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朱晓农 近音

朱晓农 近音

举报
开通vip

朱晓农 近音 近音 1 近音 附论日母1 朱晓农 【提要】本文讨论“近音” approximant这个概念。近音指的是主动调音器官和被动调 音器官相距很近的辅音,但其接近度加气流量,还不足以产生湍流和摩擦。近音过去被 称为“通音”continuant,这有所不妥。本文比较了近音与通音、半元音、擦音、流 音、元音之间的异同,认定日母是近音而非浊擦音。 【关键词】近音,日母,通音,半元音,擦音,流音,元音 近音的定义 国际音标辅音表中有一行是 approximant,按字面直译为“近音”...

朱晓农 近音
近音 1 近音 附论日母1 朱晓农 【提要】本文讨论“近音” approximant这个概念。近音指的是主动调音器官和被动调 音器官相距很近的辅音,但其接近度加气流量,还不足以产生湍流和摩擦。近音过去被 称为“通音”continuant,这有所不妥。本文比较了近音与通音、半元音、擦音、流 音、元音之间的异同,认定日母是近音而非浊擦音。 【关键词】近音,日母,通音,半元音,擦音,流音,元音 近音的定义 国际音标辅音表中有一行是 approximant,按字面直译为“近音” (麦耘 2005, 朱晓农 2005, 《维基百科》“辅音” 条)。1951 年版的国际音标图这一行是叫 frictionless continuant and semi- vowel “无擦通音和半元音”。1979年版的国际音标图中改称 approximant “近音” 。与此相应, 边音的正式名称也改为“边近音” 。 近音指的是主动调音器官和被动调音器官相距很近的辅音,但其接近度加气流量,还不足以 产生湍流和摩擦。1996 年版的国际音标图中共有 7 个近音符号,列在下面的表 1 中。其中的前 5 个出现在辅音表的“近音” 行中 ,后两个出现在“其他符号” 表中。 【1】 唇齿近音 齿/龈 近音 卷舌近音 颚近音 软颚近音 (圆)唇-软颚 近音 (圆)唇-颚 近音    j  w  “近音”是个新词,可 approximant 就不新了。Approximant 这个术语最早是赖福吉在 A Phonetic Study of West African Languages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启用的,定义为“语音学上是元音性的、中共振口 音,而音系学上属辅音类” (Ladefoged 1964:25),这跟 Gimson (1971) 对无擦通音和半元音的定义 相似。“中共振口音” central resonant oral sound沿用 Pike (1943) 的用法,与边 (共振) 音、鼻音相 别。后来赖福吉在 Preliminaries to Linguistic Phonetics (Ladefoged 1971) 一书中修改了他的定义 (p.46),“两个调音器官接近,但没产生湍流”2,并把边音 l 也包括在内 (p.53)。下面把近音跟其 他音相比较来看他的性质。 近音和通音 二十多年来,approximant 一词中文一直没有相应的术语,一直用“通音”对付着叫3。用“通 音” 对应 approximant 有几点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首先,“通音” 是 continuant 之义﹐不是 approximant。Continuant 和 approximant 是不同的概 念。通音指声道不完全关闭、可延长的音,与塞音 (爆发音和鼻音) 相对,塞擦音则是通塞两属。 1 本文写作得到香港科技大学课题 (DAG05/06.HSS03) 资助。 2 卡福 (Catford 1977) 认为浊近音 (如 ) 无湍流,但清近音 (如 ) 则有与相应擦音 (如 f) 相似但稍微弱的 湍流。不过这个区别太微弱了。 3 每次说“对付着用”时就得加个注:这没什么贬义,新概念初起时,术语往往对付着用,这是常例。 近音 2 其次,“通音”在汉语里用法极其混乱﹐可以作为术语歧用的典型。他所变通定义的已经不 是一种音,甚至不是一类音﹐而是几类音了。所有的元音都是通音。如果单指辅音﹐通音包括擦 音﹑边音﹑日音、无擦通音和半元音﹑甚至鼻音。他最窄的用法是单指半元音 (如王力 1983) 。这 么用就把“通音” 的延续性本义给改了﹐因为按照 Jones (1960) 的定义﹐半元音不长于 60毫秒﹐ 是不延续的﹐很短的。不过这没有什么不可以﹐术语重新定义是常见做法。最宽的用法如郑张尚 芳 (1964)﹐把擦音﹑鼻音﹑边音﹑无擦通音﹐以及汉语中重新定义的半元音﹐凡是能延长持续的都 包括进去了。这也没什么不可以﹐因为那是 continuant 的原意,只是又加进了鼻音。赵元任 (Chao 1968) 则把擦音﹑鼻音各立一类﹐仅把边音和日母归为一类﹐定名为“通音” ,似把通音等同于流 音 (详朱晓农 1987)。“通音” 如此繁忙,要是再让他去对译 approximant﹐简直不堪重负。 不但“通音” 在汉语中歧义纷呈,continuant 在语音学中也是个没有严格定义的笼统术语, 以至于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 这本描写世界语音的大 部头中根本没提 continuant 这样的音。赖福吉在他那本全世界通行的教材里 (A Course in Phonetics, 2006),也不教什么是 continuant。也就是说,continuant (通音) 是个被弃用的语音学概念。 由于对国际音标这一行里的音的认识已加深,概念已明确,所以另铸新词 approximant来取代 continuant。中文术语似不必再延续已被弃用的“通音”的笼统模糊。 近音和半元音 老国际音标辅音表的“近音” 行是叫“通音和半元音” ,这样命名带来些问题。首先,“半 元音” 不是纯粹从语音学角度来定义的概念,按赖福吉和麦迪森的说法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 ,半元音类似元音 (vowel-like),但起辅音的作用 (function as consonants)。更为麻烦的是,通 音是可延长的音,而半元音具音渡性和短暂性 (Jones 1960) 。即使把这一行改称为“通音和滑音 glide” ,也许能解决前一定义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统一的问题,但后一内涵相反的问题仍未解决。“近音” 是从 另外一个角度来定义的,因而避免了上述问题。 近音跟半元音最接近﹐这很容易理解。赖福吉和麦迪逊没有刻意区分近音和半元音,他们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 370-2) 认为“最常见的近音就是半元音”。不过,在近音内部仍有 些不同。Lavoie (2001: 81) 发现龈近音比软颚近音更像半元音。我 (朱晓农 1982) 多年前把日母看成 跟 j, w 一样是半元音。尽管汉语中日母 ” 的分布与 j, w 相似 (只是前者不做介音),但时长有别。英 语半元音 j, w 的稳定段音长只有大约 30 多毫秒 (Gimson 1970: 213)﹐比擦音短多了﹐也比近音 ® 短。汉语里的近音 ” 稍长﹐但仍远短于咝音 s, ß, ˛ (吴宗济 1986)。 近音与擦音 近音和浊擦音之间常常纠缠混淆,例如普通话的日母一直被误认为是浊擦音 Ω (朱晓农 1982, 1987, 2003; 王力 1983; 林焘 1996),又如闪语 Semitic 中的咽近音“常常被错误地描写为擦音” (Catford 1977)。Lavoie (2001) 说﹕“擦音和近音在很多著作中﹐区别是很模糊的。” 造成这种混 淆有多方面原因﹐最根本的是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论上的原因。当初“近音”这一概念尚未建立﹐甚至连音标 ” 都 没有﹐描写当然无从着手。由此可见,有时说有大不易﹔缺了认识框架﹑少了理论﹐“事实”在 耳垂下也听而不闻 (朱晓农 2005a)。另一个比较具体的原因在于发擦音和近音时﹐口腔内的收缩点 没什么区别 (Romero 1995)4﹐恐怕没注意到这一点导致了对日母的擦音判断:“这个 /Ω / 的中缝在 颚位图上是那样明显,足以证明它是擦音了” (吴宗济 1989: 136) 。颚位图上的中缝使擦音区别于 塞音﹐但要判断是擦音还是近音﹐那就不够了,因为近音也会留下中缝。换句话说﹐中缝只是判 断擦音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足条件﹐所以日母的中缝在颚位图上再明显,也不足以证明他是个擦 音。区别擦音和近音的标准在于时长﹑音强﹑共振峰﹑收缩点截面积和湍流五方面的判断: 【2】 时长 振幅 共振峰 截面积 湍流 擦音 长 大 无 小 强 近音 短 小 有 大 无~微 4 但浊近音的通道可能稍宽于擦音 (Catford 1977:119)。 近音 3 1、时长____近音短,擦音长。如普通话近音日母 ” (约 60~80毫秒) 的长度只有擦音 [s, ß, ˛] (约 180~230毫秒) 三分之一到一半 (吴宗济 1986; 廖荣容、石锋 1987: 157)。我自己的测量也得到相 似结果﹐在 “__an” 这个音节中﹐ß 比 Ω 长﹐ Ω 比 ” 长。又如西班牙语中也是擦音长于近音 (Romero 1995) 。 2、振幅____Svantesson (1986:64, 图 1a) 波形图显示近音 r的振幅远小于咝音 (强擦音) ß﹐但与 呼音(弱擦音) f 和 x 差不多。 3、共振峰____ 近音的波形像元音﹐有明显周期﹐甚至连谐波都可见﹐宽带图上共振峰结构 清晰可见,详后“近音和日母” 一节。相比之下﹐浊擦音虽有浊声周期﹐但没有共振峰。 4、典型擦音在口腔内的收缩点的截面积在 6~12 平方毫米之间,最小为 3 mm2,最大到 20 mm2 左右。近音的截面积一般大于 20 mm2 ,最大到 80~100 mm2 (Catford 1977: 121-122)。 5、气流____计算雷诺系数 Reynolds Number﹐临界值为 1700±200 (Catford 1977)﹐超过的是湍 流﹐不到的是层流。湍流越大﹐噪声和摩擦也越大。这是辨认擦音技术上最可靠的标准。汉语咝 音的波形全是乱纹﹐说明是很强的湍流﹐这在 Svantesson (1986) 和吴宗济 (1986) 的语图中都可看 到。普通话近音 j, ” 在大部分情况下没什么噪声,但在自成音节﹑后接高元音﹑带升降调时有不同 程度的摩擦 (朱晓农 1987)。Lavoie (2001: 81) 对英语和西班牙语的观察也有同样的发现﹕近音如果 后接高元音﹐就会多些噪声﹐看起来就更像弱擦呼音。 在振幅和摩擦方面,弱擦的浊呼音和近音之间没有截然分界﹐所以 Lavoie (2001) 就直接把软 颚浊呼音 ƒ 叫做“近音”。严格地说,这应该是个与 ƒ 部位相同但通道稍宽的近音  。更进一 步,所有浊呼音都有个通道稍宽的相应的浊近音 (齿间近音 D4、会厌近音 ¿4 等)。例如南美 Axininca Campa 语中有双唇近音 B 4和软颚近音  (Payne 1981) ,丹麦语中有小舌近音 “4,在后元音前 (如 raad “委员会”) 发成咽近音 ÷4。 近音和流音 流音指边音和各类日音。近音和流音属于一个更大的概念“响音” 中。“响音” 是个音系学 术语,除了流音和近音﹐还包括鼻音﹐见下表。 【3】 响音 鼻音 m  n     口响音 流音 日音 颤音 r  搭/闪音   ‰ (日音性近音) ( ) 边音 (=边近音) l    (‰) 近音    j  w  这个表不是一个严格的逻辑分类,因为有的术语是音系学的 (响音) ,有的是语音学的 (近 音) ,大多是语音学的定义沿用到音系学中,也有个别如“流音” 的定义,既有语音学又有音系学 方面的标准。由于分类标准有交叉,所以流音和近音之间有重迭。表中灰色部分既是流音,又是 近音。边近音暂且不论,他自成一类,在国际音标辅音表中自占一行。日音中有两个是近音: 和 。他们在汉语方言中广泛地用为声母,甚至韵母,见后面两节。 近音一般是浊的,清化的主要是边近音。有清边近音的语言 (如藏缅、苗瑶、属南亚孟高棉的 Sedang 语) 不算多。Maddieson & Emmorey (1984) 比较了藏语、缅甸语中的清边近音 l 8 和 Navajo, Zulu语中清边擦音 ¬ 的异同,发现前者噪声强度低,最后阶段由于预期后接元音而变浊,能量集中 区频率较低。赖福吉和麦迪森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198) 认为边擦音收缩点更小。另外, 在与清爆音组成的复辅音中和后接清化元音的场合,会产生清近音变体,如英语 play [pl 8eI], twice [tw8aIs], cue [kj 8u] 。还有一个唇-软颚清擦音 „,有时因气流微弱而被认作清近音。 近音和元音 近音 4 近音和元音分享相同的元音特征 (Ladefoged 2006:272;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 371-2) , 如高低、前后、圆展、咽化和儿化。事实上,所有七个近音都有相配的元音,见表 4。而且除了龈 近音和卷舌近音,后五个近音往往都与相应的元音归为同一个音位。在雅各布森、方特、哈莱 (Jacobson et al. 1952) 的区别特征表中,半元音 (近音) 都处理为元音的同位音。 【4】 龈 卷舌 颚 软颚 唇-颚 唇齿~唇-软颚 近音  ” j   V~w 元音   i µ y u 在一般语音学著作中,谈的多的只是两个最常见的 j 和 w。其他近音及其少见,如在 317个语 言 样本 保单样本pdf木马病毒样本下载上虞风机样本下载直线导轨样本下载电脑病毒样本下载 中,软颚 仅5见。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唇颚近音 仅 4见,而相应的唇颚元音 y 有 21见 (Maddieson 1984)。近音在世界语言中的分布较难统计,因为在描写或音位处理时容易与擦音或元 音相混。即使两个最普通的近音 j和 w,不同的统计依然出入很大。例如按 UCLA的语音库,差不 多 86% 的语言中有 j﹐或一个相近的音 (比如 Iª )。有 w的要少得多,只有不到 76%。两者都无的语 言不到一成。有 j无 w的占 15%,有 w无 j占 4%强。两者都有的语言占 71%。但按照 Stanford的 语音档案,j, w出现频率比 UCLA的资料都要低 15个百分点,有 w无 j的仅 1%。出现这种不一致 的原因很可能在于音位认定,即把 j, w处理为 i, u的变体而引起的统计误差。 汉语中近音丰富。除了软颚近音 ,其余都司空见惯。其实就是软颚近音,还有小舌近音“4, 在北京话零声母字中都可观察到,赵元任 (Chao 1968:20) 称之为 “frictionless velar or uvular voiced continuant” (软颚或小舌无擦浊通音)。两个颚近音 j和  汉语方言中基本都有,一般作为相应元音 i, y 的音位变体。在北京话中,圆唇软颚的 w 在音节开头位置有个唇齿近音 V 的变体,如:网 wang~vang。在上海话中,元音 u 有个变体 V,如:夫妇 /fu vu/ [fV vV]。齿龈近音  和卷舌近音 ” 在汉语方言,尤其官话中很常见。他们可以音节化:(1) 作为韵母拼在 ts, ts’, s 和 tß, tß', ß 后,此 时由两个特殊的非国际音标  和  来表示;(2) 自成音节,可标作 ` 、” `或 、” 。做声母时,那个 卷舌近音 ” 就是出了名的日母,而龈近音  在汉语方言中也很常见;见下节。 近音和日母 日母在普通话和很多官话中的音值是卷舌近音 ” 。龈近音  在很多官话方言以及粤语中都 有。过去由于对近音性质不了解,概念未建立,术语、音标都没创制,所以日母和龈近音一般变 通标为浊擦音 Ω 和 z (参看上面“近音和擦音” 一节)。这些声母在大部分场合没什么明显摩擦, 算不上擦音。只有在少数方言中摩擦才较明显,如河南东南角商城﹑固始一带﹐以及西北方言如 西宁﹑乌鲁木齐 (可能受维语等影响)。而在大部分方言中,一般在自成音节并重读时, ” 和  才会 有感觉得到的摩擦。廖荣容、石锋(1987)的声学测量也与上述观察相符,他们的四个发音人 中,两个北京人无显著摩擦,一位新疆人有较多摩擦,还有位黑龙江人也有些摩擦5。 日母的近音而非擦音性质从声学图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见朱晓农 2003﹐图 15)﹐如北京话 [”AN51]“让” ,其波形图表明日母和韵母之间无明显界线﹐说明他跟元音相似,只是振幅较小。宽 带图中可以看到日母的共振峰结构。他的 F1是 400 多 Hz﹐F2是 1100 多 Hz,类似偏后的半高元 音。而在 ” 自成音节的“日” 字 ” `/” 中﹐F1会降低到 300 Hz甚至更低﹐F2会上升到 1700 Hz﹐ 类似央偏前的高元音。达罗毗荼 Dravidian 语系中的 Malayalam 语有两个 r 颤音 (Ladefoged et al 1977)﹐一个龈前 (类似翘舌音)﹐一个龈后 (类似卷舌音)。翘舌 r 的 F2高﹐有 1750 Hz﹐卷舌 r 的 F2低﹐1250 Hz。日母自成音节时声学性质像前者﹔若后接后元音﹐则像后者 。 5 据廖荣容、石锋(1987: 159)的观察,英美人发的“r音的常见变体发音方法确实和汉语普通话 r声母 很相象。”从变体分布和系统配置来看,音位学上把普通话日母处理为近音音位要比浊擦音音位好。他 们的乙类变体共振峰清晰,“只有极轻微的摩擦音色或听不出摩擦来”(p.152),因此更像近音而不是擦 音。他们的测量显示,“在多数语图上,r 声母的共振峰结构很清楚”(p.152),“r 声母一般都强度很 弱”(p.156),“音长比较稳定,平均 60毫秒左右”(p.157),这些都是近音而非浊擦音的特征。 近音 5 确认日母在很多汉语方言中的音值是近音而非浊擦音,还消除了类型学上的一个困惑。在语 言类型学上,浊爆音比浊擦音的出现频率要高很多。下面表 5 和表 6 分别给出卷舌浊爆音和浊擦 音、齿浊爆音和浊擦音在 317种语言中的分布 (据Maddieson 1984)。 【5】 和  在317种语言中的分布 总     都有 有  无  有 无  有  无  (不算官话) 27 24 4 1 23 3 2 x/27 0.89 0.15 0.04 0.85 0.11 0.076 (=2/26) 表 5表明,在 317种语言中﹐共有 27个语言有卷舌浊爆音  和/或浊擦音 。有浊擦音  的语 言 (4个) 远远少于有浊爆音  的 (24个)。  ,  都有的语言是 1个﹐单有  的 23个 (占 85%)﹐单有  的只有 3个﹐其中一个还是汉语官话。如果把官话刨去,有  无  的比例就更低了 (不到 8%)。 表 6表明,共有 211个语言有 d 和/或 z。浊擦音 z出现的频数 (96个) 大大低于浊爆音 d (193个)。 有 d 没 z的语言超过一半 (54.5%) ﹐有 z 没 d不足一成 (8.5%)。总的来说﹐有浊擦音而无浊爆音的 语言在有关语言中不到 10%。造成这种分布不平衡背后由空气动力学作为制约﹐即发浊擦音比发 浊爆音要难 (详见朱晓农 2003)。 【6】d 和 z 在 317种语言中的分布 总 d z d z 都有 有 d 无 z 有 z 无 d 211 193 96 78 115 18 x/211 0.91 0.45 0.37 0.545 0.085 浊擦音 Ω /z 少量单独出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分布共性并不是绝对蕴涵﹐而是从统计意义上 来说的。但现在从黑吉辽经京津冀鲁豫到江苏北端﹐往西一直到陕甘新﹐数以百计的北方官话, 还有粤方言的描写中都出现了浊擦音 Ω /z﹐而这些方言都没有浊爆音。这就产生了如下疑虑:(1) 要么汉语在这一点上很特别;(2) 要么空气动力学原理或统计共性出了偏差;(3) 要么描写有问 题。第 1种说法未得到证实。第 2种想法挑战力学原理和统计共性﹐是值得尊敬的学术理想。这事 不容易﹐但要是成了﹐中国语言学家就作出了大贡献。科学中的常规做法,踏实稳妥甚至保守的 做法是以仔细检查第 3点为妥﹐即对反例重复观察﹑重复实验。而且原理和共性越普遍,独立证据 越多,对反例的重复检查就越是要严格仔细。现在已经逐渐明了﹐日母在大多数验证过的官话方 言和粤方言中﹐实际上不是浊擦音 Ω /z ﹐而是近音 ” / 。 小结 对近音的认识比起其他音类来是比较晚的。这是个较难掌握的概念,从他的易名改定义可见 一斑。下面【8】中是四种口腔内无阻隔的“高浊音”﹕高元音﹑近音﹑浊呼音和浊咝音。 【8】 高元音 近音 浊呼音 浊咝音 无擦 强擦 i µ y u V  ” j B v D ƒ z Z ¸ Ω  w  “高音”从无擦﹑微擦﹑弱擦﹑到强擦是个连续统。全然无擦的是元音,然后是有时稍有微 擦的近音,然后是有弱擦的呼音,最强擦的是咝音。清擦音比相应浊擦音摩擦要大。近音在这条 连续统上与元音最为接近,其次为浊呼音﹐最远的是浊咝音。 朱晓农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 hmxzhu@ust.hk 参考文献 近音 6 廖荣容、石锋 1987. 汉语普通话 r声母音质的实验研究. 《语言研究》2:146-160. 林焘 1996/2001. 日母音值考. 《林焘语言学论文集》, 317-336.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原载《燕京学报》 新 1期, 1996. 麦 耘 2005. 对国际音标理解和使用的几个问题,《方言》第 2期:168-174。 王力 1983. 再论日母的音值﹐兼论普通话声母表. 《中国语文》3: 20-23. 吴宗济 (主编) 1986.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图册》. 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 吴宗济 1989. 辅音. 《实验语音学概要》(吴宗济﹑林茂灿主编) 第六章.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郑张尚芳 1964. 温州音系. 《中国语文》1: 28-60. 朱晓农 1982. 关于普通话日母的音值. 《音韵研究》 132-134. 原载《中国语文通讯》 3: 19-22. 朱晓农 1987. 音标选用和术语定义的变通性. 《音韵研究》 155-169. 原载《语文导报》 3: 55-58. 朱晓农 2003. 从群母论浊声和摩擦: 实验语音学在汉语音韵学中的实验. 《音韵研究》 385-419. 原载 《语言研究》23.2: 5-18. 朱晓农 2005. 实验语音学和汉语语音研究. 《音韵研究》1-37. 原载《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刘丹 青主编) 第 11章,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又《南开语言学刊》第 5期, 1-17, 2005. 朱晓农 2005a. 说有无. 《语言研究集刊》第 2辑, 308-316. 复旦大学. 朱晓农 2006. 《音韵研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Catford, John C. 1977.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Phonetic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Chao, Yuen Ren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imson, A.G. 1970.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2nd edi. London: Edward Arnold. Jacobson, R., G. Fant & M. Halle 1952. . Preliminaries to Speech Analysi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Jones, Daniel 1960. 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 9th edition. Cambridge: W. Heffer. Ladefoged, Peter 1964. A Phonetic Study of West African Languages: an auditory- instrumental surve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defoged, Peter 1971. Preliminaries to Linguistic Phonetic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defoged, Peter 2006. A course in Phonetics, 5th editions. Boston: Thomson Wadsworth. Ladefoged, Peter & Ian Maddieson 1996.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Oxford: Blackwell. Ladefoged, Peter, Anne Cochran & Sandra Disner 1977. Laterals and trill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7: 46-54. Lavoie, Lisa 2001. Consonant Strength: phonological patterns and phonetic manifestations. New York: Garland. Maddieson, Ian 1984. Patterns of Soun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ddieson, Ian and Karen Emmorey 1984. Is there a valid distinction between voiceless lateral approximants and fricatives? Phonetica 41, 181-190. Payne, David L. 1981. The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of Axininca Campa.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Publications in Linguistics, 66. Dallas: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Pike, Kenneth L. 1943. Tone languages: The nature of tonemic systems, with a techniqu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ir significant pitch contrasts. Glendale, CA: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Romero, Gellego 1995. Gestural organization in Spanish: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spirantization and aspiration.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vantesson, Jan-Olof 1986. Acoustic analysis of Chinese Fricatives and Affricate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4.1: 53-70. TITIL: ABOUT APPROXIMANT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approximant” and its Chinese equivalent jinyin. Approximants are consonantal sounds with approximation of articulators, but without producing turbulence. They were called “continuants and semivowels” in the old IPA consonant table (1951). This paper compares approximants with continuants, semivowels, fricatives, liquids, and vowels, and identifies the initial RI in Mandarin as an approximant rather than a voiced fricative. 近音 7 KEY WORDS: approximant, the RI initial, continuant, semi-vowel, fricative, liquid, vowel
本文档为【朱晓农 近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716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1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5-19
浏览量: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