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词欣赏教案

古诗词欣赏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古诗词欣赏教案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

古诗词欣赏教案
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关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五、作业:背诵此诗。 板书: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观猎》 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洗衣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汽车材料教学设计下载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下载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下载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3、揣摩古诗语言,背诵古诗。 4、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的形象和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思考:此诗勾画了怎样的画面? 二、诗句解析: 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A、首联交待了什么? B、“劲”和“鸣”两字用得好吗? C、首联的的意思是什么? 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A、颔联里的“草枯”、“雪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B、颔联的意思是什么? 3、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A、“新丰市”与“细柳营”这两个地名的选择,包蕴了诗人艺术的匠心。 B、“忽过”与“还归”的对称出现既刻画了将军高超,猎技神奇,又表现出将军满载而归时喜悦轻快的心情。 C、诗句的意思。 4、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A、“会看”一方面显示出将军的豪兴未尽,另一方面也使诗的结尾具有了余音绕梁的含蓄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B、诗句的意思。 三、《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 射猎是“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相当紧张;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四、这首诗颔联中的“疾”“轻”二字用的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怎样理解?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明确:“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将军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非凡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五、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中用了“忽过”“还归”两个词,你觉得用得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用得好。用“忽过”“还归”两个词,表现出将军归猎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把这首古诗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鹿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古诗词欣赏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2-21
浏览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