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化学必修2总复习资料

化学必修2总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化学必修2总复习资料高考资源网 综合科化学必修Ⅱ总复习资料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1: ① 巩固学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② 巩固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综合网络 1. 原子结构(C) ⑴ 原子的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⑵ 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 ...

化学必修2总复习资料
高考资源网 综合科化学必修Ⅱ总复习资料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1: ① 巩固学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② 巩固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综合网络 1. 原子结构(C) ⑴ 原子的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⑵ 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⑶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同位素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②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它们在元素中原子所占百分数(丰度)乘积之和。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 == Ar1·a% + Ar2·b% + … ⑷ 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了解) ①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电子云(运动特征):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高速、无规则的运动,不能测定或计算出它在任何一个时刻所处的位置和速度,但是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几率(机会)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形象地看成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我们把它称为电子云。 电子层: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根据电子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同,把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称之为电子层。电子能量越高,离核越远,电子层数也越大。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 近 ——→ 远 能量高低 低 ——→ 高 ②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 ;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⑸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2. 元素周期表(B) ⑴ 元素周期表见课本封页 ⑵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 周期名称 周期别名 元素总数 规律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叫周期。 7个横行 7个周期 第1周期 短周期 2 电子层数 == 周期数 (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素) 第2周期 8 第3周期 8 第4周期 长周期 18 第5周期 18 第6周期 32 第7周期 不完全周期 26(目前) 族名 类名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规律 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一族。 7个主族 7个副族 0族 第Ⅷ族 主 族 第ⅠA族 H和碱金属 1 主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第ⅡA族 碱土金属 2 第ⅢA族 3 第ⅣA族 碳族元素 4 第ⅤA族 氮族元素 5 第ⅥA族 氧族元素 6 第ⅦA族 卤族元素 7 0族 稀有气体 2或8 副族 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 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 [基础达标1] 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77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A.77     B.286       C.191      D.114 2.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12 B.14 C.16 D.18 3. 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 说法正确的是 A.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互为同位素 C. 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D. 都含有34个中子 4. 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 A. H2S B. O2 C. CO D. NO 5. 某些建筑材料中含有氡(Rn),氡是放射性元素。 222Rn、219Rn、220Rn分别来自镭、锕、钍,因而分别称为镭射气、锕射气和钍射气。下列有关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氡是双原子分子 B. 氡气因其化学性质活泼而对人体有害 C. 氡气因其具有放射性而对人体有害 D. 222Rn、219Rn、220Rn是三种同素异形体 6. 几种单核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 A. 一定是同位素 B. 一定是同种原子 C. 一定是同种元素 D. 一定质量数相等 7. 同温同压下,等容积的两个密闭集气瓶中分别充满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关于这两个容器中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B. 分子数和质量都不相等 C. 分子数、质量均相等 D. 原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均相等 8. 已知元素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A,其最高价氧化物含氧60%,则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6g B. 32g C. 16 D. 32 9. 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与B可形成的化合物类型为 A. AB B. BA2 C. AB4 D. B3A2 10.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x+2 B. x+4 C. x+8 D. x+18 11. 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 B.XY2 C.XY3 D.X2Y3 13.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氟离子的是 14.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 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15. 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 XYZ B. X2YZ C. X2YZ2 D. X2YZ3 16. 美国劳仑斯国家实验室曾在1999年宣布用86Kr离子轰击208Pb靶得到118号元素的一种原子,其质量数为293。其后,反复实验均未能重现118号元素的信号,因此该实验室在2001年8月宣布收回该论文。但是科学家们相信,完成的第七周期包含的元素数目与第六周期相同。若118号元素将来被确认,则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A. 它的中子数是118 B. 它是第八周期元素 C. 它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D.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17. 已知碳有三种常见的同位素:12C、13C、14C,氧也有三种同位素:16O、17O、18O,由这六种微粒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多有 A.18种 B.6种 C.7种 D.12种 18. 氯元素的天然同位素有 和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则天然氯元素中 和 的原子数目之比约为 A.3:1 B.1:3 C.3:2 D.4:1 19.下列各组中的三种微粒,所含质子数与电子数都相等的是 A. Na+、 Mg2+、 Al3+ B. HCl、H​2S、 Ar C. H2O、OH-、 Na+ D. NH4+、 Na+、F- 20.某元素R的核内含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在其与氢化合时,R呈-n价,则WgR的气态氢化物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 21.对第n电子层,若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则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与n-1层的相同;当它作为次外层,则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上电子数最多能多10个,则第n层为 A.L层 B.M层 C.N层 D.任意层 22.A、B、C均为周期表中的短周期的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下图。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数之和是A元素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 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所在的一组是 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 23. 关于主族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主族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 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C. 最低负价数的绝对值等于原子最外层达稳定结构时所需电子数 D. 都既有正化合价,又有负化合价 24.11g 2H218O所含的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4.5mol B.5mol C.5.5mol D.6mol 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B C C C A D D B A B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D D C A B C B C D D 教学目的2: 巩固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2 3. 元素周期律(C) ⑴ 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⑵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⑶ 内容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②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呈现周期性变化;即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⑷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 周 期(从左到右) 同 主 族(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电子层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电子层数递增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失电子能力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得电子能力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 → +7) 非金属负价 == ―(8―族序数) 最高正价 == 族序数 非金属负价 == ―(8―族序数) 最高氧化物的酸性 酸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 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形成难易、稳定性 形成由难 → 易 稳定性逐渐增强 形成由易 → 难 稳定性逐渐减弱 碱金属、卤素的性质递变 ⑸ 几个规律 ①金属性强弱: 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难易; 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 M(OH)n的碱性; 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腐蚀难易; 非金属性强弱: 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难易; 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ROm)的酸性强弱; 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② 半径比较三规律: 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相同;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相同。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 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 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 ③ 元素化合价规律 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的负化合价 == 最外层电子数-8,最高正价数和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为8;其代数和分别为:0、2、4、6。 化合物氟元素、氧元素只有负价(-1、-2),但HFO中F为0价;金属元素只有正价; 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如Cl的化合价有+1、+3、+5、+7和-1价。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如S的化合价有-2、+4、+6价。 ④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 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是:Na; 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O、F。 ⑤ 元素性质、存在、用途的特殊性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元素是:Br; 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是:Be、Al;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是:S;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是:S。 [基础达标2] 1.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氮 B. 磷 C. 氧 D. 硫 2.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O2 B.N2 C.F2 D. Cl2 3.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3PO4 B. HNO3 C. H2CO3 D. H3BO3 4.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肯定为碱金属元素 B.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C.X、Y两元素形成的固体化合物一定为离子晶体 D.Y、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较低 5.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 >B>C> D B.原子序数 A >B>C> D C. 离子半径C>D>B>A D. 单质的还原性A>B>D>C 6. 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 A. 硅 B. 磷 C. 硫 D. 氯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及其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8. 已知(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 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C. 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 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物为氢气 10. 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 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 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11. 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C. 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D.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1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A. S B. C C.Si D. Cl 13.主族元素R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RO3,则其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A.HR B.RH3 C.H2R D.RH3 14.同周期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Y>Z B. 非金属性:X>Y>Z C.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15.下列微粒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P3-,S2-,Cl- B.Cl-,S2-,O2- C.Ca,Mg,Na D.K+、Cl-,S2- 17.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 B.HCl、HBr 、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P、S、Cl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18.X元素的阳离子、Y元素的阳离子和Z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的阳离子半径,则X、Y、Z三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X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现象是 A.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B.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C.氯化氢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 D.氯化氢是无色气体且有味 7. 下列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O2 和 O3 B. CO 和 CO2 C. 12C 和 13C D. CH4 和 C2H6 8.下列物质中,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 食盐 B. 干冰 C. 金刚石 D. 二氧化硅 9.通常情况下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是 A. CH4 B. O2 C. HCl D. Cl2 10.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 HCl气体溶于水 11.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12.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 次氯酸 B. 过氧化氢 C. 氨基 D. 二氧化碳 13.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 冰醋酸和硬脂酸甘油酯 B. 金刚石和重晶石 C. 碘和碘化钠 D. 干冰和二氧化硅 14.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H2S B.BF3 C.CI4 D.PCl5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 CC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 在CaO和SiO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 甲烷是对称平面结构,是非极性分子 16.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17. 新闻:美国《科学》杂志12月17日评选出2004十大科学突破中,有多项与水有关,其中之一是关于对水的研究有新进展,一些科学家对于水分子如何聚合以及电子及质子如何在水中溶解等问题上,都有了新发现。另据 2004年4月14日中科院网报道,中科院物理所王恩哥小组他们首次证明存在一种稳定的二维冰相。它是由四角形和八角形的氢键网格交替组成的,研究人员把这种新的冰结构命名为镶嵌冰。有趣的是,这种镶嵌冰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存在。有关这种镶嵌冰的推测肯定不正确的 A. 镶嵌冰密度不可能比4oC水大 B. 镶嵌冰中四角形环比八角形环中水分间的氢键键能强 C. 每个水分子形成两个氢键 D. 镶嵌冰属于分子晶体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D C C D C B A B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D C AC A C C C C w.w.w.k.s.5.u.c.o.m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教学目的1: 1. 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及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 2. 了解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常用电池的化学反应。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⑴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⑵ 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⑶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实质: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⑷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表现形式 △H﹤0或△H为“—” △H﹥0或△H为“+” 能量变化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键能变化 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 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 联系 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 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图 示 ☆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 ⑵ 燃料的燃烧 ① 燃烧的条件:达到着火点;与O2接触。 ②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又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③ 提高煤炭燃烧效率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目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2. 原电池 原 电 池 能量转换 (实质) 化学能→电能 (两极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电极 正极 负极 较活泼金属 较不活泼金属 Pt/C Pt/C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电极材料 不一定都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碳棒、金属氧化物、惰性电极。 电解液 和负极反应(也可不反应) 构成条件 两极、一液、一反应(自发) ①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 电解质溶液 ③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④ 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Zn):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离子迁移 内电路 阳离子→正极 阴离子→负 阳离子向正极作定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作定向移动。 正极(Cu):2H+ + 2e- = H2↑ (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外电路 负极(-) 正极(+) 负极极板因此而带正电荷,正极极板由于得到了带负电的电子显负电性。 总反应:Zn+2H+=Zn2++H2↑ 重要应用 制作电池、防止金属被腐蚀、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干电池、铅蓄电池、新型高能电池、 ⑵ 几种常见新型原电池 化 学 反 应 特 点 锌—锰电池 负极:(锌筒):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碳棒):2MnO2+2NH4++2e-=Mn2O3+2NH3+H2O 总反应: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 铅蓄电池 负极: Pb-2e-+SO42-=PbSO4 正极: PbO2+4H++2e-+SO42-=PbSO4+2H2O 总反应: 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锌银电池 Zn|KOH|Ag2O 负极: Zn + 2OH- - 2e-= ZnO + H2O 正极: Ag2O + H2O+2e- = 2Ag + 2OH- 总反应:Zn + Ag2O + H2O = 2Ag + Zn(OH)2 能量大,体积小,但有优越的大电池放电性能,放电电压平稳,广泛用于电子表、石英钟、计算机CMOS电池等 锂电池 新型电池 负极: Li – e--=Li+ 正极: MnO2+2e-=MnO2- 总反应: Li+ MnO2=LiMnO2 温度使用范围广,放电电压平坦,体积小,无电解液渗漏,并且电压随放电时间缓慢下降,可预示电池使用寿命。适做心脏起搏器电源、高性能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电池等。 氢氧燃料 电 池 电解质溶液为30%的氢氧化钾溶液: 负极: 2H2 –4e- + 4OH-=== 4H2O 正极: O2+ 4e- + 2H2O === 4OH- 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 负极: 2H2 –4e-=== 4H+ 正极: O2+ 4e- + 4H+ === 2H2O 甲烷燃料 电 池 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负极: CH4 + 10OH- -8e- === CO32- + 7H2O 正极:2O2 + 8e- + 4H2O === 8OH- 总反应:CH4 + 2O2 + 2OH- === CO32- + 3H2O 电池是如何发明的? 电池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不可离开的东西了:大到汽车用的蓄电池,小到电子表上的纽扣电池。你可知道,200多年前的电池发明过程中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它至今仍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180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收到了意大利帕费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伏打 (A.Volta,1745-1827)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制成了一种能够提供“不会衰竭的电荷及无穷的电力”的仪器,这里所说的那种仪器,就是后来所说的伏打电池。那么,伏打是如何发明出这种电池的呢? 事情还须回到一年前:伏打收到他的同胞、生理学家伽法尼的一篇论文。文中谈到他的一次偶然发现:当他把悬有去了皮的青蛙腿的铜钩挂在铁架台上,发现蛙腿会发生奇异的痉挛现象。伽法尼从职业本能出发,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肌肉收缩上,认为这是一种由生物电引起的现象。起初伏打也曾这样想,不久便对此产生了怀疑。物理学家的敏感把他的注意引到了两种金属的接触上,他的结论是“接触电”或“金属电”,而非“生物电”。 接下来,伏打做的实验就是把不同的两种金属(锌和铜)放进食盐水中进行实验。他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原电池——伏打电池就此诞生! 1801年,拿破仑把伏打召到巴黎,亲自授予奖章和奖金,并给予许多优厚待遇。 [基础达标1]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2.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生石灰 B.固体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O3 4.对于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 5.已知反应X + Y = M + 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6.“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D.“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7. 航天飞机用的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 N2↑+ 4H2O+Cl2↑+2O2↑+Q,下列对此反应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 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 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8.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9. 电子计算机所用钮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 Zn + 2 OH- -2e=ZnO + H2O和Ag2O +H2O + 2e=2Ag +2 O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 B.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减小 D.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增大 10.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 -3e—+ 5OH—=FeO42-+ 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1.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12.对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了32.5g③铜片上析出1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H2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14.将铜棒和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铝是负极 B.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 C.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5.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使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s) + 2MnO2(s) + H2O(l) ﹦Zn(OH)2(s) + 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 + H2O(l) + 2e- ﹦Mn2O3(s) + 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16.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博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2Li - 2e- = 2Li+ B.负极反应:I2 + 2e- = 2I- C.总反应是:2Li + I2 = 2LiI D.金属锂作正极 17.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 18.氢氧燃料电池用于航天飞船,电极反应产生的水,经过冷凝后可用作航天员的饮用水,其电极反应如下: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当得到1.8L饮用水时,电池内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A.1.8mol B.3.6mol C.100mol D.200mol 19.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20.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B.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 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 D.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用 2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白铁(镀锌)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铁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 22.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23.铁制品上的铆钉应该选用下列哪些材料制成 A.铝铆钉 B.铜铆钉 C.锌铆钉 D.锡铆钉 24.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Zn + 2MnO2 + 2NH4+ = Zn2+ + Mn2O3 + 2NH3 + H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Zn B. 碳棒 C. MnO2 和NH4+ D. Zn2+ 和NH4+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B A B C D B C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B C C A D B D BD D AC C 教学目的2: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2. 化学反应平衡及反应条件的控制等简单知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2 3. 化学反应速率(υ)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υ=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注: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注:如果增大气体的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的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条件: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照、不同溶剂、超声波。 4. 衡量化学反应的程度——化学平衡 ⑴ 前提——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 ⑵ 条件——一定条件的T、P、c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⑶ 本质——V正=V逆≠0 ⑷ 特征表现——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 达化学平衡标志 ⑸ 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① 从反应速率判断:V正=V逆 ①正逆反应的描述 ②速率相等 同一物质 消耗和生成 同一物质 速率的数值相等 反应物和生成物 消耗或生成 不同物质 速率的比值与化学计量数相等 ② 从混合气体中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判断 ③ 从容器内压强、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等判断,需与可逆反应中m+n和p+q是否相等,容器的体积是否可变,物质的状态等因素有关,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途径 ①可先加入反应物,从正向开始 ②可先加入生成物,从逆向开始 ③也可同时加入反应物和生成物,从正、逆向同时开始 影响因素 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 压强: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温度: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对平衡无影响)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 mA(g)+nB(g) 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 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正)=V(逆) 平衡 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平衡 ②Mr一定时,但m+n=p+q时 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 平衡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其他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平衡 [基础达标3] 1. 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为1.0mol/L,经过20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在这20s内它的反应速率为 A. 0.04 B. 0.04mol / L C. 0.04mol / (L·S) D. 0.8mol / (L·S) 2. 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钢铁腐蚀 B. 食物腐败 C. 炼钢 D. 塑料老化 3. 在48ml0.1mol/LHNO3溶液中加入12ml0.4mol/LKOH溶液,所得溶液呈 A. 弱酸性 B. 强酸性 C. 强碱性 D. 中性 4. 可逆反应:2NO2(g) 2NO(g)+ 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 在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A+3B 2C,在10秒内反应物A的浓度由1mol/L降到0.6mol/L,则ν(C)为 A.0.04mol/(L.s) B.0.08mol/(L.s) C.0.4mol/(L.s) D.0.8mol/(L.s)  6.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NO2 N2O4,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降温后NO2的浓度增大 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7.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 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 C. 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 D.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 C. 可逆反应只是代表少数反应。 D.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9.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 B.N2O4 2NO2 C.Br2(g)+H2 2HBr D.6NO+4NH3 HYPERLINK "http://www.ks5u.com/" EMBED PBrush 5N2+3H2O 10.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 0.02 mol/(L•min) B. 1.8mol/(L•min) C. 1.2 mol/(L•min) D. 0.18 mol/(L•min) 11.100 mL 6mol/L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 碳酸钠 B. 水 C. 硫酸钾溶液 D. 烧碱溶液 12.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中,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正催化剂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  ④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末⑤增大压强 A.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3.在反应2SO2+18O2   2SO3中,其中氧气用18O标记上,其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A.SO2      B. SO2  O2  SO3     C. O2  SO3   D. SO2  SO3 14.通常A、B是五色溶液,产物AB是白色沉淀,则下列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A+B=AB,最先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A.常温下,20mL中含有A、B各0.003mol·L-1的溶液   B.在标准状况下,100mL中含A、B各0.05mol·L-1的溶液   C.常温下,0.1mol·L-l的A、B溶液各10mL相混合 D.在标准状况下,0.1mol·L-1的A、B溶液各lOmL相混合 1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 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 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 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 B.40℃ C.50℃ D.60℃ 18.在m A + n B 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m:n:p为 A.2:3:2 B.2:3:3 C.1:3:2 D.3:1:2 19.可逆反应N2+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20.空气中煅烧硫铁矿可以产生SO2和氧化铁。为了提高生产SO2的速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把块状矿石碾成粉末 B.增大O2压强,向炉内喷吹空气 C.添加氧化铁作催化剂 D.降低温度并降低SO2浓度 21.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 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3mol,则
本文档为【化学必修2总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15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高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1-10-16
浏览量:33