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心理学 重点

教育心理学 重点

举报
开通vip

教育心理学 重点填空题 1、​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一种适应,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2、​ 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考虑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学生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 3、艾尔金德提出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包括两个方面:人神话(个人虚构)和假想观众...

教育心理学 重点
填空题 1、​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一种适应,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2、​ 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考虑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学生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 3、艾尔金德提出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包括两个方面:人神话(个人虚构)和假想观众。 4、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玛西娅(J.Marcia)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经过四种阶段:同一性的迷乱、同一性的早闭、同一性的延缓、同一性的获得。 5、​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6、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影响新的学习。这些特征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他根据学习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与学习者原有知识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根据材料的复杂程度,他把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7、​ 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类有:言语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 8、桑代克根据其试误说,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了三条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9、布鲁纳认为每一种学习都包含着几乎同时发生的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的转换、新知识的评价。 10、​ 布鲁纳认为认知表征有三种不同形式: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他认为每一种学习都包含着几乎同时发生的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的转换、新知识的评价。 11、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而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的形式表征的 。 12、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更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13、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有:随机通达教学、支架性教学、抛锚性教学、自上而下教学。 14、韦纳认为归因包括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能力、运气四个因素。 15、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与生理状态。 16、人们通过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两种方式获得概念。 17、科尔伯格的三期六段论是指:前习俗道德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寻求认可阶段、遵守法规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18、个体一般通过两种形式获得概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同化。 概念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实验研究:研究者通过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操纵一个或一些因素(自变量),然后观察和测量某一感兴趣的变量(因变量)的变化,揭示二者是否存在稳定的共变关系,从而确定是否为因果关系。 3、客体永恒性:所谓客体永恒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4、行动研究: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 5、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6、 智力技能:是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 7、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如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 8、 经典性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9、 操作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又叫工具性条件作用。它的关键之处是有机体(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这个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由有机体引起的事件。 10、 消退:经典性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逐渐减弱,条件反应甚至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消退。 11、 泛化:经典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这被称为条件作用的泛化。 12、 分化:如果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就可能导致条件作用的分化。 13、 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14、 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5、 负强化:是指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6、 惩罚:是指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17、 顿悟说: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不是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领悟和理解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组织构造完形的过程。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18、 普雷马克原则:又叫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19、 塑造/连续接近:是指通过小步强化达到最终目标。具体而言,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20、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21、 替代强化:只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22、 自我强化:是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 23、 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24、 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25、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相反,没有建立起这种联系。 26、 发现学习: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27、 接受学习:以定论的形式把学习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28、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29、 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30、 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31、 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关系、原理等的说明。 32、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 33、 图式:图式是指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某主题相关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34、 教学支架:又支架性教学,即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 35、 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36、 内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 37、 外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的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 38、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 39、 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所需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 40、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影响,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 41、练习律:指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练习次数越多,影响刺激和反应之间稳固程度越强. 42、效果律: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43、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会影响到学校效果. 44、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45、潜伏学习: 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 46、高通路迁移:指有意识地应用先前在某一情境下习得的抽象知识于新的情境中。 47、迁移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简答题 1、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⑴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职业的重要科学基础。教育心理学重视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的学习及其促进问题,不断深入地揭示学习的规律,并在其基础上建立有效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策略,这将为学校教育发展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化职业奠定重要的基础。 ⑵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所应具备的多方面教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新教师的成长将经历阶段中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因材施教等这些焦点问题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研究,教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启示。 ⑶教育心理学对课堂实践的指导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①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②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践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⑴客观性原则,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质规律与机制。⑵发展性原则,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因素,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⑶系统性原则,把主体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 3、什么是自我同一性?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⑴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 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⑵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四种情形: 1、 同一性达成。 同一性达成表明个体考虑了各种实际选项,做出了选择,并实践选择。在结束高中学习生活之前,似乎没有学生能够达到这种情形。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做出决定。 2、 同一性拒斥。 同一性拒斥描述的是个体过早地将自我意象固定化,没有考虑各种选择的可能,而停止了同一性的探求 3、 同一性分散。 同一性性分散是和同一性拒斥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很少"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想做什么,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4、 延期偿付。 关于青少年在各种选择中的思想斗争过程,。而今,这一阶段不再称为危机了,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同一性的达成是一个逐渐缓慢的探索过程,而不是外在的急剧变化。延期选择很正常,而且是健康有益的。 4、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对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意义: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现实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发展。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实际的发展水平,同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 5、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及意义。 答:⑴信任对怀疑(出生到18个月)。信任与不信任是婴儿期最基本的冲突。 ⑵自主对羞愧(18个月-3岁)。儿童在这一时期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要在安全范围内给儿童一定的自由,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 ⑶主动对内疚(3-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其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成人只能对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监督和提出建议,不能盲目过多干涉。 ⑷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在这一阶段进入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开始发展勤奋感,形成一种成功感的认识。要鼓励儿童选择和实施选择,为每一个儿童提供锻炼的机会。 ⑸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时期的个体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人要给予理解和指导,而不是过多的限制,青春期的学生才能认识自己并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⑹友爱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婚姻问题和家庭生活是这一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 ⑺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这个阶段的个体已经成家立业,面临着抚育和关怀下一代的任务,为社会造福。 ⑻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这个阶段的个体已经进入老年期。如果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个体在这个时期会获得自我完满感。如果个体对过去有过多的悔恨,但又感觉时光不复,则在绝望中度过余生。 意义: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发展心理学和现代教育观念有积极指导意义;提出了个体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发展任务和需要解决的危机,有助于教育工作这了解教育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指导,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发展。 6、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P340 皮亚杰认为,一、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发展也是从一个非常自我中心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到以合作和互利为基础的公平系统阶段,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二、儿童的道德发展源于主体即儿童与社会环境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强调儿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以促进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三、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道德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四、在道德教育上,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活动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有利于协作活动的开展。 7、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P344 一是教师对儿童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测应符合儿童的年龄。二是教师在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两难问题,以帮助学生发展道德推理。三是教师应该注意文化和性别对道德推理的影响。 8、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则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述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⑴康布斯的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直觉而定的。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是指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健全人格。⑵①马斯洛的教育目标论。马斯洛从性善论出发,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而这种积极向善的潜能又是人的内在价值的核心。马斯洛的潜能论把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②马斯洛的内在学习论。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模式。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最后要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使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的需要。⑶⑴①罗杰斯的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即功能完备的人)。②意义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及个性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③自由学习的原则。罗杰斯倡导的学习原则之核心就是让学生自由学习。 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的行为就是由特定条件引起的反应,个体当前行为的后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了他人的行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华生的行为主义;二、操作性条件作用: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点。 答:⑴学习的主动建构性。认为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构建知识的过程。构建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认知活动是高水平思维。 ⑵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⑶学习的情境性。提出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 11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中小学教学的影响和意义? 答: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注重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倡导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学习者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习者终身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与习惯。 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借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注重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的观点,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的主动建构过程。 ⑶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生观要求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大力推进主体性教学;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创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相应,教学评价应当以评价学生主体发展为主要内容。 1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点。 答:⑴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学习的实质在于认知结构的改组与扩大;⑵ 学习是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同化与顺应是两个基本的学习机制。⑶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认识结构与认知方式的差异;倡导发现学习。 13、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要点。 答: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1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思想 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于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布鲁纳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一个学科的教学一定要促进学生对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理解。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那些核心的基本的概念、原理、态度和方法,抓住他们之间的意义联系,并将其他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与这些基本结构逻辑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 1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所谈认知是抽象思维水平上的认知。其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学习包括着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二、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以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结构。三、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倡发现学习法,以便使学生更有兴趣、更有自信地主动学习。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的作用有:提高智慧的潜力;使外来动因变成内在动机;学会发现;有助于对所学材料保持记忆。 认知发现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等的重要作用。发现法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具体知识、原理、规律等让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学生便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去,通过独立思考,改组教材。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他既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 16、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学生能否有意义的习得新知,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这些观念能够对新知识起到“挂钩”(固定点)的作用.学习者必须有积极主动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有关的观念,作为新知识的固定点,这样才能把学习中的潜在意义转化为自己现实的心理意义,形成自己的理解,将新知识的意义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原有认知结构也发生一定的变化。(1)主观条件: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认知结构;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学习者的主动活动。 (2)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17、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 答:⑴知识观。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习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知识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灵活变化。⑵学生观。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可以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对问题形成更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在已有的经验世界中找到新知识的增长点。⑶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体现出三个密切相关的重要倾向,或者说重心性变化: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8、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答:个体因素。⑴需要。需要是激发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来源。它可以是外显化的,也可以是很复杂的和抽象的。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需要主要包括权力需要、亲和需要、自我决定的需要和成就需要等。⑵情绪状态。各种情绪因素同样影响到学生的动机,其中与动机关系紧密的情感因素有焦虑、唤醒水平、兴趣和好奇心等。⑶学习者信念。人们是具有自我衡量和判断能力的,持有特定信念和价值观的个体,其中与学习关系最密切的信念有: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能力观、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等。⑷目标取向。目标是引导和保持学生动机的方法之一,是个体从事某项工作想要完成的事情。教育学家将目标导向分为:学习目标、表现目标、回避工作目标和社会目标等。 环境因素。⑴教师变量。教师对教学持有的态度和教学的技能,对学生抱有的期望以及创建以目标导向或者表现导向的课堂目标,给予学生的反馈与评价,都将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⑵任务变量。学习者是就一定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的,学习任务的性质、难度以及对学习者自身的价值等亦将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的效果。⑶家庭与同伴变量。①家庭期望。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家庭对其要求及态度有很大的关系。②同伴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胜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③群体目标设置。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对抗、相互促进和相互独立三种形式,与之对应,也存在三种现实的群体目标结构:合作型、竞争型和个体化型。 19、影响学生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答:⑴情境因素与迁移。古林诺强调提出了迁移的情境性理论,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其他的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 ⑵个人因素与迁移。主动迁移意识实际上是学习者认知的自我调控的一种表现,自我调控是促进学习与迁移的关键,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个性倾向的影响;运用元认知技能学习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具有元认知能力的学习者能自动的掌握、控制和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 20如何为迁移而教? 在一般技能方面人们尤其强调元认知的训练;在具体内容知识的学习方面尤其强调有意义的理解学习。迁移教学非常强调一般与具体的结合,即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或结合具体的学科来训练具体广泛用性的一般技能,或综合教授各种类型的内容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等,同时对良好个性的培养也给予了必要的关注。 ⑴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有一个先行组织者会有利于迁移的发生。⑵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材料的内在联系。⑶教学对学生有意义,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式的有意义程度对迁移有直接的影响。⑷在各种情境下呈现多种实例。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时,应给学生呈现最大范围的实例和这些知识的应用情境,以使学生了解课堂中习得的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而且这些例子最好与真实的生活背景相联系。⑸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灵活应用各种策略。 21、什么叫发展?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答:⑴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⑵维果斯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教育不等于发展,但不受限于发展,在一定范围内教育可以促进发展。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考虑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实际的发展水平,同时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区。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 22、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举例说明自己的学习动机归因的特点。 答: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对归因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一、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三、原因是可控还是不可控。归因的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影响。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成功和失败的情感反应(内外部因素)、对成功和失败的期望(稳定与不稳定)、所投入的努力。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种原因:(1)能力,个人评估自己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2)努力程度,个人反省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已经尽力;(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断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4)运气,个人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5)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情绪状况是否影响工作;(6)其他,个人自认为这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种原因外,还有其它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23、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答:(1)强化的类型 ①凡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②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③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与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可分为社会强化、信物和活动。同一物体对不同人而言,强化的效果会不同,甚至有可能截然相反。 ④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叫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2)强化的程序 强化的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强化的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断续强化程序又可分为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间隔程序是根据历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而安排强化。比率程序是根据历次强化之间学习者做出适当反应的数量而安排强化。 教师作为强化的操作者,应当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已经恰当的方式的组合,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 24、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那些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关系,进行同化和改组,在习者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是: 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个体获得有逻辑意义的文字符号的意义,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过程就是个体从无意义到获得意义的过程。这种个体获得的意义又叫心理意义,以区别于材料的逻辑意义。所以有意义学习过程也就是个体获得对有意义的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 2.同化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 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被学生接受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学生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将其再现或派作他用。 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它也是积极主动的,与“师讲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有质的不同。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系统知识,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并能得到巩固,主要靠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强调从一般到个别,发现学习强调从个别到一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是积极主动的过程。他们都重视内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 25、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异同 相似之处: 在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都属于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理论基础是发现学习理论,即根据学生知识表征的发展过程,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如何从求知活动中发现原理和原则,让学习者主动探索,主动组织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此之中,认知结构观是发现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是揭示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性的联系。 从以上可以看出两者都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重视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即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主张认知结构对吸收新知识的重要性。  此外两者都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不同之处: 1、理论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布鲁纳将认知获得过程的基础是认知表征,。奥苏贝尔则强调知识的意义与意义学习。  2、 对学习实质的表述不同: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奥苏泊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不同。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而奥苏贝尔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主张讲解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4、学习过程的不同:布鲁纳主张学习情景的结构性。即在知识构成的基本框架下进行学习,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学习。奥苏贝尔主张遵守渐进分化原则和整合协调原则,是将抽象到具体的学习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相结合。 5、学习结果的注重点不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发现正确答案对学习同样重要。而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则指导学习者建立较为正确的知识体系。 26、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产生式迁移理论是根据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发展而来。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也就是说如果两个情境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两情境有产生式的交叉、重叠,就可以产生迁移。所以教学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的学习. 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强调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相同要素的领域。迁移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虽然产生式理论也强调迁移中的共同要素,但这种共同要素更侧重于认知成分,因此,与传统的强调客观的共同要素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27、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描述了观察学习的具体过程。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在保持过程中,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在复制过程中,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28、简述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评价 皮亚杰提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二、前运算阶段,2-7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用表征形式认知客体的能力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单一方向思维的限制。三、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约在7-11岁时,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一定弹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评价:一、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证实了儿童心智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这肯定了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开创者。二、对其认知发展理论的批评。生物化倾向及忽视社会文化影响,缺少积极的教育意义,低估了儿童的综合能力。三、在教学上的应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复杂而有规律的儿童心理发展世界,表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模式,为教育工作着更好地了解儿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儿童具有独特的思维结构和规律,教师应仔细观察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正确判断儿童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相应的调整教学,使之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促进他们建构知识;重视学校的课程设计,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不同的难度水平,促进学生的同化和顺应过程;设计社会互动的活动,为认知发展过程提供资源环境。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渐进的且遵循一定的规律,教育实践中要认识并遵循这一规律,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29、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了社会性构建思想,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儿童与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二、心理发展观。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心理发展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际交往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三、、内化学说。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等来实现。四、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30、学习的分类 学习结果分类。加涅,人的学习存在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这五种学习结果是不受学科限制的,在同一项学习活动中学习者能同时学到不同的学习结果。 学习性质和形式分类。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因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时候某些行为的学习;外显学习,指受意识支配、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须按照规则作出反应的学习。 31、陈述性知识的结构 语义网络说,一个人的陈述性知识可以看做是一个很庞大的由结点和连线构成的网络,一个结点代表一个概念,一个连线反映了它所连接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理论框架说,人与某个主题领域有关的知识可以看做是一个理论系统,基本结构的中心-边缘结构。图式说,重点揭示了人的陈述性知识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重复发生的经验模式。 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的学习具备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和反思性等特征,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一个环境因素,对意义建构起着不可或缺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我国以往的课程评价存在好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重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单一,多采用纸笔考试。此次新课程改革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提倡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纸笔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将评价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观符合。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等理论中虽然不失过激的看法,但它给传统的教育以有力的冲击,也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改注人了新鲜的血液。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当代,建构主义理论无疑会对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 33、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影响 一、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重要影响;二、对于一个学科领域的学习必须抓住该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三、有效地学习需要学习者进行一系列的认知加工活动;四、工作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五、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加工深度对于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34、如何利用归因理论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归因表述。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的成绩的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的信念。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到成败的真正原因,及正确归因,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从里与长远学习进步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二、表扬和批评。是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三、情绪表达。老师对学习者成功和失败的情绪反应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归因。四、提供帮助。主动给学生提供帮助同样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破坏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针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应该经过更加敏感和慎重的考虑。 35、迁移的经典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以沃尔夫为代表的官能心理学提出了迁移的形式训练说,人类大脑的许多区域代表了许多不同的官能。人的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的,不同的官能活动相互配合就构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二、相同元素说。桑代克、伍得沃斯。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元素。三、概括化理论。贾德认为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才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被试是否获得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理解。 36、问题解决的认知观点 认知心理学家吧问题解决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转化成目标状态的信息。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解决者遇到各种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总和构成了问题状态。问题状态分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中间状态。问题解决者的目的就是想法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变为目标状态。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状态改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称为操作方法。因此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操作方法从初始状态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操作方法就组成了问题空间,这就是对问题构成的表征。问题解决的首要关键环节是对问题情景建构起一个心理表征,也就是问题空间。 37、杜威的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解决的五阶段理论(1)开始意识到难题的存在(2)识别出问题(3)收集材料并对之分类整理,提出假设(4)接受和拒绝试探性的假设(5)形成和评价结论 38、专家和新手的差异 第一,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而且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第二,新手先明确目的,从尾到头地解决问题(逆向推理);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地解决问题(顺序推理),即是一种再认的过程。第三,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即根据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专家解决问题所依据的经验中的基本关系是复杂方程式的基础。 39、实际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创造适当气氛,鼓励主动质疑; 2.提供难度适当的问题;难度设置照顾大多数人的水平和能力,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提倡采用形象表征的方法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5.帮助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提供回忆线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7.提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训练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解题过程中的监控,解题之后的反思。
本文档为【教育心理学 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823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0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1-07-05
浏览量: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