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

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

举报
开通vip

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 20昕年第5期 总第35期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J叫m且lofHubdAdⅢiIlish6呷ITl毒dtutc No.5.2007 GⅢr日lNo.35 ·社会学研究· 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 张方 (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1001081) 【作者简介】张方(196l一),男,湖北武汉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 究文学、社会学。 【摘 要】文学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既决定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的必要性。也导致文学理 论批评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引进,这是文学社会学产生的根由。文学社会学的起...

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
20昕年第5期 总第35期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J叫m且lofHubdAdⅢiIlish6呷ITl毒dtutc No.5.2007 GⅢr日lNo.35 ·社会学研究· 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 张方 (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1001081) 【作者简介】张方(196l一),男,湖北武汉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 究文学、社会学。 【摘 要】文学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既决定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的必要性。也导致文学理 论批评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引进,这是文学社会学产生的根由。文学社会学的起园在于19世 纪实证主义的流行以及社会学的兴起;此时文学批评对社会学方法的借鉴,主要是以实证精神 探寻文学作品产生、发展及其特定形态的社会、历史和民族的根源。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 批评立足于社会实践与生产关系,发展出“理论的和批判的”文学社会学。丽法国的文学社会 学学派则以。统计材科”为依据,把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扩展到商品流通和消费领域;也 有批评家致力于对文学语言的社会性及意识形态性质的探讨,建立所谓“文本社会学”。 【关键词】实证;媒介;世界观;文学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2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一7155(2007)05一0043—06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毋庸置疑。中国和西方文 学批评都在早期就认准了这种关系,并因此立论, 形成思想。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实际上就是由社 会去论定文学的根源与本性。而在中国古代,至 少在西汉,就出现了由社会去认识和评价文学的 理论和学说;比如《毛诗序》就是代表之作。 显然,早期的文学批评看重的是社会对文学 的决定作用,强调社会是文学及各类艺术的先在、 先决条件。这种倾向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直 至当代文艺社会学。对此,匈牙利艺术史家豪泽 尔的一句话既精辟也具有代表性。即“世上只有无 艺术的社会.而没有无社会的艺术“l】”’。但以 文学批评和研究而论,这格言式的判断似乎也将 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简单化了。放到文学社会学的背景下看,文 学与社会的关系应当是多重,至少是相互的。相 比之下,法国一位文学社会学著名学者埃斯卡皮 的一句话更发人深思,即“从过程来看,社会性是 文学的一个方面,而从机构来看,文学性则是社会 收稿日期:2007一∞一∞ 性的一个方面”口】(“)。埃氏是文学社会学的有力 倡导者,其学术研究在文学的社会机构方面卓有 成效,并因此而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社会学。 他的话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 系.当然不能忽视文学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学意 义,否则,只是挖掘文学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根源, 也就不必跟社会学牵涉太多了。 文学与社会是个大得无边的话题,而文学社 会学砌关注的是文学批评与研究,也即从社会学 的角度或利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和评价文 学。这从19世纪以来一直为人所重,并演化出在 理论上颇有建树的批评流派。然而,有众多理论 家和批评家推波助澜并广泛运用于批评实践的文 学社会学究竞该怎样界定?它的疆界和功效如 何?仍有诸多歧义并且不太容易定夺,稍不留神 就滑到一般意义的社会历史攒评中去。有人对界 说这一。学科”颇为踌躇,因为它的内容过于驳杂, 于是这样描述:“文学社会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 整体,社会科学的若干主要学科(如通史、思想史、 万方数据 湖北行废擘院擘报 2007年第5期 语言学、哲学、心理学、语义学、符号学等)交汇于 此。每门学科都按照本学科的目标、理论和观念 机器切割客体、架构客体,宛若一个杂乱无章、支 离破碎、正在寻求某种和谐的工地。”口“”’照这么 看,文学社会学可以跟众多社会及人文科学交叉, 它作为一个学科和一种研究方法的特性就不易确 定;或者说,在文学社会学里又分出了文学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等等.其学科性质无 所适从。当然,也可以将圈子缩小,只看取社会学 用于文学批评的有效性。但社会学与文学批评及 文学研究又有多少关联呢?我们不妨看看什么是 “社会学”。一个较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定义这样界定“社会 学”:“一种人类行为科学,用以考察个人之问以及 个人与群体之同各种社会关系之性质、原因及结 果。社会学也研究社会风习、社会结构、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以及个人在参加群体和组织时所受到的各种影 响””⋯”。以这个定义为参照,文学社会学若只 依存于社会学,其功效显然受制太多,不足以应对 形形色色的文学现象及相关问题。 所以文学杜会学的性质、功能就不是简单地 从跨学科的角度去加以认证的,无论是多种学科 还是一种学科。不如说.文学社会学是汲取多种 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先进和有用的理论而形 成自身的观念和方法。它的立足点在于文学批 评;而生成和发展,却借力于以社会学为主要对象 的多种社会及人文科学。 虽说文学社会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文学思想 史的早期.但以明确的方法意识而论,这一批评流 派的起因却在于19世纪欧洲的实证科学及实证 主义。实证科学的创始人及“社会学”这一概念的 提出者是法国学者和思想家孔德。孔德认为,实 证科学最能体现科学精神,是一切科学的指南,也 位于所有学问的顶端。实证科学的实施,要靠社 会学;所以“孔德设想了新的社会。在其中社会科 学家将是人类理性的最高化身““⋯)。这让人想 起柏拉图的“理想国“,在那里,哲学家是“人类理 性的最高化身”,并成为理想城邦的统治者。孔德 思想及其社会学的精髓是“实证精神”.它有五种 基本含义,即“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组织”,分别 与“虚幻、无用、犹疑、模糊、破坏”对立‘”o。”。 实证科学要研究人。但研究人的出发点是社会。 这就是孔德所说的:“实证精神认为,单纯的人是 不存在的,而存在的只可能是人类,因为无论从何 种关系来看,我们整个发展都归功于社会“‘】⋯”。 孔德的实证科学直接导致了文学创作和批评 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里的实证主义在研究对象 上大幅度转向社会;在观念和方法上则大幅度转 向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圣·伯夫称自己这一派 批评家为“主张在文学中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的 人”,并以“拒绝那些模糊概念、空泛言词的诱惑” 为信条”】{“’,这跟孔德的实证精神同声相应。其 他在精神气质上趋向于实证或被归为实证一派的 批评家们,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去强化并验证同 样的原则,并且有目的地探讨社会对人进而对文 学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决定作用。史达尔夫人说她 ‘论文学》一书的“本旨在于考察宗教、风尚和法律 对文学以及文学对宗教、风尚和法律的影 响”l|““”。比较文学史家梵·第根进一步将该书 的基本思想概括为;“任何文学的历史,只有把这 种文学和创造这种文学的人民的社会和精神状态 联系起来,只有把它放到它当时的环境中去,才能 被人理解,才能加以研究。”【l】(⋯’丹纳为他的美术 史演讲及研究定下一条规则:“要了解一件艺术 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 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 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m’由此 确立了“种族、时代、环境”三位一体的实证主义批 评的基本要领。丹麦著名的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深 受丹纳的启悟,不仅以实证的方法写下描述整个 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的皇皇巨著.并在表白其著作 用心时强调这样一个道理:“一本书,如果单纯从 美学的观点看.只看作是一件艺术品,那么它就是 一个独自存在的完备的整体。和周围的世界没有 任何联系。但是如果从历史的观点看,尽管一本 书是一件完美、完整的艺术品。它却只是从无边无 际的一张网上剪下来的一小块。“““”当然.在这 中间,还要对作者有深刻的了解;或者说,文学作 品表现的是人的心理和“人的灵魂”。但要了解作 者,则必须对特定时代的知识、文化及精神氛围有 所了解。因而,文学的根由和文学批评的指归.当 在于社会;或如实证主义文论所说的“种族、时代、 环境“。 上面列举的观点。人们看了肯定不会感到陌 生。一来实证主义批评因与现实主义的“邻近”关 系或所谓“唯物主义”倾向而曾受到中国当代文学 理论的关注;二来传统的中国文论一向重视作者 以及社会和历史所起的作用,许多重要命题与实 证主义的批评观相去不远。比如“知人论世”,把 对作者生平事迹的了解作为认识和评价作品的重 要依据;而作者的创作个性又来源于社会、政治、 文化、旗群以及地理环境等等①。还有一些文学理 论与批评的重要概念和著名论断.也都或多或少 ①这十命艇的韧始意义并非如此,但进^批浯话语盾蓬渐扩张其理 论内叠。详见‘孟子·万章)及相关文论。 万方数据 2007年莽5期 张方:主荦社鲁学的砚念和方法 地透露出因时代和环境论人进而论文的用意。比 如曹丕论徐斡所谓“时有齐气”(《典论·论文》), 一般认为是染有齐地风俗而文风舒缓①。刘勰论 屈原有“江山之助”的赞誉(《文心雕龙·物色)), 当看到了地理环境对创作个性的熏陶;又有。文变 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大判断(《文心雕龙· 时序》),可以当作实证主义文学批评的总则。类 似事例,不胜枚举。若将文学研究与文论一并而 观,则“实证”的特征更加明显。一个特例便是文 人的传记及年谱之作。以年谱而知人,进而知其 文,跟实证主义看重作家生平事迹并由此推及创 作心理的做法,实属一类。而中国传统的“知人论 世”式的批评经过近代学术方法的充实和改造,其 实证精神更加明显,在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成效 也更加可观。在这方面,陈寅恪先生对唐代文学 的研究堪称典范。其于学术研究或可看作“以史 证诗”;以文学批评视之,却也未尝不是“实证精 神”的表率。 实证主义批评因看重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而开 启文学社会学的先河,其问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引 人关注,那就是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 显而易见,马克思义主义文学批评跟实证主义及 文学社会学有一个相似的特性和一种实际的关 联,即对社会和历史的注重并视之为文学产生和 发展的决定因素。这种类同和关联很容易使两种 批评方法相互交融或重舍。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中多有人在文学社 会学上有所建树,而讲文学社会也不能不涉及马 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当然,二者之间并非简单地 等同,不如说有很大的差异。身为马克思主义批 评家的伊格尔顿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批评不只是 一种‘文学社会学’,只考虑小说怎样获得出版.是 否提到工人阶级等等。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目的是 更充分地阐明文学作品;这意味着要敏锐地注意 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和古义。但是,它也意味着 把这些形式、风格和含义作为特定历史下的产物 来理解。”⋯”’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 内容要比文学社会学深厚,而且目的在于文学作 品的审美特征;对社会和历史的看重是为了更好 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这实际上也就是恩 格斯所讲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而文学 社会学在这一方面是有薄弱环节,至少在伊格尔 顿眼中是如此。的确,文学社会学可能因为过分 强调实证及“科学”而容易陷入机械的决定论,也 可能过于偏重文学的社会属性而忽略了其美学的 特质。但文学社会学也并不一定非得犯刻舟求剑 或“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错误;至少作为批评方 法,它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另一位著名的马克 思主义批评家詹姆逊这样评说:“在文学批评领域 内,社会学方法必然把个别艺术作品同某种更大 的杜会现实形态并列起来。这种社会现实形态。 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视为艺术作品的源泉或 本体论的根据,被枧为它的格式塔场,而作品本身 则被认为是这种形态的一种反映或一种征象.一 种典型表现或一种简单的副产品,一种进入意识 或想象或象征性的解决。”【12“⋯可见文学社会学 的批评视野并非单一而是多维的;被马克思主义 批评家看重和运用,也在情理之中。因这项工作 而闻名的.有本雅明、戈尔德曼等。 本雅明把注意力放在了艺术作品的生产。他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及社会实践的学 说.并结合资本主义社会文学艺术发展的新态势 予以创造性的解释。他看重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 的创新及其对社会起到的变革作用,但强调创新 和变革并非一般性地流于内容,而更应该体现在 艺术形式或所谓“媒介”上。显然,“媒介”的嬗变 缘于社会,具体说是社会生活中生产关系、技术手 段以及社会阶层、阶级或团体的变化。比如,渡德 莱尔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震惊”;它体现在诗 作的遣词造句,却来自诗人的人格特征.即所谓 “震惊属于那些被认为对波德莱尔的人格有决定 意义的重要经验之列”【I"m⋯。甚至诗人的表情 和举止也有“震惊”的效果。而这一切,又跟发达 的资本主义尤其是机器的发明和发达密切相关。 是这样的时代及其科技成果造就了受到震惊的大 众,进而有了“受惊形象与大城市大众的交往在波 德莱尔身上的紧密联系”。对此,本雅明说出一句 意味深长的话:“诗人在荒漠的街道上从词、片断、 和句头组成的幽灵般的大众中夺取的诗的战利 品。”【1卸‘“。’ 就纯粹的媒介或技术而言,“震惊”的效果最 为典型体现在电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本雅明认 为,电影因其“可技术复制性”改变着大众与艺术 的关系。传统艺术给人带来的距离感及神秘感被 可以撵作、复制并同时拥有大批观众的电影镜头 捎解得荡然无存;以往欣赏者津津乐道的“趣味” 为“震惊”的效果所替代,审美也变成了“消遣”以 及消费。而大众化以及“消遣”正是现代艺术告别 传统的一个重要征兆;这一过程中,电影成为艺术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风向标。在这种趋势之下,“消 遣在所有艺术领域中都越来越受推崇,崭露头角. ①参见郭绍虞,芏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l晰年版)第一册l∞一l矾更对。弃气”注释及王蠡熙、杨明(魄晋南北朝 文学批抨史’3l直(上悔古薯出腰挂i9盼年垣)对。椽瞬时有齐气6韵馨 释。 万方数据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綦5期 它显示了统觉所经历的深刻变化.消遣中的接受 在电影中找到了真正的练习工具。电影通过震惊 效果来迎合这种接受形式”⋯】(”“)。本雅明没 有看到当今世界电视的普及及其对传统艺术的冲 击,若此.他一定更为自己在理论上的先见而自 豪。当然,本雅明并非因此而否定或贬抑艺术随 人类社会而发生的裂变.不如说,他从中看到了艺 术形式的进步及其蕴含的发展规律。 戈尔德曼称自己的批评方法为“遗传结构主 义”(也有译为“发生学结构主义”)。其中“结构” 略指作家的世界观,但所探讨的不是世界观的内 容,而是某种世界观所展示的特殊的“范畴结构”; 而“遗传”则是指探究作为精神结构的世界观是如 何历史地产生的,或特定世界观与历史和社会之 间的关系。戈尔德曼认为,文学作品不是对社会 的简单反映,而文学批评所要探讨的也不是作品 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关系,重要的是作品世界 观与某个社会集团的对应及其结构上的关联。一 部文学作品,要体现某个社会集团共有的观念、价 值和理想;这种体现的连贯和深刻,决定了作品的 优劣及伟大与否,而作家的才能也正在于将其所 属的阶级或集团的世界观转化为艺术。戈尔德曼 把“遗传结构主义”纳人文学社会学,却认定他的 批评理论和方法不同寻常,甚至标志着文学社会 学在发展方向上的转折。因为这种新型的理论和 方法突破了旧的文学社会学只是在文学作品的内 容和集体意识的内容之间建立联系的局限。而着 眼于精神上的同构,也即“作品世界的结构与某些 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是同源的,或者有着可以理 解的关系””“。’。由此出发,戈尔德曼展开了他 著名的小说社会学研究,并声称这种研究的首要 问题,是“小说形式本身和使它得以发展的社会环 境的结构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作为文学体裁的小 说和现代个人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Ⅲ】㈣”。 在那部研究帕斯卡尔·拉辛及德国悲剧的代表作 《隐蔽的上帝》中,戈尔德曼反复申述“遗传结构主 义”的理论内涵以及方法论意义。他说:“凡是伟大 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世界观的表现。世界观是集 体意识现象,而集体意识在思想家或诗人的意识中 能达到概念或感觉上最清晰的高度。”Ⅲ】co而建 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上的文学批评则“要指出这个 世界与作家选择来表现世界的手段和技巧两者之 间的关系”【l‘】(”’。显然,戈尔德曼是在探寻文学 作品与社会历史之间一个特殊的连接点。他坚信 找到这个连接点,也就找到了文学作品的成因以 及评价文学作品的尺度。这个连接点就是所谓 “世界观”,它是一种精神的或心理的结构,在文学 作品中表现为作家所描绘的图景以及用以描绘这 图景的手段和技巧。这是一种感性的和艺术化了 的同时又具有内在结构以及社会、历史和阶级根 源的东西;而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正 是社会和阶级的集体意识在感觉和艺术所达到的 清晰程度。戈尔德曼用这种观念和方法研究了拉 辛悲剧与冉森教派之间的关系;而对中国文学的 研究和批评或可仿其例而用之。比如建安文学与 曹氏集团、西晋文学与门阀士族的关系,都是古典 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以往人们看重的是社会 和阶级力量对文学思潮及作品思想意识所起的作 用。如果换一种眼光。用“遗传结构主义”理论的 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精神结构上的缘由,或许就能 看出新的问题并得出新的结论。 四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文学社会学的观 点,注重社会历史对作家作品所产生的作用;这方 面的研究成果及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文学杜会 学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内容,那就是文学作品在 创作出来并进人社会后的命运及其与读者、出版 商、批评家以至于教育机构的关系;其中包含着有 关文学作品的传播、阅读、流通、消费及其所受大 众抑或精英文化影响等诸多理论问题。德国学者 菲舍尔·科勒克称这些内容的研究为“经验的、实 用的文学社会学”,以区别于以探讨作者与社会之 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批判的文学社会学”—— 譬如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学理论。按科勒克的界 说.所谓“经验的、实用的文学社会学”主要是研究 “文学创作者与文学消费者(评论家、读者,听众观 众亦属此列)的物质上的状况、依赖关系和发展过 程“”】(“)。这个定义稍嫌刻板,但大体能表明文 学社会学对社会影响文学和文学流通于社会这两 方面内容是等量齐观的。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文学社会学未尝 不看重文学作品生产出来后的境况和作用。被认 作马克思主义艺术史家的豪泽尔在他那本体太思 精的《艺术社会学》中。就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阐述 文学艺术的社会机制及其被接受、传播和评价的 问题,诸如艺术消费者、中介者、艺术批评、中介体 制、艺术市场等等。其看重所谓“经验的、实用的 文学社会学”的用心显而易见。豪泽尔本人对。艺 术社会学”的理解也特别点明了这项内容.即“艺 术社会学的任务是分析和解释艺术家创作时头脑 中所有的构象,它也关心艺术家是如何使自己的 艺术作品吸引公众的,研究社会是怎样在艺术作 品的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凡⋯。作为补充的后两 句话,明确表示艺术社会学里受用于文学艺术的 “社会”所占的比重。·虽然如此,对社会机制的重 视以及对文学作品的“交流圈”所做的“社会学研 万方数据 2007年第5期 张方:文学社会肇的观惫和方涪 47 究”,却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社会学之外长足地发 展,并与“理论批判的文学社会”形成呼应。其中 成就影响较大的,是以埃斯卡皮为代表的法国文 学社会学学派。 尽管埃斯卡皮的研究也涉及作家及其作品产 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但主要内容却是文学的社会 属性与社会境况,并大幅度地运用当代社会方法 尤其是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像出版和发行这样的 属于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学问题,在传统观念里 跟文学理论批评几乎挨不着边.而在埃斯卡皮的 研究中却倍受关注,成为最有特色也最富于成果 的内容。埃斯卡皮在表明文学社会学的原则和方 法时说:。一切文学现象都是以作家、图书和读者. 或是用更一般的话来说,都是以创作者、作品和读 者大众为前提的。文学现象构成了一个交流槊 道,这个渠道借助于一种既和艺术、工艺,又和商 业有关的极其复杂的传递工具.把一些非常明确 的个人(如果不说这些人的名字一直是众所周知 的话)和一个多少有点不可名状的读者集体(不过 是个范围有限的集体)联结在一起。¨“J∞’ 这段话显然是把传统的文学社会学研究的着 眼点做了转移,从文学所固有的价值转到了流通 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学作品固然仍是一种 精神现象,但作为物品以及商品的属性也凸显出 来。用埃斯卡皮的话来说.文学以三种形态即书、 读物和文学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由这一观点出 发,文学理论与批评就不能只关注“文学作品”,还 要探讨作为“书”和“读物”在社会及大众文化中 的传播和接受。相应地.研究方法也不能像传统 文论那样只是理论上的分析,而需要实际的考察, 需要出版商、书商以及图书馆馆员的“证词”。埃 斯卡皮认为,此类“证词”较之作者和读者的表白 或许会有更大价值,因为它们是不带偏见的第一 手材料:而只有对那些经过系统利用的和不带偏 见的客观资料加以研究,才能够探讨文学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在客观资料中,我们首先利用的是 统计资料”【Ⅲ(阱’。埃斯卡皮对文学加以体认的 “新视野”在此;其文学社会研究的特色和成效也 在于此。这种态度及方法跟实证主义的“科学性” 一脉相承.但所倡导的“科学性”不是一般意义上 对史料的辨析和推论,而是落实到社会学研究的 基础:统计和调查。埃斯卡皮身体力行,在他的文 学社会的理论和实践中就经常并且是自觉地运用 统计资料。其形式和手法因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 同而各不相同,有效性也未可一概而论;但研究方 法立足于资料的实证却是一以贯之的。且举一 例,比如对作家的取样有多种形式,埃斯卡皮所看 好的一种“更为可取的做法是把辞书(如法国的 <小拉鲁斯》、英国的《全国名人辞典》等)所收的 作家名单,而不是把文学史教科书的附录,作为基 本资料,然后把这些名单同一些其他方面的专著 (如《作品辞典》、重版书和翻译书目录、传记、当前 发行的杂志目录等)所列作家名单进行印证。这 样就可以得到具有真正杜会学意义的取 样”【lI】⋯’。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埃氏本 人以其研究做出了示范。其于文学理论批评有多 大的效用?这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但对统计资料的强调。却在当代文学社会学蔚成 风气,不仅开阔着文学研究的视界,也深化着文学 理论与批评的观念和方法。 五 观览当代文学社会学的各家学说,我们不难 发现,当文学与社会学这两个概念叠加在一起的 时候,会产生许多种意思;从而也使文学社会学的 定义和内容驳杂不一。除了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可作为专论之外,各家著述的体例及类分颇有异 同。前面提到的“理论”与“经验”的区分是一种。 埃斯卡皮因创作、发行和消费而立论又是一种。 而豪泽尔则分别讨论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辩证 法、艺术中介以及“根据文化阶层对艺术的分类”。 在奥地利的齐马教授那里,辨证法、文学体裁的社 会学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一道被归为“方法和模 式”,而。文本社会学”成为文学社会学的主要内 容。在齐马看来,所谓“本文社会学”跟“社会学批 评”是一个意思,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学社会 学。因为,“现有文学社会学的方法都倾向于‘作 品’的主题或‘观念’方面,本文杜会学则不同.它 关心的问题是:社会问题和集团利益如何在语义、 句法和叙述方面得到表现”【l'】(n“’。这就是说, 对文学的社会学批评应当把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摆 在重要位置。这跟通常文学社会学的路数不太一 样,却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对文学社会学的拓展 和充实。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一书中谈及 。文学和社会”关系问题时,开篇就说道:“文学是 一种社会性的实践,它以语言这一社会创造物作 为自己的媒介。”Ⅲ】(”’从这句话里可以引申出这 样的意思:文学的社会性从根本上讲要体现在语 言的社会性上;因而文学社会学理当探讨文学作 品语言的社会根源及其表现。 事实上,文学作品里语言(以及叙述)的社会 性以及因阶级、阶层、社会集团、意识形态而形成 的特征,通常我们都能体会得到。《红楼梦》里刘 姥姥的说话跟林黛玉的说话,从词汇到句式到语 气到心理因素都迥然有别;对故事的讲述在遇到 不同对象时.随着视点的转移和聚焦的变化,语言 风格也会或俗或雅、或粗或细。这些都可以看归 万方数据 湖北行政学虎学报 2007年第5期 为文本社会学问题而加以研究;所关联的问题或 可参照社会语言学去加以甄别。如方言、土语、行 话以及地域和民俗等等。而本文语言学则要借鉴 语义学、叙事学以及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观念 去建立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行社会性分析的模式 和方法。齐马的文本社会学就是综括了索绪尔、 巴尔特、格莱麦、巴赫金、克里斯蒂娃等人的学说 及理论而形成规模的;跟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以及 叙事学的关系尤为密切。其说甚繁.兹不细列。 倒是在具体的批评实例中,所表达的观点颇有见 地。比如对加缪《局外人》的分析,齐马看到作品 语言的“无差异性”。这一特性缘于加缪所处社会 里的规范和价值的双重和矛盾;而“把互不相等的 语义价值和文化价值结合起来的双重性最终产生 了价值的无差异性(相等)”;这种状况导致意识形 态的消解,以及一切名词都绝对相等”。)(”1。由此 我们就发现了加缪小说《局外人》的特殊意义,它 “显示出来的正是这个其语言对一切意义都变得 无差异的荒诞世界。在这部小说里.无差异性成 了一种批判工具:作家和他的叙述者用它来揭示, 一切意识形态话语在一种被它们本身贬值了的语 言当中是无效的”【lI】(n”。从这话里,我们得知加 缪小说的深刻以及对于小说艺术的变革意义;而 这意义正是由文本社会学的分析而显露出来的。 其实,齐马本人的文本社会学又何尝没有对 传统文学社会学加以变革的用心呢?这种用心齐 马在他文本社会学里开宗明义,讲得很明白。他 说:“对各种文学体裁的社会学分析表明,过去人 们常常试图以一种社会背景来解释文学的“形 式”。我们在这里研究的本文社会学,不是恢复那 种(例如在卢卡契的著作里)具有唯心的和形而上 学的内涵的、传统的形式概念,它要试图超越美学 (哲学)话语的局限,并且描述各个同时作为语言 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本文层次,尤其是语义和句法 (叙述)层次及其辩证关系。”【“】””’ 这话里的要紧处是“超越美学”;引而申之,也 可以理解为取消了价值判断。这跟传统的文学社 会学的确不太合拍,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 传统的文学社会学无论朝哪个向度发展,都还表 达或包含着评价。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文学 社会学.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美学观点”和“历 史观点”作为标准的。但文本社会学只有描述而 舍弃了美学,是意在使文学批评成为批判的力量? 还是使文学社会学走向更为纯粹的科学和实证? 这恐怕仍然需要理论和实践去加以证明。 [参考文献】 [1][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 居延安.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2][法]罗贝尔·埃斯卡皮.文学社套学 [M】.于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3儿加]马克·昂热谱.等.问题与观点—— 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M].史忠叉,田庆生.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4]不列颠百科仝书:第15卷[M].北京:中 国大百科奎书出版社.2005. [5][蔓]赖特·米尔斯。等.社会学与社会组 织[M].何难凌,黄晓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6][法]奥古斯特·孔德.论实证精神[M】. 黄建华.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伍蠡甫,等.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8][法]史达尔夫人.论文学[M].徐继曾.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9][涪]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63. [10][丹]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 一分册[M].张道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11][羹]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文学 批评[M].文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2][蔓]弗雷德里克·詹姆逊.马克思主叉 与形式[M].李自修.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5. [13][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M].张旭东,魏文生.北京:三联书店.1989. [14][德]本雅明.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 品[A].王炳均,杨劲.经验与贫乏[c】.天津:百花 文艺出版社.1999. [15][法]吕西安.戈尔德曼.论小说的社会 学[M].吴岳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16][法]戈尔德曼.隐蔽的上帝[M].蔡鸿 宾.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17]张英进,于沛.现当代西方文艺社套探索 [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 [18]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符锦勇.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9][奥]彼埃尔·V·齐马.文学社套学 [M].昊岳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0][荚]韦勤克·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 愚,等.北京:三联书店,1984. 1责任编辑周吟吟J 万方数据 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 作者: 张方, Zhang Fang 作者单位: 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100081 刊名: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UBE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2007,(5)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23条) 1.孟子·万章 2.郭绍虞.王文生 中国历代文论选 1979 3.王运熙.杨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1989 4.阿诺德@豪泽尔.居延安 艺术社会学 1987 5.罗贝尔@埃斯卡皮.于沛 文学社会学 1987 6.马克·昂热诺.史忠义.田庆生 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 2000 7.不列颠百科全书 2005 8.赖特·米尔斯.何维凌.黄晓京 社会学与社会组织 1986 9.奥古斯特@孔德.黄建华 论实证精神 1996 10.伍蠡甫 西方文论选 1979 11.史达尔夫人.徐继曾 论文学 1986 12.丹纳.傅雷 艺术哲学 1963 13.勃兰兑斯.张道真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980 14.特里@伊格尔顿.文宝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1980 15.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李自修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1995 16.本雅明.张旭东.魏文生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1989 17.本雅明 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1999 18.吕西安 戈尔德曼.吴岳添 论小说的社会学 1988 19.戈尔德曼.蔡鸿宾 隐蔽的上帝 1998 20.张英进.于沛 现当代西方文艺社会探索 1987 21.埃斯卡皮.符锦勇 文学社会学 1988 22.彼埃尔@V@齐马.吴岳添 文学社会学 1993 23.韦勤克·沃伦.刘象愚 文学理论 1984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宋祖华 媒介品牌战略研究——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 2005 本文采用逻辑与实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论述媒介品牌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探讨媒介组织的各种可能性战略。理论研究架构了论 文的基本框架,分析中国媒介产业的品牌经营现状、探讨其战略选择,为论文提供了主要的实证支持。   第一章分析媒介品牌的个性特征。这是媒介品牌战略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本文认为,除了行业性特征外,公共事业性媒介品牌和商业性媒介品 牌都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第二章分析中外媒介品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章分析中国媒介产业品牌经营的动因和制约因素。外国媒介品牌及其进入是中国媒介产业品牌经营的主要外部动因,媒介竞争的加剧和媒介产 业化的发展、媒介市场体系的不断成熟、提升媒介集团竞争力的需要是主要内部动因。   第四章探讨媒介的单一品牌战略。品牌定位战略、品牌延伸战略、品牌推广战略和品牌重振战略是四个基本战略选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 相互结合形成复合战略,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媒介品牌经营。   第五章探讨媒介的品牌系统战略。本文认为,媒介环境的改变导致品牌系统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战略模式和实施路径选择占有重要地 位。战略模式包括核心品牌领先、多品牌并重等类型,实施路径主要有内部创建、合并、收购、品牌合作、品牌重组等等。这些模式和路径本身没有优 劣之分,唯模式论和唯路径论的观点都是危险的。依据竞争环境和内部资源状况,媒介组织可以选择适当的战略模式和实施路径,并进行优化组合。   第六章是对东方卫视的个案分析。东方卫视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品牌,但其强烈的品牌经营意识,颇为专业的战略战术策划和实施,清晰的品牌结构 以及较为显著的经营效果,都具有相当典型的意义。该个案分析,是前几章品牌战略理论具体化的产物,也大致体现了品牌战略管理的基本流程。 2.学位论文 龙蕾 美国“儿童与媒介研究”述评 2004 儿童是和成人相异的不同的人生阶段,儿童有其自然的天性."儿童"又不仅仅是儿童本身的意义,而且还作为成人的准备阶段和维护家庭稳定、关乎国 家和社会发展而存在.为了实现这些儿童观念的理想,需要整个社会做出现实的努力.美国注重把儿童观念付诸实践的现实活动.儿童与媒介研究就是各路 学者、政府和公众互动的现实努力的成果之一.文章主体勾勒出上个世纪30年代至今美国儿童与媒介研究的大致轮廓.并总结出儿童与媒介的主要的研究 议题:儿童的媒介接触行为、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以及第三者(比如家庭或学校)介入儿童接触媒介行为的情况.对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实验法 和内容分析法等也进行了描述.美国儿童与媒介的研究,其主流取向为效果分析和受众分析,是以在既定政策参量内评估媒介系统功能的行政性研究为主导 的,在学术渊源上以社会学的结构功能论和心理学行为主义为典范标准.这就决定它的研究兴趣在于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基本目标也 是如何增进其社会控制、理性化其作为.基本的理论框架是行为主义.在研究方法上则是以讲求因果法则关系的量化实证为主轴.这种方法论使得研究成为 可能,也为其带来无可避免的矛盾. 3.期刊论文 黄进.Huang Jin 媒介业外资本导入研究——基于实证的分析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实现了巨大变革,从单一的"宣传本位"向"媒介本位"回归,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型.中国媒介开始了自我积累、自我经营 、自我发展的市场化历程.在媒介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业外资本的导入是巨大的推动力量.一方面,业外资本看好媒介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 面,媒介也需要业外资本来发展壮大自己.本文探讨了业外资本进入媒体的必然性、导入模式以及特点. 4.期刊论文 齐洪英 论实证性研究及高校素质教育——以电影为媒介研究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问题 -外国语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25(5) 对于将来有意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流行电影可作为理解高校素质教育的原始材料.此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Zammit、Sinclar、 Cole、Singh(2007)等人文献的分析,给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及定义.其次,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做出简短地解释.再次,以电影<窈窕淑女>为实证,分析希金 斯教授所用的教学方法.最后,以希金斯教授的教学方法为媒介,讨论了高校素质教育. 5.学位论文 王慧琳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 2003 全面了解大学生通过大众传播接触体育信息的现状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影响,为大学生体育发展与改进和大众传播的改进和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和当代大学生。研究应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主要采用 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确定大学生抽样方法: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六大行政区,按照中国地域分别抽取的北京、 上海,山东、江苏,河南、四川,陕西,广东,吉林、河北、新疆的19所高校1806名大学生。通过调查,广泛了解大学生通过大众传媒接触体育信息的 状况。亚运会期间对北京140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大众传媒体育信息接触情况调查。 本研究充分证实了大学生媒介接触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大学生有多种媒介需要,并且对每种媒介的需要有所不同。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社会差异与部 分媒介需要有关。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动机与体育兴趣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大学生媒介需要的研究为体育教育工作。而且,通过研究发现了 大学生媒体接触存在的问题. 6.学位论文 凌燕 当代中国中、东部农民与媒介接触使用情况实证研究 2006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主体在于农民问题。媒介的普及与发展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而 农村的发展、农民受众的发展又会导致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变革,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媒介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推动,就是对全国政治 、经济、文化建设的推动。 本文就是基于对中国中、东部几个省市地区的农村进行的农民与广告关系的全国性社会调查研究,从中掌握农村受众对于媒介接触和使用基本情况 的第一手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农民对于纷繁的媒介是否有足够的接触面,是否又能真正意义上使用和享有各媒介所带来的便利。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发放与回收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得出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从中发现农民与媒介关系的一定特 点与问题,其中包括农村受众拥有媒介情况、农村受众对于媒介的接触行为与接触频度以及农村受众对于媒介内容的选择偏好。此外也将中国中、东部 农民与媒介接触使用情况与媒介的作用理论、受众理论、“知沟”理论、中国数字鸿沟问题相结合进行探讨。 本文的研究从中国中、东部的农民与媒体接触使用情况着手,希望将中、东部农民与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作为一个立足点,从而扩展的全国范围 ,为全国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示范,更希望能够在理论上对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建议与帮 助。 7.学位论文 杨夏 战地传单:硝烟幕后的“软兵器”——两次海湾战争美军传单的实证分析 2006 《孙子兵法》讲,“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自古以来,心理战在人类战争中从未缺席。既然心理战是要通过信息作战击 溃敌人的斗志,传达信息的媒介因而也就异常重要。心战媒介多种多样,在古代有谣言、喊话、下战表,在近现代有传单、报纸、书籍、广播,到了当 代还加入了电视、互联网等等,这些媒介利用文字、图像、语言等符号,刺激敌人的意识、情绪,影响敌方的行为,在攻坚舞台上发挥着神奇魔力。而 在所有心战媒介中,传单又是经久不衰、打击力强劲的重要信息载体。 综观国内心战媒介的相关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大众媒介的战时表现上,对传单这一历史悠久的战时媒介却鲜有探讨,而且,研究方法均以文献分 析为主,针对心战媒介的文本内容进行系统的实证性研究者,则付诸阙如。因此,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传单进行定量分析,一是为了揭示“说什么 ”,即传单的内容,二是发现“如何说”,即传单运用的传播技巧。 两次海湾战争,相同的参战国,面对同一个萨达姆,事隔12年,历史演出了极其相似的一幕。当然,历史是不会重复的。本文选择两次海湾战争中 的美军传单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中洞察美军传单的劝服艺术,以及两次战争中传单内容及制作技巧因心战目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 本文包括五个部分,导言是对战地传单发展历程的梳理及对传单媒介特点的分析。第一章阐述本研究的动机、目的及研究框架。第二、三、四章分 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纬度展开,第二章的分析对象是传单主题和目标群体,第二章的分析对象是诉求策略和宣传技巧,第三章的分析对象是色彩 运用、文字符号、图片形式以及图片主角。结语里阐述了战地传单的不可替代,以及美军战地传单对我军的启示。 研究认为尽管海湾战争是美军高科技武器的试验场,但古老的战地传单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未来战场,战地传 单依旧会成为心理战的重要媒介。 8.学位论文 周少四 报纸娱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06 在女性主义思潮向社会学科领域全面渗透的背景下,产生了一门新的跨学科研究——“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或称“女性与传播研究”。它用女性 主义视角来审视人们习以为常的传播现象,清算大众传播中习焉不察的性别歧视。 本论文从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理论视野出发,旨在对报纸娱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一次严肃的、批判的、实证的研究,从而揭示报纸娱乐新闻乃 至大众传媒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如果有,它们体现了哪些不正确的性别观念;大众传媒应当如何实现性别平等。 本论文采用“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以及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路。第一章系统梳理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理论 依据和研究现状。第二章对《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四家报纸的娱乐新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实证研究,在 此基础上与主导报纸的新闻版新闻进行对比分析,作出实证报告;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用有说服力的数据、图表、文本案例,分 析和归纳报纸娱乐新闻“男女平等”表象背后的性别歧视本质及其类型。第三章在探讨报纸娱乐新闻中产生性别歧视的各种原因之后,对大众传媒如何 实现性别平等提出具体行动策略的建议,并勾勒本论题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描绘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前景。 9.学位论文 王玲宁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 2004 近年来,随着中国媒介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媒介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分级制度成为讨论和争议的热点,也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的日益突出.那么,媒介暴力到底对青少年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至今还未见到相关的实证研究来解答这些问题.为此,该研究以涵化理论(主要关注媒介暴 力对受众的认知、态度等个人心理层面的影响)为主要的理论假设,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主要考察影像媒介中的娱乐性节目的暴力内容对当代青少年的影 响,以期在中国的媒体机制下,考察涵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也希望研究能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 10.期刊论文 庄维.子衿 以技术为媒介的顾客服务体验测评新方法(上) -上海质量2007(5) 服务性组织正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如互联网)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进面向顾客的服务运作质量,以致顾客与服务组织之间的大 部分接触,都日益表现为以技术为媒介的后台接触方式.以往的运作管理研究对于人们理解"面对面"服务接触环境具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但是针对以技术 为媒介的服务接触(如通过电话、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等)所开展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辛辛那提大学商学院的克雷格·弗罗尔和北卡罗来纳大学凯南一 弗拉格勒商学院的艾丽达·罗斯在近期的《运作管理杂志》上发表论文"评价以技术为媒介的顾客服务体验感知的新测评方法".文章针对技术媒介服务接 触质量的评价,基于服务运作管理(SOM)中有关服务接触的研究成果,并借鉴服务利润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行为理论,以及媒介/信息丰富性的概念,通过开展有关服务 接触理论及实证测评的讨论,将有关概念延伸到技术媒介接触场景中.同时,遵循严格的实证测评量表开发流程,从理论上界定并开发了一套新的多维服务 接触质量测评量表,以推动服务运作管理理论在新兴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结果显示:这套新的服务体验测评方法具有令人满意的 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xzxyxb200705010.aspx 授权使用:张学烟(wfhbjy),授权号:0f403372-5882-453a-a9fb-9ec900a4995e 下载时间:2011年4月18日
本文档为【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757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2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20
浏览量: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