速发展的平台。 第三阶段(2008年—— ):全球化经济主导下的乌鲁木齐市、昌吉州一体化发展阶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中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乌昌地区将成为整合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支点,成为依托中国,带动新疆,面向中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域联络中心、中亚金融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国际休闲度假基地、生态农业基地,成为驱动新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超级引擎;成为中国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排头兵;成为中国参与中亚经济合作竞争的领跑者。 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上,乌昌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正在进入由传统轻工业为主向能源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资源开发与加工制造并重,第三产业发展加速。目前,三次产业发展极不协调,虽呈“三二一”的发展格局,但工业化水平不足,均以资源加工为主导,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特征明显;三产内部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比重过低。 在城市化发展水平上,乌昌地区正处于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时期,但是城市体系发展不协调,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不协调,城市化的质量严重滞后于城市化数量,城市化的速度滞后于工业化的速度。乌昌地区是全疆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达到66.3%,但城市功能的提升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 在城市群空间发展结构上,乌昌地区的城市群空间结构还处于“一极集中,周边分散”的集聚阶段,总体上已经进入大都市圈空间扩展的起步期。乌昌地区的部分城市功能如能源重化工产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已经外扩,但此类外扩的功能、产业在时空布局上极其无序。 (二)比较优势分析 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挖掘和凸显比较优势。乌昌的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文化悠久,商贸发达,产业基础较好,居住环境在全疆优越……乌昌的发展优势较多。 我们认为,乌昌以下三大比较优势最为突出: 1、区域独占优势。“春风不渡玉门关”,西安虽是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然而由于西北过于广大,西安的势力范围实在难以辐射到新疆,乌昌地区的经济规模占到全疆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西北地区仅次于西安而超过兰州,在远西部地带独占鳌头,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体。在广大的西域,乃至整个中亚地区,乌鲁木齐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没有哪个城市能与之争锋,乌鲁木齐将会一直在其独自而又极为广阔的腹地之内独享阳光雨露——这是中国任何一个区域中心城市都不可能具备的独特的竞争优势。乌鲁木齐有“亚心之都”美称,以乌鲁木齐为圆心,以1500平方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覆盖了近10个国家,同时又是该区域内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这一广阔地域内辐射力与吸引力最强的中心城市。 2、发展空间优势。一是市场空间巨大:乌昌地区面对两个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向东包括广阔的国内市场、亚太市场和向西包括中亚、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二是发展空间巨大:乌昌核心城市圈的面积就达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大北京或两个大上海的面积;荒地过多曾一度是乌昌的发展劣势,但现在反而成为乌昌的后发优势,乌昌的发展受国家耕地政策的制约相对较小;乌昌本来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但随着500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的竣工和投入使用,产业与生活用水有了较好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长期以来水资源不足对城市发展的约束。 3、特色资源优势。乌昌地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地下水资源、农产品资源都十分丰富。乌昌地区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伊斯兰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多元文化,是多民族融合的舞台,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历史文化资源;乌鲁木齐是距离冰川最近的城市,拥有天池、盐湖、冰雪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乌昌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约占全疆的1/4,仅乌昌南部山区的煤炭累计探明储量就近500亿吨,精查储量达92亿吨,此外石油、重金属、有色金属等资源储量也十分富集;乌昌也是优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产地,番茄、棉花等特色农副产品品质堪称全国之最。乌昌特色资源的巨大潜在优势一旦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其竞争力将不可限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发达地区,乌昌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升级较慢,城市吸引力与辐射力仍不够强,面临边缘化的威胁,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很多。我们认为,追根溯源,乌昌地区发展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在于: 1、城市外向度不足,区域影响力不强。乌昌地区有着十分优越的对外开放条件和边贸优势,但总体而言乌昌地区城市外向度不够,国际化进程较为缓慢,仍然以传统的内向型发展方式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出乌昌面向中亚经济合作桥头堡的优势,区域的影响力在国内和国外都不突出。如何大力推进乌昌的国际化进程,以外促内,找准自己的核心优势,已是当务之急。 2、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的问题。乌昌地区城市化发展畸形,一是中心城区过度城市化,而二、三级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又明显滞后,亟待疏解老城、开发新城,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二是用地布局不合理,工业与城市争地以及工业包围城市的现象比较突出,比如新市区被高新区和经开区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已近乎名存实亡,城市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3、缺乏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和体制。乌昌一体化刚刚起步,乌、昌之间以及内部各区域之间,因行政区划分割造成的矛盾,使得区域整体发展缺乏行政体制、政策体制和利益机制的有力保障。区域内资源配置不合理,要素流动不畅,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区域还没有形成真正统一的市场体系,难以做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融合,城市之间的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流动存在障碍。我们认为,行政一体化是乌昌一体化必由之路,乌昌地区的发展亟待进行机制创新。 乌昌地区,有望成为“沿边开放”战略的核心抓手,有望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点,有望成为带动新疆经济腾飞和跨越发展的龙头。 第二部分 战略乌昌 一、战略思路 (一)总体思路 抓住全球化时代中亚经济一体化加速,以及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机遇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乌昌都市区的发展为核心支点,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区,整合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外促内、东西联动,构建区域一体化新格局,成为提升新疆能级、深化西部开发、承接向西开放、促进中亚合作的战略支点,将乌昌打造成为新疆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成为国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成为中亚经济圈的国际性区域中心,成为国际闻名、近悦远来的“中亚枢纽,西域明珠”。 (二)总体定位 中亚枢纽,西域明珠 释义: ​ “中亚枢纽”:随着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乌昌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支点,乌昌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东联西出,围绕中亚区域性中心的打造,成为中亚地区的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物资流互动流通的枢纽,成为服务于中亚的枢纽城市。 ​ “西域明珠”:一个区域和城市的气质和文化精神,是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核心竞争力。乌昌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乌昌应该高举高打地树立区域品牌,成为中国西北地区乃至中亚地区著名的休闲天堂和宜居城市,成为近悦远来的魅力城市。 (三)功能定位 乌昌的功能定位应着眼于国际化、外向化,定位为“五中心,四基地”: ​ 五中心—— −​ 国际商贸中心 −​ 国际物流中心 −​ 中亚金融中心 −​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 跨国区域联络中心 ​ 四基地—— −​ 先进制造业基地 −​ 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 −​ 国际休闲度假基地 −​ 生态农业基地 (四)战略目标 ​ 近期目标:到2010年,成为带动新疆起飞的龙头城市。乌昌兴则新疆兴。在近期,应该举新疆自治区全区之力聚焦乌昌地区,将乌昌战略上升为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战略,倾力于乌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城建设和产业区开发,拉开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框架,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介入。初步拉开乌昌都市圈交通设施一体化的基本框架;整合各类市场资源,初步构建区域大市场框架;启动跨区域企业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乌昌地区经济平均增长15%以上,乌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万元,位居西部前列。 ​ 中期目标:到2015年,成为国家沿边开放的先锋城市。形成以乌昌都市圈为核心,乌昌全域快速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以产业集群的打造为重点,基本形成“五中心四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乌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年增长率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万元,乌昌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 ​ 远期目标:到2020年,成为中亚地区的国际性枢纽城市。使乌昌地区成为服务于中亚的国际性区域中心,成为中国-中亚区域合作的核心地区,成为沿边开放发展自由贸易的先锋地区。乌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00亿元(年增长率11%),乌昌地区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五)发展理念 1、​ 以外促内。把乌昌的发展上升到中亚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来,通过外引内联,东西互动,实现乌昌经济发展的内外双轮驱动。 2、​ 全域统筹。打破行政隔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按照全域发展一盘棋的理念,共谋发展,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五大统筹。 3、​ 强心极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表明,核心增长极突破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乌昌发展的重点是乌昌大都市区的突破。 二、产业发展战略 (一)产业发展现状 乌昌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属于资源开发与加工并重的产业结构类型。目前乌昌产业发展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结构性的问题:一二三产发展不协调。二产发展粗放,以资源加工为主导;三产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比重过低;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创新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集群协作效应不强;产业外向度不高;贸易业与加工产业关联性不强,特别是落地加工能力不足。 2.​ 可持续的问题:环境问题突出。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特征比较明显,产业发展多以资源型为主,对环境影响大,发展后劲不足。 3.​ 空间布局问题:产业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分布凌乱。城市与产业参差交错,造成城市和产业园区都缺乏足够的扩展空间,又相互干扰。 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乌昌的区域经济将处于重化工业主导的工业化时期,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强,经济发展潜在风险加大,经济发展模式转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现代经济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势在必行。 (二)产业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按照“生态立区、工业强区、三产兴区”的发展理念,坚持“三轮并驱”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和生态农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走规模化、集群化、园区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努力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图:“三轮并驱”的产业发展思路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面向中亚经济合作这一核心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贸易、金融、物流、旅游、文化、房地产等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与能级。 (1)​ 重点发展商贸产业。坚持外贸、外经、外资并举,发展面向中亚、西亚和俄罗斯为重点的对外贸易,打造向西对外开放的大窗口。借助乌鲁木齐的航空和铁路大口岸,壮大外贸企业群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开发中亚资源、能源,通过内建基地、外建园区,推动向西开放由单纯贸易向投资合作转变,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各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成为开拓国际市场、融入中亚经济圈的桥头阵地,成为国家沿边开放的示范区。 (2)​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通面向中亚的宽轨大通道,从乌鲁木齐向西扩展至阿拉山口;升级乌鲁木齐的航空口岸的能级,积极争取第五航权,打造航空港、铁路口岸、公路口岸、轨道交通、城市交通密切联系的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市场,构建口岸过货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城市商品配送物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3)​ 努力培育金融产业。乌鲁木齐金融产业即将进入发展的全新时期,应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强市,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引进和组建新兴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活跃度,发挥金融的引领作用,为乌昌加快推进工业强区、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释放经济活力、扩大项目融资空间提供必要的支撑。 (4)​ 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度假、文化教育和房地产业。培育国际性的会议展览、论坛节庆品牌,发展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和文化交流,推动会展业、旅游业与商贸、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会计审计、咨询广告等专业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业,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城市营销升级、文化交流合作、休闲娱乐发展等为突破口,建设相对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 2、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打造西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面向中亚市场的出口加工基地。 (1)​ 着力提升冶金、化工等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优势的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2)​ 积极培育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绿色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战略产业。培育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未来发展前景巨大的战略产业,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集群等。 (3)​ 优化发展能源、资源等基础产业。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基础性支撑作用的能源、资源产业,如电力产业集群(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发电等);煤炭工业集群(煤转油、煤转气、煤转电等)。 3、稳定发展生态农业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以畜牧业、绿色农产品和外向型农业为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立足资源与产业优势,“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模式,完善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速构建面向中西亚、欧洲出口的精品农业基地,重点建设肉牛、肉羊、优质棉花、糖料、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和烟叶等九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 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强化有机种养殖,打造立体生态农业链经济。乌昌的农业还停留在初级的种植、养殖阶段,应探索打造立体生态农业链,按工业化、集约化、无公害化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 三、空间发展战略 发展思路:“一圈先行,两翼推进,三圈构建”。 ​ 一圈先行:第一圈层率先突破,以增量带存量,建设大都市区核心区。 ​ 两翼推进:东西两翼逐步推进,形成网络化城市和产业构架。 ​ 三圈构建:按照三大圈层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和产业功能区。三大圈层:第一圈层——核心圈,半径约2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第二圈层——拓展圈,半径约20-70公里,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第三圈层——外围圈,半径约70—200公里区域。 图:乌昌的“三个圈层” 第一圈层:乌鲁木齐主城区。定位为乌昌大都市区的核心区,整个乌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服务中心。范围包括“天沙新水”四个老城区、北部辅城(北部卫星城)、头屯河区(城区部分)、米东区(城区部分)以及乌县的部分区域,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依托科教技术和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务会展、金融商贸、文化教育与科研生产等功能。构成主要包括老城中心、北部辅城、乌昌综合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国际陆路物流园区、国际空港物流园区等。 图:第一圈层——乌鲁木齐主城区 第二圈层:乌昌大都市区。定位为核心区城市和产业功能的中期拓展区域。范围主要包括三个副中心城市:昌吉、五家渠、阜康,若干个一般建制镇和独立工矿点,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交通物流、精细化工、金属冶炼、休闲度假与生态居住等功能,是乌昌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交通物流业和旅游休闲业的集中发展区。构成包括:八钢冶金工业区、米东重化工区、五家渠生态居住区、昌吉物流园区、大南山地区、达坂城地区,以及水区以东的国际休闲度假区等。 图:第二圈层——乌昌大都市区 第三圈层:外围区域。定位为乌昌大都市区的重点经济辐射区域。范围主要包括呼图壁、玛纳斯和东三县奇台、吉木萨尔、木垒中心城镇;以及若干个产业园区和若干个旅游景区。重点发展能源资源性加工业、旅游休闲业,以及生态农业等功能。构成包括西部的制造业产业聚集带:呼图壁工业园区、玛纳斯工业园区等;东部的能源和重化工产业聚集带:阜康天龙重化工工业园区、甘泉堡高科技煤化工园区、准东煤电煤化工工业园区、将军庙煤电化工工业园区等;其它特色工业园区:吉木萨尔城南食品工业园、奇台城南工业园等;此外还包括若干农业发展区和旅游景区。 图:第三圈层——辐射圈层 第三部分 突破乌昌 区域突破必须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抓大放小,有的放矢,紧紧围绕“中亚枢纽,西域明珠”的战略定位,抓住影响乌昌区域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和龙头性的项目,实施重点突破。我们建议,乌昌的突破可实施以下三大战略:中亚枢纽计划、西域明珠计划、城市营销计划。 一、中亚枢纽计划 “中亚枢纽计划”是把乌昌打造成为中亚地区的枢纽城市的战略计划。这一计划的关键在于以乌昌地区的核心区为主要载体,提升中心城、发展卫星城,打造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和物流枢纽,使之成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先导区和核心区。我们建议,“中亚枢纽计划”可重点实施以下三大举措: (一)提升中心城 中心城区包括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四个主城区和高新区、经开区两个产业区。老城是乌昌地区人口最集中、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目前老城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空间发展局促,城市人口密度过大,交通不畅,城市环境较差,城市与产业区混杂,产业层次较低,经济活力不足等。 图:老城区的范围 我们建议,将老城定位为“中亚商都”(国际商贸城)。主要职能:商贸、物流、文教、居住、交通等。 提升老城的战略举措:退二进三,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通过对老城区空间上的合理规划,产业上的结构升级,人口上的有序疏导,改变老城空间发展局促、产业发展无序、人口密度过大的情况,提升老城的城市能级。 1、空间上“退城进郊” 工业区外迁。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对于老城中的工业区、经开区和高新区,除都市型工业外,都向城郊米东区、头屯河区转移。(把高新区和经开区的土地归还给新市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公共设施外迁。政府部门、学校、医院、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大型的公共设施迁往新城,为老城腾出发展空间,外迁大型批发市场,新建市场建议布局在外环路以外。 旧城改造。对老城中的旧建筑、旧居民区、棚户区和城中村进行拆迁和改造。如天山区的碱泉街、团结路、宁夏湾、黑家山等;沙区的西山、南梁坡、雅山片区等;以及新市区和水磨沟区的旧城区进行改造。 2、产业上“退二进三” 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以打造“国际商贸城”为核心,发展商贸服务业和休闲产业。 打造国际商贸城。打造“一带四大商圈”的商贸发展格局,同时各区各有侧重,并合理规划外围商业中心。 发展文化产业。扶持培育文化产业组织,提升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建议大巴扎进行升级,扩大演出规模,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示范。 发展都市加工业和楼宇经济。把高新区和经开区发展成为都市经济和楼宇经济的集中发展区。 图:老城区“一带四圈”发展格局 3、人口有序疏导 采取有效的手段,有序疏导老城区的人口向城市周边卫星城疏解,尤其是对天山区和沙区的人口进行有序的外疏,使中心区的人口密度降低到1万人/平方公里。主要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包括:规划上严格控制,对老城区内的新建项目设定严格的技术规定,如容积率、建筑总量、商住比率等;通过产业转移,在中心城以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人口外迁;通过轨道交通、大型商业、医疗康体设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仓储物流设施,高新产业服务以及部分行政办公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外延,带动人口的外迁。 【链接】:老城区的人口呈减少趋势。西安老城45万人口迁移:西安的城市规划计划到2050年,老城区内人口将从45万降到25万以下。按照规划,2006年-2010年,拆除里坊社区外围,从老城区迁出人口共计3万人;同时完成一个示范里坊,迁出人口1万人;2011年-2035年,每年完成1-2个里坊单元,每年可迁出1万人,至2035年人口达20万;完成里坊单元格局后,制定至少30%(迁出人口)的人口回迁比例。上海中心城人口的疏导:为了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控制中心城人口总量,上海中心城区正在加强对人口疏导和建筑总量的宏观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将由现在的1100万下降到850万以内。郊区将重点推进松江新城、海港新城、嘉定安亭等新城建设。 (二)构建“多个卫星城” 围绕乌鲁木齐中心城区(老城区),构建由北部辅城、米东新区、头屯河区、昌吉、阜康、五家渠等卫星城构成的乌昌都市群(乌昌大都市区)。 乌昌地区要想成为辐射中亚的枢纽城市,仅靠老城中心的带动显然是不够的。乌鲁木齐市的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城市发展空间的不足,乌鲁木齐市要打造成为“中亚枢纽”和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要实施“强心”战略,尤其是强化乌鲁木齐市的龙头城市地位,做大做强乌昌城市群的核心都市区。根据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现状来看,中心城区(老城区)的空间发展难以为继,向南面临天山的阻挡,向东和向西遇到米东新区和头屯河区(八钢)两大工业区的冲突,因此,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空间唯有向北,建议构建乌鲁木齐的北部卫星城(辅城),成为未来乌鲁木齐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拓展区域。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乌鲁木齐市应该开始谋划、规划和逐步打造北部辅城,把老城中没有空间发展的一些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向北部集中,强化乌昌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图:乌昌都市群 图:老城中心与北部辅城 乌昌之心(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建议: ​ 城市发展模式:中心城+卫星城,带状组团式发展。 ​ 城市总体结构:以老城为核心,以交通干线为指向,形成东、中、西三条放射状城市发展轴。 ​ 城市产业结构:在东部轴线上组团式布局以高新技术和化学工业为龙头的产业园区(米东新区-阜康市);在西部轴线上布局以现代综合物流为主的产业园区(头屯河区-昌吉市);沿中部轴线布局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北部辅城-五家渠市);老城中心:主要偏重于内向型的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中心;北部辅城:偏重于外向型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中心。 关于北部辅城的建议: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跳出老城,通过生态保持带来隔离新老两个城区,防止老城“摊大饼”式发展使新城沦为老城的一个城区。加强新城的特色建设,通过规划引导来建设一个生态城市,同时注重新老城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1、北部辅城选址与规模建议 选址建议:建议选在乌鲁木齐市区以北,米东区以西,昌吉市以东,五家渠市以南的区域。具体范围建议(如图所示):东至铁路线,南至北联络线以北10公里处,西至安宁渠路北延段(乌五公路),北至新规划道路。 图:北部辅城的选址与范围 规模建议:占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远期人口可达80—100万人。 【链接】:北部辅城人口与规模预测。未来乌昌都市圈将容纳约800万人口,其中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空间将容纳400-500万人口,老城区将容纳300多万人口,其余的100-200万人口将由米东区、头屯河区和北部辅城容纳,因此据预测,北部辅城将容纳约100万人,按照每平方公里容纳1万人的规模,北部辅城的土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表:乌昌大都市区人口预测 注:乌鲁木齐人口为包含米东区的人口。人口预测采用人口综合增长预测公式:b=a(1+x+y)n,b为预测年份的人口总数,a为预测基年的人口数,x为人口自然增长率,y为人口机械增长率。乌鲁木齐市人口综合增长率近期为6.2%,中期为3%,远期为2%。昌吉市人口综合增长率近期为6%,中期为3%,远期为2%。五家渠市人口综合增长率近期为6.5%,中期为5%,远期为3%。阜康市人口综合增长率近期为7%,中期为5.5%,远期为2%。 2、北部辅城定位 北部辅城的职能定位是:商务商贸、行政办公、科教文化、运动休闲、生态居住等。新城区之于乌昌,就像浦东新区之于上海、滨海新区之于天津、松北区之于哈尔滨一样,是乌昌地区最重点的战略发展空间。为此,北部辅城在乌昌地区的战略地位应该体现为“一个作用,四个区”:发挥沿边开放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中亚自由贸易先行先试区(近期以中哈自由贸易区为基础,远期逐步推进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向西开放门户区、自主创新创业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3、发展思路 按照“一个作用,四个区”的定位,通过依托米东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启动北部辅城的建设,形成米东新区工业发展与北部辅城现代服务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北部辅城和米东新区共同构成乌鲁木齐市发展的新增长极。北部辅城通过“一个中心,五个功能区”的建设,逐步成为向西开放的窗口,服务中亚的平台。 北部辅城功能分区:“一心五片”。一心:北部辅城的核心区;五片:国际会展区、文化产业区、运动休闲区、生态居住区、发展备用地。 图:北部辅城“一心五片”示意图 (1)​ 核心区 近期为乌鲁木齐北部辅城(卫星城)的区域性中心,远期为乌鲁木齐新的中央商务区(新CBD),是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区,是乌昌外向型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发展区,是乌昌未来的城市新名片。包括商务中心、商业中心、政务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轨道交通中心等。 核心区及其周边结构: ​ 中央商务区(CBD)——约1平方公里,包含金融街、贸易中心、总部基地、专业咨询机构(会计、广告、规划、设计等)、高星级酒店群、高档写字楼、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等。 ​ 休闲商务区(RBD)——约5平方公里,专门围绕CBD的高端国际商务人群而形成的时尚娱乐区、国际居住区、创意传媒区、多国联络中心(中亚多国办事处)等。 ​ 配套发展区——约10平方公里,主要包含行政服务区(自治区区委区政府、乌昌党委、乌昌政府等行政服务部门)、运动休闲区、高尚居住区等。 (2)国际会展区 中亚地区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备、设施最先进的多功能会议会展中心,成为服务于中亚各国的商务会展平台之一。包括中亚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星级酒店群、配套居住等。 发展建议:提升乌洽会,举办中亚博览会,建设中亚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把老城区的会展中心,迁到新区集中打造;导入战略投资者进行综合开发等。 【链接】:成都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高达50亿元、相当于沙湾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十倍规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国际会展中心将屹立于成都的城南副中心。新国际会展中心既是成都市城南副中心的重大启动项目,更是成都市发展会展经济的龙头项目,该项目加速提升成都会展业的水平和竞争力,极大提升和改善城市形象,增强成都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投资建设方成都加州集团是以国际会展经济经营发展为核心、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集金融投资、旅游开发、酒店经营管理、路桥建设、不动产经营、汽车销售、商贸服务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外资企业集团。 (3)文化产业区 打造中亚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发展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文化产业基地。集文化传媒、创意设计、艺术创作、研发孵化等功能于一体。包括创意产业园、传媒产业园,以及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科学馆、博物馆等。 发展建议:整合中亚和新疆的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占据文化高地,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品牌;把老城区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学校等文化设施迁到新区集中打造;导入战略投资者进行综合开发等。 (4)运动休闲区 以休闲商务市场为主的运动休闲区,集体育运动、休闲商务、拓展训练等功能于一体。包括小球训练中心、综合体育场馆、运动公园、马术俱乐部、拓展训练基地等。 发展建议:举办各层次的运动会,如中亚运动会、城市运动会、民族运动会;打造小球训练中心,营造环境,成为中国重要的小球训练基地;发展特色休闲运动旅游,如马术俱乐部、沙漠高尔夫等,吸引高端商务客;打造运动公园,吸引全民健身,发展休闲经济。 (5)生态居住区 打造乌昌地区最宜居的生态城区。规模:约30平方公里。包括太阳能社区、风能社区、生态居住等。 发展建议:请国内外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生态型的建筑和城区;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推进生态产业链;举办生态城市论坛,扩大城市的影响力。 4、北部辅城发展阶段构想 ​ 第一阶段(2010-2014年):培育期。开发面积约10平方公里,导入人口约8-10万。通过规划引导,城市营销推动、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拉开新城开发的骨架,创造新城良好的开发环境。 ​ 第二阶段(2015-2025年):快速发展期。开发面积约50平方公里,导入人口约40万。通过政府搬迁带动、核心区的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导入和城市营销的强力推动等,整个北部辅城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乌市的副中心。 ​ 第三阶段(2025-2050年):成熟期。开发面积约80-100平方公里,导入人口约80-100万。城市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人口和产业导入迅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功能逐渐丰富,分区更加合理,核心区的能级增强,逐渐形成双中心的城市格局,形成老城、北部辅城、米东、昌吉、阜康、五家渠相互联系密切的城市群。 图:北部辅城发展的阶段预判 5、主要保障 (1)​ 体制政策保障。构建权威协调机制;构建利益分享机制;构建以市场为主的运营机制;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和公共参与机制。 (2)​ 规划设计引导。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对北部辅城(卫星城)设计理性预期,实施规划引导战略,让投资者、民众都对辅城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 (3)​ 基础设施先行。以高水准的城市景观大道、轨道交通、城市环境以及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为北部辅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让北部辅城成为连接老城区地铁到周边城市轻轨的换乘枢纽。 (4)​ 城市营销拉动。高举高打,以中亚国际论坛和上合组织经济高峰论坛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论坛、会议、博览增强对北部辅城的营销力度,形成营销拉动的新城开发模式。 (5)​ 政府搬迁带动。通过自治区区委、区政府和乌鲁木齐的主要政府部门的搬迁,形成行政的强势拉动,促进辅城的快速开发。 (6)​ 产业导入推动。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际会议会展区、文化媒体产业集聚区、国际合作产业集聚区、国际休闲度假区等若干产业区,带动辅城的发展。 (三)建设“城市枢纽” 发展流量经济,把乌昌地区打造成为中亚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包括交通枢纽、物流枢纽和信息枢纽。 乌昌地区打造枢纽城市的优势:1)区位优势。乌昌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周边8国接壤,处于亚欧中心经济圈,离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近在咫尺,是通往中亚、南亚、西亚、俄罗斯和欧洲的重要陆路通道,区域战略地位十分突出。2)交通优势。乌鲁木齐机场是我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60余条;乌鲁木齐火车站是全国重要编组站,直通国际列车1对(乌鲁木齐—阿拉木图)、国内及疆内列车13对;公路四通八达,312、216、314国道贯穿城区,与疆内及周边国家相连。3)产业优势。乌昌地区农副产品、矿产资源丰富,边疆贸易、跨国贸易发达,有较强的商贸流通产业优势和信息服务优势。 乌昌地区打造枢纽城市的具体建议: 1、“交通枢纽”——打造网络化的内外交通体系 (1)构建“一小时都市圈”交通网络 在区内交通上,围绕“畅”字做文章,着力提升一环线、打通二环线、建设三环线,加快放射线城市快速路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力争尽快形成乌昌核心城市一小时快捷路网。 图:乌昌“一小时交通圈” 图:城市主干道建设 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延伸宽轨,构建国际“大通道” 在对外交通上,围绕“通”字下力气,东联西出,与中亚接轨,建设从乌鲁木齐到阿拉山口的宽轨铁路,争取“第五航权”;加快建设与新疆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与疆内疆外连接、与国道主干线互通的铁路、公路快速通道。 图:从阿拉山口至乌鲁木齐的宽轨铁路 图:打通“空中丝绸之路” 图:打通铁路国家大通道 (3)构建“乌昌综合交通枢纽” 在交通枢纽上,加大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大通道的连通枢纽建设,在乌昌都市圈的西部板块努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定位为乌昌地区最大的交通综合枢纽,范围包括沙依巴克区、头屯河区和新市区的部分区域。主要构成有航空港:地窝堡机场;火车站:北站(货运)、西站(编组站);轨道交通:A、B、C线;公共交通等。 图:打造乌昌综合交通枢纽 【链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板块。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距离市中心12公里,总占地面积26.6平方公里,是目前虹桥机场的5.8倍,相当于2个黄浦区的规模,建成后,将有京沪高速铁路、沪杭磁悬浮、浦东磁悬浮、多条轨道交通线等现代化的交通汇集于此。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不仅带来的是交通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个“四交为一体”(即交通、交换、交易和交流合为一体)的超级综合体和西上海中心。 交通枢纽由5大层次组成:铁路客运专线上海总站:将作为京沪高铁和沪宁、沪杭城际铁路的专用客站(不办理货运),以接发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和城际列车为主,设32股道、2个车场,设计日吞吐量20万人次,建成后将是上海第一大站。航空港:2010年前,虹桥机场还将加修第二跑道,另建第二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机场快线(磁悬浮):机场快线为连接虹桥枢纽及浦东国际机场的交通线路,从龙阳路起,途经世博会址,上海南站接入。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已经确定3条轨道交通:2号线、10号线、13号线,也有望在2011年前实现通车。同时还预留了两条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规划在铁路客站东、西两个广场共设总数不少于30条的公共汽车路线和日客运量2.5万人次的长途高速巴士站。此外,为配合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虹桥机场周边地区还将新建2条快速道路:一条是苏虹机场高速公路(A15),另一条是连接沪宁、沪杭两条高速公路的华翔路-中春路高架道路。 图: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2、“信息枢纽”——打造数字化信息网络 借助数字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构建数字城市。具体举措建议: (1)构建“数字乌昌新都心” 将经济、文化、交通、教育、监督、安全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信息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先进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系统,为城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众信息服务、教育管理、医疗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城市经济和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提供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以高速的有线网络平台和覆盖“新都心”的无线网络平台为基础,利用高速互联网、GIS系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应用数据数字模型库等城市信息而打造的“数字城市”,重点包括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政务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五个部分。 数字乌昌“新都心”的建设可规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阶段是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以及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网络实现互通互联;第三阶段是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终端的互联,最终完成数字乌昌“新都心”所有流程的运行 图:数字城市的构建示意 【链接】:南宁市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枢纽城市”。南宁市把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定位为区域性信息化重点工程,将重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数据资源中心、信息化服务与应用体系以及政策、法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范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人才、资金等保障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把南宁构建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枢纽城市。 (2)构建信息型城镇的产业体系 按照信息城市的构建来对城市的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完善乌昌产业体系。一是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
本文档为【乌昌战略策划(终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86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MB
软件:Word
页数:5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1-04-26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