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2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2

举报
开通vip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2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1页,共 15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 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 78%、氧气为 21%(氮气比氧气约为 4∶1)、空气 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 产生压强差,气体体积减少约 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 1/5 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2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1页,共 15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 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 78%、氧气为 21%(氮气比氧气约为 4∶1)、空气 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 产生压强差,气体体积减少约 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 1/5 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二、空气的污染 1、空气质量监测的气体:可吸入颗粒物、SO2、NO2。其它污染物:CO。 2、S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3、空气污染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燃料燃烧污染(如汽车尾气、家庭燃气燃烧)。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健全法制、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植树造林。 三、氧气 1、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 ②(黄色)S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都生成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SO2)。 ③P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白烟是白色固体 P2O5)。(用于发令枪、烟雾弹) ④(银白色)Mg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 ⑤(银白色)Fe和 O2反应的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是 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 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Fe在空气中不燃烧。 ⑥H2、CO、CH4燃烧(即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⑦铜与氧气的反应现象:红色固体变黑。注意该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因为铜不活泼。 3、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 催化剂不决定反应是否发生,不影响反应的产量。 MnO2是氯酸钾制氧气及双氧水制氧气反应中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MnO2 不是唯一的催化剂,不同的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物质可以在不同反应中作催 化剂;同一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四、氮气 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不能用排气法收集)。化学性质稳定,很难发生反应,可以作 保护气。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五、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极为稳定,可作保护气。通电后发有色光,制霓虹灯。氦气密度小,又不会燃烧爆炸, 可代替氢气填充气球。 【水】 一、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积的 3/4,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 量还不到总水量的 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最常用的溶剂(或分散 剂)是水。 二、水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1标准大气压下,熔点 0℃,沸点 100℃。 在 4℃密度最大为 1g/ml。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2页,共 15页 三、电解水 1、电解水中正(阳)极产生氧气,负(阴)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 1∶2,质量比 为 8∶1,在实验中常加稀 H2SO4和 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2、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 却不能再分。 四、水的污染和净化 1、水的污染源: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 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 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3、水的人工净化:过滤(通过砂滤池),吸附(明矾作凝聚剂除去小颗粒固体),消毒(氯气)。 五、氢气 1、氢气是无色无气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碳及其化合物】 一、碳 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作切割工具。 石墨能导电(作电极);熔点高(作坩埚材料);有滑腻感(作润滑剂,如铅笔芯涂锁润滑);铅 笔中不含铅,笔芯是粘土和石墨混合物,利用石墨划在纸上有痕迹的性质。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 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结构不同。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活性炭吸附性更强)。 2、单质碳具有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有稳定性,如中国古代字画能保留至今。 (2)可燃性。 (3)还原性:①碳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②还原 CO2生成一氧化碳。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接近),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毒性(原因:夺取血红蛋白,导致人体缺氧)。 ②可燃性; ③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3、CO用途:(可燃性)作燃料;(还原性)冶炼金属,如高炉炼铁(CO与 Fe2O3反应)。 三、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干冰是 CO2固体,干冰气化会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来人工降雨及舞台云雾效果。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原反应无现象,可通过加石蕊试剂判断,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石灰水反应(检验 CO2的方法)。 ③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除去 CO2的方法)。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⑤与镁反应:说明活泼金属的火灾不能用 CO2扑灭。特殊燃烧不需要氧气。 3、CO2用途:作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大棚内使 CO2含量稍高,作增长剂);能灭火(原因:不可燃、 不助燃及密度大于空气);干冰作致冷剂,可保藏食物及人工降雨。 【金属】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Sn锡,Pb铅,H氢,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3页,共 15页 Cu铜,Hg汞,Ag银,Pt铂,Au金 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 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酸指盐酸和稀硫酸; ③铁与酸反应生成亚铁(正二价铁)盐。 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 条件:①反应物中盐可溶; 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如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但铁不能将硫酸镁中的镁置 换出来。 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可能性; 根据金属与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可能性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5、波尔多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组成的悬浊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反应。 二、铁制品除锈 1、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 Fe2O3,红色。 2、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氧气和水接触。 铁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3、除锈原理:酸与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用盐酸或硫酸与氧化铁反应,达到除锈目的。 4、防锈措施:①制成不锈钢;②涂油漆或上油或镀锌。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4页,共 15页 主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元素】 一、元素及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是以拉丁文字母命名的。 元素是宏观概念,用“组成”表示: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甲烷有碳氢两种元素。 2、元素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存在于单质中;②化合态,存在于化合物中。 注意有些混合物中两种形态的元素都有,如空气中既有游离态氧元素(在氧气中),又有化合态 氧元素(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中)。河水中有水(化合态氧)和氧气(游离态氧)。 3、元素符号的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含义);②表示一个原子(微观含义)。 注意如果元素符号左边有系数,则符号只能表示微观含义:几个某原子。 4、元素含量:①地壳中含量前三位元素“氧、硅、铝”,前两种为非金属元素,后一种为金属元素。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氧”,最多金属元素“钙”。③大气中最多元素“氮”。 二、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 1、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2、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C)石墨(C)和 C60; 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 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红磷和白磷(都为 P)。 【分子、原子和原子团】 一、原子、分子的概念: 1、分子和原子是微观概念,用“构成”表示,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保持 CO2化学性质的 微粒是 CO2 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汞原子(金属没有分子,由原子直接构成);保持 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氯分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②联系: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原子团的符号、化合价和名称: 1 4NH + 铵根, 1 3NO - 硝酸根, 1- OH 氢氧根, 2 4SO - 硫酸根, 2 3CO - 碳酸根。 三、相对原子质量 简称原子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该原子的质量 ´ 12 1 四、化学式及式量 (1)化学式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如 H2SO4,表示硫酸;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如 H2SO4,表示硫酸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如 H2SO4,表示一个硫酸分子; 如 2H2SO4,表示二个硫酸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如 H2SO4,可知一个硫酸分子共有 7 个原子,其中 有 2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 (2)式量(等同于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原子量总和。 如 Ca(OH)2,式量=40+2×(16+1)=74 如 CuSO4·5H2O,式量=64+32+16×4 + 5×(2+16)=250 【化合价】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5页,共 15页 一、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二、化合价与化学式 1、化合价规则: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中金属 只有正价,氢显+1,氧显-2;化合物中一般正价元素在左侧,负价元素在右侧(特殊氨气 NH3,氮 -3,氢+1)。 2、化合价应用要求:①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应用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②根 据物质的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 一、物质的量 1、表示微粒数的多少的量;同质量、长度、时间等都是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 n,单位摩尔(mol);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1023个微粒。 2、物质的量只能表示微粒的数量,不能表示宏观物质,如“1mol 大米”是错误叙述。表示微粒时 要明确微粒的种类,是分子还是原子等,如“1mol氧”是错误叙述,应为“1mol氧原子”或“1mol 氧气(分子)”。 二、摩尔质量 1mol 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符号 M,单位 g/mol,数值上等于微粒的式量或原子量。如氧 气的摩尔质量 M(O2)=32g/mol;氧原子的摩尔质量 M(O)=16g/mol。 三、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的计算 1、计算微粒数:微粒个数=微粒的物质的量× 6.02×1023 2、物质的量 n、质量 m、摩尔质量 M三者间的简单换算: 物质的量 n(mol)= m(g) M(g/mol) 质量 摩尔质量 四、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就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6页,共 15页 主题三: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 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 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①物理性质——状态、气味(嗅觉)、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 导电性、吸附性等。(NaOH潮解、浓硫酸吸水属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毒性等。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 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变化,如 10克酒精和 10克水混合得 20克溶液,不符合质量 守恒定律,因为是物理变化。 要注意反应前后守恒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如不参加反应,不算守恒总质量。 (3)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 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二、化学方程式 1、读法:[反应物 1]和[反应物 2]在[反应条件]下生成[生成物 1]和[生成物 2] 2、注意:不要遗忘配平(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条件(点燃、加热、高温、通电、 催化剂),状态符号(↓,↑)。 3、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箭 头或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纯净物、混合物】 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2、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由一种分子构成,如金属单质。 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混合物不一定由多种分子构成,如金属混合物。 【单质、化合物】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 定不可能是化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只含氧元素。) 2、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 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3、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氧化物、酸、碱、盐】 一、氧化物 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2、分类: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个别除外) ②酸性氧化物: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7页,共 15页 (除 CO、H2O外) 3、氧化物的性质 要求掌握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及物质的有关性质:CO2+H2O;CaO+H2O;CO2+NaOH; CO2+Ca(OH)2;CuO+H2SO4;CuO+HCl;Fe2O3+H2SO4;Fe2O3+HCl; 二、酸 1、酸的分类:含氧酸(HNO3)和无氧酸(HCl);一元酸(HCl)和二元酸(H2CO3) 一元含氧酸(HNO3)和一元无氧酸(HCl) 二元含氧酸(H2SO4、H2CO3)和二元无氧酸(H2S) 2、盐酸是氯化氢气体(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浓盐酸会出现白雾现象,因为溶质氯化氢易 挥发,使溶液浓度降低。人体胃酸中有盐酸成分。 3、浓硫酸有吸水性(物理性质),敞开在空气中导致溶液浓度下降。浓硫酸稀释应将浓硫酸沿容器 内壁或玻璃棒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酸的通性 :由于酸都由氢元素组成,所以具有酸的通性。 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 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 换出酸中的氢;②酸一般指盐酸和稀硫酸) ③与金属氧化物(即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④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又称中和反应)(一定反应) 中和反应放热(但不明显,不能作为反应现象)。 ⑤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三、碱 1、氢氧化钠 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NaOH 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有腐蚀性, 不能放在称量纸上,应放在烧杯内。 ②NaOH固体会吸水潮解,能作干燥剂,可以干燥 H2、O2、CO,但不能干燥 CO2; (潮解:固体吸收空气中水分,在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 ③烧碱能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而变质,所以 NaOH必须密封保存。NaOH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 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 Na2CO3。 ④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因为有腐蚀性。应用 Al(OH)3、Mg(OH)2等难溶性碱或碳 酸盐(CaCO3、Na2CO3)。 2、氢氧化钙 ①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悬浊液俗称石灰浆、石灰乳。 ②配制波尔多液:Ca(OH)2+ CuSO4 3、碱的通性:由于碱都有 OH根组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 遇碱变红色。例如 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②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 Cu(OH)2+CO2 不反应 ③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④碱能跟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中有沉 淀。 四、盐 1、盐的分类:(1)①无含氧酸盐(NaCl)②含氧酸盐(CaCO3); (2)正盐和酸式盐 ①正盐:NaCl、Na2CO3、CaCO3、NH4NO3 ②酸式盐:NaH.CO3、Ca(H.CO3)2、KH.SO4、NH4H.CO3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8页,共 15页 2、盐的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 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 ②盐与酸反应 (参见酸的通性) ③盐与碱反应 (参见碱的通性) ④盐与盐发生复分解生成两种新盐,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3、常见的盐 ①氯化钠,俗称食盐,溶液呈中性。粗盐中含有 MgCl2、CaCl2杂质而易潮解。 ②碳酸钠,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 ③碳酸钙,俗称大理石、石灰石(该俗称表示的物质为混合物),白色不溶性固体,是水垢、蛋壳、 贝壳的主要成分。 五、酸碱盐的溶解性 1、金属单质和 C、Si、P、S、I2 五个非金属固体单质都难溶于水。 金属氧化物只有 K2O、CaO、Na2O、B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可溶碱)。 初中所学常见的酸都可溶。 常见的碱只有 KOH、Ca(OH)2、NaOH、Ba(OH)2可溶,其它都不溶。 有四类盐都可溶: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 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其它硫酸盐都可溶。 盐酸盐(即氯化物)只有氯化银不溶,其它盐酸盐都可溶。 碳酸盐只有 K2CO3、Na2CO3、(NH4)2CO3可溶,其它碳酸盐都难溶。 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盐:硫酸钡 BaSO4和氯化银 AgCl,都是白色沉淀。 2、固体 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 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3、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NH4Cl)可以不含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一水合氨(NH3·H2O)属于碱但不含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因为金属无负价,化合物要化合价总和为零,必含负价 非金属元素 【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化合物概念: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且不是碳的氧化物(CO2)、碳酸(H2CO3)、碳酸盐(CaCO3、 NaHCO3),简称有机物。 不属于有机物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二、几种常见的有机物: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酒精,葡萄糖,蔗糖,淀粉,尿素。 【化学反应的类型】 一、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由一种物质生成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由二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二种化合物的反应。 酸、碱、盐相互反应属于复分解,如果是碳酸盐与酸发生的复分解,生成物有三种。 二、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无元素化合价改变)。 化合与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可能不是。 2、氧化剂——失氧的物质——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还原剂——得氧的物质——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例:H2+CuO D¾¾®Cu+H2O,氢气得氧(氢元素化合价从零到+1升高)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9页,共 15页 氧化铜失氧(铜元素化合价从+2到零价降低)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3、常见的氧化剂:氧气,金属氧化物,CO2; 常见的还原剂:C、H2、CO、金属单质 4、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存在于反应物中(即箭头左侧)。 氧化剂与还原剂一定同时存在,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能同一种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酸和碱知识归纳 名称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盐酸 HCl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 液,化学上也叫氢氯 酸,化学式 HCl,纯净 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 性酸味的液体,有挥 发性,和腐蚀性。 常用于制药、试剂、 金属除锈及制造其他 化工产品,是胃液中 的主要成分,帮助消 化。 硫酸 硫酸 H2SO4。纯净的 浓硫酸为无色粘稠油 状液体,有吸水性,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 出大量热,有强烈的 腐蚀性。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 试液遇酸不变色,pH<7 ②氢前的金属+酸→盐+H2↑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 Zn+H2SO4→ZnSO4+H2↑ 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④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⑤酸+盐→新酸+新盐: CaCO3+2HCl→CaCl2+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Na2CO3→ Na2SO4+H2O+CO2↑ H2SO4+BaCl2→BaSO4↓+2HCl 浓硫酸可用作一些气 体的干燥剂。硫酸广 泛用于生产化肥、农 药、火药、染料及金 属除锈、蓄电池等。 氢氧 化钠 俗名叫火碱、烧碱、 苛性钠。纯净的氢氧 化钠为白色固体,在 空气中易吸湿而潮 解。极易溶于水且放 热。有强烈的腐蚀性。 可用作干燥剂,广泛 用于制肥皂、石油、 造纸、纺织和印染等。 氢氧 化钙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是白色粉 末,微溶于水,放热, 其澄清水溶液叫石灰 水,有腐蚀性。 ①跟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酸性氧化物+碱-盐 + 水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Ca(OH)2+CO2→CaCO3↓+H2O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Ca(OH)2+2HCl→CaCl2+ 2H2O 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用于建筑业、农业上 的改良酸性土壤等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10页,共 15页 主题四:溶液 【物质的溶解】 一、水的分散性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或称分散剂),很多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在水中分散。 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某种分散系的形态存在,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 二、物质溶解的过程 自然界中充满了“物质溶解成溶液,溶液中析出溶质”的现象。 三、浊液 1、悬浊液:难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乳浊液:难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3、浊液与溶液的区别:浊液有难溶物,不均匀、不稳定。如浊液久置后会分层或有沉淀。 溶液均一、稳定。溶液久置后无变化。 四、溶液、溶质、溶剂 1、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有多种且可以是固液气态;溶液可以有颜色。) 3、溶质、溶剂:在溶液例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注意: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但除了水以外,其它物质也能作溶剂(酒精)。 4、溶质、溶剂判断:①物质-水的溶液中,水一定作溶剂;②固-液或气-液溶液中,固体、气体作溶 质,液体作溶剂;③无水且都是液体的溶液,量少的作溶质,量多的作溶剂。 碘酒中溶质是碘(I2),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HCl);石灰水中溶质为 Ca(OH)2; 食盐水中溶质为 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2;胆矾 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 CuSO4; 医用酒精中溶质为酒精;汽水中溶质为 CO2。 五、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 质的饱和溶液;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注意:①“饱和”、“不饱和”必须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②饱和溶液指某种溶质不 能溶解,但可以溶解其它溶质;③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能力变大):加溶剂、增大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解能力变小):加溶质、蒸发溶剂、减小溶解度。 4、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与溶液浓、稀无关。 【溶解度】 一、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1、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 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 S。 2、溶解度“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每 100克水;③达到饱和;④单位 g/100克水。 3、溶解性: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100 克水,可溶物质的溶解度 1~10g/100 克水,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1g/100克水,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00克水。 二、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外部)因素: 1、气体溶解度:①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2、固体溶解度:温度。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如硝酸钾。 ②一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溶解度曲线平缓,如氯化钠。 ③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3、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恰好饱和。在溶解度曲线下方面积中的点表示不饱和。 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面积中的点表示饱和溶液,且有溶质析出。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11页,共 15页 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三、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1、前提:要进行溶解度计算,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 2、关系式: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100 S 或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100S S + 【结晶、结晶水合物】 一、晶体和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2、结晶:从溶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3、结晶的方法: ①蒸发结晶,适合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适合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硝酸钾。 二、结晶水和结晶水合物 1、概念:结合在晶体里的水分子叫做结晶水;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做结晶水合物。 2、几种典型的结晶水合物的俗名和化学式 ①硫酸铜晶体(五水合硫酸铜):俗称胆矾或蓝矾,CuSO4·5H2O,蓝色,溶于水溶质 CuSO4 注意:冷却饱和 CuSO4溶液析出的晶体是 CuSO4·5H2O ②碳酸钠晶体(十水合碳酸钠):俗称石碱,Na2CO3·10H2O,白色,溶于水溶质 Na2CO3 石碱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化学变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3、加热胆矾(如右图)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蒸发皿 现象:蓝色固体变白色,试管口有液体。 如果将一片干冷的玻璃片放到试管口,玻璃表面有液体。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质量分数即质量百分比浓度,以%表示,精确到 0.1% 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2、溶液的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 3、质量分数(w%)和溶解度(S) ①区别:质量分数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而溶解度只用于饱和溶液。 ②联系:对于饱和溶液,则有关系式 w% = S100 S + ×100% ,其中数值上 w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时使用。 2、磷肥 3、钾肥——草木灰主要成分 K2CO3;溶液呈碱性。 4、复合肥料:化学式中同时有 N、P、K中二种元素的物质。 【焰火】 一、焰色反应 1、钠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 2、钾元素: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呈紫色。 二、焰色反应的应用 1、根据焰色反应判断钠、钾元素的存在。 注意:金属的单质、化合物都能进行焰色反应。 2、焰火——过年燃放的烟花就是金属焰色反应的应用,呈现漂亮的焰色。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14页,共 15页 主题六:化学实验活动 【补充】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1、试管: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烧杯: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常用于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 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 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②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 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 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 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 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称量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 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是磨毛的):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10、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 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如向酒精灯添加酒精)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 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 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常用于加热、过滤、蒸发等操作。 17、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 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③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 热。 二、气体发生装置选择:反应物状态(是固-固还是固-液);反应条件(是否加热)。 1、氯酸钾制 O2的发生装置:适用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加热。 制 CO2、H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三、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有关 1、空气平均式量 29,气体式量>29则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式量<29则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2、收集装置选择:向上排空气法适用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如 O2、CO2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密度比空气小气体,H2、CH4 排水法适用难溶于水气体 H2、CH4、N2、CO、O2 注意:CO、N2密度与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 15页,共 15页 【气体的制备】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装配制取氧气的装置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制得的氧气 注意:①实验室制 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 ②工业上制 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原理:利用 N2、O2的沸点不同,N2 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 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装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注意:①实验室制 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 HCl), 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 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②工业上制 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2、用向上排气法收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 注意:实验室制 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 H2) (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 三、简易启普发生器 1、启普发生器的原理 2、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气体发生装置 【物质的性质】 一、金属活动性 探究 Fe、Cu、Ag金属活动性顺序 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离】 一、过滤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固、液混合物 分离 KCl和 MnO2方法:溶解、过滤、蒸发; 二、结晶 1、结晶的原理 2、用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分离 NaCl和 KNO3方法:溶解、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物质的检验】 一、盐酸、硫酸的鉴别 选用合适的试剂,鉴别盐酸和硫酸——只能用 BaCl2溶液不能用 AgNO3溶液 二、碳酸盐的检验 选择合适的试剂和实验步骤,检验碳酸盐——用盐酸和石灰水 三、溶液酸碱性的检测 1、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和盐溶液的酸碱性。 2、正确使用 pH试纸检验酸、碱和盐溶液的酸碱性。
本文档为【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4430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2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5
分类:初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1-07-11
浏览量: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